建筑模板支撑用木工字搁栅草案.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526858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4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模板支撑用木工字搁栅草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建筑模板支撑用木工字搁栅草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建筑模板支撑用木工字搁栅草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ICS 79 060 10 B 70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 GB T 建筑模板支撑用木工字搁栅 Wood I Joist beam for supporting of building templates MOD 草案 发布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 局 中 国 国 家 标 准 化 管 理 委 员 会 发 布 GB T I 目 录 前 言 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分类 2 4 1 按照构成的材料分 2 4 2 按照高度分 2 5 要求 2 5 1 结构要求 2 5 2 材料要求 3 5 2 1 翼缘的技术要求 3 5 2 2 腹板的技术要求 4 5 2 3 翼缘 腹板胶接用胶技术要求 4 5 3 规格尺寸及偏差 4 5 3 1 规格尺寸 4 5 3 2 偏差 5 5 4 加工偏差 5 5 5 主要力学性能 6 6 试验方法 6 6 1 规格尺寸检验 6 6 1 1 仪器 6 6 1 2 抽样 7 6 1 3 检验方法 7 6 1 4 结果表示 7 6 2 加工偏差检测 8 6 2 1 仪器 8 6 2 2 抽样 8 6 2 3 检验方法和结果表示 8 6 3 主要力学性能特征值检测 10 6 3 1 极限抗剪强度数值 V k 测定 10 6 3 2 特征极限抗弯承载力数值 M k 测定 12 6 3 3 特征极限抗压强度数值 R b 测定 12 6 3 4 刚度 EI 计算 12 7 检验规则 19 7 1 规格尺寸和加工偏差抽样方法及判定规则 19 7 1 1 抽样方案 19 7 1 2 判定规则 20 II 7 2 主要力学性能特征值判定规则 20 7 2 1 抽样方案 20 7 2 2 判定规则 21 7 3 综合判定 21 7 4 检验报告 21 8 使用说明 21 9 标志 标签 包装 21 附录 A 22 附录 B 24 GB T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 T 1 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参考ENV13377 预制模板木梁 EN310 木基人造板 弯曲弹性模量和弯曲 强度的测定 和EN338 结构材 强度等级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林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木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结构用木材分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 黑龙江省木材科学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徐兰英等 本标准首次发布 GB T 1 建筑模板支撑用木工字搁栅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建筑模板支撑用木工字搁栅的定义 分类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检 验规则以及标志 标签 包装 本标准主要适用于建筑模板领域沿着搁栅高度方向施加荷载的木工字搁栅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 鼓励根 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T 22349 2008 木结构覆板用胶合板 GB50005 2003 木结构设计规范 GB50206 2002 木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329 T 2002 木结构试验方法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3 1 建筑模板支撑用木工字搁栅 Wood I Joist for supporting of building templates 由两根相同的实木翼缘 规格材 和木基人造板材料板腹板单元组成 见图 1 主 要使用于建筑模板结构 而且是沿着工字搁栅高度方向施加荷载的木质工字搁栅 3 2 待定 GB T 2 4 分类 4 1 按照构成的材料分 a 规格材翼缘 结构胶合板腹板型 b 规格材翼缘 其它木基材料腹板型 4 2 按照高度分 高度为160mm 高度为200mm 高度为240mm 图1 建筑模板支承用工字搁栅 其中 1 翼缘 规格材 2 木基人造板材料 5 要求 5 1 结构要求 5 1 1上 下翼缘应为同一树种或物理力学性能相似的树种 并为同一厚度 5 1 2翼缘 腹板材料接长使用时 其接长处长度方向之间距离应大于 mm GB T 3 5 1 3 组装后 翼缘指接与腹板指接的距离至少错开 mm 见图2 翼缘指接 腹板指接 mm 图2 工字搁栅平放示意图 5 2 材料要求 5 2 1 翼缘的技术要求 5 2 1 1 翼缘的规格尺寸根据产品性能要求确定 5 2 1 2 翼缘规格材的材质质量应符合GB50206 2002 木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中 表6 2 2 1和GB50005 2006 木结构设计规范 中表3 1 1有关 C和 C 的规定 5 2 1 3 翼缘材料允许在长度方向上指接使用 指接应符合EN385中的规定 5 2 1 4指榫加工应满足 指接部位接缝均匀一致 指榫间隙 0 5mm 不可有缺整个指榫 现象 断榫不可超过3个且所断的长度不能超过整个指榫的一半 指榫允许有轻微裂纹和 指底劈裂 5 2 1 5翼缘材料端接所使用的胶粘剂应满足GB50329 2002 木结构试验方法标准 中 10 胶粘能力检验方法 的规定 GB T 4 5 2 2 腹板的技术要求 5 2 2 1腹板规格尺寸根据产品性能要求确定 5 2 2 2腹板采用结构胶合板的 其性能指标应符合GB T22349 2008 木结构覆板用胶合 板 的规定 5 2 2 3任何其它的木基材料 通过湿 干循环测试后 必须符合LY T1580 2000 定向刨 花板 的规定 5 2 2 4当腹板材料选用除了胶合板以外的其它材料时 应该测试翼缘和腹板间胶层的剪切 强度 检测方法可参考附录A 4部分 测试得到的剪切强度平均值至少应为 N 5 2 2 5 腹板可对接或胶接 胶接时使用的胶粘剂应满足 GB50329 2002 木结构试验方法 标准 中10 胶粘能力检验方法 的规定 5 2 3 翼缘 腹板胶接用胶技术要求 5 2 3 1在完成湿 干循环试验程序后 工字搁栅横截面的剪切强度应该达到xxxN 5 2 3 2用于翼缘 腹板胶接的胶粘剂应满足GB50329 2002 木结构试验方法标准 中 10 胶粘能力检验方法 的规定 5 3 规格尺寸及偏差 5 3 1 规格尺寸 a 长度应符合生产商自己提供的尺寸 b 翼缘宽度应与表1的尺寸一致 65mm 80mm 80mm GB T 5 c 高度为160mm 200mm 240mm d 腹板厚度应符合生产商自己提供的尺寸 注 特殊尺寸要求由供需双方协商 5 3 2 偏差 偏差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建筑模板支承用木工字搁栅尺寸偏差 项目 单位 偏差 长度 mm xxx 1 翼缘宽度 mm xxx 高度 mm xxx 腹板厚度 mm xxx 注1 xxx 待定 根据我国产品具体情况而定 5 4 加工偏差 加工偏差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建筑模板支承用木工字搁栅加工偏差 项目 单位 偏差 顺弯 mm mm 1000翘曲度 横弯 腹板偏移 mm xxx GB T 6 垂直度 mm xxx 翼缘宽60mm mm xxx 翼缘平行度 翼缘宽80mm mm xxx 腹板 翼缘结合间隙 mm xxx 5 5 主要力学性能 主要力学性能特征值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 建筑模板支承用木工字搁栅的等级 尺寸和结构性能指标 1 2 3 4 5 6 7 等级 搁栅高度 mm 翼缘最小宽度 mm 刚度 EI kNm2 极限抗剪强度 Vk kN 极限承载力 Rb kN 极限抗压强度 Mk kNm P16 160 65 xxx xxx xxx xxx P20 200 80 xxx xxx xxx xxx P24 240 80 xxx xxx xxx xxx 注 可参照欧洲标准 EN13377 6 试验方法 6 1 规格尺寸检验 6 1 1 仪器 a 钢卷尺 精度1mm b 钢板尺 精度0 5mm GB T 7 6 1 2 抽样 按7 1规定抽取样本 6 1 3 检验方法 a 长度测量 沿试件的长度方向 分别在上下翼缘中心线上测量长度 精确至1mm b 宽度测量 在距试件两端部50mm处和试件的中部 分别测量上下翼缘的宽度 精确至0 5mm c 高度测量 在试件长度方向的两个端面 分别测量高度 精确至0 5mm 6 1 4 结果表示 a 长度 取两个测量值偏离公称尺寸较大的值 作为该试件的长度 精确至1mm b 宽度和高度 应计算宽度和高度各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 作为该试件的宽度和高度值 精度至 0 5mm GB T 8 6 2 加工偏差检测 6 2 1 仪器 a 钢卷尺 精度1mm b 钢板尺 长度300mm 1000mm 精度0 5mm c 游标卡尺 精度0 1mm d 塞尺 6 2 2 抽样 按7 1规定抽取样本 6 2 3 检验方法和结果表示 6 2 3 1 翘曲度测定 将试件凹面向上并在无任何外力作用下放置在水平台面上 沿试件长度方向将绷紧 细钢丝或线绳于翼缘正表面或翼缘侧表面的凹面上 用钢板尺量试件凹面与细钢丝或线 绳间最大弦高 精确至0 5mm 同时用钢卷尺量取试件长度 精确至1mm 最大弦高与其 对应对角线长度之比即为翘曲度 用百分数表示 精确至0 01 6 2 3 2 腹板偏移测定 在试样的两个端面上 测量翼缘宽度上的中心线和腹板厚度上的中心线的距离 以最 大的距离作为试样的腹板偏移值 精确至0 5mm 见图3 GB T 9 图 3 腹板偏移测量示意图 6 2 3 3垂直度的测定 用角尺垂直靠紧试样下翼缘的侧面 用塞尺或卡尺测量角尺垂直边与试样上翼缘间的 距离 沿试样长度方向测量4点 以最大的距离作为试样的垂直度 精确至0 5mm 见图 4 图 4 垂直度测量示意图 6 2 3 4翼缘平行度的测定 GB T 10 用直尺分别在试样长度方向距离端面300mm处 测量试样两侧试件高度a和b 计算 高度a和b的差值 以最大的差值作为试样的平行度 精确至0 5mm 见图5 a b 图 5 翼缘平行度测量示意图 6 2 3 5 腹板 翼缘结合间隙的测定 在试样的两个端面 分别测量腹板齿顶与翼缘齿底之间的距离 以最大的值作为试 样的腹板 翼缘结合间隙 精确至0 5mm 6 3 主要力学性能特征值检测 6 3 1 极限抗剪强度数值 V k 测定 6 3 1 1 原理 通过两点加压方式进行剪切破坏试验 确定试件的腹板性能 腹板 翼缘 腹板 腹板的胶合性能 6 3 1 2 仪器 GB T 11 a 万能力学试验机 精度10N b 钢卷尺 精度1mm c 秒表 6 3 1 3 方法 6 3 1 3 1 每一种规格型号的产品 至少需要测试10个试件 6 3 1 3 2 按图6所示调整两支承垫块中心跨距 通常支承垫块中心跨距为样本公称高度的 6倍 同时两支承垫块中心距试件两侧端头为150mm 6 3 1 3 3 加载方式为两点加载 加载位置在试件长度方向两支承垫块之间总跨距的1 3 处 两加载点间距应为测试跨度的1 3 a 支承垫块的宽度不小于翼缘宽度 其长度应适当调整 避免产生支承处破坏 通 常支承垫块的长度不允许大于200mm 支承垫块应该用钢板 厚度至少是20mm b 加载垫块的宽度不小于翼缘宽度 并要求有足够长度 避免试件发生局部破坏 通常加载垫块的长度为200mm 厚度至少40mm 加载垫块应该用硬木或者胶合板做成 c 测试腹板有端接的试样时 端接处在加压垫块与支承垫块中间 6 3 1 3 4对试件进行匀速加载 要求试件在3至10分钟内破坏 6 3 1 3 5记录试件的最大破坏荷载 试样发生弯曲破坏时 应剔除该试样数据 6 3 1 3 6 试验结果的计算 单个试件的抗剪承载力V k 按式 1 计算 精确至 0 01kN GB T 12 Vk P 2 1 式中 Vk 单个试件的抗剪承载力 单位为千牛 kN P 最大破坏荷载 单位为千牛 kN 图6 抗剪力V 测试示意图 1 加载垫块 木块 2 支承垫块 钢板 3 翼缘和 或腹板的胶合指接区域 6 3 2 特征极限抗弯承载力数值 M K 测定 6 3 2 1原理 通过测定试件在多点加压下最大载荷作用时的弯矩 确定翼缘材料的力学性能 6 3 2 2仪器 a 万能力学试验机 精度10N b 钢卷尺 精度1mm c 秒表 GB T 13 6 3 2 3方法 6 3 2 3 1 每一种规格型号的产品 至少需要测试10个试件 6 3 2 3 2 按图7所示调整两支承垫块中心跨距 通常支承垫块中心跨距为样本公称高度的 15倍 同时两支承垫块中心距试件两侧端头为150mm 6 3 2 3 3 加载方式为8点加载 加载位置见图7所示 各加载点间距应为样本公称高度的2 倍 a 支承垫块的宽度不小于翼缘宽度 其长度应适当调整 避免产生支承处破坏 通 常支承垫块的长度不允许大于200mm 支承垫块应该用钢板 厚度至少是20mm b 加载垫块的宽度不小于翼缘宽度 并要求有足够长度 避免试件发生局部破坏 通常加载垫块的长度为200mm 厚度至少40mm 加载垫块应该用硬木或者胶合板做成 c 测试腹板有端接的试样时 端接处在两支承垫块中间 6 3 2 3 4对试件进行匀速加载 要求试件在3至10分钟内破坏 6 3 2 3 5记录试件的最大破坏荷载 试样发生弯曲破坏时 应剔除该试样数据 6 3 2 3 6 试验结果的计算 单个试件的抗弯承载力M k 按式 2 计算 精确至 0 01kN m MK F e 8 2 式中 Mk 单个试件的抗弯承载力 单位为千牛 米 kN m GB T 14 F 最大破坏荷载 单位为千牛 kN e 加载垫块和支承垫块中心的距离 单位为米 m 图7 抗弯力M测试示意图 1 加载垫块 木块 2 支承垫块 钢板 3 翼缘和 或腹板的胶合指接区域 6 3 3 特征极限抗压强度数值 R b 测定 6 3 3 1原理 6 3 3 2仪器 a 万能力学试验机 精度10N b 钢卷尺 精度1mm c 秒表 6 3 3 3方法 6 3 3 3 1 每一种规格型号的产品 至少需要测试10个试件 GB T 15 6 3 3 3 2 按图8所示调整两支承垫块中心跨距 试件长度为样本公称高度的15倍 两支承 垫块距离为样本公称高度的7 5倍 6 3 3 3 3 加载方式为8点加载 加载位置见图7所示 各加载点间距应为样本公称高度的 15 8倍 a 支承垫块的宽度不小于翼缘宽度 其长度应适当调整 避免产生支承处破坏 通 常支承垫块的长度不允许大于200mm 支承垫块应该用钢板 厚度至少是20mm b 加载垫块的宽度不小于翼缘宽度 并要求有足够长度 避免试件发生局部破坏 通常加载垫块的长度为200mm 厚度至少40mm 加载垫块应该用硬木或者胶合板做成 c 测试腹板有端接的试样时 端接处在支承垫块和两加载垫块中间 见图8所示 6 3 3 3 4对试件进行匀速加载 要求试件在3至10分钟内破坏 6 3 3 3 5记录试件的最大破坏荷载 试样发生弯曲破坏时 应剔除该试样数据 6 3 3 3 6 试验结果的计算 单个试件的抗压力R b 按式 3 计算 精确至0 01kN m Rb F 2 3 式中 Rb 单个试件的抗压承载力 单位为千牛 kN F 最大破坏荷载 单位为千牛 kN GB T 16 图8 抗压力R测试示意图 1 加载垫块 木块 2 支承垫块 钢板 3 翼缘和 或腹板的胶合指接区域 6 3 4 刚度 EI 计算 6 3 4 1惯性矩的计算 根据工字搁栅的截面尺寸 计算其惯性矩 截面尺寸见图9 按式 4 计算其梁的惯性矩 为了简化计算 取翼缘的全矩形面积 腹板净面积忽略 I1 b 12 H3 H 2h 3 4 式中 I1 惯性矩 b 翼缘的宽度 m h 翼缘的厚度 m H 工字搁栅的高度 m GB T 17 图9 惯性矩I的几何数据 6 3 4 2翼缘E值测试 6 3 4 2 1仪器 a 万能力学试验机 精度10N b 卡尺 精度0 1mm c 百分表 精度0 01mm d 秒表 6 3 4 2 2方法 6 3 4 2 2 1 按图10所示调整两支座距离 其中心跨距为L 3a 6 3 4 2 2 2 加载方式为2点加载 加载位置见图10所示 两加载点间距为a 5 12 h 6 3 4 2 2 3试验时 均匀加载 要求试件在3至10分钟内破坏 与此同时 记录试件中部的 变形与相应的载荷值 精确到10N 并绘制载荷 挠度曲线图 6 3 4 2 2 4计算翼缘材料 规格材 的弹性模量值E 按式 5 计算 精确至0 01kN m 2 GB T 18 E1 P a 3L2 4a2 4bh3 y 5 式中 E1 单个试件的弹性模量 单位为千牛每平方米 kN m 2 P 在载荷 挠度曲线图中直线段内载荷增加量 单位为千牛 kN y 在试件长度方向中心处变形量 单位为米 m L 支座跨距 单位为米 m a 两加载点的距离 单位为米 m b 试件的宽度 单位为米 m h 试件的厚度 单位为米 m 6 3 4 2 3 结果计算 按式 6 计算 精确至0 01kN m2 EI I1 E1 6 式中 EI 刚度 单位为千牛平方米 kN m 2 I1 惯性矩 E1 翼缘材料的弹性模量 单位为千牛每平方米 kN m2 GB T 19 7 检验规则 7 1 规格尺寸和加工偏差抽样方法及判定规则 7 1 1 抽样方案 采用GB T2828 1 2003 ISO 2859 1 1999中的正常检验二次抽样方案 检查水平 接 收质量限为4 0 见表4 样本应在生产后经存放24h以上的同一批产品中随机抽取 表 4 抽样方案 单位为根 批量范围 样本 样本量 累计样本量 接收数 拒收数 150 第一 第二 5 5 5 10 0 1 2 2 151 280 第一 第二 8 8 8 16 0 1 2 2 281 500 第一 13 13 0 3 GB T 20 第二 13 26 3 4 501 1200 第一 第二 20 20 20 40 1 4 3 5 1201 3200 第一 第二 32 32 32 64 2 6 5 7 7 1 2 判定规则 第一次检验的样品数量应等于该抽样方案给出的第一样本量 如果第一样本中发现 的不合格品数小于或等于第一接收数 应认为该批是可接收的 如果第一样本中发现的 不合格品数大于或等于第一拒收数 应认为该批是不可接收的 如果第一样本中发现的不合格品数介于第一接收数与第一拒收数之间 应检验由方 案给出样本量的第二样本并累计在第一样本和第二样本中发现的不合格品数 如果不合 格品累计数小于或等于第二接收数 则判定该批是可接收的 如果不合格品累计数大于 或等于第二拒收数 则判定该批是不可接收的 7 2 主要力学性能特征值判定规则 7 2 1 抽样方案 抽样样品数不能少于条款6 3中规定的最小抽样数 样本应在生产后经存放24h以上的 同一批产品中随机抽取 GB T 21 7 2 2 判定规则 各项力学性能特征值均不应低于表3规定的性能值 以检测结果最低的特征值项作为 判定该产品型号的依据 7 3 综合判定 产品的规格尺寸 加工偏差及主要力学性能都应符合相应要求 否则为不合格品 7 4 检验报告 检验报告内容应包括 a 产品的名称 等级 检验依据的标准 检验类别等 b 结果及结论 c 检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异常情况以及有必要说明的问题 8 使用说明 生产厂家供货时 应提供使用说明 9 标志 标签 包装 9 1 产品标记 等级 生产厂家 检验员代号和生产日期及质量认证机构名称标识 9 2 按产品规格 类型 等级分别包装 9 3 产品运输和保管过程中应有防潮 防雨 防爆晒标识说明 GB T 22 附录 A 符合5 2 2 4的腹板梁测试程序 A 1 概述 从A 2到A 4描述了腹板材料在加速的湿 干循环之后的性能变化 适用于除结构胶合 板外其它木基材料 这种材料的典型例子是刨花板和定向刨花板 A 2 腹板材料和50毫米长度梁的横截面的湿 干循环测试程序 A 2 1 湿 干循环 一个循环包括 真空水浸渍24h 水温 20 5 60 65 大约干燥48h 在干燥之后 样品的重量应该在浸泡前重量的 5 范围内变化 A 2 2 循环过程的完成应该由胶缝剪切测试中获得的数值来控制 见 A 4 在每第五次湿 干循环后 根据A 4确定胶缝剪切强度的平均值 如果后来得到的平 均值不小于记录的平均值的92 而且强度值满足5 2 2要求 那么循环可以停止 最多 循环20次后停止 A 3 腹板材料的测试方法 A 3 1 湿 干循环后内结合强度测试方法 A 3 1 1 根据LY T1580 2000 定向刨花板 中内结合强度测试方法进行 GB T 23 A 3 1 2 建立第一套样品的平均值 作为原始数值 A 3 1 3 剩下的样品用以进行湿 干循环测试 直到达到 A 2 2所述的标准 A 3 1 4 确定最终的平均值 强度值满足5 2 2要求 A 3 2 湿 干循环后的厚度膨胀测试方法 A 3 2 1 根据LY T1580 2000 定向刨花板 中厚度膨胀率测试方法进行 A 3 2 2 进行湿 干循环 直到达到A 2 2所述的标准 A 4 50mm长度梁的截面胶缝剪切测试程序 A 4 1 在一块不小于50mm长度梁横截面的腹板端头加载 测试其剪切破坏载荷 A 4 2使用一片木基板和两块支撑实木翼缘的板子 以及加载设备 见图A 1 支撑板的形状不得支撑到腹板 加载设备将力从上传到腹板两个端头外侧25mm处 其形状使载荷仅作用在腹板上 A 4 3 从样品中取出10个梁截面 加载直到腹板翼缘连接处破裂 记录数值 计算平均值 A 4 4 剩下的样品进行五次湿 干循环试验 然后在 10个梁截面上重复测试 计算平均值 用之前数值的百分比表示 A 4 5 重复循环 测试和计算 直到满足A 2 2标准的要求 A 4 6 在最后一个循环后 确定胶缝剪切测试结果的平均值 GB T 24 尺寸是以mm为单位 1 加载设备 2 样品 3 支撑板 4 基板 5 承重面积 图 A 1 胶缝剪切测试的布置 附录 B 待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工程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