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复习材料

上传人:gbs****77 文档编号:9525105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复习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复习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复习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期中测试训练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20分)1、声音是由于物体 产生的我们听声音就能判断谁在说话,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成语“万籁俱寂”常用来形容夜晚的宁静,从声音特性分析,这主要是指夜晚声音的_很小。2、如下左图所示,用甲、乙两刻度尺测量同一木块的长度,其测量结果分别为:甲测量的结果是 ,甲尺的分度值是 ;乙测量的结果是 ,乙尺的分度值是 ,使用 刻度尺测量较准确。3、在交通繁忙的路口,环保部门有时会安装某种装置噪声显示牌,用来监测路口的“动静”,显示牌的示数会随着声音的变化而变化,如“60,70,80,”显示牌示数的变化反映了声音的 发生了变化,显示牌示数的单位是 。 4、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后,小明做了以下小结。请你在横线上为小明填上空缺:(1)声音是由_产生的;(2)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在月球上,航天员要用对讲机说话的原因是_;(4)如图所示,甲、乙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由图形可知:图_是噪声的波形。5、白天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人高空时,水蒸气遇冷_成大量的小水珠或_成大量的小冰晶,这就是我们看到的云在一定的条件下,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大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下落下落过程中,冰晶_成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当夜间气温降低时,白天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在夜间较冷的地面、花草、石块上_成小水珠,这就是露如空气中有较多的浮尘,水蒸气就_成小水珠附在这些浮尘上面,就形成了“雾”在秋冬季节,地面温度迅速降到了0以下,水蒸气直接_成固态的小晶体,这就是霜6、一个骑自行车的人与一个跑步者在平直路面上运动,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分析图象可知,跑步者的速度为_m/s在运动过程中,若以跑步者为参照物,骑车者是_的7、用蒸笼蒸馒头,是上层还是下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呢?小明仔细观察后发现:高温的水蒸气经过多层蒸格向上升,遇到冷的蒸笼盖时,大量水蒸气发生 现象, 很多热量,使 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有经验的师傅拿刚出笼的馒头前,先将手沾点水,这样做的主要是利用 使手不会被烫伤。8、有一种能反映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装置叫做干湿泡湿度计。它是由两个相同的温度计并列制成的,其中一个温度计被湿布包起来了。两个温度计的读数不一样,湿泡温度计的读数较_,这是由于湿布中的水在_时要吸热。在一定的温度下,两个温度计读数的差别越小,表示空气的湿度越_。9、小强同学到银行取款他想知道当时是几点了,由于人很多,银行的电子钟被挡住了,他向上看时,发现光滑如镜的天花板上倒映出电子钟的影像为,则实际的时间应是_银行的验钞机产生的_可以使荧光物质发光10、人生活在光的世界里,伴随着“影”的存在。“人影相随”中的影是光在空气中 形成的;人在水中的“倒影”是光在水面上发生 形成的 (选填“虚”或“实”)像,若人蹲下来看水中自己的脸时,水中的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1、如图为我国电视播放的我国首批女子仪仗队训练时的画面,队员们之所以能够站的这么整齐是利用了光的原理,她们在行走过程中以其中一名队员为参照物,其他队员是(选填“运动”或“静止”)的,我们从电视中看到的五颜六色的画面都是由三种颜色的色光混合而成的12、医生为病人检查牙齿时,常把一个带把的金属小镜子放入口中,这样做的作用是;医生为病人打针前,用酒精棉球涂在皮肤上消毒,有凉凉的感觉,这是因为酒精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38 分)13、图3所示的四幅图是表示物体运动的路程(S)或速度(v)与时间(t)关系的图像,能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1)和(4) B(2)和(3) C(2)和(4) D(1)、(2)、(3)、(4) 14、在龟兔赛跑的故事中,乌龟和兔子同时从起点出发,当兔子远远超过乌龟时,便骄傲地睡起了大觉,当它醒来后,发现乌龟已悄悄地爬到了终点在龟兔赛跑的全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乌龟的速度始终大于兔子的速度 B兔子的速度始终大于乌龟的速度C乌龟的平均速度大于兔子的平均速度 D兔子的平均速度大于乌龟的平均速度15、某百米短跑运动员,他的成绩为10秒,如果他在前5秒内的平均速度为9m/s;冲过终点的时速度达到13m/s,那么他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为:A.8m/s B.9m/s C.10m/s D.11m/s16、卡车和联合收割机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下列有关它们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相对于地面来说,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 B.选地面为参照物,卡车是静止的C.相对于收割机来说,卡车在运动 D.选卡车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17、在敲响大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了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余音未止”,其原因是 A一定是大钟的回声 B有余音说明大钟仍在振动C是因为人的听觉发生“延长”的缘故 D大钟虽已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18、善于归纳总结,是学习的好习惯。关于声现象中,以下知识结构错误的是【 】19、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B敲锣时用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C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D用声波能粉碎人体内“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20、夏天,打开冰箱门,常可看到白雾。这是 ( )A空气中的水蒸气降温形成的小水滴 B冰箱内食物中的水分遇到高温空气后,蒸发形成的水蒸气C空气中的水蒸气降温形成的小冰晶D冰箱内原有的水蒸气21、食用冻豆腐时,发现豆腐内存在许多小孔,在小孔形成的过程中,发生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 )A凝固和熔化。 B液化和升华。 C凝华和熔化。 D凝固和汽化。22、小芳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由此她联想到了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的情景,以下是她对“冷气”和“热气”的思考,其中正确的是( )。 A它们都是汽化化成的水蒸气 B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气 C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 D它们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23、下列现象中,一定向外界放出热量的是:( )A冬天,水结成冰 B涂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了C铁矿石变成铁水 D放在衣柜的樟脑丸逐渐变小了2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太阳、月亮、萤火虫都属于光源 B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C“水中倒影”的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 D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规律25、下列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A树荫下的圆形“光斑” B岸边的树木在水中的“倒影”C筷子在水面处“折断” D夜晚,在路灯下看到自己的“影子”26、如图5所示,一束光线斜射人容器中,在P处形成一光斑,在向容器里逐渐加满水的过程中,光斑将 【】A向右移动后静止 B. 向左移动后静止 C先向左移动再向右移动 D仍在原来位置27、蓝天上飘着白云,平静清澈的池塘中鱼在自由游动.人向池塘中看去,好像鱼在白云中游动.关于人观察到的鱼和白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鱼是实物,白云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B. 鱼和白云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C. 鱼是实物,白云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D. 鱼和白云分别是光的折射和反射形成的虚像 28、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29、检查视力时,要求眼睛与视力表相距5 m。医院里常按图1所示的方式检查视力,让被检查者面对平面镜而坐,身后是视力表。已知人距平面镜2 m,那么视力表离平面镜的距离应是 ( )A.5 m B.2 m C.3 m D.4 m30、公路交通标志由基板和附着其上的反光膜组成,夜晚它可以反射汽车射来的灯光,使司机看清交通标志。以下反光膜结构的示意图中,正确的是图_。31、小明的写字台上有一盏台灯。晚上在灯前学习的时候,铺在台面上的玻璃“发出”刺眼的亮光,影响阅读。在下面的解决方法中,最简单、效果最好的是( )A把台灯换为吊灯 B把台灯放到正前方 C把台灯移到左臂外侧 D把台灯移到右臂外侧三、实验,探究题(每空1 分,共32 分)32、如图14所示,是某班物理兴趣小组成员探究声现象的一些情景,回答下列问题:(1)甲图某同学耳朵紧贴在课桌一端的桌面上,在桌面的另一端用手轻轻地敲击;再使耳朵离开,用手以同样大的力度敲击桌面。比较两次听到的声音,说明 ;(2)乙图用塑料袋把闹钟套好,然后放入水中,把水管伸入水中,可以听到闹铃发出的声音,说明 ;(3)丙图中当不断地抽气时,手机的播放的音乐声在逐渐地减弱,说明 。(4)丁图中,将一个矿泉水去底后,扎上橡皮膜,然后对火焰用力敲橡皮膜,发现火焰会摇动,说明 。33、小明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对冰加热(1)根据实验记录他绘制了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象可知冰是_(填“晶体”或“非晶体”);在10min末这一时刻,杯里的物质处于_(填“固态”、“液态”或“固液混合态”);从AB段和CD段的比较可知,冰的比热容比水的比热容要_(填“大”或“小”)(2)继续加热到水沸腾,此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且一直保持不变,则水的沸点是_,这说明当时水面上方的大气压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一个标准大气压34、右下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_;(2)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3)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将对实验产生什么影响?_.(4)使点燃的蜡烛在两个不同的位置,分别测出物距和像距相等的两组数据,得出实验结论之一:“像距与物距相等”。你认为这种方法是否合理?_。理由是:_。35、如图甲所示是某实验小组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情景:(1)该小组同学应该选取两根(选填“相同”或“不相同”)的蜡烛做实验。(2)点燃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移动蜡烛B,直到看上去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此现象说明像与物体大小。(3)如图乙是该小组的实验记录,通过分析他们发现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像与物的连线与玻璃板。(4)该小组实验的不足之处是 。(5)此实验不能用平面镜进行,是因为平面镜,不能确定像的位置。36、(1)小宇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硬纸板竖直放在平面镜上,让一束光线贴着纸板沿EO方向入射,如图甲所示;小宇想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应将纸板_(选填“A”或“B”)绕ON向前或向后弯折;改变入射角大小做三次实验后将测得的数据记录在右表中,根据数据得出结论_;另一同学也把一束光贴着纸板A射到O点(如图乙所示),但纸板并未与平面镜垂直,他_(选填“能”或“不能”)在纸板B上看到反射光线。(2)陈悦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进行如下操作; 陈悦同学将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B全部点燃,分别放在玻璃板的两侧,如图丙所示,这样的操作会造成的后果是_; 将蜡烛B熄灭后,该同学移动蜡烛B,直到看上去它与蜡烛A的像_,记下像与物的位置; 移动蜡烛_(选填“A”或“B”),重做实验。三次实验像与物的位置如图丁所示,通过分析可知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它们的连线与玻璃板_。37、物理实验小组用如图10所示的装置探究“水的沸腾”实验。(1)由表格可知,本次实验应选用测温物质为 的温度计。 测温物质凝固点/沸点/水银39357酒精11778(2)实验小组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况如图11所示,图中(选填“甲”或“乙”)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3)图12中、是两个实验小组分别绘制的沸腾图象,由图象可知实验中他们所用水的不同。(4)实验中为了减少从开始加热到沸腾所用的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写出一种即可)。图11图12四、计算题(共10分)38、如图7所示,轿车从某地往南宁方向匀速行驶当到达A地时,车内的钟表显示为10时15分;到达B地时,钟表显示为10时45分。则:(1)轿车从A地到B地所用时间是多少小时?(2)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为多少千米/小时?(3)若轿车仍以该速度匀速行驶,从B地到达南宁需要多长时间? 39、某人乘坐出租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右表为他乘车到达目的地时的车费发票。求:(1)出租车行驶的时间是多少?(2)出租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3)出租车行驶的速度是多少?40、暑假里,小明乘火车去游玩时,观察到他乘坐的火车共有12节车厢(包括火车头),已知每节车厢长15m,当火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穿过一条隧道时,他测出自己通过隧道的时间为80s (1)该火车有多长?(2)此隧道多长? (3)火车完全通过隧道需要多长时间?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振动 音色 响度 2、2.8cm.1cm.2.80cm(或2.79cm或2.81cm).1mm.乙 3、4、物体振动、大于、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乙5、液化 凝华 熔化 液化 液化 凝华 6、 解:从图象中可以看出,当跑步者的时间为50s时,对应的路程是200m,则跑步者的速度:v跑步者=4m/s;从图象中可以看出,当骑车者骑完200m时,所用的时间是30s,而跑步者跑完200m所用的时间是50s,由于骑车者骑完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少,所以骑车者的速度比跑步者的速度大,则以跑步者为参照物,骑车者是运动的故答案为 4,运动7、液化、放出、上、水汽化吸热。8、低(或小),蒸发,高(或大)9、15:20;紫外线10、沿直线传播 镜面反射 虚 不变 11、女子仪仗队训练时的画面,队员们之所以能够站的这么整齐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她们在行走过程中以其中一名队员为参照物,其他队员和所选的队员之间没有位置的变化,所以其他队员以其中一名队员为参照物是静止的;彩色电视画面的颜色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合成的故答案为:直线传播;静止;红、绿、蓝12、解:(1)镜子的温度升高后,病人口中的水蒸气(气态)不会遇冷凝结成小水滴(液态),发生液化现象,从而能使医生利用镜子的平面镜成像原理清楚地观察病人的牙齿,消毒、保持卫生不是医生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2)当在皮肤上擦酒精后,酒精极易蒸发,蒸发的同时会从皮肤吸收热量,所以会有一种凉的感觉故答案为:通过平面镜成像看清病人的牙齿;蒸发吸热二、选择题13、C 14、C 15、C 16、D 17、B 18、C 19、6 20、A 21、A 22、D 23、A 24、B 25、C 26、B 27、28、B 29、C 30、乙31、C三、实验,探究题32、 33、晶体;固液混合态;小 ;98;低于;解析:(1)由图乙图象可以看出,冰在熔化的过程中,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故冰为晶体;冰在BC段处于熔化过程,固在第10min末这一时刻,杯里的冰处于固液混合状态;根据公式Q吸=cmt可以知道,当质量和吸收的热量相同时,比热c和升高的温度t成反比AB段的冰温度升高的快,是因为冰的比热容比水的小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图丙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根据图示的液柱对应的刻度读出示数为98,即水的沸点为98水在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为100,当水面上方大气压强低于1标准大气压时,水的沸点就会降低,即沸点低于10034、(1)确定像的位置 (2) 2 (3)另一支蜡烛不能与像重合 (4)不合理 一次实验存在偶然性,多册几组数据得出结论才有代表性35、本题主要考查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及其应用。(1)该小组同学应该选取两根相同的蜡烛做实验,目的是比较物、像大小关系。(2)实验时用完全一样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体与像的大小关系。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3)用透明的玻璃板能观察到蜡烛B能否与A的像完全重合,同时解决了位置和大小两个问题。实验现象表明,像与物的大小相同,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垂直,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4)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应采取同样的实验方案多做几次,避免实验现象的偶然性,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5)玻璃既能透光,又能反光,既可以看到前面物体在后面成的像,又可以看到后面的物体,这样就可以利用等效替代的办法准确确定像的位置,所以此实验不能用平面镜进行。答案:(1)相同(2)相等(3)相等垂直(4)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5)不透光 36、 37、(1)水银(2)甲(3)质量(或体积)(4)适当减少水的质量(或体积)(或适当提高水的初温等)(答案合理即可)解析:(1)由于水沸腾时的温度可以达到100左右,而酒精的沸点是78,在水沸腾前酒精就先沸腾了,酒精温度计无法测量水沸腾时的温度,所以应选用水银温度计。(2)沸腾前,气泡中的水蒸气遇到上方稍冷的水发生液化,气泡越上升越小;沸腾时,整体水温一致,气泡上升时水蒸气越聚越多,气泡体积逐渐变大。(3)从图象上可以看出,实验小组比实验小组将水加热至沸腾所用时间长,可能的原因是实验小组加热水的质量(或体积)比实验小组大。(4)缩短将水加热至沸腾所用时间的方法主要有:加水要适量,尽量少些;适当提高水的初温;适当加大酒精灯的火焰;沸腾前加热过程中,可在烧杯上加盖等。四、计算题38、(1)30min或0.5h (2)100Km/h (3)0.7h39、()()() 40、(1)180m;(2)1600m;(3)89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