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设计与反思

上传人:gbs****77 文档编号:9524569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66 大小:8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设计与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设计与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设计与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四年级要完成由中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通过学习,要能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中年段的教学目标,为高年级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个基础除了扎实的语言文字的基础外,还包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一、学生情况分析根据我与前任班主任和科任老师的广泛交流,了解到本班学生思维相当活跃,个性张扬,学习兴趣比较浓,主动性较强。但是孩子们基础知识不牢固,学习习惯不够好,心浮气躁。据前任老师给我讲:本班孩子打上课铃以后迟迟不回教室,上课时忙着各说各的,不善于倾听别人的观点和意见,对最基础的知识点不放在眼里,协作精神差,集体观念不够强,缺乏最基本的纪律观念看来,教学的着眼点不应仅仅停留在语文教学上,更不能仅仅看孩子们的成绩,而应该从他们的做人和做事抓起,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二、本册教材的基本结构本册教材仍以专题形式组织内容:导语,课例(精读课文,略读课文,思考练习,阅读链接,资料袋),词语盘点,语文园地(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展示台或成语故事等)。三、本册学习要达到的主要目标:1认字200个,会写200,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8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9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四、落实教学目标的基本措施(一)、营造自主学习的情境。本册教科书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了具体的学习情境,这种学习情境的创设主要是通过“对话”的方式来实现的。1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阅读课文,通过想象文中的描写建立生活影像,通过对照文中人物的心灵来净化自己的心灵,实现有意义的阅读。通过对文章结构形式的揣摩和推测,理解文章的内容,达到和人物心灵沟通的境界。2学生与文本作者对话。作者写文章是和读者交流,学生边读书边理解,就是在和作者交流。通过引导使学生的思想和作者的写作意图达成一致,读明白作者的想法。3学生与学习伙伴对话。人教版教科书,在“语文园地”中安排了两个学习伙伴。其实,学生完全可以把其中一个想象成自己,另一个就是自己现实生活中的学习伙伴。学生通过阅读这样的对话,能够进入学习情境,也能激发自己的想象,能通过学习伙伴的对话,碰撞出思维火花,从而点燃学习语文的热情。4学生与自己的心灵对话。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别人有的感觉我有没有呢别人看到的景象我能不能看到呢 教科书的编者就是用这样的阅读提示语,给学生一个具体的环境,给学生一个心灵的启示,让学生去问问自己。教科书通过具体的语言,为学生营造了学习环境。最终使学生达到和周围人和自然万物的对话,启迪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进而掌握语文学习的规律。(二)、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语文学习有其内在的规律,语文学习也有一个基本的步骤。教科书的呈现方式就是让学生从内心触摸到语文,在实际的语文学习中能习得方法,慢慢找到学习规律。人教版教科书有着自己的教科书话语表述系统,这是不同于教师教学的话语系统,同时又指导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而言,学生容易接受的是亲切的和自己交流的语言。人教版教科书在这一点尤其突出,“我想”“我要”“我一定”,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设计,给学生更多关注,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指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每个单元前都有“导语”,课与课之间有“链接语”,精读课文中“泡泡语”,有的导入学习活动,有的指导学习活动,有的提出学习目标,有的提示学习方式,能引导学生自己阅读。教科书通过自己的表述方式,指引学生应该逐步建构起这样的语文学习过程。五、具体教学内容及教学注意问题(一):识字、写字完成认字任务主要靠学生自查自学,教师在此基础上适当检查,少数字作指导。要求写的字,要把写字任务妥善安排在教学过程中,课内有比较从容的时间,不要把写字作业留到课外。(二):阅读课1. 要练习朗读和默读,注意检查效果,不流于形式。2. 根据课外不同特点,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应注意学生的自主阅读。3. 还要注意领悟和学习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4. 重视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和主动积累语言的习惯。5. 要向课外扩展延伸。(三):口语交际要在听与说的双向互动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四):习作1. 写实习作要强调如实表达,写想象习作,鼓励学生大胆想象。2. 注意激发兴趣,让学生不拘形式地自由表达。3. 重视习作以后的交流和展示。4. 注意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五):综合性学习1. 通过布置,使学生明确任务。2. 在学生自行开展活动中,要时时关心,了解开展情况,及时表扬好的做法,帮助解决遇到的困难。3. 采用多种形式,充分展示交流。(六)、教学进度表周次教学内容1 1 观潮2 2 雅鲁藏布大峡谷 3 鸟的天堂 4 火烧云3 语文园地一 5 古诗两首4 6 爬山虎的脚 7 蟋蟀的住宅 8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5 语文园地二 9 巨人的花园6 10 幸福是什么7 11 去年的树 12 小木偶的故事8 语文园地三 13 白鹅9 14 白公鹅 15 猫 16 母鸡10 语文园地四 17 长城11 18 颐和园 19 秦兵马俑 语文园地五12 20 古诗两首 21 搭石 22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13 23 卡罗纳 24 给予是快乐的 语文园地六14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27乌塔15 28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语文园地七16 29呼风唤雨的世纪 30电脑住宅 31飞向蓝天的恐龙17 32 飞船上的特殊乘客 语文园地八18 期末复习19 期末复习20 期末考试1观潮教案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雄伟壮丽的自然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2.按时间顺序给课文分段,正确概括段意。3.利用多媒体,把学生带入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展开想象,促进朗读。4.结合课文理解“横贯”、“天下奇观”、“人声鼎沸”、“风号浪吼”、“涨”等词语及比喻句。教学重点:潮来时的壮丽景象是教材的重点部分,也是教学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重点理解好这一段。教具准备:钱塘江大潮课件、观潮范读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引出壮观1、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人们眼中的大潮是怎样的呢?我们来学习课文观潮,多媒体出示图片12、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什么?打开课本和作者一起去观潮。二、整体感知课文1、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看作者是怎样描写潮水的?2、多媒体出示图片2(让学生用书中的词填空)3、理解“天下奇观”这是总写钱塘江大潮(板书天下奇观)(天下奇观的“观”和观潮的“观”不一样,一个是景象,一个是看的意思,天下奇观是天下最奇妙、最罕见的景象)4、作者按什么顺序具体描写观潮的过程?(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三、逐段分析课文1、我们随着观潮的人流一起来看看钱塘江大潮(看影片剪辑潮来前)2、潮来之前我们知道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在书中找答案。)结合影片剪辑,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指名回答)抓住江面很平静、白蒙蒙的一层薄雾(板书,潮来前 江面平静)3、从哪里可以看出观潮的人多?(人山人海)4、文中如何写观潮人的心情?(等着、盼着)指名读出观潮人心情的句子。5、我们是否也在等着盼着呢?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潮来时的景象(看潮来时的影剪)6、对照课文看作者如何描写潮来时的景象?(齐读课文)7、这惊心动魄的场面,作者抓住了潮水的哪些特点来写?(声音、样子)8、在文中找找作者描写声音的语句读读。出示图片3(指名读、同桌读、齐读)9、潮水声音随着大潮的从远到近发生着变化,听到声音的同时我们还看到了什么?(潮水的样子)10、找出作者描写潮水形状的句子读读。出示图片4(分读、齐读、自由读)要求读出浪潮来时的气势,分析句子修辞方法。(板书:一条白线白色水墙白色战马)11、作者是怎样把声音、样子这两方面再现给读者眼前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潮来时的段落,边朗读边体会。12、大潮如此雄伟壮观,大潮过后的江面又是怎样呢?看潮来后影剪(板书:潮来后)13、大潮过后江面有什么变化?女生读最后一段,看课文从那些词语体现了潮水之大?(抓住“漫天卷地、风号浪吼、过了好久、涨了两丈来高”)这些都说明潮大。14、大潮西去江面终于又恢复了平静。四、总结全文1、此时此刻如果你站在海塘大堤上观潮,面对如此壮观的景象,你会是怎样的心情?谁能用一句话抒发自己的感想。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小结:是啊,同学们还曾记得吧,那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还有这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这就是我们可爱祖国的山山水水,我们怎能不感到自豪,作者也正是把这种热爱与自豪之情蕴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间。2、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再次感受钱塘江大潮来是的壮观景象(放影剪)五、作业布置背诵课文3、4自然段六、板书设计 观潮天下奇观 潮来前 江面平静声音: 闷雷滚动越来越大山崩地裂潮来时 样子:一条白线白色水墙白色战马潮来后 恢复平静教学反思:观潮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散文。文章语言优美,词语丰富,句子变化错落有致。特别是“潮来时”一段,把钱塘江大潮描绘得有声有色,读来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潮来时雄伟壮观的景象这一部分是课文的重点。抓住重点词句品味是难点。学习这一部分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读,体会,并发动学生相互评议、补充,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我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为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恰当地使用了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在这堂课中采用了多媒体影剪手段,让学生感受观潮时的气氛,既帮助学生理解,又能促进记忆。对提高教学效率起到了实实在在的作用。创设情境,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变无声为有声,通过生动、直观的画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了学生注意。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物极必反”。我在为本课设计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时候,起先没有充分考虑语言文字自身的特性,曾简单地把多媒体做为了教学的必须手段,后来才认识到多媒体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应是起辅助作用,帮助教师教,帮助学生学。对于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应有平常心,应把多媒体视同于粉笔和黑板,圆珠笔和作业本。它就是工具,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用的工具,完全没必要把它全能化。如果学生上完观潮只了解了钱塘江潮是怎么回事,那么这堂课就成了地理课。语文课教师的主要任务不应该只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应该借助课文内容,设计各种语言训练的情境,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更扎实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所以,最后设计时,对整堂课的教学,主要通过学生的读来读懂、理解课文,感悟语言文字的美和大潮的雄伟壮观。以读为本,熟读成诵。在课堂教学中我尽量抓住机会,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多读,如齐读、男女赛读、表演读等,让学生读懂,读通,读熟,读得有情有趣,读得津津有味。通过读,让学生自己来理解课文内容。 2.雅鲁藏布大峡谷一、教材分析: 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组的第一篇略读课文,作者用具体、准确的数字证明了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又用排比句式把雅鲁藏布大峡谷气势非凡的自然景观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读完此文,犹如走进了神奇美丽的画卷之中,拥抱大自然的情感油然而生。二、学情分析: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来看这篇文章容易理解。因此为了丰富课堂,提高学生参与程度,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与媒体资源播放。三、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神奇。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重点: 1.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五、教学难点:1.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6、 教学准备:媒体资源(ppt、动画)、七、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角度)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导入1、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有宁静的山林,繁华的都市,还有令人向往的西藏,提起西藏你想到了什么?谁来说一说。2.检查学生交流课前查找的资料。(教师放歌曲喜马拉雅山)同学们,在课前先请大家听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请大家闭上眼睛仔细听,感受一下,看看你的眼前会出现什么?4.学生汇报(会出现蓝天白云、青山碧水等)5.:(ppt展示图片资料)这就是美丽的雅鲁藏布大峡谷,今天老师就带着同学们跟随作者的,一同去游览雅鲁藏布大峡谷。(板书:雅鲁藏布大峡谷)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2检查生字词。3指名分段读课文,思考:雅鲁藏布大峡谷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奇)4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再次读课文,出示阅读提纲:读一读,想一想,雅鲁藏布大峡谷“奇”在什么地方?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的?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并做标注。5学生根据阅读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三、交流与汇报1交流自读疑难(读了课文,你们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提出来一起研究的吗?)2、学生汇报,引导学生评价所提出的问题。四、自主学习,精读感悟1雅鲁藏布大峡谷真是世界上最大的奇观,找一找课文哪个自然段的内容是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观?哪部分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学生自由发言。2下面就选择你印象最深的、最喜欢的段落来分组自学。教师出示自学提纲: 1)读一读,把你最喜欢的语句读给小伙伴听。2)读一读,把你学懂的地方通过画画展示出来。3)读一读,把你心中的感受说出来。学生按自学提纲分组自学,教师指导。3学生分组汇报,教师点拨指导。(同时理解重点词句。)根据学生的汇报老师相应地点拨:第二自然段帮助学生理解大拐弯的“神奇”,关于这个大拐弯还有一个传说呢,默读,谁能在不看书的情况下将这个传说绘声绘色地讲给大家听?第三自然段用三个字可以概括大峡谷的特点:长、深、窄。它全长496、3千米,最深处达5328米,宽度仅21米从这些数字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观。这种方法叫列数字。除了列数字外,作者还运用了做比较的方法,找一找在哪儿?“比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长46、3千米”(齐读)通过对比你发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吗?指导朗读,强调气势。第四自然段抓住“自然博物馆”学习。第五自然段结合课后第二题学习。这一段作者用了几个“最”?可不可以换成“非常”?为什么?五、拓展实践教师放雅鲁藏布大峡谷视频,要求学生自由配加导游词,适当加进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六、 作业布置:1、掌握生字词2、熟读课文3、将雅鲁藏布大峡谷介绍给父母亲人听。第二课时上节课我们欣赏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知道它无愧于“世界第一壮丽景观”这个美称。一、尝试运用1尝试练笔。师:你能仿照课文的写法,选择其中的一个景用自己的话写一写吗?生练笔,师巡视学情。2班级交流。师再次播“雅鲁藏布大峡谷”风光片,并让学生装扮成导游,向游人介绍最熟悉的某方面的内容。二、学写提纲三、教师总结(略)七、 版书设计雅鲁藏布大峡谷奇:1、大拐弯的神奇(传说)2、长、深、窄(世界之最)3、自然博物馆4、最后一块秘境3鸟的天堂教学设计基本信息名称鸟的天堂执教者王芳课时第二课时所属教材目录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教材分析本文是著名作家巴金的一篇写景名作。它主要记叙了作者(巴金)和他的朋友两次游历“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美丽的大榕树和群鸟欢闹的奇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景色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学情分析在教学中,要着眼于整体,联系上下文,紧扣“自主探究实践”进行设计,努力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积极探究中获得四项启迪,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本课语言优美,层次清晰,无疑是一篇有利于训练学生朗读的好文章。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组成的词语。2、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写作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1、以读为导,查阅课文相关资料,围绕疑问展开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2、让学生在朗读和交流中咀嚼语言文字,品位语言,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和思想感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由衷赞美,感受人与自然、动物的和谐之美,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鸟的天堂”的和谐之美。难点领悟作者静态、动态描写的写作方法。教学策略与 设计说明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体验,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还要求教师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学中,一方面灵活地利用教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将纯净的目光投向美丽的大自然,投向美好的生活。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注明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温故知新(5分钟)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能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学生自由度,边读边思考温故知新理解感悟解决疑问(37分钟)1、 学习课文中第一词去“鸟的天堂”的文段。师述:(1)作者第一次去“鸟的天堂”看见了大榕树。(2)请大家认真读,画出描写大榕树的句子读一读,并和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体会。2、引导重点,体会下面的词句。(出示幻灯片)。(1)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2)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粗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3)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着美丽的南国的树。(4)你愿意把你看到的美景按一定的顺序介绍给大家吗?(学生自由发言)。(5)作者为什么只写了榕树的大、茂盛、美丽?(6)这么美的大树,这么美的语言,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3、(1)学习最后一段。作者为什么说“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呀。(2)第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要加引号?(3)让我们带着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读读最后一段。1、仔细默读,在文中画出与问题有关的语句。读描写榕树的句子,和同桌谈谈自己的感受。2、在教师的指导下,采取多种形式诵读。3、观看录像,在小组中所见到的美丽景象,然后推选出一位最好的班上交流。4、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5、学生读后思考,在和同学交换意见,在老师的指导下形成共识。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体验,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课堂小结2分钟1、 作者两次来到“鸟的天堂”,看到了不同的景象,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1) 大榕树,茂盛而美丽,静态美。(2) 许多唱着歌的鸟,动态美。一动一静相互映衬,更加突出了“鸟的天堂”的名副其实,表达了作者对“鸟的天堂”的无限赞美,激起了我们的向往之情。2、 学了课文,你在写景物的方法上受到哪些启发?(写作要有顺苏,抓住景物的特点,动静结合,先整体描写在具体说某一方面。)布置作业1分钟1、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 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3、 做课后习题1.我有一些问题提出来和大家讨论,如,课文里五次提到的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加了引号,有的没有呢?板书设计鸟的天堂第一次 大榕树 远:茂盛 近:干、枝、根、叶第二次 鸟 多 欢:叫、飞、扑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了,整体上来讲,我还是比较满意的。同时我也反思了,用魏先生的话来讲:一个老师,要紧的不是忙着用某种教法去否定另一种教法,而是要像蜜蜂一样,在教法的百花园中到处采集于自己有用的花粉,回来以后酿造自己课堂教学的蜜。学生达到了我预期的学习效果。如果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花费更多的时间来参考更多的教案,把这节课讲“精”,把这节课讲“活”。4* .火烧云一、课前准备:1、读三遍课文,给生字注音。2、抄写本课4个字的词或词组12个和3句优美句。二、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3学习生字词,积累好词佳句。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教学重点:1了解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四、教学时间:1课时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教师用优美音乐的火烧云图片供学生欣赏,并向学生解释火烧云的特点及形成过程。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感知课文内容,引导主动参与。1师提问:课文是按什么顺序火烧云的?2生:是按照火烧云上来了烧起来了下去了这样的顺序来写的。3师: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说火烧云上来时的情景。4师:火烧云上来了,在霞光的照耀下,大地呈现出绚丽的景象。不过,更壮观的景象还在后面呢!5学生自由快速读第三自然段,看谁能说出天空中的火烧云都有哪些颜色。6指名说出天空中有哪些颜色。7师:除了这些颜色外,你还能想像出有哪些颜色?8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此段并试着背诵。9师:火烧云不仅颜色多,变化快,而且它的形状也是千变万化,让我们也一起去看一看吧!10让学生说出天空中火烧云的样子,并试着表演出来。11模仿作者的写法,让学生把天空中的火烧云还像什么写下来,并表演出来。(三)指导朗读,培养语感。(四)想想说说,课外延伸。1师: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一定被火烧云千姿百态的变化深深地吸引了吧,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2布置学生课外收集一些有关大自然美丽、神奇的图片,让学生做个有心人,发现自然界的美,懂得欣赏美并保护这些美。板书:火烧云上来了烧起来了下去了火烧云 上来了(红) 颜色-变化极多 状态-惶惶忽忽 下去了(一会儿工夫)教后反思: 本节课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运用多媒体视频,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阅读教学开始时,老师先播放一段自己收集的关于火烧云优美图片资料,让学生形象的感受到了火烧云的美丽壮观,激起学生学习新的课文内容的兴趣,自然引出下个环节的教学。 (二) 初读课文,明确学习目标。先让学生自学课文导读,明确本课的学习要求,然后让学生认真读课文,随着课文的描绘,想象火烧云那绚丽的色彩和多变的形态。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然后重点朗读。 5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教学设计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默写该文。2.正确理解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意思,联系生活体会诗中所蕴含的哲理。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欣赏古诗,突出“远、近、高、低、横、侧”几个字展示的画面,让学生明白同一事物在不同角度有不同的视觉,积累古诗名句。2.难点:通过学习这首古诗,让学生体会诗中隐含的人生哲理。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知识回放,导入新课同学们,大家还记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这首诗吗?(集体背诵“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首诗写了庐山的瀑布气势磅礴。大家都知道,只有在雄伟巍峨的丛山峻岭中才能产生如此气势磅礴的瀑布。这首诗另外一层饮隐含的意思就是指庐山的山也是非常巍峨雄壮的。二、初步感知,总结方法1.初读课文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篇关于庐山的诗题西林壁(板书)。让我们随着诗人苏轼一起,到庐山去领略一下那神奇的自然风光。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22面,自由读一读这首古诗,注意要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得通顺流利。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首诗。大家评一评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齐声诵读题西林壁。2.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师:这首古诗,同学们都会读了,但是你们知道它的含义吗?今天,我们就要用学过的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你们还记得我们学习古诗的步骤吗?理解诗题,了解作者;牢抓字眼,明白诗意;反复诵读,体悟诗情。三、理解诗题,了解作者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谁能把课前预习到的有关诗人的情况向大家介绍一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被合称“三苏”。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本文是苏轼在被贬途中经过庐山时,在庐山西林寺的墙壁上题写的一首诗。2、交流对题目题西林壁的认识。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么一首诗?三、牢抓字眼,明白诗意1.在这首诗中藏着几个方位词,大家找找看。(板书:横 侧 远 近 高 低)2.作者通过在不同的方位所看到的庐山都是什么样子?(课件展示庐山不同角度的图片)(板书:景色不同)3.指导朗读一、二句。引导学生说一说庐山的景色给人的总体印象是什么?(雄伟壮观,千姿百态)作者从多个角度,细致地观察了庐山,简洁而生动地描绘了庐山的奇特景象,可见他对庐山的奇丽景色流连忘返。我们在读这两句时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惊叹、赞美)分别请学生读,分小组读。4. 引导学生读中发现问题:为什么同一个人看庐山,却会有这么多不同的景色?小结:观察的角度不同,结果也不同。(板书:角度不同)。我们曾经学过画杨梅的课文,也是因为观察的角度不同,所以结果结果不同。还有大家听过的 “盲人摸象”的故事也是这个道理。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5.品读三、四句。学生通过查字典、看注解等学习方法明白“识、缘”两个字在本首诗中的含义。(识:认清;缘:因为)引导学生深层思考:为何身在庐山,却不识庐山真面目?(分小组讨论结果)引导学生讨论后归纳: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观点,因为任何位置都有局限性,只有把各处的景色综合起来,才能看到庐山的完整面貌。所以也就有了作者“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慨。6.指导朗读三、四句。这两句诗在读法上与前面两句有什么不同?(后面两句要读出作者的人生感悟之情)四、反复诵读,体悟诗情以不同形式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全文。五、群文阅读,品悟诗境引导学生品读名诗佳句:王之涣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杜甫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六、归纳总结,巩固新知1.题西林壁这首古诗,不仅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色的赞美,更包含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人生哲理。2.作业布置:背诵、默写题西林壁。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自己对“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理解。游山西村教学设计(两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诗中的名句。2.能借助词典等工具书和生活积累理解诗中的词句,并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扩大知识面。3.能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4.能发表对诗的独特见解。5.学会一类生字豚。 教学重难点:能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能发表对诗的独特见解。资料准备:背景音乐与诗境相关的挂图 字典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生字,熟读古诗,了解诗句大意感悟诗的情感教学过程: 一、学习“豚”教师读诗,学生边听边画出一类生字“豚”。注意:不要在“豚”字的上面加点。 学生查字典“豚”字:小猪,也泛指猪。学生到黑板前写生字,针对生字特点强调记忆。二、读诗,整体感知1自由读,教师指导检查读诗情况; 2个别读; 3组内读,并在组内说说自己是怎么理解的,遇到不会的字查字典; 4完成课后练习1 。莫:不要浑:(1)水不清,污浊;(2)骂人糊涂,不明事理;(3)全,满:身是汗(4)天然的;本文指酒不清澈。提问:你有哪些字还不太清楚具体意思?可以什么方法解决:查字典咨询老师,同学讨论。三、再读诗,感语交流仔细读诗,试着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交流自己的感受。重点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学习先抑后扬的写法:山重水复疑无路抑;柳暗花明又一村扬;感情读诗,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感受,并能用连贯,正确的语言表述。 四、熟读成诵采取小组竞赛,组内竞赛等不同方式背诵。五、检查反馈检查背诵情况:个人感情背诵组内背诵小组竞赛等不同形式。检查生字识记情况。检查对重点字,句的理解情况。六、作业布置继续读诗,用喜欢的方式感悟诗境:配画编故事配乐朗诵。搜集有关作者陆游的生平资料。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理解诗句意思感悟诗的情感能用自己的话或喜欢的方式表达对诗的独到理解。教学过程: 一、背诵引入个人背小组背竞赛背配乐背等不同形式二、合作,探究学习再次感悟诗的意境1、小组内讨论:游山西村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诗的首联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写出了山西村丰收之年的景象,让人感受到农家款待客人的热情和民风的淳朴.表达了作者对农家丰收景象的由衷赞美之情。 诗的次联描绘了山间水畔的美景,写景中寓含丰富哲理,越出了自然景色描写的范围,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不同感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所以留传几百年,是因为这不是诗人单纯描绘景物,而是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境遇的独到体会,是面对困难,迷茫的另类人生体验。写景中寓含丰富哲理,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理解,不必求同。 2、结合资料丰富对陆游的认识组内口头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生卒年代生活时代人品介绍著名作品自己的见解3、班内交流提升对诗的认识说说你找到的有关本课,作者的一切资料.要说得尽量流利,完整,不罗嗦。 针对同一类话题,相互补充、训练归纳总结的能力。教师针对学生发言作适当说明,要尊重学生的认知差异,相机点拨即可。 三、制作陆游小档案 教师鼓励学生自己设计,不要拘泥课本中的形式.可配画,编目录,题写前言,后记,也可做成本周的综合学习资料。四、作业将这首诗背给你的家长听,并和他们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6爬山虎的脚教学案例及反思设计意图:以猜谜语的方式引入课文,在讲解的过程中,采用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也就是导思释疑的方法贯穿全文,让学生去领悟,感受文本,这样既从感性上认识到语言的形象性,使学生体会到作者对爬山虎的细心观察。同时插入一些背诵训练,培养学生的语言积累能力。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背诵3、4两段。2、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知道它是怎样一步一步往上爬的。3、学习作者细心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背诵3、4两段。教学难点:了解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子,知道它是怎样一步一步往上爬的。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同学们喜欢猜谜语,今天就来猜猜老师出示的谜语吧:1、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丝瓜)2、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葡萄)过渡:丝瓜和葡萄向上爬都是靠的什么 ? 搭架子前几天老师让你去观察的爬山虎,你发现爬山虎向上爬靠得是搭架子吗?不是,靠的是脚。二、板书课题:爬山虎的脚 脚写得大一点看了老师所写的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啊?预设: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子的?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板书学生回答三、研读第三段:1、请你快速默读课文,看看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是写爬山虎的脚的。(3、4、5)这三段中的哪一段能回答我们提出的第一个问题。2、找一名同学来读读第三自然段,其他同学考虑咱们刚才提出的问题: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的?板书:位置 :叶柄反面 形状:枝状 像蜗牛的触角,还像什么? 颜色:嫩红作者之所以能把爬山虎的样子写得那么具体,是因为作者-“注意观察了”。我们一起来细细地读读这一段,自己背一背,体会作者的细心。三分钟后抽查。四、研读第四段作者还注意了什么?1、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用“”划出爬山虎在墙上爬的动作:触、变、巴、拉、贴、爬学生汇报:教师演示,学生利用这些动词来说爬山虎爬墙的过程。总结:是啊,爬山虎就是这样今天一脚,明天一脚。这个月一脚,那个月一脚,历经两三个月,甚至半年,在你不经意间爬到房顶上去了,你要不花点时间,还真不知道它是怎么爬的。所以除了认真看之外,还要坚持观察。五、研读第五段作者还注意到什么了?触着墙的-枯萎没触着墙的-变成灰色“如果不仔细耐心地去看,就不可能发现就不可能发现所以着个注意多么重要啊!”今年,作者注意了爬山虎的脚,过去没注意,那他过去注意了什么?爬山虎的叶子。六、小结:下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看一下爬山虎那美丽的叶子。课下争取背过第五段。板书设计: 爬山虎的脚 1、什么样的? 位置:叶柄反面 2、怎样往上爬的? 形状:六七根细丝 颜色:嫩红课后反思:一、教材简析:爬山虎的脚是一篇有趣的科普文章,这篇课文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课文的重点部分是3至5段,作者形象地把爬山虎茎上的卷须比作“脚”,非常生动地描写了爬山虎的“脚”的样子,以及它是怎样向上攀爬的。通过读文可以体会到,作者对爬山虎的观察细致入微,而且是连续观察了很长时间。本文教学重难点是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并体会作者是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它的特点的。在讲之前,我要求学生到学校操场去观察爬山虎,并写了观察日记我观察到的爬山虎。学生对爬山虎有了初步的了解。学生对爬山虎的脚有了感性认识。二、评价:激趣导入采用猜谜语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回答问题的主动性较高。导思释疑教学方法的使用,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疑问,教师引导学生将问题一一解决,这三个问题恰恰是文章的中心问题,也是需要学生掌握的重难点。将课文重点段的背诵训练穿插于教学过程当中,不但锻炼了学生的记忆力,也培养了学生积累语言的能力。本次公开课的缺点也不少:比如在学生提出爬山虎的脚是小圆片的时候,与教师的预设爬山虎的脚是六七根细丝,相矛盾。教师此时缺乏教学机智,处理比较粗糙,在此处浪费了不少时间。将来改进的措施:1、始终不渝地钻研教材,创新教学方法,针对本班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法。2、多听课,多学习,容百家之长补己之短。3、调节好自己的心理,在放松快乐的心理下教学,不要过度紧张。4、备课不要过于精细,免得束缚自己的思路。 7蟋蟀的住宅(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宅、蔽、弃、慎、择、穴、搜”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理解“慎重、随遇而安”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建造过程。二、过程与方法 品味理解课文内容,积累精美的语言文字,学习作者生动形象的表达方法。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有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教学重点】体会课文生动形象的语言文字,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过程。【教学难点】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过程,学习作者表达的方法。【教学方法】观察法、阅读法。【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资料。【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了解作者,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观察过昆虫吗?你都观察过哪些小昆虫呢?畅所欲言地说一说吧。生大胆试说,比如观察小蚂蚁等。2. 就有这样一个人,他最喜欢昆虫了,他的口袋里经常装满昆虫,简直是到了痴迷的程度。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法布尔吧。生自读阅读课后资料袋。师播放课件总结归纳:法布尔(18231915),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文学家。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昆虫界的“维吉尔”。他写的昆虫记,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引人入胜的内容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喜爱。 今天,咱们就一起去读一读他写的一篇饶有趣味的文章蟋蟀的住宅。3. 先让我们来了解蟋蟀这种昆虫吧。蟋蟀图片及资料展示:蟋蟀,昆虫纲,直翅目,蟋蟀科。俗名蛐蛐、夜鸣虫。成虫寿命一般为68周。据研究,蟋蟀是一种古老的昆虫,至少已有1.4亿年的历史,还是在古代和现代玩斗的对象。(板书课题:7.蟋蟀的住宅)学生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阅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不认识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自己想办法解决,并把带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2.出示带音生字:宅、蔽、弃、慎、择、穴、搜(1) 学生自由读生字。(2) 开火车读生字,集体纠正。(3) 同桌相互检查读生字。(4) 去音读生字。 过渡:下面,咱们给生字找个朋友,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你认识吗? 3.出示含有生字的词语:住宅 隐蔽 放弃 慎重 选择 洞穴 搜索(1)各种形式读词语。(自由读、开火车读、分组读、齐读)(2)词语理解。哪个词语理解了或不理解都可以站起来说一说。4.理解重点词语:隐蔽:指借旁的事物来遮掩;慎重:本课指蟋蟀在选择住址时态度认真;搜索:仔细寻找,本课指仔细寻找蟋蟀的巢穴;简朴:本课指蟋蟀住宅简单朴素;耐烦:不急躁,不怕麻烦。 5.学习多音字:扒:b(扒开)p(扒手);钻:zun(钻研)zun(钻石)6. 把生字带到课文中你还能认识吗?同时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用简单地话概括出来?(这篇课文重点叙述了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它建造住宅的过程,说明蟋蟀的住宅是一项伟大的工程,赞扬了蟋蟀勤劳、不畏艰苦的精神。)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进行细细的品读,看看作者是如何描写蟋蟀的住宅的。三、精读领悟 (一)全文共分几部分?第一部分 (第1段):写蟋蟀出名是因为歌唱和住宅。 第二部分(第2-6段):分别从三个方面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第三部分(第7-9段):介绍蟋蟀建造住宅的过程。 (二)学习第一部分。1.指名读第1段。师生评价。2.第一段有什么作用?(这一段点题,指出蟋蟀因歌唱和住宅而出名,统领下文。)3.“它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唱歌,还由于它的住宅”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拟人手法。“唱歌”和“住宅”语言很有趣味性,能调动读者的兴趣。)4.师小结:把蟋蟀当做人来写,在本课有很多这样的句子,让我们继续学习蟋蟀住宅的特点,品味作者饶有趣味的语言吧。(三)学习第二部分。1.整体了解。(1)指名开火车读第2-6段。师生评价。(2)这部分从哪三个方面写了蟋蟀住宅的特点呢?(从选址、外部的特点和内部的特点三个方面去写的。)2.学习第二段。(1)用一个词组概括蟋蟀选择住宅与其它昆虫的不同?(不肯随遇而安。)理解“随遇而安”?(能适应各种环境,在任何环境中都能满足。本课指蟋蟀不随便找一个地方就居住下来)(2)从哪些地方看出蟋蟀不肯随遇而安呢?(它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它不利用现成的洞穴。)(3)找出本段中的拟人句并分析句子?(拟人句:它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从大厅一直到卧室。这个句子形象地写出了蟋蟀住宅的设计“舒服”,同时也让我们明白了蟋蟀的洞穴为何叫“住宅”了。)(4)有感情地再次朗读本段。3.学习3、4段。(1)“它有特别好的工具吗?没有”这句话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设问。即自问自答)练习:“大家热爱自己的祖国”变为设问句?(大家热爱自己的祖国吗?热爱。)(2)用设问句有什么好处呢?(突出表现了蟋蟀的与众不同之处:以柔弱的工具完成伟大的工程。)(3)第四段为什么写作者儿时的经历呢?(一是看出作者对蟋蟀早有兴趣,二是为下文写对蟋蟀住宅的研究做铺垫。)4.学习第5段。(1)本段中一共有7句话,分别介绍了蟋蟀住宅的几个外部特点,用“/”分为4层,(一层:第1句;二层:第2句;三层:第3、4句;四层:第5、6、7句)再用合适的词语概括出来每层讲述的特点?(向阳、排水优良、隐蔽、有门、有平台)(2)“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说明了什么呢?(比喻。把“住宅出口的一丛草”比作“一座门”,说明其住宅的隐蔽性很好。)(3)你还能找出本段中的拟人句吗?(拟人句: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形象地说明了蟋蟀的住宅设计讲究,还具有休闲娱乐功能。)(4)再次有感情地朗读本段。5.学习第6段。(1)哪句话概括出了蟋蟀住宅的内部特点?(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2)为什么说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蟋蟀的住宅和精巧、实用,而建造住宅的工具仅仅是细弱的前足和后腿,这样明显的差距,却完成了扒土、搬土块、推土等一系列工作,这样的住宅就是一个奇迹。)出示图片对比。 (三)学习第三部分。 1.指名读7-9段,师生评价。2.从第7段中找出蟋蟀修建住宅过程的动词?(扒、搬、踏、推、铺)生试做这些动作,想象:只有细弱的前足和后腿的蟋蟀却做了这么多的工作,你有何感想?(修建住宅很辛苦,劳动量很大,蟋蟀真是勤劳、不怕吃苦。)3.“如果感到疲劳,它就在未完工的家门口休息一会儿,头朝着外面,触须轻微地摆动”这句话写了什么?说明了什么?(写了蟋蟀是如何歇息的。如此细致的描写,可见作者观察得很认真。)4.作者为什么写“我看得有些不耐烦了”呢?学生自由大胆回答并相互补充。师总结答案:(一是看出作者观察时间长,我们在观察时也要做好长时间连续观察的准备;二是更突出了蟋蟀的耐心和吃苦耐劳。三跟文中蟋蟀建筑的伟大进一步呼应,正因为蟋蟀的耐心工作,才能锻造伟大建筑。)5.还有哪句话既能体现出作者的长时间观察又能突出蟋蟀的勤劳呢?(即使在冬天,只要气候温和,太阳晒到它住宅的门口,还可以看见蟋蟀从里面不断地抛出泥土来。)(四)拓展延伸:本课在写蟋蟀时,用到了“专家”“主人”等名称,在写蟋蟀住宅时,用到了“大厅”“卧室”等称呼,还写到了蟋蟀“唱歌”“弹琴”等说法,这些都是拟人的手法。这样不仅使内容变得容易理解,语言也更生动、形象。请你也运用拟人的手法,描写一种自己熟悉的小动物,要体现出自己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五)课堂小结:正是因为有了细致耐心的观察,作者才把蟋蟀描写的如此生动形象。你也要学习作者的这种精神,做到勤于观察,善于思考。 昆虫的世界也是一个有趣的世界,昆虫的世界还需要善于观察的人去更深入的了解。最后,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勤劳的蜜蜂是如何寻找蜜源的。播放视频蜜蜂是如何寻找蜜源的。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学完了本课,你都有哪些收获呢? (1)了解了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建造的经过,激发了探索自然奥秘的强烈兴趣。 (2)了解了作者生动有趣的语言,学习了作者巧用拟人句的修辞手法。五、课堂练习1.选词填空。 结果 成果 后果(1) 这件事已经产生了不良的(后果)。(2) 人们对蟋蟀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2.我会填关联词语。(1)(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2)屋子的内部(虽然)没有什么布置,(但是)墙壁很光滑。六、作业布置1.继续搜集有关昆虫的相关资料读一读。2.观察一种昆虫,运用拟人等修辞手法写一写你观察到的。【板书设计】 蟋蟀的住宅伟 大 的 工 程 特点:慎重选择 向阳、干燥、隐蔽 简朴、清洁 建造:加深加阔 不断修整【教学反思】 蟋蟀的住宅是人教新课标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重点叙述了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它建造住宅的过程,说明蟋蟀的住宅是一项伟大的工程,赞扬了蟋蟀勤劳、不畏艰苦的精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时,我先从学生感兴趣的事情观察昆虫说起,充分调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