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调查报告.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522541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调查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调查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调查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调 查 报 告镇平县贾宋镇贾宋小学 李玉俭2009.4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调 查 报 告镇平县贾宋镇贾宋小学 李玉俭一、调查目的信息技术教育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主要目标,而信息技术教育是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渠道、是提高全民运用多媒体和互联网这一创造性工具的重要途径。为了适应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及经济全球化的挑战,特别是中小学学生需要具备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鉴别信息、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信息技术又是最活跃、发展最迅速、影响最广泛的科学技术领域之一。信息技术教育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在新一轮教材改革及新课程理论的研究中,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显得的迫不及待。鉴于此,我们进行了农村信息技术教育的调查。二、方法及内容(一)本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法。调查对像是五所学校的有关领导、任课教师,中小学校领导、任课教师,共收回调查问卷65张,其中中学问卷35张,占调查中学任课教师的25%;小学30张,占任课教师数的23.6%。经信息中心反复讨论并广泛争求意见,对调查试卷做了相应改动,最后形成了镇平县县贾宋镇中小学信息技术调查问卷(二)调查内容教师、学生问卷的内容包括:信息技术装备自然情况。教师对计算机的日常使用情况。对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激励措施。教师制作CA课件情况。教师使用计算机的主要用途。教师使用多媒体平台情况。教师所熟悉的计算机软件情况。教师经常使用的课件制作软件情况。对做好信息技术教育、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办好贾宋镇教育网站有何见意。三、本地中小学的发展现状:信息技术教师调查情况汇总实际接到5份表,有效表5份,通过网络、电话、直送三种方式调查获得。1、基本数据统计基本数据统计表学校名称生机比周开课率(节/周)设备完好率专职/兼职教师数师生比其他用途使用计算机数上课是否使用因特网一初中25:1199%21:3305否二中28:1192.9%11: 6905是贾宋小学50:1199%21:5806是薛关小学25:1198%11:6004否2、问卷调查结果:问卷一、信息技术课上课存在哪些问题?对于这些问题你采取了哪些对策?有何意见或建议?调查结果(主要观点):1、学校不重视,没有教学参考书;2、机子不够,学生不重视,纪律差,机子不够采用了三人或两人使用一台机子。3、a、问题:学生不听教师安排;教学准备不充分;教学条件不够完善。b、对策:尽量控制学生;上课一般没有备课,抽不出时间;有些教学必备硬件、软件配备不充分,学生达不到一人一机,建议学校领导购买。c、意见建议:等信息技术进入高考了,学校、领导和同行们才会重视的。问卷二、教研活动应解决哪些问题?你能为教研活动做什么?评优课、课件、论文等何时进行较合适?调查结果(主要观点):1、教研活动应解决教学方法、学生上机方式等问题;评优课、课件、论文在不影响学校的教学和其它任务时才会有人支持。2、应该怎么样上信息技术课?能给教研活动做课件,评选应该在期末进行。问卷三、你需要哪些方面的培训?(内容、层次)调查结果(主要观点):1、太多了。2、怎么样上好课?3、网站建设与维护,无盘系统安装与维护,局域网建立与维护。4、硬件维护。问卷四、对现行教材哪些看法?对教材的组织有哪些意见或建议?你能否参加教材的编写?调查结果(主要观点):1、初中、小学都是零起点,等于是重复学习。2、与学生实际情况不太吻合。3、教材可以。4、还可以,有点浅。问卷五、你对信息技术课还有哪些其它的看法?还应组织哪些活动?解决哪些问题?调查结果(主要观点):1、多组织竞赛活动,提高学生兴趣。2、信息技术考试应该做为正规考试,为以后高考做准备。3、建议多取得联系,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问卷六、你上信息技术课常使用哪些教学手段(使用哪些媒体)?调查结果(主要观点):1、上机、多媒体。2、局域网教学、多媒体电子教室。3、多媒体,演示、学生操作。问卷七、在信息技术知识上你希望得到哪些方面的帮助?调查结果(主要观点):1、各方面。2、多指导。3、在信息技术教育博客上留言后,希望得到快速答复。硬件维护知识。问卷八、你认为全县信息技术教师的交流是否应该加强?调查结果(主要观点):1、当然应该。2、应该加强。3、是。4、成立信息技术交流群。问卷九、你们学校领导对信息技术课是不是很重视?调查结果(主要观点):1、不是。2、不够重视。3、不重视。4、比较重视。至少比其它学校要强得多。问卷十、学校对使用信息技术手段上课有没有奖励措施? 有无相关的奖励实施制度?调查结果(主要观点):1、无问卷十一、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是否浓厚?学习效果如何?学生对什么类型的信息技术知识比较感兴趣?调查结果(主要观点):1、极少部分浓厚,效果一般,对游戏类、益智类感兴趣。2、兴趣浓厚,效果一般。3、学期开始的时候兴趣非常非常的高,学期结束时非常非常的失望。问卷十二、其他课程的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设备和手段情况怎么样?常使用而且质量都很高?还是不常使用质量也不是很高?还是根本不使用?调查结果(主要观点):1、设备不到位,备课不很方便,很少使用信息技术。2、使用一般,上公开课使用。3、不是经常使用,他们觉得比较麻烦,爱好的教师一般每月都有至少一节多媒体课。四、分析调查数据,发现存在的问题1、基本数据统计方面人机比最小的为25:1,最大的达到50:1。与现在发达地区有相当大的差距,可以看出现有的计算机数量严重不足,制约了信息技术教育普及。同时中小学部分计算机是一些低档次甚至淘汰的计算机产品,有一些计算机没有硬盘、无法满足现行教材要求,造成计算机教室无法正常使用。设备的完好率,部分学校较低,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突显信息技术设备维护人员硬件维护方面的知识不够,另一方面也显示出师资力量的薄弱。周开课率大部分为1节/周,而小学的话都是高年级才开,与现行发达地区平均周2-3节有差距,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的连续性和学习容量,同时也反映出学校机房的数量过底。专兼职教师均少,师生比最好的情况都是1:330,最差的情况竟然达到1:690,突显信息技术师资的严重缺乏。其他用途计算机数,平均为5台,这些计算机一般是用于教务,学生的学籍、远程教育、财务等,而我们广大其他课程教师的计算机拥有量几乎是0,谈何使用信息技术办公?上课是否使用因特网:除了一初中、贾宋小学以外,其他学校均没有。调查过程中发现,其实都已经开通了adsl宽带上网,但是部分学校只用在办公室,而机房没有连通,大部分老师反映是学校不允许上网。这与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的“要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以及利用计算机进行自主学习、探讨的能力。”相去甚远。反映了我们部分学校领导对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对课程学习的帮助认识不够。2、问卷调查方面问卷一、问卷四、问卷五的调查结果显示:人机矛盾、师生矛盾、教材与学生现实需求的矛盾均比较突出。这与我们前面的基本数据分析有很多的相似之处。问卷一、问卷二、问卷三、问卷四、问卷五、问卷八、问卷十一调查结果显示,大家对进行信息技术教育的教研活动的开展有急切的要求。问卷三、问卷六、问卷七调查结果显示:一线信息技术教师都迫切希望得到:网站建设与维护、无盘系统安装与维护、局域网建立与维护、硬件维护等计算机网络建设方面知识的学习,增强自己的系统维护水平。问卷九、问卷十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学校的领导对信息技术教育的认识还不是很高,对信息技术教育的实施不够重视。缺乏相应的奖励机制。问卷十二调查结果显示: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整合程度很底,其他课程的教师使用信息技术在很大程度上还处于表演的状态,只在公开课上使用。从某个角度也反映出其他课程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不高。五、针对我镇中小学校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提出几条建议:1、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加强领导在本次调查中发现,相当多的教师认为思想观念不强是影响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原因之一,认为应该提高教师、领导、家长、学生等全体人员的重视程度。那么,我们就要进行深刻的反思,把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放在首要地位,这是解决现存问题、推进信息技术教育的先导条件。改变教育观念,不是一个简单问题,其深度和广度都应该受到重视。从广度上来说,上至各级政府、各级教育部门的领导,下到学校领导和各学科教师,都要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发展的推动和变革;从深度上来说,信息时代教育的基本特点、教师的使命、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等,都是领导和教师应重新学习和充分认识的。具体说要做到三个改变:a、必须改变旧的学科观念:要将其他学科的知识有效地融入信息技术课程之中,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具备不断更新知识、创造新知识的能力。b、必须改变旧有的教学观: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发生了很大改变。推行“双主”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成了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2、加大投入,多渠道筹措资金,增加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教育部关于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中指出:2005年前,所有的初级中学以及城市和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小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并争取尽早在全国的90%以上的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要开必修课,首先各学校硬件设施要跟上。没有一人一机,给教师上课带来负担,也给学生学习带来不便。因此要搞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必须保证经费的投入。教育投入是一项关系到国家长远发展的工程,政府对此要加大投入,增加信息技术方面的投入,学校可以采取勤工俭学方式,如学生电脑室,平时向学生开放,或双休开放,按网吧性收费,实行以机养机,这样能够保证设备的维护费用,又能把握学生上网的方向,通过教师的有利引导,做到健康上网,文明上网,不沉溺于上网。3、加强信息技术的培训,努力提高师资队伍的水平要重视对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的培训,除了由教师进修学校统一组织的信息技术高级培训外,建议由教师进修学校统对一线信息技术教师进行计算机网络建设等知识的专门培训,以提高全县信息技术教师的计算机网络的维护水平,提高计算机的完好率,以保证信息技术教学的正常实施。另外各学校可以在教师之间经常开展交流与培训活动,如学生电脑室向教师全面开放,让教师们多实践,动手操作计算机,巩固教师在培训班学习的效果。采取奖励措施鼓励教师个人购买电脑,争取资金配备,配齐多媒体教学设备。4、加强信息技术教法、学法的研究,创新教学模式。信息技术的掌握体现的是一种能力,必须在反复操作实践中学习才能形成。因此,对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应区别于传统的填鸭式,先让学生上机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内容,从操作起步,再结合教材讲授理论知识,由感性认识逐渐上升到理性认识,再结合实际操作逐步巩固,逐步加深。本次调查中也发现,上信息技术课时,绝大多数学生(78%)希望老师讲授的时间尽量短些,把大量的时间用于上机操作。说明信息技术教学不宜也不能全部采用讲授法。信息技术课离不开实验和操作,仅凭想象是学不会更学不好的,因此信息技术课最好在多媒体网络教室里上课,教师可以灵活运用任务驱动方式、讲练结合方式、边讲边练方式或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来提高教和学的效率。对于理论课,只要学生能自学弄明白的问题,教师就不要用讲授的方式进行教学,尽可能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活动来实现教学目标,教师要积极地组织、引导和规范各类学习活动。教师可以设计出层次分明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用自己学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提供让学生“各抒己见”的机会。最后教师再通过课堂小结使教学内容系统、完整,让学生真正实现“做中学”。5、加大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力度,寻求信息技术教学新突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把信息技术运用到学科教学中,就像使用黑板、粉笔一样自然流畅。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变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最重要的是培养信息意识、信息能力。整合不仅仅是为了解决教师如何教的问题,更是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的认知工具整合到各学科中,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和创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另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另一个功能在于,它将促进多学科的相互渗透。例如:学生在制作关于某社会科学内容的多媒体作品时,需要同时使用计算机、地理、历史、人文、美术、音乐等多学科的知识,要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分析、规划、制定有关内容。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同样会涉及多学科的交叉知识。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既是技术、工具,又是使学生综合运用其他学科知识的桥梁。所以,整合可以促进以下几种方式的变革:一是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变革,二是信息技术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三是信息技术与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四是信息技术与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促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对于解决目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和教育信息化的很多具体问题都大有裨益。6、协调好学校、家庭、社会对信息技术的认识,营造全社会良好的信息技术氛围要鼓励计算机专业、信息技术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到学校从事信息技术教学。教育部门要在职称、职务,工资待遇、工作量计算等相关方面,对从事信息技术工作的教师予以倾斜,制定相关的法规及政策。要确实做到能够吸引信息技术水平高的学生志愿从教,能够稳得住信息技术骨干教师。有条件的家庭,尽量让学生早点接触电脑,购买家用电脑,从小培养们对电脑的兴趣和爱好,提高他们对电脑的认识和动手操作能力。社会各界也应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有机会从不同渠道接触电脑,主要是作好宣传工作,营造舆论,让每一个人都认识到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