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词鉴赏大全(上千道题目)之四.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522410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诗词鉴赏大全(上千道题目)之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考诗词鉴赏大全(上千道题目)之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考诗词鉴赏大全(上千道题目)之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诗词鉴赏大全(上千题目)之四王维 1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语言朴素无华而又高度概括,首句用了一个“独”字,两个“异”字,渲染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首句用了一个“独”字,两个“异”字,渲染出诗人在异乡作客的生疏不适的孤独感。 后人评价“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两句诗在全诗中“曲折有致,出乎常情”,对这一评价请简要阐述你的鉴赏体会。 答:A。“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两句诗挑选出重阳登高和茱萸插头两个意象,抒情一反一二句诗的直抒胸臆 ,显得深沉含蓄。 B。本为诗人思念兄弟,却以“遥知”二句翻转一面,化出幻觉,写家乡的兄弟为失落诗人而遗憾不已。诗人把“我思人”的情绪,折射为“人思我”的幻觉,似乎自己“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处境并不值得诉说,反倒是兄弟们“少一人”的缺憾更须体贴。这正是这两句的出乎常情之处,它使情感更加深沉而余味无穷。2 待储光羲不至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注要欲:好像。了自:已经明了。空复情。自多情。 作者根据什么判断友人储光羲不会再来看望自己?请结合作品作简要分析。天色已晚。下起细雨。(意思对即可。扣晚钟鸣上苑或诗中朝、晚二字分析作答。扣疏雨过春城分析作答。)全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细节来表达这种感情的?盼好友到来的期待之情,或久候好友不至的怅惘之情。(可紧扣诗题中待字或体味全篇诗情回答) 清早就已经打开层层的屋门;或立起或坐下都在倾听有没有友人车子到来的声音;以为听到了友人身上玉佩的清脆响声,正要出门去迎接,哪知却原来是自己弄错了。(三点可分别扣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和颔联作答。)3丹阳送韦参军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简析严维诗三、四两句的意境。诗人独立江边遥望朋友去处不愿离去,直到很晚。秋夜清冷,乌鸦都已归巢,唯余江水悠悠。表达了无限的思念之情(所答应是对意境的描绘,有人、有景、有情)。4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注:新唐书王维传:“别墅在辋川,地奇胜与裴迪游其中,赋诗相酬为乐。”这首诗即与裴迪相酬为乐之作。从这首诗的形象、表达技巧中任选一项进行赏析。(不少于80字)答案形象鉴赏:该诗首联和颈联是写景,用寒山、秋水、落日、孤烟等富有季节和时间特点的景物描摹了一幅和谐静谧的山水田园风景画。颔联、尾联是写人,在优美的图画中,诗人与朋友在柴门之外,倚仗临风,听暮树蝉鸣,看落日孤烟,表现了隐者安逸的神态和潇洒的闲情。最后拿朋友与接舆相比,以陶潜自况,从而刻画了两个忘怀得失,超然物外,以诗酒自娱的隐士形象。形象鉴赏的三个要点:景物描写人的活动借用典故刻画了两个隐士形象。表达技巧鉴赏:这是一首诗、画、乐完美结合的五律,首联写出中秋景,水落石出的寒秋,缓缓流动的泉流,勾勒出一幅有声有色、有静有动的山水画。颈联写原野暮色,夕阳欲落,炊烟初升,表现了景物的动态美,优美的画面中,加上了人的活动,熔铸了诗人的情感和意象。尾联借用典故抒发感情,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自得其乐的情怀。全诗物我一体,形成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表达技巧鉴赏的三个要点:景物描写的特点(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景物和人物的关系(风光、人物交替行文)运用典故的作用(借用典故抒发情怀)2.此诗的首联与颈联写景,诗人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图景:深秋暮色,和谐静谧的田园风光。3.尾联连用两个典故,诗人将 自己 比做 接舆 ,又将 裴迪 比做 五柳 ,表达了诗人 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5观 猎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这首诗颔联中“疾”“轻”二字用是极为微妙传神。你对此是怎样理解的?全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狩猎的将军的形象? 答:“疾”写出了猎鹰发现猎物迅疾俯冲的敏捷,“轻”写出了将军纵吗马驰骋的雄姿,天上地面湖为呼应,传神地描绘出从发现猎物到追捕猎物的过程。全诗借此塑造了一个豪放潇洒、英姿飒爽、武艺不凡的狩猎的将军的形象。6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日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1、“山居秋暝”中“暝”字是_的意思,与“迷花倚石忽已暝”(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暝”意思相同。2、颔联、颈联对仗工整,描写绘_绘_,绘_绘_。3、这首诗充分体现了王维诗歌_(用四个字概括)的特点,寄托了诗人_。1、日暮或傍晚2、静动声色3、诗有画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7田园乐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归,莺啼山客犹眠。(1)此诗运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写出春天的田园美景?体现了王维诗怎样的特点?(2)花落家童未归,莺啼山客犹眠写出了怎样的一种意境?(1)绘形、绘色、绘声的艺术手法;诗中有画。(2)清晨,粉红的落花洒落一地,家童未及清扫,四周一片静谧,只有树上的黄莺在婉转啼鸣,却并没有惊扰主人的好梦。(3) 读这首诗容易令人想起孟浩然春晓,请指出这两首诗的不同之处。孟诗五言绝句,王诗六言绝句;孟诗重在写意,王诗绘形绘色;孟诗刻画“春意闹”的意境,王诗表达的是宁静的意境。8新晴野望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9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问:”朝雨”“柳色”除了写春色外,还表达了哪些言外之意? 答:”朝雨”烘托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忧伤之情;”杨柳”象征离别,折柳相赠表示留恋之情,增加了浓厚的离别情意.10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问:本诗清幽绝俗的意境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 答:竹林、孤琴、长啸、明月构成了清幽绝俗的意境2这些普通景物能构成清幽意境的原因是什么?答:因为作者恬淡澄净的心情与此情此景相互融合.境由心造也!11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评析】这是写景诗。描写鹿柴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抒发了诗人怡然自得之情。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落笔先写“空山”寂绝人迹,接着以“但闻”一转,引出“人语响”来。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最后又写几点夕阳余晖的映照,愈加触发人幽暗的感觉。阅读下面王维的两首诗1鹿柴2山居秋暝1、两首诗的意境有什么相同之处? 2、请分别说出两首诗在表达技巧方面的特点? 3、在两首诗中分别找出你认为写得最传神的词或句子。这首宫怨诗,描写了一个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寂寞孤单,的少女的形象。少女的形象可以通过“无颜色”和“卧听清漏”两处来表现。“无颜色”既是说明了室内用具的灰暗和夜已深了,更向读者暗示了主人公心情的黯淡。“卧听清漏”“漏”前加“清”字,由于心境凄清,愁恨难眠,才感觉漏声凄清,漏声漫长。3构思立意的特点:前三句写景,多重铺垫,后一句写人,水到渠成。由远而近,由户外写到室内;表现手法是借景抒情,以景托情。12杂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前人评价这首诗有“悠扬不尽之致”。你认为它的“悠扬不尽之致”关键在哪一句或哪个词上?为什么? 答:我认为关键在“寒梅著花未?”一句。问话看似平常,实则意蕴无穷。家乡可问的事物很多,而作者独问“寒梅”,可见“寒梅”与作者不同寻常:或牵系诗人的感情生活,或关涉诗人的风雅往事,或融注了诗人高尚的心态志趣等。“寒梅”意蕴很多,作者偏不点明,以问作结,让读者深思、揣味,故此诗诗味绵长王安石1梅 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南宋人李壁评此诗说:“古乐府庭前一树梅,寒多不觉开。只言花似雪,不悟有香来。荆公(王安石)略转换耳,或偶同也。”其言下之意,是说王安石的诗有抄袭这首乐府诗的可能。你的看法呢?请简要评析。答:这首古乐府只不过就梅花而咏梅花,形象和意境都没有跳出梅花本身。而王安石诗的“凌寒独自开”,显示了诗人对梅花的感情,表达了不惧恶境的心境,所咏的是“有我之境”,不是客观的描写。问:全诗用梅花来比拟人的品格,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意?答:作者赞美梅花的高贵品质,实际上是表明自己坚韧不拔在逆境中洁身自好的心态,是借物言志的一种方法.2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一)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注】湖阴先生:杨骥,字德逢,号湖阴先生,是元丰年间王安石居住江宁村的一位邻里和经常往来的朋友。他是一位躬耕田园的隐士。静:这里形容杨德逢庭院既清静又洁净。畦:田园花圃里分划的小区。护田:保护园田。将:携带。绿:指水色。 排闼:推开门。闼,宫中小门。这两句写山水与人相亲,描写生动,用典而使人不觉。鉴赏提示 这首诗是王安石题在杨德逢屋壁上的。开头二句赞美杨家庭院的清幽。后二句写院外的山水,小溪曲折生姿,环绕着绿油油的农田,青山如客人一样把青翠送入门来,表达对湖阴先生高雅闲适情趣的称赞。“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结合全诗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该句使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开门见“山”,“两山”似迫不及待地把苍翠的山色“送”进门来。化静为动,化无情为有情,赋予山以灵性,生动地写出了田园风光的盎然生机。写出了诗人身处其间的愉悦,表现了诗人对这种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3孤桐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注: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愠,疾苦、怨愤) 六句表现了桐树怎样的特点? 对本诗表达的思想感情作简要评价。答案天生枝叶繁茂,虽孤独却树干笔直高耸入云;深深扎根于大地;越老越强,越是暴晒越是茁壮。表达作者的人生追求:正直向上,虚心扎实,坚强不屈(年龄越大、环境越恶劣越顽强);甘愿为解放百姓疾苦而献身。至今仍有积极意义。4桂枝香金陵怀古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注故国:指金陵,南朝的旧都,今江苏南京市。天气初肃:天气转为清肃,萧杀。江:指长江。似练:像一条白色的绸带子。如簇:像箭头一样尖削。簇同镞;也可释为攒聚。 “彩舟云淡”两句:写的是远景:长江像一条天河,远望彩色的船如在云端,水洲上的白鹭纷纷起舞(南京西南长江中有白鹭洲,这里把地名活用,写成“星河鹭起”的动景)。繁华竞逐:争着过豪华淫靡的生活。竞逐,竞争、追逐。 “叹门外楼头”两句:隋文帝派大将韩擒虎率兵伐陈,从金陵朱雀门攻入。其时陈后主与宠妃张丽华正在结绮阁上寻欢作乐。门外,指朱雀门外。悲恨相续,是说六朝亡国的悲恨相续不断。“至今商女”三句:用杜牧夜泊秦淮诗:“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商女,歌女。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歌曲,陈后主所作。有“玉树后庭花,花开不复久”之句,后人把它看作亡国之音。鉴赏提示这首词一般认为是王安石罢相以后退居金陵时所作。上片描写金陵的庄丽景色,下片通过怀古,揭露六朝统治阶级 繁华竞逐的腐朽生活。这首词立意高远,体气刚健而浑厚,多处化用前人的诗句、诗意,以状景抒怀,不见雕镂痕迹,足见锤炼之功。同时,王安石在这首词里不是简单地重复前人的诗意,客观地感叹兴亡。他对于六朝统治集团生活上“繁华竞逐”导致覆亡相继的历史事迹深表惋叹,是针对宋朝的政治现实而发的,他认为对于六朝兴亡相继的事实不能“漫嗟”,而要从政治上加以改革,汲取历史教训,免蹈覆辙。1请联系全词主旨阐述最后一句“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的深刻含义。2 综合分析桂枝香金陵怀古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三首怀古词作,请简要概括怀古题材词的一般特点。(不超过100字)答:(1意在说明北宋一些人并未吸取南朝灭亡的教训,仍不思进取,安于现状,仍在粉饰太平,寻欢作乐。 2.怀古实为伤今多将当时的国势身世写入上阕多为写景起兴,下阕多为抒情议论多用典,借历史人物事件讽喻当今风格多为雄浑豪放悲壮 往往有英雄相惜之意。(能答出其中四项即算不错)5夜直 金炉香烬漏声残,翦翦轻风阵阵寒。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干。注:“夜直”即所谓的“值夜班”,宋代制度,翰林学士每夜一人在翰林院里值班住宿。简评本诗的情景交融的特点。点评“春色恼人眠不得”一句在造语炼字方面的妙处。首句“金炉香烬漏声残”诗人因国事而一夜未眠,对时间的流失十分敏感。所以既看香炉里的“烬”又听漏声之残。次句“翦翦轻风阵阵寒”此句写诗人由室内来到户外的感受,“翦翦”形容风轻微而带有些微的寒意,恰好说明了诗人的兴奋和激动的心情。三句中的“春色恼人”更是把作者亢奋不已的心情表现俱足,收束句“月移花影上栏杆”,更是借景抒情,“以景语结情语”,将作者的愉悦的心境表现的含蓄而又兴味长。“春色恼人眠不得”写作者在户外面对美好的春色,激动不已。这里“春色”既是实指美妙的景色,更是指历史上难得的君臣际遇,确实是难得的“春色”;这里的“恼人”是撩人,由于时值新春,再加上恰逢神宗即位他有了一展宏图的机会。故无数往事、感慨事、紧要事涌上心头,所以才会兴奋的“眠不得”。6浪淘沙令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一为钓叟一耕佣。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王只在笑谈中。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注伊、吕两衰翁:伊指伊尹,原是夏末有莘氏女的陪嫁奴隶,因才干卓越,为成汤所识,汤任为国政,助汤灭夏桀而建商朝。吕指吕尚,又称姜太公,早年贫寒,老来垂钓渭津,于渭水边遇周文王,后辅佐武王完成灭纣兴周大业。他俩是历来为儒家所称颂的著名贤相。如今千载后:即千载后的今天。鉴赏提示这是一首咏史词。通过对伊、吕二人功业的歌咏,表现出作者自己既有着建功立业的强烈的事业心以及坚定的自信心,又渴望能为君王所重,获得施展才能的机会。同时还揭示了杰出人物成功的必备才能和外因,也从侧面唱出了多少优秀人才埋没于“钓叟”、“耕佣”而“老了英雄”的哀歌。7北陂杏花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剩南陌碾作尘。注:陂,池塘,水边。陌,田间小路。请指出本诗的表现手法及思想感情。王安石托物言志。一二句侧重写景水映花影,花傍水开。三四句借景抒怀杏花即使被风吹作雪飞,也不零落路上,遭受践踏。诗人借杏花来抒发自己坚贞不屈的顽强意志,表现了即使处于逆境也决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王勃)蜀中九日登高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那:奈何,为什么。前人在评价这首诗时说:“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读之,初似常语,久而自知其妙。”你认为这两句妙不妙?为什么?很妙。因为本诗抒发了佳节思亲的感情,九日登高,遥望故乡,客中送客,愁思倍加,忽见一对鸿雁从北方飞来,不禁脱口而问,我想北归不得,你为何还要南来,形成强烈对比,把思乡的愁绪推到高峰。问得虽然无理,却烘托了感情的真挚,给人以强烈的感染。要点:抒发佳节思亲的感情;不得北归,偏要南来,形成对比;无理之问烘托真情2滕王阁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1、 全诗采用的是_的表现手法,其中前四句写景,描写的是_的景象,后四句抒情,表达的是_的感情。整首诗的风格是_的,最能表现这种风格的诗句是_。2、根据诗歌推知,“阁中帝子今何在”中的“帝子”应该是_,理由是_。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滕王阁的位置以及人们在滕王阁上宴乐的情景和滕王阁周围秀美的自然景色;抒发了对物换星移、时光流逝、生命不能长存的感叹;含蓄蕴藉,哀婉低沉;槛外长江空自流。 帝子应该是滕王,因为阁的名称是“滕王阁”,可知是以其封号来命名阁的。王昌龄 闺 怨闺中少妇不曾愁, 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 悔教夫婿觅封侯。【评析】:这是闺怨诗、描写了上流贵妇赏春时心理的变化。诗的首句,与题意相反,写她“不知愁”:天真浪漫,富有幻想;二句写她登楼赏春:带有幼稚无知,成熟稍晚的憨态;三句急转,写忽见柳色而勾起情思:柳树又绿,夫君未归,时光流逝,春情易失;四句写她的省悟:悔恨当初怂恿“夫婿觅封侯”的过错。诗无刻意写怨愁,但怨之深,愁之重,已裸露无余。本诗标题为“闺怨”,一开头却写“闺中少妇不曾愁”,是否违反了题意?没有违反题意。前面写“不曾愁”,正是为后面的“悔”作铺垫,采用欲抑先扬的手法。诗中如何描写少妇的心理变化?为什么“陌头杨柳色”会勾起少妇幽怨的情怀?先写少妇兴致勃勃,梳妆打扮后上楼观景;转而写她看见路边的杨柳,勾起了对丈夫的离愁,心情由高兴变为懊悔。因为杨柳是古人临别时的赠物,少妇看见杨柳,自然就想起与丈夫分别的情景,后悔之情也就油然而生。2从军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注关山:系乐曲(关山月)。对作品的内容和表达技巧进行赏析这是一首边塞诗,作者截取了边塞军旅生活的一个片断,通过写军中宴乐的场面,表现了征戍者深沉、复杂的离别之情。首句说随着舞蹈的变换,琵琶又翻出了新的曲调,但第二句就紧承上句说明不管曲调怎么变换,却总是脱不了关山别情的内容。第三句更以“撩乱边愁听不尽”,这样一句不知是怨是叹的意味深长的诗句,尽抒了“剪不断,理还乱”的沉郁离愁。最后一句是神来之笔,作者在前三句抒情的基础上,以“秋月”“长城”这样两个意象,营造了一种壮阔而悲凉的氛围,使整首诗的境界更加悲壮、开阔。在写法上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前三句抒情,一波三折,最后一句写景,以景结情。3出塞二首(其一)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有人推奖此诗是唐人七绝压卷之作,乃是平凡之中见妙处,而妙就妙在“秦时明月汉时关”,试分析这句诗的妙处。答:“明月”和“关”平凡普通,但增加了“秦”、“汉”两个时间性的限制词,自然形成了一种雄浑苍茫的独特意境;该句运用互文手法,将秦汉两个时代联为一体,引发读者抚今思昔,与下句联系起来,表达出古往今来人们向往和平的共同愿望。4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1、 一二句是怎样写出了送朋友辛渐时的离情别绪的?答:(首句写秋雨连江,夜暮降临,以淒清的景物来烘托离情别绪;二句写清晨雾中的远山,显得分外孤独,楚山孤象征着作者的离情。) 2、 这首诗歌的中心思想是什么?答:(作者不因流落他乡而改变志节,始终保持着高尚纯洁品格和坚强、乐观的精神。) 3诗人的形象是如何通过诗句展现的?答:苍茫的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出诗人送别时凄寒孤寂之情,更展现出诗人的开朗胸怀和坚强性格,诗人这里以晶莹透明的冰心自喻,表明了诗人为官清白,心地纯洁.5长信秋词五首(其一)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1、 诗题为秋词,那么,作者在诗中写了哪些景象?作用是什么?2、诗歌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析。3、本诗在构思和立意以及表现手法上有何不同?1、诗中的环境所抒写的景象都暗合“秋词”的要求。井边梧桐、秋深叶黄、夜深霜重。其作用有两点:A、点明题意,向读者暗示,这是一首怨怒诗; B、渲染烘托气氛,奠定感情基调。王国维 点绛唇 屏却相思 屏却相思,近来知道都无益。不成抛掷,梦里终相觅。醒后楼台,与梦俱明灭。西窗白,纷纷凉月,一院丁香雪。注这首点绛唇收入人间词乙稿。时王之前妻莫夫人新丧,此词为悼亡之作。(1)解释“屏却”一词,并说说前两句的意思。(2)请分析“西窗白,纷纷凉月,一院丁香雪”三句的意境。(1)“屏却”意谓放弃、排遣。前两句的意思是说:忘了她吧,忘了她,念如今生死茫茫,怀想又有何益,徒令人心力交瘁!(2)词人举目西窗,惟觉月光如水,丁香似雪,一片凄凉意。“凉月”以“纷纷”形容,“丁香”以“雪”喻之,无理而妙绝。丁香花本开在春夏之交,何以与寒冬之“白雪”关涉?这是为强调颜色的相似性而出现的时令错位。然而,通过这种似乎无理的描写,却更深刻地表现了词人因思念亡妻而难以为怀的悲怆冷寂心境,堪称绝妙。王 质 山行即事 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荷雨洒衣湿,蘋风吹袖清。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注:蘋:一种水草。酲:Chng,酒后神志不清有如患病的感觉,诗中指精神不振的样子。鉴赏提示王质 (1127一1189),字景文,号雪山,郓州(今山东郓城)人,后徙居兴国(江西兴国县)。绍兴三十年进士。他是陆游的朋友,主张抗战,敢于发表抗战言论。曾为主战大臣汪澈宣、张浚、虞允文等人幕僚。后任枢密院编修官。最后退居山里,绝意仕禄。他的诗风隽快爽健,近于苏轼。曾说:一百年前有苏子瞻,一百年后有王景文。这首诗是写作者在山行过程中的经历、见闻和感受,表达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的首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是如何统领全诗的? 联所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拟人手法,颔联写“阴”,颈联写“晴”。答:有声有形、有动有静,具体形象,生动活泼,富有情趣。诗人精神愉快、神清气爽王建 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这首诗前两句写景,你能看出当时诗人的形象和心境是怎样的? 当时诗人孤独无眠,久久地望月苦思,心境很凄凉。 诗评家认为此诗之妙,妙在后两句。请从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上作简要分析。 后两句不直抒自己入骨的相思之情,而是用委婉的问句表达,这样便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在望月的许多人中,秋思最深的恐怕只有我啊!”全唐诗录入此诗,“落”字作“在”字,请你说说,是“落”好是“在”好,为什么?“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给人以形象的动感,仿佛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在”字相形见绌,平淡寡味。 简要解释“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意思,说说这两句诗的妙处。答案:普天之下,有谁不望月思乡,不知今晚的秋思落在谁的一边诗人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境界高远;明明是自己怀人,偏说“秋思落谁家”,表现手法委婉蕴藉。 第二句中的“冷”字有何作用? 答:“冷”字既写了秋夜露珠的清冷;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在异乡孤寂、怅然的心境。作者是如何表达别离之情、思聚之念的? 答:作者运用形象化的语言,描绘特定的环境气氛,营造出一种月圆人缺、寂静思忆的意境,把要表达的别离之情、思聚之念,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王湾)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本诗的景物描写很精彩,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诗的颔联中的“阔”表现出一幅怎样的情景?“阔”表现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江面广阔浩渺。“阔”字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了春天已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本诗的颈联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既描绘出了景物的特点,同时又传达出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运用拟人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感。 问: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被前人评价为“形容景物,妙绝千古”,你认为它“妙”在何处? 答案:A、“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时序交替,触景生情) B、这两字炼字炼句极见功夫。作者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语言上炼字炼句) C、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在旧年将尽时闯入人间,将赶走严冬。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有哲理意味) 【此为开放性试题,以上ABC三个角度皆可】(王之涣) 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注:此句化用乐府横吹曲辞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坐吹长笛,愁杀行客儿”的诗意。(1)首句写诗人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这一句的观察顺序是 “自下而上”或“由近及远”; 使画面具有动感的关键词是 “上”。第二句写塞上“孤城”及环境。从表现“孤城”的角度看,这一句运用了 “反衬” 的修辞手法。(2)这首诗如一幅画卷。如果说“孤城”是“画卷”的主体部分,那么首句与“孤城”是什么关系?答:首句是“孤城”的背景画面。(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意境。答:意境雄阔,悲壮苍凉,表现了盛唐诗人广阔的胸襟。4问:”一片”与”万仞”对照,明写了什么?暗写了什么? 答:明写了玉门关的扼居险要,暗写了守关将士孤寂的处境.王冕 墨梅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1)诗歌运用什么表现手法?(2)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2.抒发了作者不向世俗献媚的思想感情3、这首诗表现了画中梅花的特点。 高洁、清秀;淡雅、素朴。2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1在这首诗中,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2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梅花;突出了它耐寒(冰雪林中著此身)、清高(不同桃李混芳尘)、报春(散作乾坤万里春)的特征。主要运用了衬托(用冰雪衬托梅之坚毅)、对比(用桃李对比以显示梅之高洁守志)的手法;表达了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王禹偁 村行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注:本诗是王禹偁于淳化二年被贬为商州团练副史时所作。(1)概述本诗所描写景物的特点(2)概述作者通过本诗所传达的思想感情(3)颔联“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是历来传诵的名句,请分析这两句为人们赞颂传诵的原因参考答案:(1)初秋晚景,盎然生机中透着悲凉,斑斓色彩中蕴涵哀伤。(2)悠闲中体现失意,有着漂泊异乡的凄苦悲凉。(3)运用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将无情之景赋予人的灵性,显得形象生动,又以听觉写动景,以视觉写静景,动静结合,上下映衬。王翰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评析】:诗是咏边寒情景之名曲。全诗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首句用语绚丽优美,音调清越悦耳,显出盛宴的豪华气派;一句用“欲饮”两字,进一层极写热烈场面,酒宴外加音乐,着意渲染气氛。三、四句极写征人互相斟酌劝饮,尽情尽致,乐而忘忧,豪放旷达。全诗描写了边塞征战将士们纵情饮宴的热烈场面,并抒发了他们置生死于度外的豪放气概。全诗语言浅白,色彩浓郁,节奏明快,声情壮烈,是唐代不可多得的边塞佳作。问:精美的酒杯和美酒衬托什么? 答:将士将畅饮时,战事告急.用美好的事物衬托战事的悲壮.王 观 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春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注“水是眼波横”两句,向来把美人的眼比成水波;把美人的眉比成山峰,所以说眉峰。这里是反过来说的意思,是借景寓情:水是眼泪横流,山是愁眉攒聚。眉眼盈盈处:比喻山水秀丽的地方。盈盈,美好貌。鉴赏提示这首词是作者送友人鲍浩然到浙东去时写下的一首情真意切、构思新巧的送别词。上片写友人一路山水行程,含蓄地表达了别深情,下片直抒胸臆,兼写离愁别绪与对友人的深情祝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