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高考历史主观题新题型答题模式.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510179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高考历史主观题新题型答题模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四川高考历史主观题新题型答题模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四川高考历史主观题新题型答题模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高考历史开放型试题答题模式【按】近几年来,四川高考历史卷在命题形式上,很注重从本省高中历史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并广泛借鉴其他省市的高考命题发展趋势和创新手段,不断推出比较新颖的历史题型和命题形式,以求在考查学生历史学科素养与思维能力方面具有较高信度、效度与区分度。这些创新题型既有多年以前已有题型的形式翻新,也有属于全新创制的新颖题型。为防止学生在考场上面对这些新题型时出现束手无策、盲目作答而导致无谓丢分的情况,我们有必要对这些新题型的答题模式作简要归纳,并力求让学生有所掌握,以防患于未然,减少不必要的过失性丢分,这是本文的初衷。思考并不成熟,权作抛砖引玉。1、评析题:例一:评析题在在2011年四川高考历史卷中首次采用,具体题目和参考答案如下:材料四:“才能优先原则”一直是美国移民体系中的一个基本原则。20世纪30年代,希特勒的文化清洗运动导致犹太难民出现时,罗斯福政府积极实行知识移民政策,给予知识难民优先入境的权利。美国的大学、科研机构和一些私人基金会创建外国流亡学者紧急救助委员会,努力援救流亡科学家。到1945年,德奥两国驱逐的约12000名文化精英至少有633%被美国接纳,约1400名流亡科学家至少有77%被美国接纳,其中包括爱因斯坦等18名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得主。在学习欧洲百年之后,美国出乎预料地成了世界科学中心。欧洲的原子物理学派、奥地利精神学派、法兰克福学派等纷纷在美国落户生根。美国利用这一巨大的智力资源以及由他们培养出来的新的科学力量,为美国科技发展服务。今天,美国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得主已超过200名,显然与这批科学家在美国开拓的新方向和营造的特殊学术氛围紧密相关。(据胡小芬罗斯福时代的美国欧洲犹太知识移民政策等)(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罗斯福政府的知识移民政策。(11分)【参考答案:(4) (11分)答案应包括四个方面:第一,知识移民政策的背景;(2分)第二,知识移民政策的内容及其措施;(3分)第三,知识移民政策的作用和影响;(4分)第四,总体评价。(2分)评析须史论结合,层次清楚。】说明:很明显,参考答案并无具体答案,属于典型的开放性试题。教材对罗斯福的移民政策基本没有涉及,学生可以结合经济危机后美国如何克服危机,走上民主道路在人才方面实施的措施、影响等方面阐述。这类试题的命题主旨在于从广义上考查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历史学科素养以及历史思维模式的建构程度。实际上,只要学生仔细阅读材料,具有一定的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基本功,并具有比较科学的历史思维模型,就不难评析好这一政策。与此同时,该题目明显要求学生回答问题的大难来源要在依据材料的同时,结合所学知识,答题的基本模式是“评析”。从参考大难要求来看,属于典型的历史概念分析:有背景、有过程、有内容、有评价、有史实、有论点,边分析、边评价,层次清楚,条理清晰。由此,我们可以归纳出“评析”题的答题模型:第一层:历史现象产生的背景(原因、条件)第二层:历史现象包含的内容(措施、策略、表现等)(以上两层属于现象内涵的分析)第三层:历史现象的作用影响(一分为二、辩证分析)第四层:历史现象的总体评价(指出根本作用、地位、性质或者实质)(以上两层属于针对现象的评价)四个层次结合,完成了对一个历史概念的全面解析,有分析有评价,故称“评析”题。实际上是在以往简单的评价题上加了一层概念的内涵解析而已,并不新鲜。关键在于我们教师平时授课时,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解析历史概念(分层深入、逐步递进,直到整个历史概念被完整解剖为止,也就是所谓的概念教学法,通过条分缕析、逐项解剖来建构或解析历史概念的整体框架、脉络。)例二:又如,(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地区) “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有人据此图示中国近代历史变迁(见图10)。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参考答案:无。分析:该题目首先需要对材料观点近代中国对来自西方的冲击所做出的反应,属于缺乏内在驱动而缺乏突破的惰性反应,做出判断性选择:同意、反对、新观点?首先要表明观点,然后再就材料中五个阶段的“冲击反应”的表现作出分析,接着逐项进行评价,最后做出总体性评价(总结)以印证观点。这种观点类评析题,需要对观点表态并史论结合进行说明和总结,这一点与一般评析题有所不同,其他解答过程与上述评析题的标准模式一致,当然也可以参照例七的解答方式。】2、评述题:例三:评述题在在2012年四川高考历史卷中首次采用,具体题目和参考答案如下:材料四 伴随着第二次科技革命,美国新发明的农机具大量出现并广泛应用,到1899年,近7万项农机具发明和农业技术得到美国专利局认证,仅播种机就达到9156项。1862年颁布莫里尔土地法,政府拨地资财建立农学院。同年,美国建立农业部并坚持科研导向。1887年通过海契法案,展开建立高效浓郁的相关研究。各地纷纷举办农业展览会、组织农业协会、发行各种农业杂志,推广农业科技。1914年,过会批准史密斯利弗法,从法律上确认此前的各种农技推广工作,并将它们纳入联邦、州、县三级管理结构中。(据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4)根据材料四,评述美国政府在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举措。(10分)说明:很明显,这类试题仍然属于开放性试题。教材对美国的农业现代化政策并无更多的具体说明。但学生可以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农业经济现代化发展所需的基本条件、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时期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特征三个方面,运用史论结合的基本方法,结合材料信息进行叙述和分析。这类试题的命题主旨仍然在于考查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历史学科素养以及历史思维模式的建构程度。实际上,只要学生仔细阅读材料,具有一定的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基本功,并具有比较科学的历史思维模型,就不难答好这一题目。在阅卷的实际操作中发现,这类题目只要学生敢于作答,善于寻找材料信息,甚至敢于重组材料表述,基本上就可以得到不低的分数,实际操作中基本上没有区分答题格式(模式),只要要点存在,基本上就给分,尺度比较宽松。特别是研究生阅卷(每年高考阅卷,研究生所占人数、比例都很高,尤其是阅卷后期,研究生还在不断加入),无论什么新题型,他们只管答题要点(关键词)存在与否,基本上没有在意答题格式,即坚持所谓“形式服务内容,内容才是根本”的原则,阅卷的尺度是比较宽松的。所以,这类试题在高考阅卷场上,实际上就变成了一般意义上的信息归纳、概括题,难度不大。这样的阅卷格局和操作方式,实际上在专家评审委员会(复评组)那里,也是得到了全面认可。真正纠结于答题格式(模式)的,主要是中学阅卷组的老师(尤其是年龄偏大的老师,又特别是女老师),很细致很讲究,速度慢给分低,但通过率(合格率)也很低,专家组也不认可这种死板的阅卷方式,专家组更认可、更注重的是“从答题内容中区分学生的历史基本素养和学科思维能力”,而不是答题模式,因为现在毕竟已经不是“八股取仕”的时代了,这是新课程改革,这是素质考试,这是综合能力考试,这是创新人才选拔,中学老师的观念也应该与时俱进才对。当然,形式能够更好地与内容保持协调一致,那是得到高分的最好保证。与此同时,该题目明显要求学生回答问题的大难来源要在依据材料的同时,结合所学知识,答题的基本模式是“评析”。从参考大难要求来看,属于典型的历史概念解析:有史实、有论点,边分析、边评价,层次清楚,条理清晰。由此,我们可以归纳出“评析”题的答题模型:第一步:确定点数:看清分值,基本确定要点数量;(一般偶数分2分为主)第二步:提炼要点:提炼材料史实的核心要点;(背景、措施、影响方面,依据分值确定)第三步:整合要点:适度浓缩、精炼、整合要点;第四步:组合答案:结合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对每一个要点进行跟进式评价,与原有要点组合为一个层次(一个层次两部分构成,一部分为史实要点,一部分为分析评价)最后,每一点答案的结构模式为:一类:现象概述+分析评价。(每一大点中,述与评结合,分析评价用动词开头)二类:先概述现象,再分析评价。(答案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现象概括,第二部分为评价)在第一类中,两个层次结合,所有要点一起,完成了对一个历史现象的全面解析,有叙述有评价,故称“评述”题。实际上是在以往简单的分析题上加了一层具体现象的史实归纳而已,并不新鲜。关键在于我们教师平时授课时,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史论结合,论述历史现象,学会对历史现象的发生、发展过程要素进行概括性叙述与评价,属于对历史概念(现象)的大跨度、高概括、大归纳、高综合的思维能力与历史素养的考查。第二类答题格式只是将两部分分开,便于操作,效果一样。(1)第一类答题模式,如例三:【高考阅卷参考答案(10分):抓住科技革命机遇,鼓励农业机械发明创造,促进农业机械化的迅速实现;(3分)建立农业科研和农技推广体系,促进农业科技化进程;(4分)建立和完善法律体系,为农业现代化提供法律保障。(3分)】(实际上,依据材料,我们也可以按照2分一点的答题方式,组织5点答案,一样可以得到满分,如:抓住科技革命机遇,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2分)建立专利认证制度,鼓励农业机具发明创造;(2分)加速推广农业机械,促进农业机械化进程;(2分)建立农业科研推广系统,加速农业科技化进程;(2分)建立完善法律体系,法律保障农业科技推广(2分)。(阅卷时,只关注专利化、机械化、科技化、法律化、现代化这五个关键词)(2)第二类答题模式,我们也可以看一个例子:例四:二战后,欧洲各国的社会福利制度迅速发展。一般说来,现代欧洲各国的福利国家制度主要包括医疗、疾病、养老、事故、失业、住房、教育等方面。其失业保险规定:凡出于年老、残疾、分娩、工伤、失业等原因而全部或部分丧失或暂时丧失劳动能力者,国家将提供一定的社会津贴。除此以外,国家对因公死亡或者伤残的人给予补偿,对有各种困难的人和群体给予补助,同时国家还实行社会救济制度,成立社会保险的专门机构,以保障每个人的最低生活水平。 摘编自刘玉安北欧福利国家剖析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简要评述欧洲福利国家制度。 【参考答案(仅为示例,非标准答案:北欧福利制度发展迅速,保障内容全面,福利范围广泛;保障制度完善。福利制度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大规模运用,是二战后西方国家发展经济巩固统治的重要政策,有利于西方国家经济的恢复,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但过度发展的福利制度妨碍了竞争、制约了效率,加重了财政负担,造成了许多社会问题。】3、历史习作(史论性小论文,材料作文题):这类题目不是新出现的题型。早在20世纪90年代全国卷就已经采用过。我们举一个最近出现过的历史习作题来简要分析。例五:(2012北京卷)材料四 自19世纪初,关于宪法是否明确授权联邦政府帮助地方治理河流问题,美国国会一直存在争论。1817年和1822年,美国总统两次否决了联邦政府资助地方改善交通的议案。1824年 最高法院法官认定,宪法允许联邦政府资助和承担河道改良项目。但联邦政府的权限从改良河道扩大流域治理、防洪灌溉,又经历了一个多世纪。期间,任有很多议员认为,联邦政府建设防洪工程过多的干预了各州的权利。1935年全国范围内发生洪灾,100多项防洪议案提交到国会。1936年总统签署防洪法,授权联邦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建设防洪工程,地方需要提供相应的建设土地和空间。(3)结合所学,从美国政治权利分配角度,对材料四进行解读。(12分)(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试题解析】很显然,该题目是想要让学生先归纳材料中的事物,再通过结合所学知识来论述一个问题,属于典型的归纳概括与论述评价相结合的题目。这道题一共是12分,可以分三个部分答题,材料的内容、相关的史实、自己的评价。材料的内容就从材料中归纳就可以,相关的史实问题中已经明确了是从美国权利分配的角度去答,就去描述美国国家权利是如何分配就可以,一定注意是两个方面一是美国中央与地方权利如何分配,另一个是美国立法、司法、行政这三个权利是如何分配。最后是自己的评价,既然是评价一定是两个方面有利有弊。最后实际上是要行之于文,以史实+评论的小作文的形式展示出来。【参考答案:材料表明,最初由于美国宪法没有明确授权联邦政府帮助地方治理河流,导致总统两次否决国会提出的议案;1824年最高法院法官对宪法相关条例的解释,解决了联邦政府可以治理河流的法律问题,但是仍然没有理顺联邦和地方在治理河流方面的权力关系,所以国会仍陷于长期争论;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自然灾害,客观上要求联邦政府更多干预地方经济事务,罗斯福新政加强了联邦政府的权力,这为1936年总统签署防洪法创造了条件。以上内容表明,美国政治权力分配的特点是权力制衡。权力制衡一方面表现为中央机构之间的三权分立,另一方面表现为联邦制下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权力分割。在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的某些方面,联邦政府的权力有扩大趋势。】由上可见,这类题目的答题特点是:首先选定观点,然后归纳史实(发生、变化过程、表现、措施),最后就史实做出理论性评论,务必坚持史论结合的基本原则。某些年份,命题组为了降低难度,具体操作时也可能更多的指出(限制)方向让考生明确答题目标,集中论述重点问题,防止写作散漫偏题。如本题目要求可以改为:结合美国政府治理河流权力的演变过程,分析美国政治权力分配的特点、表现和发展趋势。这样就简单多了,但要写成小论文的材料解读题,就很容易被学生搞成分层分点的常规解答题(演变过程,权力分配特点,表现,发展趋势),背离了命题者的初衷,除非命题者明确要求行文格式为小论文(甚至打出作文稿纸),但即使这样,仍然有学生习惯以问题题眼(关键词)来引导全文思路(*是*样式),行文不够流畅,显得比较僵化、拘谨和死板,无法达到命题者考查学生历史材料研究与历史写作能力的目的。下面展示一个更直观的历史小论文范例:例六:2011年高考全国文综卷(课标)第41题 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这一进程始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的控制。非洲、拉丁美洲和的人们只有在遭遇欧洲探险时才会被提到,他们的历史也就是从欧洲的开始的。 然而,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些历史学家对上述概括提出了颠覆性的认识。他们认为在1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对全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界进入文艺复兴时期。这些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到1800年才赶上并超过那些发达的亚洲国家。因此,西方崛起是比较临近才突然发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改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的事情。摘编自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问题: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难度系数为0.43,全省平均分5.02分)【教育部考试中心提供的评分参考: 一等(1311分):观点明确 ;能有机结合材料并充分利用中外史实,多角度论证观点;逻辑严密,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二等(106分)观点较明确;能结合材料或利用相关史实论证观点;论述较充分,表达清晰。 三等(50分)观点不明确;未能利用材料或史实解释观点;论述欠充分,表达不清晰。 细读评分参考,我们看到可以清楚的看到要想答好此题必须做到:1、观点明确;2、论据(证明观点的证据)充分。3、论证(用证据证明观点的过程)逻辑严密、充分,表达清晰(语言、文字)。】可见,这类题目它立意高、题型新,属于难度大得分低的试题。在解答这种题时,首先要浏览材料,找到关键词,明确观点,然后联系知识,罗列论据,安排结构,最后再下笔成文。要讲究格式,注重史论结合。一般意义上讲,历史小论文的写作需要坚持以下思考和写作模式:1、具备历史小论文的三要素 (1)论点(你所坚持的观点):观点应明确、清楚 (2)论据(证明观点的证据):证据要准确求真。要选择能证明论点的典型史实。 (3)论证(用证据证明观点):a.论证过程逻辑要清楚、严密,经得住推敲,做到证据与观点之间的无缝连接。b.论证过程应有“历史味”,用学科语言,做到言必有据,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切忌大白话和空发议论,或简单的罗列史实。2、表述成文:不能像问答题一样,应以文章的形式来呈现3、语言精炼:历史小论文一般都有字数限制,应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在充分理解材料和命题意图的基础上,先打草稿或列腹稿再动笔,以保证语言精炼,切中要害。 4、解题技巧(1)浏览材料,找关键词,明确观点。很多学生,在提炼观点时没有根据题意,导致跑题而失分,十分可惜。由于题干中的观点并不全面,我们不能完全获悉,因此,就必须要阅读材料,找出关键词。何为“关键词”?那就是材料中的主体或者是围绕的中心,它反映了材料的主要意思和要旨。 一般而言,要把题干中的问题带到材料中去阅读,如例七中2010年的“历史前提”(见下)其实就是讲资本主义有萌芽到发展的条件或者是原因,如例六2011年的“西方崛起”就是讲西方崛起到底是自身发展的结果还是受外部影响或者是内外相组合的产物。当然,如果材料太长,我们还要学会分层处理,关键词一般应该是出现的频率比较高的字眼。找出关键词,明确观点,也就完成了该题的第一步。(2)联系知识,罗列论据,安排结构。一般来讲,高考试题中的小论文题的材料不会是生僻冷门的,应该是我们比较熟悉的内容,换言之,是我们学生比较有话写之类题目。要不然,就失去了考查的意义,也不利于高考的选拔。 如2010年的“历史前提”,我们就要联系世界近代史的有关知识,运用我们分析问题的一般方法(唯物史观),从经济、政治、思想等角度去寻找史实。比如经济上,我们就可以想到新航路开辟以来,西欧各国的殖民扩张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或者是英国的圈地运动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和资金等。同时,我们还应该深入下去,就是能不能联系中国的情况,恰好中国就是反面例子,正反结合就可以加深对这个问题的论述。而2011年的“西方崛起”原因,我们最好从内外结合的角度进行分析,这样既符合我们的唯物史观,也利于保证论文的完整性和字数。(3)下笔成文,讲究格式,史论结合。所谓“万事开头难”,写论文也不例外,因此一定要下定决心,写好开头。有些学生写的开头很长,但观点始终没有明确,有点含含糊糊的味道,这是不行的。其实开头不要写得太多,就是开门见山,观点是什么就写什么。如例七2010年的“历史前提”,就这样写“恩格斯所说的“历史前提”,主要是指欧美国家由“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需要的条件。”或者如例六2011年的“西方崛起”就写“西方崛起是西方自身发展和外来文明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一定要讲究格式。在高考评分中对论文的结构是要计分的,这就要求考生应该在论文中分段,突出结构。如例六2011年的“西方崛起”,就至少三段,第一段是观点,第二段是外因,第三段是内因,最好还有个总结。如果单列政治、经济、思想原因的话,最好也将它分开写,这样显得有层次结构。 另外,史论结合要求学生史中有论,论从史出。一定要使用历史学科语言,切忌口头语。单纯的史实堆砌,或者是整篇的论述,都是不能得高分的。如例七2010年的“历史前提”政治方面时,就不能只说资产阶级革命,而应该表述为“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道路”等。因此,上述例题(例六)我们可以这样写作(非高考答案,仅为示例):第一段材料认为西方崛起主要由内因决定,其他文明是西方文明的附属。而第二段材料认为西方崛起因素除了内因以外,也受到其他文明成就的影响,我赞成第二种观点。 西方崛起的开端是新航路开辟、资本主义兴起。思想上,经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资产阶级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成为思想核心,民主科学思想逐渐深入人心。政治上,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经济上,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水平,又通过殖民扩张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所以西方的崛起是西方历史发展的结果。 但在西方向近代迈进的过程中也深受其他文明影响。如中国的四大发明。造纸术传入欧洲,廉价的纸张取代长期使用的书写材料羊皮和小牛皮,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封建城堡不堪一击,骑士阶层日益衰落。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欧洲人还借鉴中国的印刷术,造出了自己的活动印刷机,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所有的这些都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资本主义的发展,欧洲的崛起。又例如:(2010年全国卷第40题第3问)(13分),(难度系数0.26,全省平均分3.42分) 例七:材料三:包含着整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的雇佣劳动是很古老的;它个别地和分散地同奴隶制度并存了几百年。但是只有在历史前提已经具备时,这一萌芽才能发展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恩格斯:反杜林论 请回答: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对恩格斯所说“历史前提”的认识。(要求:以对“历史前提”的认识为中心:观点明确,史论结合。)(13分)【评分标准:1、观点明确(2分)。观点表述完整且合符逻辑。(2分)。2、合理运用史实说明自己的观点(3分)。3、多角度评论(3分)。 “多角度”可能的几种形式:a、社会历史诸方面(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国际关系等); b、世界历史诸时段; c、正反两方面进行评述; d、用(古今、东西、南北)比较方法进行论述的; e、从哲学的、历史的、政治学的等多学科角度进行论述。4、论证充分、层次清晰、表述清楚。(2分)】根据以上要求和小论文写作原则,我们可以如下成文(范例):恩格斯所说的“历史前提”,主要是指欧美国家由“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需要的条件。理由有四:在政治方面,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最先、完善并得到发展。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主义确立过程与反封建求民主的进程结合在一起,通过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道路;而明清时代的中国,根深蒂固的封建制度始终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在经济方面,欧美国家的早期殖民扩张使这些国家获得原始积累。如荷兰、英国等通过殖民扩张和掠夺,获得发展资本主义的足够资金;英国的“圈地运动”使农民与土地分离,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而中国封建土地私有制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中国的发展。在思想文化方面:文艺复兴、启蒙运动都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是这些思想文化运动反过来加快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中国明清的科举制度及文化专制不可能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外交政策方面:欧美早期发达国家形成市场,促进资本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他们积极开辟新航路,拓展殖民地,逐渐形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而中国在明朝时期的海禁政策及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在科技文化等方面全面落后于世界,因此中国的市场越来越小,不利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 综上所述,欧美国家具备了这些前提条件,因此就从资本主义雇佣关系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制度;而中国没有具备这些前提条件,因此在中国不可能建立成熟的资本主义。4、辩论题(选择或者对某一观点,展开评论,史论结合,类同小论文,略)例八:(13分)2011年江苏卷第22题: 传统经济社会结构的近代更生常常伴随着迷惘和阵痛。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在这一过程中,“除了旧生产方式逐步解体所产生的苦难之外,还应当有新生产方式破土而出的生机和朝气。如果忠实于历史唯物主义,就不能不承认:历史的主题应当是后者而不是前者。”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证陈旭麓先生提出的观点。(6分)(要求:观点理解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00字左右。)【答案范例(仅为示例,非标准答案)陈旭麓先生认为传统经济结构的近代更生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并存,但以积极影响为主,我认为是科学的。因为:经济结构变动虽产生了诸如人们收益减少、传统谋生手段的消失、无所事事、百无聊赖、世风日下等负面现象,但经济结构的变动,更促进了中国的经济近代化,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进而推动社会政治体制,思想文化领域的变革,促使中国融入世界潮流,这是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而且还出现妇女进入近代企业做工,部分女孩创新产品,出口美国,获取收益,也是有力的证明。】5、其他新题型。鉴于篇幅有限,其他新题型例如:看图说话类,观点分析类,信息概括类(如标题归纳、关键词提炼),信息补充类,解析材料类、概念解析类等,都可以总体归入上述题型,非发散即整合,不是考归纳能力就是考分析能力,或者两者一起考,总之是考思维能力。只需结合上述答题方式,予以灵活处理即可,如格式上的调整、表述方式上的变化,兹不一一赘述。在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的条件下,四川高考历史卷日益与外部省市命题模式接轨,深入考查学生的历史学科思维能力、历史基本素养和历史基本研究能力已经成为必然趋势。中学历史教学除灌输爱国主义教育、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历史人文素养的培养、发现具有历史创新研究能力的人才这些重要目标追求之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合作与探究,掌握处理复杂信息的基本方法。所以,我们在平常的教学中,应该坚持以教材为基本研究材料,引导学生在史学理论、史学方法、思维能力、史学研究等方面投入力量,展开历史探究学习,学会自主、合作研究历史现象,解析历史概念,评析、评述历史事件,真正为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的养成创造机会和条件,这既可以为学生灵活应对高考创新题型做好准备,也能够为学生将来从事材料信息处理工作奠定实践能力的基础,进一步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这才应该是我们用历史教材作为基本依托,引导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价值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