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第二次周考试题.doc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9507365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9.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第二次周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八年级语文第二次周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八年级语文第二次周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第二次周考试题一二三四五总一、 积累与运用 17分1、下面字形注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崎岖 貂皮 正经危坐(严肃庄严的样子)B器宇 侏儒 广袤无垠(广阔无边)C平庸 犀利 颔首低眉(低头表示敬意)D畏缩 忧郁 郁郁寡欢(心情苦闷的样子)2、为下面句子选择一个准确的词语,将字母序号填横线上。4分(1)我母亲待人最_(A慈祥 B仁慈 C仁义),最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2)在这_(A广漠 B茫茫 C广大)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_(A约束 B管理 C管束)过我。(3)我母亲才走后门出去,_(A请 B找 C央)一位邻舍本家到我家来,每一家债户开一点钱。3、判断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3分(1)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子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 ( )(2)像我这么个生着宽鼻子、厚嘴唇、灰色小眼睛的人,难道还能找到幸福吗? ( )(3)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他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 ( )4、古诗填空。5分(1)最是一年春好处,_ 。(2)_ ,欲上青天揽明月。(3)念天地之悠悠,_ 。(4)_ ,天涯若比邻。(5)春蚕到死丝方尽,_ 。 5、“我做的往往是诸葛亮、刘备一类的文角儿;只有一次我做史文恭,被花荣一箭从椅子上射倒下去,这算是我最活泼的玩艺儿了”一句中“诸葛亮、刘备”是我国古典名著_中的人物,“花荣”是_中的人物,他的绰号是“_”。3分二、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14分我是开春上的小学,放暑假的第二天,父亲回来了。我正在院子里看着晾晒的小麦,不停地轰赶麻雀,祖母最讨厌麦子里掺和上麻雀粪。新打的小麦经阳光晒透发出甜蜜蜜的味道,非常容易催眠和催梦。父亲把我喊醒,我见他用手翻着金黄的麦粒,回过头问我:“你考的第几名?”我说:“第二名。”父亲摸摸我额头上的“马鬃”,欣慰地夸奖了我一句:“不错。”祖母在房子里听着我们说话,大声说:“他们班一共才三个学生。”父亲问:“第三名是谁?”我低头不语,祖母替我回答:“第三名是二黄毛。”二黄毛一只手几个指头都说不上来,村里人谁都知道。父亲板起了面孔,对我说:“把书本拿来,我考考你。”他就地坐下,我磨磨蹭蹭,不想去拿,背书认字倒难不住我,我是怕他看见那本凄惨的课本生气。父亲是一个十分温厚的人,我以为可以赖过去。他觉出其中有什么奥秘,逼我立即拿来,我只好进屋把书拿了出来。父亲看着我拿来的所谓小学一年级国语第一册,愣了半天,翻来覆去地看。我垂着头立在他的面前。我的课本哪里还像本书!简直是一团纸。书是拦腰断的,只有下半部分,没有封面,没有头尾。我以为父亲要揍我了,可是没有。他愁苦地望着我泪水盈眶的眼睛,问:“那一半呢?”我说:“那一半送给乔元贞了。”父亲问:“为什么送给他?”我回答说:“他们家买不起书,教师规定,每人要有一本,而且得摆在课桌上,我只好把书用刀裁成两半,他一半我一半。”父亲问我:“你两人怎么读书?”我说:“我早已把书从头到尾背熟了。乔元贞所以考第一,是因为我把自己的名字写错了,把史承汉的承字中间少写了一横。”父亲深深叹着气。他很了解乔元贞家的苦楚,说:“元贞比你有出息。”为了好写,后来父亲把我的名字中的“承”改作“成”。父亲让我背书,我一口气背完了。“狗,大狗,小狗,大狗跳,小狗也跳,大狗叫,小狗也叫”背得一字不差。父亲跟乔元贞他爹乔海自小是好朋友,乔家极贫穷,乔海隔两三年从静乐县回家住一阵子,他在静乐县的山沟里当塾师。脸又黑又皱,脊背弓得像个“驮灯狮子”(陶瓷灯具)。父亲对我说:“你从元贞那里把那半本书拿来。”我不懂父亲为什么要这样,送给人家的书怎么好意思要回来?元贞把半本书交给我时,哭着说:“我妈不让我上学了。”晚上,我看见父亲在昏黄的麻油灯下裁了好多白纸。第二天早晨,父亲把我叫到他的房子里,把两本装订成册的课本递给我。父亲的手真巧,他居然把我们两个的半本书修修补补,装订成了两本完完整整的书,补写的字跟印上去的一样好看。父亲把两本课本用牛皮纸包了皮,在封皮上写上名字。元贞不再上学了,但我还是把父亲补全的装订好的课本送给他。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本书。6.用自己的话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 2分7.作者是怎样描述“第一本书”的样子的? 3分 8.当父亲弄清“我”那“凄惨的课本”的原委后,并没有批评“我”,只是“深深地叹着气”,试揣摩,父亲的叹气包含什么含义? 3分9.通过父亲的言行,你看出父亲是个怎样的人?试发表你的看法。 3分10.通过读“第一本书”的故事,你认为“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3分三、阅读秋叶,回答问题 13分 一场风雨后,街旁的树下就落了一层叶子。 这是故乡的初秋,叶子也该是些早熟的叶子,从湛蓝旷远的天空悠然飘落,百转千回之后遗落于地,并没有什么生命遗失的痉挛和苦痛的挣扎,一如它们生时的超脱、潇洒和平静。 这是秋叶生命的涅槃。 由生到死,由死回生,它们附着于树,是为了丰富母体,并不是做寄生虫,一味索取,不知奉献。而它们成熟后离开母体也只是一种使命的完成。 用不着唱赞歌,只需那一场风一场雨,秋叶便可于风雨中飘飘落下。 这是自然之秋徐徐拉开的序幕,把广阔天地作背景,把生命飞旋成这大舞台上最真实的道具。 树叶可为演员,而人却并非戏子,再好的戏剧于他们也只是戏剧。然而他们还是被这壮观的落叶场面吸引了,他们观摩着这大自然最好的舞剧,感到心神俱清俱纯。 一个远来的游子,被这舞剧所演出的热爱生命的主题所感动。他拾起一片落叶久久看着,看着,直到自己的身心也被那红得透明的秋叶点燃,发出劈劈啪啪的燃烧声。 游子于寂寞无声的街道上走了。那身影在白杨潇潇的原野上越来越小,最后,终于也走成一枚秋叶,镶在了故乡初秋的风景里。 11. 文中加点的“涅槃”原意是指佛教中超脱生死的最高境界,后人称高僧逝世。在选文中,它表现了秋叶怎样的精神境界? 3分12. 联系文中内容,秋叶的生,是为了 ;秋叶的死,是为了 2分 13. 段中“直到自己的身心也被那红得透明的秋叶点燃,发出劈劈啪啪的燃烧声”一句中,“自已的身心”为什么会被“秋叶点燃”?“红得透明”应怎样理解? 3分 14. 选文中能比较明显地表现文章主题的句子是: 3分 15. 段中的“树叶可为演员,而人却并非戏子”在结构上起 作用。 2分四、 阅读五柳先生传,完成文后各题:16分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16、解释下列加点的字:(3分)(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2)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3)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1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2)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18、选出“之”字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 )2分A.兹若人之俦乎? B.或置酒而招之。 C.无怀氏之民欤? D.葛天氏之民欤?19、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生活?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4分)20、你是否喜欢五柳先生?理由是什么?(3分)五、 作文 40分逢喜事,好心情给人幸福甜蜜;与挑战,好心情让人自信乐观。给自己一份好心情,生活中处处盛开艳丽的花朵;给他人一份好心情,人世间时时洒满明媚的阳光请你带着“满怀的好心情”以“好心情”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八年级语文第二次周考参考答案 :一、1、A 2、(1)B (2)B C (3)C 3、(1)比喻(2)反问(3)夸张、比喻4、略 5、三国演义 水浒传 小李广二、6.写了“我的第一本书”不同寻常的经历。7.凄惨的课本,哪里还像本书,简直是一团纸。书是拦腰断的,只有下半部分,没有封面,没有头尾。8.父亲是个知书识礼的人,这深深的叹息,既包含着对儿子做法的默许,也为儿子同学家的生活贫困而深表同情。9.父亲温和善良、知书识礼、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友情,对孩子负责,同时也乐于助人。10.“我的第一本书”,不仅仅指那半本课本,也指“我” 人生的第一课。这人生的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三、1 1.秋叶完成了由生到死丰富母体的使命,悠然飘落,无怨无悔,超脱潇洒的精神境界 12. 丰富母体 营养大地 13. 自己被秋叶的奉献精神所感到,受到了生命的启迪 指无私欲杂念 14. 第段第一句话 15. 过渡(承上启下) 四16、(1)处所 (2)到,目 (3)同类,辈 17、(1)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2)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许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安之若素。18、B19、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志趣:一是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展现了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二是饮酒,“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三是写文章,“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生活:“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描绘了一个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通过种种叙述,把一个虽处于贫困之中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来,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20、喜欢。因为五柳先生是一个率真自然,安贫乐道,不慕荣利的人。不喜欢。虽然五柳先生对当时混乱、丑恶的现实有清醒的认识,但他却选择了逃避,借酒消愁,安于现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