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五高考试题(人民版).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506171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五高考试题(人民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五高考试题(人民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五高考试题(人民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高考试题1(2011全国文综大纲卷18)1603年,一位旅居西班牙的法国人说:“我在这里听到一个谚语:本地除白银外,所有东西都价格高昂。”之所以出现这一谚语,主要是因为西班牙( )A贵族阶层生活奢靡 B工商业的发展迅速C对殖民地疯狂掠夺 D矿产资源十分丰富2(2008北京文综17)“价格革命”给16世纪的欧洲带来的变化有( )金银价值下降,物价猛涨 新兴工商业资产阶级获取暴利封建主势力加强 劳动人民日益贫困A B C D3(2007广东单科17)16世纪一位外交官说,在对东方的探险中,“宗教提供借口,而黄金提供动机”。这反映了当时( )A寻找黄金是为了传播基督教 B输出黄金是殖民扩张的重要方式C黄金是推行外交政策的唯一手段 D追求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推动力之一4(2011全国文综大纲卷20) 19世纪30年代,印度书店中的英文版书籍畅销,教科书社在两年内售出英语书籍达31万册。这表明当时( )A印度社会精英普遍接受西方教育 B西方文化随殖民扩张在印度传播C欧洲启蒙思想在印度影响广泛 D英语已成为印度人的主要语言5(2011北京文综21)1617世纪,英国物价上涨了256%,工资上涨了145%。地租涨幅远远低于物价涨幅。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 )英国成为海上霸主 工业革命 殖民掠夺 奴隶贸易A B C D6(2009上海历史8)在不久前举行的第五届美洲国家首脑会议上,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送给美国总统奥巴马一本书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该书名喻指拉丁美洲曾经( )A出现几何形国家边界 B爆发民族独立战争C形成畸形单一作物制 D遭受西方殖民侵略7(2009上海历史26)1815年,法国与英国争夺欧洲和世界霸权地位的失败,标志着伦敦对巴黎的胜利,标志着伦敦将成为世界的经济中心,而巴黎则不再可能。也许是从l789年大革命的爆发到1815年拿破仑战争的结束这26年的动荡折腾了法国,此后,法国就再也未能重现其往日作为“超级”大国的辉煌,她已经沦为二流强国。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A说明法国往日曾经非常辉煌B分析法国在19世纪初落后于英国的原因C介绍从1789到1815年法国经历了26年的动荡D陈述19世纪初英、法两国势力的此消彼长8(2007上海文综11)下表反映1500-1800年间欧洲主要国家商船抵达亚洲的数量。结合所学知识和表格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国家数量(艘)15001599年16001700年17011800年葡萄牙705371196荷兰6517702950英格兰8111865欧洲合计77031616661安格森麦迪生:世界经济千年史A16世纪以来荷兰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最多,被称为“海上的马车夫”B17到18世纪荷兰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增长率高于英格兰C18世纪葡萄牙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减少,转而致力于开辟新航路D18世纪英格兰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增长迅速,有成为海上霸主之势9(2011重庆文综21)彼得盖伊在其著作中写道:“对成千上万知道它的人和当时的观察家来说,在1760年到1800年之间,生活彻底地改变了”,“这个时代被疯狂地追求发明”。这种情形可能出现在( )A法国 B英国 C德国 D美国10(2010天津文综5)右图为首届世界博览会展馆。这届世博会反映了(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西方列强对世界的掠夺 英国的兴盛与强大 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A BC D 11(2010全国卷文综19)英国人麦考利1830年说:“如今我们国家比1790年还穷吗?我们坚决相信,尽管统治者有种种管理不当之处,但英国一直在变得越来越富。有时略有停顿,有时暂时倒退,但总的趋势是不容置疑的。”这一说法的主要历史背景是( )A国际局势平稳发展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C工业革命成效显著 D西方殖民主义体系确立12(2011海南单科13)从19世纪90年代起,德国出现了建立巨型企业的趋势。到20世纪初,占全国企业总数09%的3万多家大型企业占有3/4以上的蒸汽动力和电力,其中586家巨型企业几乎占有蒸汽动力和电力总数的1/3。上述现象说明( )A军国主义政策推动了生产集中 B能源革新成为生产集中的主要动力C生产集中有利于新兴工业的发展 D生产集中根本改变了轻重工业比例13(2010海南单科12)1909年出版的一个女工的青春记录了当时一位英国女工的陈述:“当我星期天去教堂时,我不愿人们看出我是女工,因为我为自己的地位感到羞耻。我还当学徒时,就总听说女工们轻浮、堕落。人们总是以蔑视的口吻谈论她们。我暂时不再贫穷了。我们星期天的美餐仿佛是皇家的宴会当我涨了工资以后,每顿饭我还喝上一小杯甜葡萄酒。”这段材料表明( ) A妇女已成为社会的主要劳动力 B妇女的社会地位得到较大提高C陈述者积极改变自身社会形象 D陈述者仍未摆脱社会偏见束缚14(2010山东文综27)(25分)1492年,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开启了世界历史的新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问题一:偶然与必然有人认为,哥伦布是因为“迷路了”,才偶然“发现”了美洲。也有人认为,当时即使没有哥伦布,也必然会有别人“发现”美洲。(1)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8分)问题二:发现与相遇15、16世纪以来人们通常使用“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提法,“发现”的意思是“使所有人和所有民族都并入欧洲文明”。1984年,部分拉美学者倡议改称“美洲发现两个文明汇合”。1992年,联合围教科文组织主张以“两个大陆相遇500年”为主题,举行哥伦布航抵美洲纪念活动。(2)“发现美洲”的提法是站在什么立场上看待哥伦布远航美洲的?“两个文明汇合”和“两个大陆相遇”提法的合理性是什么?(7分)问题三:交流与发展哥伦布 明清时期的中国 世界市场 历史机遇(3)结合所学知识,运用以上四个词语以“交流与发展”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10分),要求:紧扣主题,观点合理; 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条理清晰,合乎逻辑;字数在120宇左右。15(2009全国文综一37)(60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历史加快了从分散走向整体的进程。洲际贸易是近代世界不同地区之间经济与文化联系的主要内容之一。三角贸易兴起于16世纪,在17一18世纪成为最重要的洲际贸易,因涉及欧洲、非洲和美洲三地,且其主要商路连接成三角形,故称“三角贸易”。满载着枪支、纺织品、铁器和奢侈品等货物的商船,从利物浦等欧洲港口“出程”;到达非洲后,用上述商品交换被掠来的非洲黑人,然后经大西洋西航美洲,此为“中程”;商船到达美洲后,以这些黑人换取蔗糖、咖啡、烟草、棉花等物品,再运回欧洲,此乃“归程”。一次三角贸易的航程,大约需时半年,可做三笔生意,获得数倍的利润。利物浦等城市因此兴盛起来。据艾里克威廉斯资本主义与奴隶制度等材料二 三角贸易示意图材料三 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马克思资本论 英国资产阶级将被迫在印度实行的一切,既不会使人民群众得到解放,也不会根本改善他们的社会状况,因为这两者不仅仅决定于生产力的发展,而且还决定于生产力是否归人民所有。但是,有一点他们是一定能够做到的,这就是为这两者创造物质前提。 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 我们党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要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人在三角贸易中充当的角色,并说明三角贸易兴起的历史背景。(8分)(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角贸易的历史影响。(l2分)16(2011上海单科39)工业年代材料一 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指数变化(15001900年)材料二 英、美、中,印四国产品在世界产量份额中的变化(17501900年)1750年(%)1830年(%)1860年(%)1900年(%)英国1995199185美国2472236中国32829819762印度2451768607材料三 黄君(黄佐卿)于光绪七年(1881年)建丝厂于沪上。丝车仅一百部,各项机械均购自意法等国。惟是时女工都无充分训练,工作不良,丝质随劣;且所有出品须运往外国市场,向绸商兜售,输运需时,周转为难。自光绪八年至十三年,营业失败,资本损耗殆尽。光绪十三年后,丝厂事业逐渐发达,丝车自一百部增至九百部。后法国绸商渐知中国除土丝外,亦有机制厂丝可供应用,乃相率电请驻沪洋商就近采办。此项办法始自光绪十九年,迄今三十余年,未尝变更也。问题:(27分)(1)材料一体现了英国在两次工业革命中的什么特点?(2分)(2)你能从材料二中提取到哪些信息?(6分)(3)材料三中的丝厂经历了怎样的变迁?(4分)(4)基于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两次工业革命影响的看法。(15分)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高考试题参考答案12345678910111213CCDBDDDDBCCCD14题【解析】该题考察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第一问是开放性命题,答案可以有多种选择,但最佳的应是“偶然”与“必然”的结合。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偶然”指他最初的目的是向西航行到达亚洲(印度),而且到他死,他都不认为自己发现的是一块未知的新大陆。“必然”主要指的是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及条件。本题类似前面考过的“哥伦布纪念活动“题,着重考察学生辩证看待问题的能力。第二问“发现美洲”主要体现的就是以欧洲为世界的中心;而“两个文明汇合”和“两个大陆相遇”则是考查了文明史观和全球史观。第三问是借鉴了上海小论文的形式,让学生写一个短文,考查学生基础知识,语言表达的能力,同时也体现了全球史观,中国史和世界史相联系。参考答案:(1)答案一:考生将哥伦布首航的结果作为一个孤立的事件来思考。 观点:是偶然的。 理由:哥伦布远航的目的地是东方(或印度、中国),结果却到了美洲。 (若答出其他理由,言之有理即可得分。只答出观点不阐明理由,不得分。) 答案二:考生能将哥伦布远航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思考。观点:是必然的。理由:当时已经具备了“发现”美洲的历史条件。具体要点:商品经济发展;寻金热;陆上商路受阻;传播天主教;科技条件具备等。(若能概括地答出“当时已经具备了发现美洲的历史条件”,即可得 分。只答出观点不阐明理由,不得分。)答案三:考生能将偶然因素和必然因素想结合,全面思考问题。观点: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理由:偶然性的理由参见答案一。 必然性的理由参见答案二。 (应明确答出“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的观点,若不表明观点,只列举理由,本小题最多得 分)(2)以欧洲为中心。(或“欧洲人的立场”)(若从“欧洲是主动的、优越的、先进的,美洲是被动的、落后的”角度回答,也可得分。) 站在全球的角度看待各种文明;尊重各种文明,平等对待各种文明。(若有不同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3)(10分)评分标准: 项目要求等级主题观点史论结合逻辑表述一紧扣主题观点合理史实准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合乎逻辑二符合主题观点基本合理只罗列史实史实基本正确条理较清晰基本合乎逻辑三基本符合主题观点不够合理史实不够准确条理不清缺乏逻辑写作思路示例:哥伦布开辟新航路,打破了东西两半球之间的隔绝状态,促进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的交流,世界市场开始形成。而明清时期的中国,没有顺应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逐渐走向封闭,丧失了发展的历史机遇。15题【解析】第(1)问要从材料中的信息归纳概括即可,历史背景注意要从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等角度进行分析。第(2)问考查黑奴贸易的影响,注意要从非洲、美洲、欧洲和世界多角度分析。【答案】(1)角色:商人;奴隶贩子;殖民者。历史背景:航海技术发展,新航路开辟;海外殖民扩张,新大陆开发,扩展海外贸易的需求。(2)导致非洲丧失大量劳动力,阻碍了非洲社会经济的发展;美洲出现黑人奴隶制,为新大陆开发提供了劳动力;促进了欧美资本原始积累,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客观上有利于欧美非三大洲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和近代整体世界的形成。16题【解精析】第(1)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图片的能力。图片反映了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逐渐提高,特别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这个阶段。第(2)题,注意从材料中的中印和英国在“1830年”、“1900年”时间点的对比,以及英美在“1900年”的对比即可分析论证。第(3)题,可从材料中“一百部增至九百部”、“后法国绸商乃相率电请驻沪洋商就近来办”概括出“规模逐渐扩大”、“产品的外销”等。第(4)题,回答“看法”可从“工业革命与现代世界体系的形成”、“工业革命的双重后果”等角度思考问题。【答案】2(1)答案1能发现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特征。(2分) 从两次工业革命之同的比较来看,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的经济推动力更大。答案2:仅描述曲线的变化情况。(1分) 英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逐渐提高 其他答案。(0分)2 (2)答案1:能在数据之间建立起两组关联,并描述其特征。(6分) 19世纪30年代前中印产品在世界中所占份额高于英国,到20世纪初已落后于英国 20世纪初英美产品在世界中所占的份额超过中印,美国在20世纪初超越英国答案2:能在数据之间建立起一组关联,并描述其特征。(3分) 20世纪初英国产品在世界中所占的份额超过中印,美国在20世纪初超越英国答案3:分别描述各国产品的份额变化情况。(1分) 英美产品在世界产量中的份额不断上升,中国的份额不断下降其他答案。(0分)2(3)答案1:从材料中找到两个变化。(4分) 工厂规模逐渐扩大;产品对外销路逐渐畅通。 丝车数量从100部增至900部;从兜售到采办。答案2:从材料中找到一个变化。(2分) 工厂规模逐渐扩大其他答案。(0分)2(4)(15分)答案l:能对材料进行抽象提炼,并结合材料进行论述。(1315分) 材料与史实:运用充分;运用较充分。 抽象视角,如工业革命与现代世界体系的形成。 论述:论述充分;论述较充分。 叙述:叙述完整流畅形成结构。答案2:能在多个线索或材料之间建立起联系,并对此作出解释。(812分) 材料与史实:运用充分;运用较充分。 视角:从两个以上角度展开分析,如工业革命的双重后果。 论述:论述充分;论述不够充分。 叙述:叙述形成结构;叙述连贯流畅。答案3:使用多个线索或材料,进行单一维度的解释。(37分) 材料与史实:运用较多材料;运用较少材料。 视角:提炼出一个视角。如,工业革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叙述:叙述完整流畅;仅能列举。答案4:找到一个线索或材料即得出结论。(12分)其他答案:没有形成对问题的理解,回答与问题无关或同义反复。(0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