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话题作文座讲).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502361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话题作文座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考话题作文座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考话题作文座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话题作文讲座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先谈一谈话题作文这种命题形式。其实,话题作文这种命题形式由来已久,最起码从北宋的时候就有了。当年苏轼参加“高考”的时候,考的就是话题作文,当年的话题是“刑赏忠厚之至论”。同学们笑了,其实没什么可笑,以前科举考试有院试、乡试、会试、殿试,我们今天就有中考、会考、高考、研考,一回事嘛。当然,他这个话题是受限制的,只能写议论文,不能用记叙文、诗歌等形式来表达思想,不是今天意义上的话题作文。 今天意义上的话题作文,是形式上绝对开放,内容上相对开放的一种作文命题形式,是一种倡导无拘无碍、自由表达的作文命题形式。你有思想、有才情尽可以表达展现,你的才智在这里可以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一般认为,今天意义上的话题作文命题形式是从1999年开始的,10多年的时间,这种命题形式像一位天生丽质的少女出落得更俊俏了。她风姿绰约,风情万种,仪态万方,依照各方面的情况推断,话题作文当大行其道,话题作文当独领风骚。 首先话题作文的诞生,有它的必然性。 以往的命题作文,不仅写作文体限制太死,就是写作的内容方面也太窄,不利于学生才情的发挥。因此有材料作文的产生,材料作文相较于命题作文,在取材上要比命题作文宽广得多了,但是在写作文体上仍然限制太死。而且,学生在把握材料的中心方面难度太大,有很多时候,学生把握要表达的中心,像猜谜一样,你如果猜不准,这一年就完了。还有,材料作文在推行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也逐渐形成了一定的套路和定式,成了新八股。鉴于材料作文弊端种种,话题作文可以说就应运而生了。 话题作文是高考作文命题形式发展的一种必然,他克服了命题作文、材料作文的弊端,而呈现出一种全新的形式,表达出一种全新的写作理念。话题作文的基本特点是:命题要求相当灵活,写作的范围非常宽泛,只要与命题所给话题有关的东西,均可以纳入笔下,自己的经历,听来的故事,经验,体会,感悟,看法,认识,天文地理,古今中外,草木虫鱼等等,均可拿来表达你的思想;在文体上则可以自由选定,可记叙,可说明,抒情怀,发议论,讲故事,编小说,甚至写诗歌、剧本、寓言、童话、科幻文章、讽刺小品等等,几乎没有任何限制。这样的命题,大大扩展了选材的视野,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使所有的考生都能够做到有话可说,还可以任意选择个人擅长的文体,做到尽量写好。同时,也给素质较高的考生,给具有一定灵气、才华的考生创造了充分展示、充分发挥的广阔天地。因此,以话题作文命题后,高考作文的整体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写作风貌也有了极大的改观,满分作文也在逐年增加。 关于话题作文这种命题形式产生的必然性以及这三种命题形式的区别,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张伟明有一段详细的阐说,他说:话题作文与命题作文是有区别的,虽然都有“题”,但命题作文的“题”是标题,所有考生都共用这个标题;而话题作文的“题”是话题,也有考生用话题作为自己作文的标题,但更多的考生是在话题的范围内自拟标题。命题作文指定了作文题目以后,考生就没有选择,在同一个题目下,主题和内容大致相同。作文给出题目或是限制文体,就等于给考生画了一个圈,你有多大的能力也只能在圈里跳。你熟悉这个主题也好,不熟悉这个主题也好,你擅长这种文体也罢,不擅长这种文体也罢,别无选择。这是命题作文天生的缺陷。 话题作文与材料作文在形式上也是不同的,虽然都有“材料”,但两者对待材料的“态度”不完全一样,在试卷的指令上也不完全一样。材料作文是根据材料作文,也就是说,所写作文的主题、内容甚至是文体都必须与材料的内容和形式一致。材料作文限制性很强,不易猜题和押题,这是它的长处。但是,也正是这种限制,阻碍了作者写作水平的发挥。 以上可以看出,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都有局限,最突出的是两者都将写作范围限制得较死,也没有选择文体的自由,这就导致了“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保守思想在作文教学中甚为流行。学生在写作中所具有的能力、特长和个性也就无法得到展示和发挥。 话题作文是一种新的作文命题形式,它也有材料,但话题作文所给的材料仅仅是对话题的一个说明、一个解释,或者说是一个例子,目的在于帮助考生理解话题。话题作文的核心是话题,作者完全可以只根据话题的要求而无需照顾材料的内容来作文。因此,话题作文对于写作者来说是一种比较自由的作文形式。从作文题的要求上也能看到这一点:自主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三自”方针充分展现了话题作文的特点。 话题作文鼓励形式多样,风格多样,考生可以在文章中最大限度地张扬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长处;可以写出自己对生活的真知灼见,抒发自己内心涌动的情感;也可以写小说、讲故事、编寓言,形式自由开放。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话题作文这种命题形式是高考作文命题形式发展的一种必然,她以全新的姿容,充盈的活力,四射的光彩,领一代风骚。 至于有些人对话题作文颇有微词,我认为都是因为目光短浅所致。高考的实践会证明,话题作文是现阶段最好的一种高考作文命题形式。话题作文当大行其道,话题作文当独领风骚。 其实话题作文最能考查学生的思想水平和写作水平。这话题,可以大到治国经邦,小到世象人情,你尽可以拿出你的高论来。可以说,话题作文为高考学子展开了一个非常广阔的大舞台。“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你的才情在这里可以不受一点约束的尽情展示和发挥。从这个意义上说,话题作文还体现了一种客观公正性。 对我们同学来说,我们是注定要考话题作文的。最重要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写好话题作文。如何写好话题作文呢? 写好话题作文,首先要让自己的思想驰骋起来。 作文最直接的目的就是要达意,也就是要以最恰当的形式来表达思想。要表达思想,首先要有思想。如何才能有丰富的思想呢?丰富的思想来自生活,来自广博的阅读。对生活的体验、观察、思考乃是思想的源泉,高尚的灵魂、睿智的目光、率真的情怀、细密的思维自会过滤出高洁的思想;广博的阅读乃是思想的源头活水,广博的阅读就像广袤的草原,那才利于思想的骏马奔驰。 写作文就要让自己的思想驰骋起来。初写作文,要写放胆文,“宁可如野马,不可如疲驴”。当然了,随着你生活阅历的增加,视野的扩展,见识的增长,阅读面的扩大,你这匹思想的马要成为供你驱使、听你驾驭的骏马,在辽阔的草原上纵横驰骋。 让思想像骏马那样驰骋起来,首先就要积累思想,古今中外思想家的思想,在你接收他们思想、和他们的思想碰撞或者共鸣的时候,就会产生新的思想。其次要锻炼自己的思想,锻炼自己的思想就是把新的思想、理论付诸实践,使之接受实践的检验,使这种思想变成客观的真理。还要训练表达自己的思想,要善于通过口头和书面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使对思想的表达清晰而流畅。通过这几方面的的努力,在话题作文时,你的思想就可以驰骋自如了。 下面给大家引述几段文字,这几段文字可以说是思想驰骋自如的典范。 这是水的联想中的几段文字: 由水我想到智者,智者如水。 智者平淡如水。没有花的颜色,没有果的味道,没有树的复杂。水,纯净而平淡,不求为人注目,只是坚守自己的天地。它从山间穿过,不带走一片绿叶;它从绿地漫过,不带走一棵小草;它从石上流过,更不搬走一块碎石;鱼儿在它怀中游过却留不住它东流的脚步。“落花有意,流水无情。”不,它不是无情,它只是明白一切身外之物如过眼烟云,不值得过分留恋。智者亦如此,他们从红尘走过,不为情所绊;他们从官场走过,不为名所累;他们从商海走过,不为利所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他们俯视恋恋红尘,他们满腹智慧,他们洞明一切,不为美誉所累,安度似水流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寸丝纶一寸钩,一翁独钓一江秋。”喜欢的就是这样一种平淡而悠然的生活。智者和水都明白这样的道理:握紧拳头,只抓住空气;敞开怀抱,你就拥有了整个世界。 智者柔韧如水。“抽刀断水水更流”,以柔克刚,是水的制胜之道。山阻住了它,它从山旁绕;土埋住了它,它在土下渗;谷挟住了它,它在谷里钻。九曲回肠十八弯,它总会胜利。智者似乎亦逆来顺受,随遇而安。“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采荷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以天为盖,地为庐。”有什么能难倒智者呢?他们不畏强权,不爱富贵,将红尘看破生死看透,笑而对之,淡然处之,轻拂蛛网般拨开阻力。除了如水智者,谁能以柔克刚避开所有阻力而自己一如既往毫发无伤? 智者渊博如水。水无处不在,上天为云为霞,变幻成雨成露,凝结成雪成冰,上天入地包万物其中。智者读书无数阅历丰富,万物皆在其中。上至天空风云变幻,下至人间社会幽微,他们都洞若观火。他们通古博今,“千古兴亡多少事”,他们了如指掌,江山易主事随境迁他们早有预料。他们知道“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他们笑看“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他们总是看到事物的本质,如同水可以渗进万物的心中。 智者执着如水。“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是一种执着,“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也是一种执着。大海是水的归宿,是水坚持奔向的地方,再宽的河道也挽不住水东去的身影,只有大海才能容下水执着的心。智者苦苦寻觅的是心的归宿。“古来圣贤皆寂寞”,可见智者亦孤独,他们执着地寻找心的归宿。“芳心犹倦怯春寒”,我不会知道智者的心终将寄往何处,是“白云千载空悠悠”,还是“芳草萋萋鹦鹉洲”,抑或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终究无从得知,但我知道,凤凰只择梧木而栖,智者执着地追寻一定会有结果,有了归宿的心从此温暖而平静。 水如智者,智者如水;真水无香,智者无名。 这几段文字,不仅思想意蕴深,而且驰骋自如,让人读后,不仅有醍醐灌顶之感,而且有马试秋郊一样的酣畅痛快。 在话题作文中,要让思想驰骋起来,还要让文采飞扬起来。 让文采飞扬起来,离不开广博的语言积累。在生活中积累语言,在阅读中积累语言。只有大量的语言材料的积累,才能有文采的飞扬。 一是词语的积累。词语的积累靠经常的阅读和写作才能完成,经常的读和写才能熟练掌握和运用词语,熟练了,在你的作文中才可以营造起词语的密林,点缀出绚丽的文章风景。请看这样一段文字: 那是诗经中的一汪清水,在水一方的伊人;那是华美的楚辞,闪闪发光;那是孔孟思想,百家争鸣;那是大唐华章,仙乐飘飘;那是高山流水,巍巍乎若泰山,浩浩乎若江河;那是古长城的细细青苔,那是岳麓书院的依依夕阳漫步在中华的文化里,多少人醉得不知归路,多少人沉醉于那泛黄的书页,将精华与糟粕统统吸收。 这段文字中叠词的运用就很有特色,通过美丽的词语,编就绚烂的华章,显现出文字的魅力。 二是句式的积累。在话题作文中,要灵活运用多种句式,尤其要运用好排比句式,善用铺排,建构文章的亮丽板块。看下面的几段: 拥有诚信,一根小小的火柴,可以燃亮一片心空;拥有诚信,一片小小的绿叶,可以倾倒一个季节;拥有诚信,一朵小小的浪花,可以飞溅起整个海洋 三个排句,三个妙曼的比喻,意在言外,发人遐思,恰恰构成了一个极为成功的层递式铺排,从而大大浓化了作文的色彩,增强了作文的美感, 在一篇题为打开另一扇心门的文章的开头,作者写道: 雄鹰也许会感激它的矫健的双翅,让它得以自由地翱翔,却忘了苍穹给予它的那一份宽广。 梅花也许会感激它清幽的芬芳,让它得以欢乐地绽放,却忘了感激风霜给予它的那一份砺炼。 而我们也许只会感激身边亲人的帮助,却忘了为我们打开另一扇心门的萍水相逢。 三个排比句,不仅给读者新颖清爽之感,而且巧妙地扣住话题“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句新且内蕴丰厚。 下面是善用铺排的文字: 有这样一朵诚信的花,它诚信于爱情。这朵花里,充盈了孟姜女的眼泪,雷峰塔下的呻吟,遥遥天河间的无尽思念,草长莺飞中梁祝的蝶儿双双。这朵爱的诚信花,凝聚了李清照的“寻寻觅觅”,柳永的“执手相看泪眼”,陆游的“几年离索”,王维的“红豆生南国”,这朵诚信的花啊,凄美,哀婉。 有这样一棵诚信的树,它诚信于友情。这棵树里,长满了伯牙、子期的高山流水,元稹、白居易的共看夕阳,欧阳修、范仲淹的互勉互励。这棵诚信的树里,深藏着王勃的“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襟”,韦应物的“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朵诚信的树啊,浓郁,隽秀。 有这样一方诚信的土,它诚信于人民。这方土中,培养出周恩来的鞠躬尽瘁,焦裕禄的不辞辛劳,孔繁森的一心为公。这一方诚信的热土,洗礼出岳飞的精忠报国,戚继光的横扫倭寇,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这一方诚信的土啊,深厚,凝重。 这三段铺排的文字,可谓旁征博引,撷英缀华,知识之密集,信息之凝聚,确实令人赞叹。这位考生能在分秒必争的考场,最快速地组织起自己日常学习的所得所获,调动起自己的广泛积累,又能以“花”、“树”、“土”三项精心布局,精当铺排,使丰富的内容井然有序,焕然生辉。 摆起句式的八卦,挥动铺排的令旗,你的作文自会聚合自如,虎虎生风,金声玉振,峭拔特出。 三是修辞的运用。修辞好比是调制菜肴的味精,巧妙地运用会使你的文章味美津然。看这样几段文字: 选择,是深邃的天空刹时滑过的一颗流星。 选择,是青春的面庞上掠过的一丝神秘的微笑。 选择,是平静的碧波上荡起的一层美丽的涟漪。 三个精美的暗喻小段,接着,又是三个非常漂亮的明喻予以跟进: 选择是如此的诱人似隔着轻纱的美女,似含茹着生命的花蕾,似幽静的山谷中飘出的一缕花香。 选择是流星,是微笑,是涟漪,是美女,是花蕾抑或是花香,这些比喻实际上都不甚贴切,甚至根本挂不上钩。然而,一连串比喻的色彩斑斓,委实迷人之极,顷刻间就可能使评卷者沉浸在一种美的愉悦中,而不得不钦佩这位考生的才华。 妙用修辞,文章亮丽点设计不可或缺的一招。 积累词语,巧用句式,善用铺排,妙用修辞,这些做法,还仅仅是能使飞翔的羽毛丰满起来,要让翅膀展翅九天,还要经常地练习,对语言充分熟练,才能运用自如。勤于思考,勤于动笔,勤于表达,才能使文采飞扬起来上面主要讲了话题作文命题形式的必然性,话题作文的特点,从宏观的方面,理论的角度讲了如何写好话题作文。今天我们从微观的方面,实践的角度谈谈如何写好话题作文,也就是在写高考话题作文的时候,我们该如何具体运作,也就是说话题作文整个的思维写作流程是怎样的。下面我结合2003年高考话题作文谈谈话题作文的思维写作流程。 我们先看一下2003年的高考作文题: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 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寓言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我们同学可以把这个作文题分作四块来把握,一是作文的材料,二是提示语,三是话题,四是“注意”。 整个话题作文的第一步就是读题、审题。 审题要先审材料,通过阅读材料,把握其要义。富人的儿子和邻居家的老人是对同一现象作出的同一判断,但富人却对二人作出了截然不同的评判。得出的要义就是:对同一事物的认知由于感情亲疏不同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感情亲疏直接影响对事物的认知。 然后再审提示语。“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可以提示你向现实生活中搜寻类似的故事或事实作为作文的材料:即感情亲近可以引发正确的认知方面的,感情疏远导致错误认知方面的。“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提示你思考搜寻生活中和寓言故事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材料,这句话就拓开了作文选材的空间,可以想到感情亲近导致错误的认知方面的,感情疏远引发正确的认知方面的。“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这里“有没有关系”、“是什么样的关系”应该是这篇作文所应表现的主要内容。也就是说,你的作文必须揭示“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二者之间的关系。 第三审话题。“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话题,就表明了这是一个关系题,所写作文必须揭示二者之间的关系。或者是全面地辩证地阐述二者之间的关系;或者抓住诸关系中的一种关系做文章。 第四审“注意”。提示你要注意的一定不要忽略,一定要按“注意”要求的几点去作文。 在整个的作文题目中,材料是话题的根由,是思考联想的出发点;提示语引发更广泛的思考;话题是整篇作文的具体指向;“注意”是作文的规则。作文题目中的几点都以话题为旨归。话题是整个作文题目的关键所在,话题作文必须紧扣话题。虽然话题作文淡化审题,但不是不要审题。近几年高考话题作文中,审题不准,主旨走偏的作文仍占多数。 话题作文第二步的工作是立意。 “意在文先”。审题之后,下笔之前,必须根据话题和自己掌握的材料确定文章所要表达的主旨。这样行文才能有中心,不枝蔓,顺理成章。 2003年的这篇话题作文,可以以全面辩证地揭示二者之间的关系为主旨;可以以其中的一种关系作为表达的主旨,如感情亲近引发对事物正确的认知,或感情亲近导致错误的认知,或感情疏远引发正确的认知,或感情疏远导致错误的认知,甚至也可以是感情和理智统一才能有创新这样的主旨。 话题作文第三步骤就是选材。 从整个作文题目看,选材的空间还是非常广阔的。可以选发生在自己身边类似的故事或事实作为材料,可以选现实生活中类似的故事或事实作为材料,也可以选古今中外类似的故事或事实作为材料;可以以自己对这方面生活的感受和认识作为材料,也可以以别人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作为材料。从话题和材料确立主旨,以主旨选取材料、统帅材料。 话题作文的第四步骤是确定文体 审题,确立主旨,选择材料之后,就要选择最恰当的表现形式、自己最得心应手的表现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一般应根据立意和占有的材料确定文体。如果以全面辩证地揭示“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二者之间的关系为主旨,则要选用议论文体;如果占有的材料比较零碎,一般也要选用议论文体;如果有一个比较完整的故事,则可以选用记叙文体;如果要表现诸种关系中的一种关系,可视占有的材料的零碎与完整确定选用的文体。 话题作文的第五步骤是下笔行文。 在做了以上的四步工作之后,就可以下笔行文了。虽然作文时间很紧迫,但第一段还是要打草稿。第一段打草稿的好处有二,一是在打草稿的过程中可以确定文章的走向及全文的框架结构,二是语言经过斟酌之后可以显示你的语言功力、文化功底,给阅卷老师以好的第一印象。 草稿,试卷纸上誊写第一段,然后顺流而下,行文至末段,停下来,然后再打草稿。末段打草稿好处也有二,一是收拢思想,对全文作一个好好的归结,照应标题或中心,呼应首段,收束全文应充分认识末段的重要性,“编筐窝篓,重在收口”,这个口收不好,会使大功不成,一般说写文章开合自如,首尾圆合,头要开好,尾要合好,二是在阅卷老师提笔给你判分的关键时刻,以你豹尾的劲扫,赤帜的高树,或是黄钟大吕的鸣响,洞箫牧笛的吹奏,使阅卷老师神为之振,色为之喜,大笔一挥,高分飘然而至。 话题作文的第六步骤是检查。 全文写完之后,从头到尾通读一遍,检查标点及文句,务使标点正确,语句顺畅。可改可不改的地方就不要改,保持卷面的整洁。 话题作文临场应试的思维写作流程基本如此,要想得高分,请看第四讲。 我们上一讲讲了高考话题作文的思维写作流程,以下讲话题作文如何得高分。 高考话题作文如何得高分,主要结合高考满分作文来讲,让满分作文来告诉你。 任何成功者和高度发达的事物都有其必然性,我们就是通过探讨高考满分作文成功的必然性来寻找我们的作文成功之道。其实,每篇高考满分作文都告诉着我们怎么写。认真解读高考满分作文,从中窥见机巧和奥妙,有所启悟,我们的话题作文就可步入高分之列。 满分作文,作为从成千上万份考卷中精选出来的凤毛麟角之作,无疑能够代表当今高中学生写作的顶尖水平。文思的盎然,笔调的灵秀,天籁般的趣致,字里行间洋溢着的青春气息,行云流水似的词语驾驭,可以说是这些作文的最大特点。 那么,这些作文是怎样成为高考临场应对的夺魁之作的呢?这些考生是怎样使自己的才能得到最大化的展示的呢?是怎样博得评卷者的青睐和厚爱的呢?从分析和探讨中我们可以获得以下九点启示: 1.知识信息的迅速化调动 2.提升等级的亮丽点设计 3.文章框架的快捷化建构 4.思想意蕴的高境界点化 5.叙事效果的奇特性追求 6.寻常琐事的带情化处理 7.浓化色彩的层递式铺排 8.丰满内容的开合性拓展 9.题旨走偏的技术性收拢 下面我们详细分析各点启示。 启示之一:知识信息的迅速化调动 2002年高考中,有一篇题目为用选择为生命画板着色的作文,现将全文分析如下: 作文开头,作者就以汪国真的诗作为题记: 生命是自己的画板,为什么要依赖别人着色? 然后用单刀直入的开头段落确立了论述主旨: 在生命的那一刻,有的人选择了逃避,有的人选择了前行。 接着作者写道: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桀骜的陶渊明经过一番世俗的历练,最终逃离了朱门绣户的宅院,远离了富贵满堂的盛宴,抱定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信念,一袭布衣,飘然而去。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命运多舛的辛弃疾尽管报国无门,心痛如绞,但依旧情系故土,誓死抗战,哪怕马革裹尸,捐躯沙场。 在奋斗的那一刻,有的人选择了曲径通幽,有的人选择了义无返顾 作者又写道: 李陵投降匈奴,确是形势所迫,身不由己。但夜幕落下时,他也无时无刻不在遥望关中明月,泪眼婆娑,企盼重归故里的那一刻。 苏武选择了义无返顾的信念,忍受大漠风雪,苦守着边关冷月,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生活,为了那柄汉节,岁岁年年,年年岁岁。 他们的选择,都依托着对故园的深情,一个忍辱蒙垢,心境悲凉;一个刚毅无畏,一身浩然正气。 这几段文字,有叙有议,有虚有实,知识信息调动是非常迅速的,组织得也精到洗练,紧紧地扣住了“逃避”、“前行”这个心灵选择的论述主旨。然而,这些内容同样也没有超越中学语文的阅读范围。尔后,作者又以作家刘心武的一段论述和泰坦尼克号沉船时的一段逸事为主干,写出了一段很见功夫的议论: 在历史的记忆里,我们呼吸着先哲的人生理念,我们切合着志士选择的脉搏;在我们自己的生命画板上,自己心灵的选择又会写下怎样的一笔?作家刘心武曾说:“心上的草,倘任其乱生,蓬蓬然,森森然,以至失却了萋萋青翠,淡淡雅香,枯黄、芜秽、腐臭。”因而选择即意味着拔掉心中的杂草,为自己的心灵开拓一条康庄大道,为自己的梦想创造一片芬芳的净土,为自己的生命点缀无限生机。 怀念泰坦尼克号上当众人慌不择路时、演奏团奏响的那一曲上帝离你更近,是怎样安抚着人们的纷乱思绪;那对死亡无畏的抉择更让人动容,那对人性美的阐释更让人钦佩。 这一段议论,对前面的材料进行了强化,对论述的主旨进行了更精辟的引伸,指出只有“拔掉心中的杂草”,才能为“自己的生命点缀无限生机”的积极主题,其知识信息的调动也是十分迅速的。 找到你生命的画板了吗?把你的心灵的契约、心灵的选择都涂满,人生将不再有遗憾,生命将因你的选择而绽放光辉! 这样的结尾,照应了前文,也使全文血肉饱满,蕴涵丰厚,显示了卒章显志的效果。 2003年高考中,也不乏知识信息调动迅速、构思巧妙快捷的满分作文。 这篇作文的题目是让理智为行为导航,将全文分析如下: 作者在审题之后,就确定了中心和题目。题目就扣住了话题,确立了中心,“让理智为行为导航”就是说不要让感情左右对事物的认知。 然后,作者就开始了文章的第一段: 感情的亲疏对事物的认知有很大作用,但这个作用往往是负面的,常常会导致我们处理问题时,对人不对事。该怎样避免这样的关系一次又一次地发挥它的效力呢?我走访了几位历史名人,希望从他们那儿得到答案。 一开篇就咬题,是小作者的精明之处,同时,表明了自己的观点,然后通过走访名人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第一站苏轼。远远望见江面上有一个举酒属客,飘然欲仙的人,耳边传来了豪迈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原来是苏东坡,我连忙“移船相近邀相见”,双手抱拳,说:“幸会!您何以在此呢?”苏轼笑了笑:“我因极力反对王安石变法而复遭左迁。”我有些惊讶:“您怎么会反对王安石呢?你们是很好的朋友啊。”苏轼有些不屑:“我们虽然感情上亲近,但遇到变法改革这种原则性问题时,我们谁也不会因为友情而作出退让,这可是关系到天下苍生的大事啊!”我点了点头,有些冒昧地问:“那您不怕丢官弃爵吗?”苏轼目视远方,慢慢地说:“昔者曹梦德舳舻千里,旌旗蔽空,横槊赋诗,酾酒临江,固一世之雄耳,而今安在哉?功名利禄于我如浮云。”说完,苏轼便摇舟而去。望着江面帆影点点,江边满川烟草,我有些明白了,认知事物时,要不被功名利禄羁绊,让理智战胜自己的感情! 第二站嵇康。茂密的树林里,两个赤裸着上身的人,正在打铁,原来是嵇康和向秀“好锻为乐”,嵇康的身边,是他曾经最好的朋友山涛。山涛苦口婆心地劝说嵇康,但嵇康丝毫不为所动,很斩截地说:“你我虽然是很好的朋友,但我决不能因为我们是朋友,就放弃我做人的准则。我的理智告诉我,万不可在伪朝做官。即使这给我招来杀身之祸也在所不惜。”果然,嵇康为钟会所诬陷,从容走上了断头台。望着台下向他稽首的三个太学生,一曲广陵散遂成千古绝唱。听着那荡气回肠的旋律,我明白了认识事物时要不牵挂生死荣辱,不要被感情迷惑,让理智战胜感情。 第三站林徽音。在人民大会堂的盛大酒宴中,林徽音恰与以前的清华同学吴晗同桌。林便毫不客气地斥责吴晗身为历史学家、Z*F官员而不尽保护北京古迹的责任。满座寂然,吴晗一脸尴尬。但林徽音却毫不在乎,看到这一情景,我明白了:认识事物时,要不顾及所谓的面子。 三段,走访了三位历史名人,就构筑起了文章的主体。作者在行文的时候,很快调动了语文课本所学内容(苏轼的赤壁赋)及课外阅读积累的材料,恰当地组织成思路清晰、中心明确的文章。用走访历史人物的形式构思文章,形式新颖。 作者的结尾是: 三人各有各的特点,尽管不顾及感情的做法,会给自己招来恶毒的打击,甚至是杀身之祸,但历史终究会给他们一个公正的评判。我想,让理智战胜情感,让理智为行为导航,是每一个能够正确认识事物的人的行为准则。 总结前文,照应题目,强化中心,使文章首尾圆合,前后一体,结尾也妙。但作者根据话题迅速地调动所学的知识和掌握的信息构成文章的主体,是该文得满分的关键。 所以,将平时掌握积累的知识信息进行迅速化调动,根据命题灵活改造,作为构思主干,作为精华章节,或作为映照衬托以及深化境界之笔,乃是满分作文给我们的重要启示之一。 启示之二:提升等级的亮丽点设计 有位专家说:应该给自己的作文以太阳,没有太阳,就给月亮,没有月亮,就给星星,没有星星,哪怕一点萤光也好。也就是说,要给自己的作文以亮点。 作文有亮点,才能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这“眼前一亮”才能给你带来高分。我们有的同学字迹潦草,歪歪扭扭,七刺棱八叉,有的字迹模糊,卷面混沌一团,语言磕磕绊绊,词不达意,叫阅卷老师眼前一黑,心中生厌,怎么能得高分呢? 高考作文,首先要字好,卷面好,语言好,然后有亮点,才能得高分。下面我们看高考满分作文是怎样设计亮点的。 2001年的高考中,有一篇题目为诚信就在生活中的作文。 作文开头是这样写的: 诚信在哪里?有人这样问你。 诚信也许在维纳斯的断臂上,诚信也许在蒙娜丽莎的微笑里,诚信也许在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传说中。 是的,也许他们很有诚信;是残缺的诚信,是神秘的诚信,是迷人的诚信。 三句富有诗意的排比句,三组飞扬着人文光芒的不朽形象的迭影,再加上“残缺”、“神秘”、“迷人”这三个得体而又引人遐思的概括,不经意之间作者已经创造了一种情调,一种雅趣,一种抒情般的美感。开笔造势,先声夺人,这篇作文的开头应该能给阅卷老师眼前一亮的感觉。 这就是作者有意设计的“亮丽点”。 然后,作者次第叙写了这样几幅画面: 阳台露出的一角,漆迹斑斑的木制风铃在微风轻抚下荡出美妙的音符,这古朴而又典雅的画卷不比维纳斯的断臂更有诚信吗? 这些天心情糟透了,百无聊赖时,同桌的女孩子送给你一抹阳光般灿烂的笑容,这带有祝福的诚信没有蒙娜丽莎的诚信美吗? 夕阳的余辉下,一位老者扶着他的老伴向那棵古老的梧桐树下走去,这相互爱戴、互相依靠的诚信不比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更具有诚信吗? 最后,作者将法国雕塑大师罗丹的那句名言该为:“诚信是到处都有的,我们的生活里不是缺少诚信,而是缺少发现。”又以“朋友,想感受诚信吗?那么请你去体验生活吧!因为诚信就在生活中”这样一句进行了收结,显得紧凑而颇具情采。 然而,如果仔细琢磨,问题就来了,须知,在作者开头的三个“也许”中,实际上只有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传说与“诚信”还多少能沾上点边,维纳斯、蒙娜丽莎则与“诚信”了无瓜葛,用在此处不免令人匪夷所思。后面几幅画面,也没有真正触及“诚信”的核心内核诚实守信。但是,因为已经有了前面精彩的亮丽点设计,有了一开始所创造的美感作导引,后面又有从表面上看十分清纯、甜怡的画面眩人眼目,在流水般的作文评卷中,谁还有暇去认真审察这些“硬伤”?评卷者就很容易被文字外在的魅力所感染和打动,使这位考生的作文提升了品级,获得了高分。 2002年的高考中,类似这样通过亮丽点的设计,博得评卷者青睐并获得高分直至满分的情况同样不少。 例如,有一篇谓之在选择中起航的作文,现将全文分析如下: 作文开头,作者一口气推出三个颇具诗情画意的暗喻小段: 选择,是深邃的天空刹时滑过的一颗流星。 选择,是青春的面庞上掠过的一丝神秘的微笑。 选择,是平静的碧波上荡起的一层美丽的涟漪。 接着,又是三个非常漂亮的明喻予以跟进: 选择是如此的诱人似隔着轻纱的美女,似含茹着生命的花蕾,似幽静的山谷中飘出的一缕花香。 这样的开头,与前文的得失可以说是几乎一样的。选择是流星,是微笑,是涟漪,是美女,是花蕾抑或是花香,这些比喻实际上都不甚贴切,甚至根本挂不上钩。然而,一连串比喻的色彩斑斓,委实迷人之极,顷刻间就可能使评卷者沉浸在一种美的愉悦中,而不得不钦佩这位考生的才华。 这,就是作者有意设计的“亮丽点” 此后,作者又进行了一大段铺排: 于是,一个十八岁的少年开始背起沉重的行囊,在岁月的小溪中,在选择的港湾中起航。 在生活中选择,在选择中生活。选择,就有得到也有失去。面对失去,我告诉自己不要哭泣。 正如善良的登山者放弃了前进,放弃了跋涉,得到的却是生死知己。知音难觅,这便是缘,便是上帝对心灵的慰藉。 我钦佩登山者的选择。在自利与善良之间,他选择了人生最宝贵的财富善良。 是呀!我的起航又何尝不是这样? 选择了繁华,便失去了磨炼。而若选择漫漫的征途,你得到的就是坚韧的意志,就是对生活的深刻领悟,就是对人格的自我完善。 如此铺排之后,这位考生由作文命题中的登山者所启迪,阐述了自己的选择: 在繁花似锦的美景与暴风骤雨的劣境中,我选择了后者;在安逸与拼搏中,我选择了后者;在烟红柳绿与孤灯独影中,我选择了后者;因为我相信,人生的美丽便在于崎岖坎坷中的心灵的选择。 这样的选择,立论方面并没有多少过人之处,描述水平比一般中学生也不是远胜多少。但就在此时,作者却又一下子推出这样三段: 离开鸟巢,振翅高飞,去拼搏那变幻的风云,傲视那短浅寡闻的小生命,这是雏鹰的选择。 冲出马棚,征战沙场,驰骋于硝烟弥漫的搏杀中,感受镝鸣沙飞的豪迈,这是骏马的选择。 明知前途多崎岖,偏要追求风和雨,这是我一个十八岁少年的选择。 前两段显然是衬托,衬起了第三段全文的聚焦段落,承转得体,收结到位,立论意图在层递中得到进一步彰显,作者的少年情怀也似乎得到了畅快的抒发。这是作文的点睛之笔,也是这位考生设计的又一个“亮丽点”。最后,这位考生写道: 选择了远方,便无悔于青春,无悔于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谆谆教导。在人生选择的路口,在通往未来的小道上,我将作出选择,我将在选择中起航。 爸爸妈妈,祝我一路顺风吧! 议论中注入了较强的人性色彩,又以深情呼唤式的语言进行煽情,终于将一篇本属平常的作文推到了佳作的品级。 2003年的高考中,也不乏“亮丽点”设计的优秀篇章。 在一篇题为打开另一扇心门的文章的开头,作者就设计了一个“亮丽点”,作者写道: 雄鹰也许会感激它的矫健的双翅,让它得以自由地翱翔,却忘了苍穹给予它的那一份宽广。 梅花也许会感激它清幽的芬芳,让它得以欢乐地绽放,却忘了感激风霜给予它的那一份砺炼。 而我们也许只会感激身边亲人的帮助,却忘了为我们打开另一扇心门的萍水相逢。 三个排比句,不仅给读者新颖清爽之感,而且巧妙地扣住话题“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句新且内蕴丰厚。 文章在论述了“因亲而感知”之后,又论述了“非亲而感知”,在这一段中,作者又设计了一个“亮丽点”: 如果没有钟子期的知音之声,也许伯牙的高山流水只能埋葬于荒山野林间。 如果没有那位老教授的欣赏,也许瞎子阿炳的二泉映月只能长眠于街市深巷间。 如果没有能人善士的指点迷津,那么没有哪一位君主可以成就千秋霸业,名垂千古! 在结尾处,作者又写道: 不要关闭另一扇心门,让人们用双耳聆听世界的呼吸,用双眼笑看风云的变幻,用心去领悟人生的真谛。 作者行文至此,既照应了题目,又照应了前文,而且充盈着用辨证的观点看问题的思想。 所以,精心设计“亮丽点”,有意识地通过氛围渲染、情趣创造、色彩浓化等途径显示美感,乃是满分作文给我们的启示之二。 启示之三:文章框架的快捷化建构 高考话题作文应该从话题出发,很快建构起文章的框架结构,大架起来了,具体内容相应好组织一些。在满分作文中,很快构思出文章的基本框架,从而行文有致,遂成佳章的文章有很多。2003年上海卷有一篇朝晖夕晒的文章,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我们先欣赏这篇作文: 夜深,才入寐,忽梦有乌姓编辑挟一高考杂谈嘱余为序。问之,乃知国考虽休,出题、教学、师生诸家仍有满腹言辞待发。乌编遂应市场之需、集众人所言,成此册。乌编乃我忘年,盛情难却,余遂勉为是文: 我以为,这本高考杂谈很好,好就好在一个“杂”字。 诸子百家中,最能助秦王统一天下的是吕氏杂家;晚清大诗人龚自珍,最让人念念不忘的是巳亥杂诗;中国现代文学泰斗鲁迅,最可表现其思想成就的是杂文 “杂”岂不很好? 当然,“杂”大多在奋斗与竞争时展现其好处,所以“杂物”总能表现出勃勃的生命力。大自然中,植物方面,杂草的生命力总强于庄稼,庄稼中最有活力的是五谷杂粮,精粮水稻中最有价值的是杂交品种;动物方面,野生动物中最长寿的是杂食动物乌龟,家畜中最得力的是马和驴杂交出来的骡子;社会生活方面,人群中最好看最聪明的是混血儿,国*家中最先进最发达的是人种最杂的新大陆上的国*家,中国之所以能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存留下来的国*家,也是因为一直以来众多民族杂处一起不事纷争同舟共济。 原来,“杂”是一种多极,一种包容。正所谓“千帆竞发,一日千里;海聚百川,有容乃大”。只有万类霜天的世界才显得自由,只有厚德载物的气度才耐得长久,生命的活力与耐力,不正是靠“杂”才得以加强和延续的吗? 但“杂”在梳理与整治时却又往往是不好的,所以“杂物”是需要收拾与约束的。大自然生生相克,淘汰纷杂落后的物种;各国*家制定法律,惩治纷杂败坏的罪行;能源与矿产,要等到提纯之后再来供人使用;著书与立说,要理清规矩条理才能钻研传承请想一想,在这种时候,我们岂能杂乱无章?所以,三国演义中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我们是否也可以说“天下万物、杂久必纯,纯久必杂”呢? 最后回到这本书上来,高考是国*家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惟其重要,才更要有敢于“杂”的精神让大家都来参与建设,集思广益,使我们国*家的考试制度考试方法更加成熟更加有效,使我们国*家的优秀人才更有机会脱颖而出接受培养服务大众,这有什么不好?当然,“杂谈”一番之后,还是要把出题判分的事“纯”交给考试院阅卷组去办,因为他们可以“集杂成纯”,不至于“杂乱无比”“趁杂牟利”。 是为序。 X X X X年X月X 日 跋旦日晨兴,意犹未尽,书记梦中所思,颇得于意;忽闻老父棰门断喝:“太阳晒屁股了还懒着不起,快去楼下杂货店买二斤杂和面儿、六两羊杂碎儿,家里等米下锅呢。”闻悟大惊,流汗失色,疾首蹙额曰:“编辑请序,子虚乌有;梦中作草,一钱不值;拉杂文字,难裹其腹;不知所云,何所用哉?” 作者以乌姓编辑挟高考杂谈“嘱余为序”开篇,然后紧扣“杂”做文章。谈历史上的“杂”,谈自然界的“杂”,谈人类社会的“杂”,谈“杂”的内涵,谈“杂”的对立面纯,最后收束全文。文章段段紧扣主旨,很快构筑起文章的框架,行文有序,层次井然。更妙处在整个行文基本结束之后,作者又有一神来之笔,以幽默谐趣之语再扣主旨。作者由序想到跋,以序开,以跋合,这是文章的最大框,历史之“杂”,自然之“杂”,社会之“杂”,“杂”之内涵,“杂”之对立面纯,构成小框架,文章基本框架的建构是非常快捷而清楚的。 北京卷的作文,有一篇转折文章框架也是简捷而清爽。以四幅摄影构成文章的基本框架。我们先欣赏,再评析。全文如下: 父亲是摄影记者,我也爱好摄影。在我家堆叠如山的摄影作品集中,有一册题为“转折。” 作品集中多数是父亲的作品,其中有两幅他最为得意 一幅是一个小男孩转身回首的特写:乱蓬蓬的头发,脏乎乎的小脸,眼泪汪汪,手擦抹着鼻涕这是我。父亲说,当时我将满三岁。那天他去郊区,看望插队时的房东,带着我,却完全忘记了我的存在。那间房里没有电视,没有玩具,更没有玩伴;两个大人聊得热乎乎,我被冷落在一旁。父亲后来告诉我,他在和伯伯谈开发乡镇摄影事业的大事,可这和我有什么相干?我生日才只过了两次的!磨唧、哭泣、干嚎、甚至打滚,十八般武艺,全都无济于事,我只有拔脚就走!在陌生的乡间小路上,我趔趔趄趄地奔着,现在已全然不记得路边风物、心头感受,很可能只是一片空白。父亲不远不近地跟踪着我,以他专业摄影师的敏锐,拍下了我停步转身的刹那。细看照片,那一瞬间我的神情极其微妙;悲戚委屈中渗露着开朗和宁静,闪闪泪光里透射出喜悦的神采。父亲曾郑重解释:这是你由懵懂到理性的人生转折啊。是啊,当时的大情小节我已全都忘却,但转身回首间,似有天光开窍,却依稀在心 又一幅是父亲的得奖作品,照片上横写四个大字:“,你好”父亲在国庆*时拍的一张新闻照片。画面不用细说,大家都很熟悉。我问父亲,这张照片为什么不放进“庆典”、“佳构”或“金奖”,不放进那些名目更辉煌的册子?父亲反问,你不觉得“转折”更伟大些吗?中国喊了几千年“万岁”,皇帝倒掉又喊了几十年。直到“,你好”才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从此,在中国这片土地上,“万岁”,不可能再用于十几亿炎黄子孙中的任何一个个人;从此,“万岁”,才可能真正属于神州大地和中华民族。是啊,在这平平实实四个字的背后,分明矗立着一位历史性人物的伟岸身形,奔涌着一代青年学子推卷起的时代洪流 作品集中也有少量我的作品,在这里也拈出两幅说说 一幅照片有点模糊,是我从电视荧屏里抢拍下的。那天,在沈阳五里河足球场,中国队如能战胜阿曼队,就将提前出线,实现走向世界的伟大转折。我早早地支好脚架,调好焦距,对准荧屏只见范志毅门前抢点,狮子甩头,将球摆渡给埋伏门前的郝海东,海东就势一蹴,皮球轻轻巧巧,滚入网窝。历史性的转折实现了!郝海东高擎手臂,做出V形手势,同伴们从四面跑来祝贺。我突然注意到,范大将军,也奔跑过来,郝范二人,紧紧拥抱在一起。中国足球积怨甚深的两员主将,一笑泯恩仇!五里河体育场,欢声雷动,灯如白昼!我按动快门,捕捉下这拥抱的特写,这颇有象征意义的镜头。是啊,正是中国足球的“将相和”,打造了中国足球历史性的转折 另一幅照片分外清晰,那是我精心拍下的特写镜头。画面展示出这样的景象:橙黄色的灯罩半撑开一柄光晕的伞,灯光静静涂撒在书桌上,照亮一摞摞参考资料,一张张模拟试卷:英语阅读、数学卷子、物理练习册。纸页松弛地展开,红笔、蓝笔、直尺、橡皮,散乱点缀其间:一个物件,一种色泽;一个物件,一只身影。堆积的本册中,一杯热茶特别显眼,轻巧、洁净的玻璃杯像一柱亭亭玉立的琥珀。琥珀的光泽晶莹,却又很难看透。从它宁静的液面,飘起一缕淡淡的热气。热气仿佛在光伞下盘旋,袅袅升腾,越过光的界限,躲进无边的静夜。我的记忆像照片一样清晰,那个夜晚,高三繁重的课业搅得我意乱心烦,胸腔有阴风怒号,脑海被浊浪排空。这时,妈妈无声地递过一杯清茶,我轻呷一口,馥郁茶香,似乎宁静的灯光沁满胸膛。一杯清茶呀,顿时潮平浪静,月朗风清 转折常有,感悟常生:一个转折,一级台阶;一次感悟,一层升华写在摄影作品集扉页上的话。 这篇作文最大的优点就是文章框架的建构。从题为“转折”的影集中精选四个有关“转折”的故事构成文章的主体,构思精巧。其中有父亲的两幅,我的两幅。有个人成长中的转折,有国*家发展中的转折。有体育竞赛的转折,有个人思想情绪的转折。文章结构巧,构思精,令人叫绝。 紧扣话题,快捷建构起文章的基本框架,是高考满分作文给我们的启示之三。 启示之四:思想意蕴的高境界点化 作文最主要的是靠深厚的思想意蕴来取胜的,在高考话题作文中要善于酿造意蕴的老窖,让阅卷老师尝到它的甘醇。 2001年的高考中,有一篇题为两个爸爸的作文。 作文的引子是,爸爸与九岁的儿子放风筝,风筝挂到墙边的树上,爸爸搬来了梯子,儿子爬上了墙头,摘下风筝。就在此刻,爸爸出人意料地说:“我给你讲个故事你再下来吧!” 爸爸讲的故事是: 从前有一个父亲和一个儿子,他们也是在放风筝,风筝同样挂到了树上,同样也是儿子去取。儿子拿到风筝后,却听得父亲说:“你跳下来吧!我接住你!”同时伸出了他的手。儿子纵身一跃,父亲却突然缩回双手。儿子掉在了地上。他爬起来后问父亲:“为什么要骗我?”父亲缓缓地说:“我是想告诉你,父亲的话尚且有不可信之时,何况是别人呢?做人要多一点心眼!” 这个故事,完全是一个现成故事。由于编写别致又富有深意,因而常被各种书刊收入,高考时将其借过来并不困难。可见,记叙类作文的材料,固然通常是来自作者的经历和体验,但来自其他信息渠道的间接材料,照样可供使用。 当然,如果只此而已,这篇作文是肯定不会得高分的,除非评卷者对这个并不冷僻的故事一无所知。但是,当读到作文的后半段时,就不能不为这位考生对这个故事的巧妙续写叫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