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次月考试卷.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501466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次月考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次月考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次月考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次月考试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1、济宁是伟大思想家孔子的故乡,其思想历经两千多年,直到今天还对世界产生着广泛深远的影响。2007年12月30日,日本首相福田到曲阜参观,并欣然题词“温故创新”。下面对孔子思想的认识,正确的是A.孔子思想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B.“仁”和“礼”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和精华 C.孔子思想适应了当时争霸战争的需要 D.孔子思想在战国时被确立为正统思想2、孔子认为作为社会性的人要“仁者爱人”要“克己复礼”,因而其本质思想被历代统治者所重视。它是 A追求天下为公 B崇尚秩序 C主张仁政 D天人感应3、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影响有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 道家学说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法家的变革精神成为进步思想家改革的理论武器 对后世学术文化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A B C D4,在评论秦 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 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 A制天命而用之 B“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C兼相爱、交相利 D 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5、墨子主张“兼相爱”“交相利”,韩非子主张“法治”。造成这种分歧的根源是A社会的长期动荡不安B代表的阶级不同C百家争鸣的趋同现象D所处时代不同6、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汉代,中国思想界逐渐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其所反映的根本性问题是A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B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C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限制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7、古代儒家思想包含了大量社会和谐的内容,儒家强调天人和谐、人我和谐、君民和谐以及身心和谐。下列思想体现“人我和谐”的是A天人合一 B已所不欲,勿施于人C民贵君轻 D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8、董仲舒在深察名号中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以下对这一思想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C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 D主张民性本善,君权神授9、“董仲舒是自汉代以来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之一,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因循守旧等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冯天谕等著中华文化史)这一观点 A肯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 B肯定董仲舒的“独尊儒术”主张 C否定董仲舒的“大一统”学说 D否定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学说10、宋代理学的形成是由于 A道教思想融人儒学 B佛教思想融人儒学C儒家的伦理观出现本质变化 D吸收佛道的思辨哲学阐释儒学的新发展,11、北宋“二程”认为:“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已何与焉?”“天下物皆可以理照(照即洞明),有物必有则,一物需有一理”。这两句话的含义有 天地之间有理有气 理是宇宙终极本原和主宰世界的唯一存在天下万物都可以用理来解释 气必须依傍理而运行 A B C D12、朱熹说:“天得之(理)而为天,地得之(理)而为地,凡生于天地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他主要是 A从统治者的角度阐述封建伦理道德 B阐述了自然界的法则 C阐述了君主专制的道理 D为了规范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关系1. 13、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其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该思想是 A.经世致用思想 B.君民共主思想 C自由平等思想 D重农抑商思想14、明清时期的文化,与以往相比具有新时代的特征,表现为 产生了反封建专制的早期民主思想 伴随城市经济发展,市民文学蓬勃兴起出现了鞭挞封建礼教的文学作品 出现了介绍外来先进科学技术的科学巨著A、 B、 C、 D、15.春秋战国时期,我们祖先可以享受的文明成果有 利用地动仪测定地震方位 利用司南辨明方向借助甘石星经确定许多恒星的位置 借助伤寒杂病论医治病人 A B C D16、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依据此言论,可见其思想的进步性在于 A.反对君主制集权 B.反对封建土地私有制C.要求建立人人平等的社会 D.反对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17、齐民要术序说到:“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这段话 A.目的是发展商品经济 B反映出作者重农抑商的恩想 C告诫统治者应舍本逐未 D.反映了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18、两宋时朝火药的制造技术有了提高这和当时频繁的战争有关 开始制成了射击管状火器促使我国封建制度衰落 南宋时传入欧洲A B C D19、下列四组人物中,毕昇归入哪组最合适 A张仲景、孙思邈 B苏轼、李清照、辛弃疾C甘德、沈括、郭守敬 D蔡伦、马钧、张衡20、1262年,著名天文学家郭守敬被推荐给元世祖忽必烈,主持编定了授时历,与今天世界通用的公历基本相同,但早于现行公历300年。授时历其名取意于“敬授民时”。这主要说明 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农业科技特色 统治者重视天文历法是“重农”政策的体现 中国古代很早就重视科学理论的研究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领先于世界 A B C D二、材料与解析题:21、(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漫画思想家的话语材料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三:“若必待取给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请回答:(1)据材料一中三位思想家的主张,判断人物A和人物B分别是谁? (2)据材料二,董仲舒提出了怎样的主张?这一主张对我国后世思想领域的影响是什么?董仲舒所在朝代的皇帝与秦始皇对待儒家的态度有何不同?其本质有何共同点?(3)据材料三,明朝的李贽对孔子的思想言论持什么看法? (4)在今天,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对待以孔子思想为主的传统文化?22、阅读下面材料,并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儒家学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和演变。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提出了“仁”和“礼”的主张。后来孟子和荀子继承了孔子的学说,在人性论方面,他们的观点是调和的。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仁政学说,他的学说和孔子的学说被后人称为“孔孟之道”。荀子的思想和孔孟的思想是不完全一致的,他主张“性恶论”。西汉时期,董仲舒为适应“休养生息”的时代要求,建立了以“天人感应”学说为基础的新儒学体系,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材料二 南宋朱熹是继孔孟之后的儒学集大成者,曾言“万物皆有理”,“理便是仁义礼智”,是人必须遵循的道德准则;当人的私欲与准则发生冲突时,应“存天理,灭人欲。”材料三 明末李贽对理学大加鞭挞,他讽刺理学家“阳为道学,阴为富贵,被服儒雅,行若狗彘”;他认为人皆有私,“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追求物欲享受乃是“秉赋之自然”,每个人都可以顺其“自然之性”。材料四 2007年9月28日上午,由山东省政府与国家文化部、教育部、旅游局和侨联联合主办的祭孔大典,在孔子故里曲阜孔庙大成殿举行。在祭孔大典上将评选出的五句论语经典名句作为了北京奥运的礼仪用语。以下是参选的论语经典名句: 第一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第二句:“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第三句:“德不孤,必有邻”; 第四句:“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第五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请回答:(1)材料一中共有3处说法不符合史实,请指出错在哪里并给予改正?(指出一处错误 并改正得1分,仅指出错误不得分) (3分)(2)如果要给材料一拟一个标题,你认为最恰当的表述是什么?(2分) (3)据材料二,指出理学成为科举考试重要内容的原因。(2分)(4)据材料三,概括李贽批判理学的主要观点。(4分) (5)在材料四的论语经典名句中,你认为不能被选为北京奥运礼仪用语的是哪一句?为什么?(3分)三列举题。(共8分)1.列举中国古代在天文学方面所取得的成就。(1点1分,共4分)2.列举宋朝豪放派和婉约派诗人的代表人物(1点1分,共4分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BBABB DBDCD BAAAB DBBDC二, 材料分析题:21:(1)分别是孟子和荀子(2分)(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分) 影响: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4分)态度:秦始皇以“焚书坑儒”,压制儒家思想;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4分)本质相同:两者均属于文化专制政策,为维护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服务。(2分)(3)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2分)(4)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批判地继承。(2分)22:(1)“战国”改为“春秋” “调和”改为“对立” “休养生息”改为“强化中央集权”(或”大一统”)(3分) (2)儒家思想的演变(2分)(3)理学继承发展了儒学,适应了封建统治的需要。(2分)(4)批判理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伪;提倡人的个性的自由发展。(4分)(5)第四句。(1分)原因:孔子所追求的“礼”是指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体现了孔子政治思想的保守性。(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