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县2012年春季八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doc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9500952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0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安县2012年春季八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红安县2012年春季八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红安县2012年春季八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O一二年春实验中学八年级第一次月考语 文 试 题(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一、古诗词名句填写(每空1分,共6分)1.冰霜正惨凄, (刘桢赠从弟其二)2.。与君离别意, ,海内存知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3.念天地之悠悠,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4. ,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5. ,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二、语言基础和语文实践活动(共17分)6选出加点字的注音、字形不正确的一项 ( )(1分)A瞥(pi)见 歉疚(ji) 万籁(li)俱寂 辗(zhn)转反侧 B质问() 广漠() 野蛮() 绰号()C不逊() 诘责() 教诲() 掷钱()D驿站() 摩()画 绯红() 畸形()7.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1分)A.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B. “狗,大狗,小狗,大狗跳,小狗也跳,大狗叫,小狗也叫”背得一字不差。C. 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D. 父亲的藏书里有鲁迅、周作人、朱自清的,还有新青年、语丝、北新、新月等杂志。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红安县的山山水水神奇瑰丽,天台山云雾缭绕、林木苍翠,烟宝地水天一色、白帆点点,真是美不胜收。 B.在省“中学生与社会”作文大赛中,我市多名中学生以别具匠心的构思和丰富鲜活的内容夺得一等奖。 C近阶段,毒黄瓜、瘦肉精、塑化剂种种食品安全问题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在公众面前,令人惴惴不安。 D.他极为惊异地发现,那些鸟儿运用巧妙之技,借助呼吸之气,能随心所欲地叫出各种声音,好听极了。9.下面语段中画线的三个句子都有语病,请把它们找出来,加以改正。(3分)文化与修养共存,智慧与幸福同在。在很大程度上,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是以书籍的形式保存的。一个真正的读者就要通过读书来最大限度地享用这些成果的过程。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在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如果没有培养起对阅读从小的兴趣,就很难从阅读中体会到快乐与幸福。 语文实践活动(共10分)为了加强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认识,学校准备开展一次以清明节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10清明节期间,学校小记者进行了一些相关采访和报道。请你根据下面三则材料提供的主要信息,为校刊写一段简要介绍清明节的文字。(60字以内)(3分)【材料一】某高校民俗专家采访记录(片段):清明是中国传统的扫墓节。长期以来,清明节祭奠的主要对象是离世的亲人和祖先,通过扫墓、祭祖,寄托对已逝亲人的哀思和对祖宗的敬畏。【材料二】校刊4月5日讯 清明内涵更丰富,追怀先烈成风尚。在某公墓,前来祭奠革命英烈的市民络绎不绝。来自密云的一对夫妇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先带着孩子拜祭了爷爷奶奶,然后就赶到这里,缅怀先烈,感受他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材料三】随着科技的发展,许多地区的民政部门和公墓陵园都开设了专门的祭祀网页,人们可以在网页中,为已逝的亲人献花、点烛、留文,表达自己的怀念之情。除网上祭奠外,社会公祭、家庭追思等形式也被越来越多的市民接受。 11这是一位同学清明节随父母回乡扫墓后写下的日记。请你根据这段文字,得出一个结论并阐明得出结论的两条理由。(3分)政府倡导“低碳拜祭”,就是希望人们用简朴的方式拜祭先人。我和父母便商定要响应政府的号召,但实际情况怎样呢? 我回到老家,看到许多村民在墓前焚烧花样翻新的祭奠纸品,如豪华的轿车,精致的别墅等。爷爷说:“拜祭先人就要隆重热闹讲排场,场面绝对马虎不得。否则,就是对先人的大不敬!”叔叔说:“我知道你们的意思,但我们是晚辈,如果上坟不烧纸,不放鞭炮,人家会怎么说我们?这样做绝对不行!”结论: 理由一: 理由二: 12某学生从报刊上摘抄了一些有关清明节的材料,请你根据这些材料,就怎样使清明节过得更丰富多彩,提出两条建议。(4分)【材料】清明节因“气清景明,万物皆显”而得名。按阳历说,清明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这时春光明媚,四野明净,生机盎然,是赏春的好时节。古诗云:“梨花风正起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从节气上看,清明在春分之后,此时天气回暖,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季节。农谚说:“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种树造林,莫过清明”。建议一: 建议二: 三、浅层阅读理解(共32分)(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题目。(6分)夏日三首(其一) 北宋张耒 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 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渔樵过此生。【注】檐牙:屋檐如牙齿一般。蝶衣:蝴蝶的翅膀。晒粉:蝴蝶的翅膀上多粉。落落:稀疏的样子。嘈嘈:杂乱的声音。13这首诗是运用了反衬手法来表现环境的“清”的,请具体说明。(4分)14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2分)(二)课内阅读。阅读藤野先生节选段,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 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 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1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2分) 16、作者为什么说“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17、“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一句中“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变化了”分别指什么?请具体写出。(4分)(三)阅读下面选段,完成后面题目。(6分)今天我又到那地方去向他告别。他已经死了。他没有死他朝岸上又爬过四分之一英里。今天他更瘦了,背朝天,头向前伸,肋骨看得更清楚脊柱骨在皮肤下一个个凸现出来,闪闪发亮,他吸气,又呼气。他抬起身,把鳍折在身下,好像是怕冷。海浪卷过来,水打到他的鼻子,他转过头来,斜着眼睛朝我看,头顶像儿童的皮上衣。他死得很慢,唇须像豪猪的刺一样白,前额向后倾斜。兄弟,再见了,在涛声中死去吧。如果我们害了你,请宽恕我们,愿你的种族绵延,你们,内气管种族,在陆上如此难受,而在海中如此自在。那么,在死亡中你也会自在的,鼻孔中不有沙粒,在纯粹的死亡中你可以游出长长的弧圈,潜向深处,而让暗杀你的阴谋在浅水上破裂。你不需要我来抚摩你。我攀上悬崖,找另一条路回去。18 为什么海豹“不想再回大海”?引起海豹死亡的原因是什么? (2分)19“他已经死了。他没有死他朝岸上又爬过四分之一英里”这句话矛盾吗?为什么? (2分)20文章结尾说“我攀上悬崖,找另一条路回去”意味着什么? (2分)(四)文言文比较阅读。(12分)(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乙)陶潜,字元亮,大司马侃之曾孙也。祖茂,武昌太守。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六十四) 【注】大司马:官名。祖:祖父。 适:满足。 融然:和悦的样子。 畜:通“蓄”。徽:系琴弦的绳子。2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2分) A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 B造饮辄尽( ) C潜亦无所辞焉( ) D亦雅咏不辍( )2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1分) A、期在必醉 陈太丘与友期 B、博学善属文 属引凄异 C、或置酒而招之 前人之述备矣 D、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 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3用现代汉语写出甲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3分)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译文:_ _24甲乙两文在内容上各有侧重,请写出各自表现了主人公的什么性格特点。(4分)25乙文中,陶渊明“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并自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你认为陶渊明的“琴中趣”是一种怎样的生活情趣?(2分) 四、深层阅读赏析(共15分)一碗馄饨那天,她跟妈妈又吵架了,一气之下,她转身向外跑去。她走了很长时间,看到前面有个面摊,这才感觉到肚子饿了。可是,她摸遍了身上的口袋,连一个硬币也没有。面摊的主人是一个看上去很和蔼的老婆婆,她看到她站在那里,就问:“孩子,你是不是要吃面?”“可是,可是我忘了带钱。”她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没关系,我请你吃。”老婆婆端来一碗馄饨和一碟小菜。她满怀感激,刚吃了几口,眼泪就掉了下来,纷纷落在碗里。“你怎么了?”老婆婆关切地问。“我没事,我只是很感激!”她忙擦眼泪,对面摊主人说,“我们不认识,而你却对我这么好,愿意煮馄饨给我吃。可是我妈妈,我跟她吵架,她竟然把我赶出来,还叫我不要再回去!”老婆婆听了,平静地说道:“孩子,你怎么会这么想呢?你想想看,我只不过煮了一碗馄饨给你吃,你就这么感激我,那你妈妈煮了十多年的饭给你吃,你怎么会不感激她呢?你怎么还要跟她吵架?”女孩愣住了。女孩匆匆吃完了馄饨,开始往家走去。当她走到家附近时,一下就看到疲惫不堪的母亲正在路口四处张望母亲看到她,脸上立即露出了喜色:“赶快过来吧,饭早就做好了,你再不回来吃,菜都要凉了!”这时,女孩的眼泪又开始掉了下来!这时候,我们会对别人给予的小恩小惠“感激不尽”,却对亲人一辈子的恩情“视而不见”。26、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记叙的内容。(4分)27、文中第(1)段和第(8)段加点的两个“又”字的作用各是什么?(4分)28、文中第自然段中用“疲惫不堪”、“露出了喜色”来描写母亲的神态,这种变化表露了母亲怎样的情感?(3分)29、请结合你自身的经历,谈谈你对选文第段的理解。(4分)五、写作展示(50分)题目:我的青春与 携手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中可填入父母、老师、同学、朋友中的任一人,也可以是只有一面之缘却印象深刻的人生过客,不能是你本人。2运用多种描写方法,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使其形象鲜明,饱满。3结构完整,详略得当,主题明确。4字数不得少于6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