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近代的思想解放潮流.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500605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3.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近代的思想解放潮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历史:近代的思想解放潮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历史:近代的思想解放潮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试题设计】历史上的重大社会改革,社会进步,往往需要以思想解放为前提.根据以下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 公孙鞅(商鞅)曰: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 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 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礼,法以时而定,臣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然则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礼者未足多是也. 商君书更法(1)根据材料一,概括商鞅的主要观点(2分).商鞅变法成功的社会原因是什么 (4分)材料二 1718世纪的世界正处在急剧的变革之中,东西方几乎同时产生了反映此种变革的启蒙思想.在西方,伏尔泰,孟德斯鸠以及卢梭是他们的代表;中国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冶,而分冶之以群工.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人民应当推翻暴君,重建符合人民利益的契约,国家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卢梭社会契约论(2)根据所学知识和上述材料,回答:(下列,两小问任选其一回答)东西方两种思想最主要的共同之处是什么 为什么会有这些共同之处 (6分)简要分析东西方两种思想影响的不同及其根源.(6分)(3)18世纪末至19世纪末,受欧洲启蒙思想影响的政治变革有哪些 (请从欧洲,美洲,亚洲各举一例)(3分)你认为其中哪一次政治变革比较成功地体现了启蒙思想的理性构想 结合史实简要说明.(3分)(4)与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相比,康有为和孙中山的政治主张分别有哪些发展 试简要说明其共同原因.(8分)(5)20世纪70年代我国思想理论界出现了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这次思想解放运动是围绕什么问题而展开的 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8分)【参考答案】(1)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人们应该按照现实需要(因时,因事)进行改革,不必遵循古代的传统.(2分)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制崩溃,封建制确立的大变革时期,百家争鸣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商鞅变法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和历史发展的潮流.(4分)(回答法家思想的影响,也可给分.但对原因的回答得分不得超过4分.)(2)共同之处:批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不同程度地主张实行民主政治.(3分)共同原因:经济上都是由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政治上都是由于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腐朽.(3分)影响不同:欧洲的启蒙运动解放了人民的思想,描绘了未来理性王国的蓝图,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提供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为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动员);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只存留在思想家的著作之中,并没有冲破儒家思想的统治,也没能引发社会革命.(4分)不同的根源: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程度不同.欧洲的资本主义经济有了较大发展;而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十分艰难.(2分)(3)重大变革:欧洲:17891794年的法国大革命和1804年拿破仑帝国建立;美洲:17751783年北美独立战争;18世纪末开始的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亚洲:日本的明治维新;19世纪末中国的维新变法运动.(3分)(回答其中一项内容即可)成功体现:法国:人权宣言,1791年宪法和1804年的民法典;美国:独立宣言和1787年宪法.(3分)(回答其中一项内容即可)(4)发展:康有为:主张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孙中山:提倡主权在民,实现民主共和.(4分)共同原因: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增强;借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民主政治的成功经验.(4分)(回答东方早期启蒙思想,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也可给分)(5)问题:围绕是不是要坚持两个凡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而展开的.(2分)影响: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打破了左倾思想人们的束缚,解放了思想;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开始奠定了思想基础.(6分)(回答为农村,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的确立奠定了思想基础,也可酌情给分.)高中历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一、知识梳理 1基本线索:学习西方物质文明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学习西方民主精神和科学态度接受马克思主义“走自己的路”文革结束后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2演变历程:(一)19世纪4060年代:主要学习西方物质文明。(1)内容:魏源、林则徐主张“向西方学习”;洪秀全、洪仁玕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洋务派与顽固派论战。(2)特点:先进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和农民革命领袖探索救国道路;向英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学习;显示出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的起步;“师夷长技”、深受工业革命的影响;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形成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入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新阶段。(1)内容: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与顽固派进行论战,实质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思想的正面交锋,使一些知识分子摆脱封建思想束缚,形成了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19051907年,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立宪保皇派之间展开论战,争论的核心问题是要不要以革命暴力推翻清政府。结果,民主革命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形成了中国近代第二次思想解放潮流,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高潮的到来。(2)特点:中国先进分子在认识西方问题上进入到了一个更深的层次;由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发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学习西方的经济、政治制度已从书本和口头上变为了资产阶级的实际行动,相继兴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从学习日本走改良道路转变为学习欧美走革命道路。(三)新文化运动前期:发展到学习西方民主精神与科学思想。(1)内容:1915年开始的民主科学与尊孔复古的论战,陈独秀等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以西方民权、平等和进化论思想为指导,大力宣传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精神和科学态度,极大地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形成中国近代第三次思想解放潮流,为中国革命新时期的到来准备了条件。(2)特点:矛头直指维护封建统治的儒家思想,从而使新文化运动在批判封建主义问题上比维新派和革命派更为彻底;既是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又是一场文学革命;在对待东西方文化的态度上存在着绝对倾向。(四)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日益传播。(1)内容: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马克思主义;李大钊开始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传播成为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的主流;“问题”与“主义”之争,是马克思主义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诞生了中国共产党;孙中山提出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体现了当时的时代潮流。(2)特点:由学习西方转向“以俄为师”;由学习资本主义文明转向接受社会主义思想;运用马克思主义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新三民主义与共产主义广泛流行。(五)中共成立以来:由照搬苏联模式到“走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道路”。(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逐渐摆脱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错误指导,走井冈山道路,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取得民主革命胜利。(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逐渐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探索适合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六)改革开放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迄今为止,中国在改革开放中己经有过四次思想解放:第一次发生在1978年,围绕真理标准问题,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路线;第二次发生在1992年,围绕资源配置问题,冲破了“姓社姓资”的思想禁区,提出了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目标;第三次发生在1997年,围绕所有制结构问题,突破了“姓公姓私”的理论误区,对我国传统的公有制理论做出了重大修正;第四次发生在2001年,围绕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问题,突破了“无产有产”的理论界限,科学地回答了党内外同志十分关注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二、重点问题理解1应认真理解和掌握的几个重要概念:(l)“向西方学习”:鸦片战争导致的民族危机,使地主阶级先进分子从传统的“天朝上国”梦幻中惊醒,开始注目世界,关心时政,从而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代表人物有林则徐、魏源等,核心是“师夷长技以制夷”,实质是寻求强国御侮之道。(2)“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19世纪60年代,面对内忧外患,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来维护清朝封建专制制度,突破了封建顽固派认为中国一切都好,西方科学技术不过是“奇技淫巧”的陈腐观念,为西学的传入提供了一定条件。(3)维新思想:19世纪末中国思想界主要社会思潮。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从洋务派中分化出一部分人,形成早期维新派。他们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发展工商业,实行“君民共主”的君主立宪制。在19世纪中期,这些思想是比较进步的。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维新思想广泛传播。康、梁等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学习日本,走改良主义道路,建立君主立宪制政体。(4)民主革命思想:20世纪初中国思想界的主潮流。面对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派大力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并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把从法国、美国学到的国家学说发展为具有中国特色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理论:“三民主义”,并用这个理论指导辛亥革命,一举推翻了清朝腐朽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制定了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国观念从此逐渐深入人心。2鸦片战争时期新思潮的倡导者与洋务派在学习西方问题上的主要异同及二者的关系。(1)同: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根本目的都是要维护清朝封建统治。(2)异:林则徐、魏源等提出“师夷长技”主要是为了“制夷”即抵抗外国侵略;洋务派“师夷长技”则主要是为了镇压国内人民革命,但也包含抵御外侮的意图。林则徐、魏源的主张没有付诸实践,而洋务派则掀起了洋务运动。(2)关系:洋务派是林则徐、魏源思想主张的继承者和实践者。3对洋务派与顽固派、维新派与顽固派、革命派与保皇派三次论战的认识: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是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后与地主阶级的第一次正面交锋。论战的内容直接触及了封建制度,使人们逐渐摆脱了封建思想的束缚,并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与之相比,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是地主阶级内部的分歧,不触及封建制度。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是资产阶级内部在民主革命手段和目标上的分歧,在救亡图存和发展资本主义方面并无重大冲突。因此,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其影响的深度大大超过了另外两次论战。4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在联系:(1)从目的看:都是为了纠正文化大革命以来“左”的错误。(2)从主要内容看:都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重新确立了以实事求是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3)从结果和意义看:这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上述问题,要求我们掌握比较的方法并用它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