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二练习一.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500101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74.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必修二练习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练习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练习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二专题一练习题1.以下选项是某历史学习小组在探究“古代中国经济发展史话”时引用的内容。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A汉朝以后,铁犁、牛耕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 B唐制瓷业技术高超,已形成独立的生产部门C宋代“市”突破时间、空间限制,形成街市 D明清两朝推行“海禁”政策,禁止海外贸易2. 司马光奏议载,“夫农、工、商贾者,财之所自来也。公家之利,舍其细而取其大,散诸近而取诸远则商贾流通矣,农、工商贾皆乐其业而安其富,则公家何求而不获乎?”在这里,司马A.坚持“重农抑商”政策 B.指出促进商业流通的重要性 C.提出“农本商末”观点 D.说明保持社会稳定的必要性3.明代小说金瓶梅词话第三十一回里有“一盘烧鹅肉,一碟玉米面玫瑰果馅蒸饼儿”的记载。第三十五回叙述西门庆翡翠轩宴客时,又有“两大盘玉米面鹅油蒸饼儿”。材料反映的主要历史信息是A 贵族们生活的奢华 B 中国烹饪技艺高超 C 玉米刚刚传入中国 D 西餐已经传入中国4.一个意大利传教士在乾隆五十年(1785年)来到中国参观考察,这一年他无法经历的事情是A看到苏州的许多人家从事纺织业 B乾隆帝用中国的龙井茶招待他C委托中国商人把大量的中国商品通过海路运往欧洲 D收到国内来信听说英国首相解散了议会5.清人陶煦在租核推原中写道:“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在当时来看,上述观念最重要的影响是A促进当时农业经济的发展 B有利于社会财富的积累C不利于工商业资本的积累 D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6.史学家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统计,l820年中用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经济总量的329西欧各国的总和占23 6美国和日本分别占l8和3。上述统计表明当时的中国 A仍是世界经济文化中心 B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 D经济总量远超欧美各国7.下列观点中与其他三个观点明显不同的一个是A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B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C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D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者8.明朝时,太湖地区出现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米”的家庭;苏州震泽镇及近镇各村居民“尽逐丝绸之利”;松江地区男女几乎均已棉织为业;景德镇有制瓷窑1000多座。综合分析上述现象说明A、地区性分工扩大 B、手工业生产力提高 C、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D、商品经济高度发展9.元朝人曾作木棉歌:“秋阳收尽枝头露,烘绽青囊翻白絮,田妇携筐采得归,浑家指作机中布。大儿来觅襦,小儿来觅裤。”材料最能表明元朝A棉花开始在中国种植 B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C农民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D家庭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10.史记货殖列传载:“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财匮少则山泽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司马迁认为A西周实行“工商食官” B秦汉采取重农抑商 C耕种、开采、加工、交换本末有别 D农工皆本,经济民生11.下图是中国各历史时期天然植被被破坏过程示意图。该图反映了A我国古代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趋势 B. 安史之乱后东北和西南的开发加快C天然植被被破坏使农耕区域不断扩大 D. 农耕文明从黄河流域逐渐扩展到全国12.乾隆皇帝对英商送给他的时钟不肖一顾,说中国小民无此物者甚众,但从来没有误了早上起来下地,也从来没有误了晚上回家睡觉。对此现象,下列评价确切的是A乾隆帝为维护国家尊严,痛斥侵略者的野心 B乾隆帝认为中国农民勤劳自觉,不需要闹钟C是小农经济下的一种天朝上国的心态的流露 D乾隆帝为维护天朝体制,担心小农玩物丧志13.“(古代中国)在每一个主要王朝创立之初,帝国政府都会忙碌于农业生产的恢复。”(黄仁宇:中国社会的特质)这里“农业生产的恢复”主要指A强化重农抑商政策 B建立正常赋税征收制度 C重建小农经济 D实现土地的平均分配14.九章算术系统总结了战国、秦、汉时期的数学成就,其中均输章第27题为“今有人持米出三关,外关三而取一,中关五而取一,内关七而取一,余米五斗。问本持米几何?”答曰:“十斗九升八分之三。”该材料实质上反映了这一时期 A.以征收实物税为主 B.推行抑商政策 C.各关口的关税税率不尽相同 D.农民的负担较重 15.从公元前5世纪开始,中国古代农业领域里个体生产逐步取代了集体耕作,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社会生产力的进步 B均田制的颁布 C郡县制的普遍推行 D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 16.假如你要拍一部有关唐朝历史的电影,下列哪个素材可以采用 A富商经营棉花挣了上百万的白银B市场上正在出售青花瓷C许多外国商人居住在长安 D市场上交易使用的是纸币17.中国古代有所谓“士农工商”四民的说法,这一说法形成于A、夏商 B、东周 C、秦汉 D、隋唐18.明清之时的帝王每年春天都要在北京先农坛亲自下地进行象征性的耕作,这一活动反映了 农本思想根深蒂固 抑商传统仍然盛行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 统治者对农业的高度重视 A B C D19.“宋以后,不论是政治上的风云人物还是文坛领军人物,大多是南方的面孔了。在科举考试中,南方人的优势明显。”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考试制度不公平 B经济重心南移C商品经济发展 D中央集权加强20.读下图,从中我们可直接得到的信息包括 清代中期农业税与工商杂税变化趋势图 农业税相对稳定工商杂税逐渐增长并超过农业税 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A B C D21.黄梅戏天仙配七仙女的唱段“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窖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反映了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哪些特征?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生产目的是为满足自家基本需要和交纳赋税 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A B C D22.明朝时嘉兴石门镇有油坊二十家,“杵油须壮有力者 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而赢。”对这一记载反映的社会状况理解不正确的是A 当地人口严重不足 B劳动人口流动C 当地工商业经济发展 D当地商品经济渗入农村23.据统计:新航路开辟后,从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了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体系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日后能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根本原因在于 A、“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压制 B、由于鸦片的输入导致白银很快又外流C、自然经济的顽固存在和封建制度的强化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24.纵观中国中国古代历史,尽管“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女夙兴夜寐,纺绩积纤,”但农业生产始终没有大的突破,温饱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这种现象根源于A重农抑商政策的阻碍B人口过快增长的压力C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D农民赋役负担的沉重25.清政府曾经规定:“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逾百张,以抑兼并,过则有罚。”反映的实质是A、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B、清朝前期大机户兼并小机户C、清政府限制手工工场的规模D、封建专制制度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成长26.明清时期,山西祁县一带流传着“有儿开商店,强如坐知县”“生子可作商,不羡七品空堂皇”的谚语。这表明A、明清资本主义萌芽产生B、当时已经形成地区性的商帮C、经商可以迅速致富D、政府鼓励民间设厂27.学者许倬云说,精耕细作型的农耕文明讲究聚族而居,代代相传。不少中国文人即使在城市里呆很久,也认为是“客居”,迟早也要还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 重视农业的观念“安土重迁”的思想 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商品流通A、 B、 C、 D、28.乾隆四十年(1775年),两江总督高晋两次到松江府一带巡视后秉奏说:“以现在各厅州县农田计之,每村庄知务本种稻者,不过十分之二三;图利种棉者,则有十分之七八。”上述材料反映了 A.资本主义萌芽在松江府一带出现 B.松江府土地兼并现象严重C.松江地区农业商品化的发展 D.重本抑末政策有所松弛29.国语中说:“庶人食力,工商食官。”这反映的是: A、官府垄断工商业 B、工商业受官僚剥削C、工商业者不属于庶人,属于官僚 D、工商业者不劳而获 30.被誉为“山西紫禁城”和“华夏第一宅”的晋中王家大院,包含三大建筑群,共有大小院落123座,房屋1118间,面积共45000平方米。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晋商,“以商贾兴,以官宦显”,在晋商做官发财之后,大兴土木。这一现象产生的消极影响是A留下了丰富的晋商文化 B影响了工商业的扩大再生产C使手工业缺乏市场 D不利农业经济的商品化31.唐代诗人王维在丁寓田家有赠一诗中写道:“晨鸡鸣邻里,群动从所务。农夫行饷田,闺妾起缝素。”对其解读错误的是A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B以家庭为生产单位C男女分工明确 D田园生活自然悠闲32.一年一度的春运经常被形容为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周期性人口迁移。而在中国古代,人口的迁移从来没有停止过,古代中原人口南迁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A南方人口增加,逐步超过北方 B对南方过度开发,破坏了生态平衡C江南经济开发加快,经济重心南移 D南北风俗融合,文化重心南移33.中国古代农耕经济重心由北方黄河流域移至南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原因是中原人口南迁使南方劳动力得到补充南迁人口使南方生产技术大大提高北方逐渐失去了经济重心地位南方社会环境相对稳定A B C D 34.传统中国为一个农业社会,人民依赖土地生活,与土地的关系密切。有关中国历史上土地与农民的关系,下列叙述不符合史实的是A西周时代土地为贵族所有,农民耕种所得全都交给贵族 B战国到秦汉时代,私人可以拥有土地,也有土地买卖的行为C北魏实施均田制,原则上需由政府授田,才能经营土地 D唐代前期沿袭北魏均田制,政府依每户人口给予田地耕种35.辛弃疾说:“北方之人,养生之具不求于人,是以无甚富甚贫之家。南方多末作以病农,而兼并之患兴,贫富斯不侔矣,”这种现象表明当时A北方农业比南方发达 B南方商业比北方发达 C商业是贫富分化的根源 D北方社会比南方更稳定36.春节是中国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过春节”又称为“过年”。“年”的甲骨文写法为上面部分为“禾”字,下面部分为“人”字。这一节日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 人们祈求谷物生产大丰收 B. 自然经济在中国古代一直占主导地位C. 为了纪念神农氏 D. 农业生产是中国古代立国的根本37.明代蒲州商人范世奎经商西北,“义而资益巨,占良田数百亩”。乾隆时,浑源.榆次二州县富商大贾“且多置买田地”。上述材料表明明清时期A商人仍遵循“以末起家,以本守之”的传统观念 B商业资本发展并开始转化为产业资本C晋商精明能干,敢于开拓新的领域 D官商勾结,搞垄断和特权交易38.在中国封建社会,如果有位地主想扩大地产,其主要途径是A.将公田化为私田 B.立军功获得赏赐土地 C.土地兼并 D.吞并井田制下农民的土地39.春秋战国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型期。下列有关该时期经济发展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农用动力发生改变 B.自耕农经济出现 C.土地所有制发生变化 D.资本主义萌芽40.据宋史张逊传载:太宗二年:“阇婆、三佛齐、渤泥、占城诸国亦岁到朝贡,由是犀象香药珍异充溢府库。(张)逊请于京置榷易务,稍增其价,听商人入金帛市之,恣其贩鬻,岁可获钱五十万缗助经费。太宗允之,一岁中果得三十万缗。自是岁有增羡,至五十万缗。”下列对该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北宋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北宋国力强盛、万邦来朝C商业收入成为北宋重要财源 D北宋政府限制朝贡贸易41.管子侈糜中说“市也者,劝(意指“推动生产”)也;劝者,所以(本业)起。本善而末事起。不侈,本事不得立。”据此材料判断下列结论最符合管子经济思想的是A刺激消费,推动生产 B主张节俭,反对奢侈C重视农业,抑制商业 D劝课农桑,提倡积累42.吕氏春秋中记载的神农之教曰:“士有当年而不耕者,则天下或受其饥矣;女有当年而不绩者,则天下或受其寒矣。故身亲耕,妻亲绩,所以见致民利也。”在此神农指出了A重农抑商的必要性B男耕女织的重要性 C废除井田制的必要性 D自然经济的优越性43.下列语句出自不同时期的历史文献或历史人物之口,其中分析不恰当的是甲:“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乙:“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丙:“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丁:“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A甲乙的观点相似,都认为农业涉及民生,应加以重视B乙丙的观点相对立,乙强调农本,丙强调农商相互依存C丙丁的观点相对立,丙强调农商相互依存,丁强调工商为末D甲丁的观点相对立,甲强调农本,丁强调工商为本 44.苏轼曾经指出:“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农,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散而田荒,后日之失必倍于今故也。”苏轼的这句话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A.宋代时期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 B.宋代地主具有开展民间赈济的社会责任感C.从宋代开始农村出现以租佃关系进行土地经营 D.宋代佃户租种土地有较大的选择权和自由度45.明万历年间“镇(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这一记载包含的历史信息主要有 流动人口众多 制瓷业发达 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出现资本主义萌芽A B C D46.两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丝绸,一千年以前中国的“名片”是陶瓷,五百年前中国的“名片”是茶叶。在古代两千多年的中西方交往中,丝绸、瓷器和茶叶在西方广受欢迎。这表明古代中国 自然经济长时间内没有根本性突破 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 古代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 对外贸易一直居出超地位A B C D47.元代著名作家马祖常在诗中写道:“波斯老贾度流沙,夜听驼铃识路赊。彩玉河边青石子,收来东国易桑麻。”这首诗反映了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兴盛 中国古代丝织业的发展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发展 中国古代陶瓷业的兴盛ABCD48.下面是我国古代某地区居民的职业结构职业自耕农和地主佃农工场主商人占人口比例24%36%30%10%这里的“某地区”应该是A汉代江南地区 B唐代关中地区 C宋代太湖地区 D明代苏杭地区49.1759年,一位清朝官员上书:“外洋各国夷船到粤,贩运出口货物,均以丝货为重”;“统计所买丝货,一岁之中,价值(白银)七八十万两,或百余万两”;“其货物均系江浙等省商民贩运来粤,转售外夷,载运回国”。这表明 清朝江南地区的丝织业发达 丝绸是当时东西方贸易的重要商品之一中国已经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国内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已经形成A、 B、 C、 D、50.曲辕犁;以煤炭作为燃料冶铁;灌钢法;徽商的出现,请按照这些历史事件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A、 B、 C、 D、选择题答题卡题号12345678910答案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题号31323334353637383940答案题号41424344454647484950答案51. 明朝中期后棉花的种植遍及南北各地。水稻面积和产量大增。据天工开物乃服载:当时有轧车、弹弓、翻车(绕线车)、调丝车、经具、腰机、提花机等纺织工具和机械。(明)神宗时,吕坤在奏疏中说:“洮兰之间小民,织造贩货以糊口,弃业桑农而捻线者数百万人,提花染色,日夜无休。”嘉定这一纺织手工业城市,“县不产米,仰食四方,夏麦方熟,秋天自登,商人载米而来者舳舻相衔。”“北土广树艺,而昧于织,南土精织秀而寡于艺,故棉则方舟而鬻于南,布则方舟而鬻诸北。”棉花、蚕丝、棉布、丝绸都成为商品,这些商品的集散地成为繁华的市场。杭州人张瀚的祖先,成化末年有织机一张,从事纺织,所织布精良,“每一下机,人争鬻之”,因此获利甚多。后来织机发展到二十余张,“家业大饶”,成为雇佣“机工”的“机户”了。请将引文中反映的社会现象加以概括、提炼、逐条列出,并说明上述经济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12分) 52.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吉祥”为主题的词句、对联、图案非常丰富。作为我国历史文化传统中的一种文艺表现形式,它们与人们的生活、习俗以及文化背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反映了小农经济背景下,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体现出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内涵。回答:(1)我国传统中以“吉祥”为主题的图案巧妙地运用动植物、人物、器物等,通过借喻、比拟、双关、谐音、象征等手法,创造出图形与吉祥寓意相结合的艺术表现形式。比如把莲花和金鱼放在一起,寓意为“连年有余”,把麦穗与花瓶结合在一起,寓意为“岁岁平安”等。请根据所提供的信息,任选三幅图分别用四字词组概括每幅图的寓意。 (6分) (2) 小农经济背景下,反映 “吉祥”内容的词句、对联非常丰富,试举三例。(比如:瑞雪兆丰年。每条2分,共6分)(3)简述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4分)(4) 如何看待小农经济背景下人们祈求吉祥的现象?(2分) 53.阅读下列材料(10分)材料一 八政:一曰食(农业生产),二曰货(商品流通),三曰祀,四曰司空,五曰司徒,六曰司寇,七曰宾,八曰师。 尚书洪范材料二 以九职任万民:一曰三农,生九谷;五曰百工,饬化八材;六曰商贾,阜通货贿;。 周礼天官材料三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史记商君列传材料四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明末清初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材料五 朕观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清世宗(雍正)实录请回答:(1) 根据材料一、二,综合指出商周时期统治者对待农业和手工业、商业的态度(4分)(2) 材料三中反映了什么时期的什么经济政策?这一政策的基本含义是什么?(8分)(3)从材料四、五中分别归纳并简要评价黄宗羲和雍正帝的观点。(8分)附加题:5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中国古代农业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它毕竟主要是在小农分散经营的条件下形成的由于传统农具明清后没有继续得到改进,由于人口增加、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减少,由于经营规模的狭小和分散,劳动效率低下,这极大地限制了其他经济文化事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另一方面,尽管中国古代很早就出现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业生产的思想但在封建制度和分散经营条件下,不可能更大规模合理利用经济资源协调发展。李根蟠中国古代农业(1) 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3分)材料二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2) 材料二中宋元时期的“新型经济”指的是什么?列举其泛起“微澜”的表现。(3分)材料三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兴盛突出反映在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在这种背景下,开始孕育出主要通过对运用生产技术和调配劳动力等环节加强管理来提高经济效益的新型地主经营;从手工场主、包买商中转化出类似西方资本主义劳动组合中的早期“资本家”。表明自明中后期至鸦片战争前,已经进入产业革命和工业化的准备阶段并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过渡阶段。曹大为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的陨落(3)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3分)材料四史学家戴逸指出:“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可当时中国没有人认识这一历史真相。历史的悲剧只有在悲剧造成以后很久时间,人们才会感到切肤之痛。”(4)作者说它“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的经济依据是什么?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的原因。(5分)必修二专题一练习答案1-10DBCCC DBACD 11-20DCCBA CBDBC 21-30BACCD CACAB 31-40DCDAB DACDC 41-50AACDD CCDCA51. 社会现象:农业有较大发展;手工业技术提高,从事工商业者日益增多。粮食成为商品;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出现。(6分) 联系: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和交换的需要必然会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6分) 52.答案:(1)图一:松鹤延年或松鹤长春;图二:喜上眉梢或双喜临门;图三:四季平安或月月平安;图四:吉祥如意或如意吉祥(每个2分,意思符合,可酌情给分,总分不超过6分)(2)五谷丰登、家和万事兴、风调雨顺;人勤春来早,家合喜事多。等(每条1分,意思符合,可酌情给分,总分不超过3分)(3)以家庭为单位 、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精耕细作(每点1分,共4分)(4)反映了自古以来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在生产力水平底下的情况下,它是一种精神寄托。(言之成理,酌情给分,总分不超过2分)52.(1)态度:商周统治者重视农业,也鼓励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2分)(2) 时期及政策:(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2分)基本含义:强调要发展农桑、重视耕织,并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2分)(3)各自观点:黄宗羲:农工商皆本;雍正:重农抑商。(2分)评价:黄宗羲的观点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历史的进步;雍正帝的观点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是落后的。(2分)53.(1)特点:分散经营(或小农户个体经营);劳动效率低下;经济资源协调能力不高。(2)指商品经济。表现:城市经济繁荣,市坊的界限被打破;城郊和乡村也出现市,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 3分(3)新变化:私营手工业发展迅速,取代了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纺织领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形成了包括新型地主、手工场主、包买商等早期资本家。3分(4)依据: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达;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然占主导地位。2分原因:农民贫困,农业经营落后;商品经济虽然得到发展,但重农抑商政策扼杀了经济活力;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以极端封闭落后的面貌进入近代世界;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3分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