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常见问题分析.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495713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58 大小:1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常见问题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小学生常见问题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小学生常见问题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生常见问题分析1.如何培养孩子的恒心? 恒心对孩子的发展和进步是非常重要的 1、利用孩子的学习兴趣。 兴趣,能激发孩子参加活动的积极情绪,在家庭活动中增添活动和学习内容的趣味性、生动性,让方式灵活多变,如多采用游戏、比赛、表演、抢答、故事等形式,使活动过程本身就能吸引住孩子,这对孩子善始善终地做某件事能起促进作用。 2帮助孩子确定具体的、可行的目标。 目标不要定得太低或太高太低,孩子学不到新东西,没有学的兴趣;太高,孩子难以实现,即使有一定毅力的孩子也会放弃。因此,只有在短期内经过孩子的努力可以实现的目标,才能激励孩子去进取。当孩子完成一个目标后,成功的喜悦会强化孩子的进取精神,激起他确定下一个目标的热忱,从而养成不断进取的习惯。 3让孩子学会自我监督。与孩子共同确定某种活动、某个目标后,每天检查孩子完成的情况,并让孩子自我评价做得怎样,对孩子的良好表现给予鼓励,对做得不够好的要引导、激励孩子改正。当孩子大一点后,可以为孩子画张自我鉴定表格,让孩子对完成学 习计划、良好行为习惯。某种活动目标等情况进行打分,并定期把自我鉴定表交给幼儿园老师,让老师了解、表扬孩子的自觉行为,对孩子的自我监督进行监督。这样,孩子学会自我评价、自我监督后,才能督促自己持之以恒地从事某种活动。2.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责任感是人们对自己的言行带来的社会价值进行自我判断。从中产生的情感体验,这种体验来自对自已行为后果的反馈,同时又激励、督促自己去履行一定的义务,以实现一定的行为目标。责任感是孩子安身立命的基础,当一个人具有了某些能力时,就要对相应的事物负责。但是,孩子做事,往往更多地重视行为过程本身,而不太重视行为结果,因此,要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必须让孩子有对自己的行为结果负责的习惯。 1订立责任合同,让孩子明白该做些什么,要怎样做,否则将会受到哪些惩罚。 因为孩子做事,往往是凭兴趣的,对他要求不明确,便不会坚持下去,因此,要让孩子对某件事负责到底,必须清清楚楚告诉他做事的要求,并且与处罚联系在一起。如把洗青菜的活承包给孩子,要是没做好,便不能吃所有的菜。这样,孩子才知道,一个人的行为是要负责的。 2让孩子对自己的责任心引以为荣。 有位10岁的小女孩,负责倒垃圾已经5年了。在她5岁时,突然对倒垃圾产生了兴趣,一听到收垃圾的铃声,就提着垃圾桶去倒。她的父母为了维持她参加家务劳动的兴趣,培养她倒垃圾的责任感,对她倒垃圾的事予以表扬,说她能干、勤快,还经常当着女孩的面在外人面前称赞她,引起人们的赞誉。这样,激发了孩子主动倒垃圾的自豪感,慢慢地形成了习惯,把这项劳动看成一种责任。 3. 让孩子学会提醒自己该做什么,学会对自己的事情负责。 有个家庭要求客人洗完澡后把换出来的衣服自己放进洗衣机,可8岁的王刚却经常忘记,妈妈让他记下洗澡后该做什么事,以便提醒自己。从此以后,王刚再也不会忘了把脏衣服放进洗衣机,还为自己的进步感到自豪。可见,当要孩子记住做某事时,与其大人经常提醒或给他贴张备忘字条,还不如让孩子自己记下要做的事情有效,那样,孩子们会为记得提醒自己而沾沾自喜,慢慢地学会了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孩子只有学会了对自己的事情负责,才能逐步发展为对家庭、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负责。 4对孩子的某些行为造成的不良后果,要让他自己设法补救。 如小孩损坏了别人的玩具,一定要让孩子买还给人家,也许,对方会认为损坏的玩具没多少钱,或认为小孩子损坏玩具是常有的事,或者其他某些原因而不好意思收下孩子的赔偿。但从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出发,还是要说服对方收下,这样可以让孩子知道,谁造成不良后果就该由谁负责,每个人的行为是有责任的。当然,父母在家中要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言必行,行必果”,这样才能有威信。要求孩子负责任,才能让孩子有模仿对象。3.怎样帮助孩子摆脱抑郁? 认识到你的孩子生活中存在压力,耐心地和他们一起分析解决这些问题对每位父母来说都是必要的。当然,你不可能解决孩子们生活中的所有问题,但你可以为孩子提供处理问题的建议,帮他们成长为快乐的、有着良好适应能力的人。 不要对孩子“控制”过严,不妨让孩子在不同的年龄段拥有不同的选择权。如,2岁的孩子允许选择午餐吃什么,3岁的孩子允许选择上街时穿什么衣服,4岁的孩子允许选择假日去什么地方玩,5岁的孩子允许告诉买什么玩具,6岁的孩子则允许选择看什么电视节目只有从小就享有选择“民主”的孩子,才会感到快乐自立。 鼓励孩子多交朋友。不善交际的孩子大多性格抑郁,因为享受不到友情的温暖而孤独痛苦。性格内向、抑郁的孩子更应多交一些性格开朗、乐观的同龄朋友。 教会孩子与他人融洽相处。与他人融洽相处有助于培养快乐的性格,因为与他人融洽相处者心中较为光明。父母可以带领孩子接触不同年龄、性别、性格、职业和社会地位的人,让他们学会与不同的人融洽相处。此外,父母自己应与他人相处融洽,热情待客、真诚待人,给孩子树立起好榜样。 生活不宜过分优裕。物质生活的奢华反而会使孩子产生一种贪得无厌的心理,而对物质的追求往往又难以自我满足,这就是为何贪婪者大多并不快乐的真正原因。相反,那些过着普通生活的孩子往往只要得到一件玩具,他们就会玩得十分快活。 让孩子爱好广泛。开朗乐观的孩子心中的快乐源自各个方面,一个孩子如果仅有一种爱好,他就很难保持长久快乐,试想:只爱看电视的孩子如果当晚没有合适的电视节目看。他就会郁郁寡欢。有个孩子是个书迷,但如果他还能热衷体育活动、或饲养小动物,或参加演剧,那么他的生活将变得更为丰富多彩,由此他也必然更为快乐。 引导孩子摆脱困境。即使天性乐观的人也不可能事事称心如意,但他们大多能很快从失意中重新奋起,并把一时的沮丧丢在脑后。父母最好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着意培养他们应付困境乃至逆境的能力。要是一时还无法摆脱困境,那么可教育孩子学会忍耐和随遇而安,或在困境中寻找另外的精神寄托,如参加运动、游戏、聊天等等。 拥有自信十分重要。一个自卑的孩子往往不可能开朗乐观-这就从反面证实拥有自信与快乐性格的形成息息相关,对一个智力或能力都有限,因而充满自卑的孩子,父母务必多多发现其长处,并审时度势地多作表扬和鼓励,来自父母和亲友的肯定有助于孩子克服自卑、树立自信。 家庭的气氛、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孩子性格的形成。一个充满了敌意甚至暴力的家庭,是绝对不可能培养出快乐的孩子的!4. 为何孩子越来越没有了自信心? 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己力量和能力的认识和充分估计。自信心强的孩子做事就积极主动、思想活跃、善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喜欢和同伴相处,而缺乏自信的孩子往往自惭形秽,做事拘谨畏缩,浅尝辄止,对于能通过自己努力达到的任务也感到高不可攀、不可企及。 当一个难题出现在他们的面前时,许多孩子都喜欢简单的回答:“我不会”、“我不能”、“我不行”。先是自我否定自己,缺乏自信心和解决问题的勇气。能把“不”字去掉的变成我会、我能、我行的孩子越来越少了。在我们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的今天,为什么孩子的自信心会越来越没有了呢? 一、家庭因素 (一)家庭对孩子的过度保护。 现在的家庭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孩子一出生,就集万般宠爱于一身,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是家庭的焦点,家长像宝贝一样的供着,为了孩子的小小要求,上刀山、下火海也在所不辞,千方百计地加以满足。孩子本身就缺少动手能力、自立能力和生活能力很差,连起码的家务和常识都不懂,家长又怕累着、怕碰着、怕饿着,事事越俎代庖,剥夺了孩子自己独立做事的权利,这样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头脑简单,四肢发达,懒惰之习惯慢慢地养成了,如果孩子一旦失去了家庭和亲人的庇护,根本经不起社会的风雨,自信心也就越来越没有了。 (二)家庭对孩子的过多批评。 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心切,恨铁不成钢的思想占据了他们的头脑。这种脱离实际的幻想,很难实现。于是,孩子常常会受到诸如“你真笨”、“笨的像猪”等甚至一些不堪入耳的训斥和恐吓,这种只盯着孩子的短处和缺点,过度的批评和指责,而忽视孩子的长处和优点的做法,只能加剧了孩子自信心的倒退! 二、教育因素 如果说家庭的溺爱有情可原的话,孩子还可以通过在学校等其他途径的学习得到进一步的培养和提高。可现实中学校很少有这样的教育。学校和老师被升学率、各种评比和检查所左右着,填鸭式教学仍在继续,利益的驱动使他们整天忙的焦头烂额,根本无暇顾及或很少顾及孩子自信心的培养和教育,素质教育、能力教育都在为利益让步。教育的缺失培养出了高分低能和敏感多疑、脆弱自私和做事的功利性的学生,这不能说不是教育的一大悲哀! 三、社会因素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稳定的增长,信息的加速,知识的更新加快,社会就业压力、竞争压力、生活压力等也在逐步增高,孩子的教育成本和生活成本也越来越大。但为了孩子以后能有个好的出路和归宿,多数家长摩拳擦掌、苦口婆心、不惜重金地说服孩子参加诸如英语、奥数、作文、绘画、书法、钢琴、乒乓球等各种培训班,力求把孩子打造无所不精、无事不能的全才。全然不顾孩子的兴趣和个人感受。如果这样的学习和培训的目的只是为了考级、或者为了升学加分,带有很强的功利性,就根本达不到学习的目的,达不到素质的提高,更达不大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这种功利性很浓的社会氛围,金钱、权利、和物质的相互攀比,复杂多变的人际关系,都在曛染着孩子,也助长了孩子的短浅的目光和自信心的缺乏。5.孩子为何喜怒无常? 有的家长经常抱怨孩子喜怒无常,让人捉摸不透。他们总认为这是孩子的责任,不从自身方面找原因。结果久而久之,孩子的情绪和心理都发生了变化,直到出现难以预料的问题后才开始着急。其实,孩子的喜怒无常,与父母有关。 现在很多家长缺乏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孩子的关心不够,遇到事情不与孩子沟通,是孩子出现喜怒无常的原因之一。一些家长总是动不动就发脾气,不管是什么场合,不管有没有人,都打骂孩子。这不仅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也很容易让孩子模仿。许多孩子的坏脾气就是从父母那里学来的。 对待孩子的缺点和错误,家长要学会容忍,更要学会理解。还要学会与孩子沟通,及时化解孩子成长中出现的心理问题。有的家长总是希望通过严管改变孩子的一言一行,这是很有害的,容易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6. 怎样帮孩子克服恐惧心理? 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如果对某些人物、事物、情景产生恐惧,时间长了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孩子的心灵特别稚嫩,很容易就会受到挫折。家长如果及时发现了孩子的心理变化,并及时加以抚慰,就能帮助孩子的心理免受伤害。 对儿童恐惧心理的矫正,实际上是对儿童勇敢精神的训练。训练中可辅以奖励的办法。 1、日常生活中克服孩子恐惧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感情交流。美国心理学家肯特说:“保持家庭气氛和谐,使孩子能无拘无束地与你交流,这是十分重要的,切不可嘲弄、吓唬孩子,而应鼓励、支持孩子”。 2、对孩子的要求不宜反复无常。如果一会儿要求孩子这样,一会儿要求孩子那样,孩子就会无所适从、不知所措,做对、做错都将会受到指责,于是就产生了恐惧心理。因此,成人对孩子的要求要规范,要一致。 3、防止对孩子溺爱。由于对孩子过分疼爱和保护,就会让孩子失去锻炼勇敢精神的机会。调查表明,溺爱的孩子大多胆怯,依赖性强,缺乏自信。 4、家长对孩子不要喜怒无常。有的家长常将自己的好坏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这样会使孩子害怕父母,怕父母无缘无故发脾气,怕自己受罚等,终日心神不定、畏畏缩缩,表现为恐惧、多疑、敏感。因此父母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拿孩子当出气筒。 5、不要过分责怪孩子。孩子做错了事,正好可以利用这种做错事后的恐惧心理,教育和引导他们应该怎样做是正确的。既指出错误的危害,又表现出成人对孩子的宽容,使孩子感到批评也是为了爱他,从而也就不会产生恐惧心理了。7.如何引导孩子走出心理脆弱的怪圈? 在生活、学习条件日益改善的情况下,心理脆弱却成为当今孩子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案例一:一个5岁孩子,由于妈妈是她所在幼儿园的教师,上幼儿园时一直被老师“特殊照顾”,可上学前班以后,没有了“特殊照顾”,她便有一种失落感。在一次被老师批评之后,竟闹着不再上学。案例二:一个7岁的孩子,一次跟同学讨论问题时,同学说:“这么简单的问题,你都不知道啊!”从那以后,他拒绝与同学和老师交流,独来独往。案例三:有位小学一年级学生总是迟到,被老师请家长到校解释。这位学生回到家后终日郁郁寡欢。据调查,目前我国有46的孩子在家庭和学校表现出脆弱倾向,到底是什么让孩子们变得如此脆弱?家长的不当做法形成了孩子胆怯的个性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爸爸妈妈生怕委屈了孩子,在很多事情上都小心翼翼。孩子能做的事不让做,孩子能参加的活动不让参加,长此以往,孩子好奇、好玩、敢于冒险的天性慢慢被泯灭,养成了胆小的习惯和懦弱的个性。优越的家庭环境造就了孩子自私的性格随着如今的家庭生活环境越来越优越,孩子养成了养尊处优、凡事以自我为中心,轻而易举、顺手拈来的侥幸思想。一旦在某件事情上得不到满足,就会感到很失落,做出异常的举动。家长的纵容娇惯磨灭了孩子的坚强意志孩子摔倒了,妈妈赶紧把孩子抱起来使劲怨天怨地;孩子在学校摔破了皮,有的家长会不惜一切代价去“讨个说法”家长的娇惯使孩子根本不知道什么是苦、累,什么是挫折,斗志在慢慢消磨。稍遇到一点挫折,就不知所措,甚至意志消沉。过重的学习负担毁坏了孩子天真的童心家长在生活上迁就、溺爱孩子的同时,在智力尤其是学习方面却格外较真,一厢情愿为孩子选择大量的家教和名目繁多的兴趣班。一旦孩子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家长动辄训斥甚至打骂,面对家长的压力,孩子就有可能做出偏激行为。单亲家庭丧失对孩子健康的爱在离异单亲家庭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其情感世界会变得残缺不全。也正是这样的家庭,家长出于对孩子的怜爱,常常溺爱孩子,因此也造成了孩子脆弱的心理。如何让孩子走出心理脆弱的怪圈,专家建议:第一,改变家教观念,提升家长素质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言行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给孩子的不应只是优越的生活条件,更要教会孩子如何做人,如何自立自强,如何乐观向上等良好品质。同时,培养孩子拥有的特长,必须从孩子的实际出发、兴趣出发,给孩子一个自由的空间,让他在广博的天空中自由飞翔。第二,有意设置障碍,培养抗挫能力任何人的成长都要经历无数的挫折。如果孩子总是一帆风顺,那么一旦遇到困难,就会情绪紧张,束手无策。家长平时应有意识为孩子创设挫折情境,让他获得应对挫折的适应能力。但要注意,障碍设置难度要适中,否则屡次失败,容易引起孩子的自卑。第三,及时疏导,正确应对挫折当孩子真的遇到挫折时,家长不能置之不理,采取“无视”态度,而应帮助孩子认真分析挫折产生的原因,采取正确的方法战胜挫折。同时还应让孩子认识到挫折本身并不可怕,最重要的是要敢于面对挫折。8. 孩子为什么只听表扬不听讲? “现在很多看着挺聪明的孩子,却不会听人说话,也就是理解能力不强,这与他们在幼儿园阶段过早地学习了小学的知识不无关系。相信这个结果一定不是望子成龙的家长们想要的。好奇心是孩子学习的最直接动力。“但是,那些在幼儿园里已经接触了小学知识的孩子,对知识本身失去了兴趣,老师讲课的时候他们根本无法集中注意力。”一直教低年级的甘老师说,从表面上看,这些孩子听讲非常认真,而且往往比别的孩子更加兴奋,“他们是因为受到表扬而兴奋,是为了听表扬而认真听讲”。由于这些孩子曾经学过这些知识,他们会成为老师表扬的中心,他们开始“挑选”听课的内容,久而久之,“他们渐渐失去了听别人说话的能力”.哪个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快快乐乐?家长们也很无奈。王先生的儿子现在正在上初二,“孩子每个星期都会有考试,而且每次都要排名,现在就这么一个孩子,我们输不起,不得不给孩子加码,我们都后悔没有给孩子更早加码。”王先生说出了很多家长的心里话。一些幼儿教育专家表示,家长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家长必须理性,要了解一些基本的教育规律,“孩子的成长是有关键期的,超越关键期的教育无异于拔苗助长”。对于关键期,黄娟用一个著名的实验进行了解释:在年龄不等的孩子面前放两个一模一样的、注满了水的杯子,让孩子们判断哪个杯子里的水多。几乎每一个孩子都能正确回答,两个杯子中的水一样多;这时,实验者当着所有孩子的面把其中一个杯子里的水倒入一个细高杯子中,再问孩子哪个杯子里的水多时,只有7岁以上的孩子还能正确判断两个杯子里的水一样多,那些不足7岁的孩子有的非常茫然,有的则回答是细高杯子中的水多。“有些知识,当孩子的思维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他们会轻而易举地掌握,在此之前,孩子只会机械地重复,即使掌握了,也只是停留在表面上。”黄娟说,很多人都说要尊重孩子,“其实,认识孩子发展的阶段性,尊重孩子的局限性才是对孩子真正的尊重”。一位小学数学老师介绍,班里有不少学过珠心算的孩子,他们做数学题时一定要两手做出拨算盘珠子的动作,才能得出答案,离开了这种姿势,连最简单的算术题他们都不会做。“数学学习,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逻辑发展过程,某些不科学的教育把一个苹果一个苹果两个苹果这么一个简单的过程复杂化了。”这位老师说。既然孩子过早接触知识不好,那很多家长就会问:“不学知识学什么?” 教育专家指出,“语言”、“身体”、“认知”、“艺术”和“社会”是幼儿教育的五大领域,其中,与孩子的生活密切相关的东西是最重要的。“因此,培养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训练协调的肢体动作、培养乐观向上的情绪是幼儿教育的首要任务,家长应该清楚地认识儿童发展的根本规律。”黄娟说。9. 如何培养孩子的快乐性格?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注重培养孩子快乐的性格,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快乐性格呢?以下几个方面可为您提供参考: 第一,密切同孩子之间的感情。在培养快乐性格的过程中,友谊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父母要鼓励孩子与同龄人一起玩耍,让他们学会愉快融洽的人际交往。 第二,给孩子提供决策的机会和权力。快乐性格的养成与指导和控制孩子的行为有着密切的联系。父母要设法给孩子提供机会,使孩子从小就知道怎样使用自己的决策权。 第三,教孩子调整心理状态。应使孩子明白,有些人一生快乐,其秘诀在于有适应力很强的心理状态,这使他们能很快地从失望中振作起来。在孩子受到某种挫折时,要让他知道前途总是光明的,并教孩子注意调整心理状态,使他恢复快乐的心情。 第四,限制孩子的物质占有欲。因为给孩子东西太多会使其产生“获得就是得到幸福的源泉”这样一种错觉,所以应结合事例教育他们,人生的快乐不能仅与物质财富的占有划等号。 第五,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平时注意孩子的爱好。为孩子提供各种兴趣的选择,并给予孩子必要的引导,孩子的业余爱好广泛,自然容易拥有快乐的性格。 第六,保持家庭生活的美满和谐。家庭和睦,也是培养孩子快乐性格的一个主要因素。有资料表明,在幸福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成年后能幸福生活的比在不幸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要多得多。 10.孩子太任性咋办? 儿童的任性往往与家庭对孩子的不良教养有关。宠爱、放纵的教养方式可以使儿童形成以自我为中心、任性等不良意识和行为;父母或父母与上一辈老人之间对教育态度的不一致,也可使儿童形成任性、有恃无恐等不良行为;过度庇护则容易影响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发展。对于以上出现的种种问题,面对任性儿童,我们应采取以下矫正方法。 1、当孩子心情急噪,乱发脾气时,在指出他的错误以后,让他知道乱发脾气,不讲道理是行不通的。受冷落后,他也许会改变态度。这种方法叫“冷处理”。 2、对有些任性连基本生活习惯都没养成的孩子,应该为他安排一个有规律的生活环境,如果父母一时做不到,可暂时让他离开父母,到亲戚朋友家中生活一段时间,这对矫正孩子的坏脾气也有一定效果。 3、任性的孩子,一般精力旺盛,可以引导他们经常参加一些有严格规则的游戏和活动,这样既可使他们充沛的精力得到正常发泄,又让他们在愉快的玩耍中受到守纪律、遵规则的训练。11. 如何教孩子读书? 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喜欢读书的人,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这样的目的呢? 一、孩子喜欢模仿父母,父母应以身作则,时常在子女面前阅读,让子女觉得阅读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像吃饭、睡觉一样的自然和必要。 二、阅读是一项终身受用的生活技能,也是一种生活乐趣。父母切勿过于看重阅读的教育功能而忽视阅读带给孩子的乐趣。因此选择读物时要照顾孩子的兴趣、口味和情绪上的特殊需要。童话、小说、散文、科幻、探险、历史,只要是健康有益的,只要是孩子喜欢的,都可以让孩子选来读。 三、要注意观察孩子读书的兴趣。如:当孩子走近书柜(无论商店或是家里)时,他是否径直走向某个特定的书架?他是否懂得到哪里去找科学书籍、小说或诗歌?如果孩子阅读时,看看孩子是否迅速进入了阅读,他实际阅读的时间有多长,是否经常谈论与书有关的内容等。如果孩子能自己直接找到一本书,不看其他的书,阅读时迅速进入情境,阅读时间较长,经常与伙伴谈论书的内容,或做有关的游戏,则说明他对这类书感兴趣。 四、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这些习惯包括:爱惜图书,保持图书清洁,不撕书,不折页。鼓励儿童保存看过的图书。 五、经常带子女参观书展、逛书店,并给孩子买书。书是最好的礼物,玩具只能给孩子以有限的乐趣,而一本书对孩子心智的启发是不可估量的。 六、把上图书馆和买书作为家庭活动的重要内容,教给孩子利用儿童图书馆的技能,如图书馆是怎么对图书进行分类的,怎么能找到他最想看的书等。最好能参观一下儿童常去的图书馆,替孩子申请图书证,帮助孩子适应图书馆;教给孩子买书的技能。在孩子小的时候,每次买书都带着孩子,商量好买什么书后,把钱交给他,让他自己从售书员手里亲自接过书,完成模仿父母买书的过程,这样做比父母从街上带回一本书更能让孩子满足。 七、每天定时给孩子朗读,讲故事或讨论书中的人和事。故事能满足孩子情绪上的需要,对于幼小的孩子可以在睡前给他们讲故事;对于年纪较大的孩子可以和他们讨论看过的书。 八、利用益智的电视节目刺激或提高子女的阅读兴趣。例如科技片、卡通片或据名著改编的儿童剧。 九、引导孩子多读报章杂志。报刊大多反映了一些贴近我们生活的新内容,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往往有不少参考价值,且对培养阅读习惯有好处,家长应为孩子订阅三五种报刊。 十、鼓励孩子记读书笔记。随便写什么都可以,写个简单的书名也好,要培养孩子从阅读中获取知识的习惯。 12. 怎样让孩子主动学习? 1、孩子每天上学前,告诉他放学回家后要把一天学到的东西跟全家人分享一下;2、每天让孩子在书桌前坐10分钟; 3、将孩子学习每科的时间控制在20分钟左右; 4、在孩子喜欢看的电视节目开始前的半小时或1小时定为孩子的学习时间;5、给孩子制定的学习目标放在“量”而不是“时间”上; 6、让孩子彻底放松地玩;7、当孩子的注意力不在学习上时,最好不要强迫孩子学习; 8、开始学习前,让孩子整理一下书桌; 9、饭前和饭后一小时不要让孩子学习; 10、孩子学习过程中休息时,时间不要超过10分钟,而且最好让孩子离开书桌。13.孩子学习不专心怎么办? 孩子学习不专心:首先要向他讲清道理,要让他懂得:做任何事情都不能三心二意,否则什么事也做不成。 要给压力。有的孩子在学习时坐不住,看书,写作业时经常思想开小差,不是东张西望,就是翻这翻那,或者做小动作,这方面他们往往活泼灵巧,思维敏捷,情感表现明显,可对学习却采取无所谓的态度。因此,对他们一定要给压力。凡学校、家庭布置的作业,不论在平时或假期,一律规定他完成作业的时间。只要家长在家,就尽量在他做作业的桌前坐下,督促孩子专心做作业、按时完成作业。还应坚持每天检查他的课堂作业和询问在校学习情况,让他感到有压力。 家长应训练有方。如让孩子听广播记日记,读故事再口述,看新闻写信息,听算速算,逼着孩子专心听、说、读、写。 再其次,要创造好的环境。孩子学习时,不要有任何干扰,如说话、看电视等,更不要叫孩子做这做那。最后,家长要以身作则,办事要专心,不可马虎草率,否则对孩子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引发趣味。在辅导孩子学习时,形式要多样,而且要生动活泼。如一起争论,共同质疑,诱发思考,开展竞赛,不断激励。家长的语调应富于变化,具有幽默感,使学习气氛充满情趣,这样就能促使孩子集中精力,潜心学习。 排除干扰。家庭的干扰是多方面的。如邻居、长辈们往往会因为琐事打扰而促使孩子“分心”。为了尽量避免和克服干扰。家庭内,尤其是孩子学习的房间内,正前方不要过多装饰,周围要尽量保持安静。父母的穿戴应朴实、端庄、大方;学习室内不要存放食品,尤其是孩子爱吃的食物。辅导孩子学习的图画和实物,应在使用后撤去。 避免激动。在辅导孩子学习时,应尽力保持孩子的心态平衡。在孩子学习前和学习时,家长不要把比较重要的事情告知孩子。如家庭里发生的令人极不愉快或不幸的事件,晚上去看电影、电视录像之类孩子极为敏感的消息等,这样可以避免孩子心情激动,稳定学习情绪。 明确任务。在辅导孩子学习前,家长应明确地向孩子宣布今天的学习任务。让孩子一开始学习就明确目的,心中有了目标,就使孩子自觉地为达到目标、完成任务而艰苦地学习。 另外,还家长还应该注意以下三点: 1、有劳有逸。对于孩子的学习,做家长的要辅导,要过问,但切忌包办代替,加码再加码。学校布置了作业,家长再增加作业,这样布置的作业过多,就必然影响孩子的睡眠。孩子不能休息好,就容易产生疲劳而“分心”。另外,家长还要引导孩子加强身体锻炼,孩子身体强健,学习时才能较持久地集中注意力。2、心理相容。父母与孩子一般都会有良好的关系,但也会因种种原因而产生不良的关系,如父母的打骂教育,造成孩子惧怕心理;父母的放纵教育,使孩子放任自流,为所欲为;还会有其他原因,造成孩子特殊的心理变态,使孩子不能从父母那儿得到应该得到的爱。如果父母与孩子保持健康的良好关系,做到心理相容,只要孩子意识到父母爱自己,他们就会乐意听父母所辅导的知识。 3、培养意志。俗话说:“意志是愿望的脊柱骨,困难是意志的试金石”。在辅导孩子学习时,要培养孩子的毅力和自制力。使孩子不怕艰苦,勇于克服困难,有勇敢、坚定、必胜、自强等良好的作风。在辅导孩子学习时,要根据孩子的特点,不断地对孩子提出要求,并及时检查,督促、表扬、批评,提出新的要求。这样才能使孩子有始有终、顽强不懈地完成学习任务。14.孩子为什么厌学? 厌学心理是对学习产生厌倦乃至厌恶,从而萌发逃避的一种心态。调查表明,大多数孩子的厌学与他们是否聪明没多大关系。厌学心理产生与发展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成绩,甚至会危害他们的身心健康。改变学生的厌学心态,首先应该了解产生这种心态的直接和间接原因。 1.因厌其师而倦其道 现实中,有不多学生的总体素质较好,但由于心理的问题,而导致厌学,成绩下滑。为何成绩下滑?因厌其师,才逆其道,这是事实。由于教师在急于求成、恨铁不成钢的心理支配下,对学生说了些过头的话,做出了某些过激的行为,从而引起学生的反感。学生因为对老师的反感而讨厌上老师的课,极力回避与老师的接触,最终发展到对某一科目的厌学 2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学习自觉性低,基础差,学习上缺乏自信心;又不能持之以恒;并且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不知道该怎样去学习,都是导致学生学习成绩跟不上的原因。好的学习方法会给学生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不好的学习方法则会给学生在学习上增加许多的阻力,不断的挫败感会降低学生的自信心。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会受到来自家长和同学的压力、责怪和鄙视,同时又不知道怎样与教师密切配合和交流。导致学生的自信心降低。学生由于没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导致学业成绩不良,会造成精神苦闷,就会觉得学习不下去,认为自己什么也不行,从而产生厌学的心理。因此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从学会走向会学。教师和家长对学生学习方法的优点应及时给予表扬、激励;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矫治和帮助。使学生改正不良的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促使学生在不断的成功中,增长自信。 3过分看重分数 许多老师和家长都十分看重学生的分数,以分数来评价一个学生的好坏,导致学生自信心的不足从而产生厌学的心理。学生的分数只能代表学生某一段学习情况,而不能作为全面评价学生的标准。老师和家长不应该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应该形成一套更具客观的更合理的和更全面的评价标准。老师和家长应从不同的方面表扬和鼓励学生增加学生的信心,而不是单从学习成绩的好坏来评价一个学生。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不但增强了,而且其他方面的能力也得到了增强。 4人际交往问题 有些学生由于性格的原因,在人际交往方面较差,不能正常地与同学进行交往。经常与同学之间产生矛盾,又不能很好地处理,最后导致同学们都不喜欢与他交往,缺乏同龄伙伴的关心。从而感到在学校没意思,因此产生了厌学心理。再者有些年龄较小的学生因受到大同学的威胁而又不知该如何处理,从而对学校生活产生了恐惧,开始逃避上学最终也会产生厌学的心理。结交不良朋友也是导致学生厌学的原因之一。学生在学习期间社会交往群体的好坏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群体对于学习的态度直接影响着这个群体成员的学习状态。如果学生在学习期间结交的是一个消极的群体那么在这个群体中的学生对于学习的感受就会是一种消极的,被动的感觉,在这种环境中的学生就会产生不爱学习甚至厌恶学习的想法。 5缺乏正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动机 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自然也就不会有明确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一种盲目性,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而学习,该怎样去学。有的学生还以为是为父母而学习。因此把学习看成是一种负担,是完成父母交给的任务,缺乏对学习的兴趣,只是机械地应付,所以在遇到困难时就产生了逃避的想法。设置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逐渐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而产生自信心。自然就有了自信心。有些家长怀着望子成龙的心情而为孩子指定了较高的目标,过高的目标从容易使学生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失败后挫折感往往会使学生丧失信心,造成欲速则不达的效果。多次的失败则会使学生对学习目标产生恐惧心理,最终导致厌学;目标定得太低实现起来过于容易又起不到应有的激励作用。所以目标的制定要明确为中等难度,可以近期达到,这就要求家长不要给孩子施加过大的压力。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设置恰当的学习目标会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反之则导致学生的厌学。 6望子成龙 望子成龙是所有家长共同的心愿,但是实现美好愿望的条件往往是加在学生身上过重的学业负担,如果过重的学习负担超过了学生的承受能力就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厌恶的心理。家长为了让孩子将来有一个好的前程,就拼命给学生施加压力。繁重的学习任务和精神压力,以致学生完全不能承受,学生对于家长的这种做法不能理解从而产生反感,从对家长这种做法的厌烦发展到对学习的厌烦,最终发展到厌学。15.家长该如何检查作业? 有许多的家长在检查孩子的作业的时候,往往只看孩子是否做完了作业,而很少去认真地看孩子的作业做得对不对。这种检查作业的方法是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的。孩子做作业是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或为了下次上课做准备。家长检查作业也是为了督促孩子的学习。那么,家长应该怎样检查孩子的作业,才能够取得应有的效果呢? 首先是要看”字”。 如果孩子做作业只是为了应付老师或家长的检查的话,他往往不会有那么好的耐心,去认认真真地将每一个字写得工工整整,而是会写得”龙飞凤舞”,仿佛自己是个大书法家一般。我们看到这样的作业,就应该考虑考虑孩子是否真的认真完成他的作业了。面对这样的作业,家长应该认真检查作业完成的质量,看看究竟做对了多少-如果做对的比较多,而题目又比较难,就证明孩子实际上已经掌握了知识,但是可能失去了耐心,这时候要教育孩子做事要认真,不可以因为自己已经会了就开始马虎。如果孩子做的作业很是工整,字迹清楚,就证明他做作业时心情比较平静、态度认真,这样他才会很自然地写好作业中的每一个字-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做错了许多,那么可能是他对这一部分的知识掌握的不够牢固,家长应该及时给予辅导,帮助孩子掌握所学知识。 其次看是否全部做完、做对了题。 如果是填空题、选择题的话,首先要看看孩子填的是否正确,如果正确的话,可以从中选出比较有代表性或是比较有难度的题目,让孩子给讲讲解题过程。如果孩子讲得完全正确,我们就可以判断:孩子已经认认真真的审题、分析题了;如果孩子讲不出所以然来,很有可能就是他”蒙”的,这是家长要让孩子自己把解题方法想出来,同时不要鼓励孩子”蒙”答案的行为。如果孩子做错了,家长就要看看孩子是因为不会做而做错的,还是因为态度不认真没有很好的审题、分析题而做错的。对”不会做”的孩子,要帮助他”查漏补缺”,及时将所学的知识掌握;对不认真的孩子,可以通过批评、讲故事等等方式,寓教于不同的方式中,是孩子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及缺点,以及时改正。 最后,我们还可以看作业整体布局。 一般情况下,孩子的作业应该有一个较合理的布局。大多数情况下,老师会给孩子们一个固定的模式;但是如果没有,孩子又将作业写得乱七八糟的话,则要指出孩子的不当之处。家长在检查孩子作业时,要看整体布局是否美观、有条理。完美的布局有利于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以及加强对孩子的美感的熏陶。16.如何提高孩子的写作技巧? 提高孩子的写作技巧,这好象是一个老大难问题,一直以来都困扰着众多的学生、老师和家长。大家都觉得,要提高写作的能力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国外的孩子一样有这方面的困扰,不少孩子也苦于不会写作。针对这个问题,教育专家詹妮弗-李提出了一些建议供大家参考。给孩子准备一个安静、亲切的环境,作为写作的专用区域。当然这里面要具备一些必要的设备:书桌、字典、笔、一些纸,如果可能的话还可以准备一台电脑。这些准备不仅是必要的,同时还可以由此告诉你的孩子,你认为写作是一件有意义的、特别的活动。孩子需要机会去尝试写各种各样类型的文章,而不是只盯着一种文体来练习。你可以让孩子给他的好朋友写一封友好的信,给玩具公司写一封信提出自己的一点要求,或写一封邀请亲戚来吃饭的信。这样孩子可以看到自己写作真的取得了成果,就会对写作产生好感。另外一个鼓励孩子写作的好办法,就是让他写日记。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孩子形成写作的个人风格。但你和孩子要约定好,别的家庭成员是否可以读他的日记。如果你答应孩子不看他的日记,那么就一定要保护他的隐私。还有一个可以帮助提高孩子写作技巧的办法电脑软件。现在有很多出色的软件,里面提供故事的开头、想象画以及段落结构的建议等内容,这些都可以激发孩子自己写作的愿望和灵感。许多孩子都经历过写作的瓶颈状态即脑子里一片空白,不知道写什么好的情况。比如孩子被要求写一个有创造性的故事,但他不能想出有什么有趣的东西可写。这时父母就可以帮助孩子了。可以给孩子一本笔记本,记下平时突然产生的奇特想法,家人开的玩笑,或者是描述一幅以前的具有纪念价值的相片。也可以让孩子从杂志中获得有用的点子。一旦孩子决定了一个文章的主题,就应该让孩子先写一下草稿或是打一下腹稿。这样可以保证所有要写的重要细节都包括到文章里去了,并且可以调整文章的结构,你还可以就草稿跟孩子一起谈论,寻找最好的写法。在学校里,老师也用各种办法,帮助孩子在开始写文章之前,先组织好要写的内容。家长还可以和孩子一起朗读不同文体的好作品,比如诗歌、小说、新闻故事甚至是一封有趣的信,只要是孩子会感兴趣的东西都可以。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在阅读了大量的好的作品之后,都会在写作上学到很多东西。通过阅读,家长可以问孩子:“你喜欢什么样的作品?不喜欢什么样的作品?”“文章的作者能抓住读者的注意力吗?”“你觉得这个题目有意思吗?”这样可以提高孩子的兴趣。鼓励孩子认识到写作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写作水平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通过努力不断提高的。告诉孩子可以从对已有作品的改写、缩写、扩写中,开始自己的写作。孩子需要在完成自己文章之后的一、两天,甚至更长时间以后,再回头看看。这样做可以让孩子用一种全新的眼光来看待自己的作品,发现其中的错误和被遗漏的细节。一个作家在写作时要考虑,自己写的内容是否切题?所有的细节都包括进去了吗?描写太多会不会显得罗嗦?孩子虽然不是专业作家,但这些问题也需要想一想。让孩子把自己完成的文章大声地读一遍,如果他自己不能发现其中的明显错误,那么就需要有人为他再读一遍,好让他自己意识到错在哪里。还要注意孩子在文章中有没有错别字。爸爸妈妈还要为保持孩子的写作积极性做一些努力。比如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给他一些口头上的批评,但注意重点在为孩子指出错误,而不是教训他。还可以把孩子的好作品贴在墙上,让每一个来家里的人都能看见,这对孩子是一种奖励。这样孩子很快就可以体会到写作的重要和乐趣了。那么他的写作水平就自然会提高。17.怎样让孩子上课不走神? 上课不能长时间专心听讲,注意力分散;常常充耳不闻,无法理解老师课堂讲授的知识;记不全或记不住老师口头布置的作业和事情;复述老师所讲内容时,显得语无伦次孩子这些上课不注意听讲的问题常常困扰着家长。其实,孩子上课不注意听讲,除部分真正患有“多动症”外,相当多的是由于缺少一种重要的学习能力听讲能力(也叫听知觉能力)。听讲,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听讲能力的高低是影响孩子能否聚精会神听讲的重要因素。人的听知觉能力包括分辨能力、记忆能力、理解能力、编序能力和听说结合能力。如果你的孩子上课总走神,听讲能力差,那么可以尝试着按以下方法训练孩子的听讲能力。训练孩子的辨别能力听觉的辨别能力是指接受和辨别各种声音的能力。小孩子听觉分辨能力的低下会造成对相差不大的声音产生混淆,进而影响听课的效果。家长可以经常让孩子分辨声音的高低、大小、强弱、音色、声源的方向等,以此来增强孩子的听觉分辨能力。训练孩子的理解能力。听觉的理解能力是指孩子能辨别声音和了解说话的能力。家长要多与孩子交谈,多让孩子接触各种声音,多充实与孩子生活相关的词汇。比如,口头布置任务让孩子完成;对成语故事做判断并回答问题等。训练孩子的听觉记忆能力听觉的记忆能力是指孩子接受和辨别各种声音的能力。小孩子听觉分辨能力的低下会造成对相差不大的声音能保持并复述所听到的各种信息的能力,通过听觉记忆能力的训练,不但可以加强孩子听觉的记忆力和听知觉的广度,减少孩子对较长的听觉信息无法记全等情况的发生,而且还可以促进孩子进行新老知识的联系,产生联想,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力。家长可以选择一些孩子感兴趣的、难度不同的语句,叫孩子认真地听并让孩子模仿表述出来,以此来提高孩子的听觉记忆能力。训练孩子的编序能力 听觉编序能力是指孩子能将过去听觉所获取的资料以正确而又详细的先后顺序回忆出来,以及将所获取的听觉信息加以组织使之有意义的能力。它对孩子将所学知识有系统地保留下来是非常有益的。通过让孩子听故事并复述出来、顺背倒背数字等可以提高这方面的能力。训练孩子的听说结合能力在现实生活当中,听和说总是密不可分的,不会听讲的孩子,说话时总是语无伦次的。听与说的结合涉及到孩子对词汇的联想、推理、分析和判断能力。家长可以通过训练孩子学说同义词、反义词,听音乐进行联想,将句子补充完整,听故事,自编故事的结局的形式来训练孩子的听说结合能力。18. 孩子做作业拖拉怎么办? 一、时间分割法 低年级的孩子的注意力是短暂的,注意力持续时间一般约为15到20分钟。如果持续时间太长,大脑会疲劳,学习效率变低,加之作业量大,会感到做作业是漫长而痛苦的事。面对总也做不完的作业,孩子最后选择的结果就是拖拉。因此可以把时间化整为零,分割成三四段。比如估计要用1小时完成的作业,把时间分成三个“20分钟”,每个“20分钟”一结束,就休息5或10分钟。由于每次时间短,还有“短期终极目标”作为激励,做起作业来感觉有个盼头,就会在规定时间内思想高度集中地做作业。也可以用化数为量的办法,即把要做的所有作业按数量划分成几部分。比如,有15道数学题,规定每做完5道就休息5分钟,然后再做下一个5道题。休息时可以让孩子听音乐,可以陪孩子说说话或作点游戏。开始实施时一定要有家长监督提醒,严格把握好休息与做作业的时间。 二、找出慢的原因 一次,我发现女儿抄生字很慢,经我仔细观察,发现她写一个字用10秒钟,然后间隔大约10秒钟时间再写下一个字。原来慢的原因是间隔时间太多。我把分析结果讲给她听,告诉她要想提高做作业速度必须减少间隔。两个字的时间间隔不超过5秒,写满一页可以休息5分钟,可喝水、削铅笔等。学习半个小时可以休息10分钟,画画、看画报或玩玩具。她很来劲,请我计时给她测试。结果,写字速度提高了二倍多。结论就是:把磨蹭的时间集中起来让她玩。 三、能力训练法 首先学习是一种能力,写作业所需要的基本能力是视知觉和动作协调配合的能力,所有的作业材料必须经过视觉来做文字处理,同时还要通过大脑传递给手,由手来完成作业。也就是说,作业是由眼睛和手共同“协调、配合”的结果。如果孩子的视觉分辨能力、视觉广度、视觉记忆以及精细动作落后,那么,做作业对孩子来说就是一件困难的甚至是难以胜任的工作。再加上小孩子往往凭兴趣做事,学习的时候玩东西要比从事抄写或者反复计算轻松得多。要从根本上解决孩子作业拖拉的毛病,最重要的是提升孩子的学习能力,能力的提高会带动孩子的学习成绩。让孩子多做户外活动是提升孩子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比如,粘知了、捉蝈蝈、篮球投篮、打乒乓球、打靶等可以锻炼视觉与手的协调能力,剪纸、仿绘、穿针线等可以锻炼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走迷宫、图形辨异等活动可以锻炼孩子的视觉能力。另外,跳绳、滑冰、蹦蹦床、走平衡木等活动可以培养孩子身体的协调能力和平衡能力。 四、有些是孩子本身的性格特点引起的动作慢,同时也受家庭环境影响。如果家庭成员也性子慢、生活散漫,做事拖拉,也会影响到孩子的各方面动作慢。有些是孩子思维运动较缓慢,做事总是比别人慢半拍,快不起来。遇到这种孩子,首先应正视它,不要用“笨”这一类的字眼来辱骂孩子。一是家庭成员要起榜样作用,自己要一改以往做事慢腾腾的习惯,养成雷厉风行、干净利索、动作快捷迅速的做事习惯,让“快”穿行在日常生活之中。比如,和孩子一起做家务活时,比赛看谁先做完或在规定时间内做完,洗漱、穿衣、叠被等看谁先完成。久而久之,孩子的慢性子会有所改变。牵移到学习上,也就可以快起来。二是可以通过游戏活动,制定训练计划,来促进孩子反应速度的提高以及思维的快捷性、敏捷性。比如,每天出30道简单加减运算题写在纸上,用秒表计算时间,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准确无误地算完,这是算;比赛抄写一长串数字,看谁先最快抄完,这是写;家长随意写下几组一排数字或字母,要求快速用笔划其中的连续相同的数字或字母。如:2565528895568775595922,用笔划出“55”,或找出一本书,比赛看谁找到一篇文章中高频出现的某个词,这是找;玩两个字的词语接龙,越快越好,这是说。这种算、写、找、说训练可以由家长设计,每天一练,每次练半个小时。在求质量的基础上求速度,越快越好。一定要坚持它一两个月,中途不能放弃。 19.怎样辅导孩子做作业? 孩子做作业时,父母亲切和信任的目光,一句热情而富有鼓励的话,都可以使孩子产生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力量特别提醒: 做作业也需要一些科学方法,在这样的方法的帮助下孩子就能更有效地完成作业,“四步法”就是这样一个好的作业方法。一、做作业四步法 父母指导孩子做作业,有必要了解一些科学的做作业方法,才能更好的指导。下面向父母介绍一下写作业的“四步法”,建议父母们可以指导孩子按如下“四步法”来完成作业。(1)准备 主要指知识的准备,首先要让孩子思考教材内容,熟悉教材重点,难点,包括重要的定理、定义、公式,特别要回忆课堂上老师对这些内容的讲述。准确理解例题意图,形成一个比较清晰完整的知识网络。(2)审题 要准确地看清楚题目的条件是什么,要求是什么,有什么限制因素,特别是一些隐含的限制因素。(3)做题 审题之后,胸中有了一定的把握。接着将解题思路表达出来,是一个既动手又动脑的过程。做题时父母一定要要求孩子讲究质量,即“准确、规范、迅速”。特别强调的是,解题必须严格按昭规定的格式进行,条理要清楚,理由要充分,切不可随意更改条件,凭空臆造结论。 父母要帮助孩子养成顺序书写的习惯,重要的步骤一定要完整地体现出来,草纸上的演算也不能太凌乱,以免给检查带来困难。(4)归纳提高孩子作业做完后,不能立刻了事,一定要再思考,再研究,这是一个积累和完善知识的重要过和。例如:可以思考一题多解或一题多想。即一道题寻求多种解法,哪种方法更显完美。这道题运用了哪些概念和定理,这道题主要考察什么,条件和结论能不能变一变?还可以比较和归类多题一解。即这道题在知识上属于哪一类,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又属于哪一类,并进行横向比较,找出它们的共性。归类比较后就会发现,很多题目大同小异,具有相同的解法,可以把它们归类到一类知识体系中去,这样做一道题等于做一类题。优秀学生的解题能力强,常常得益于此。20.孩子不愿写作业怎么办? 做作业不仅能帮助孩子巩固学习过的知识,而且能培养他们独立完成作业、计划安排时间、约束自己和承担责任的能力。但是,有些孩子就是不愿意完成作业,回家以后先想着玩,把作业拖到很晚才完成;还有的孩子喜欢边写边玩,极易受外界的干扰,非得在家长的不断督促下才去做。有些男孩子特别不愿做语文作业,有些女孩子却不愿意做数学作业,不爱动脑筋;有些更严重的孩子干脆就不记得老师留过作业。这些问题让家长十分头痛,只好采取打骂的方式。打骂有时还真见效,但时间长了,孩子被打疲了,问题还是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有些孩子还产生了撒谎、厌学等更严重的毛病。分析孩子写作业困难的原因,我们会发现:有些孩子在写作业时感到吃力,是因为对老师所讲的内容理解不够,跟不上老师的讲课进度,这些一般是智力问题,可以通过智商检查来了解孩子的问题。而有些孩子是智力正常,甚至优秀,但注意力不集中,大脑老是处于兴奋状态,所以,上课时不好好听讲,写作业时坐不下来,很难坚持独立做完一件事,这就需要进行注意力集中的训练,来帮助孩子改善大脑中枢神经的调节功能。有的孩子脑与手的协调性差,想的是一回事,手上动作是另外一回事,所以,就会出现动作磨蹭拖拉,写字颠倒、计算粗心、写字出格等问题,往往有这些问题的孩子特别不爱写字。不爱看书上的字,经常眼酸、头疼的孩子一般来说是视力发育不良;而听觉发育不良的孩子则会有教师的话听而不闻,忘记所留的作业等问题。上述问题都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