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层建筑消防难题未解.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493704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超高层建筑消防难题未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超高层建筑消防难题未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超高层建筑消防难题未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超高层建筑消防难题未解顺利将消防用水送达高层建筑的火点,是令消防人员最为头痛的问题【财经网专稿/记者 于达维】央视新址北配楼元宵之夜的大火,再次将超高层建筑的消防难题置于公众视野。高耸入云的超高层建筑,不仅是现代社会追求极致、极尽奢华的象征,也给消防部门带来巨大的考验。每当在几百米的高度上出现火情,顺利将消防用水送达火点,是令消防人员最为头痛的问题。从目前的消防能力来看,火灾发生时从大楼外面施救,云梯车一般只能达到50多米的高度,消防水枪所能射到的高度一般只有200米。而在更高的高度上,除非让消防人员冒险进入火点,人工启动大楼内部的消防栓,否则只能让大火自生自灭。财经记者事发当日在央视新址火灾现场看到,央视着火建筑高约130米,东、南两面着火,火势有80米到100米高。在持续六个小时的救援中,火势无法完全控制的主要原因是灭火的水上不去,消防车上的水枪只能射到60米高度。此外,大楼还在施工中,楼内目前没有灭火的水源。2007年8月14日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的火灾,与央视新址此次大火有几分相似:两座大楼都是尚未启用,只有施工人员在现场。而最大的不同是,环球金融中心这座当时在建的中国大陆第一高楼的火灾,在一个多小时内就被扑灭,无一人伤亡;后者不仅历经六个小时奋战,而且造成一死七伤的惨剧。在成功扑灭环球金融中心火灾后,就连消防官兵自己都认为,此次火灾的成功扑救可谓是一个奇迹。因为超高层建筑灭火本身就是世界级难题,一旦发生火灾,情况错综复杂,扑救难度大,极易引发群死群伤。2004年10月17日,委内瑞拉首都加拉加斯市,56层高的中央公园东塔楼发生严重火灾,大火吞噬了34层以上的建筑物。当地动用100多名消防队员和200多名军人现场灭火,甚至调来两架直升机向大楼喷水。经过近20小时的奋战,大火才被扑灭。2007年1月18日,阿联酋迪拜一座即将竣工的37层高的“财富中心”大楼发生火灾,大火造成四人死亡、67人受伤,伤者中包括九名中国工人。早于1995年,原国家建设部将公安部等有关部门制定的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下称规范)批准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规定十层及十层以上的居住建筑、建筑高度超过24米的公共建筑适用该标准;当高层建筑的高度超过250米时,建筑设计防火应对特殊的防火措施进行专题研究,并应提交国家消防主管部门组织专题研究论证。按照规范要求,高层建筑必须设计防火分区、自动消防系统和疏散通道;建筑高度超过100米的公共建筑,应设避难层。建筑高度越高,所使用的装修材料耐火等级要求也就越高,所要求的消防栓数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用水量以及消防卷盘数量也就越多。室外则须设置给水管道、消防水池和室外消火栓。而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少数高层建筑依然存在先天设计缺陷,消防布局不合理,装修材料质量参差不齐,耐火极限低,吊顶尤其是豪华吊顶可燃物较多,加之缺乏有效管理和监督,消防设施缺乏定期保养,这都构成火灾发生和蔓延的隐患。另外,政府在规划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时,应将城市消防总体布局、消防通道、消防水源建设、高层建筑消防自动灭火设施建设纳入规划之中,做到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并严格控制建筑消防的审批。但部分设计人员为追求建筑的个性外观,忽视了消防安全,造成安全隐患。 从建筑本身结构上说,钢结构也越来越不为超高层建筑所采用。中船九院上海建筑设计研究所一位建筑专家对财经记者表示,自从“911事件”以后,建筑界对于大楼的防火疏散问题非常重视,从建筑结构上一般不再采取钢结构,而是采用混凝土结构,以防止大火的高温对钢结构的破坏。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的灭火奇迹,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火灾数月前该楼完成过一次消防演习。2007年4月,上海消防部门在其84层进行了一次测试高层建筑供水高度的消防演习,当时仅靠德国进口的一七式压缩空气泡沫主战消防车,单车垂直输送水和泡沫混合的灭火剂,四分钟就供到了大厦84层、360米的高度,创下消防灭火供水的新高度。 目前,上海消防部门共引进了40多辆这种德国产的一七式压缩空气泡沫主战消防车。该车供水系统的平均供水高度已达200米,最大供水高度可达375米。还有消防云梯车和曲臂车等各类举高车36辆,其中可升至50米以上的云梯车就有十多辆,最高的可升至90米,相当于30层楼的高度,这是目前国内消防车举高高度之最。 环球金融中心在起火时已建至99层,高466米。根据有关规定,超过24米的在建高层建筑,必须配备消防临时供水。经检测,大楼内部临时竖管供水系统完好。深入各楼层搜寻的消防官兵,发现起火点后,立即找到临时竖管,供水灭火。为防止内部供水不足,应援的消防官兵到场后,立即在附近的金茂大厦和隔壁停车场找到消防栓,铺设了二路供水线路,从地面垂直向52层供水,以确保灭火水源充足。在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内,分布在二至三楼夹层、18楼、26楼、50楼、52楼和83楼的六处起火点被相继扑灭。上海市消防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财经记者,火灾的发生毕竟是突发事件,关键是政府增加消防投入、业主增强消防责任,火灾发生时,有完善的预案解决供水和疏散问题。他也委婉地表示,央视新址的火灾悲剧,并不是因为楼高,而是违反消防法规所致。金茂大厦举行消防疏散演习2009-11-10 11:22:48 来源:上海新闻网 中新上海网11月10日电 昨日,金茂大厦为全力做好第19届“119”消防日活动、进一步提高大厦内租户的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在全楼开展09年度大规模的消防疏散演习。本次演习目的旨在进一步提高金茂大厦内广大租户的协同作战能力及自防自救能力,同时检验大厦消防设施、设备的应急运行情况是否良好。 目前,上海超过20层的建筑已达14000栋、超过100米的超高层建筑将近500栋,堪称世界城市高层之最。而超高层建筑通常功能多元化、设备又十分复杂,金茂大厦的消防设施、设备一直采用国际上的先进技术。从演习过程中不难发现,金茂大厦在做好人防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到技防的优势,其一流的消防自救设施为全市400多栋超高层建筑在消防安全维护、应急自救能力保障是否完善等方面给予启迪和警示,同时,也为保障这座现代化甲级写字楼的安全与和谐发挥了最为重要的作用。上海超高层建筑专职消防队揭牌成立2009/11/11/09:07 来源:上海市人民政府网 【慧聪消防网】11月9日上午,借上海市第十九届“119消防日”卢湾分会场活动的隆重举行,由大上海时代广场物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员工组成的本市第一支区域超高层建筑专职消防队正式成立。上海消防总队卢湾支队徐浩良支队长、大上海时代广场物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何国强总经理为专职消防队成立揭牌。 仪式上,区公安分局贾俊石副局长对专职消防队的正式成立表示热烈祝贺,并对这支队伍的发展建设和作用发挥寄予了高度厚望。贾副局长在讲话中指出:目前,卢湾区高度在150米以上的综合性商务楼主体单位积极行动,大胆尝试,努力落实“单位全面负责”的消防工作原则,竭力提升高层火灾初期处置能力。至2010世博会前,本区超高层建筑类综合性商务楼将全部组建专职消防队。 超高层专职消防队的成立,为不断破解当前高层建筑灭火救援这一世界性消防难题,进一步提升企事业单位自防自救能力,有效遏制重特大火灾的发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全面推动消防安全重点单位专职消防队建设,探索符合上海实际的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发展机制积累了宝贵经验;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消防安全环境提供了良好保障。央视大楼火灾凸显高层建筑防火难题2月9日晚,中央电视台新址附属文化中心大楼发生火灾。据北京市消防局发布的消息,导致火灾的直接原因是在工地附近违规燃放礼花;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处于施工阶段的央视配楼尚未开启防火系统,工地缺乏自救措施。建筑高度为159米的央视配楼火灾,再次引出了对高层建筑的防火忧虑。有关专家认为,高层建筑在带给人们生活享受和节约土地的同时,也隐藏着巨大的安全隐患。因而,在对高层建筑的消防设计和安全管理制定严格规定外,科学限高更是迫在眉睫。 据记者了解,目前我国共有高层建筑近10万幢,其中100米以上的超高层建筑1154幢,而各地为争当“第一高楼”仍然暗战不休,建筑高度还在不断被刷新。因而,许多公共安全专家呼吁,超高层建筑外表风光,但会引发消防安全隐患、地面沉降以及环境、能源、交通等一系列相关问题,应经过科学论证后适当限制我国城市楼房高度。 近些年来,尽管一些大城市已对高层建筑带来的种种负面效应有所认识,并开始酝酿“限高”新政策。然而,在经济基础和城市荣誉的双重作用下,一场高楼暗战仍在中国的各大城市中蔓延: 2008年8月30日,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开门迎客,101层、492米,让它拥有已建成建筑的“上海第一高度”头衔,但是这一头衔的期限已确定,11月29日,总高度达632米的“上海中心”大厦正式破土动工,建成后将成为未来中国的第一高楼。首都北京,出于对古都风貌的保护,始终对建筑高度加以限制,但首都一直在长高。2007年10月,北京国贸三期以330米封顶,超越当年8月竣工的银泰大厦,成为北京第一高。在天津高新区国家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基地,中国117大厦正在建造中,其总设计高度为570米以上。在广州,“身高”432米的广州地标珠江新城西塔已经封顶,其“姊妹塔”东塔也已列入开工计划,其“身高”初步定为488米。 不仅是那些大都市,即便在一些二线城市,新式的摩天大楼也正在崛起。2008年4月15日,广西柳州市宣布建西南第一高楼,楼高303米、超过60层。郑州,会展宾馆高280米。与此同时,“东北第一高”、“华中第一高”、“中原第一高”、“华北第一高”等也开始陆续闪现,纷纷加入争高行列。 业内专家指出,目前一些地方政府把超高层建筑作为宣扬政绩的工程,盲目攀比,非常不符合实际,而一些房地产企业为增加房屋楼层、扩大建筑面积、追求规模效应,以及抬高地标建筑的租金、房价等,拼命建盖高楼。城市之间兴起的高楼攀比热,如果没有系统的限制楼高的法规,盖再高的房子也有可能。事实上,建筑首先应该强调适用和经济原则,超高层建筑在很多方面存在缺点。盖一栋200米高大楼的成本,比盖两栋100米高的大楼成本还要高。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宋春华说,建筑并非越高越好,超高层楼宇无异于一条竖立起来的街道,存在着安全、内部交通、环境、能源消耗等多种难以妥善解决的问题。此外,高层建筑日益增多,往往造成对日照、空气流通等的阻碍。在一定的时间内,高层建筑周围的低矮建筑没有阳光照射,空气流通不畅,汽车排出的大量废气散发不出去,对人们身体健康造成损害。 北京市消防局防火部部长谭林峰说,城市高层建筑不断涌现,灭火难度越来越大,问题不容忽视。目前,消防部门的云梯只有100米高,300米的高楼出现火灾,无法进行救援,除非动用直升机灭火。北京市政府专家顾问团顾问、公共安全专家金磊也认为,大火发生时,仅靠大楼本身的灭火设施是不够的。据了解,上海金茂大厦曾做过一个试验,请一群身强力壮的消防队员从85层往下跑,最快跑出大厦的一个队员花了35分钟。而消防专家指出,火借风势,30秒内就可以从第一层到达第33层。这样算来,火灾时人们跑到楼外逃生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我国现行的高层建筑防火法规是1995年颁行的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规范(GB5004595),该规范的条文严谨细致,在耐火等级、平面布置、安全疏散、消防给水、防(排)烟和电气等方面都有严格要求。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要兼顾防火安全性和投资合理性,高层建筑的防火设计有时达不到法规要求,这就留下了安全隐患。对此,一些专家纷纷要求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城市“限高令”,再也不能让城市无序疯“长”了。专家们在提出科学限高的同时,呼吁应尽快制订更为严格的高层建筑消防设计与管理的规定,也有必要尽快制订、修订有关建筑工地,尤其是高层建筑的工地防火管理规范,填补在建建筑防火薄弱的空白,从根本上减少建筑工地火灾多发现象。南京破解高层防火难题 2009-04-24 09:19:57 来源:江苏法制报 为深刻吸取“419”中环国际广场火灾事故教训,南京市公安消防局日前召集全市百米以上超高层建筑的产权方、建设方、使用方、物管方负责人共商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目前,南京现有高层建筑3099座,2600多座投入使用,在建的有近500座。其中,已投入使用和在建的超过百米的超高层建筑将近70座,而超高层建筑发生火灾如何扑救,是一项世界性的难题。南京市公安消防局局长葛洪正向超高层建筑有关部门负责人通报了“419”中环国际广场火灾事故情况,总结了火灾事故教训,分析了高层建筑火灾危险性,并从消防设施、消防通道、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建筑结构和使用性质、在建工程等五个方面剖析了全市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状况,提出了相关建议。据悉,南京市政府将出台南京市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办法,明确各单位高层建筑消防管理、消防设施的维护保养及日常管理、从业人员消防安全培训教育等方面的职责,指导全市各部门扎实开展好高层建筑消防工作。 详文参考:http:/www.jn.yfzs.gov.cn/gb/info/QXFZ/zhxx/2009-04/24/0919578923.html浅谈超高层建筑防火设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相继建设了不少高层建筑,由于导致高层建筑发生火灾的因素较多,扑救难度大,因此高层建筑应立足于自防自救,采取可靠的防火措施,达到预防火灾的目的。现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施作了严格规定,对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高层建筑,即所谓超高层建筑,在遵守一般高层建筑的通用防火规定外,增加了合理的防火技术要求。建筑高度超过250M的民用建筑采取的特殊防火要求,要提交国家消防主管部门组织专题研究论证。超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扑救难度更大,成灾后果严重。在超高层建筑防火设计过程中,随时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所以正确运用规范,采用先进的防火技术,保证超高层建筑的防火安全至关重要。现就这些问题提出一些看法,以供商榷。一、建筑设施方面的安全措施通过建筑分类定性,可以对其耐火等级、防火间距、防火分区、安全疏散、消防设施等方面提出不同要求,达到既保障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又能节约资金的目的。根据建筑使用性质,火灾危险性、疏散和扑救难度,超高层建筑属一类高层建筑,其主体部分、地下室的耐火等级为一级,裙房的耐火等级应不低于二级。高规规定:旅馆、办公楼、综合楼等通用超高层公共建筑,应设避难层。避难层是高层建筑中专供火灾时人员临时避难用的楼层。避难层可以采用全敞开式、半敞开式、封闭式三种类型。全敞开式避难层为不设围护结构的全敞开空间,一般设在建筑物的顶层或屋顶上。半敞开式避难层四周设有高度不低于12m的防护墙,上部设有可开启的封闭窗,采用自然排烟方式,可防止烟气的侵害。封闭式避难层为设有耐火的围护结构,室内具备应急照明、独立的空调和防排烟系统,门窗为防火门窗。设置的避难层应满足下列要求:1、避难层的设置数量和两个避难层之间的高度,应满足人员疏散时间的要求,充分考虑建筑面积、使用功能、人数、人流速度及火灾蔓延情况,自建筑首层至第一个避难层或两个避难层之间,不宜超过15层;2、通向避难层的防烟楼梯应在避难层分隔、同层错位或上下层断开,但人员必须经避难层方能上下;3、考虑人体体型特点,在不致过分拥挤的情况下,人均避难层使用面积指标02m;4、避难层可兼作设备层,但设备、管道宜集中布置;5、避难层设消防电梯出口和消防专用电话,其它客货梯不得在避难层处设出口。另外,可以在一定高度的楼层上设置供火灾时人员临时避难用的房间即避难间。超高层建筑宜设屋顶直升飞机停机坪。发生火灾时,将在楼顶部躲避火灾的人员用直升飞机疏散到安全地区,具体设置的技术要求有:1、标准层建筑面积超过1000m;2、停机坪与设备机房、电梯机房、水箱间、共用天线等突出物的距离不应小于5m;3、出口不少于2个,每个出口宽度不小于09m,以保障同时有两股人流出入;4、停机坪四周围设置航空障碍灯。高层建筑的各种竖向管井都是火灾蔓延的途径。为了防止火灾蔓延扩大,要求电缆井、管道井、排烟道、排气道、垃圾道等单独设置,不应混设。同时,为了防止火灾时管井被烧毁,扩大灾情,所有管道都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的不燃烧材料制作,井壁的检查门用丙级防火门。各种竖向管道井和电缆井是拔烟火的通道,若防火处理不当,将不仅会助长火势,而且成为火与烟气蔓延的途径,造成扑救困难,严重危及人身财产安全。超高层建筑的电缆井、管道井在每层楼板处用相当于楼板耐火极限的不燃烧体作防火分隔,填堵密实,不得存有孔洞。垃圾道内经常堆积破布、木质碎料、纸屑等可燃杂物,遇有烟头或人为焚烧垃圾等极易引起火灾。因此,垃圾道设在楼梯间内是不安全的,宜设在靠外墙的安全部位,排气口直接开向室外,设置垃圾道前室,前室的门应采用丙级防火门,垃圾斗采用不燃材料制作,并能自行关闭。建筑内采用的其它类似于垃圾道的功能且运送存有可燃物品的竖井,其设置的防火要求可按垃圾道的处理方法。二、消火栓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设置消火栓系统作为高层民用建筑最基本的灭火设备,由于经济、技术条件的原因,从节省投资的角度看,其功能无可替代。超高层建筑采用室外消火栓用水量30ls(住宅楼为20ls)。考虑到高层建筑以自防自救为主,室内消防用水量比室外的要大些,室内消火栓用水量为40ls(住宅楼为30ls),即消火栓用水量70ls(住宅楼为50ls),是规范规定的建筑物消防用水的上限值。一般情况下,超高层建筑具备两种及两种以上使用功能。因此,其火灾延续时间为300h(住宅楼为200h),考虑到市政给水状况,由此可确定是否设置室外消防水池及其容量。室内消火栓的设置范围:1、高层建筑的主体及裙房内;2、消防电梯前室或与防烟楼梯间的合用前室内,方便消防队员尽快利用消火栓向火灾发起进攻和开辟通道;3、避难层内设置用于人员自救保护;4、屋顶或直升飞机停机坪处,用于检查消火栓压力和防止火灾蔓延至顶层及保护人员的作用。5、室内消火栓箱内应设消防卷盘,用于非消防专业人员扑救初起火灾。室内消火栓设置的技术要求:1、消火栓充实水柱需经水力计算,且不小于13m,以避免浓烟高热对灭火工作的影响,又能保证消防队员正常使用;2、消火栓间距在高层内不大于30m,在裙房内不大于50m,保证两股充实水柱同时到达同层内任何部位;3、采用分区给水系统,有串联供水和并联供水两种方式,当消火栓栓口处的出水压力大于05Mpa时,应设减压装置。如超高层建筑消防供水系统不分工,则部分消火栓栓口处静水压力过大,当超过08MPa,在扑救火灾过程中开启水枪会产生水锤作用,容易使给水系统的设备遭到破坏,而栓口出水压力超过05Mpa,使水枪产生的反作用力,一个人很难稳定地操作水枪灭火。为此,采取减压措施,具体可设置减压孔板或减压阀等措施;4、屋顶水箱。为了保证初起火灾时消防用水量和消防水压的要求,超高层建筑屋顶水箱设置高度应满足最不利点消火栓静水压力015Mpa。不能满足时,应设气压水罐或稳压泵等增压设施。如是并联给水方式,其分区消防水箱的容量应与高位消防水箱的容量相同,发生火灾时,消防水泵供给的消防用水应进入高位水箱,而串联给水方式中是允许的;5、水泵接合器。在消防车供水压力范围内的各个分区均需分别设置水泵接合器。也就是说,根据现有或将有的消防车供水能力,确定各个分区是否应设水泵接合器。例如,某地主要以解放牌消防车为主要灭火车辆,由于其供水能力在50m左右,则50m以上部分可以不设水泵接合器;6、消防管网采取防超压措施。常用的方法是采用流量一扬程曲线平缓的消防水泵,设置安全阀、泄水阀门等,避免超高压造成给水系统的破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设置,除了面积小于5m2的卫生间、厕所和不宜用水扑救的部位外,其他部位均需设置(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要求相同)。针对超高层建筑的火灾危险性、疏散和扑救等综合因素。这样设置是必要的。三、防排烟、电气方面的特殊要求高层建筑中,因有毒烟气窒息死亡的人员占死亡人数的70左右,烟气是火灾中的隐形杀手。所以,要充分考虑在建筑内设置防排烟系统的重要性。烟气的水平流动速度为03、08ms,垂直方向扩散速度为34ms,当烟气无阻拦时,只需1min左右就可以扩散到几十层高的大楼。烟气的流动速度大大超过了人的疏散速度。楼梯间、电梯井及各种竖向管井是高层建筑火灾垂直方向蔓延的重要途径,易形成“烟囱效应”。而楼梯间及其前室或合用前室是火灾时人员临时避难、疏散的场所,消防电梯间及其前室是消防队员进入高层建筑灭火的主要通道。为了阻止烟气进入这些部位或排出这些部位的烟气,保证人员安全疏散和扑救。因此,超高层建筑在上述部位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能够达到疏散和扑救通道上无烟的目的,从投资方面又低于机械排烟系统,是可行的。其裙房的楼梯间内可统筹考虑布置。其风压值应为防烟楼梯间50Pa,前室、合用前室、封闭避难层25Pa,既能方便疏散安全门的开启,又能保证安全地带的压力,对烟气起到排斥作用。同时,超高层建筑封闭避难层内设置机械加压送风设施,除满足避难层内一定的正压值,防止烟气入侵,也为躲避在避难层里的人们提供呼吸用的新鲜空气。超高层建筑按一级负荷供电,应急照明灯和疏散指示标志采用专用供电回路或采用蓄电池作备用电源,连续供电时间不少于30min,其照度为05LX,除正常设置的部位外,屋顶停机坪四周应设应急照明。避难层应设应急照明,其供电时间不应小于100h,照度不应低于100LX,以消除人们在避难时的恐惧心理,为营救提供室内照明条件。高层建筑防火安全问题现状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高层住宅楼、写字楼、商厦、娱乐场所等林立于城市之间。据有关部门统计,北京市已建成的各类高层(10层以上)建筑达4000多幢。广州目前大约有7000多栋高层建筑,10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就有360多栋,居民住宅约有十几幢。上海市高层建筑总量已达5000多幢,其中100米以上的超高层建筑有160余幢。高楼大厦的大量涌现,为城市的经济建设、商业繁荣、环境繁华、人口聚集带来生机与活力,但同时也给消防工作带来了困扰和危机。 建筑防火设计先天不足 1995年国家出台了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以下简称高规),为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提供了政策保证。但一些老式的高层建筑在消防设施设计上存在先天设计缺陷,不符合国家现行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及高规的要求。例如有些老式建筑未设计防火分区,消防布局不合理、缺少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等等。合理布置安全疏散设施以及防火分区,为人们安全疏散创造条件,对于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事故和严重经济损失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忧患意识淡薄 在高层建筑的长期使用过程中,人们往往忽视了对消防系统的管理与维护。现代高层建筑尤其是公共高层建筑内各种消防设施种类繁多,一般都设有火灾自动报警、自动灭火、考|试/大自动防排烟系统等。发生火灾时,上述系统均应做到联合动作。然而,由于管理人员重视不够,没有坚持对消防系统进行管理与维护,致使前期大力投资的消防设施出现老化、损坏等现象,“形同虚设”。等到发生火灾时,消防系统不能做到及时联动,无法发挥其应有作用。 缺乏必要的忧患意识也是目前我国高层建筑防火安全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高层建筑的疏散楼梯按国家消防技术规范的要求是应设为防烟楼梯或封闭楼梯的,疏散通道上的防火门上装有闭门器,靠闭门器的作用防火门平时是要求关闭的,火灾时既方便逃生,又能有效地阻断烟气。有些高层建筑中的住户为了方便,将疏散通道上的防火门顶上或是堆上商品或杂物,使防火门处于常开状态,一旦发生火灾,大量的有毒浓烟就会沿楼梯间扩散到上层,使人员无法通过楼梯疏散到地面。这些说明了人们对火灾忧患意识的淡薄。 高层住宅避难层“空白” 有关专家指出,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若超过消防云梯车能够达到高度,从大楼外面施救的可能性很小,一般要依靠自救。建筑高度超过100米的旅馆、办公楼和综合楼等公共建筑,由于楼层很高,人员很多,尽管已设有防烟楼梯间等安全疏散设施,火灾时其内人员仍很难迅速地疏散到地面。因此,对超高层公共建筑在其适当楼层设置供疏散人员暂时躲避火灾和喘息的一块安全区即避难层或避难间,是极为重要的。 我国高规中规定:“建筑高度超过100米的公共建筑,应设置避难层(间)”。考|试/大据了解,国内建成的许多超高层公共建筑都设置了避难层(间),一般是与设备层、消防给水分区系统和排烟系统分区有机结合设置。如高391米、80层的广州标志性建筑中信广场,在27层、47层、67层三层都是完全空置的防火避难层;共63层、建筑高度249.9米的北京银泰中心,分别在17层、33层、46层和55层设计了4个避难层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高过百米的写字楼、酒店等公共建筑,随着土地资源的稀缺以及开发商追求住宅容积率热情的日益高涨,在北京、广州等发达城市,七八十米高的住宅楼已比较普遍,超过百米高的超高层住宅也相继出现。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随之而来,高规中并没有对高层住宅的避难层作类似规定。 城市安全部门曾经做过一个试验,让一名身强力壮的消防员从第33层跑到第1层,用了35分钟。如果是一名身体素质一般的人员或老人、小孩,所需时间肯定会更多。而火借风势,30秒内就可以从第1层到达第33层。这样算来,在高于50米的建筑中,遇到火险,人们跑到楼外逃生的可能性很小。随着城市人口的发展,高层住宅必将越来越多,相对于公共建筑,住宅使用人中“老幼病残”的比例更高,一旦发生大火,住宅中的住户特别是老人和小孩怎么一层一层往下跑呢?百米以上或是更低高度的住宅楼,该不该像公共建筑一样也设置避难层(间)呢?这个问题值得探讨。 擅改图纸,重外观不重安全 政府在规划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时,应将城市消防总体布局、消防通道、消防水源建设、高层建筑消防自动灭火设施建设纳入规划之中,做到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并严格控制建筑消防的审批。但部分设计人员为追求建筑的外观,加入设计师的个性、理念,忽视了消防安全,存在重大消防安全隐患的现象屡见不鲜。 有些设计院受建设单位主观意愿的影响,在向公安消防机构送审的设计中均按高规的要求在中心绿化区设置了消防车道和登高操作场地,但在实际施工中为满足绿化率和绿化从美国9.11事件谈北京CBD超高层建筑群等防灾安全问题摘要:建不建高层、超高层建筑的争论,在国际上已延续半个多世纪;在北京也已争论了二、三十年,但高层、超高层建筑并未因争论而减少,却越来越多。9.11事件恐怕也不会迅速冷却高层、超高层建筑热,北京、上海都在准备要建世界最高建筑。本文作者曾是我国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编制组的成员,对高层、超高层建筑的消防问题深有感触。作为一名消防工作者,需要面对现实。如何保障高层、超高层建筑的安全,依然是个值得进一步研究的课题(如钢结构防火)。为此,作者对首都将要建设的CBD超高层建筑群和重要标志性建筑,结合9.11事件提出了加强防灾救灾的若干建议,特别是钢结构防火与安全检测的意见;同时,对首都现代化建设中城市基础设施防灾方面的许多新问题也提出了建设性意见。这对城市规范设计、防火减灾和安全管理等都有参考价值,值得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 震惊世界的911恐怖事件,使闻名于世的美国纽约曼哈顿地区高达110层的世界贸易中心等7栋建筑轰然倒塌,在那工作的数千名各国人员和参加救灾的纽约300多名消防队员和警察一起遇难。当前,美国有关部门正在调查曾经是世界最高的标志性建筑为什么不堪一击?目前,美国和一些国际军政要员都在研究与实施反恐怖这一21世纪的新课题;而工程技术界正在研究分析或讨论世贸中心轰然坍塌这个对超高层建筑安全具有重大影响的新问题。本文围绕这一惊天大案,从消防防火角度等谈谈本市中央商务区(CBD)超高层建筑群及其他重要标志性建筑等的防灾问题。一、钢结构不耐火是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坍塌的重要原因纽约世界贸易中心筹建于20世纪60年代,建成于20世纪70年代。世贸中心建设时由六栋建筑组成,共93万平方米。其中:两栋姐妹楼为主楼,各有110层、高4115m,面积各为446万平方米,每栋主楼有99部电梯;该中心落成后,有世界800多个贸易公司约5万人进入办公,有100多个商店及供2万人同时用餐的许多餐厅,还有一个火车站、二个地铁站。纽约世界贸易中心的建成,代表厂那个时代世界科技与建筑材料、建筑结构和建筑设备发展的新水平,是著名的日裔美国建筑师雅马萨奇等的得意之作。据介绍,世贸中心设计时考虑了“飓风”和波音707等当时最大飞机的撞击,但没有想到会被波音767、757飞机撞击及大量航空燃料的烧击,致使世贸中心南北两主楼在恐怖分子飞机撞击后一个多小时相继坍塌。据报道,整个救灾清理工作要延续到2002年,灾后修复重建需要花费几百亿美元。国内外一系列城市灾害表明,对房屋建筑而言,最严重的灾害就是火灾、地震、飓风、台风以及战争等自然与人为的灾害。现代科技对抵御飓风、台风、地震的能力日益增强世贸中心的建筑结构为筒中筒钢结构,较好地解决了抗风、抗震等问题。但从911事件看,火灾问题尚未真正解决。在平时或非常时期,火灾仍是城市诸灾害中危害频度最大、死伤人员最多的灾害之一。许多火灾案例说明,建筑火灾人员伤亡以烟害为主;而9.11恐怖事件表明,钢结构不耐火,是世贸中心坍塌、人员大量伤亡的重要原因。美国防火规范对建筑物的抗火能力(耐火等级)的分级为3小时、2小时两级,对承重墙和支承多层的柱、主梁等承重构件规定其耐火极限为4小时;日本的防火规范要求低些,其相应构件的耐火极限为23小时;我国的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高层民用建筑结构的耐火极限,大致与美、日相似,但略低于美国的规定,如一级耐火等级建筑的防火墙、柱和承重墙、楼梯间墙及梁的耐火极限为3小时和2小时,没有1小时的规定。从911事件看,虽然美国有4小时的规定,但世贸中心被飞机撞击引发火灾后,仅一个多小时大楼就坍塌了。为什么世贸中心化火能力如此之差!我们分析,以下若干因素可能起了重要作用:一是飞机巨大的撞击力,使钢结构表面的防火保护层发生松动、开裂以致脱落,使钢结构有直接被火烧的可能;二是世贸中心建成已近三十年,原有钢结构的防火保护材料的防火性能可能己经大大减弱;三是大量航空燃料进人大楼流到那里烧到那里;四是在飞机巨大的撞击下,楼内的供配电、消防设备等等可能失灵,难以自动灭火、控制火势蔓延,无法降温和阻止钢结构变形。在上述种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火灾的高温使钢结构强度迅速下降、变形扩大,无法支持一百多层建筑自身的重量而迅速下塌。总之,火灾直接烧烤钢结构和防火保护层被破坏或失效,高温使钢结构软化,强度丧失,难以支持建筑物的巨大重量,应是世贸中心轰然坍塌的根本原因。这也是我们在进行现代化城市建设中特别是在高层、超高层钢结构建筑中应该认真对待的问题;同时,也是我国建筑设计防人规范领域有关钢结构防火处理方面值得借鉴的突出的典型案例,应该深入研究。二、加强北京CBD超高层建筑区域等的防灾规划设计前些时候,报刊等有关媒体报道了北京中央商务区的规划,其规模约4平方公平方公里。居国内之首,世界少有(近日,又报道北京还将在亚运村附近建设北京的世贸中心;上海要建世界最高的高层建筑)。但有关北京CBD区域或中关村科技园区、奥运村等防灾方而的规范设计、安全对策等,尚未见报道。结合美国911事件,提出几点建议:1研究与提高我国高层、超高层建筑钢结构的耐火能力大家都知道,钢结构具有强度大、重量轻、力学性能尤其是抗风、抗震好等优点,因而高层、超高层建筑和一些有特殊要求的工业与民川建筑采用钢结构的不少(目前,我国又是世界钢产量第一的国家,有关部门正在研究进一步在房屋建筑中扩大钢结构的使用范围);但从防火角度看,钢结构虽然是不燃烧体,但很不耐火、这就是钢结构的最大弱点,这一结论已被无数火灾案例和科学试验所证明,无防火保护的钢结构(即露明的钢结构)在火灾的作用下约一刻钟(15分钟)左右就会烧损或破坏。因此,国内外都要求对高层、超高层建筑以及受高温作用(或受高温威胁)的钢结构的建(构)筑物都要求进行防火处理。目前,国内外通常是采取对钢结构表面喷或涂刷防火材料或包裹耐火材料等办法保护钢结构不被火焰直接烧烤而提高其抗火能力(在一些工业设施中,还有采取向钢结构或金属贮罐等喷水降温等办法保护的)。但现今的防火喷、涂材料,大多用化学粘结剂使喷、涂材料粘结于钢材表面,随着时间的延伸其防火性能会逐渐下降以致失效(即粘结剂老化、材料松动、分离、脱落等),加上振动、冲击等影响,加速涂料与结构分离或出现裂缝等,这样钢结构就有被火直接烧烤的可能或因涂料自身耐火件性能的降低而影响钢结构建筑的耐火极限以致倒塌。仅京津地区就有多起钢结构火灾的典型案例,如:1975年,天津体育馆(与建于50年代的北京体育馆相似)因维修通风管道,电气焊引燃风道保温材料而发生大火,致使体育馆上(钢屋架)在失火约一刻钟时就全部倒塌;三年前,北京玉泉营环岛家具城(钢结构)因电气设备发生火灾,由于建设时施工单位听从业主的错误意见,擅自将钢结构防火喷涂的耐火极限从规定的1小时降为0.5小时,且喷涂质量又不好,致使家具城在失火后不到半小时就全部烧塌,造成特大火灾损失,80年代末,北京国贸中心(超高层建筑,钢结构)在施可工时中,因电气焊引发火灾,火灾持续了二个多小时,幸亏国贸中心的钢结构已进行了防火处理,且喷涂质量较好,钢结构未受大的影响(火灾后将炭化发泡的防火保护层铲除,重喷新的防火保护层),得以继续施工。国内外钢结构建筑火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表明,钢结构防火喷涂的质量、时效、涂层粘结力、使用中是否有松动、开裂或是否受到大的冲击、震动等等关系甚大;同时,建筑物内(或构筑物附近)可燃、易燃液体流淌、可燃气体扩散燃烧等等,也都会直接影响到钢构件的防火安全,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为此,有关部门应加强研究,进一步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保障钢结构建(构)筑物的消防安全。从目前的情况看。特别要研究耐火性能好、时效长、粘结力高的新的钢结构防火材料;研制耐高温价廉物美的金属、非金属钢结构复合防火材料及轻质、高强、耐火的混凝土等新材料,进一步提高地结构的耐火能力,应是我国建筑界、工程界和消防界的新课题。从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角度,结合美国911事件是否应对高层、超高层钢结构建筑物(包括工业建筑和重要设备和重要交通桥梁等构筑物)的防火构造、耐火极限等等提出进一步要求(如输油、输气管道不应敷设在大型钢结构桥梁上过江过河,或应采取可靠的防火安全措施方可设在大桥上过江过河;再如大型钢结构桥梁应该考虑大型运输易燃易爆物品车辆大火成船舶人灾对大桥的影响等防灾安全措施),改善与提高钢结构的耐火能力,适当提高重要钢结构建筑的耐火等级或重要钢结构构件(如柱、梁、屋架、楼板)的耐火极限。2钢结构建(构)筑物应定期进行耐火检测目前,北京采用防火保护的钢结构建筑物约有数百栋、近千万平方米。在设计与施工中一般只按照防火规范有关耐火等级的要求喷(涂)规定厚度的防火涂料,但这此建筑物到底能耐火多少年,或使用多少年应当进行耐火检查或科学测试,目前国家、地方或行业管理部门均无具体规定。从美国911事件,从保障钢结构建(构)筑物的长远安全看,应该做出必要的规定。如:1)按照不同的性质,不同耐火等级,确定经过防火处理的钢结构建(构)筑物定期耐火检查、测试的年限(如十年、二十年、二十年、五十年等等);2)为方便耐火检查、测试,应在设计、施工时,对关键构件、节点创造(或预留)进行耐火检查、测试的条件,并应设置明显的标志;3)对难以进行检查、测试的重要隐蔽部位,宜采取做试件的办法,并应将试件放置在与建(构)筑相同的场所(或部位),方便定期进行外观检查(如涂层变化、松动、开裂、风化等情况)与科学测试(检验耐火极限下降情况)。为钢结构建(构)筑物的定期维修年限与耐火的真实能力积累科学数据。3提高高层、超高层建筑和地下建筑的防灾抗灾能力当前,城市建筑的发展是向高空和地下两极发展,高层建筑、地下建筑越来越多;又由于高层(含超高层建筑,以下同)建筑、地下建筑自身的种种特殊性,容易引发火灾等重大灾害事故,因此要求我们在规划建设CBD区域或其他区域的高层建筑、地下建筑时,要考虑好消防防灾和灭火救灾等有关防灾、救灾技术措施与对策,从根本上提高高层建筑和地下建筑的安全度,增强其防灾抗灾能力。除前面涉及的钢结构耐火问题外,特别要处理好以下有关事项:l)高层建筑、地下建筑的安全疏散设施必须可靠及长期有效才能确保高楼大厦、地下建筑平时和火灾等非常时期人员的安全疏散。防烟楼梯、疏散走道应保持通畅,疏散照明、指示标志、火灾报警、灭火设施、防烟排烟等等应长期有效;装修设计、装修施工不应破坏原设计的安全格局及报警、灭火设施,必须从安全防灾出发,使用不燃、无毒(或低毒)的装修材料,严格控制可燃、有毒、发烟量大的材料。进行耐火、阻燃处理时,要选用时效长的材料;要提倡在一栋建筑物内采用机械防烟与自然防烟(如带凹廊形式的自然防烟前室)相结合的防烟楼梯,真正提高防烟楼梯的安全度(如日本东京新宿中心的一些超高层建筑,大多设置一个机械和一个自然防烟的楼梯间及前室,这种组合方式,比两个自然防烟方式或两个机械防烟楼梯的安全度高);对超高层建筑,一定要做好避难层(或避难间)和屋顶停机坪等避难救灾设施;要从严掌握玻璃幕墙的设置,必要时一定要严密防火措施,如每层外墙应设窗槛墙或相应的阻止火势蔓延的其它有效设施,幕墙安装必须牢固,预防或减少因火灾、大风、地震等引发次生灾害。2)合理安排、处理建筑物所需的热源、冷源、电源、气源等相关设施的安全防灾问题。当建设工程不可能利用城市或区域集中采暖、供热设施,需要自行解决,不论采用燃油、燃气锅炉、直燃机采暖、供热、制冷(亦或采取电制冷、燃气制冷)或利用燃油、燃气自备发电等,都应合理布置这些设施,即要有(或预留)符合防火安全要求的场所。除电制冷外,这些场所应尽量与主体建筑分开布置;必须布置在主体建筑(或地下)时,应考虑燃油、燃气场所自身安全及相应安全设施的可靠性(即要考虑这些安全设施是否长期有效),特别要避免没有自然通风、采光或没有建筑防爆泄压条件的场所安排燃气设施、暗厨房等。对盛装油品等可燃液体设施的场所,要有自动灭火和防止液体流淌扩大蔓延的措施;对燃气场所,要有建筑防爆泄压、自动报警、事故排风、电气防爆以及快速切断气源装置;对建筑物内外输送可燃气体、可燃液体的管道要安全布置,避开人员集中部位和容易引发火灾等灾害事故的场所,要增设防护套管、防震伸缩、补偿等设施;对储存可燃液体、可燃气体的地上金属储罐、容器等,要有自动灭火冷却、降温、防变形倒塌等措施;在平时或事故时,重要消防用电设备要保障正常供电,做到末端自投。同时,消防用电设备的电气线路应与非消防用电线路分开布置,为火灾时及时切断非消防用电设备电源和防止扩大火灾蔓延、减少损失以及为消防扑救与安全救灾创造必要条件。3)CBD区域、重要公共建筑、城市标志性建筑和居住区建筑周围等,要有通畅的消防救灾道路和一定的防火安全距离。消防救灾道路应成环状,距被保护对象宜为56m,消防救灾道路的路面和路下各种沟、管的盖板要有承受大型消防车等救灾车辆装备的能力,一般不应小于30吨(具体可依城市实际配备的救灾装备确定)。特别要注意高层主体或裙房建筑周围向外扩展的地下室顶板和商务区、居住区高架花园顶板的承载能力也应适应大型救灾车辆装备通行和工作的需要,否则,必将严重影响高层建筑的灭火、救人等各种救援的需要。上述区域和城市重要建筑等与有碍其安全、容易引起火灾、爆炸、中毒等大面积灾害的设施(如城市液化石油气储配站、大然气储配站、气化站、高中压调压站和大型油罐、油库及化学有毒、爆炸物品库房等)应保持足够的防灾安全距离。特别要注意个要将重要建筑、居住区等布置在液化石油气储配站附近,因为这类设施燃烧爆炸波及面很大,一般在几百米至几千米。目前,本市有些开发项目距离这些设施较近,已存在一些隐患,应引起规划、设计和城市开发部门的注意。对市区的危险设施宜采取迁离、改变使用性质或设置绿化安全隔离区;也可暂缓安排建设邻近项目或停建、改建。总之,要为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为人民群众创造优美、舒适和安全的环境。4)加强消防站、急救站等城市救灾设施的建设和提高城市生命线工程的安全度ACBD、高科技园区、大型商业文化区、居住区和郊区卫星城及新型城镇等均应同步规划建设消防站、急救站等城市基础救灾设施。目前,北京市消防站布点与建设还很不完善,欠帐很多,与国家消防站建设标准和天津、上海等城市比较均有较大差距,与国外同等规模现代化城市比较差距更大,应抓紧落实总体规划防灾建设,不能再欠新账。B要提高防灾设施自身的安全度。消防站、急救站等城市救灾设施,是平时和非常时期进行灭火救灾、救人的城市基础设施、救灾设施(还包括水源、通信、道路桥梁、消防救灾、车辆装备等等),其重要性决定了这些救灾设施(指站房、救灾车辆的车库等)自身防火防震要求应有别于(或略高于)其他建筑,否则就难以完成国家所赋予它的救灾使命。历史上有很多深刻教训,如美国的旧金山大地震,消防站全部倒塌。大火三天三夜不灭;我国唐山地震,消防站也都倒塌,群众徒步到消防站报警(因有线设施全部破坏,无法用电话报警),到消防站见到房屋倒塌,人员伤亡、车辆砸毁,只能伤心的走了;北京远郊区一座大型企业发生重大燃烧爆炸事故,贮气罐爆炸的冲击波使相距100余米处的企业消防站车库大门变形,消防车无法出动,贻误了灭火战机。为此,我国现行的消防站建设标准,对城镇消防站的防火、抗震等防灾要求作出了专门规定:其站房、车库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抗震设防要求对低烈度地区(如6度、7度区)要求提高1度设防;对高烈度地区(如8度、9度区)规定地震力不提高,但其防震构造要求按提高1度处理,并要求对站房、车库的框架、大门等的变形要进行验算,以保障大震时消防站不倒塌,消防车库大门不发生大的变形,消防车可以迅速出动投人灭火救灾工作。北京市处于强烈地震区(设防烈度为8度),是个有一千几百万人口的国际大都市,中央党、政、军所在地,位于我国一百多座设防城市之首,消防站、急救站等城镇救灾设施的防灾、抗震极为重要。但目前北京的消防站等在自身防震安全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还有一些消防站(唐山地震前建设的)还未进行全面的抗震加固,很不安全;二是唐山地震后建设的一些消防站也不符合现行国家消防站建设标准要求(即构造措施和变形要求不合格),也要加固;三是有关部门对救灾设施自身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今后建设新消防站等救灾建筑时,要高度重视其自身的防灾抗震能力,提高施工质量。救灾设施自身的安全直接有关城镇防灾安全大局,设计、施工和市政管理以及消防部门等均应抓好此项工作。急救站应同消防站一样要求加强防灾抗震等自身安全的能力。C加强城市生命线工程和救灾队伍业务与装备水平(a)水、电、燃气和油料、热力、通讯(包括国家、地区和城市各种信息网络等等)是现代化城市正常运转和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的必需,亦即人们常说的城市生命线工程,充分说明了它的重要地位;其中油、气罐站装置,输油输气管道、设备还往往会引发燃烧爆炸事故和人员伤亡。因此,城市生命线工程的自身安全与日常运行安全,防止跑、冒、滴、漏和各种事故,加强与完善这些设施的防灾工作,特别是提高这些工程在平时及非常时期的设防安全,提高工程质量、加强运行安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作为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必须制定生命线工程防灾规划与救灾预案,加强演练。有关基础信息资料、防灾救灾对策,各种应急措施方案,救灾机构分工和各有关部门职责以及参加救灾的军警部队等信息均应输人城市防灾救灾中心,在城市或地区最高领导或分管市长的统一领导下,应对可能发生的各种灾害事故,确保城市安全。b)当前,尤其要加强首都城市高压电缆隧道网的、防灾与救灾准备。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北京四环路以内城市地下高压电缆隧道网已有二、三百公里。连结30多座110kV至220kV变电站和二个热电厂,电缆总长达数千公里。由于种种原因,本市地下高压电缆隧道存在较多不安全因素,又缺少有效救灾设施、装备。比较突出的如:高压电缆隧道普遍没有强制通风设备,电缆过热、绝缘老化、龟裂,电缆油渗漏以及隧道渗水、漏水,金属材料腐蚀等等,随时都有引发重大事故的可能,迫切需要加强防火、防灾与综合治理。如:做好通风降温、防水、防腐和各种有效的防火分隔、封堵,防止延烧等基础性防灾工作;同时,要加强电缆预测预警工作,将电缆火灾控制与消灭在孕育阶段,防患于未燃;此外,要加强研究负荷调整,提高运行安全度。发达国家大多采取较低负荷运行,安全系数较大,而我们往往是满负荷甚至超负荷运行,加剧了不安全因素。D加强救灾业务与装备建设过去,人们常说北京消防防灾救灾有四大难题一即高层建筑、地下建筑、石油化工油气罐站及古建筑。而现在的难题已远不止这四方面,如CBD超高层区域建设与运行管理,中关村等高科技园区建设与生产;随着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中心、网络中心如雨后春笋发展极为迅速,城市通信方式、通信手段不断更新。首都的通信中心、信息中心、金融中心、指挥中心以及调度中心等设施的大量建设,这些中心的地位与作用日益强化。信息技术使世界变小,使千家万户、使各大企业、世界各国紧密相连,从研制、开发、生产、销售、供应到维修服务已连为一体,一些设施(中心)如果发生火灾,将造成巨大损失与影响,真所谓“一发动千金”。如前几年东南某市和西南某地区通信大楼发生火灾,使整座城市对内对外通信联络全部中断达数十小时,造成重大损失与无法挽回的影响。而前述新型产业、新型技术、新型设备,其防灾救灾均不同于过去,需要新的防灾技术措施,新的救灾装备,都需要有专业技术知识并经过专门培训的防灾救灾人员。目前北京的情况,北京的防灾救灾设施还很脆弱,还有较大差距,还不适应信息技术、信息社会、现代高新技术发展的需要。因此,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大力加强新兴技术、新兴产业、信息中心、网络中心防灾救灾的研究和开发新型救灾技术装备,大力开展专业人才的培养、训练,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和世界经济一体化对防灾救灾的需要。三、加强城市标志性建筑的防灾工作北京是世界著名的文化古都,又是正在向国际化大都市边进的特大型城市,从过去到现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都有一些重要标志性建筑,如:故宫、天安门、人民大会堂、革命历史博物馆、毛主席纪念堂、中华世纪坛等等。目前,已经动工或准备动工的有国家大剧院和西直门立体交通枢纽工程。这两项工程都是通过国内外招标由外国设计的国家和北京市的重点工程,也是新时期具有鲜明特色的重要标志性建筑。一个位于大安门广场、大会堂西侧的国家大剧院,另一个位于西直门立交桥西北侧的西直门立体交通枢纽。这两个工程不仅防灾而且在救灾方面均有一系列特殊性和一些先天存在的复杂因素,不加强防灾研究与管理,都容易引起重大事故、国家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