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下半期考试卷.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492641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下半期考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二语文下半期考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二语文下半期考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漳平二中高二(下)语文半期考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10分)洪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0分) (l) 亦余心之所善兮, 。(屈原离骚) (2) ,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3)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4) 庄生晓梦迷蝴蝶, 。(李商隐锦瑟) (5)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荀子劝学)(6) ,俯察品类之盛。(王羲之兰亭集序) (7)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苏轼赤壁赋)(8) ,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9)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10) 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15分)冯异字公孙,颍川父城人也。汉兵起,异以郡掾监五县,与父城长苗萌共城守,为王莽拒汉。光武略地颍川,攻父城不下,屯兵巾车乡。异间出行属县,为汉兵所执。时异从兄孝及同郡丁缣、吕晏,并从光武,因共荐异,得召见。异曰:“异一夫之用,不足为强弱。有老母在城中,愿归据五城,以效功报德。”光武曰:“善。”异归,谓苗萌曰:“今诸将皆壮士屈起,多暴横,独有刘将军所到不虏掠。观其言语举止,非庸人也,可以归身。”苗萌曰:“死生同命,敬从子计。”光武南还宛,更始诸将攻父城者前后十余辈,异坚守不下;及光武为司隶校尉,道经父城,异等即开门奉牛酒迎。光武署异为主簿,苗萌为从事。及王郎起,光武自蓟东南驰,晨夜草舍,至饶阳无蒌亭。时天寒烈,众皆饥疲,异上豆粥。明旦,光武谓诸将曰:“昨得公孙豆粥,饥寒俱解。”及至南宫,遇大风雨,光武引车入道傍空舍,异抱薪,邓禹热火,光武对灶燎衣。异复进麦饭菟肩。因复度虖沱河至信都,使异别收河间兵。还,拜偏将军。从破王郎,封应侯。异为人谦退不伐,行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进止皆有表识,军中号为整齐。每所止舍,诸将并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及破邯郸,乃更部分诸将,各有配隶。军士皆言愿属大树将军,光武以此多之。异自以久在外,不自安,上书思慕阙廷,愿亲帷幄,帝不许。后人有章言异专制关中,斩长安令,威权至重,百姓归心,号为“咸阳王”。帝使以章示异。异惶惧,上书谢。诏报曰:“将军之于国家,义为君臣,恩犹父子。何嫌何疑,而有惧意?”六年春,异朝京师。引见,帝谓公卿曰:“是我起兵时主簿也。为吾披荆棘,定关中。”既罢,使中黄门赐以珍宝、衣服、钱帛。诏曰:“仓卒无蒌亭豆粥,虖沱河麦饭,厚意久不报。”异稽首谢曰:“臣闻管仲谓桓公曰:愿君无忘射钩,臣无忘槛车。齐国赖之。臣今亦愿国家无忘河北之难,小臣不敢忘巾车之恩。”后数引宴见,定议图蜀,留十余日,令异妻子随异还西。(选自后汉书冯异传)【注释】“菟”通“兔” “愿君”以下两句:春秋时管仲曾射中过齐桓公的带钩,后来齐桓公假意令鲁国用囚车把他押送回齐国,不但没有杀他,还任他为宰相。槛车:囚车。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异间出行属县 间 :秘密地B使异别收河间兵 别:另外,另外的C异常独屏树下 屏:退避D上书谢。诏报曰 报:报告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光武帝与冯异君臣相知的一组是( )(3分)观其言语举止,非庸人也,可以归身 死生同命,敬从子计异等即开门奉牛酒迎从破王郎,封应侯 何嫌何疑,而有惧意臣今亦愿国家无忘河北之难,小臣不敢忘巾车之恩A B C D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冯异原本为王莽效力,后被刘秀所擒,因人举荐被刘秀召见,为感念刘秀不杀之恩,冯异劝说父城县县长苗萌 一起归顺刘秀。B行军途中,冯异曾向困顿中的光武送上了豆粥,捧来麦饭和兔腿肉。多年以后,光武还专门下诏不忘“无蒌亭豆粥,虖沱河麦饭”的情义。C冯异谦恭不自夸,行路时碰到其他将领,往往赶着车让出路来。宿营时,从来不与诸将一起评论自己的功劳,人称“大树将军”。D冯异长时间领兵在外,思念家乡,请求回到皇帝身边供职,光武不同意。有人上书说冯异的坏话,光武并不因此对冯异产生猜疑。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异为人谦退不伐,行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3分)译:_ _ _(2)帝使以章示异。异惶惧,上书谢(3分)译:_ _三、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落日怅望马戴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6本诗以“落日怅望”为题,从全诗内容看,作者惆怅的原因是什么?(2分)7请从语言、表达技巧方面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分析。(4分)四、阅读论语选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9分)(一)(4分)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8在孔门众多弟子中,颜渊以什么著称?(2分)9孔子认为颜渊之死对他而言,简直是老天要了他的“命”。孔子为什么这么说?(2分)(二)(5分)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10孔子认为君子的“义利观”是怎样的?请加以概括。(2分)11现代社会是商品经济社会,我们不能回避利益问题。你认为君子的“义利观”对我们现代人有什么指导意义?(3分)五、文学名著(17分)12.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5分)A 曹操以为胜券在握,安然地大宴长江,月光下横槊赋诗。谋士们一再提醒防范吴军火攻,曹操皆不以为意,以为东吴缺少火攻所必需的东南风。B蒋干为了立功,再次自告奋勇前往江东探视军情。周瑜与庞统经过密议,又一次将计就计,使蒋干引导着庞统来到曹营。徐庶见到庞统,教他用连环计。庞统借机向曹操献了锁战船的连环计,为火攻曹操创造了条件。C曹操看出黄盖的粮船有诈,赶紧逃跑。伴随大风刮起,黄盖带领诈降船只,乘机放起火来,火船顺风而下,曹军战船顿时一片火海,阵营大乱。大火借着风势,一直烧到岸上的大营,曹军全面溃败。曹操被张辽救上小船,得以逃脱,此时军营、战船火焰腾空,曹军大势已去。D周瑜见没有火攻的好风向,焦急而病。孔明说要为他借东风,周瑜高兴地筑起了“七星坛”,然后把各路军马调度停当,等候东风吹起。为了躲避周瑜的加害,东风一起,孔明便在赵云的接应下回到了夏口,然后布置人马待时截击曹操。E曹操急率人马撤退,在奔往乌林的路上,被吕蒙追杀;在去合淝的路上又被太史慈、陆逊伏击;在往彝陵逃命时,又先后被赵云、张飞冲杀,曹操被杀得胆战心惊。华容道遇关公,关羽念及旧情,放过曹操。13.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5分)A. 孙坚带兵入城,扑灭城中大火,在皇宫废墟上安营扎寨。一天夜里,孙坚从一口井里捞出了玉玺,便决定托辞离开洛阳,另谋大事,谁知此事被袁绍乡人报给袁绍。袁绍向孙坚索取玉玺未果,便骂道:“私自藏匿,异日不得善终,死于刀箭之下!”B. 刘备马跃檀溪脱险后,遇见了水镜先生,水镜先生向刘备推荐了伏龙、风雏,于是刘备日夜盼望得到二人。在遇到卧龙、风雏之前,刘备遇到了单福,于是便拜单福为军师。在与曹仁的首次交锋中,单福就显示了军事才能。C. 孙策临死时嘱说: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孙策死后,孙权继位掌权。周瑜向孙权推荐了鲁肃。鲁肃又荐诸葛瑾。孙权拜诸葛瑾为上宾,依照他的建议,顺曹操,绝袁绍,君臣齐心治理江东。从此势力日趋强大,威震江东,深得民心。 D. 刘备第一次前往隆中拜访,却无缘谋面,归途中遇见了诸葛亮的密友崔州平。数日后,刘备再次前往,遇见了诸葛亮的另外两位密友石广元和孟公威,以及诸葛亮的弟弟诸葛均,归途中还遇见了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但与诸葛亮仍无缘谋面。E. 刘禅溺于酒色,不理朝政,听从黄皓的谗言再次命姜维班师。姜维只得遵命,回到成都后,刘禅一连十日不上朝。姜维欲杀宦官黄皓,却被刘禅拦住,反说他容不下一个宦官。刘禅下令让姜维领兵八万往陕西沓中屯田避祸,既可以种麦补充军粮,又可以令魏军不敢轻易入侵。14简答题。(7分)“失空斩”是一组中国京剧传统剧目的合称,取材于古典小说三国演义,请写出这几个剧目的名称,并简述其中一个故事情节。六、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15分)下坡或者上坡 从县政府往东走,是一条长长的下坡路。当然也可以这样说,从国税局往西走,是一条长长的上坡路。两种说法,指的是同一条道路。人间的事情就是这样,同一个事物,至少会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乍一听,好像是矛盾的,是相反的,仔细琢磨,其实是一回事儿。立场不同,视角不同,说法自然就不会相同嘛。 从县政府到国税局之间那条长长的下坡路,几天前发生了一场交通事故,把我和我的朋友老周都牵扯进去了。 老周曾经是我的同事,两个人在同一间办公室里坐对面,关系相当密切。十几年前“下海”热的时候,老周义无反顾地下去了,开办了一个律师事务所。 如今,老周的事业红红火火,连奥迪都开上了。我呢,还窝在原先的那个部门。当然也“进步”了,不过跟老周相比,我的“进步”可以忽略不计。 老周不忘旧交,忙里偷闲,会主动来电话,约我出去小聚。去的是老地方,农家菜馆。 那个黄昏跟往常一样,老周亲自开车来接我。跟往常不一样的是,在那个下坡路的中间地段,我们发现前面路边上围了一群人。老周把车停下了。 老周说:“肯定是交通事故。”说完,老周打开车门走了出去。我坐着没动。我不想管这种闲事,弄不好会管出一身麻烦的。这样的例子我见到的不少,听到的更多。原本是一种美德,可很多人都被自己的美德弄得焦头烂额 我正胡思乱想着,老周回到车上,从公文包里拿出纸和笔,匆匆地写着什么。 我说:“老周,别管闲事。”老周没有抬头,边写边说:“不管不行,弄不好有生命危险。”我知道自己拖不住老周的后腿。他认准要做的事,谁反对都不行。当年“下海”的时候就是这样。 我心里有点儿不踏实,跟老周一起下了车。我看见柏油路上躺着一个白发的老人,脑袋上有血,手上也有。跟我想象的一样,肇事司机逃走了。没逃走的是一群围观的看客。事不关己,看看又何妨呢?何况,看过以后,他们至少会捡到一个话题,跟别人说来说去,还可以发几声感慨,加几句议论,甚至还可以骂骂娘。 老周走到白发老人身边,扶起了他的上半身,把纸和笔都递给他,说:“老人家,你签个字,证明我不是肇事的司机。签完字,我送你上医院。”老人的神志还算清醒,他看了老周一眼,点点头,接过笔,在纸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我注意到,老人的手有些颤抖,字写得歪歪扭扭,而且,还把手上的血蹭到那张“证明”上去了。 这时候围观的人群里发出不同的声音。 一个声音说:“救人要紧,签哪门子字呢?”又一个声音说:“快点吧,出了人命谁负责?”还有一个声音说:“人心不古,人心不古哇。”老周一声不吭。我不知道他在心里想什么。我倒是有些愤愤不平。一大群人没一个肯动手帮忙的,现在倒说起风凉话了。 我们把老人送进了医院。还好,伤势不算太重。医生说,需要住院观察一下。恰好,老人的儿子也赶到了,住院的事情,让他去安排吧。 老人的儿子是个穿着皮夹克的中年人,脸色很阴,似乎有些愤怒。他没去安排住院的事,而是瞪着眼睛走到我们身边,说:“怎么回事儿?”老周把前后的经过跟他说了一遍。皮夹克沉默不语,他的表情很怪,似乎不相信老周的话,又似乎是将信将疑。屋子里的空气僵硬了。老周轻轻叹了口气,把“证明”拿出来给他看。皮夹克低着头看“证明”,看了很久很久,才从牙缝里挤出了几个冷冰冰的字:“那就,谢谢啦。”说完,一转身走了,连老周的姓名都没想起问一下。老周不是肇事司机,他心里是不是特别失望呢? 我对皮夹克非常不满。什么人呀?人家帮了你父亲,你就用这种态度来对人家?老周长长吁了一口气,突然在我的胸脯上擂了一拳,大声说: “走,我们到富丽华大酒店,一醉方休!”富丽华是本地最高档的酒店,我和老周还从来没有一起去过呢。 我很纳闷儿,老周怎么变得如此兴奋呢?15小说中的老周具有怎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3分)16小说开头一段关于路的描写和议论,看似闲笔,实为精妙之处,请简析其作用。(3分)17小说描写了老周救助车祸中受伤的老人又坚持让老人在证明他不是肇事司机的字条上签名的故事。有人赞同老周的做法,认为老周救助他人时注意保护自己;也有人反对老周的做法,认为老周救助他人不应有附加条件。你的看法呢?请就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加以探究。(4分)18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小说开头说去农家菜馆聚会,为结尾老周决定改去最高档的富丽华酒店“一醉方休”埋下伏笔,以突出老周做成好事后的兴奋之情。B小说中的“我”反对老周救人,反映了 “我”的世故与冷漠,说明本质上“我”与车祸现场的“看客”没有什么区别。C小说描写老人在“证明”上签字时的情形,说明老人可能伤得很重,突出抢救老人的紧迫性,也自然引出了围观者的一番议论。D小说没有明确表明“我”的身份,而是通过对“我”的言行及处事方式的描写,暗示“我”是县政府机关的干部。E小说描写“皮夹克”的行为,既验证了老周坚持让老人签“证明”行为的正确性,也批评了国人的某种阴暗心理的劣根性。七、语言文字运用(8分)19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昵(n)称 质(zh)量 衣钵(b) 因噎(y)废食B. 刍(ch)议 熟稔(rn) 露(l)脸 瘙(so)痒难忍C. 奇葩(p) 笑靥(yn) 当(dng)真 物阜(f)民丰D. 绮(q)丽 木讷(n) 顷(qng)刻 入不敷(f)出20 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和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笔名满天下而原名湮没无闻者,事实上等于_。人家给咱们介绍一位沈雁冰先生,不如介绍茅盾来得响亮;介绍一位谢婉莹女士,不如介绍冰心来得_。等到自己也肯公然承认名叫茅盾或冰心的时候,仍不失为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的好汉。千秋万岁后,非但真假难辨,而且_。A改名换姓 大名鼎鼎 弄巧成拙 B改名换姓 如雷贯耳 弄假成真C移花接木 如雷贯耳 弄巧成拙 D移花接木 大名鼎鼎 弄假成真21 找出下列句中的错别字,并订正在横线上。(2分)(1)散文是倍受读者青睐的文体,古今中外的散文家凭借生花妙笔,写下了无数文采斐然、脍炙人口的名篇。 错别字是 ,正确的写法是 (2)作为领导干部,面对群众时需要很强的亲和力,只有贴近群众,和颜悦色而不是急言厉色,才能真正听到群众的心声。 错别字是 ,正确的写法是 八、写作(70分)2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70分) 人类要面对自然,个人要面对社会,政府要面对群众。古往今来,诸如成功、荣誉,挫折、困难,乃至灾祸等等,无一不要人们面对。其时总会有人勇敢,有人怯懦;有人镇定,有人慌乱;有人理智,有人糊涂。回顾成长历程,瞻望人生前途,我们也必将面对许许多多事情。请以“面对”为题,写一篇作文。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要求: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除诗歌外,文体不限;800字左右;不得抄袭。班级_ 座号_ 姓名_ 成绩_密封装订线漳平二中高二(下)语文半期考试卷答题卷一、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0分)(l) (2) (3) (4) (5) , (6) (7) (8) (9) (10) 二、文言文阅读(15分)2( ) 3( ) 4( ) (每题3分)5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1)(3分): (2)(3分): 三、诗歌鉴赏(6分)6(2分): 7(4分): 四、论语(9分)(一)(4分)8(2分) 9(2分) (二)(5分)10(2分) 11(3分) 五、文学名著(17分)12. (5分)( )13. (5分)( )14(7分)选 ( ) 题_六、现代文阅读(15分)15(3分) 16(3分) 17(4分) 18(5分) ( )( )七、语言文字运用(8分)19(3分)( )20(3分)( )21(2分)(1)错别字是 ,正确的写法是 (2)错别字是 ,正确的写法是 句子序号不当之处改正为参考答案: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10分)(每小题1分)(l) 虽九死其犹未悔 (2) 羁鸟恋旧林 (3) 无边落木萧萧下 (4) 望帝春心托杜鹃 (5)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6) 仰观宇宙之大 (7) 歌窈窕之章 (8) 乱花渐欲迷人眼 (9) 伤心秦汉经行处 (10)只缘身在此山中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15分)2D (报:复信,答复。特指皇帝对臣下所上奏章等的批复。)3B(“君臣相知”指光武帝与冯异彼此了解,信任。是冯异归顺光武的言行,表明冯异对光武的信任。表明光武对冯异的信任。表明冯异对光武铭记臣相知、相濡以沫的情谊的期盼。是苗萌对冯异的信任。是一起作战与领功行赏。)4D(无中生有,原文中没有“思念家乡”的意思,只是说冯异心里不踏实,请求回到朝廷.)5(3分)冯异为人谦让,从不自夸,路上与其他将领相遇,总是让自己的车到路边避让。评分标准:“伐”、“行”、“引”的翻译,各1分;不通顺扣1分。(3分)光武帝把奏章给冯异看。冯异十分惶恐,上书谢罪。评分标准:“示”、 “谢”的翻译,各1分;不通顺扣1分。【译文】冯异字公孙,颍川郡父城县人。他爱好读书,通晓左氏春秋孙子兵法。汉兵初起时,冯异以郡掾的身份监察五个县,与父城县长苗萌共同守城,为王莽抵御汉军。光武抢占颍川时,攻打父城县攻不下来,将军队屯扎在巾车乡。冯异乘间隙到所管辖的属县巡察,被汉军抓获。当时冯异的堂兄冯孝以及同乡人丁缣、吕晏,都跟随着光武,于是一起举荐冯异,得到了召见。冯异说:“以冯异我一人的微薄之力,不足以影响您的强弱。我的老母尚在父城之中,请允许我回去据守五个城邑,立功来报答您的恩德。”光武回答说:“很好。”冯异回去后,对苗萌说:“当今众将领都是由武士兴起,大多暴虐专横,只有刘将军所到之处不抢掠。我看他的言谈举止,并非庸俗之人,可以归附他。”苗萌说:“我与您生死与共,一切都听从您的安排。”光武南归宛城,更始攻打父城的将领前后有十几个,冯异严加防守,攻不下来;等到光武担任司隶校尉,途经父城时,冯异等人随即打开城门奉上牛酒相迎。光武任命冯异为主簿,苗萌为从事。等到王郎兴起,光武从蓟城城东快速南下,昼夜兼行,草草休息,来到了饶阳的无蒌亭。当时天寒地冻,众人饥渴疲惫,冯异送来了豆粥。第二天一早,光武对将领们说:“昨天得到冯异送来的豆粥,饥饿寒冷就都解除了。”到了南宫县,遇上了大风雨,光武将车停到了路旁的空房子里,冯异抱来了干柴,邓禹烧起火来,光武对着灶烘烤衣服。冯异又送上麦饭和野菜。光武于是又渡过虖沱河到了信都,派冯异另去聚集河间的军马。冯异回来后,就被封为偏将军。后来又跟着光武击败王郎,被封为应侯。冯异为人谦让,从不自夸,路上与其他将领相遇,总是让自己的车到路边避让。进退都做好标记,军中称为最有秩序。每次军队停下来作短暂休息时,将领们都围坐在一起讲论战功,冯异却经常独自避坐大树之下,因此在军中有“大树将军”的称号。攻破邯郸后,军中调整将领部署,并分配各自的属官。士官们都说愿意跟从大树将军,光武因此更对他另眼相看。冯异自己觉得长久在外征战,心里不踏实,就上书表白渴望回归朝廷之心,愿意亲自侍奉皇帝,光武帝不允许。后来有人上书说冯异在关中十分专制,斩杀长安县令,有至高的权威,百姓都拥戴他,称他为“咸阳王”。光武帝把奏章给冯异看。冯异十分惶恐,上书谢罪说。”光武帝下诏回复说:“将军您对于国家,谨遵君臣的大义,恩情亲如父子。有什么值得嫌疑,而心怀恐惧呢?”建武六年春,冯异进京朝见光武帝。光武帝召见他,并对公卿们说:“他是我起兵时的主簿。为我披荆斩棘,平定关中。”接见结束,让中黄门赐给他珍宝、衣服、钱币、布帛。下诏说:“窘迫危急时无蒌亭的豆粥,虖沱河的麦饭,浓情厚谊许久没能报答。”冯异叩首谢恩说:“我听说管仲曾对齐桓公说过:希望您不要忘记我曾射中您的带钩,我也不会忘记您押解我的囚车。齐国就是依靠这种信任关系壮大起来的。我也希望圣上不要忘记河北的艰难日子,我也不敢忘记在巾车乡受到的恩遇。”之后光武帝多次宴请冯异,商议收复蜀地之事,过了十几天,才命令冯异带着妻子儿女返回关中。三、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6. A客中久滞、思乡情切,可从颔联得到答案;B年华渐老、感时伤逝,可从尾联得到答案。(2分,每点1分)7.角度举例: A、作者见景生情,由“孤云”“归鸟”疾速飞去,想到自己的久滞不归;由夕阳落山,想到自己年华老去。联想自然,抒情真切感人。B、对比,云、鸟行去之快于自己留滞之久形成对比,表达对家乡的深深的思念。C、比兴,首联、颈联既兴且比,“孤云”“归鸟”既引起乡情,又是自比;由夕阳引出年老,又是以夕阳自喻。表现了自己离家的孤寂与老去的伤感。D、炼字潜词形象传神,“孤云”“归鸟”“微阳”“秋山”营造了秋日傍晚的萧瑟与清冷,寄托着作者的伤感之情。“烧”字的使用,是静中有动;“远”字又写出了意境的空阔,增强了对孤寂之情的表现。E、“不敢照”的心理描写,明抑暗扬。照了才愁,是原本无愁;不照已知,表明愁思深重。F、情景分写,层次鲜明。一、三句景,二、四句情,相间写来,诗情就被分成两步递进:先是落日时云去鸟飞的景象勾起乡“念”,继而是夕阳下山回光返照的情景唤起迟暮之“惊”。有曲达其意之妙。(角度选对2分,结合诗句分析到位2分)四、阅读论语选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9分)8要点:以安贫乐道、好学的德行著称(“安贫乐道”和“好学”各1分)9表现了孔子对颜渊之死的极度痛惜(1分)。因为颜渊是孔子所赞赏的贤人(君子)的典型代表(1分)】10重义轻利;见利思义;追求财富符合道义,不符合道义的财富不去追求。11在商品经济社会,会出现金钱至上的拜金主义的思想及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现象,但面对金钱、财富,我们要“义”字当头。合于“义”的“利”可取,不义之财,虽贫不取;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行义以达其利,通过做“义”之事,获得利益。五、文学名著(17分)12、答案:B C.( B.徐庶没有教庞统用连环计,而是在事后见到时揭穿此计。C不是曹操看出,而是程昱看出。不是赶紧逃跑,是派人阻止。)13、答案:A E.(A.坚指天为誓曰:“吾若果得此宝,私自藏匿,异日不得善终,死于刀箭之下!” E.姜维见刘禅信任宦官,怕黄皓加害自己,便接纳了郤正建议前往沓中屯田。)14答:(1)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3分)(1)失街亭:司马懿率魏兵出苯,直取街亭,以断蜀军咽喉之路,诸葛亮大惊失色。(1分)参军马谡自告奋勇,立下军令状。愿引兵把守街亭。(1分)他自诩饱读兵书,不听左右劝告擅自分兵屯守山上,结果被魏兵围困,断水烧山,蜀军大乱,街亭失守。(2分)(2)空城计:司马懿拔了街亭,亲率十五万魏兵望西城县杀来。(1分)此时,诸葛亮身边已无将可使,只有二千五百兵卒。大兵压境,诸葛亮心生奇计,大开城门,只携二童子端坐城上,焚香抚琴(2分)司马懿疑有埋伏,忙挥令退兵。(1分)(3)斩马谡:街亭失守,马谡自知罪责难免,自缚谢罪。(1分)诸葛亮虽与马谡义同兄弟,为明正军律,不徇私情,喝令塑些堑董。(1分)左右献上马谡首级,孔明大哭不已,(1分)自责用人有失,上表白贬。(1分)六、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15分)15.重情义,热心助人。敢作敢为,有社会责任感。理智冷静,善于保护自己。(每点1分)16照应小说标题(下坡或者上坡)。引出下文,为下文在这条路上发生车祸作铺垫。同一条道路,同一个事物,“至少会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与老周救人受到不同议论与对待的现象正相吻合,也暗示了当今社会人们道德的滑坡与升华。(每点1分)17赞同老周:老周既要救人,又设法避免惹上麻烦,这是社会环境逼他如此,老周这样做,既善良又有理性。老周既救了人,又没惹上麻烦,不论手段如何,结果是最理想的。反对老周:抢救生命第一,容不得犹豫、拖延;见义勇为、舍己救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应该有附加条件。(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观点中的任何一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酌情给分。观点明确给2分,论述合理给2分。)18(1)B D(B.“我”只是提醒老周别管闲事,以免惹出麻烦,后来的救人行动“我”都全程参与其中,与袖手旁观说风凉话的“看客 ”还是有着本质区别的;D.“我”的县政府机关干部身份是通过对通过对机关的位置和路的下坡上坡的描写中表露出来的,“我”的言行和处事方式不能表明这种身份。选对一项得2分,选对二项得5分)七、语言文字运用(8分)19答案: D 解析:A质(zh)量应为质(zh)量;B露(l)脸应为露(lu)脸;C笑靥(yn)应为笑靥(y)。20.答案:B 解析第一空根据“笔名满天下而原名湮没无闻”应填“改名换姓”,“移花接木”含有“暗中更换人和物,以假乱真”之意,与前文语境不符;第二空根据沈雁冰之例中有“来得响亮”一语,所以选填“如雷贯耳”最为恰当;第三空由“真假难辨”和上文讲到的趋势,填“弄假成真”。21. 解析:(1)倍受应为备受;(2)急言厉色应为疾言厉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