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文科历史必修一1-4单元客观题练习卷(共70题).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492585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文科历史必修一1-4单元客观题练习卷(共70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二文科历史必修一1-4单元客观题练习卷(共70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二文科历史必修一1-4单元客观题练习卷(共70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文科历史必修一1-4单元客观题练习卷(共70题)1农村常可见到这样的现象,一些年届七旬的老翁,要向三岁稚童称“叔叔”或“爷爷”。永定俗谓:“白头哥,坐地叔”(即对平辈的白头老翁仅呼“哥”,而尚在襁褓中的叔辈,即使上年纪老者也要唤其为叔)。这一现象反映了宗法制 A强调血缘纽带B强调尊老爱幼 C以嫡长子继承制为特点 D有利于凝聚宗族2有史料曰:“故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由此可见该制度 A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 B使土地、政权和血缘结合 C确立了中央集权制 D扩大了国家疆域 3神权与王权结合,是先秦时期政治制度的显著特点之一。下列说法与这一特点相符的是 A宗,尊也;庙,貌也,先祖形貌所在也 B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 C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 D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4.春秋时期,赵简子说“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这表明春秋时 A世卿世禄的分封关系受到冲击 B工商皆本思想出现 C以郡统县的体制普遍建立 D血缘政治隶属关系得到空前加强5史记记载,刘邦称帝之后以旧礼尊其父,有人劝说刘父:“今高祖虽子,人主也,太公虽父,人臣也。奈何令人主拜人臣! 如此则威重不行”。此后其父以尊礼待刘邦。从文中可以看出 A刘邦违背了纲常伦理 B宗法关系要服从于君权 C汉初宗法制趋于崩溃 D君臣关系等级森严 6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政治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 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7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等。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 B化国为家,君权至上 C选贤举能,唯才是用 D官员众多,政务繁杂8“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来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然后得出的科学结论。下列对唐朝三省六部制度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A“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B三省六部制的基本运作程序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 C三省六部制排除了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并且提高了行政效率 D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9君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是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内部的主要矛盾之一,其中的君权与相权的含义分别是A君主与丞相 B君主与地方割据力量 C君主与以丞相为代表的庞大的官僚体系 D君主与内阁10某历史人物曾中进士,先后做过苏州通判、常州知州等地方官,后被提拔为参知政事,相当于宰相。此人可能生活在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明代11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材料中所说的这项制度指的是 A世官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12.古代中国的官衙机构、官职名号各有渊源。“刺史”有“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之意,“行省”以“行中书省”得名,巡抚则以“巡行天下,抚军按民”而名。从名称来源看,“行省”是 A中央的派出机构 B皇帝的秘书机构 C地方的自治机构 D朝廷的朝贡藩属13某位学者描述中国史上的一种制度:“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既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责。”这位学者所指的制度是A汉代的尚书令 B 唐代的门下省长官 C 明代的内阁首辅 D清代的议政王大臣14清朝军机大臣这样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由此来看,军机处的基本职责是A 决定清朝的军国大事 B 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C 掌管国家政令的草拟 D 笔录、传达皇帝的旨意15中国古代加强皇权削弱相权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以成决策核心。另一种是令多人共行“宰相”之职,以相互牵制。下列属于前者的措施是A汉武帝设立中朝 B唐朝实行三省制 C宋代实行文官制 D秦朝三公九卿制16明太祖曾规定皇室后妃“必须选择良家女子以礼聘娶,不拘处所,勿受大臣进送”,主要目的是A.维护专制皇权 B.确立理学官方地位 C.实行仁政怀柔天下 D.打破血缘贵族政治17起居注是由史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具有贬褒帝王的作用。汉时,皇帝不允许观看起居注,唐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宋代,皇帝观阅成了惯例,清康熙帝停止编纂起居注。这反映了 A历朝皇帝历史知识日益丰富 B皇权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 C清代君主的权力不再受制约 D中国古代史学研究日益没落18.清代独创密折陈奏制度。所谓“密折”,其实就是“密奏”,一般只有皇帝和陈奏人知道。这主要表明 A.清代皇帝更体恤民情 B.清代皇帝较历代开明 C.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D.清代已出现民主萌芽19明朝曾经出现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拒绝草拟,封还执奏的情况。也曾出现皇帝不满内阁票拟发回重拟时,内阁拒绝重拟,以原票封进的情况。以上材料可以说明 A明朝内阁的权力高于皇权 B明代内阁属于决策机构 C明朝皇权较前代有所弱化 D制度设计与实际执行未必相符 20.在阅读历史文献时,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种现象,作者在文章中凡是涉及到本朝的皇帝、自己的长辈及尊崇的人名时,每每避而不用该字,而以改字、空格、缺笔等方法代替,这种现象就是避讳。下列有关避讳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避讳现象反映了专制制度、等级制度和宗法思想对国人的深刻影响 反映了国人尊贤敬老的传统美德避讳给人们阅读和理解文献、辨别真相带来许多麻烦 借助避讳知识可以考证文献真伪和历史事实A. B. C. D. 21“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异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A强调了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 B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C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制度 D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地理环境左右22.公元前8世纪,希腊城邦逐渐发展起来,成为孕育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摇篮。希腊城邦民主政治发展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 ) A城邦面积小,公民有更多机会直接参政 B独立自治使城邦民主发展具有连续性 C商品经济发达,开阔了人们的眼界 D希腊较早地受到平等、民主观念的影响 23雅典公职一般都规定任期,实行彻底的轮换制,并限制连任次数,这种做法的根本目的是 A有效防止个人腐败和专制独裁 B保证政治的稳定和连续 C保障民主政治的推行 D保障全体国民的民主权力24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合适的大小是所有公民能集中到一个中心广场并且能听到演讲者在说什么。城邦不能太大的原因是A希腊实行直接民主制 B农业经济基础薄弱C有利于抵抗外敌入侵 D城市建筑规模局限25古希腊雅典政治家伯利克里的名言:“一个对政治毫无兴趣的男人,我们不说他是那种只扫自家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人,而干脆把他当做废人”。 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是A雅典没有不参政的男人 B雅典民主政治维护全雅典人利益C他鼓励公民积极参政 D雅典民主政治是大多数人的民主26一名希腊人对波斯王说:“希腊人虽然是自由的,但他们受着法律的统治,他们对法律的畏惧甚于你的臣民对你的畏惧。”这段材料主要表明了 A古希腊是民主政体的发祥地 B波斯人非常赞赏希腊的制度C波斯当时实行君主立宪制 D古希腊的民主建立在法制基础之上27悉尼胡克历史中的英雄说:“假如我们给英雄下这样一个定义:英雄就是具有事变创造性并且能够重新决定历史进程的某些人,那么,紧跟着下一步的推论应该是:一个民主的社会对于英雄人物必须永远加以提防因为天才和能力时常会被滥用。”古代希腊提防“英雄人物”的民主政治体系最后一道防线是 A设立公民大会B成立五百人议事会 C实行陶片放逐法D轮流执政、抽签选举28某学者指出,雅典民主最严重的错误,就是“在超出个人知识范围之外的事情上做决策”。与这一“错误”出现无关的是 A法治原则 B集体决策 C直接参政 D轮番而治29.之所以说十二铜表法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是因为它A由立法委员会而编订 B广泛借鉴了外邦人的法规 C突破了公民法的局限 D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的垄断30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曾经说:“环顾我们国家中的其他部分,你会发现一切都依照规则和法律的规定而运转。”这句话反映出当时罗马社会 A人人精通法律 B法律适用于所有人 C法律至上的原则 D统治阶级没有特权31公元116年的一天,罗马街头,长期定居罗马的小亚细亚(罗马帝国的一部分)商人艾哈迈德遭到当地一群无赖的哄抢。艾哈迈德立即投诉到法庭。法庭很快开庭审理了此案,无赖们受到严惩。这一事件表明当时的罗马法律 承认自由民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注重维护帝国的社会稳定 提倡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是帝国范围内的国际法 A. B. C. D. 32“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譬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这一描述主要说明罗马法 A重视法律程序 B保留习惯旧俗 C强调法官至上 D体现人人平等33古罗马民法大全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这反映了古罗马民法A.纵容犯罪 B.维护贵族利益 C.重视证据 D.主张重罪轻罚34罗马法规定:当事人若不向法庭提起诉讼,法庭即不予受理;一个人除非被判有罪,否则即是无罪之人;一个被控有罪的人,可在宣判前为自己辩护;法官审判应重证据等。这些规定后来成为现代法治的重要原则。下列各项中,符合上述规定的是 A法庭立案与否皆取决于案情 B被告在法庭审理过程中无罪 C被告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辩护 D证据是法官判案的唯一依据35.马克思说:“罗马帝国到处都由罗马法官根据罗马法进行判决,从而使地方上的社会秩序都被宣布无效”对这段话的准确理解是 A法官是罗马帝国的最高统治者 B法官滥用权力,造成社会秩序混乱 C罗马法官建立了罗马帝国 D罗马法稳固了帝国的政治和经济基础 36关注时代特征,是把握历史发展的核心。如果把15到16世纪西欧社会发生的错综复杂的历史事件或现象加以归纳概括,其最大的特征是 A在动荡中进入中世纪 B在演变中走出中世纪 C在革命中实现民主化 D在变革中实践工业化37议会是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显著特征。下列对近代西方议会的解读,正确的是 A英国议会两院由民选产生 B德意志帝国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C法国总统有权解散众议院 D美国总统必须对国会负责38“这个国家政治制度发展呈现出原创性、连续性和渐进性特征。诸多事实表明,这个国家是近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开拓者,是供宪政考古的博物馆。”依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个国家应该是指 A英国 B美国 C俄国 D德国39“正是这个设计使这个稚嫩的国家在草莽中崛起,迅速成为也许你不喜欢但却不能轻视的超级大国。这样一个精巧的设计,在二百年前由一群蛮荒大陆上的乡巴佬创造出来,实在是令人惊叹不已。”这段话称颂的“设计”应是A英国的权利法案 B德国德意志帝国宪法C美国的1787年宪法 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40“较少的腥风血雨,较少的声色惧厉,较少的深思高论,只有一路随和,一路感觉,顺着经验走,绕着障碍走,怎么消耗少,怎么发展快就怎么走,温和中包含着刚健,渐进中累积着大步。”哪国政治制度的演进符合材料中的描述 A法国共和政体 B德国君主立宪制 C英国君主立宪制 D中国民主共和制41欧美的某场革命被认为是“一切革命当中最彻底和最富有激情的革命”。以下对这场革命的描述合理的是 A它极大地提高了英国议会权威 B它使美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C它使法国确立了民主共和制 D它开辟了和平与渐进的政治变革道路42法国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认为:美国联邦制是“为了把因国家之大而产生的好处和因国家之小而产生的好处结合起来”。对作者观点理解最全面的是A联邦制加强了中央政府权力 B三权分立实现了分权制衡C地方各州自治权力不断增强 D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结合43美国1787年宪法第一条第二款:“众议院人数和直接税税额均应按本联邦所辖各州的人口比例分配于各州,各州人口数目指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3/5。人口的实际统计应于合众国国会第一次会议3年内,以及此后每10年内依照法律规定的方式进行。”宪法中关予人口统计的规定A协调各州之间的矛盾 B改选众议员每十年进行 C保障公民的自由与平等 D体现三权分立的原则44梁廷相在海国四说中介绍某个近代西方国家时说:“未有统领(指国家元首),先有国法。”该国家应是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俄国45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果有所不同,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法国确立了共和制,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两者的确立都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历程 B法国的共和制优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C两国政体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两国国情不同 D政体确立过程中都颁布了重要的法律文件 461689年英国的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法国1875年宪法、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都标志着各国资本主义代议制政体的建立,这说明 A从“人治”到“法治”是近代社会的突出特征 B共和政体的确立 C资本主义在全世界范围内最终确立 D欧洲资本主义制度诞生47.以下内容摘自某论著的目录:“议会之母”、“驴象之争”、“一票共和”、“国家干预”、“迥异于东方的法律制度”。据此判断该论著的名称可能是 A东西方政治制度比较研究 B近代西方政治制度透视 C西方国家政治制度论析 D现代西方经济制度考量48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合适的大小是所有公民能集中到一个中心广场并且能听到演讲者在说什么,也就是城邦不能太大。近代西方的解决措施是 A确立三权分立原则 B实行君主立宪制 C实行总统制共和制 D实行代议制民主49.明代内阁制和近代西方内阁制的相同点是 A.都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B.都对君权起到制约作用 C.都拥有国家行政权 D.内阁长官都是君主任命50英国国王查理一世在接受死刑时从容无畏,他说:“如果一个政权不制定法律规则我不知道,究竟还有什么可以保证这个政权得以存在下去,虽然也能将其称为政权。”他的话主要体现了 A国王害怕被处死 B希望制定免除其死刑的法律C新政权法律完备 D通过法律来确保政权巩固及其合法性51美国历史学家弗格森在美国革命史(17631790)中写道:“1776年革命派认为自由是保护个人权利,反对政府暴政的侵犯。1787年联邦派所要保持的自由,按他们的理解,则是反对群众暴政的侵犯。”根据他的看法,创立美国联邦政府 A背离了美国革命的原则 B强化了全国性政府的权力 C忽视了以个人自由的保护 D维护了商人和农场主的利益521782年在纽伦堡集会讨论美国政体问题时,部分军官请华盛顿出任美利坚国国王。华盛顿严词拒绝:“我认为这个请求孕育着可能使我国蒙受最大灾难的阴谋。”材料表明 A华盛顿反对君主专制政体 B华盛顿极力捍卫的美国独立C美国彻底摆脱英国殖民统治而独立 D华盛顿倡导并建立了总统共和制53观察下面反映中西政治体制的图示,对其异同分析最为准确的是 A相同的是都属于民主政体,不同的是首脑称号 B相同的是都体现了分权,不同的是主权的归属 C相同的是都体现了集权,不同的是权力的分配 D相同的是都体现了制衡,不同的是元首的权力541989年,美国国会通过反亵渎国旗法,将焚烧国旗定为非法,布什政府对此表示支持。可仅仅隔了数小时,国会大厦门口就有人开始焚烧国旗。数月后,联邦最高法院宣布,反亵渎国旗法因违宪而作废,裁决书中竟然宣称:“美国国旗代表的权力之一,就是焚烧它的权利。”这说明 A联邦最高法院部分法官可能缺乏爱国精神 B联邦最高法院拥有最高司法审查权 C美国政府及国会与最高法院缺乏沟通 D国会通过的法律必须通过联邦法院批准才能生效55.与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相比,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的联邦制的积极之处主要表现在 A较好地解决了中央权力的制约平衡 B较好地解决了地方割据问题C较好地解决了中央与地方关系问题 D较好地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56鸦片战争前夕,林则徐致信英国女王,表示相信英国政府是受到英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的欺骗而走上歧途,恳请她制止鸦片贸易。这表明林则徐 A希望以和平方式实现禁烟 B希望扩大中英正常贸易C开展禁烟得到了英王认可 D对英国的政治了如指掌5719世纪30年代,一位来华传教士撰文说:如果不透彻了解中国历史,要解决其长期存在的政治和其他问题将是徒劳的;如果这个民族与世隔绝的“秘密”不被发掘出来,那么,“将他们与世界其他民族相分隔的万里长城就不能连根铲除”。上述言论适应了当时西方国家 A 垄断贸易的要求 B商品输出的要求 C瓜分殖民地的要求 D资本输出的要求58有学者指出在鸦片战争中,英国海军封锁中国沿海,“企图以此扼制中国经济的喉管”,但最后他们也放弃了。英国人这种做法“未收到期望的效果”的原因是 A清政府腐朽无能,采取坚守封海政策 B中国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C封锁沿海对英国商人损失巨大 D英国的做法遭到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抵制59关于南京条约第十条,英文版内容直译过来是:“中国皇帝陛下同意在所有的通商口岸制定一部公平的、正式的进出口关税和其他费用的则例,该则例的主要内容将予以公开通告并发布”中文版是:“英国商民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两者比较,最易于产生分歧的问题是 A谁来颁布 B谁来交费 C谁来征收 D谁来制定60英国与清政府签订的一个条约中规定:“英人华民交涉词讼,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华民如何科罪,应治以中国之法。”这个规定最主要的影响是 A英国人在华犯罪可以逃避制裁 B按英国法律英人犯法难逃罪责C这一规定践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D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对双方都有利611854年,英国外交大臣致函英国驻华公使:“为了适应外商对农业产品已增加了的需要,新的贸易市场尚待进行”。1856年,法国外长指令法国驻华代办强调“商业关系的推广”,并说“这是一个关系到至高无尚权益的问题。”以上材料表明 A英法决定用战争来扩大侵略权益 B英法希望加强与中国贸易往来C英法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D英国在策划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62如果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能够充分支持这一论断的依据是 A两次战争都是由英国发起 B两次战争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C两次战争的起因和性质基本相同 D两次战争相隔时间很短63 从南京条约到马关条约反映出的列强侵略趋势主要是 A从开埠通商到割占土地 B从经济侵略到政治侵略 C从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 D从一国侵华到多国侵华641913年,某身着日是服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老农,老农询问其国籍,某称“于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做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但被告知亦为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恍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这表明 A国内民众反日情绪强烈 B革命党人处于不合法状态C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 D农民阶级不支持辛亥革命65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中有这样一段话,“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官,带兵的还是先前的老把总”。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 A立宪派和旧官僚投机革命 B革命党领导机构被破坏C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D立宪派势力强大66图5为一位同学的课堂笔记,记录了对某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评价。据此,推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北伐战争67当代学者提出了“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的观点。此观点主要认为五四运动是中国A旧民主主义革命完成和新民主主义开始的标志 B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开端C资产阶级共和国向人民民主专政过渡的开始 D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由古代向近代转变的起点68.孙中山认为,义和团运动是“对于欧美的新文化之反动”,“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以上材料说明孙中山对于义和团运动的评价是A否定其排外主义 B赞扬其反侵略精神 C既有赞扬又有否定 D全面赞扬与肯定69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号召群众进行反抗斗争,这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 A农民阶级缺乏科学的理论作指导 B农民阶级封建迷信思想严重 C太平天国运动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D洪秀全受西方文化影响很深70.西方历史上女性继承王位者屡见不鲜,时至今日,英国、丹麦等国的国家元首依然是女王,但我国二千多年传统社会中皇位继承普遍排斥女性,遵循父系单系世系的原则。中西这种差异的主要成因是 A中国宗法制的传统 B欧洲女权至上的传统 C专制权力的强弱不同 D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