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最新电大中国法制史复习资料及参考答案资料小抄.docx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490704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9.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最新电大中国法制史复习资料及参考答案资料小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6年最新电大中国法制史复习资料及参考答案资料小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6年最新电大中国法制史复习资料及参考答案资料小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大中国法制史复习资料及参考答案第一章1.原始社会经历了(原始群)和(氏族公社)两个阶段。2.原始社会部落首领通过“(禅让制)”产生。3.夏朝的第一个帝王是(启)。4.左传襄公四年记载:“芒芒禹迹,画为(九州),经启(九道)。”5.法的起源经历了从(习惯)到(习惯法)、再到(成文法)的演变与发展过程。6.左传昭公六年:“夏有乱政,而作(禹刑)。7.说文解字:“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豸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8.正韵:“律吕万法之所出,帮法令谓之(律)。9.夏书曰:“昏、(墨)贼,杀。”10.在“刑侯与雍子争田案中”,雍子犯了“昏”罪,即“(已恶而掠美)”。11.将“法”改为“律”,是在(战国时期的秦)。12.夏朝有五种刑罚,共(三千)条。13.“威侮五刑,怠弃三正”是夏启讨伐有扈式时发布的(战争动员令)。14.“昏、墨、贼,杀”中的刑名是(杀)。15.夏朝有“昏、墨、贼,杀”的制度。据叔向解释:“杀人不忌为(贼)。16.在我国,首次制定赎刑是在(夏朝)。17.竹书纪年记载:“夏帝芬三十六年作(圜土)。”18.夏朝有“昏、墨、贼,杀”的制度。据叔向解释:“已恶而掠美为(昏)。19.夏朝有“昏、墨、贼,杀”的制度。据叔向解释:“贪以败官为(墨)。20.相传夏桀时,曾把商汤“囚之(夏台)。”21.夏朝出现了一种制度,可以用财物折抵刑罚,这种制度叫做(赎刑)。22.夏启在准备讨伐有扈氏时,发布的战争动员令叫做(甘誓),它也是夏朝是法律。23.我国奴隶制国家的第一个国王是(启)。24.原始社会部落首领的继承实行(禅让制)。25.夏、商、周三代的法律用来命名的是(刑)。26.古代法字有多种含义,其中包括(公正在、不偏不倚;限制、强制)。27.夏朝的监狱叫(圜土;夏台;均台)。28.“昏、墨、贼,杀”中的罪名是(昏;墨;贼)。29.据东汉郑玄记述,夏刑除墨外,还有(大辟;膑;宫;劓)。30.夏朝的法律规范包括(禹刑;甘誓)。31.夏朝的法律规范的内容来源于(原始社会的礼;原始社会的战争命令;原始社会的苗族习惯法)。32.以下说法正确的有(夏朝全国共分为九个地区;夏朝中央有职事官六卿)。33.夏朝法律制度包括(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威侮五行,怠弃三正;昏、墨、贼,杀;吕命穆王,训夏赎刑)。34.我国古代作为法律名称适用的术语有(刑;命;诏;典)。35.夏朝的法律具有以下特点,即(夏明法律体现少数奴隶主贵族的意志,不再代表全体社会成员;夏朝法律非常残酷;夏朝法律维护奴隶主与平民之间的不平等;夏朝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第二章1.诗商颂玄鸟曰:“天命玄鸟,降而生(商)。”2.“商有乱政,而作(汤刑)。”3.商朝的刑事立法指导思想继承了原始社会的(神权法)。4.荀子总结商朝的法律,总结出“(刑名从商)。”5.商朝有一种刑罚,是将犯罪者捣成肉酱,这种刑罚叫做(醢)。6.商朝将罪犯者杀死后晒成肉干的刑罚是(脯)。7.商朝把犯罪者本人及其后代都杀掉的刑罚叫做(劓殄)。8.商朝将人割掉鼻子的刑罚是(劓刑)。9.商朝已有文字记载,文字主要刻在龟甲和牛的肩胛骨上,称之为(甲骨文)。10.商朝的婚姻形态是(一夫一妻多妾制)。11.所谓“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指的是(嫡长继承制)。12.商王掌握商朝的最主司法权,他利用(占卜)假借天意断案。13.夏商的监狱通称为(圜土)。14.商汤讨伐夏桀时发布的命令是(汤誓)。15.炮烙之刑出现于(商朝)。16.夏商时期将死刑称为(大辟)。17.在奴隶制五刑中,破坏犯罪者的生殖器官,进而残害机能的刑罚是(宫刑)。18商朝法律制度的总称叫做(汤刑)。19.“刑名从商”是(荀子)针对商朝的刑事法律制度而总结的。20.商朝初期王位继承实行(兄终弟及),辅以父死子继。21.商纣王曾囚周文王于(羑里)。22.商汤讨伐夏桀时,宣布了夏桀的一条罪名,即(舍弃啬事)。23.史料记载,商朝的九侯触犯了商王,而受到(醢)的刑罚。24.商汤灭夏之后,吸取夏桀灭亡的教训,告诫他的诸侯们,禁止(不有功于民)。25.商朝有一种罪名相当于后世的诈伪、内乱、谋反等罪名,这个罪叫做(暂遇奸宄)。26.商朝的立法主要有(汤刑;汤誓;汤诰)。27.商朝的死刑适用方法有(戮;炮烙;醢;脯)。28.奴隶制五刑包括以下的(墨刑;劓刑;刖刑;宫刑)。29.商朝的罪名主要有(不吉不迪;暂遇奸宄;不从誓言)。30.商朝的监狱称作(圜土;羑里;囹圄)。第三章1.西周的“九刑”即在五刑的基础上加上(鞭)、(扑)、(赎)、(流)四刑。2.西周的刑事立法指导思想是(义刑义杀)和(明德慎罚)。3.西周初期,土地归王一人所有,诸侯和臣属对土地只有占用、使用权而无处分权,不许买卖,所谓的“(田里不鬻)。4.西周的买卖契约称作(质剂),关于借贷方面的契约叫做(傅别)。5.西周将婚姻管理机关叫做(媒氏)。6.西周法律规定,婚姻的缔结要经过六道程序,即“(六礼)”。7.西周法律规定,丈夫可以以七种理由休弃妻子,叫做(七去或七出)。8.西周的“三不去”指“(有所娶无所归)”、“(与更三年丧)”、“(先贫贱后富贵)”。9.所谓嫡长继承制概括而言,就是“(立嫡以长子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10.西周在中央设(大司寇),为全国最高司法机关。中央直辖地区的司法机关叫做(小司寇)。11.“以五声听狱讼”中的“五听”包括(辞听)、(色听)、(气听)、(耳听)、(目听)。这是最早对犯罪心理分析的尝试。12.按宗法等级实行的(分封制)奠定了奴隶制政权组织的基本形式。13.吕刑的作者是(吕侯)。14.西周奴隶制社会的根本法,即成文刑书是(九刑)。15.西周的判例叫(成)。16.西周有一种法律形式,是指商代法律规定有利周朝统治的那些内容,即(殷彝)。17.西周初期,为了调整统治集团内部的秩序,巩固宗法等级制度,将夏商原有的礼加以补充、厘定使之成为法定的典章制度的那个人是(周公)。18.西周的立法指导思想是(明德慎罚与以德配天)。19.西周规定了“寇攘与杀越人于货罪”,即后世的(强盗罪)。20.周朝统治者吸取商场灭亡的教训,要求官吏勤于政务,不要饮酒,规定了一条罪名叫做(群饮罪)。21.西周的拘役来于(坐嘉石)。22.西周的诸侯和臣属对土地只有占用、使用权而无处分权,不许买卖,所谓的“(田里不鬻)”。23.西周的买卖契约叫(质剂)。24.西周结婚要遵循“六礼”的程序。其中男家请媒人到女家提亲,女家答应议婚之后,男家用一只大雁并备上其他礼物前去求婚,请求女家收下的程序是(纳采)。25.周礼规定,丈夫可以以多种理由体弃妻子,叫做(七出)。26.西周自成王以后,王们继承开始实行(嫡长继承制)。27.西周时期,中央直辖地区的司法机关为(小司寇)。28西周的民事诉讼叫做(讼)。29.西周法律规定,民事案件要缴纳诉讼费,形式为(束矢)。30.西周法律规定,刑事案件要缴纳诉讼费,形式为(钧金)。31.“命夫命妇不躬坐狱讼”最早规定在(西周)。32.“以五声听狱讼”中的“五听”作为断案的依据,最早规定的时间在(西周)。33.以下关于西周的礼与刑的说法正确的是(礼和刑共同构成西周的法;西周的礼与刑相比,居于主导地位;西周的礼不能脱离刑而发挥职能作用;西周的法要通过礼和刑的相互作用完成阶级统治)。34.西周的主要立法有(吕刑;九刑)。35.以下属于西周的法律形式的有(誓;礼;遗训;殷彝)。36.以下属于西周时期定罪量刑原则的有(耄悼之年有罪不加刑;区分眚、非眚、非终、惟终)。37.“耄悼之年有最不加刑”是西周定罪量刑原则之一,其中“耄”、“悼”、分别是指(7岁以下;80、90岁以上)。38.西周区分眚和非眚,就是区分(过失;故意)。39.西周区分非终和惟终,就是区分(偶犯;惯犯)。40.“刑罚世轻世重”的具体含义是指(刑新国用轻典;刑平国用中典;刑乱国用重典)。41.西周处死一般平民的方法有(腰斩;弃市;磔)。42.西周对判处拘股刑的,根据罪过轻重,在司空监视下分别服劳役(1年;9个月;7个月;5个月)。43.以下是西周罪名的有(违抗王命罪;不孝不友罪;寇攘与杀越人于货罪;群饮罪)。44.西周缔结必须符合以下条件(父母之命,媒约之言;娶妻不娶同姓;男子三十而娶;女子二十而嫁)。45.西周规定“娶妻不娶同姓”的目的是(防止近亲结婚;附远厚别)。46.西周“三不去”的内容包括(无家可归的;曾为公婆守孝三年的;前贫后富贵的)。47.西周的买卖契约和借贷契约分别叫做(傅别;质剂)。48.西周的中央司法机关的有(大司寇;小司寇;士师)。49.“以五声听狱讼”中的“五听”,除了辞听和色听处,还包括有(气听;耳听;目听)。50.西周的监狱叫做(圜土;囹圄)。51.西周刑事立法指导思想是(义刑义杀;明德慎罚)。52.西周礼治的核心是(亲亲;尊尊)。第四章1.礼制的原则是(亲亲)和(尊尊)。2.春秋时期,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3.春秋时期郑国子产“铸(刑书)于鼎,以为国之常法”。4.春秋时期邓析作(竹刑),是郑国第二次公布成文法。5.春秋时期楚国制定了严禁和搜捕奴隶逃亡的法律,叫做(仆区法)。6.春秋以前,奴隶主贵族不公布成文法的目的是“(刑不可知),威不可测,则民畏上也。”7.孔子反对晋国公布成文法,认为“晋其亡乎!失其(度)矣。”8.封建统治者把危害其财产的行为称之为“(盗)”。9.封建统治者把危害其政治统治和人身安全的行为称之为“(贼)”。10.法经的第一篇和第二篇分别是(盗)和(贼)。11.晋国赵鞅公布成文法时遭到(孔子)的反对。12.子产是春秋时期(郑国)的贵族。13.我国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人是春秋郑国的(子产)。14.春秋时期最早公布成文法的是(郑国)。15.竹刑的作者是春秋郑国的(邓析)。16.春秋时期郑国的子产将刑罚条写在(铜鼎)上。17.春秋时期郑国的邓析将刑罚条写在(竹简)上。18.晋国的“常法”是(赵盾)制定的。19.战国时期魏国制定了一部法典,其作者认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这部法典是(法经)。20.改“法”为“律”是战国时期的(商鞅)。21.“被庐之法”是春秋(晋国)制定的。22.商鞅入秦国变法改革,携带了李悝的(法经)。23.战国时期楚国在悼王时任用(吴起)任令尹,实行变法。24.战国时期的立法指导思想“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的中心思想是(取消旧奴隶主贵族在法律上享受的特权)。25.我国封建社会最早的一部初具体系的法典是(法经)。26.法经共(六)篇。27.法经的作者是(李悝)。28.楚国在楚文王和楚庄王时两次制定法律,分别称作(仆区法;茆门法)。29.战国时期法制指导思想是(“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行刑,“重其轻者”)。30.商鞅两次变法的重点分别是(打击奴隶主贵族的政治势力;废除奴隶制的土地制度)。31.郑国两次公布法律,公布者分别是(子产;邓析)。32.春秋时期基本特点是(井田制被破坏;王权旁落;宗法制松弛;法治取代礼治)。33.晋国公布成文法的人是(赵鞅;荀寅)。34.孔子反对晋国公布成文法的理由是(民在鼎矣,何以尊贵;贵贱无序,何以为国)。35.春秋时期当郑国和晋国分别公布成文法时,坚决反对的人有(孔子;叔向)。36.战国时期魏文侯李悝实行改革的内容包括(“尽地力之教”,鼓励开垦荒地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废除井田制,发展土地私有制;“善平籴”,就是国家在丰收之年收购一定数量的粮食,防止谷贱伤民,同时用来备荒;制定法经以维护新政权所建立的统治秩序)。37.战国时期秦国在商鞅变法以前,制定了(“初租禾”;“止从死”)。38.“法者,编著之图籍,设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的意思包含(要制定成文法;要公布成文法)。39.法经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初步确立了封建法制的基本原则;它初步确立了封建法制的基本体系;它对当时封建经济的形成和巩固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40.商鞅在秦国的第一次变法内容包括(整顿户籍,设立连作法,防止隐匿坏人;奖励告奸;奖励农业生产;奖励军功)。41.商鞅在秦国的第二次变法内容有(进一步强调分户居住;取消分封制,建立郡县制;废除井田制,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统一度量衡)。42.以下关于郡县制中的县令、郡守说法正确的有(县令、郡守由国君选拔有才能之人担任,向国家领取俸禄;县令、郡守不掌握军政大公权,不得擅自作主,国君可随时将其罢免)。第五章1.公元前216年秦朝颁布了“(使黔首自实田)”的法令,在全国实行土地私有制。2.秦始皇了为加强文化思想领域的专制统治,统一人们的意识形态,发动了“(焚书坑儒)”事件。3.秦朝采用“(法家)”思想作为自己统治思想的基础。4.秦朝提出“法令由一统”,意思是说,全国不仅施行统一的法律,而且最高立法权属于(皇帝)。5.秦始皇乐以“刑杀为威”,后人评价“秦法繁于(秋荼),而网密于(凝脂)”。6.秦王嬴政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的同时,也首次建立了(皇帝)制度。7.秦始皇和李悝等人取消了世卿世禄的分封制,在全国实行了(郡县制)。8.秦朝中央行政机关实行“(三公九卿制)”。9.早在先秦时期,秦国运用法家选拔官吏的思想,提出“(三重选官法)”。10.秦朝以(身高)作为确定刑事责任年龄的标准。11.秦朝对逃避徭役要给以一定的处罚。秦律规定,如果应服徭役并已得到通知而没有去报到,定罪为(逋事)。12.秦朝中央最高司法机关为(廷尉)。13.秦朝司法机关审讯后,作出判决,要向当事人宣读判决书,叫做(读鞫)。14.目前我国历史上最早的货币立法是秦朝的(金布律)。15.秦朝关于案件的调查、勘验、审讯等程序的文书程式的法律形式是(式)。16.秦朝的法廷成例叫做(廷行事)。17.在秦朝中央的三公中,掌管军事的是(太尉)。18.秦朝对官吏考课的内容是(五善五失)。19.秦朝有一种将罪犯活着投入水中使其淹死的刑罚,叫做(定杀)。20.秦朝有一种极端残忍的死刑与肉刑并用的刑罚,是(具五刑)。21.秦朝多对麻风病人犯罪所适用的刑罚是(定杀)。22.秦朝有一种徒刑,即强制男犯白天修筑长城。这种刑罚是(城旦)。23.秦朝的鬼薪适用于男犯,它的刑期为(三年)。24.在秦朝,多用于惩罚轻微犯罪官吏的刑罚是(谇)。25.秦朝有一种罪名,即以过去的事例指责现时的各项政策和制度,此罪叫做(以古非今罪)。26.秦律规定,禁止偷偷地移动田界的标志,否则构成(盗徙封罪)。27.秦朝关于自然资源保护方面的立法主要是(田律)。28.秦朝的最高司法审判机关叫(廷尉)。29.秦律规定,宣判后,如果当事人不服,可以上诉,秦朝叫做(乞鞫)。30.秦始皇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专制主义国家后,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车轨)。31.秦朝立法指导思想包括(法令由一统;事皆决定于法;以刑杀为威)。32.秦朝的“以刑杀为威”的意思是(法网严密;滥施刑罚;严刑重罚)。33.睡虎地秦墓竹简经后人整理,内容包括(秦律十八种;效律;秦律杂抄;法律答问)。34.秦朝的法律形式有(法律答问;廷行事)。35.秦朝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三公指的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36.先秦时期的“三重选官法”,在选拔官吏时,分别注重(客士;军功;法律)。37.秦朝考课标准分两个等级,分别是(最;殿)。38.秦朝分别将故意和过失称为(端;不端)。39.以下属于秦朝定罪量刑原则的有(责任年龄;数罪并罚;共犯加重;诬告反坐)。40.秦朝规定的作刑(徒刑)有(城旦;鬼薪;司寇;罚作)。41.在秦朝的下列徒刑中,适用于女犯的有(舂;白粲;作如司寇)。42.在秦朝的下列徒刑中,适用于男犯的有(城旦;司寇)。43.秦朝按照是否在审理时刑讯逼供,将审判结果划分为三等,分别是(上;下;败)。44.秦朝将受诉案件类型分为(公室告;非公室告)。第六章1.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皇权,以“天人合一”思想为皇帝制度制造一套理论,提出了“(君权神授)”说。2.汉初至文景时期,汉朝的统治思想以(黄老思想)为主,辅以法家思想。3.汉高祖刘邦进入咸阳,与秦民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4.汉朝将用来比照断案的典型判例叫做(比)。5.在三公中,最高监察,监察百官的是(御史大夫)。6.汉代高级主管官吏或地方郡守以上的官吏在其辖区内对有名望的又有统治才能的人,向中央举荐的制度叫做(辟举)。7.亲亲得相首匿是指直系三代血亲之间和夫妻之间,除犯(谋反)和(大逆)外,均可互相隐匿犯罪行为,而不受法律追究或减免刑罚。8.两汉时期,公侯及其嗣子和官吏三百石以上者在法律上皆享有罪“(先请)”的特权。9.汉文帝刑制改革的方案包括:当劓者,(笞三百)。10.汉朝为了惩罚诸侯在酎祭时所献贡金不合标准,特制定了(酎金)。11.“君权神授”理论的最早提出者是(董仲舒)。12.皇帝制度的理论化、神秘化,开始于(汉朝)。13.汉初至文景时期的法制指导思想的主导是(黄老思想)。14.汉武帝之后,汉朝的法制指导思想的主导是(儒家思想)。15.汉武帝之后,法制指导思想的核心是(德主刑辅)。16.在历史上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人是(董仲舒)。17.两汉的立法活动始于汉朝建立前的(约法三章)。18.汉朝律典的代表是(九章律)。19.汉朝以典型判例作为法律形式的一种,称做(决事比)。20.汉朝针对某类事的一个方面制定的单行法规,叫做(科)。21.汉代对特定人才的任用方式叫做(征辟)。22.汉代至仕的年龄是(七十)。23.最早提出“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的思想的人是(孔子)。24.汉朝首次下诏废除肉刑的皇帝是(汉文帝)。25.汉律规定,女子犯罪量刑,可以不亲自服徒刑,每个月出钱三百以顾人,此刑罚叫做(女徒顾山)。26.在汉朝,如为农民起义通风报信、提供饮食,则构成(通行饮食罪)。27.汉朝规定,吏民如知有人犯法,必须举告,否则就是(见知故纵)。28.汉代诸侯百官的器用、服饰、乘舆各有规制,如有“逾制”、即(僭越罪)。29.汉代的买卖契约叫做(券书)。30.汉代的起诉叫(告劾)。31.汉代对被告人进行审讯叫(鞫狱)。32.汉当事人进行判决叫(断狱)。33.汉代经过审讯,得到口供,三日后再行复审,叫做(传复)。34.汉朝中央最高司法审判机关同秦朝一样,叫做(廷尉)。35.汉律规定,如果官吏不执行而且阻碍皇帝诏令,侵犯皇权,则定为(废格诏收罪)。36.“约法三章”的内容包括(杀人者死;伤人抵罪;盗抵罪)。37.九章律在秦律六篇的基础上,增加了(户律;兴律;厩律)。38.汉律六十篇包括(九章律;朝律;傍章律;越宫律)。39.汉朝的法律形式有(律;令;科;比)。40.汉朝官吏的选拔途径包括以下的(从开国功臣中选拔;通过中央的“太学”培养;征辟;察举)。41.汉代的征辟分为(征召;辟举)。42.汉朝定罪量刑的原则有(亲亲得相首匿;贵族官僚有罪先请)。43.汉朝定罪量刑原则“亲亲得首匿”规定,一定亲属范围之间可以互相隐匿犯罪,但两种罪除外,这两种分别是(谋反;大逆)。44.汉代的书面遗嘱叫做(先令书;遗令)。45.以下关于汉朝财产继承的说法正确的有(出现诸子均分财产的情况;出现遗嘱继承;庶子有财产继承权;女儿有财产继承权)。46.汉武帝时国家运用干预市场,调剂物价的两项措施是(均输;平准)。47.汉朝重农抑商的措施有(不准商人穿丝绸衣服;不许商人购买土地;不许商人及其子孙到政府做官;颁布“告缗令”,奖励人们告发不纳税的商人)。48.以下关于汉代诉讼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有(儿子不准告父亲,媳妇不准告公婆,奴婢不准告主人;年未满十岁和在押犯告人,司法机关不受理;对普通犯罪,有人告发或被官吏告劾,随时予以逮捕;封建贵族官僚如果犯罪,需要逮捕,要先请)。49.“春秋决狱”的要旨是(必须根据案情事实,追究行为人的动机;动机邪恶者使犯罪未遂也不免刑罚;症恶者从重惩治;主观上无恶念者从轻处理)。50.汉代地方监察机关有(司隶尉;州刺史)。第七章1.魏律改具律为(刑名),并冠于律首。2.正式规定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特权的“八议”条款是魏律。3.在晋律里,将以夺爵、除名、免官来抵罪的制度称为(杂抵罪)。4.北齐律的篇目为(十二)篇。5.北齐律确立了(“重罪十条”),为后世的“十恶”提供了范例。6.北魏、北齐将(流刑)列为法定刑,作为死刑与徒刑的中间刑。7.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建立了皇帝直接领导的独立的监察机关,即(御史台)。8.曹魏高贵乡公规定:“在室之女,从父母之诛”,已嫁之妇,(“从夫家之罚”)。9.“八议”最早规定在(魏律)。10.开始区分律和令的是(晋律),其中规定“律以正罪名,令以存事制”。11.以下确立封建制法典十二篇体例的是(北齐律)。12.北周的中央审判机关叫做(秋官大司寇)。13.中国古代设置“登闻鼓”始于(西晋)。14.封建法典的(十恶)源于“重罪十条”。15.改具律为刑名,冠于律首的法典是(魏律)。16.第一次将儒家的“服制”列入律典的是(晋律)。17.晋律规定买卖田宅牛马要向国家缴纳总价值4%的税收,称为(契税)。18.北齐时,将廷尉改为(大理寺)。19.御史台发展为独立的中央监察机关是在(三国两晋南北朝)。20.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纳礼入律的典型代表是(服制入律)。21.魏律对两汉相沿的旧律进行了改革,主要措施有(篇条由九章增加到十八章;改具律为刑名,冠于律首;正式规定了“八议”条款)。22.为晋律作注释的有(杜预;张裴)。23.晋律较魏律的重大发展是(严格区别律令的界限;法律概念进一步规范法;“礼律并重”,如第一次将“服制”列入律典;规定了保护地主阶级特权的法律,如专门规定了“杂抵罪”)。24.北齐律在魏律、晋律基础上又有所发展,主要体现在(定律十二篇;确立了“重罪十条”;确立了死、流、徒、鞭、杖五刑)。25.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立法有了重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八议”入律;“官当”入律;确立了“重罪十条”)。26.所谓的“杂抵罪”,就是以(夺爵;除名;免官)来抵罪的总称。27.最早规定官当的是(北魏律;南陈律)。28.晋律规定,根据买卖的种类分类征收税收,分别叫做(契税;散估)。29.三国两晋南北朝改革了刑罚制度,具体表现在(废除了宫刑;改革妇女从坐制度;定流刑为减死之刑)。30.三国两晋南北朝加强了以皇帝为首的中央政府对司法权的控制,具体表现在(皇帝亲临听讼和录囚;建立直诉制度,比如“登闻鼓”)。第八章1.开皇律确定了封建制五刑,即(死)、(流)、(徒)、(杖)、(笞)。2.将北齐律的“重罪十条”发展为“十恶”大罪的法典是(开皇律)。3.唐初立法以指导思想是(礼刑并用),(法令简约),(宽仁慎罚)。4永徽法疏云:“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也。”5.唐高祖武德四年,政局趋于稳定,根据唐初的社会情况,制定自己的法典,于武德七年完成,称为(武德律)。6.唐高宗时期最大的立法成就是长孙无忌等人对永徽律注解,并经皇帝批准,颁行天下的封建法典的代表(唐律疏议)。7.唐玄宗开元时期由李林甫主持编定的(大唐六典)是中国封建时代最早的一部综合性行政法典。8.唐宣宗时编的一部(大中刑律统类),把律、令、格、式混合编在一起,改变了自秦、汉以来律的传统体系。9.唐朝法律的基本形式有(律)、(令)、(格)、(式)四种。10.隋唐时期最高行政机关是(三省六部),(九寺五监)是中央政府机关。11.隋唐时期官吏的来源有多种途径,但主要是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12.唐代的(致仕)制度,即现今的退休制度;唐代官吏退休年龄为(70)岁。13.“八议”是指法律规定的八种人除犯(十恶)罪以外的死刑,皆可享受“议”的特权;该制度自魏入律,至唐进一步完善,此后历代相沿,直至(大清律例)。14.官当是指官员犯罪可用官品和爵位折抵(徒)刑和(流)刑的刑罚。15.“十恶”之首是(谋反)。16.唐律规定亲属内部紊乱人伦的行为称(内乱)。17.唐律规定了(同居有罪相当稳)原则,发展了汉律关于“亲亲得相首匿”原则。18.唐律对化外人案件的处理原则是:同类相犯者,依(本国法律)处断;异类相犯,依(唐律)处断。19.唐代官吏犯脏罪据职制律规定按犯罪情节不同,主要有(受财枉法)、受财不枉法、(监主受财枉法)三种情况。20.唐户婚律规定,夫妻之间情义断绝为(“义绝”),必须强制离婚。21.唐律规定财产的继承一般为(诸子平分);宗祧继承的特点是(嫡长继承制)。22.唐律的最后两篇(捕亡律)和(断狱律),是有关追捕逃犯和审判、执行方面的内容。23.唐律的赋税立法主要是(租庸调法)和(两税法)。24.唐律保护债权人的利益不受损失,允许其扣押债务人的财产抵债,叫(“牵掣”)。25.隋唐以(大理寺)为中央最高审判机关,(刑部)为中央司法行政机关,(御史台)为中央最高监察机关。26.唐朝逢大案,常由大理寺卿会同刑部尚书、御史中丞共同审理,叫做(三司推事)。27.在唐朝有重大冤屈者,可以(击登闻鼓)或(邀车驾)申诉。28.唐朝在监察机关御史台下设(台院)、(殿院)、(察院),以进一步加强它们之间的分工和合作。29.唐户婚律规定不得为婚和不准结婚的几种情况,概括为(“违律为婚”)和(“婚娶违律”)。30.唐代称遗失物为(阑遗物)。31.最早规定封建制五刑的法典是(开皇律)。32.唐宣宗时期,将刑律分类为门,附以有关的令、格、式,编成(大中刑律统类)。33.唐律关于户籍、赋役、土地、婚姻方面的内容规定在(户婚)律。34.最早确立“十恶”罪名的封建法典是(开皇律)。35.在唐朝遇重大案件,常由大理寺卿会同刑部尚书、御史中丞共同审理,叫做(三司推事)。36.开皇律规定的笞刑分(五)等。37.隋朝以(刑部)为中央司法行政机关。38.狭义上的唐律,指(唐律疏议)。39.永徽律疏的篇目共(十二篇)。40.唐律疏议中相当于现代法典总则的篇名为(名例律)。41.唐律疏议的第十二篇的篇名为(断狱律)。42.隋唐时期最高行政机关是(三省六部)。43.唐代官吏退休的年龄是(七十)。44.在“十恶”中,将侵犯皇帝尊严的行为称为(大不敬)。45.唐宣宗时期编成的大中刑律统类共(121)门。46.“八议”中有“议宾”一项,指的是(前朝皇帝的后代)。47.加役流作为死刑的减刑始于(贞观律)。48.唐律中凡是不列入其他“分则”篇的犯罪,都归于(杂律)。49.唐朝全国设十个监察区,监察区的名称叫(道)。50.开皇律的篇章体例主要依据(北齐律)。51.唐律中的五刑制度分为(二十)等。52.根据唐律规定,图谋侵害皇帝的宫殿、宗庙、山陵的行为是(谋大逆)。53.唐律规定,不同国家侨居中国的外国人相犯,处理的原则是适用(唐朝的法律)。54.一部保存至今最早的、最完整的、具有封建国家行政法典性质的文献是(大唐六典)。55.唐律为保护债权人的利益不受损失,允许其扣押债务人的财产抵债,这叫做(牵掣)。56唐朝从积极方面规定行为准则的法律形式有(令;格;式)。57.唐朝中央司法机关包括(大理寺;刑部;御史台)。58.唐律规定承审官如与当事人有(亲属;师生;仇隙)关系者,须回避。59.唐朝财政立法主要有(两税法;租庸调法)。60.唐朝监察机关御史台下设(台院;殿院;察院)。61.隋朝的主要立法有(新律;开皇律;大业律;开皇令)。62.唐朝把盗罪分为(窃盗;强盗)。63.唐律除了规定“八议”特权以外,还规定了(请;减;赎;官当)免官等法律特权。64.唐律规定物权取得条件有(买卖;继承;埋藏物的发现;孳息物的取得)。65.唐朝规定告诉的形式有(自诉;越诉;直诉;亲属代诉)。66.开皇律最早确定封建制五刑,除死刑、流刑外,还包括(徒刑;杖刑;鞭刑)。67.唐朝制定的主要法典有(武德律;贞观律;永徽律;开元律)。68.唐律疏议的结构分为(律文;疏议;问答;注)。69.唐代官吏犯赃的种类有(受财枉法;受财不枉法;监主受财枉法)。70.唐律规定死刑的执行,京师和地方的复奏制度有(三复奏;五复奏)。71.唐朝考核官吏的标准在德方面有“四善”,其中有“德义有闻”,还有(清慎明著;公平可称;恪勤匪懈)。72.唐宣宗时期的大中刑律统类把当时有关的法律形式编在一起的有(律;令;格;式)。73.唐律中有关司法程序的法律规定主要集中在(斗讼;断狱)律。74.隋唐时期最高行政机关是三省六部,其中三省即(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75.尚书省下设六部,除吏、户、礼外,还有(兵部;刑部;工部)。第九章1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刊版印行的封建法典是(宋刑统)。2.在中国历史上,以刑律为主,将其他刑事性质的敕、令、格、式分载在律文之后,依律目分门别类地加以汇编的法规,叫作(“刑律统类”)或(“刑统”)。3.宋朝把日积月累的单行敕令,加以分类整理,删去重复矛盾之处,然后再颁布,使之具有普遍的法律效力,就是所谓的(“编敕”)。4.宋朝立法活动的主要特点是(“编敕”)和(“以敕代律”)。5.宋仁宗嘉祐中期,加重处罚犯罪,开始实行(“重法地”)法。6.宋朝施行了一种刑罚,实际上是古代墨刑的复活,这种刑罚叫做(刺配之法)。7中国古代最残酷的生命刑是(凌迟)。8.宋朝为了加强皇帝对司法权的直接控制而建立了(审刑院)。9.忽必烈建元后,接受汉儒的建议,明确提出了法制指导思想,即“参照唐宋之制”,(“附会汉法”)。10.元朝初期,中央审判机关是(大宗正府)。11.法典体例在宋朝发生了变化,采用(刑统)作为法律形式。12宋朝将判案的成例叫做(断例)。13.宋朝尚书省和中央其他官署对某事所作的指示或决定,对以后同类事件具有约束力,与敕、令并行,这种法律形式叫做(指挥)。14.宋朝中央官署可依就某项法令作解释,所作的解释叫做(申明)。15.宋朝中央官署根据过去敕文或其他案卷所作出的决定,叫做(看详)。16.宋朝规定了一种法律,即在开封府诸县加重处罚犯罪,强化京畿地区的治安,这种法律叫做(重法地法)。17.宋代初年出现了官府承认土地私有权的凭证是(红契)。18.典卖法律关系制度化,始于(宋朝)。19.宋太祖为了巩固新建立的政权,缓和阶级矛盾,取得民心,制定了旨在改革“五刑之苛”、减轻刑罚的(折杖法)。20.宋太祖统治后以宽恕死罪为借口,为了赦免死罪者的死刑,而用其他刑代替,推行(刺配之法)。21.宋刑统与唐律疏议的重大区别之处在于(宋刑统将敕、令、格、式中的刑事规范附于律文之后)。22.宋朝用以制裁“口语狂悖致罪者”的刑罚是(折杖法)。23.宋太祖为了加强对司法权的控制,在皇宫内设置了一种司法机关,即(审刑院)。24.元朝有一部法典,它不是元朝中央政府颁布的法典,而是当时地方政府所纂集的自元初至英宗至治二年五十余年间有关政治、经济、军事、法律等方面的圣旨、条画的汇编。这部法典是(元典章)。25.元朝地方上的司法审判权掌握在蒙古人手中,其长官为(达鲁花赤)。26宋朝的法律形式除了赦、令、格、式外,还有(看详;断例;指挥;申明)。27.宋朝立法的主要特点是(编敕;以敕代律)。28宋朝为了加重对“盗贼”的处刑,先后实行了(“重法地”法;“盗贼重法”)。29.根据宋朝法律规定,典卖与一般卖的区别有(典卖是活卖,一般卖是绝卖;典卖可以收赎,一般卖不可以收赎;典价比卖价低得多)。30.宋朝初年,意在减轻刑罚而收刑平政盛之功,制定了(折杖法;刺配之法)。31.宋朝的法典编纂开始使用了“刑统”,即以刑法为主,在律文之后分载具有刑事性质的(敕;令;格;式)。32.宋朝法律规定,地租采取两种分成方法,即(对分制;四六分成)。33.宋朝为了加强皇帝对司法权的控制,采取了以下措施(设立审刑院;限令各州十日一报囚账;在各路设立提点刑狱公事;派御史台的推勘官分赴各地审理重大案件)。34.元律在婚姻缔结方面,不禁止(良贱通婚;收继;同姓通婚;有妻更娶妻)。35元律以赤裸裸的形式宣布各族人民法律上的不平等,并按民族标准把人民划分为四等,即(蒙古人;色目人西夏、回回、西域人;汉人原来全国统治下的汉人和契丹、女真人;南人南宁统治下的汉人和西南地区的各族人民)。第十章1.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立法指导思想是(重典汉乱世),(礼刑并用),(加强法制宣传)。2.作为反映朱元璋重典治天下政策的法律是明(大诰)。3.中国历史上最后一部封建法典是(大清律例)。4.清朝惩罚异端思想,推行文化专制政策的形式是(文字狱)。5.中国封建社会国家对某些重要的商品实行专管的制度称为(禁榷制度)。6.明清时期,遇有重大案件,由(三法司)会审。7.明朝在司法制度上最突出的特点是(厂卫)干预司法。8.明朝的根本性法典是(大明律)。9.每年小满后十日至立秋前一日,有大理寺左右二寺官员会同各道御史及刑部承办司审理发生在京师的笞、杖案件的审判活动,叫做(热审)。10.明朝专掌复核的中央司法机关是(大理寺)。11.在明朝初期,认为“百姓财办具困,犹如初飞之鸟不可拔其毛,新栽之树不可动其根”的人是(朱元璋)。12.大明律将唐律的篇目改为例、(吏)、(户)、(礼)、(兵)、(刑)、(工)各律。隋唐以为沿袭已久的封建法律篇目,至此一变。13.明大诰由(御制大诰)、(御制大诰续编)、(御制大诰三编)、(御制大诰武臣)四篇组成。14.明朝仿造大唐六典体例编制了具有行政法典性质的(大明会典)。15.明朝统治者为严惩臣下结党在大明律中设了(奸党)罪。16.明朝的(盐法)、(茶法)规定了封建国家的盐、茶专卖制度,以确保封建国家的财政收入。17.明朝统治者为适应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制定了(钱法)、(钞法)、。18.(大清律集解附例)是清朝第一部完整的成文法典。19.(大清会典)不仅是中国封建时代最完备的行政法规,而且是中国封建时代行政立法的总汇。20.清代的充军分为(附近)、(近边)、(边远)、(极边)、(烟瘴)五种,所以又称为“五军”。21.正式将榷盐列入正律之发端的是(大明律)。22.明朝的司法机关在中央主管审判的为(刑部),专掌复核的为(大理寺),明察机关为(都察院)。23.在明朝,皇帝对司法权的控制超过历代,皇帝的亲军(锦衣卫)和宦官掌握的(东厂)、(西厂),也都握有广泛的司法权。24.明清时期审判制度上的一个很大发展是出现了三种审判复核制度即(热审)、(秋审)和(朝审)。25.清朝监察制度的一个重大发展是在都察院内增设了(六科给事中)。26.洪武十五为扩大监察机关组织,改御台为(都罕院)。27.明朝历经三十余年制定的法典是(大明律)。28.清人薛允升明律的特点概括为“(轻其轻者),(重其重者)”。29.在清代以文字著述而被罗织罪名所构成的冤狱,叫(文字狱)。30.清代死刑划分为绞、斩立决和(绞、斩监候)。31.大明律编修体例上一大变化是(篇目改为七篇)。32.为防止臣下结党,最早设置奸党罪名的是(大明律)。33.集封建行政法典之大成的法典是(大清会典)。34.清朝中央司法机关掌复核的是(大理寺)。35.大明律最后完成(洪武三十年)。36.朱元璋将重典汉乱世的重点放在(重典治吏)。37.明大诰共(四篇)。38.朱元璋编制大诰的主要目的是(进行法制宣传)。39.明朝制定的行政法典是(大明会典)。40.大明律规定,对于执行监察职务的所谓“风宪官”的御史,若犯贪污罪比其他官吏加重处罚,加重的等级为(二等)。41.清朝正式颁布的第一部成为文法典是(大清律集解附例)。42.充军最早创设于(明朝)。43.汉唐以来,虽然盐禁法网日密,但正式将榷盐列入正律始于(大明律)。44.在明朝,主管审判的中央司法机关是(刑部)。45.清朝每年复审刑部判决的或京师附近的斩监候、绞监候案件的制度,叫(朝审)。46.每年小满后十日至立秋前一日,有大理寺左右二寺官员会同各道御史及刑部承办司审理发生在京师的笞、杖案件的审判活动,叫做(热审)。47.清朝创立的将罪犯发到边远地区为驻防官兵充当奴隶的刑罚为(发遗)。48.明朝(都察院)是监督法律执行、维护封建吏治的最高监察机关。49.六科给事中始创于(明)朝。50.清代秋审对案情属实,但危害较小,可留待下一次秋审再作决定的案件一般为(缓决)。51.明朝制定了许多经济方面的法律,如在明律中详列(钞法;钱法;盐法;茶法)。52.清朝专门适用于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法律有(苗律、蒙古律、回疆则例、西宁番子治罪条例)。53.清朝将明朝的会审制度发展为(秋审;朝审;热审)。54.明大诰偏重于打击(贪官;豪强)。55.下列哪些犯罪,明律量刑比唐律为重(贼;盗)。56.以例断案是明朝的一个特点,明朝最主要的条例有(钦定律诰条例、问刑条例、真犯杂犯死罪条例、充军条例)。57.明大诰包括(御制大诰、御制大诰须编、御制大诰三编、御制大诰武臣)。58.明清法律对资本主义萌芽的摧残表现在(推行“禁榷制度”,限制商业发展;重征商税,压制私人商业的发展;加强对矿治业的管禁,限制民间自由开矿;奉行海禁政策,阻挠对处贸易)。59.明朝的中央司法机关分别是(大理寺;刑部;都察院)。60.大三法司会审的成员包括(都御史;大理寺卿;刑部尚书)。61.明朝特有的特务司法审判机构是指(锦衣卫;东厂;西厂;内行厂)。62.清律规定,凡严重危害封建统治的犯罪,应立即处决的,叫(斩立决;绞立决)。63.经过秋审或朝审的案件,分为(情实;缓决;可矜;留养承祀)。64.明朝的法律形式主要有(律;大诰;条例;会典)。65.明朝的立法指导思想是(重典治乱世;礼刑并用;加强法制宣传;详译明律,参与国制)。第十一章1.清廷改革中央官制,御前会议确定按照“(五不仪)”的原则进行。2.中国法制史上首部具有近代宪法意义的法律文件是(钦定宪法大纲)。3.外国侵略者强迫中国缔结的不平等条约中所规定的一种非法特权是(领事裁判权)。4.清未修订法律,确定了“(参考古今),博稽中外”的修律方针。5.清廷在大理院内设立(总检察厅),作为最高检察机关。6.1908年清政府颁发的钦定宪法大纲共二十三条,内容包括(君上大权)和(臣民权利义务)两部分。7.清未新修订的刑法有两部,一部是(大清现行刑律),另一部为(大清新刑律)。8.清廷为“新政”需要,在立宪的同时对旧律进行修订,为此设立修订法律专门机关(修订法律馆)。9.清未成立的修订法律馆由当时刑部左侍郎(沈家本)主持。10.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近代化的专门刑法典是(大清新刑律),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独立的商潮(钦定大清商律),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民法典为(大清民律草案)。11.清未司法制度半殖民地化的重要标志是(领事裁判权)和(会审公廨制度)的确立。12.清政府从1906年开始,把原来掌管审判的刑部改为(法部)专任司法行政;把原来掌管案件复核的大理寺改为(大理院),作用全国最高审判机关。13.清政府为实行预备立宪,所发布的两个宪法性文件是(钦定宪法大纲)和(十九信条)。14.清未修订的一部过渡性法典(大清现行刑律),以“刑律”为名。15.(谘议局)是清未“预备立宪”过程中清政府设立的地方咨询机关,于1909年在各省成立。16.(资政院)是清未“预备立宪”过程中清政府设立的中央咨询机关,于1910年设立。17.大清民律草案是在修订法律馆组织下,由日本法学士(公冈义正)起草民律总则、(债权)、(物权)前三编,礼学馆负责起草亲属和继承两编。18.1906年的(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首次确定辩护制度。19.清未立法具有(封建性)和(买办性)的特点,体现着深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20.(大理院审判编制法)模仿资产阶级国家制定的我国第一个单行法院组织法规。21.模仿资产阶级国家制定的我国第一个单行法院组织法规是(大理院审判编制法)。22.在我国,程序法和实体法分开,始于(鸦片战争后清朝)。23.鸦片战争后清朝专门负责来司法行政的机关是(法部)。24.清未成立(修订法律馆),进行大规模的修律。25.旧中国起草的第一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民法典是(大清民律草案)。26.中国封建王朝最后而且是过渡性的一部刑期法典是(大清现行刑律)。27.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分总则和分则的刑法法典是(大清新刑律)。28.钦定宪法大纲的附录是(臣发权利义务)。29.鸦片战争后清朝最高审判机关是(大理院)。30.辛亥革命后,清廷仅用三天时间便制定和通过了(十九信条)。31.清未“预备立宪”过程中清政府设立的地方咨询机构是(谘议局)。32.清未“预备立宪”过程中清政府设立的中央咨询机构是(资政院)。33.谘议局章程和谘议局议员选举章程是由下列哪些机关草拟的(宪政编查馆)。34清政府1908年宣布立宪期为(九年)。35.钦定宪法大纲关于君权的条款抄自(日本宪法)。36.十九信条公布于(1911)年。37.清未最早颁行的带有商法总则性质的法规是(商人通例)。38.大清民律草案的结构取自(德国)民法典。39.最早确立外国在中国享有领事裁判权的不平等条约是(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及税则)。40.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近代意义上的专门的刑法典是(大清新刑律)。41.大清新刑律所规定的主刑有(死刑;无期徒刑;有期徒刑;拘役)。42.大清新刑律中的从刑包括(褫夺公权;没收)。43.大清新刑律从体例上分(总则;分则)。44.大清民律草案的亲属和继承两篇由(修订法律馆;礼学馆)。45.清朝统治者认为立宪有三大利:(皇位永固;外患渐轻;内乱可弥)。46.清未立法的特点是(封建性;习办性)。47.清未“礼法之争”中“礼教派”的代表人物是(张之洞;劳乃宣)。48.清未“礼法之争”,法理派和礼教派争论的焦点有(关于“干名犯义”的存废问题;关于“存留养亲”的制度;关于“无夫奸”和“亲属相奸”的问题;关于“子孙违反教令”的问题)。49.大清民律草案的前三编分别是(总则;特权;债权)。50.清未修律中正式公布的法律有(大清新刑律;公司律;法院编制法)。51.鸦片战争后清朝制定的法典中,体现浓厚封建性的是(大清新刑律后所附的暂行章程五条;大清民律草案中亲属、继承两篇。52.钦定宪法大纲的内容包括(正文;附录)。53.1911年公布的十九信条(缩小的皇权;扩大了国会权力)。54.参加大清民律草案起草的机构有(修订法律馆;礼学馆)。第十二章1.太平天国的纲领文件有两部(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2.太平天国根据“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原则规定了经济上的(圣库)制度。3.太平天国制定了体现男女平等的婚姻法律,宣布:“凡天下婚姻(不论财)”。4.太平天国的乡官保举制度规定:“举得其人,保举者(受赏);举非其人,保举者(受罚)”。5.太平天国的刑罚种类有(死刑)、(杖刑)、(枷刑)。6.太平天国司法行政合一,各级行政官吏都有(司法审判)权。7.(十条天款)本是太平天国起义前“拜上帝会”的教规,后成为太平天国的军律。8.(太平条规)分定营规条十要和行营规矩两部分,主要规定太平军驻扎和行军时的一些纪律。9.太平天国在定都南京后,在十条天款和太平条规的基础上制定了(太平刑律)。10.1859年,干王洪仁玕向天王洪秀全提交了(资政新篇),这是一部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施政纲领。11.天朝田亩制度根据“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原则,废除了(私有制)。12.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制定的刑事法典是(太平刑律)。13.“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规定在(天朝田亩制度)中。14.太平天国的结婚证书称作(合挥)。15.太平天国后期的施政纲领是(资政新篇)。16.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颁行的(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基本纲领,它规定了平等平均的土地制度和天国政权体制等其他一些重要制度。17.太平天国在形式上采用的是中央集权的(君主)政体。18.为了平均分配田土,太平天国把田土按产量的高低分成(九)等。19.太平天国的立法指导思想是(朴素的平等平均思想;基督教教义;封建主义思想)。20.太平天国刑事立法包括(太平刑律;十款天条;太平条规;天王及各王的诏令)。21.太平天国的死刑执行方式包括(点天灯;五马分尸;剥皮;桩沙)。22.太平天国法制的局限性表现在以下方面(立法上没有先进的指导思想;法律中存在着落后的内容;司法上有神明裁判的落后表现)。23.太平天国刑事立法的主要内容包括(镇压反革命分子;打击刑事犯罪分子;坚决取缔妖书邪说;实行严刑峻法)。24.太平天国时期的刑罚有(杖刑;枷刑;死刑)。25.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颁行了(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刑律),使太平天国的法制建设有了较大的发展。第十三章1.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的政体是(总统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的政体是(责任内阁制)。2.中华民国约法又称(“袁记约法”)。3.南京国民政府特种刑事案件诉讼条例规定,经司法警察官署移送的“危害民国”案件,法院可径行判决,且不得(上诉)。4.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参议院)是国家立法机关。5.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临时中央审判所)是全国最高审判机关。6.1911年12月29日,各省代表会议依据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的规定,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7.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由(孙中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