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泥湾小城镇建设拨亮一片天.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485176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0.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泥湾小城镇建设拨亮一片天.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红泥湾小城镇建设拨亮一片天.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红泥湾小城镇建设拨亮一片天.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红泥湾:小城镇建设拨亮一片天“在全国人民欢度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喜庆时刻,敬爱的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来到我们宛城区红泥湾镇视察小麦生产,与我镇干部群众握手畅谈,这是对我镇干部群众的极大关怀和鞭策。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胡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不折不扣地落实中央和国家的各项惠民政策,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切实加强小城镇建设,努力把红泥湾建设成我市的商贸重镇、文化名镇、农业强镇。”这是宛城区红泥湾镇党委书记王胜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的。的确,近年来,在小城镇建设方面,红泥湾镇是下了真功夫,也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以资源优势支撑城镇,以市场助推“三农”,积极探索市场加企业加基地加农户链条模式,实现小城镇建设和镇域经济发展的双赢2006年,红泥湾镇生产总值达到53亿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23亿元;财政收入达到9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3830元,主要经济指标出现两位数以上的增速。特别是全镇共引进项目12个,引资额18亿元,小城镇基础设施投入建设资金2000万元,建成中原商贸城农产品交易市场一期工程后,城镇面貌日新月异。该镇先后被省政府命名为“河南省科技示范镇”、依法治镇试点镇、“小康镇”、“三星级小城镇”,市级“50强”小城镇。红泥湾镇位于南阳市区东北部,与方城、社旗两县交界,历来有宛城区东大门之称。镇辖27个行政村,72万人,加上集镇流动人口,全镇人口近10万人,是宛城区第一农业大镇。去年以来,镇党委、政府立足农业大镇的镇情,确定了“强农兴工活商,实施城乡一体化,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战略,提出了“围绕资源建城镇,建好城镇促发展”的经济发展思路,奋力打造具有红泥湾特色的中原商贸城,大力开展“小城镇建设年”活动。目前,规划建设的豫西南最大瓜果菜、小辣椒、粮食购销集散地和农资、农机产品销售地,全市重点建设项目、四大专业市场之一的中原商贸城一期工程已全面竣工,规划投资1亿元,总占地面积700亩的下期工程仍在火热进行中。前些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小城镇落后的现状成为制约全镇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在新的形势下,镇党委、镇政府按照城镇化发展战略要求,以全新的视角正确分析镇情,以辩证的观点看待比较优势,紧紧抓住改革开放发展的机遇,突出城镇建设拉动主导地位,先后召开了联席会、全体脱产干部会、镇驻地村两委会,组织镇、村干部多次外出参观学习,开阔视野,解放思想,统一了干部群众的认识。与此同时,聘请省有关专家对镇区进行了重新规划、设计。根据红泥湾自然条件、区位优势、发展趋势和人文环境,遵循“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面向未来、瞄准一流、布局合理、设计超前”的原则,制订了改造老街、开发新街的小城镇建设20年总体规划方案,精心绘制了红泥湾小城镇总体规划蓝图。目前已建成了长3600米、宽31米的示范性街道向阳大街,并高标准水泥硬化,门面房采用款式新颖欧式装饰,并统一进行外粉刷,室内布局合理,排水道、人行道绿化布局科学,具有浓郁的现代气息。在小城镇建设中,镇党委、政府坚持“政府投资、农民带资、招商引资、社会共建”的方针,调动全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投资小城镇建设。首先,将其作为营造招商引资、农业产业化经营环境的突破口和拉动一产、助推三产的切入点来抓。近年来,全镇争取小城镇专项建设资金和集体、个体筹集资金6800万元,新建、改造老街道和市场13个,形成包括示范性街道在内的7纵8横15条街道和以中原农贸商城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供销社农资市场为龙头的10大专业市场。市场建设带动了招商引资,工业园区初具规模,现有企业14家,从业人员2200多人。同时,基础设施也逐步得到配套完善,达到了“五通”(路、水、电、通信、有线电视)、“三到位”(排水、垃圾堆放、清理)。镇区绿化率达到3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3平方米,自来水普及率97,开通了3000门程控电话和50台磁卡电话,新建了有线电视站,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95。镇区教育、卫生、文化、娱乐等设施较为完善,服务功能全面提高。该镇还组建了四和居委会,下设城管大队,配备专职清洁人员和运输工具,做到垃圾日产日清。同时,建立健全了一系列城管长效机制,对脏乱差现象,集中整治,拆除违章建筑,取缔马路市场,清除不规范广告等。通过强有力的集镇管理整治,红泥湾镇区面貌焕然一新。凤凰喜落梧桐树。红泥湾小城镇建设水平的全面提高,促使经营商户不断增多。目前,全镇个体商户已达3400家,年交易额达两亿元。发展各具特色而又区域协调的城乡经济,实现城乡建设共繁荣、新农村建设促和谐、交通建设大发展的良好局面充满活力的经济是小城镇繁荣和发展的基础,发展小城镇的关键在于繁荣小城镇的经济。在培育小城镇经济,增强小城镇发展实力方面,镇党委、镇政府将小城镇建设与本地特点、特色相结合,与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以市场为导向,以蔬菜、优质粮棉及畜牧、杨树等产业为依托,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增强了小城镇发展实力。建成了优质强筋小麦、杂交抗虫棉、优质椒和用材林等生产基地,初步形成了镇有支柱产业,村有特色产业,户有增收项目,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搭建了平台。同时,围绕农业产业化,培育出了在全区有影响力的金红光食业等龙头企业,带动了全镇及周边订单农业的发展。该镇还坚持“选择一个项目,成立一个协会,兴办一个实体,推广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群众”的工作思路,推行了以“支部加协会”、“党员加联合体”为主要形式的“双加”模式,取得党的建设、小城镇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共同发展,全镇80以上的农户从中受益,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产业化进程。在农业产业化水平明显提高的同时,镇党委、镇政府坚持以新农村建设统揽经济工作全局,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方针,突出重点,全面推进,抓好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两件大事,镇域经济目标定位,稳步推进各项工作。去年以来,该镇取得了明显成效:农村建设迈出新步伐。全镇引进公路建设资金238万元,建成水泥路232公里。平原绿化工作取得历史性突破,顺利通过省平原绿化高级达标初验。生态文化新村创建活动扎实开展,发展沼气示范村8个,建成沼气池260个。新农村试点工作扎实进行,产业化进程、基础设施、村容村貌等均有新发展。民生有了新改善。全面实施新农合和种粮、良种、农机具、农村教育“两免一补”、农村特困户补贴标准等惠农政策,全面实施了“村村通”和人畜饮水工程,广大人民群众得到了最直接、最实惠的利益。把红泥湾镇建设成为宛东以农产品加工、建材、蔬菜、服装等工业和农副产品为主导产业的商贸、文化、经济重镇文化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曾经有着浓郁的文化和历史的红泥湾,自古就是军事要塞、商贸重地。1948年5月,我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挥师南下,陈赓在南阳指挥发起的宛东战役就是在红泥湾展开,至今仍有不少战役遗址,不少中央首长、将军特为宛东战役题词。近年来,镇党委、镇政府依托宛东战役这一驰名“品牌”,从当地实际和长远发展的需要出发,规划修建宛东战役纪念馆和纪念碑、宛东文化广场和文化一条街等,现正在采取自筹、集资和拨款等诸多方式进行筹备建设,以着力打造红泥湾镇文化产业的标准性建筑名片。对于红泥湾镇的发展,该镇党委书记王胜普、镇长黎永欣分别谈了党委、政府的规划和打算:红泥湾镇今后要遵照宛城区委、区政府对该镇中长期发展要逐步建成规模适度,规划科学,功能齐全,环境整洁,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区域性经济网站的要求,努力成为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成为以农产品加工、建材、蔬菜、肉食、服装等工业和农副产品为主导产业的重镇,结合自身实际,突出“一个主题”(加快发展,构建和谐红泥湾镇);围绕“两个转变”(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传统思想向现代观念转变);搞好“三个结合”(与工业化结合、与城镇化结合、与农业现代化结合);抓好“四个并重”(又好又快并重,招商引资与优化环境并重,改革发展与社会稳定并重,机关作风建设与经济建设并重);提升五个跨越(项目建设的跨越、新农村建设的跨越、集镇和市场建设的跨越、财源建设的跨越、社会发展建设的跨越),奋力实现红泥湾镇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和谐、快速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