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第五单元.doc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9483702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第五单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第五单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第五单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1风筝导学案第一课时 主备人:_尹康宁 审核人: 吕小虎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1、 了解作者及相关的文学常识。2、 字词的积累与运用。3、 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结构,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知识链接1、 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学家。其主要著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二心集、三闲集,散文诗集野草。2、 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25年1月24日,选自散文诗集野草。该集共收作品23篇。1932年,鲁迅在自序中说:“有了小感触,就写些短文,夸大点说,就是散文诗,以后印成一本,谓之野草。”风筝就是作家对现实的感触封建教育思想对儿童身心的摧残,在新发现的鲁迅的一首散文诗我的兄弟的基础上写成的一篇感想。风筝的寓意比我的兄弟更为深刻,体现了作家几年来的思想进程和严肃认真的自我解剖的态度。预习达标1、给词语注音或者据拼音写汉字。伶( )仃( ) 憔( )悴( ) ju( )别 点zhu( ) xin( )恶 s( )缩 苦心孤诣( ) 虐( )杀 宽恕( )2、多音字注音。凶恶( ) 恶心( ) 嫌恶( ) 劳模( ) 模样( )3、 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伶仃:_ 憔悴:_ 点缀:_ 诀别:_惊惶 :_ 瑟缩:_虐杀:_恍然大悟:_瘦得不堪:_苦心孤诣:_合作探究1、 谈到风筝你会想到什么?_2、这篇课文围绕风筝主要写了哪两件事情?请你概述一下。_3、我们能感受到全篇笼罩着一种怎样的感情?_展示提升要求:每小组各派一名同学对讨论结果进行展示。课堂测评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风筝(zhng) 宽恕(sh) 惩罚(chng) B.寂寞(j) 憔悴(qio) 堕落(du)C.肃杀(s) 虐杀(nu) 荡漾(yng) D.诀别(ju) 秃树枝(t) 丫杈(ch)2、选出形似字组词有错误的一项是( )A.联袂 决择 决算 诀窍 B.通牒 间谍 蝴蝶 喋喋不休C.笑柄 彪炳 把柄 话柄 D.倘若 徜徉 流淌 礼尚往来3、请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1) 还有寂寞的瓦片风筝,没有风轮,又放得很低,伶仃地显出憔悴可怜模样。 ( )(2)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堕下去了。 ( )(3)他只是很重很重地堕着,堕着。 ( )4、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的学习取得了很大成就。 B.他办事非常武断,受到大家好评。C.我们坚决响应学校提出的“绿化美化校园”的号召。 D.我们必须及时克服并随时发现自己的缺点。分析点评点评小组给展示小组做出点评并打分,满分为5分。拓展延伸1、鲁迅(1881-1936),本名 ,浙江 人,字 。 代伟大的无产阶级 、 和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是他的 。作品简况: 小说集: 历史小说集: 散文集: 散文诗集: 杂文集: 2、第一段末说“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惊异”的是什么?“悲哀”的是什么?这句话在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_。总结反思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最大的收获是 _2、感到自己有待加强的是_ _ 21风筝导学案第二课时主备人: 尹康宁 审核人: 吕小虎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人物描写的语言和方法。2、了解本文丰富的意蕴和主旨学习重难点了解本文丰富的意蕴和主旨知识链接 见到风筝,应该是愉快的,“我”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惊异和悲哀的心情呢?本节课进一步分析。预习达标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找准本节课的方向。自学指导1、默读全文,理清文章结构。第一部分:_第二部分:_ 第三部分:_2、“我”看到“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时,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_3、见到风筝,应该是愉快的,“我”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心情呢?_4、写我的心情“惊异和悲哀”,在文章结构方面主要起什么作用?_合作探究1、 从语段中找出描写小兄弟观望他人放风筝的语句,分析一下作者用了哪些语言和方法描写他?他为我们勾画了一个怎样的儿童形象?_2、 “我”在文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对“我”的描写,流露初了怎样的感情?_3、这两件事相隔了二十多年,期间作者的思想感情发生了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_4、“我”对待自己的错误与一般人有什么不同?_ 5、小兄弟为什么会全然忘却,毫无怨恨?_ 6、 为什么我不觉轻松反觉沉重?_ 展示提升要求:每小组各派一名同学对讨论结果进行展示。课堂练习1、画出描写故乡风筝时节“春光明媚”的句子,说说作者为什么把往事的回忆放到这样的画面中展开?_2、为什么说“悲哀”是无可把握的?_7、 为什么说“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吧,但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_4、联系生活讲述故事(回忆你玩玩具、玩游戏的快乐和忧伤,选一个最难忘的,讲给大家听。)_分析点评点评小组给展示小组评价并打分,总分为5分。总结反思风筝不仅揭示了传统观念对儿童的毒害,也为我们吹奏了一曲人情美的温馨之歌,给人以深沉的思想力量。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最大的收获是 2、感到自己有待加强的是_ _ 22羚羊木雕导学案主备人: 刘会仙 审核人: 吕小虎 班 级: 姓 名: 学习目标1、掌握生字词,培养自读能力。 2、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文章思想内容。3、培养学生重情义轻钱财的道德品质。重点难点(l)学习掌握自读的方法。(2)人物形象的分析。(3)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知识连接记叙文文体常识集锦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三种记叙顺序:顺叙:即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倒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再按顺序进行叙述,也就是在记叙的时间上与事情的实际是相反的。插叙:在叙述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情节的叙述,插入有关的情节或事件,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人物描写的方法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也叫直接描写,即通过直接地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等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反映作品主题。常用的肖像描写,它不只在于勾画出人物的外部面貌,而是为了以“形”来传“神”,揭示人物的性格特性。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概括地说,就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从登场人物的口中、眼中或感受中写出未登场人物的性格。细节描写,也是刻画人物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是对于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环境和场面的细微末节所作的描写。在塑造人物的过程中也缺不了环境描写环境描写指对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的描写。所谓自然环境描写指对日、月、星辰、天气、自然风光等的描写。自然环境描写能烘托人物的心情,表现人物的品质,推动情节的发展,起衬托中心意思的作用。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犄角( ) 兜( ) 挽回( ) 逮着玩( ) 不禁( )寒颤( ) 反悔( ) 怦怦( ) 树杈( )2、解释下列生词:犄角: 仗义: 形影不离: 挽回: 寒颤: 光彩: 合作探究1、粗读课文:本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反映了一种怎样的现象? 2、精读课文,把握人物形象(提示:用波浪线划出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环境描写)思考:从这些对话中,你认为这些人物有何特点?并用“ 是 的人”的句式说话。并说说你是从哪些语句和情节判断出来的。(提示:尽量用文中的词语或短句多角度表达) 3、分角色朗读: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喜欢的角色,陈述自己的朗读见解,并在小组内范读精彩句段。4、文中哪些语句可以说明羚羊木雕的贵重呢?父母的哪些行为说明此物贵重? 5、爸爸送“我”羚羊木雕,“我”把它送给好友万芳,作者对“我”这样做持什么态度?举出文中一两处描写为例说明。 6、爸爸、妈妈坚持让我要回羚羊木雕,作者对他们这种做法持什么态度?举一两处为例说明。 7、 请简要分析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分析点评点评小组给展示小组评价并打分,总分为5分。总结反思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最大的收获是 2、感到自己有待加强的是_ _ 23 散步导学案主备人: 唐苑 审核人: 吕小虎 班 级: 姓 名: 学习目标1、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2、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学习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小事中感受亲情的珍贵。2、揣摩语句的含义,品味对称的句子,学习语言。知识链接1、题目解读文章通过写一家三辈四口人散步的经历,让人领悟到怎样处理家人关系,才能使一家人和和美美。2、走近作者莫坏戚,重庆人,当代作家。1966年初中毕业,到四川内江插队。 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现为重庆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1980年开始文学创作。其中篇小说诗礼人家曾获四川文学奖。著有莫怀戚中短篇小说选。自主学习1、 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填汉字分歧() 一sh( )间 chi( )散 各得q( )所 委q( ) 水波ln ln( ) ( ) 你就背( )着我 我背()上的2、结合具体语境,请对下面加点词的含义做点分析。(1) 春天总算来了。 (2) 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3、将下列选项依次填入文段的空缺处。爱心是 ,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 ,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 ,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爱心是 ,使心灵枯萎的人感到情感的滋润。 A、 一首飘荡在夜空里的歌谣 B、沙漠中的一泓清泉C、一场洒落在久旱的土地上的甘霖 D、一片冬日的阳光合作探究1、默读课文。要求学生掌握以下字词:信服嫩芽霎时拆散委屈水波粼粼各得其所 2、朗读课文。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按意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各自练读。 (2)让24名学生示范朗读课文片段。师生共同评价。 3、整体感受。 (1)用圈点法圈出精美的句子,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4、 赏读一些美句(要求用圈点法圈出自己认为精美的句子,看这些句子好在哪里?)(1)写景的句子 (2)传情的句子(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3)对称的句式(让学生自己找出来,体会它们的对称美,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5、品读一组奇字(体会它们的巧妙、精练) 6、品读一个精段(最后一段) 从字面上看,这是形容他们走得小心,走的是小路,唯恐哪一步有闪失,特别是母亲,是经不起摔跌的,非稳当不可。象征着中年的责任,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这样?链接:作者为什么把“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描写得那么郑重其事呢? 7、感悟一种亲情 两个假设:第一,如果把老母亲冷落在家里,就带着妻子、孩子去散步,那会怎样?第二,母亲在走大路,独生子要走小路,如果“我”顺从了独生子那会怎样? 分析点评点评小组给展示小组评价并打分,总分为5分。总结反思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最大的收获是 2、感到自己有待加强的是_ _ 24散文诗两首导学案主备人: 刘有军 审核人: 吕小虎 班 级: 姓 名: 学习目标1、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 2、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理解诗句中限制、修饰性词语的表达作用。学习重点难点1、金色花中为何把孩子想像成金色花?2、纸船的题目有什么妙处?知识链接1、题目解读金色花篇幅短小,意蕴丰富。写的是一个假想,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由此生发想像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捉迷藏,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感情,构成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表现了家庭之爱和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荷叶母亲是冰心一篇很典型的以母爱为主题的文章。荷叶,莲花的叶子。文题之所以用“荷叶母亲”,是因为文中作者借雨中荷叶为红莲遮风挡雨的情景书写心中的感触,抒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之情。文章借雨中看红莲初雨时的亭亭,大雨中的左右倚斜,荷叶母亲保护下的不动摇;这生动的场景让作者联想到母亲对自己的呵护与关爱,从而达到讴歌母爱这一主题。 2、走近作者。泰戈尔是印度诗人、作家,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长篇小说有叫、沙子、沉船等。曾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闻名女作家。诗歌代表作繁星、春水等。3、写作背景金色花是泰戈尔散文集新月集的代表作,是他的早期作品。这一时期泰戈尔的创作往往梦幻多于现实。他本人幻想通过温和的宗教、哲学、教育和道德等手段来改造国民性、改造社会,从而实现民族自治。自主学习1、 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匿( )笑 沐( )浴 祈( )祷 花 瓣( ) 菡( )萏( ) 欹()斜2、 合语境,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匿笑 (2)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祷告 (3)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欹斜。欹斜 3、在空格处仿写上两个与前边意思连贯的句子。 让自己的生命为别人开一朵花:一次无偿的献血是一朵花,一句关切的问候是一朵花,一次善意的批评是一朵花,_ _,_ 能为别人开花的心是善良的心,能为别人生活绚丽而付出的人是不寻常的人4、结合诗的意思,在括号内填入恰当的词语:现代诗人刘大白旧梦之群一诗中这样赞美人生,他说:少年是()的一件一件地创作壮年是()的一座一座地建筑老年是()的一叶一叶地翻阅三个不同的比喻,描绘出人生三部曲的各自旋律,乃是对人生深刻的总结与概括合作探究1、阅读金色花,讨论(1)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2)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的不让妈妈知道? (3)为什么妈妈说 “你这坏孩子”?孩子为什么不告诉妈妈自己做了不少好事? 2、阅读荷叶 母亲,讨论(1)文章写莲,先作平平淡淡的叙述,“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园里莲花有很多,只择其中两朵来写,这里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有什么作用? (3)“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如何理解? 在文章结构中有何作用? (3) 作者在风雨中几次看红莲,当时的环境是怎样的? 红莲呢? 作者的心境又是如何变化的呢? 分析点评点评小组给展示小组评价并打分,总分为5分。总结反思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最大的收获是 2、感到自己有待加强的是_ _ 25世说新语两则导学案 第一课时主备人: 魏怀芬 审核人: 吕小虎 班 级: 姓 名: 学习目标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2、赏析文中简练生动的语言。3、用自己的观点评价文中的人物形象,学习重点难点咏雪中两个喻雪的句子哪个更好,为什么?知识链接1、题目解读这两个故事都是写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对父亲的朋友侃侃而谈的故事。两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一些。2、作家和作品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彭城(现在江苏徐川)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衮川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自主学习1、给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雪骤( ) 撒( )盐 差可拟( )( ) 柳絮( ) 尊君在不( )2、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1)舍:太丘舍去( ) (2)不:尊君在不( ) 又渐如高舍( ) 不一状( )(3)是:则是无信( ) (4)若:未若柳絮因风起( ) 是知也( ) 坊若者( ) 3、解释加点词的意思,并翻译句子。(1)与儿女讲论文义。 (2)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3)撒盐空中差可拟。 (4)尊君在不? (4)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合作探究咏雪问题组:(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而定)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等要素。2、“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3联系上下文,“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4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5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6、你还知道哪些以比喻描写飞雪的古诗佳句? 分析点评点评小组给展示小组评价并打分,总分为5分。总结反思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最大的收获是 2、感到自己有待加强的是_ _ 25世说新语两则导学案 第二课时主备人: 魏怀芬 审核人: 吕小虎 班 级: 姓 名: 学习目标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2、用自己的观点评价文中的人物形象,学习重点难点陈太丘与友期中元方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合作探究陈太丘与友期问题组: 1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2“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的哪两点错误? 3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4学生讨论:家里来了客人,家长不在家,你是怎样接待的?谈谈你的具体做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