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理学实习报告.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475323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病理学实习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植物病理学实习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植物病理学实习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植物病理学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 1. 田间识别和诊断常见作物病害及其危害特点,进一步认识和了解病害症状及发生程度。2. 学习和掌握主要作物上不同病害的调查方法,以便为指导生产中病害的科学防治提供理论依据。2、 实习内容1. 小麦叶锈病(Wheat leaf rust)的田间识别与调查(2012年5月30日于陈仓区虢镇)症状:主要为害小麦叶片,也可以为害叶鞘和茎。叶片受害,产生许多散乱的、不规则排列的圆形至长椭圆形的橘红色夏孢子堆,表皮破裂后,散出黄褐色夏孢子粉。夏孢子堆较秆锈菌小而比条锈菌大,多发生在叶片正面。后期在叶背面散生椭圆形黑色冬孢子堆。病原为隐匿柄锈菌小麦专化型(Puccinia triticinia f.sp tritici)。调查方法:按五点取样法调查发病率、严重度、病情指数,每点20株麦(包括旗叶、倒一叶和倒二叶)。调查结果记于表中。2. 小麦赤霉病(Fusarium Head blight of wheat)的田间识别与调查(2012年5月30日于陈仓区虢镇)症状:赤霉病以穗腐症最为常见和为害最重,被害小穗初在基部变水渍状,后逐渐失绿褪色而呈褐色病斑,然后颖壳的合缝处生出一层粉红色霉层(分生孢子)。一个小穗发病后可向上、下蔓延,并可伸入穗轴内部,使穗轴变褐坏死,上部未发病小穗因得不到水分而提前枯死。后期潮湿时病部可产生黑色粗糙颗粒状物(子囊壳)。籽粒发病后皱缩干瘪,变为苍白色或紫红色,有时籽粒表面有粉红色霉层。病原为玉蜀黍赤霉(Gibberella zeae)。调查方法:随机选取五个田块,调查病株率、死株率、病情严重度和病情指数,每田块调查100穗。病情严重度分五级:0级,无病;1级,病小穗数占全部小穗的1/4以下;2级,病小穗数占全部小穗的1/41/2;3级,病小穗数占全部小穗的1/23/4;4级,病小穗数占全部小穗的3/4以上。3. 番茄叶霉病(Tomato leaf mould)的田间识别与调查(2012年5月30日于陈仓区虢镇)症状: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也可为害茎、花和果实。叶片发病,初期叶片正面出现不规则或椭圆形淡黄色褪绿斑,边缘不明显,叶背面出现棕黄色、灰紫色、灰绿色至墨绿色茂密霉层。湿度大时,叶片表面病斑也可长出霉层。随病情扩展,叶片由下向上逐渐卷曲。植株发病,叶片自下而上逐渐蔓延,使整株叶片呈黄褐色干枯,严重时可引起全株叶片卷曲。病原为黄褐孢霉菌(Fulvia fulva)。调查方法:随机选取五个田块,调查病株率、死株率、病情严重度和病情指数,每田块调查100穗。病情严重度分五级:0级,全株无病叶;1级,全株有少数叶片发病,病叶占全株总叶片1/4以下;2级,病叶占全株总叶片1/41/2,少数叶片出现枯黄现象;3级,病叶占全株总叶片1/23/4,1/4以下叶片出现枯黄、枯死现象;4级,病叶占全株总叶片3/4以上至全株叶片枯死。4. 黄瓜霜霉病(Cucumber downy mildew)的田间识别与调查(2012年5月30日于陈仓区虢镇)症状:主要为害叶片。成株期叶片多从下部开始发病。发病初期,叶片出现水渍状病斑,早晨或潮湿时较为明显,后病斑扩大呈黄绿色,渐变为黄色至褐色,受叶脉限制病斑呈多角形,不穿孔。湿度大时,病斑背面产生灰黑色至紫黑色霉层(孢囊梗和孢子囊)。病重时,常多个病斑连片,使叶片变黄枯干。病原为古巴假霜霉(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调查方法:随机选取五个田块,调查病株率、死株率、病情严重度和病情指数,每田块调查100穗。病情严重度分五级:0级,全株无病叶;1级,病叶占全株总叶片1/4以下,病斑面积占所在叶片面积的1/4以下;2级病叶占全株总叶片1/4以下,病斑面积多占所在叶片面积的1/41/2或病叶占全株总叶1/41/2,病斑面积多占所在叶片面积的1/4以下;3级,病叶占全株总叶片1/23/4,病斑面积多占所在叶片面积的1/2以上,但病叶尚未干枯或死亡;4级,全株大多数叶片干枯或死亡。5. 苹果腐烂病(Valsa canker of apple)的田间识别与调查(2012年6月1日于兴平市)症状:主要危害苹果树的主干、大枝,弱小枝也易受害,严重受害时果实也可感病。苹果腐烂病有溃疡、枝枯2种类型。溃疡型在早春树干、枝树皮上出现红褐色、水渍状、微隆起、圆至长圆形病斑。质地松软,易撕裂,手压凹陷,流出黄褐色汁液,有酒糟味。后干缩,边缘有裂缝,病皮长出小黑点。潮湿时小黑点喷出金黄色的卷须状物。枝枯型在春季25年生枝上出现病斑,边缘不清晰,不隆起,不呈水渍状,后失水干枯,密生小黑粒点。病原为苹果黑腐皮壳(Valsa mali)。调查方法:选取两个苹果园子,每个园子隔行调查45个苹果树,统计并测量每棵树的主干和骨干枝(领导枝、主枝和侧枝)的病斑大小,注意观察愈合病斑、新病斑和复发病斑。6. 苹果褐斑病(Apple leaf brown spot)的田间识别调查(2012年6月1日于兴平市)症状:主要危害叶片,导致早期落叶。病斑褐色,边缘绿色不整齐,故有绿缘褐斑病之称。病斑有三种类型:(1)同心轮纹型。病斑圆形,四周黄色,中心暗褐色,有呈同心轮纹状排列的黑色小点(病菌的分生孢子盘),病斑周围有绿色晕。(2)针芒型。病斑似针芒状向外扩展,无一定边缘。病斑小而多。(3)混合型。病斑很大,近圆形或不规则形,暗褐色,中心为灰白色,其上亦有小黑点,但无明显的同心轮纹。病原为苹果盘二孢(Marssonina coronaria)。调查方法:调查3个园子,每个园子隔行调查10棵树,每棵树选东南西北中五个方向的3个当年生枝条,统计总叶数与病叶数。7. 露天蔬菜地的病害识别. 蔬菜霜霉病 蔬菜霜霉病主要是由卵菌中的霜霉菌引起,主要为害叶片,幼苗到成株期均可为害的一类病害。受害叶片发病初期在叶面形成褪绿或淡黄色病斑,呈近圆形或多角形,空气潮湿时叶背产生霜状霉层,有时可蔓延到叶正面。后期病斑枯死连片,呈黄褐色,严重时全部外叶枯黄死亡。该地主要有莴苣霜霉病、小白菜霜霉病和葱霜霉病,其病原分别为莴苣盘梗霉(Bremia lactucae)、寄生霜霉(Peronospora parasitica)和大葱霜霉(Peronosporaschleidenii)。. 葱紫斑病 葱紫斑病又称黑斑病,主要为害叶和花梗。发病初期,病斑呈水渍状白色小点,多靠近叶尖或位于花梗中部,稍凹陷,后逐渐扩大,变为紫褐色,椭圆形,周围有黄色晕圈,具明显同心轮纹。潮湿时,病斑上生黑褐色霉层。病原为葱链格孢(Alternaria porri)。. 葱叶枯病 该病主要为害叶片。受害叶片多从叶尖开始发病,病斑呈白色圆形斑点。扩大后,颜色变深呈灰黄色至灰褐色,形状不整,大小不一,有时遍及整个叶片。病斑上密生黑色霉状物。霉状物飞散后,病斑呈灰色或浅黄色,后病斑上产生小黑点。严重时,叶片卷曲、枯死。病原为葱叶匐柄霉(Stemphylium botryosum)。病菌为弱寄生菌,不易侵染健株,故该病常伴随霜霉病、紫斑病同时发生。. 芹菜斑枯病 芹菜斑枯病主要为害叶片,也可为害茎和叶柄。叶片受害,病斑初为淡褐色油渍状小点,逐渐扩大后中心坏死,但病斑多不超过3mm,常数病斑联合,病斑外周有黄色晕圈,边缘清晰为黄褐色,中间黄白色,密生黑色粒状物(分生孢子器)。病原为芹菜生壳针孢(Septoria apiicola)。附:发病率(或病株率)%=病株数/调查总株数*100%;小麦叶锈病的病情指数=普遍率(即发病率)*平均严重度,其余病害的病情指数=病情指数=(病级株数*该级代表值)/调查总株数*发病最高一级的代表数值*100。3、 调查结果1. 小麦叶锈病的调查结果本次实习所调查的田块中小麦正处于生长后期,叶锈病和条锈病均有发生,但是以叶锈病为主,发生较严重,病株率高为100%,平均严重度42.55%,病情指数为42.55(见表1)。依据表1中数据,对该田块的小麦的旗叶、倒一和倒二三种叶片进行分析比较可知,三种叶片的发病率没有差异,但是严重程度却又差异,平均严重度和病情指数最轻最低的是旗叶,分别为29.79和29.49;最重最高的是倒二,分别为51.96和51.96。这和我们在13周(5月上旬)观察到的叶锈病主要发生在植株的下部而上部旗叶等发生较轻的现象比较吻合。因此可推测成株期小麦叶锈病在田间的发生是自下而上的,苗期时麦苗感病,越冬后感病叶片开始发病并产生夏孢子进行再浸染,逐步扩散和向植株上部叶片蔓延。表1. 陈仓区虢镇小麦叶锈病发生情况项目总株(叶)数发病株(叶)数发病率/%平均严重度/%病情指数整株10010010042.5542.55旗叶100999929.7929.49倒一98a9810048.7448.74倒二71a7110051.9651.96注:a,在调查的100株中由于部分植株的叶片缺失,而使数据小于100。2. 小麦赤霉病的调查结果从表2中可看出,在所调查的五块小麦田中,赤霉病均有发生,且发病程度很严重,对产量有一定影响。其发病率从54.00%到81.00%,平均值为68.20%;严重度高达3、4级,平均病情指数高达48.00。各麦田中,也均出现了一定的死株现象,平均死株率达11.40。综合分析,该地赤霉病发生较重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很可能种植的小麦品种多为感病的;其次5月中旬的小麦的扬花灌浆期有一定的降雨量,天气条件适宜;还有农户的病害防治措施不当,未能及时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发展。表2. 陈仓区虢镇小麦赤霉病发生情况调查田块总穗数病穗数发病率/%死株数死株率/%病情指数田块11006060.00 55.0043.00田块21007676.00 1212.0054.00田块31008181.00 2020.0059.00田块41005454.00 77.0035.50田块51007070.00 1313.0048.50平均10068.268.20 11.411.4048.003. 番茄叶霉病的调查结果番茄叶霉病易在温室大棚等保护地内,主要由于保护地的温湿度高,利于病害的发生为害。由调查结果(表3)可知,本次调查的五个番茄大棚中,该病均有发生,只是发生的严重程度有所不同,且发病率与病情指数呈正相关。发病较轻田块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为12%和3.00;相比而言,发病较重田块的则分别为100%和45.00。调查发现,病害的发生尚未导致植株因病死亡的现象。不同田块的番茄叶霉病发生情况的差异可能与以下几方面有关:选择、种植的番茄品种的抗病性,田间的栽培管理措施,前茬作物,大棚内的气候条件,不同的病害防治措施等。表3. 陈仓区虢镇番茄叶霉病发生情况调查田块总株数病株数发病率/%死株数死株率/%病情指数田块125312.00003.00田块225936.00009.00田块32525100.000045.00田块4252288.000027.00田块5251872.000018.00平均2515.461.60020.404. 黄瓜霜霉病的调查结果调查结果显示(见表4),五个黄瓜大棚内均有黄瓜霜霉病的发生,各自发生情况也有所不同。发病较轻田块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为28%和7.00;相比而言,发病较重田块的则分别为92%和41.00。调查发现,病害的发生尚未导致植株因病死亡的现象。总的来说,该地区黄瓜霜霉病的发生还是比较严重的,平均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为62.40%和23.60。由于不同田块种植的黄瓜品种的抗病性不同,田间的栽培管理措施、前茬作物、大棚内的气候条件、病害防治措施等的不同,而使得不同田块的黄瓜霜霉病发生情况的也可能有所差异。表4. 陈仓区虢镇黄瓜霜霉病发生情况调查田块总株数病株数发病率/%死株数死株率/%病情指数田块1252184.000030.00田块225728.00007.00田块3252392.000041.00田块425728.00007.00田块5252080.000033.00平均2515.662.400023.605. 苹果腐烂病的调查结果由表5可知,当地苹果腐烂病的发生较严重,平均病株率44.44%,其中骨干枝平均发病率高于主干枝平均发病率,分别为17.78和28.89%。不同类型的枝的病斑面积有一定的差异,主干病斑平均大小38.61cm2,而骨干枝则为29.19cm2。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多数病斑属于已愈合病斑,也就是说冬季新刮的病斑愈合程度比较好,防治效果较好,很少有复发的,同时新生病斑数也极少。表5. 兴平市苹果腐烂病发生情况调查园子总株数病株数病株率/%主干发病率/%主干病斑平均大小/cm2骨干枝a发病率/%骨干枝病斑平均大小/cm2园子1452248.8917.7826.8233.3339.94园子2451840.0017.7850.4024.4418.44平均452044.4417.7838.6128.8929.19注:a,骨干枝包括领导枝、主枝和侧枝。6.苹果褐斑病的调查结果从表6可知,此时3个苹果园子中苹果褐斑病发生情况较轻,虽然平均病株率高达73.00%,但是其平均病叶率却仅有2.54%。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3个园子对病株残叶都进行了很好的清理,使得园中的初始菌源量较低,而且树龄都不大,这很可能就是该病发生较轻的原因之一。依据褐斑菌的流行规律,可推测目前苹果园中的褐斑菌正处于菌源量的积累时期,至于后期是否会到达发病高峰还需取决于一定的气候条件。表6.兴平市苹果褐斑病发生情况调查园子总株数病株数病株率/%总叶数病叶数病叶率/%园子110880.001762563.18 园子21010100.001535422.74 园子310440.001065131.22 平均107.373.00145437 2.544、 实习感悟本次植物病理学实习,使自己能够将课堂上的知识能应用于生产实践中,在田间地头认识、学习和了解生产上常见的重要病害。作为农学的学生,不能只在教室里课堂上学习,更应该直接面向我们的工作对象农作物,这样不会是纸上谈兵。仅仅认识病害也不行,还要能够及时进行调查掌握病害流行发展情况,以便及时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有效地控制病害,降低损失。通过这次实习,自己也发现了自己所掌握知识的薄弱和欠缺,很多病害并不能准确进行分析和识别,同时对其的发生发展规律也不熟悉,因此也就很难在进行病害的综合治理。所以,自己还需要不断地学习、实践和丰富自己的知识积蓄,厚积方能薄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