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10论述类文本题.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473997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10论述类文本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012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10论述类文本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2012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10论述类文本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2012年高考论述类文本题汇编一、(2012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18分)笑的价值 英伍尔芙有一些事物,是在语言之外却又不亚于语言的,笑,便是其中之一。因为,笑尽管没有言辞,却是除人以外任何动物都发不出来的。一只狗,躺卧在炉前地毯上,因痛哭而呜咽,或因欢乐而吠叫,我们自会明白它的意思,而不觉有什么怪异之处。然而,假如它放声大笑呢?假如,当你走进房间,它不是摇尾吐舌,表示见到你时的欢愉,而是发出一串咯咯的笑声咧着大嘴笑笑得浑身直哆嗦,显出极度开心的种种神态呢?那样,你的反应一定是惊惧和恐怖。笑,似乎主要是而且纯然是属于人的。笑因何而起,我们几乎莫名其妙,它何时发生,也难以说清。幽默是顶峰,只有最罕见的才智才能登上塔尖,鸟瞰整个人生的全景。喜剧则徜徉于大街小巷,反映着琐细的偶发的事件它那面明察秋毫的小镜子,映照出在它前面走过的人们身上无伤大雅的瑕疵和怪癖。笑,比其他任何东西都更能帮助我们保持平衡感;它时时都在提醒着:我们不过是人,而人,既不会是完美的英雄,也不会是十足的恶棍。一旦我们忘却了笑,看人看事就会不成比例,失去现实感。要做到能够嘲笑一个人,你首先必须就他的本来面目来看他。财富、地位、学识等一切身外之物,都不过是表面的积累,切不可让它们磨钝喜剧精神的利刃。孩子们往往比成年人更具识人的慧眼,妇女对人的性格则常常具有锐利的洞察力。可见,妇女和儿童是喜剧精神的主要执行官。这是因为,他们的眼睛没有被学识的云翳所遮蔽,他们的大脑也没有因塞满书本理论而僵死,因而人和事依旧保存着原有的清晰轮廓。我们现代生活中所有那些生长过速的丑恶的赘疣,那些华而不实的矫饰,世俗因袭的正统,枯燥乏味的虚套,最害怕的就是笑的闪光,它有如闪电,灼得它们干瘪蜷缩起来,露出了光森森的骨骸。正因为孩子们的笑具有这样的特性,那些自惭虚伪的人才惧怕孩子;或许也正是由于同样的原因,在以学识见长的行当里,妇女们才遭人白眼相待。她们之所以危险,是因为她们会嘲笑,就像安徒生童话中那个孩子,当长辈们都朝着国王那件并不存在的辉煌袍服顶礼膜拜时,他却直说国王是光着身子的。我们热衷于参加葬礼,探望病人,远胜于参加婚礼和喜庆;我们头脑中总摆脱不掉一个老观念,认为眼泪里含有某种美德,而黑色是最相宜的服色。真的,没有什么比笑更难做到,也没有什么比笑更可贵的了。15文章中“笑的价值”包含哪些内容?请简要概括。(6分)【答案】笑可以使人与动物相区别;笑可以帮助我们保持平衡感;笑可以揭示人的本来面目。【解析】本文是采用的分总结构,文章前三段分析问题,是并列关系,“笑的价值”至少体现为三个方面,每段一点。,第一段中“笑,似乎主要是而且纯然是属于人的”,第二段中“笑,比其他任何东西都更能帮助我们保持平衡感”。这里要注意的是“笑”的两种表现形式幽默与喜剧以及它们各自的作用,也就是“笑的作用”。 【点评】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解答信息筛选题一般从结合文章结构和把握关键语句来分析。16请简要分析文章第三段的论述层次。(6分)【答案】首先提出就本来面目看人是嘲笑的前提;接着阐述妇女和儿童能看清人的本来面目的原因;最后阐述妇女和儿童的嘲笑具有令人惧怕的力量。【解析】本题首先应把握住中心句,即本段第一句,接下来的内容从属性上来说属于论证材料,最后属于在此基础上得出的结论。先提出论点“要做到能够嘲笑一个人,你首先必须就他的本来面目来看他”;接着论述如何从人的本来面目来看人,一是不要为“表面的积累”蒙蔽,二是要具有孩子的慧眼和妇女的洞察力;然后进一步从正反两面来论述为什么孩子和妇女的嘲笑具有强大的作用。【点评】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C。对于论说文结构层次的分析,首先应结合此类文章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常规思路,另外还要结合层进式、并列式等论证结构。17文中画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看法?它对论述“笑的价值”有什么作用?(6分)【答案】人们通常认为悲伤是更可贵的情感,但作者对这一看法持否定态度。这段话反证了笑更难做到也更可贵。【解析】这句话是拿“哭”来与“笑”对比,解答时要注意从这一修辞方法的分析入手,题干中明确指出思考方向是针对作者的观点态度,所以还要把握住一些显示态度的词语,如“热衷于”“总摆脱不掉”。作用的分析一定会指向于文章中心话题“笑”及文章主旨。【点评】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C。一般从修辞手法和论述方法两个角度思考。作用考虑突出主题。二、(2012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 国学是中国学问的根底。这个根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小学,一个是经学。经学就是“六经”,再扩展,是十三经。其实十三经已经推衍开了,基本的还是“六经”。“乐经”不传,实际上是“五经”。就是诗经、书经、周礼、周易和春秋。这就是经学。汉代一大批注释、传疏、义证,晋唐又有一批,宋明又有一批。清代重新回过头来再注再疏。后来的经学,不是经学的原典,而是经学史。中国的经学在中国学术史上怎样流变,有汉宋之争,有明清之变。研究经学史,不了解清代学术不行,因为他们把字、词、义解释得更清楚了,汉宋儒的不少错误得到了纠正。不了解清代学者对经学的重新检讨研究,念字就会念错,发音就会不准确。对“五经”音义的校正,是清儒的一大贡献。 宋代重视义理,也就是“六经”的义理和思想。濂、洛、关、闽四大家,基本上都回到“六经”,重构儒家的思想体系。重归“六经”并不是容易的事情。他们抓住了周易。所以朱子研究易,二程对易的研究极高深,张载也研究易。张载讲易是有名的,但在程颢、程颐面前,他主动让出一席之地。为什么清儒反宋?他们觉得宋儒讲空话。字音都没有念清楚,空谈义理,有什么意思?清儒就指出这个字那个字以前念错了。这样一种功夫,主要的研究对象是针对“六经”。清儒的原话,“读书必先识字”。你说“经”,是哪一本“经”?是古文还是今文?具体是哪一个文本?所以清儒的功夫在甄别和辨伪,目的是恢复“经”的本原。要恢复本原,必须有小学的功夫。小学的功夫就是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文字学是认字,训诂学是释词,把字词的意思解释清楚。这还不行,还要懂音韵。说这个字,汉代这样读,宋代那样读,清代是这样读的。清儒把“六经”的字一个一个弄准确了。所以要说国学,最主要的应该是经学和小学。要懂经学,就得懂小学。小学是工具和路径,不懂小学,通经之路就走不过去,就没有能力研究经学。8下列对“读书必先识字”理由的说明,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朱子、二程等人在没有小学功夫的情况下研究周易,是空谈义理。 B有了对经学字词义的大量注疏,才有可能去研究经学在中国学术史上的流变问题。 C字音没有念清楚,字词意思没有解释清楚,就不能够恢复“经”的本原。 D汉、晋唐、宋明注疏有不妥之处,汉宋儒在研究经学史的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错误。【答案】C【解析】A 项 “朱子、二程等人在没有小学功夫的情况下研究周易,是空谈义理。”是一种现实情况,和读书必先识字,没有直接联系,不是“读书必先识字”的理由。 B 项 “有了对经学字词义的大量注疏”主要研究对象是“六经”,而不是“研究经学在中国学术史上的流变问题”。D 项 “汉、晋唐、宋明注疏有不妥之处”文本没有这方面的信息。【点评】本题考查理解重点句子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B级。“读书必先识字”是清儒主要针对研究“六经”而提出的理论。要回扣原文理解这句话。9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国学是中国学问的根底,而作为工具和路径的小学是经学的根底。 B宋代学者从周易入手重归“六经”,以“六经”的义理和思想来重构儒家的思想体系。 C清儒有着深厚的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功底,他们对“六经”的字逐一进行了校正。 D只有纠正了“五经”音义中的错误,才能真正了解清代学者对经学研究的贡献。【答案】D【解析】D 项 “纠正了五经音义中的错误”,是“真正了解清代学者对经学研究的贡献”的一个前提,而不是其必要条件。【点评】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解答此题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位置,然后将选项与原文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10结合上下文,指出作者认为“后来的经学,不是经学的原典,而是经学史”的理由。(3分) 【答案】经过了后人不断的注释、传疏、义证;在中国学术史上经历了流变。【解析】文章第一段明确指出“清代重新回过头来再注再疏。”就是对“汉代一大批注释、传疏、义证,晋唐又有一批,宋明又有一批。”的再注再疏。他们(清儒)把字、词、义解释得更清楚了,汉宋儒的不少错误得到了纠正。可见,后来的经学不只是研究经学原典,而是涉猎更多范围,就是经学史。【点评】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观点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要结合语句前后文之间的联系,抓住主要信息,并整合这些信息。一定要结合文本进行归纳。三、(2012湖南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我们几乎每时每刻都处在一个受噪声污染的环境中,户外的交通噪声,建筑工地的噪声,办公室内的设备噪声、人员噪声,回家后家用电器的噪声、邻里噪声虽然很多时候这样的环境只是“不友好”,并没有达到“震耳欲聋”的地步,但日积月累,人们的身心健康也受到很大的影响,表现为心理的神经紧张、暴躁、精神不集中,生理的血压增高、心跳加速、听觉不灵,而且还会影响工作效率。传统的声学控制措施包括减小声源的功率、在传声途径上设置障碍阻隔吱声和振动,增加建筑墙体的隔声性能、设置吸音装置等等。但生态建筑的声环境控制有别于一般的噪声控制,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影响它的因素,可能采取的措施,尽量与其他生态技术(如自然通风)相协调。从声环境角度考虑,生态建机的选址应该尽可能地避免噪声较大的主要街道和工业厂房,以减小室外噪声对环境的影响。很多时候,这样的考虑可以使后续的许多工作得以简化。比如我们综合各国的环境标准和科研结果选定某生态建筑的声学指标为等效声压级45dB(A)以下,其中dB(A)是一种A网络计权的噪声分贝数,模拟人耳对不同频率声音反应。如果是一幢乡村别墅,室外的背景噪声甚至可以低达40dB;但是如果这是一幢闹市区临街的办公建筑,室外的背景噪声高达60-70分贝,就会给设计带来很多麻烦。比如,选择隔声性能良好的密闭窗户可以隔绝室外噪声,但显然自然通风就无法实现,人们所处的综合环境仍然是不舒适的。如果建筑选址没有办法完全远离室外噪声,我们就需要采取隔声隔障、通风隔声窗等措施提高小区和建筑本身的自保护性能。声屏障的种类很多,在选择时一定要兼顾功效( )、美学( )和经济( )三个因素。生态建筑户外声屏障设计的要点往往在于和整体景观的协调及礼堂的通透性。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担心影响自然通风而选用镂空的围墙或单纯的绿化带隔音,实际上会达不到隔音的效果。所以如果建筑周围的背景噪声非常恶劣,我们在设计时就必须考虑通风与隔声的协调,顾此失彼只会影响整体的环境效果。外窗的设置也很要,可供选用的形式有单层玻璃、双层玻璃以及双层窗。其中以双层窗的隔音效果最好。需要注意的是,为了避免两层玻璃间的耦合效应,两层破璃最好选择不同的厚度,玻璃间的空气间隙应大于6毫米。另外,通风隔声窗的概念近年得到了推广,它采用了一种特殊的双层窗构造,之间设置了类似声陷阱的结构。显然,这样的结构必然同时产生通风效率的降低和声衰减,目前如何增加通风效率,提高计权隔声量是通风隔声窗设计和改良的要点。12、本文重点介绍了解决生态建筑声环境问题的两条途径,即_和_。(4分) 【答案】选址 提高自保护性能【解析】从第二段开头可以看出“从声环境角度考虑,生态建机的选址应该尽可能地避免噪声较大的主要街道和工业厂房,以减小室外噪声对环境的影响”,“选址”应是这段话的中心。第三段的中心句也在开头,“如果建筑选址没有办法完全远离室外噪声,我们就需要采取隔声隔障、通风隔声窗等措施提高小区和建筑本身的自保护性能。”这是一个假设复句,重心在后面,而中心词则是“自我保护性能”。【点评】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次C级。概括每段意思,第一段阐述存在的问题,第二至四段说明解决的途径与办法。把握每段的中心内容。13、结合文意,依次填入画横线句“在选择时一定要兼顾功效( )、美学( )和经济( )三个因素”括号里的内容,恰当的一项是 A隔声性能 与环境协调 节约材料 B有利环保 与环境协调 价格低廉 C隔声性能 大方而舒适 价格低廉 D有利环保 大方而舒适 节约材料【答案】A【解析】 “隔声性能”讲的是功效,“协调”属于美学范畴,“节约材料”讲的是经济问题,最能与“功效”“美学”和”经济”三个因素相符合。【点评】考查对文章重要句子的理解能力,能力层次B级。比较容易。14、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人们所处的综合环境指的是综合考虑了隔声与通风等因素的环境,即生态建筑的声环境。B生态建筑声环境控制与一般噪声控制不同,因而传统声学控制措施都不能用于生态建筑。C从声环境的角度看,若室外背景噪声低达40db,生态建筑就不需要设置户外声屏障。D通风隔声窗容易导致通风效率的降低和声衰减两大弊端,所以在技术方面还亟需改良。【答案】C 【解析】A缩小了内涵的范围。B强加因果,太绝对。D与原文“目前如何增加通风效率,提高计权隔声量是通风隔声窗设计和改良的要点”不太相符,“如何增加通风效率”属于改良范围,但“声衰减”取代了“提高计权隔声量”,这是典型的张冠李戴。【点评】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次C级。注意找准选项所犯的错错误,需要与原文仔细比较分析。四、(2012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要建立新人生观,除了养成道德的勇气而外,还要能负起知识的责任(Intellectual Responsibility)。本来责任是人人都有的,无论是耕田的、做工的、从军的,还是任政府官吏的,都各有各的责任。为什么我要特别提出“知识的责任”来讲?知识是人类最高智慧发展的结晶,是人类经验中最可珍贵的宝藏,不是人人都能取得、都能具备的。因此凡有求得知识机会的人,都可说是得天独厚、享受人间特惠的人,所以都应该负一种特殊的责任。而且知识是精神生活的要素,是指挥物质生活的原动力,是我们一切行为的最高标准。倘使有知识的人不能负起他特殊的责任,那他的知识就是无用的,不但无用,并且受了糟蹋。糟蹋知识是人间的罪恶;因为这是阻碍或停滞人类文化的发达和进步。所以知识的责任问题,值得我们加以严重的注意。我们忝属于所谓知识分子,尤其觉得这是一个切身问题。所谓知识的责任,包含三层意义。第一是要有负责的思想。思想不是空想,不是幻想,不是梦想,而是搜集各种事实的根据,加以严格逻辑的审核,而后构成的一种有周密系统的精神结晶。所以一知半解,不足以称为成熟的思想;强不知以为知,更不能称为成熟的思想。思想是不容易成立的;必须要经过逻辑的陶熔,科学的锻炼。凡是思想家,都是不断的劳苦工作者。“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他的求知的活动,是一刻不停的,所以他才能孕育出伟大成熟的思想,以领导一世的思想。思想家都是从艰难困苦中奋斗出来的。他们为求真理而蒙受的牺牲,决不亚于在战场上鏖战的牺牲。拿科学的实验来说。譬如在实验室里试验炸药的人,被炸伤或炸死者,不知多少。又如到荒僻的地方调查地质、生物、人种的人,或遇天灾而死,或染疾而死,或遭盗匪蛮族杀害而死的,也不知多少。他们从这种艰苦危难之中得到的思想,自然更觉得亲切而可以负责。西洋学者发表一篇学术报告或论文,都要自己签字,这正是负责的表现。其次是除有负责的思想而外,还要能对负责的思想负责。思想既是不易得到的真理,则一旦得到以后,就应该负一种推进和扩充的责任。真理是不应埋没的,是要发表的。在发表以前,固应首先考虑他是不是真理,可不可以发表;但是既已考虑发表以后,苟无新事实新理论的发展和修正,或是为他人更精辟的学说所折服,那就应当本着大无畏的精神把他更尖锐地推进,更广大地扩充。我们读西洋科学史,都知道科学家为真理的推进和扩充而奋斗牺牲的事迹,真是“史不绝书”。譬如哥白尼最先发现地动学说,说太阳是不动的,地球及其他行星都在他的周围运行,就因此受了教会多少的阻碍。后来布鲁诺出来,继续研究,承认了这个真理,极力传播,弄到触犯了教会的大怒,不仅是被捕入狱,而且被“点天灯”而死。伽利略继起,更加以物理学的证明,去阐扬这种学说,到老年还铁锁锒铛,饱受铁窗的风味。他们虽受尽压迫和困辱,但始终都坚持原来的信仰,有“鼎镬甘始饴,求之不可得”的态度。他们虽因此而牺牲,但是科学上的真理,却因为他们的牺牲而确定。像这种对于思想负责的精神,才正是推动人类文化的伟大动力。再进一层说,知识分子既然得天独厚,受了人间的特惠,就应该对于国家民族社会人群,负起更重大的责任来。世间亦唯有知识分子才有机会去发掘人类文化的宝藏,才有特权去承受过去时代留下最好的精神遗产。知识分子是民族最优秀的分子,同时也是国家最幸运的宠儿。如果不比常人负更重更大的责任,如何对得起自己天然的秉赋?如何对得起国家民族的赐予?又如何对得起历代先哲的伟大遗留?知识分子在中国向称为“士”,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身为知识分子,就应该抱一种舍我其谁至死无悔的态度,去担当领导群伦继往开来的责任。当民族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知识分子的责任尤为重大。范仲淹主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必须有这种抱负,才配做知识分子。 (选自罗家伦历史的先见,学林出版社,有删改)12-13题为选择题,请再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1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5分)A负起知识的责任,是为了建立一种新的人生观,养成道德的勇气。B有求得知识机会的人,都应负起一种特殊的责任。C有学者签字的学术报告或论文就是负责的思想。D历史上的一些知识分子在坚持真理时不惧牺牲,是出于对知识的责任感。E文中用布鲁诺、伽利略的例子,是为了说明科学真理的发现推动了人类文化的进步。【答案】BD【解析】A项据原文第一段,“负起知识的责任”与“养成道德的勇气”均为“建立新的人生观”的前提条件,而并非是后者的目的。C项绝对化表述错误,原文是“体现负责”,并非“就是负责”;E项是为了说明“对负责的思想负责”,根据当段中心句可知。【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文章部分语句意思的分析理解能力。能力层级为B。仔细与原文核对分析,看是否有意思出入、张冠李戴、无中生有、犯绝对化等错误。13.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中合理的一项是( )A.掌握了再多的知识,如果不能“指挥物质生活”,同样不能称作知识分子。B.从艰苦危难之中得来得思想总是让人觉得亲切,因此是负责的思想。C.某科学家经过严密的论证,得出了划时代的科学真理,虽然一直没有拿出来发表,但他同样是对国家民族社会负责的知识分子。D.拥有天然的禀赋、国家民族的赐予、历代先哲的伟大遗留,这样的人就配称作知识分子。【答案】C【解析】A项在原文第二段,“知识是精神生活的要素,是指挥物质生活的原动力,是我们一切行为的最高标准”,据此可知,知识分子的知识不完全是为了“指导物质生活”还有“精神生活”;B项在原文第四段,“他们对从这种艰苦危难之中得来的思想,自然更觉得亲切而可以负责”是“可以”不是“是”,绝对化错误;D项在原文最后一段,“必须有这种抱负,才配做知识分子”,选项丢了“有抱负”的条件,得出结论是不充分的。【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能力层级为C。注意推断的合理性,要依据原文,从原文中找到相关依据。14作者认为,知识分子“还要能对负责的思想去负责”。请指出两个“负责”的不同意思。(4分)【答案】第一个“负责”是形容词,在文中的意思是指“有周密系统的精神结晶的”;第二个“负责”是动词,在文中的意思是指“推进和扩充”。【解析】根据题目关键词回溯原文,找到答题区域在第四段以及第五段。【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结合分析词语的语境中的意思,实际上是放到原文,从不同词性的角度进行理解。15为解决中国人吃饭问题,袁隆平经过长期实验与探索,培育出了高产杂交水稻稻种;并且克服重重困难,向全国大面积推广杂交稻。他不满足已有的成绩,面对世界范围的粮食短缺问题,又提出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的新课题。依据文意,分析袁隆平怎样负起了“知识的责任”。【答案】有负责的思想,袁隆平经过长期试验与探索,培育出了高产杂交水稻稻种;对负责的思想去负责:袁隆平不满足已有的成绩,不断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提出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的新课题;负起更重大的责任:袁隆平不仅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还肩负着解决世界范围的粮食短缺问题的责任。【解析】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人物、事件以及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文中重要概念的把握能力。能力层级为B。对负责的几层含义的分析。具体分为知识责任、思想责任,社会责任。结合具体的材料加以说明即可。五、(2012福建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战10-12题。谁在支持我们的“心灵成长”人民日报评论部市场里向你讨要手中空饮料瓶的阿婆,道路上堵在你旁边开面包车的中年男人,公共汽车上叽叽喳喳说个不停的年轻学生他们如此平凡,即便擦肩而过,你可能也从未留意。但就是这些最普通的人们,让寻常的人生展示另一个向度,为躁动的时代开辟另一种可能:她可能是在18个路人漠然经过后救起受伤女重的陈贤妹,他可能是哥哥遭遇车祸后赶来结清农民工工资的信义兄弟。如果说人心中都有向善的因子,那么,这些普通人正是我们社会的真之始、善之端、美之源。他们给社会注入向上的力量,为转型时代的“心灵成长”,拓展出一片更厂阔的天空。即便在物质潮流的裹挟之下,崇高的价值也从未沉沦。大学生司占杰放弃了“体面的工作”,选择帮助麻风病康复者重新融入社会。我们看到,“伟大”、“尊严”、“价值”这些词汇依然熠熠生光,吸引着高贵的心灵。即便要面对日复一日的庸常,精神的能力也从未衰减。面对乡村文化的衰落,硕士毕业生李英强回到湖北农村老家,自筹资金开办乡村图书馆。从丰盈乡村孩子们的人生,到充实志愿者的内心,立人图书馆构筑的,还有一个叫“精神”的港湾,这里有一种更快乐、更纯粹也更美好的生活。他们绝不是社会的“异类”,而是永恒存在于人性中的向善、向上的力量。山东青岛的“微尘”,是无数不愿留名的捐赠者共同的署名;靠140字发起的“免费午餐”,源于一个又一个3元“微善行”。即便是当前的春运,32亿人次舟车劳顿,不就是为了物质之外的精神慰藉吗?面对物质潮流的冲刷,最普通的人们也同样保持着纯真的良知、践行着最质朴的信仰,他们才是这个时代的道德底色。你或许从司占杰的故事中反思自己人生的贫瘠,你或许在微博上为寻亲者焦急、为流浪儿揪心这些,不也都标注着心灵成长的空间和路径吗?在这个时代,我们面临的道德困境远比想象中更复杂,“理性的经济人”的假设也比想象中更有市场。正因此,我们能理解一些人在衡量种种语境、预设种种想象之后的“现实选择”;也正因此,我们更欣喜于金钱在道德面前的溃败、物质在精神面前的隐匿。当怀疑、焦虑成为习惯性选择,当“负”的力量驱动社会前行,我们同样需要“正”的力量,同样需要对真与善、对精神与心灵的毫无保留的赞美和颂扬。这种力量和赞美将支撑我们的一心灵,向着更蓬勃、更饱满、更崇高不断生长。(选自2012年1月19日人民日报,有删改)10下列对原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从陈贤妹、司占杰、信义兄弟、李英强等人身上,可以看到“我们社会的真之始、善之端、美之源”。B从司占杰故事中反思自己,在微博上为寻亲者焦急,为流浪儿揪心,标注着转型时代的“心灵成长”。C市场经济时代,金钱与道德、物质与精神产生冲突,“理性的经济人”的“现实选择”更值得肯定。D文章列举一些正面事例意在强调这个面临道德困境的时代需要赞美和颂扬来自民间的正面力量。【答案】C【解析】C项对应的信息点在原文第段开头的两句。“理性的经济人的假设也比想象中更有市场。正因此,我们能理解一些人在衡量种种语境、预设种种想象之后的现实选择”,从这里我们要重点关注重要的词语“比想象中更有市场”和“理解”,可以看出作者的对这前种现象的出现分析到了原因,对后一种现象给予了充分的理解;但这并不代表作者更加肯定这种现象。【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理解文中作者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层级为B级。要找准信息点,分析合理。11支持我们“心灵成长”的是怎样的人?请根据原文简要概括。(2分)【答案】保持着纯真良知、践行最质朴信仰的最普通的人。【解析】注意到第段第一句“保持着纯真的良知、践行着最质朴的信仰”这句,我们直接拿过来,就能够得出答案了。【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要求考生能够全面理解并进行高度概括。能力等级为C级。本文整篇赞美的是“最普通的人们”,他们是“我们社会的真之始、善之端、美之源”,他们“崇高的价值也从未沉沦”,追求“物质之外的精神慰藉”。12“寻常的人生”有哪两个向度?文章提倡哪个向度?为什么?(4分)【答案】要点:一个向度是:物质、金钱的多少。“另一个向度”是精神、道德的高低。文章提倡的是“另一个向度”。因为,对物质、金钱的追求,文章只是表示可以理解,而对精神、道德的追求,则主张“毫无保留”地赞美和颂扬。【解析】“寻常人生”有两个向度,一个是基础的,即物质、金钱的向度,这也是市场经济时代人们所普遍追求的,是人活于世的根本,作者对这些表示理解的;一个是精神、道德的追求,它是陈贤妹、信义兄弟、李英强、“微尘”等进步个人或群体所代表的那个向度。这是整篇文章所倡导与赞美的。【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要求考生能够理解这些概念在论述类文本中特定的含义并分析其写作目的。能力等级为B级。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赞美的对象,提倡的精神,从字里行间,提炼答案。六、(2012上海卷)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6分)应该认真对待文献综述 熊易寒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国内学术界都不太重视文献综述。近年来随着学术规范的逐步建立,这种情况有所转变,不过大多数综述都是罗列式的,报幕似的把相关研究一个一个列出来,丝毫感觉不到这些文献之间存在任何内在的关联,甚至也感觉不到这些文献与作者本人的研究有何相干。这样的综述机械、突兀,有生拼硬凑之嫌,称之为“伪综述”亦不为过。 阅读国际上的顶级学术刊物,有这么几个发现:一、书评以外的论文 有比较翔实的文献综述;二、专门的文献综述性文章 是由该领域的一流学者撰写的;三、对相关著作的征引 采取间接引用的形式,很少直接引用。这与国内的情形很不一样,值得我们思考。 为什么必须有文献综述?一篇优秀的文献综述其实就是一幅学术谱系图。写文献综述不仅是为了陈述以往的相关研究,也不仅仅是为了表示对前辈、同行或知识产权的尊重,更是为了“认祖归宗”,对自己的研究进行定位。有时候只有把一篇文献放到学术史的脉络中去,放到学术传统中去,我们才能真正理解这个文本:作者为什么要做这项研究?他的问题是什么?他试图与谁对话?我们在开始一项研究时也同样要有问题意识和对话意识,不能自说自话。对话的前提自然是倾听,如果连别人说了什么都不知道,如何进行对话?正是在倾听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问题”,才需要与对方进行讨论,否则便无话可说。通过综述的写作,我们就会知道:别人贡献了什么?我打算或者能够贡献什么?我是否在重复劳动?从这个意义上讲,撰写文献综述首先是为了尊重并真正进入一个学术传统,其次才是利他主义功能为他人提供文献检索的路线图。 为什么专门的文献综述性文章多由大家执笔?这类文献综述看似简单,其实是一项高难度的工作。首先,必须熟悉该领域的重要文献,了解最新的研究进展。在“知识大爆炸”的今天,要做到这一点,非有积年之功不可。其次,面对汗牛充栋的文献,必须具备高超的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从宏观上把握总的研究状况,否则就不是你在驾驭文献,而是文献在驾驭你。我们(特别是初学者)在阅读文献的时候,常常淹没在浩如烟海的文献之中,茫然不知所措,有时甚至感觉被人牵着鼻子走,面对不同观点的学术论争,觉得“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不免犯糊涂,此乃“段位”不够所致。最后,这类文献综述往往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和前瞻性,除了要总结现有研究,还需要高屋建瓴,指出现状的不足及其根源所在,为这一领域甚至整个学科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设性意见。如此看来,专门的文献综述性文章由德高望重、造诣深厚的学术权威撰写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为什么要尽可能间接引用?间接引用就是作者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引文的核心观点。这样做至少有两个好处:一是重新表述需要我们先将对方的观点吃透,然后围绕自己的核心问题和行文思路,重新加以组织,这样可以使论述更加紧凑有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尽可能找出不同文本之间的内在关联,它们的分歧是什么,共识是什么,然后将众多的观点进行整合、归类。二是间接引用突破了原文的限制,可以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有效节省篇幅。 规范的文献综述,要求学者有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也需要学术刊物的大力倡导和支持。因为有了文献综述,论文的篇幅势必扩大,有限的版面会更加紧张,但论文质量将更有保障。因版面限制而砍去综述,实在是削足适履的不智之举。 认真对待文献综述,对于我们的社会科学研究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不能仅仅把文献综述看作论文写作的一个步骤、程序,或者是有关方面的一个规定,更应该看到,这是知识生产过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不是在重复别人,它是在说出自己。这不仅是一个合法性问题,也是一个有效性问题。可以说,扎实的文献综述是一篇论文成功的一半。1概括第段大意。(25字以内)(2分)【答案】文献综述在国内学术界不太受重视,问题较多。【解析】首句提炼“国内学术界都不太重视文献综述”尾句提炼“综述机械、突兀,有生拼硬凑之嫌”,两种整合概括即是答案。【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考生概括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抓住首尾句、关键句,把握住中心意思。2根据文章的意思,可依次填入第段空格处的一项是( )。(2分) A通常 大多 都 B大多 通常 都 C都 通常 大多 D通常 都 大多【答案】C【解析】 第2段总括后三段,可以根据后三段段首中“必须”“多”“尽可能”一类词断定第1处应该填“都”,再根据第3处后的“很少”一词,断定第3处应该填“大多”【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考生使用虚词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根据意思,选择合适的副词。3第段加点词“倾听”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答案】认真阅读【解析】前文讲,需要我们理解文本:作者为什么要做这项研究?他的问题是什么?就是阅读文本,才能进行对话。【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理解词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根据上下文的语境进行推断。4简析第段的作用。(3分)【答案】第段强调学术刊物对文献综述的倡导与支持的重要性;是对核心观点的补充,使论述更全面。【解析】规范的文献综述的作用,对于中心观点的补充作用。【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段落的作用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概括本段的意思,在全文中的作用,是就中心观点而言的。5联系上下文,对第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献综述需要对别人的观点概括提炼,不能重复别人的观点。 B文献综述不是简单重复原文观点,而是对原文的发现和发展。 C文献综述要突破原文观点的限制,表达出自己个性化的认识。 D文献综述需要对别人观点加以整合,体现出自己的独立思考。【答案】D【解析】这个句子在文章的最后一段,是对前文的形象化总结,因此理解它的意思,需要对前文(主要是第3-5段)的相关内容作些筛选概括。【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理解句子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结合作者的观点,从上文的主要意思去整合表达。6作者认为优秀的文献综述具有哪些价值? (4分)【答案】优秀的文献综述提供了该领域的学术谱系图,为该领域甚至整个学科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设性意见,是提高研究水平和论文质量的保障。【解析】第三段“为他人提供文献检索的路线图”,第四段“这一领域甚至整个学科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设性意见”,第六段“但论文质量将更有保障”,第七段“对于我们的社会科学研究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提取关键信息整合就是答案。【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考生梳理信息整合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善于转化,“价值”就是讲“作用”和“意义”。只要找寻相关的东西提取整合即可。七、(2012安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有两个重要的基础:一是小农自然经济的生产方式;二是国家一体,即由国及国的宗法社会政治结构。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必然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文化价值体系。因为家族宗法血缘关系本质上是一种人伦关系,这种关系的扩展就形成了社会伦理关系。家族本位的特点,一方面使得家族伦理关系的调节成为社会生活的基本课题,家族伦理成为个体安身立命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在家国一体社会政治结构中,整个社会的组织系统是家族村落国家,文化精神的生长路向是家族宗族民族。家族的中心地位使得伦理在社会生活秩序的建构和调节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传统社会中,人们的社会生活是严格按照伦理的秩序进行的,服式举止,洒扫应对,人际交往,都限制在“礼”的范围内,否则便是对“伦理”的僭越。这种伦理秩序的扩充,便上升为中国封建社会政治体制的基础家长制。家长制的实质就是用家族伦理的机制来进行政治统治,是一种伦理政治。 与此相适应,伦理道德学说在各种文化形态中便处于中心地位。中国哲学是伦理型的,哲学体系的核心是伦理道德学说,宇宙的本体是伦理道德的形而上的实体,哲学的理性是道德化的实践理性。因此人们才说,西方哲学家具有哲人的风度,中国哲学家则具有贤人的风度。中国的文学艺术也是以善为价值取向的。“文以载道”,美善合一,是中国文化审美性格的特征。即使在科学技术中,伦理道德也是首要的价值取向。中国传统科技的价值观是以“正德”即有利于德性的提升为第一目标,然后才考虑“利用、厚生”的问题。因此,中国文化价值系统的特点是强调真、善、美统一,而以善为核心。中国文化的普遍信念是“人为万物之灵”。而人之所以能为“万物之灵”,就是因为有道德,因而中国文化特别重视人与人之间的“道”,以及遵循这种“道”而形成的“德”。老子曾从本体论的高度说明“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的道理。“尊道贵德”的基本精神,就是强调人兽之分,以德性作为人兽区分的根本,突显人格尊严。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因而中国人都以成德建业、厚德载物为理想。早在孔子前,鲁国大夫叔孙豹就提出过“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思想,在此基础上,一种以道德为首要取向的具有坚定节操的文化人格就逐渐形成了。“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优道不优贫”,为追求仁道,虽箪饭陋巷,不改其乐,这是一种道德至上的价值取向和文化精神。(选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有删改)1.与“家族”有关的内容,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 家族是宗法社会政治结构中社会组织系统形成的基础。B家族是中国传统社会中文化精神的生长道路上的起点。C家族伦理关系的调节构成了传统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D家族伦理成为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安神立命的重要基础。【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错在概念的外延上。“家族伦理关系的调节成为社会生活的基本课题”而不是C项所说“家族伦理关系的调节构成了传统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点评】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概念题,要特别注意概念的内涵和外延。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段从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的基础入手,论述了源于家族宗法血缘关系的伦理关系对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秩序的建构和调节所起到的重要作用。B.第二段以中国的哲学、文学艺术、传统科技为例,论证伦理道德学说在各种文化形态中处于中心地位,最后强调中国文化价值体系是以善为核心的。C.第三段首先强调人与兽之分在于有无德性,再论述中国人的文化人格是以道德为首要取向的,在此基础上指出成德建业、厚德载物是中国人的理想。D.全文首先阐述伦理在社会生活和政治结构中的重要性,再论述各种文化形态中伦理道德学说所处的地位,最后引古代哲人之语论述人格尊严问题。【答案】 B【解析】A项,应为论述的是伦理通过家族对社会生活秩序的建构和调节所起到的重要作用。C项,应为“中国人都以成德建业、厚德载物为理想”。在“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思想基础上,形成以道德为首要取向的将先后顺序搞错了。D项,全文首先阐述家族伦理,然后中国文化价值系统的特点,最后中国人的理想和道德追求。【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思路和梳理文章结构的能力。概括每段的段意,比较分析每个选项的侧重点。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中国文化价值系统,是在小农自然经济生产方式和国家一体社会政治结构的基础上产生的。B.西方哲学具有哲人的风度,是因为西方哲学体系是形而上学的,其哲学理性是道德化的实践理性。C.中国的文学艺术与中国的传统科技一样,也是以善为价值取向的,然后才考虑“利用、厚生”的问题。D. 按照中国文化的普遍信念是“人为万物之灵”的认识,人必须有道德,因而中国人一贯坚持道德至上的文化精神。【答案】 A【解析】B项,因为西方哲学体系是形而上学的,说法有误。C项,中国的文学艺术是以善为价值取向的,中国的传统科技是以伦理道德也是首要的价值取向。D项,“人为万物之灵”是因为人有“道”。【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的能力。各项的观点看与原文是否有出入。八、(2012湖北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 冯友兰人们开始读中国哲学著作时,第一个印象也许是,这些言论和文章都很简短,没有联系。打开论语,你会看到每章只有寥寥数语,而且上下章几乎没有任何联系。打开老子,你会看到全书只约有五千宇,不长于杂志上的一篇文章,可是从中却能见到老子哲学的全体。习惯于精密推理和详细论证的学生,要了解这些中国哲学到底在说什么,简直感到茫然。他会倾向于认为,这些思想本身就是没有内部联系吧。如果当真如此,那还有什么中国哲学。因为没有联系的思想是不值得名为哲学的。可以这么说:中国哲学家的言论、文章没有表面上的联系,是由于这些言论、文章都不是正式的哲学著作。照中国的传统,研究哲学不是一种职业。每个人都要学哲学,正像西方人都要进教堂。学哲学的目的,是使人作为人能够成为人,而不是成为某种人。其他的学习(不是学哲学)是使人能够成为某种人,即有一定职业的人。所以过去没有职业哲学家,非职业哲学家也就不必有正式的哲学著作。在中国,没有正式的哲学著作的哲学家,比有正式的哲学著作的哲学家多得多。若想研究这些人的哲学,只有看他们的语录或写给学生、朋友的信。这些信写于他一生的各个时期,语录也不只是一人所记。所以它们不相联系,甚至互相矛盾,这是可以预料的。以上所说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哲学家的言论、文章没有联系,还不能解释它们为什么简短。有些哲学著作,像孟子的和荀子的,还是有系统的推理和论证。但是与西方哲学著作相比,它们还是不够明晰。这是由于中国哲学家惯于用名言隽语、比喻例证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老子全书都是名言隽语,庄子各篇大都充满比喻例证。甚至上面提到的孟子、荀子著作,与西方哲学著作相比,还是有过多的名言隽语、比喻例证。名言隽语一定很简短,比喻例证一定无联系。因而名言隽语、比喻例证就不够明晰。它们明晰不足而暗示有余,前者从后者得到补偿。当然,明晰与暗示是不可得兼的。一种表达,越是明晰,就越少暗示;正如一种表达,越是散文化,就越少诗意。正因为中国哲学家的言论、文章不很明晰,所以它们所暗示的几乎是无穷的。富于暗示,而不是明晰得一览无遗,是一切中国艺术的理想,诗歌、绘画以及其他无不如此。拿诗来说,诗人想要传达的往往不是诗中直接说了的,而是诗中没有说的。照中国的传统,好诗“言有尽而意无穷”。所以聪明的读者能读出诗的言外之意,能读出书的行间之意。中国艺术这样的理想,也反映在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里。中国艺术的理想,不是没有它的哲学背景的。庄子说:“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道家认为,道不可道,只可暗示。言透露道,是靠言的暗示,不是靠言的固定的外延和内涵。言一旦达到了目的,就该忘掉。既然再不需要了,何必用言来自寻烦恼呢?诗的文字和音韵是如此,画的线条和颜色也是如此。论语、老子中简短的言论,都不单纯是一些结论,而推出这些结论的前提都给丢掉了。它们都是富于暗示的名言隽语。暗示才耐人寻味。你可以把你从老子中发现的思想全部收集起来,写成一部新书。不管写得多么好,它也不过是一部新书。它可以与老子原书对照着读,也可以对人们理解原书大有帮助,但是它永远不能取代原书。6.下列关于原文前三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每章只有寥寥数语,上下章在思想上也几乎没有任何联系,因为它不只是一人所记,所以彼此不相联系也是可以预料的。B照中国的传统,研究哲学不是一种职业,表达哲学思想也就不必非有正式的哲学著作,而是可以散见于日常的交谈和书信之中。C西方哲学著作采用系统的推理和论证表达思想,而中国哲学家惯于用名言隽语、比喻例证表达思想,所以思想的表达不够明晰。D.庄子各篇大都充满比喻例证,这些比喻例证之间可以没有相互联系,不像西方哲学著作中的推理论证那样有密切联系。【答案】A【解析】A项:张冠李戴。前三段中,第一段提及古代经典,第二段提及哲人书信。原文说,中国古代哲学家的书信成于一生的各个时期,语录也不只是一人所记,它们不相联系甚至互相矛盾“是可以预料的”,著作与书信不能够等同判断。【点评】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筛选文中的信息,即对筛选出来的信息源进行分类集中、重新组合,对相关文段作整体性、全局性的探究推断。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诗意往往不直接表达,而是通过暗示让人领会。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比如名言隽语和比喻论证,正是一种诗意的表达方式。B.明晰的表达固然值得肯定,但富于暗示的表达则更耐人寻味,只有聪明的读者才能发掘出诗的言外之意和书的行间之意。C.照中国的传统,好诗言有尽而意无穷,因为其意可由读者读出。同理,中国哲学家的言论,文章正因为语言简短,才能读出更多新意。D.中国艺术的思想,当然不是只为中国艺术所独有,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就体现了这种理想,老子堪称范例。【答案】B【解析】B项:无中生有。原文只说“一种表达,越是明晰,就越少暗示”,“富于暗示,而不是明晰得一览无遗,是一切中国艺术的理想”,可见并无“明晰的表达固然值得肯定”之说。另外,“只有才”的推断也很绝对。【点评】考查分析与综合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筛选、归纳、概括、分析等方面体现于“理解和分析”的考查题目中,考生要有较强的分析推断能力,方可顺利解答。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固然反映了中国艺术的理想,但从根本上说还是由中国哲学自身的认知特点决定的。B. 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体现了中国哲学对言意关系的独特认识,那就是为语言难以直接、完全地呈现思想。C. 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强调暗示,体现出对语言作用的排斥,因为思想无法靠语言的固定外延和内涵来表达。D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决定了它所表达的思想是难以还原的,因为读者所发现的思想包含他自己的体会。【答案】C【解析】C项:强加因果。原文说“言透露道,是靠言的暗示,不是靠言的固定的外延和内涵”,可知此句不是强调“暗示”、“排斥”语言作用的原因,题干两个分句之间的因果推论没有必然性。【点评】考查分析与综合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此题侧重考查整体感知与分析推断能力,因此,题干中有关推断性质的词句应予特别注意推敲。九、(2012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自然、社会和人的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其实质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与人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生态文明不仅是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哲学问题。生态哲学将生态理念引向社会生活,将自在的哲学本质转换为自为的生态智慧。西方深层生态学的代表人物奈斯说:“今天我们需要的是一种极其扩展的生态理想,我称之为生态智慧。”生态智慧重建的不仅是自然生态平衡,更重要的是要重建人的精神生态和整个文明生态的平衡。现代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不仅包括外部自然生态的危机,而是也包括社会内部的自然生态的危机,前者导致自然生态平衡的破坏,后者导致人类社会系统的破坏。生态哲学是走向生态文明的理论准备,是人与自然关系反思后的生态觉悟,以及作为这种觉悟的生态智慧和理念在社会生活领域的扩展和推进。生态文明既反映人类对自然生态的认识和改造,又反映人类将认识和改造自然生态所获得的积极成果应用于社会实践所取得的一系列积极成果,包括: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的重建、人与人的协调关系的构建、人类文明构成的协调关系的创建。人与自然关系的重建是要建立自然生态,即从根本上解决人类发展同自然的矛盾,这是人类社会关系协调的基础;人与人的协调关系的构建则是要建立社会生态,是使各种社会矛盾的合理解决获得和谐有序的状态,这是自然生态重建的根本保障;人类各种文明构成的协调关系的创建目的是建立多元互补的文化生态,为社会生态的构建营造和谐有序的文明环境,为自然生态的重建奠定健康稳定的社会基础。.下列关于“生态文明”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生态文明史指人类建设和谐社会所应遵循的自然、社会与人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 B.生态文明就是自然、社会与人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和持续繁荣。 C.生态文明从根本上解决人类发展同自然的矛盾,其目的是协调人类社会关系。 D.生态文明史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因此它也是一个哲学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