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表格式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471401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沁园春雪表格式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沁园春雪表格式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沁园春雪表格式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 题沁园春雪(第一课时)课时安排两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读准字音,写对字形,初步理解词义。2.了解写作背景及作者介绍。能力目标1.揣摩重点词句的深层含义。2.概括诗歌主要内容,探究诗歌主题。情感目标体会作者的博大胸襟和远大理想,并鼓舞自己树立远大理想。教学重点诵读全文,理解诗歌内涵。 教学难点分析词中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教学方法引导 诵读 合作探究教学资源与本文相关资料、课文朗读音频资料、图片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教读诗词一、 导入新课:可从人民大会堂巨幅国画或咏雪名句谈起。二、 诵读诗词(1)释题:沁园春,词牌名;雪,词题目。(2)回忆词的有关知识:概念、分类、派别(3)幻灯出示或者学生板演。qn w fn ro xn sh hn 沁 惟 分外 妖饶 逊 数风流人物 成吉思汗 chn y png b yn单 于 磅 礴 胤 课堂字词检测(4)放录音或者教师范读,然后学生朗读全词。三、整体感知提问1:细读本词,找一找那句话能概括词的内容,说出你的理由。明确:诗歌上半阙主要描绘了雪景,突出了大好河山的美丽,下半阙主要写了无数英雄。本句是这首词的过渡句。板书:北国雪景,历代英雄提问2.“江山如此多娇”,细读上阕,说说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怎样的雪中美景?温馨提示:娇:柔嫩,美丽可爱:娇媚|娇美|娇嫩|娇滴滴。意志脆弱,不能吃苦受累:娇气。过分爱护;放纵:娇惯|娇纵|娇生惯养。明确:壮观:景物如大河、长城,都是壮观的,代表祖国。“冰封和雪飘”是动态和静态的不同景象。 “千里、万里、莽莽、滔滔”写出北国的辽阔和壮观。 “山舞银蛇,试比高。”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山比喻成银蛇,把高原比喻成蜡象,写出了山峦绵延起伏的姿态。赋予了山原人的性格,有了旺盛的生命力。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赞颂之情。“妖娆”从色彩角度,红妆和素裹,突出雪景的娇美。总之,江山如此多娇是对祖国美好河山的赞颂。 提问3.细读下阕,说说作者写到了哪些人物?哪个字突出了作者的情感?(5)介绍背景结合预习提示一,介绍1936年写作背景和1945年发表背景,强调都处在历史转折时期,以显示词的写作和发表的重大意义。本词的写作背景、主要内容介绍。1935年10月,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肩负抗日救国的伟大使命。1936年1月下旬,红军在党和毛泽东同志领导下,准备渡黄河东征。2月初,毛泽东同志率部到达陕北清涧县黄河边一个小山村袁家沟。在这里,毛泽东同志亲自视察地形,眺望祖国的壮丽河山,展望革命的灿烂前景,激情满怀,写下了这首气吞山河的沁园春雪。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柳亚子向毛泽东“索句”,后于1945年11月14日发表于新民报晚刊。这首词的写作和发表俱在新的革命时期即将开始之际,有着重要意义。全词分上下两阕,上阕写景结合抒情,融情于景,描绘出瑰丽多姿、生机勃勃的北国风光,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热情赞颂和无限热爱之情;下阕议论结合抒情,寓情于议,在谈古论今之中,感情逐渐升华,最后推向高潮,突出中心。全词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以形象而精确的语言,赞美欣赏聆听观看勾画字词朗读字词在文中批注生字词读音完成测试学生用各种形式反复诵读默读勾画回答预设: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思考回答选出合适的词义勾画句子,进行批注。讨论回答预设:雪花飘飘,冰冻千里,景色雄浑开阔。群山像银蛇舞动,高原像白象奔跑。思考、讨论勾画相应语句,揣摩回答。阅读下阙回答:预设:写到了很多英雄人物。学生批注相关知识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雪景的喜爱之情。基础知识重在积累,同时为理解诗歌含义做好准备。反复诵读是理解诗歌内涵的重要途径。结合背景介绍,了解作者生平,是理解诗歌主旨的关键。教学过程设计教读诗词小结朗诵了祖国的壮丽河山,歌颂了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鼓励人们为争取革命胜利,建立新中国而奋斗。(6) 学生齐读课文,指导学生看注释,理解上阕字面意思,并解释上阕。(7)根据意思划分上阕层次。 结合课文分析层次(三层):上阕哪些地方是概括描写,哪些地方是具体描写,哪些地方是相象之景,借以明确层次。1、概括描写,即开头三句的分析和领会: (1)“千里”与“万里”互文,写出“北国”的辽阔和壮观; (2)“冰封”与“雪飘”的基本色泽及静态与动态的不同景象; (3)诗人登高望远与借助想象拓展视觉形象,显示宏大气魄。2、具体描写,即中间七句的分析和领会: (1) “望”字领起哪几句? (2) “望”中所见,哪些是静景,哪些是动静? (3) 静景:写“长城”,写“大河”,这两个形象有什么特定意义?“内外”“上下” 展示了怎样广阔的地区?“惟余莽莽”“顿失滔滔”是什么景象? (4) 动景:“山”“原”都是静物,为什么在“舞”在“弛”,变静态为动态?动态描写展示了什么样的美?“欲与天公试比高”表现了一种什么态势的活力?3、想象之景,即最后三句的分析和领会: (1) 什么词表现了以下所写是想象之景? (2) “晴日”景象是怎样别有境界,有什么含义?三、小结本节课内容,上阕表现了怎样的情感?写景手法的运用 描写北方壮丽的雪景,热情赞美祖国大好河山。四、学生朗读并背诵上阕。 学生交流。学生自由探讨,交流。学生批注理解内化学生自由探讨交流左边问题。学生批注理解内化学生朗诵作 业1、复习本节课内容 2、熟背上阕 3、预习下阕板书设计沁 园 春 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 冰:封(静态)千里 (总写) 雪:飘(动态)万里 长城:惟余莽莽 登高远望 大河:顿失滔滔 静态 实景 上阕 (具体写) 群山:银蛇舞 高原:蜡象弛 动态 红装素裹:交相辉映 晴日景象 想象之景 分外妖娆:艳丽多姿 教 学感 悟组长查阅课 题沁园春雪(第二课时)课时安排两课时课型新授课三维目标知识目标了解诗歌的一般常识,了解诗歌形象之美、音乐之美及语言凝炼而富有表现力的特点。能力目标学会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情感目标体会作者作为一代风流人物要为中华民族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教学重点诵读全文,掌握词意,体会作者作为一代风流人物要为中华民族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教学难点分析词中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教学方法引导 诵读 合作探究教学资源与本文相关资料、课文朗读音频资料、图片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学过程设计导入学习下阕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1、字词:注音、解释2、齐读、抽背课文二、导入下阕的学习三、学习下阕(一)指导学生结合注释理解下阕的字面意思,并解释下阕 (二)划分下阕层次(分为三层)。结合以下三个问题以明确层次:1、下阕怎样由上阕描写景物转入评论历史人物?2、选择了历史上哪些英雄人物?又是怎样评价的?3、怎样歌颂今天的英雄人物?(三)过渡句的分析和领会:1、“江山如此多娇”,“娇”字照应了上阕的哪些描写?2、“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竞”字有什么含义,“折腰”概括了什么内容?(四)评价古代英雄人物句的分析和领会:1、“惜”字领起拿几句,“惜”字含有哪些意味?2、词里选择了哪些古代英雄人物加以评价?你知道他们的历史事迹吗?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了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大帝国。汉武帝:对内巩固中央集权,对外抵御匈奴,加强同西域的文化交流。唐太宗:恢复社会生产,选贤任能,抗击突厥入侵,出现了大唐盛世。 宋太祖:统一五代十国,加强中央集权。成吉思汗:名铁木真,蒙古族军功卓著的领袖。他的孙子忽必烈建立元朝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后,尊其为元太祖。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学生自学交流。学生自由探讨,交流。学生批注理解内化学生自由探讨交流左边问题。学生批注理解内化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调整与思考教学过程设计问题探究背诵总结全文他们都是封建统治阶级英雄人物,对祖国的发展和繁荣有一定贡献。3、“略输文采”“稍逊风骚”的含义,“略”“稍”的准确性,“只识弯弓射大雕”的含义,“只识”与“略”“稍”的比较。4、赞颂无产阶级英雄句子的分析和领会:(1)“今朝”指什么朝代?(2)“风流人物指什么人?(3)回顾上一层,想一想为什么选择历代帝王这个系列加以评论,而不评说古代农民起义领袖。(4)“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深刻含义。(五)教师归纳、总结下阕下阕议论兼抒情,评论历史上英雄人物,歌颂当代无产阶级革命英雄。四、学生齐读课文力争背诵五、总结全文1、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手法词的上阕是写景:有概括写、有具体写(有静态写、有动态写)词的下阕议论兼抒情,评古是为了论今,批评古代帝王的不足,是为了下文更好地歌颂无产阶级革命英雄。2、用词准确、精练而鲜明动词极富形象,形容词不但极富形象而且色彩鲜艳,副词十分确切增强表现力。3、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互文、比喻、借代、对偶、对比、衬托 学生讨论交流。学生批注理解内化学生自由探讨,交流。学生批注理解内化学生背诵学生自由探讨,交流。学生批注理解内化作 业1、复习本节课内容 2、背诵全词、能够默写 3、完成课后习题 4、预习下一课 板书设计沁 园 春 雪 毛泽东 江山多娇 过渡 英雄折腰 秦始皇汉武帝 略输文采 下 评古 封建帝王 唐太宗宋太祖 稍逊风骚 阕 成吉思汗 只识射雕 风流人物 无产阶级 颂今 (点睛之笔) 还看今朝 革命英雄教 学感 悟组长查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