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2013-201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9470966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1.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2013-201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2013-201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2013-201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相城区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八年级语文 2013.11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三部分,共20题,满分13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考点名称、考场号、座位号、考试号填涂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3、答题必须用0.5mm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卷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4、考生答题必须答在答题卷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一律无效。第一部分 (24分)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分) din 记 元xio 故弄xun虚 千锤百1in 2、下面的句子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当年我们搬到这里居住时,还依稀可辩往日的荒芜;如今,鳞次栉比的高楼和变换莫测的霓虹灯已经把凄凄的荒草、悠悠的土路永远留给了昨天的记忆;曾经我为之陶醉的无与轮比的乡村风光已难觅踪影;这也许是在城市化进程中我们必须付出的代价,面对一天天长高的城市,我感概良多。错别字正确字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 ,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泊秦淮) , 儿女共沾巾。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山河破碎风飘絮, 。 (文天祥 ) 僵卧孤村不自哀, 。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落红不是无情物, 。 ( 己亥杂诗) ,家书抵万金。 (杜甫春望) ,大渡桥横铁索寒。 (毛泽东七律长征) 更喜岷山千里雪, 。4、阅读所给材料,回答下列问题。(4分) 著名长城学家罗哲文先生曾有过精彩论述: “起春秋,历秦汉,及辽金,迄元明,上下两千多年,有多少将帅元戎,戌卒吏承,百工黔首,费尽移山心力,修筑此伟大工程。坚强毅力,聪明智慧,血汗辛勤,为中华留下丰碑国宝。 跨峻岭,穿草原,横瀚海,经绝壁,纵横十万余里。望不断长龙雉堞,雄关隘口,亭障烽堠,有如玉带明珠,点缀成江山锦绣,起伏奔腾,飞舞盘旋,月宫遥见,给世界增添壮丽奇观。”这幅对联盛赞长城,写出它从哪几个方面来赞美长城的?答: 5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2分) 这是大学生毕业前的最后一堂实验课。教授拿出一个容器,注入一半清水,容器中的水呈现出常态。然后,他把容器放入冰柜,0以下后常态水结成了冰。最后,他又把成冰的容器放到点燃的酒精炉上,温度上升,冰慢慢融化沸腾,变成了水蒸气。实验结束了。教授问:“水去了哪里?”教室里鸦雀无声。 “水升华到了辽阔的天空!”教授意味深长地说,“水的状态是由温度决定的,人生莫不如此!常态的人生就像容器里的清水,倒入小溪,流入江河湖海,可以拥有大地;炽热的人生就像水蒸气,不仅拥有大地,还会拥有蓝天;人生的温度如果在0以下,他的世界就只有巴掌那么大。” 教授的话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答: 第二部分 (46分)阅读晏子使楚,完成610题。(12分)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日,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6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或用法相同?(2分) ( ) A 寡人反取病焉 B何齐之习辞者也 反归取之 (郑人买履) 学而时习之(论语八则) C 齐人也,坐盗 D生于淮北则为枳 置之其坐 (郑人买履) 又留蚊于素帐中7楚王戏晏婴,你认为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为什么?(2分)答: 8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晏子是怎样有礼有节、不卑不亢巧妙应对楚千的羞辱的? (2分)答: 9结尾处写道:”王笑曰”,你觉得这“笑”写出了当时楚王怎么样的心态?(2分)答: 10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翻译句子。(4分) 生而眇(mio,瞎)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摸)篱(yu色,像笛子的管乐器),以为日也。日之与钟、篱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 (节选自苏轼日喻说)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 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 阅读下面我的母亲选段,完成1113题。(8分) 说起我的母亲,我只知道她是“浙江海宁查氏”,至今不知道她有什么名字!我的母亲在我十三岁的时候就去世了。我到十岁的时候,读的是“孟子见梁惠王”。到年底,父亲要“清算”我平日的功课。在夜里亲自听我背书,很严厉,桌上放着一根两指阔的竹板。我背向着他立着背书,背不出的时候,他提一个字,就叫我回转身来把手掌展放在桌上,他拿起这根竹板很重地打下来。我吃了这一下苦头,痛是血肉的身体所无法避免的感觉,当然失声地哭了,但是还要忍住哭,回过身去再背。不幸又有一处中断,背不下去;经他再提一字,再打一下。呜呜咽咽地背着那位前世冤家的“见梁惠王”的“孟子”!我自己呜咽着背,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缝纫着的母亲也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我心里知道她见我被打,她也觉得好像刺心的痛苦,对我表着十二分的同情,但她却时时从呜咽着的、断断续续的声音里勉强说着“打得好”。她的饮泣吞声,为的是爱她的儿子:勉强硬着头皮说声“打得好”,为的是希望她的儿子上进。如今想起母亲见我被打,陪着我一同哭,那样的母爱,仍然使我感念着我的慈爱的母亲。背完了半本“梁惠王”,右手掌被打得发肿,有半寸高,偷向灯光中一照,通亮,好像满肚子装着已成熟的丝的蚕身一样。母亲含着泪抱我上床,轻轻把被窝盖上,向我额上吻了几吻。 母亲死的时候才廿九岁,留下了三男三女。 我的母亲只是一个平凡的母亲,但是我觉得她的可爱的性格,她的努力的精神,她的能干的才具,都埋没在封建社会的一个家族里,都葬送在没有什么意义的事务上,否则她一定可以成为社会上一个更有贡献的分子。11仔细阅读课文,我们会发现文章开头和结尾部分在写到母亲去世的时间、年龄时,分别用了“就”和“才”,请揣摩这两个字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用自己的话写出来。“我的母亲在我十三岁的时候就去世了”“母亲死的时候才廿九岁,留下了三男三女”(4分)答: 12有同学认为“否则她一定可以成为社会上一个更有贡献的分子”一句中“更”字是多余的,和上文内容不相符合,应该删掉。好多同学把上下文读下来,觉得有道理。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说明理由。(2分)答: 13文中描写母亲的语言只有3个字:“打得好”,请你揣摩出当时母亲说这句话的心情。(2分)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9分)明天,我们拿什么滋养生命 (1)“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质变坏,80年代鱼虾绝代,90年代不洗马桶盖。”这是河流污染的真实写照。 (2)我国国家环保局的一项调查,在被统计的131条流经城市的河流中,严重污染的有36条,重度污染的有21条。全国532条主要河流中,有436条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城市河流的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类、挥发酚、氨氮和汞等。其中有机类属严重污染,三氮类属重度污染,重金属为轻度污染。目前中国约有一半城市市区的地下水污染严重,地下水水质呈下降趋势。 (3)污染带来的就是灾难。珠江海区的污染使栖息在该海区的鲷科、石首科、带鱼、乌贼和中国对虾等19种经济鱼类和25种经济虾类连续出现大量死亡,使洄游产卵繁殖的狮鱼、马鲛等锐减,这里著名的“万山渔汛”已不成汛。 (4)长江也不乐观,不断增加的、不经处理的废水污水在城市江段已形成明显污染带。据调查,长江干流21个主要城市江段的污染带已超过600千米,占城市江段长度70%随着乡镇企业及农业发展,长江水体还受到农药和化肥污染。另外,每年长江带入东海的泥沙达6亿吨,输沙量已达黄河的1/3,相当于尼罗河、亚马孙河和蜜西西比河3条世界大河的输沙总量。 (5)母亲河黄河的情况更糟。从20世纪70年代起,黄河下游及河口地区旱季断流现象几乎年年发生,1997年创纪录地达到累计断流226天,仅胜利油田原油少产就损失30多亿元。目前,黄河流域用水量已超过360亿立方米。随着黄河流域用水量猛增,各地都对昔日流入黄河的雨水“围追堵截”,大大减少了黄河的入水量。甘肃、宁夏百姓大挖水窖,积蓄雨水,被广泛推广的所谓“旱作农业”,使干旱的土壤变成了一块块“海绵”。地下水开采和生态耗水,如水土保持、植树造林等都直接影响到黄河的水量,使黄河再也无法形成昔日容纳百川的汪洋恣肆的壮观场面。 (6)专家预测,2030年我国人口将进入高峰时期,届时人均水资源量大约只有1750立方米,中国将成为严重缺水的国家。 (7)拯救我们水资源环境吧,不要让“人类最后见到的一滴水是我们自己的眼泪”变成现实!1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2分)答: 15认真阅读(4)(5)两段,概括造成水环境的恶化的人为因素有哪些?(4分)答: 16文中“从20世纪70年代起,黄河下游及河口地区旱季断流现象几乎年年发生”一句中的“几乎”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答: 阅读我为白菜狂的日子,完成1721题。(17分)我为白菜狂的日子莫言 (1)1967年冬天,我12岁那年,临近春节的一个早晨,母亲苦着脸,心事重重地在屋子里走来走去,时而揭开炕席的一角,掀动几下铺炕的麦草,时而拉开那张老桌子的抽屉,扒拉几下破布头烂线团。母亲叹息着,并不时把目光抬高,瞥一眼那三棵吊在墙上的白菜。最后,母亲的目光锁定在白菜上,端详着,终于下了决心似的,叫着我的乳名,说:“社斗,去找个篓子来吧” (2)“娘,”我悲伤地问:“您要把它们” (3)“今天是大集。”母亲沉重地说。 (4)“可是,您答应过的,这是我们留着过年的”话没说完,我的眼泪就涌了出来。 (5)母亲的眼睛湿漉漉的,但她没有哭,她有些恼怒地说:“这么大的汉子了,动不动就抹眼泪,像什么样子!” (6)“我们种了一百零四棵白菜,卖了一百零一棵,只剩下这三棵了说好了留着过年的,说好了留着过年包饺子的”我哽咽着说。 (7)母亲靠近我,掀起衣襟,擦去了我脸上的泪水。透过蒙咙的泪眼,我看到母亲把那三棵白菜从墙上钉着的木橛子上摘了下来,放进了篓子里。 (8)到了集上。母亲让我走,去上学,我也想走,但我看到一个老太太朝着我们的白菜走了过来。她用细而沙哑的嗓音问白菜的价钱。母亲回答了她。她摇摇头,看样子是嫌责。但是她没有走,而是蹲下,翻动着我们的三棵白菜。她把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半截欲断未断的根拽了下来。然后她又逐棵地戳着我们的白苤,用弯曲的、枯柴一样的手指。她撇着嘴,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母亲用忧伤的声音说:“大婶子啊,这样的白菜您还嫌卷得不紧,那您就到市上去看看吧,看看哪里还能找到卷得更紧的吧。” (9)我对这个老太太充满了恶感,你拽断了我们的白菜根也就罢了,可你不该昧着良心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我忍不住冒出了一句话:“再紧就成了石头蛋子了!” (10)老太太抬起头,惊讶地看着我,问母亲:“这是谁?是你的儿子吗?” (11)“是老小,”母亲回答了老太太,转回头批评我:“小小孩儿,说话没大没小的!” (12)老太太用手撕扯着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层已经干枯的菜帮子。我十分恼火,便刺她:“别撕了,你撕了让我们怎么卖?!” (13)“你这个小孩子,说话怎么就像吃了枪药一样呢?”老太太嘟哝着,但撕扯菜帮子的手却并不停止。 (14)她终于还是将那层干菜帮子全部撕光,露出了鲜嫩的、洁白的菜帮。在清冽的寒风中,我们的白菜散发出甜丝丝的气味。这样的白菜,包成饺子,味道该有多么鲜美啊!老太太搬着白菜站起来,让母亲给她过秤。 (15)终于核准了重量,老太太说:“俺可是不会算账。” (16)母亲因为偏头痛,算了一会儿也没算清,对我说:“社斗,你算。” (17)我找了一根草棒,在地上划算着。我报出了一个数字,母亲重复了我报出的数字。 (18)“没算错吧?”老太太用不信任的目光盯着我说。 (19)“你自己算就是了。”我说。 (20)“这孩子,说话真是暴躁。”老太太低声嘟哝着,从腰里摸出一个肮脏的手绢,层层地揭开,露出一沓纸票,然后将手指伸进嘴里,沾了唾沫,一张张地数着。 (21)她终于将数好的钱交到母亲的手里。母亲也一张张地点一块破旧的报纸在我们面前停留了一下,然后打着滚走了。 (22)等我放了学回家后,一进屋就看到母亲正坐在灶前发呆。那个篓子摆在她的身边,三棵白菜都在篓子里。我的心猛地往下一沉,知道最坏的事情已经发生了。母亲抬起头,眼睛红红地看着我,过了许久,用一种让我终生难忘的声音说:”孩子,你怎么能这样呢?你怎么能多算人家一毛钱呢?” (23)“娘,”我哭着说:”我” (24)“你今天让娘丢了脸”母亲说着,两行眼泪就挂在了腮上。 (25)这是我看到坚强的母亲第一次流泪,至今想起,心中依然沉痛。17本文标题为“我为白菜狂的日子”,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我”的“狂”体现在哪些方面?(3分)答: 18第(1)段文字写母亲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答: 19第(8)段画线句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老太太形象?文章为什么要着力刻画这个老太太?(3分)答: 20“我”回忆了那年随母亲卖白菜的事,母亲的言行举止表现了她怎样的品质?(3分)答: 21文章结尾说“这是我看到坚强的母亲第一次流泪,至今想起,依然沉痛”,这“沉痛”的背后流露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答: 第三部分 作文(60分)22作文。(60分) 在你的人生经历中有无数的第一次,也有着无数的第二次。第二次也许是第一次的重复,但可能有全新的发现;第二次也许会趋于平淡,但更可能绽放精彩。第二次是一种坚持,是一种回味,是一次新生 请以“第二次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在横线上填入合适的词语,补全标题。 (2)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 (3)文章不少于600字。 (4)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班级名、人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