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乐中学高一新课标语文必修四第一二单元检测题新人教.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463523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礼乐中学高一新课标语文必修四第一二单元检测题新人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礼乐中学高一新课标语文必修四第一二单元检测题新人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礼乐中学高一新课标语文必修四第一二单元检测题新人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必修4第一、二单元测验题本试卷分两部分,共8页,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一部分 阅读鉴赏(共76分)一、古诗文阅读鉴赏(40分)(一)古诗文默写(8分)1、补写出下列古诗文中空缺的部分。(每组只选1小题,共可选4小题。8分)(1)、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_,_。 ,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2)、 剑阁峥嵘而崔嵬,_,_ 。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 。(3)、 寒蝉凄切, , 。 六王毕,四海一。 , 。(4)、 塞上长城空自许,_。_,千载谁堪伯仲间。 吾尝终日而思矣, ,吾尝跂而望矣, 。 (二)古诗文阅读(12分)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2-4题月 夜 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王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注:天宝十五年六月,安史叛军攻进潼关,杜甫带着妻小逃鄜州,寄居羌村,七月,肃宗即位灵武,杜甫于八月间离家北上延州,企图赶到灵武,为平叛效力。出发不久,被叛军捉住,送到沦陷后的长安。望月思家,写下月夜这首诗。2、诗中第一、二句写到的人物有 。(3分)3、“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与李商隐诗巴山夜雨中哪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3分)4、有人说“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一联中有两个字用得格外形象生动,含蓄凝练,你认为是哪两个字,并请简要说明理由。(6分)(三)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6题。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为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斯 这 B、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盈 月满 C、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虽 虽然 D、相与枕藉乎舟中 藉 靠着 6、把文段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2)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9题。武则天将不利王室,越王贞于汝南举兵,不克,士庶坐死者六百余人,没官五千余口。司刑使相次而至,逼促行刑。时狄仁杰衰其诖误,止司刑使,停斩决,飞奏表曰:“臣欲闻奏,似为逆人论埋;知而不言,恐乖陛下存恤之意。奏成复毁,意不能定。此辈非其本心,愿矜其诖误。”表奏,特敕配流丰州。诸囚次于宁州,宁州耆老郊迎之,曰:“我狄使君活汝耶?”相携哭于碑侧,斋三日而后行。诸囚至丰州,复立碑纪德。初张光辅以宰相讨越王既平之后将士恃威征敛无度仁杰率皆不应。光辅怒曰:“州将轻元帅耶?何征发之不赴?仁杰,汝南叛乱,一越王耶?”仁杰曰:“今一越王已死,而万越王生。”光辅质之,仁杰曰:“明公亲董戎旃二十余万,所在劫夺,远迩流离。创巨之余,肝脑涂地,此非一越王死而万越王生耶?且胁从之徒,势不自固,所以先著纲理之也。自天兵暂临,其弃城归顺者不可胜计,绳坠四面成蹊,夸何纵求功之人,杀投降之人?但恐冤声腾沸,上彻于天,将请尚方断马剑斩足下。”遂为光辅所谮,左授复州刺史。寻征还魏州刺史,威惠大行,百姓为立生祠。 (选自刘肃大唐新语,有删改)【注释】诖误:贻误,连累,牵累。戎旃:军旗,这里指军队。著纲:颁布法令。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愿矜其诖误 矜:怜悯 B、诸囚次于宁州 次:临时驻扎、住宿C、明公亲董戎旃二十余万 董:监督、督察 D、自天兵暂临 暂:暂时8、把文段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 臣欲闻奏,似为逆人论理;知而不言,恐乖陛下存恤之意。(3分) (2) 所在劫夺,远迩流离。(3分) 9、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加标点。(2分)初 张 光 辅 以 宰 相 讨 越 王 既 平 之 后 将 士 恃 威 征 敛 无 度仁 杰 率 皆 不 应。二、现代文阅读鉴赏(36分)阅读下文,完成10-11题。(18分) 美意朦胧我喜欢一个人在雾中散步。为此,过去的许多好时光在浏览唐诗中流去了。因为唐诗很美,而且美意朦胧,就像久欠笼罩在朦胧中的一抹天光。唐诗的朦胧美,先是朦胧在它的形式美。唐代的律诗、绝句,每句字数相等,且求对仗、平仄音律,讲究字面的整齐性和音调的明亮感。唐代英才辈出的诗人们,几乎每一个都能在清纯的诗情和几近桎牿的格律的碰撞中,吟成几首流传后世的好诗。然而,既然格律已近乎桎锆,纵是最伟大的天才,也无法把所有的诗篇都写得那么完美。杜甫是使唐诗的形式美最终迷失在层峦叠嶂中的伟大的诗人。杜甫让世间如梦如幻地领略到唐诗的形式无与伦比的朦陇美意。杜甫写“绝”了唐诗,也写“完”了唐诗。他是非凡的。他之后的诗韵格律,最终都以他的诗篇为金科玉律。然而,历史自有静观的明眸。杜甫赖以名垂千古的最终是他的新乐府“三吏”“三别”,他的兵车行丽人行北征。他的律诗千秋无匹。然而,带着镣拷,怎么能跳好所有的舞蹈?一首被誉为“千古七律压轴之作”的登高,终因他追求四联对仗,而不免“气竭意尽”。这是唐诗失之于完美的悲衰,但这并非是伟大诗人的悲衰。晚年入蜀后的杜甫写出的打破了韵律的如春水生江畔独步寻花那些诗篇,至少与他许多真气弥漫的杰出律诗相映成辉。形式精美的唐诗,迷失在朦胧中。数以万计的唐人诗篇,真正流传于口碑的,不过三百。后世家喻户晓,更多的是唐人瑰丽多姿的零落诗句。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因为谋篇之难能,往往是先成句,尔后凑合成篇,也因此唐诗佳句多于佳篇。一如雾中之星光,朦胧间,只见斑斑点点,隐隐绰绰。唐诗的形式美在朦胧中迷失,而唐诗秀色可餐、光可鉴人的字面美,则在朦胧中生成。中国传统文化最神秘的源头,恐怕是它独特的汉字。独特的汉字天生是灵犀一点,只可意会。由它直接产生的举世无双的书法艺术,真可说是上溯远古,下接千载。以至当代抽象为其精灵的现代艺术,似乎也是滥觞于它,而似乎最美的书法艺术又多是书录唐诗的柞品。这不难,让人想到,汉字甚至不须阅读,便有一种让人在视觉上获得愉悦的字面美。汉字经过富有灵性的选择、组合,能让人望而生情,可歌可泣。而唐诗的字面美,达到的是几乎空前绝后、出神入化的境界。“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朱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信手拈来这两首唐诗,不须细读,不求甚解,单从字面所洋溢出米的朦胧美意,便是千盅酒,万朵花。红尘无涯,万象朦胧,蒙蒙迷雾中偶现得一线天光,自然更见娇妍。而娇妍无比的唐诗,至今低回不去的正是红尘的朦胧美意。它是青青竹林间的一个浣纱女,它是胡天飞雪中的两行马蹄痕,它是碧水中嫣然而出的一支芙蓉,它是月夜里凄然而泊的一叶独舟。万里悲秋,百年多病,是为咏史;半壁日出,千里江陵,是为纪游。而尤为管领千秋的,是唐诗中参尽的人间真禅。三春晕,明月光,自发悲,斑马鸣,生死,离合,荣辱,悲欢,凄美之至,伤感之至,潇洒之至,淋漓之至。道千秋人之未道,歌千秋人之未歌。这一娇妍的天光,让红尘更见其朦胧,至美至真。我喜欢一个人在雾中散步,在流去的许多好时光里,我想我的肩头和心中,已沐浴过无尽娇妍的万斛天光。 (选自语文教学辅导丛书)10、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6分) 答:( )( )A、这篇文章从不同方面介绍了作者浏览唐诗时获得的朦胧美。B、作者对于打破了韵律的诗篇加以肯定,而对近于桎桔的格律给以否定。C、对唐诗的广泛传播与流传,我国的举世无双的书法艺术功不可没。D、本文构思精巧,语言清新,首尾呼应,表达了作者对文学作品的朦胧美情有独钟。E、本文是一篇美学随笔,概括了唐诗具有“朦胧美”的共同特征。11、应该怎样理解“杜甫写绝了唐诗,也写完了唐诗”这句话?能否结合你学过的杜诗选一首扣其中某一点浅谈一下。(12分)阅读下文完成12-14题。(18分)寂寞的浯溪 王青伟走进浯溪,极有可能触摸到一种中国古代文人内心的隐秘世界,这种隐秘世界可能表达着一种政治和文化的双重反叛。泰山的雄奇壮观, 暗合了中国帝皇的大一统思想,于是历代帝皇为其立封受禅,顶礼膜拜,浸淫到文化领域,儒家思想一统数千年,漫延到文学领域,豪放派永远占主导地位。公元七世纪中叶,一个政治失意,受到牵连的落魄文人元结被贬永州刺史,路途愈走愈逼仄,景物愈行愈荒凉,心地愈来愈灰暗。突然,他先听见一声清脆的水流声,他本来想放下行李,掬一口水喝喝,或者洗洗双脚,但是他忽然惊呆了,顺着溪流望去,到处一片姹紫嫣红、树叶成阴,灰暗的心境一下为之明亮, 荒凉的景物倏忽为之绚丽,这个小小的地方,溪是小的,山是小的,石头也是被分割为小块小块的,就连奔流的湘江也远没有长江黄河那样大气。那一刻,元结一下子看见了一个大我,面对浩茫的宇宙,他一下子又觉得自己就像浯溪这个小盆景,在天地之间变得那么渺小。于是他把那条溪命名为浯溪。浯溪,就是我的溪。古代的文人,以山水来造个字,并公然声称这块山水是属于我的,怕只有元结了。他当时的得意之情因这个浯字而情形毕现,他尽管远离了高官厚禄,车水马龙,皇城大气,但天地之大,总有一块小小的地方是可以安放和融会我的心灵的。溥天之下,莫非王土,但是在王气触摸不到的地方,我拥有一块小小的无名之处。于是浯溪成为元结另一种文化精神的关照。他在这里感悟和寻找到了人生的另一面。 我总感觉到浯溪碑林的诗书之中,就是这种半归隐文化的典型代表。浯溪这块小小的天地盆景,就是那种寻求半归隐境界的最佳场所。极度得意和极度失意的文人都不大到得浯溪,因为浯溪既不宏大,也不苍凉,得意时需要一个宏大的场所来抒发一下豪情,失意时则需要一个苍凉的处所来哀叹人生的不幸。浯溪就夹在这两者之间,成为一个狭窄的不言而喻的心灵通道,驱使着一帮文人悄然而至。因此,在这样一个不易激起情感大起落的场所,自然也很难得产生惊天动地的诗篇。每次我去浯溪,除了看它的碑林和山水之外,最令我留连忘返的是元结当年弹琴的 浯台。那里是浯溪的最高点,每到月夜,元结总是执一把琴,坐在那里对江而弹,琴声激活了浯溪山水,浯溪山水浸润了他的琴声,元结与山水融合在一起,任千古忧愁万古功名顺琴而去,随水而流,在虚无中搀杂着沉重,在缥缈中偶尔跳出一声叹息,在归途时而张望,在空灵中排挤着一丝无奈。我站在那个地方,常常缅怀的只是一种渐去渐远的影子,听见的只是一缕似要消失而又没有消失的古琴曲 (原载2003年第5期散文,有删改。)12、作者为什么说“走进浯溪,极有可能触摸到一种中国古代文人内心的隐秘世界”?(6分)13、阅读全文,概括元结政治和文化反叛的内容。(6分)1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6分)A全文以叙述和描写元结在浯溪的经历为主要内容,揭示了中国古代文人在皇权统治下悲惨的命运。B泰山是皇权的体现,是封建文化的象征,古代文人对泰山的崇拜使得“豪放派”文学成为那个时代的主流。C“元结一下子看见了一个大我,在天地之间变得那么渺小”,突出了元结在“大我”到眼前的“小我”之间变化的过程,是自我认识的深化。D“我站在那个地方,似要消失而又没有消失的古琴曲”,生动地描写出作者对元结同情和理解,也表达了自己的向往之情。E全文选择了一个全新的视角,生动地展示出古代文人隐秘而又丰富的内心世界,揭示了“半归隐”文化产生的背景。第二部分 表达交流(共74分)三、语言表达(共分)1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A、在校篮球友谊赛中,各班都组织了啦啦队,为各自的球队呐喊助威,敲边鼓。B、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深奥难懂,真是匪夷所思,但在物理学上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C、一个人缺乏文化底蕴,学问做不成,场面上的事情也常会捉襟见肘。D、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规律性的知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地传授给学生。16、把下面四个相对较短的句子整合成一个意思不变、语意通顺长单句。(可适当增减文字)(4分)战争年代欲血奋战推翻“”三座大山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党的80多年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答: 17、根据下列要求,将“我在海滩上散步”扩展成不少于50字的一段话。(7分)要求:突出“我”此时的心情扩写:四、写作(60分)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文汇报刊登文章说,最近一个时期,许多语文老师会在朗读课文后问学生:“你最喜欢课文哪一段或哪几个句子?”说这个环节是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一次,一位小学生面对老师的提问,回答说:“都不喜欢。”为此,老师批评他“自以为是”,他不服。课后他说:“课文中的小珊迪人都快死了,还记着一点点钱,我不信。” 这个小学生对教材的质疑,何尝不是学习应有的一种态度?新事物的发现,真相的大白,人类文明的进步都离不开质疑。请以“质疑”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百字,所写的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座号 班别 姓名 学校 高一语文必修第一、二单元测验题答 题 卡一(分)(一)古诗文默写(每组只选1小题,共可选4小题。8分)1、() , 。,。(),。 , 。(),。,。() , 。 , 。、(分)、 (3分)。 、 座号 班别 姓名 学校 座号 班别 姓名 学校 。 、()(分) (6分)、() (分)。() (分)。、()(分)、() (分)() (分)。、初 张 光 辅 以 宰 相 讨 越 王 既 平 之 后 将 士 恃 威 征 敛 无 度仁 杰 率 皆 不 应。(分)、()()(分)、 (分)、 (分)、 (分) 、()()(分)、()(分)、 (分) 、 (分)、作文(分)高一语文必修4第一、二单元测验题答 案1、(1) 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乡 山不厌高 水不厌深(2) 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3) 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蜀山兀 阿房出(4) 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2、诗人(作者或杜甫) 妻子 儿女3、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4、用得格外生动形象的两个字是“湿”和“寒”。一“湿”一“寒”可触可感,形象生动;表现了妻子对诗人的忆念之深而“独看”之久,“湿”而“寒”浑然不觉;“湿”和“寒”的表象是诗人的想象和联想、反照诗人看月之久,忆念之深的痛苦现实;“湿”写云鬟,“寒”写玉臂,诗人心中妻子的美好形象正表现诗人对妻子的情深爱切,思念之苦、真是言有尽而意无穷。5、C6、(1)水像这样不断流去,但它实际上不曾流去(2)若从那变化的的方面去看它,那么天地间的万事万物,连一眨眼的的时间都不曾保持原状。7、D(暂:突然)8、(1)我想禀奏圣上,似乎是替反贼说情;知道了不说吧,又怕违背了您怜悯百姓之心。(3分。译出大意给1分。“逆人”、“乖”两处,译对1处给1分。)(2)宁州的德高望重的老人到郊外迎接他们,说:“是我们的狄使君救活了你们的命吧?”(3分。译出大意给1分。“郊迎”、“活”两处,译对1处给1分。)9、初, 张 光 辅 以 宰 相 讨 越 王, 既 平 之 后, 将 士 恃 威 ,征 敛 无 度,仁 杰 率 皆 不 应。10、A D(B作者并未否定格律 C唐诗的传播与流传与书法艺术无关 E不是唐诗的“共同”特点)(答对1项给2分。)11.(1)他使唐诗的形式美达到了极致。(3分。意思答对即可)。(2)他的诗成了后人写诗的金科玉律(或:他在律诗上的成就限制了后人的创造)(3分。意思答对即可。)例析略(6分)12、浯溪的碑林诗书是半归隐文化的代表;既不宏大,也不苍凉的浯溪是寻求半归隐境界的最佳场所。13、政治反叛:违背帝皇的大一统思想,在王气触摸不到的地方,拥有一块小小的无名之处。文化反叛:放弃对功名利禄的追求,违背一统千年的儒家思想。追求心灵与自然结合的诗文取代了占主导地位的“豪放派”的文章。14、A D15.C(A“敲边鼓”是熟语中的惯用语,意思是从旁帮腔,从旁助势,属比喻用法,用在这里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B指言谈行动超出常情,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象的。D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对人和事,知道了没有不说的,说了不会作任何保留和隐瞒;用在这里属对象错误。16、我们党的80多年的一切奋斗,无论是战争年代欲血奋战推翻 “三座大山”,无论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还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归根到底都是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17.例:黄昏时分,我在海滩上散步,吹着海风,心里无比的惬意。望着碧波荡漾一望无际的大海,我忽然想到:不要在脚下的沙滩上搁浅,而要穿行于生活的海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