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462435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1.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学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小学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一、纵横联系,说教材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是以“爱”为专题,通过文质兼美,不同侧面的几篇课文,让学生受到思想上的教育,写法上的启迪。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1989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在废墟中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救出儿子和其他同学的传奇而感人的故事。描写具体、感情真挚是本篇课文的主要特点。作者抓住父亲的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刻画了一位伟大父亲的形象,谱写了一首父爱的颂歌。父亲因为有爱,坚持了38个小时不吃不喝、不休不眠地挖掘,终于救出了儿子;儿子因为有爱,在黑暗的废墟下,同样不吃不喝38小时,终于迎来了父亲救助的时刻。爱与信念,创造了生命的奇迹。文章真挚感人,读后给人以强烈的震撼。本节课要引导学生潜心钻研文本,充分感悟,在读中悟情,在想象中悟形,在回味中悟神。在听、说、读、写中落实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二紧扣教材,说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根据课标要求,结合课文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拟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体会父与子的“了不起”,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3)、领悟课文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2.过程与方法目标: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理解内容,体会情感。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伟大的父爱,能在日常生活中理解父爱。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具体语言环境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 教学难点: 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三、激发参与,说教法 教无定法,但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却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教与学达到和谐完美的统一。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教学重点,破教学难点,结合教材特点和五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交流的学习特点,准备采用的教法是: 1、以读代讲法。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曾讲过,让孩子们读,读,反复的读。的确,只有把读作为理解与感悟的手段,通过读,去解决阅读课上反复的“读”的几乎所有的问题。唯有多读,才能理解,才能运用,才能潜移默化地将范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2、品析词句法。本课教学,通过词语的比较,句式的推敲.情感的体会等品尝评议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品评之后的积累,就是消化的吸收,避免了生吞活剥。本课教学还辅以直观法,情景教学法等等。做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四、自主探究,说学法 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是学生语文素质培养的关键。在本文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找、读、说、写”这四中方法(1)找,在本课教学中,我强调让学生找那些负载着所有父亲爱子之心、悲痛之情的词句,让学生在对语言文字准确、细腻、深入的把握中获得深入的体验。(2)读,我强调让学生“读”,通过引导、联想等一系列方式,在师生互动中,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父亲努力拯救儿子的过程,品味语言、积累语言。(3)说,我强调让学生“说”,通过探讨,挖掘出孩子们内心深处最真挚的情感。(4)写,我强调让学生“写”,让学生把充沛的情感积累化为书面语言。五、着眼互动,说过程根据新课程理念,结合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我预设了以下四个环节:(一)导入新课,初读课文1、图片导入,提示课题俗话说得好:一个好的开始就相当于成功的一半,那么在课堂教学中也一样,一个精彩的导课往往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为了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我结合四川大地震这一现实素材,教学开始,出示四川地震的图片,勾起学生对08年这一沉痛事件的回忆,。紧接着揭示课题:1989年,当巨大地震地危害侵袭美国洛杉机时,曾有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动地故事。让我们来共同走进地震中的父与子。既揭示了本堂课的主题地震中的父与子,又营造了浓郁的情感氛围,有助于学生迅速入情、动情。以便于后面教学的进行.(二)品读课文,感悟父子之情 学贵有疑,有了“解疑”的兴趣、动机,才能产生主动探究的愿望,才能调动学生的“内驱力”,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去思考,去实践。因此,我引导学生从文章的题目入手,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觉得他们是一对什么样的父子?鼓励学生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边读边思考,从而找到本文的中心词“了不起”。这不仅是学生概括能力的训练,同时,又寻找到阅读本文的突破口。(板书:了不起)感悟父亲和儿子的了不起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为帮助学生解疑,我将分两个环节来进行。 第一环节:通过不同形式的读,感悟父亲的了不起首先,我让学生在默读课文后,汇报让自己最感动的句子并抓住重点词句,在读中感悟父爱的伟大。我引导学生转换时间单位来体会36小时就是两天一夜,或者说是五十多节课。在正常情况下36小时里人除了工作还应该吃饭、睡觉、休息。而父亲在这36个小时里却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不停地挖。读到这里,你心里一定想对他说些什么? 此时学生可能会说到这位父亲十分坚强、有毅力。(随机板书:坚强),然后我再引导学生找出父亲外貌的描写“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的衣服破难不堪,到处是血迹。”运用抓住人物外貌体会人物内心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父亲的外貌让你想到些什么?通过自由的朗读以及学生在地震中的切身体验,学生对挖掘的艰难,父亲的坚强就会产生更深刻的理解。父亲为了救儿子不吃不喝、不眠不休,熬红了双眼,磨破了双手,是那样执着,那样坚强,让我们带着坚定的决心再次齐读句子。课文对父亲的了不起除了正面描写外还有侧面描写,此时我再次让学生回到文本中,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4至10自然段与文本充分对话,学生在比较阅读中再次感受到父亲的爱子情深。最后我再追问:是什么让父亲这样执着?是什么支撑着这位父亲连续挖掘了三十多个小时?那就是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以及父亲对儿子的承诺: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第二环节: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感悟儿子的“了不起”父亲在废墟里找了38小时,而儿子也在废墟下等了38小时,对于一个年仅七岁的孩子来说,这是怎样的38小时呀?儿子的表现又怎样?首先,我让学生默读课文,用勾出相应的句子。透过这些句子,学生们会不由自主地回想起“5。12”地震,在那惊魂一刻,谁不想从这随时都可能坍塌的废墟中,早一秒走出来呢?可这位年仅七岁的儿子却怎么说的?怎么做的?由此,引导学生小组交流学习,抓住人物的语言,体会是父亲的承诺,父亲的爱给儿子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力量。儿子对他人的爱,正是父亲爱的传承!(三)课外拓展,感情升华 一堂好课的结束意味着新的课外拓展,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以下三个小环节: 1、换课题。(根据课文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那种精神,让学生想想,能不能给它改一个更好的题目。学生可能会改成了不起的父与子,为什么这么改?牵引学生去寻求答案。这样一来,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当然,学生还可以改成勇敢的父与子、伟大的父与子等等,只要能说出正确的理由.同时也突破了难点。) 2、说一说。(把你的感受说出来,可以说你学了本课后的体会,也可以说你想对父亲或儿子说的话。)让学生将内心感受说出来,让学生的思想与文中情感发生碰撞,达到交融,得到升华。 3、写一写。(回放导课的四川地震的图片,面对地震中受害的人们,假如你是他们的亲人,此时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请拿起你的笔把你想说的写下来.)这里通过小练笔的方法让他们得到一次写作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四)作业设计新课程理念中所提到的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显得尤其重要,但也离不开课外的演练,所以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布置以下作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2、回想:父母亲为我们做了哪些饱含父母之爱的事情,你想对他们说什么?把你想对他们说的话写下来。3、搜集写父母之爱的文章或古诗读一读,推荐阅读朱自清的背影,孟郊的游子吟。五、回忆总结,说板书 板书是一篇课文的缩影。在板书的设计上,我力求简洁、明了,以“了不起”及“坚强”突出文章重点,在最后用红色的“心”形图案揭示文章的中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