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三江管局寒地优质高产水稻生产技术规程(定稿).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459989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三江管局寒地优质高产水稻生产技术规程(定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建三江管局寒地优质高产水稻生产技术规程(定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建三江管局寒地优质高产水稻生产技术规程(定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三江管理局寒地水稻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第一部分 技术规程一、栽培模式主推“三化两管”栽培模式,即:旱育壮苗智能化、全程生产机械化、稻谷品质安全化、叶龄指标计划管理、标准化管理。二、农时标准1、大棚扣膜期春季扣膜要在3月10日前完成。2、浸种催芽期浸种始于3月24日,催芽结束于4月16日,根据种植面积、插秧进度及品种熟期确定批次及先后顺序。3、秧田播种期当地气温稳定通过5,棚内置床温度(有地膜)稳定通过12,按照浸种、催芽批次的先后顺序进行播种,旱育机插中苗适播期为4月818日。4月13日之前(具体根据气象条件而定)播种的大棚需具备三膜增温措施。4、泡田整地期4月5日前开始放水泡田,以水泡田促化冻深达到15厘米开始水整地,5月5日前完成水整地,水整地后保持水层57厘米,不能落干。5、移栽期当地气温稳定通过13,泥温稳定通过15时为移栽始期,机械插秧5月1025日,钵育摆栽5月1525日。水稻高产插秧期为5月1525日。6、晾田控蘖壮根期水稻进入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11叶品种8叶),田间茎数达计划茎数80左右时撤水晾田35天,控蘖、通气、壮根。7、重点病害防治期根据稻瘟病预测预报情况,发现叶瘟病斑时立即进行防治,如未发现则在水稻11叶品种10.110.5叶期结合纹枯病进行防治;抽穗前(破口前)35天防穗颈瘟;抽穗期后1015天防治枝梗瘟、粒瘟。与此同时,按照水稻田间叶龄进程做好褐变穗、细菌褐斑病等其它病虫害的防治工作。8、齐穗期 11叶品种水稻7月25日前齐穗,12叶品种7月30日前齐穗,保证结实期4045天,需活动积温900以上。9、安全成熟期 水稻在9月11日前安全成熟,安全成熟的标志为全田水稻穗部黄化完熟率95以上。10、收获期 水稻种子收获9月25日10月5日,商品粮收获10月16日前结束。三、生产用种标准1、种子标准 种子发芽率90%(国标85)、发芽势85、纯度、净度99、除芒率98%、水分14.5%、糙米率1%、青粒率0.5%,盐水选出率2%。2、芽种标准播种时根、芽长1.52.0毫米,呈“双山型”,均匀整齐一致。3、种植比例 第一生态区11叶品种90%,12叶品种10;第二生态区11叶品种100;第三生态区11叶品种90%,10叶品种10。4、主栽品种 主栽品种以早熟、优质、高产、适应性强、抗低温冷害、抗倒伏和抗病性强的品种合理搭配,300亩地左右的农户种植2个品种,500亩地左右的农户种植23个品种。目前以龙粳31、龙粳26、龙粳39、龙粳43、空育131等品种合理搭配为宜,并可根据生态区合理搭配种植龙粳21、垦稻23、三江一号等品种,积极扩大少、好、新、优、奇、特品种的引进、示范和种植。禁止种植具有明显缺陷且通过栽培措施无法弥补的品种。四、旱育壮苗技术标准 (一)旱育壮苗量化标准旱育中苗叶龄3.13.5叶,秧龄35天左右,株高13厘米左右,百株地上部干重3克以上;大苗叶龄4.14.5叶,秧龄3540天左右,株高17厘米左右,百株地上干重4克以上,带12个分蘖。中苗地上部3、3、1、1、8,大苗地上部3、3、1、1、1、8、11,即:地上部即中茎长3毫米以内,第一叶鞘高3厘米以内,第1叶叶耳与第2叶叶耳间距1厘米、第2叶叶耳与第3叶叶耳间距1厘米左右,第3叶叶耳与第4叶叶耳间距1厘米左右(大苗),第1叶长2厘米左右、第2叶长5厘米左右、第3叶长8厘米左右,第4叶长11厘米左右(大苗);地下部分1、5、8、9、11(大苗),即种子根1条,鞘叶节根5条,不完全叶节根8条,中苗的第1叶节根9条突破待发,大苗第一叶节根9条、第二叶节根11条突破待发。生产上要求旱育中苗10条以上根系,大苗具有20条以上根系。(二)旱育壮苗外部形态标准1、根白而旺根系发达,根多色白,同伸节位根数足,须根多,根毛多,盘根牢固,撤掉秧盘提起不散。2、扁蒲粗壮茎部扁宽粗壮呈扁蒲状,第一叶鞘高适中,叶耳间距匀称,压倒后能迅速弹起。3、苗挺叶绿苗身硬朗有劲,叶态挺拔,叶色不浓不淡,叶片长度符合旱育壮苗量化标准。4、龄期适宜秧苗叶龄及秧龄适宜,足龄不缺龄,适龄不超龄。5、均匀整齐 群体叶龄一致,秧苗高矮一致,粗细一致,色泽一致,没有楔子苗、病苗和徒长弱苗等。五、培育旱育壮苗技术标准(一)种子机械包衣技术标准1、种子包衣在保证种子机械加工后盐水选出率小于2的情况下,可以采用种衣剂直接进行种子包衣。种子包衣时按照种子重量2的比例加入种衣剂,即每100公斤水稻种子加2公斤种衣剂(以友缘牌种衣剂为例),再加3540的温水1公斤稀释。要保证药量准确、附着均匀、专人负责、确保效果。包衣机进行种子包衣时,根据机型确定每次可加入的种子量,再加入相应量的种衣剂和温水混合均匀的药液,开动包衣机进行搅拌,待每一粒种子表面都包裹着一层红色药膜后,倒出已包好衣的种子灌入网状袋中阴干3天以上待药膜固化后即可进行浸种。2、种子包衣注意事项种衣剂选择:必须选择经国家药检所登记、总局联网效果好、管理局推荐、安全性好的种衣剂。包衣温度:种子包衣时温度必须达4以上,如温度太低则种衣剂无法成膜,甚至出现挂蜡现象,无法拌匀,影响药效发挥。种子增温:春天温度低、种子凉,可在晴好天气、外界温度高于种子库的温度时,打开种子库的门窗增加库内温度。药膜固化:刚包好衣的种子要在5以上的条件下阴干3天以上或低温烘干,待种衣剂药膜充分固化后再浸种。如药膜未固化就浸种,易掉色,浸种液浑浊通红,药效差。安全贮存:种子包衣后,表面水分会增加2%左右,要采取有效措施保证种子达到安全水分后再进行贮存,或放在暖库中贮存,防止种子因水分过大受冻而降低发芽率。严防晒种:包衣种子不能在阳光下晾晒,防止阳光直射,以免发生药剂光解影响药效。做到五定:包衣时必须定种子量、定药量、定水量、定拌种时间、定专人配药液。3、集中浸种催芽 严格按照管理局制定下发的2015年水稻浸种催芽操作规程执行,确保安全无事故。(二)置床处理技术标准1、置床标准旱整地旱做床,秋季做床使床面平整细碎、床面平整、土质疏松,摆盘前置床要达到高、深、干、平、直、净、碎、实八字标准,即:高:置床高出地面2030厘米,确保旱育秧;深:置床化冻深度30厘米以上;干:置床干爽达到旱田干土标准;平:每10平方米内高低差不超过0.5厘米;直:置床边缘及中间砖道整齐一致,每10延长米误差不超过0.5厘米;净:床面干净,无直径大于0.5厘米的石块,无长度大于5厘米的草根等杂物;碎:床面土壤细碎,无直径大于0.5厘米的土块;实:置床上实下松,松实适度一致,人踩无脚窝。2、置床调酸、施肥、消毒置床在摆盘前一定要先测定pH值,尤其是新建育秧基地的置床,当置床pH值高于5.5时,一定要进行调酸、消毒和施肥(不提倡使用壮秧剂),具体方法是:调酸做床时先测定置床pH值,然后用固体调酸剂按使用说明用量(以有机固体调酸剂秀地为例,置床pH值7.0以下时,360平方米标准棚用量15公斤,pH值7.0以上时用量20公斤),拌适量过筛细土后均匀撒施在置床的表面,耙入土中05厘米,使置床pH值在4.55.5之间。施肥与调酸同时,每100平方米施尿素2公斤,磷酸二铵5公斤,硫酸钾2.5公斤,肥料粉碎后拌适量过筛细土均匀施在置床上,并耙入土中05厘米。消毒调酸施肥后,每100平方米再用3育苗灵或3育苗青1.52.0升,兑水510公斤喷施于置床上进行消毒。3、防治地下害虫 摆盘前每100平方米置床用2.5%敌杀死2毫升兑水6公斤喷洒,或5锐劲特悬浮剂1020毫升兑水30公斤喷雾,或5锐劲特1020毫升水150毫升稻糠4公斤制成毒饵播种前均匀撒施在苗床上。4、床土配制将有机肥、壮秧剂(配套肥)按使用说明(如:360平方米标准棚使用80公斤道思旺壮秧剂+10公斤有机固体调酸剂秀地+20公斤基施旺有机肥)与过筛床土用量的1/4混拌均匀做成小样,再用小样与剩余床土充分混拌均匀,然后测定pH值,如未达到4.55.5之间,可再用固体调酸剂调至规定标准。毯式秧盘每盘床土用量3公斤左右。5、摆盘播种前57天进行摆盘,毯式秧盘盘与盘间衔接紧密,横平竖直,盘内装土厚度约2厘米,厚薄一致,误差不超过1毫米。边盘用细土挤紧,边摆盘边装土边用拍子压实。6、浇水播种前12天采用微喷或常规浇水时要在秧盘上铺一层无纺布,严防浇水冲击导致后盘内床土厚度不一致,要浇透底水,水分渗干后,床土软硬适度时等待播种。前一天浇水的,第二天播种前浇少量水使上下土层接上水分。浇透底水的标准是置床上2030厘米土层内无干土。(三)播种技术标准1、播量 毯式秧盘机插中苗播芽种42005000粒/盘,按照品种特性合理确定播种量,分蘖好的品种57粒/穴,分蘖差的如龙粳31等品种78粒/穴,钵育大苗播芽种45粒/穴。播种时要求播量准确,播种均匀,秧盘边缘无聚堆和压摞现象。2、播种用电动精密播种器进行播种,播种时播种期匀速作业,中间不能停车,要求播量准确,播种均匀,无空穴、漏播、重播、压摞等现象。3、覆土播种后先用调种器(木杆绑鹅毛翎)调种,然后用压种磙(木磙)将种子压入土中(使种子三面着土),覆土厚度0.71.0厘米;覆土用的床土可混拌适量有机肥,但不能加入肥料、壮秧剂等,覆土要求厚薄一致、到边到角、覆盖严密。(四) 秧田管理技术标准1、管理工具 秧田管理必备温度计2支、秤、量杯、喷雾器、喷壶、秧田管理指标卡2份、智能化监控设施及pH值测定仪等。2、温度计摆放育秧大棚内应摆放2支温度计测量床和棚内温度变化,温度计分别摆放在距两侧棚头20米、距中间步道30厘米处,用8铁线做成支架,播种后放于床面上地膜下,秧苗出土后温度计始终放置于秧苗第一高度叶下1厘米处。秧田温度计必须与标准气象温度计校正后方可使用。3、秧田管理五个关键时期技术标准(1)第一个关键时期-种子根发育期播种后到不完全叶抽出,约需79天,此期突出“育苗先育根,育根先育种子根”的原则,以培育健壮种子根为主,种子根仅1条,要求根系粗长、须根多、根毛多。管理重点是控温,要求盘土表面温度不超过32,超过此温度时即打开大棚两头开始通风,下午45时关闭通风口。水分管理要保证实现旱育,在浇足底水的前提下,此期一般不浇水,如湿度过大或局部过湿(积水)时白天撤膜蒸发散墒,晚上再盖上地膜,促进旱生根系生长;如果发现出苗顶盖现象,或床土变白水分不足时,要用树条等敲落顶盖,局部露种处要适当覆土,用喷壶适量补水,接上底墒;覆土过厚处要适当挠掉,确保出苗整齐一致。浇水时要用水温16以上(最适温度1820)的温水浇苗,严禁用温度低于10的冷水浇苗,严防冷害。当秧田出苗80时,在早晨8时前或下午4时后揭去地膜,严防高温时段揭膜灼伤秧苗。如果大棚两头(边)出苗不齐,可适当盖上地膜保墒增温确保苗齐。(2)第二个关键时期-第一完全叶伸长期第1完全叶露尖到叶枕露出,叶片完全展开,约需57天。管理重点是控制第一叶鞘高度和鞘叶节根条数至壮苗标准。秧苗第一高度叶下1厘米处温度控制在2225,最高温度不超过28,最低温度不低于10,要及时通风练苗,晴好天气自早上8时至下午3时要打开棚头和通风口,炼苗控长;如遇冻害,早晨提早通风,缓解冻叶枯萎。水分管理除苗床过干处补水外,一般少浇或不浇水,使苗床保持旱育状态(浇水时水温控制在18以上,最适水温2022),严禁使用15以下的水浇苗,严防冷害伤苗。此期要及时排除大棚四周排水沟中的积水,严防水分过多浸润苗床造成湿润育苗,影响秧苗根系发育。(3)第三个关键时期-离乳期第2叶露尖到第3叶展开,约需1014天,经历两个叶龄期,此期胚乳营养已基本耗尽,第2叶生长较快,第3叶生长较慢。管理重点是控制秧苗茎叶徒长和促进根系健壮生长,使秧苗达到壮苗标准。要严格控制温度和水分,秧苗第一高度叶下1厘米处温度控制在2叶期2225,最高不超过25;3叶期2022之间,最高温度不超过25,最低温度不低于10。此期要多设通风口大通风练炼苗,棚内湿度大时下雨天也要通风炼苗。要掌握“低温有病,高温要命”的道理,在连续低温过后开始晴天时,要提早开口通风,防止青枯病(立枯病)出现;高温天气要提早通风,严防高温徒长;如遇低温冷害秧苗叶片受冻害,应在早晨8时前通风,缓解叶片冻害。秧苗2.5叶期根据温度情况逐步加大通风量,最低气温高于7时可昼夜进行通风。水分管理要严格做到“三看”浇水,即:一看床面是否发白和根系生长情况,二看早晚叶尖是否吐水及水珠大小,三看午间高温时心叶是否卷曲。如床土发白、根系发育良好、早晚心叶叶尖不吐水或水珠变小,午间心叶卷曲,则在早晨八时左右浇水,一次浇足,浇水时水温要在20以上(最适水温2225)浇苗,严禁用水温低于18的水浇苗。在认真做好调温控水的情况下,还要做好防病灭草调酸追肥等工作:灭草防病秧苗1.5叶期、稗草23叶期喷施除草剂灭草,杜绝播后封闭灭草,严防除草剂药害发生;1.5、2.5叶期各喷药一遍防治立枯病。追肥调酸秧苗1.5、2.5叶期各追肥、调酸一次,追肥与调酸结合进行,即:每盘追硫酸铵5克(或尿素2克,或每360平方米用优美达11.5公斤),将肥料、固体调酸剂(按使用说明用量)与适量过筛细土混拌均匀后撒施在秧田上,然后立即喷一遍清水洗苗,以防烧苗。防止早穗在秧苗的2.5叶期,棚温不超过25,即“双二五”标准,也是水稻早熟品种防止早穗的主要措施。(4)第四个关键时期-第4叶伸长期旱育大苗从4叶露尖到展开,约需68天。管理重点:促根孽控茎叶,育成标准大苗。此期秧苗已离乳长大,进入炼苗后期,秧苗第一高度叶下1厘米处温度不超过20,白天揭开,夜间覆盖。 水分管理:严格按照“三看浇水”标准及时浇水,不使秧苗萎蔫。(5)第五个关键时期-移栽前准备期中苗3.13.5叶,大苗4.14.5叶,时间34天。管理重点是控水蹲苗壮根,在秧苗不萎蔫的情况下,使其处于饥渴状态,蹲苗、壮根,以利于移栽后发根好、返青快、分蘖早。同时,做好插前三带工作,移栽前一天带磷:每平方米苗床施磷酸二铵125150克或每360平方米标准棚施用优美达12公斤,少量喷水使肥料粘在苗床上;带药:70艾美乐或25%阿克泰68克/百平方米,兑水3公斤喷洒预防潜叶蝇;带生物肥:0.15%天然芸苔素2克/棚,或生物肥按说明书使用。起秧、运秧按照当日插秧进度进行,不起隔夜秧,不插隔夜秧。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超级大棚在调温控水上更要严格掌握技术标准,设专人管理棚区,提早通风炼苗时间,延长通风时间和通风次数,加大通风口开启的宽度,增强棚内对流强度;严格控制浇水次数和浇水量,禁止采用增加浇水次数和低温冷水浇苗,确保秧田实现真正的旱育状态,促进根系发育,培育旱育壮苗。六、田间作业技术标准(一) 耕作技术标准1、本田规划 实行单排单灌,灌水渠地上渠,排水渠地下渠,条格田宽50米,格田面积810亩。实现田、池、路、渠、林综合配套。加速老稻田改造,裁弯取直、去高添洼、消肥补瘦;积极推广激光平地等先进技术提高平地效果。2、耕作方式 以翻地为主,旋耕为辅,积极推广翻后旋。质量标准:翻地深度2022厘米,旋耕深度1618厘米;翻地要求做到扣垡严密、深浅一致、不重不露、不留生格。秋翻地时尽量做到池埂不受破坏,对于收获、翻地破坏的池埂要及时修复,实现秋筑埂和池埂修复面积100%,确保雨水、融雪能够留在格田里不流失。3、秸秆还田 秸秆100%粉碎还田,粉碎长度510厘米,收获机械必须安装抛撒器,做到抛撒均匀,严防积堆。秋翻地时施尿素3公斤加速秸秆腐烂速度,补充秸秆腐烂过程中消耗的氮素,翻地深度2022厘米,将秸秆扣入地下深度10厘米以上。纹枯病、稻瘟病等病害严重地块,尤其是种子田,应在来年加强病虫防控措施以降低其危害。4、泡田 本田实行花达水泡田、花达水整地,即泡田水深为垡片高的1/22/3或旱平(旋)地水深以大花达水为宜。5、水整地 放水泡田前先进行旱整地(旋耕或平地),放水泡田35天垡片泡透后即可进行水整地,水整地提倡大型机车搅浆平地与手扶拖拉机平地相结合,搅浆灭茬平地要达到早、平、透、净、大、齐、深、匀、水 。 早:适时抢早,保证有足够的沉淀时间,沉淀时间20天以上;平:格田内高低差不大于3厘米,做到灌水棵棵到,放水处处干;透:格田整地后达到耕作层一致,具有足够的塇土层利于根系发育;净:捞净格田植株残渣,集中销毁;大:因地制宜逐步扩大格田面积;齐:格田四周平整一致,池埂横平竖直;深:水整地深浅一致,搅浆整地深度1215厘米;匀:全田整地均匀一致,尤其是格田四周四角;水:搅浆整地结束后保持水层57厘米,缺水时及时补水不能落干。6、沉淀标准水整地沉淀后,食指入田面约2厘米深度划沟,周围软泥徐徐合拢为最佳沉淀状态,此为插秧适期;指划不成沟说明沉淀不好,田面过于稀软,插秧时秧苗插不牢,立秧姿势乱,插秧机推压边行苗,插后秧苗易下陷,影响缓苗和分蘖;指划成沟但不恢复说明沉淀过度,田面硬度过大,插秧时阻力大,易伤苗,插秧深度变浅,插后痕迹不能及时合拢,造成漂苗、缺苗。(二)移栽技术标准1、移栽秧龄 机械插秧时插适龄秧,不缺龄不超龄,旱育中苗3.13.5叶,大苗4.14.5叶。2、插秧水深插秧前一天把格田水层调整到1厘米左右(呈花达水状态)有利于插秧机作业;田面水过少,插秧机行走困难,秧爪里容易粘泥,夹住秧苗,秧槽内易塞满杂物,供苗不匀不齐,甚至折苗,造成缺苗严重;田面水过深,立苗不正,插秧深浅不匀,浮苗缺苗多,插秧机行走过程中易推苗压苗,保证不了插秧质量。3、移栽深度 机械插秧的深度是否合适对秧苗的返青、分蘖以及保全苗影响极大,一般插秧深度0.5厘米时易散苗,倒苗、漂苗较多;插秧深度3厘米以上,抑制秧苗返青和分蘖,尤其是低位节分蘖受抑制明显,高位节晚生分蘖增多,分蘖延迟,分蘖质量差,弱苗插深还会变成僵苗;而插秧深度在2厘米左右时,则不出现倒苗、漂苗现象,植株发根较多,生长健壮,分蘖力强。因此,水稻机械插秧深度控制在2厘米左右,人工插秧深度1.5厘米左右,插深小于1厘米穗虽多而穗小、不抗倒伏,插深大于2厘米穗少而不能高产。4、移栽密度原则:移栽密度总的原则是地力条件好、秧苗素质好的地号宜稀植,地力条件差,秧苗素质差的地号移栽宜密植;积温条件好的西部农场宜稀插,积温条件差的东北部农场宜密插;分蘖能力差的品种易密插,分蘖能力强的品种易稀插。密度:根据气候条件、土壤条件、栽培水平、种植品种、插秧规格等来合理确定各农场内部管理区、作业站的适宜栽培密度,做到合理密植。一般插秧规格为301012厘米,2533穴/平方米,57株/穴,基本苗数125200株/平方米。5、移栽顺序插秧时应从稻田的下头开始,逐步向上头推进,待下头格田插完秧后,上头格田中的水放入下头格田做为护苗水。这样既节约用水,又提高了水温,还减少肥料流失浪费。6、移栽质量机械插秧的标准为早、密、浅、正、直、匀、满、齐、扶,边插秧边同步补苗。早:保证做到适时抢早。密:合理密植,保证田间基本苗数。浅:插秧深度2厘米以内。正:要求秧苗栽的正,不要东倒西歪。直:插秧行要直,秧苗栽的直。匀:插行穴距规整,每穴苗数均匀。满:插到头、到边,格田四角插满插严。 齐:栽插深浅整齐一致,不插高低秧、断头秧。扶:插后及时上水护苗。同:插秧同时安排专人同步补苗。(三)施肥技术标准1、肥效反应线肥效反应线是指水稻在N叶期施肥,肥效反应在N+1叶较少,N+2叶较多的水稻需肥规律。按照水稻生育叶龄进程,根据肥效反应线的原理科学施肥,确保促进水稻生长发育。如:水稻返青后3.5叶施蘖肥,5.5叶正是11叶品种水稻盛蘖叶位期,此期发挥肥效对促进水稻早分蘖、快分蘖十分有利。生产上要求插秧后5天之内必须施完分蘖肥。2、肥料种类水田施肥以尿素、磷酸二铵、硫酸钾(氯化钾)为主,试验示范推广水稻侧深专用肥。3、施肥量与比例 施肥总的原则是因地因土施肥,土地肥沃、地力条件好的地号少施,尤其是氮肥;地号瘠薄、肥力较差的多施。常规生产田计划产量600公斤/亩,亩施肥量30公斤:尿素(46N)11公斤,磷酸二铵(18N、46P2O5)8公斤,硫酸钾(50K2SO4)11公斤,N:P:K2:1.1:1.7,提高钾肥用量,逐步使氮:钾达到1:1;计划产量650公斤/亩以上或高产创建时,建议亩施肥量35公斤左右;高产田、种子田施肥N:P:K2:1:1.82.0。积极推广使用生物有机肥及钙、镁、锌等微量元素肥料,加大水稻侧深专用肥使用面积。4、常规施肥基肥氮肥总量的40、磷肥100、钾肥60,最后一遍水整地前人工全田施入或用撒肥器施入,随搅浆整地耙入土中810厘米。注意磷肥不能表施,以免引起表层磷肥富集诱发水绵发生。蘖肥氮肥总量的30,在水稻返青后(4叶期)立即施入或在插秧后34天及时施入。蘖肥分二次使用,第一次蘖肥总量的80全田施入,其余20在11叶品种6叶期看田找施,哪黄哪弱施哪。蘖肥在施肥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可以施用34公斤硫酸铵。调节肥(接力肥)氮肥总量10,水稻倒4叶前后,水稻抽穗前30天左右,功能叶明显褪淡2/3时,哪黄施哪。如不使用调节肥时,则将10调节肥用于蘖肥,即蘖肥由30调整为40,高产创建的地号必须施用调节肥。穗肥在水稻倒2叶(飘长叶出现后一个叶片)露尖到长出一半时施用,氮肥总量的20,钾肥总量的40。施氮肥时注意“三看”:观察田间是否出现拔节黄,底叶有无枯萎,有无稻瘟病害,如未出现拔节黄褪淡时则晚施;底叶有枯萎、干尖现象先放水壮根,后复水施肥;有稻瘟病(叶瘟)发生应晚施,先晒田壮根或先防病后施肥。粒肥常规生产田以叶面追肥代替粒肥,高产创建田依据田间叶龄诊断,在抽穗后田间出现落黄现象时,可以亩增施总氮量10(尿素约1公斤)做粒肥,在水稻抽穗后8天以内施完。5、侧深施肥机械插秧时同步施入云天化专用基肥(N:P:K=18:18:18)20公斤/亩,将肥料施在水稻秧苗根系侧3厘米、深5厘米处;蘖肥施尿素4.0 公斤/亩,调节肥施尿素1.0公斤/亩,穗肥施尿素1.0公斤/亩、50%硫酸钾4公斤/亩。试验云天化专用基肥减量10%、15%、20%,同时积极引进试验并筛选出一批新的肥料品种及配方,进而实现基蘖同施或一次性施肥。6、叶面追肥 水稻全生育期结合防病进行叶面追肥23次,营养生长期叶面肥以酿造米醋、氨基酸、腐殖酸类为主,生殖生长期以酿造米醋、磷酸二氢钾等促早熟为主,严禁使用含氮量大的微肥。同时积极推广叶面喷施硅、镁、硒肥等施用面积。(四)灌溉技术标准1、灌溉定额 灌溉定额井灌区300350立方米/亩,自流灌区400450立方米/亩。 2、灌水方法(1)井水综合增温 入田水温6月份水稻分蘖期15以上、7月份水稻长穗期17以上、减数分裂期18以上、8月份水稻结实期20以上。延长水路、清除杂草延长输水渠道的长度,多接受太阳辐射,可提高水温。同时,要清除渠道两侧的杂草,以免遮光,影响太阳对渠道的辐射,从而降低增温效果。改进渠道结构井水灌溉输水渠道要采用宽浅式渠道,并将渠道坡降改缓,降低流速,增加水在渠道中的流动时间,提高灌溉水温度。 晒水池增温晒水池面积为本田面积的23%,利用散水槽、长渠道、隔墙式晒水池、叠水板、渠道覆膜、回水灌溉等综合增温措施,形状以长方形为宜,最好采用地上池,池内水深0.6米。(2)井灌要求井水灌溉时要防止大水猛灌,不要灌过塘水、长流水,要充分利用水的比热大、热容量高的物理特性,令其发挥蓄能作用。田间工程要完善,每个格田都有独立门户,实现单排单灌。池埂要坚实,防止跑水漏水。渗漏大的田块应在插前用机械多次进行水耙,或放水前先用机械旱整,这样可以减少漏水。(3)灌水时间夜间灌溉距水源近的田块,白天灌距离水源远的地方,午间高温时段灌中距离田块,这样可以使灌水水温接近于田间水温,使全田水温一致,稻根不会因水温骤降受到伤害。对于距水源近的田块,最好在早晨56时趁田间水温低时灌水,到89时灌完,至10时左右全田水温就可达到一致。3、浅湿灌溉技术 水稻浅湿灌溉是指间歇灌溉与水层灌溉相结合,采取浅水灌田,每次灌水深约35厘米,待水分自然消耗后,田面呈一定湿润状态(地表无水,脚窝尚有浅水)再灌下一次水,形成几水几落(几天有水层,几天无水层)。两次灌水的间隔时间根据稻田的保水性能、土壤肥力水平、稻苗的生育状况及降雨量而定,以稻田表层土壤含水率为田间持水量的80%作为间隔期下限,但在分蘖末期这个下限以适当降低,以发挥晾田的作用。(1)浅湿灌溉方法返青期水稻在花达水插秧后及时放水扶苗,水深苗高2/3(约46厘米),以不淹没秧苗心叶为准,以水护苗,以水增温,促进水稻早返青。分蘖期水稻返青成活后进行浅水灌溉,灌水深度35厘米。分蘖始盛期高肥田采取强度间歇灌溉,中肥田采取轻度间歇灌溉,也可视苗情在分蘖始期浅灌、分蘖盛期间歇灌溉;分蘖末期落干晾田,晾田适宜期为有效分蘖临界期,最晚不超过穗分化前期,分蘖力强的品种分蘖达到计划茎数的80%时开始晾田,分蘖力弱的品种可在达到计划茎数时开始晾田。长穗期采取间歇灌溉,灌水35厘米,自然渗干后田面呈一定湿润状态再灌,如此反复,但减数分裂期不能缺水,期间视实际情况晾田12次。结实期水稻进入抽穗期保持水层35厘米,齐穗后由浅水层转入浅湿交替的间歇灌溉,干干湿湿,前期以湿为主,后期以干为主,抽穗后30天以上、进入蜡熟末期停灌,黄熟期根据土质、气象条件、收获时间等合理确定排干时间,但最迟不能晚于黄熟末期。(2)浅湿促控技术插秧至分蘖盛期缓苗促蘖水肥管理的主攻方向是加速缓苗,保证穗数。此期浅湿灌溉是为了创造一个较稳定的温度环境,减少植株蒸腾,保持稻体水分平衡,如遇大风还可以减轻秧苗受风浪漂刷。土壤肥力不高或秧苗生长不旺田块要保持浅水层灌溉,一般35厘米,促进土壤还原,加速土壤有机质转化为铵态氮,提高铁、锰、磷和硅等营养元素的溶解度,以利水稻吸收,浅灌还可以提高土温和水温;土壤肥力较高的田块视秧苗生长的旺盛程度,采取浅湿灌溉,形成几水几落,起到经常放露晾田的作用,促进根系发育,防止黑根,有利分蘖早生快发。经验认为“苗壮靠前蹲,前期稳得住、后期不愁长。”分蘖末期至幼穗分化期控氮落黄水肥管理的主攻方向是控制无效分蘖,促进水稻生长中心的转移,增强抗病抗倒伏能力。因此,要限水控氮,使稻株含氮率下降,增强稻株体内碳水化合物的积累,提高碳氮比和木质素含量。采取的主要措施是落水晾田。这时不仅停止施用氮肥,还要限制水稻对地力氮(土壤中氮素)的吸收,使叶色暂时褪淡。孕穗至抽穗开花期保蘖攻穗抽穗前的减数分裂期对水的反应最为敏感,缺水会造成枝梗及颖花发育不全,影响籽粒形成。农谚有“树怕剥皮,禾怕干苞”之说。幼穗分化期一般应保持浅水层,适时晾田23次,或根据苗情采取轻度间歇灌溉,以防止顶叶和基部节间过渡伸长。在栽培上此期的主攻方向是提高分蘖成穗率,保证枝梗和颖花发育,促进穗大粒饱,因此,水肥管理的原则是提高营养水平,改善受光条件。此时也是水稻需肥最多,生育最旺盛的时期,中期晾田以后要适时追施穗肥,追肥时要做到“三看”追穗肥。成熟期养根保叶此期主攻方向是提高千粒重。这个时期水稻需水已下降,但受旱也会影响灌浆,使结实不饱满,降低产量。实行浅湿间歇灌溉,乳熟前期以湿为主,乳熟后期以干为主,两次灌水间隔期间田面不泥烂,土壤沉实不裂缝。这样即透气良好,又不降低水稻的光合作用强度,收到以气养根的效果。到了黄熟期即可排干,但停水过早也会影响籽粒饱满。一般水稻抽穗后20天,灌浆程度可达籽粒2/3左右,抽穗后25天水稻鲜重达到最大值,加强水稻成熟期管理对高产稳产有重要作用。(3)浅湿灌溉的作用促进水稻生育和成熟浅湿灌溉田面无水层呈湿润状态时,土壤昼夜温差变化较大。土温日变幅增大可促进分蘖早生快发。浅湿灌溉白天升温快,温度高,有利于稻株的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另外,水稻移栽至成熟,浅湿灌溉可使田间水积温增加76.2165.1。 有效防止黑根和早衰浅湿灌溉创造了大气向土壤直接供氧的条件,加之热量增加情况看,起到了有效增强根系活力的作用,这是地上部分生长和创造高产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发生黑根的水稻,甚至根部土壤也变成黑泥,进而腐臭,吸收机能受到损害,养分不足,稻株发育不良,不仅使光合作用不能正常进行,还会产生赤枯病、胡麻斑病等生理病害而导致减产。浅湿灌溉改善土壤结构,增强根系活力,可以防止黑根和早衰,消除了水稻生产发展中这一障碍。改善水稻的生长形态,促进生育适时转化浅湿灌溉在水稻生育前期起到经常放露晾田的作用,促使根系发达,蹲苗稳长。中期晒田(晾田)控制无效分蘖,达到群体协调生长发育,植株呈丰产长相,顶三叶耸立而直,地面上一、二节间短,茎杆粗壮,增强抗倒伏和抗病虫害能力。在生育后期干干湿湿,收到以气养根,以根保叶的效果,使水稻活根活叶成熟。浅湿灌溉,促控结合,还具有促使水稻生育转化和提高结实率的效果。在营养生长期,浅湿灌溉稻株的氮、磷、钾含量受到抑制,而有较强的叶水势,乳熟期淀粉和纤维含量增多,碳氮比增加,氮肥有效性增强,肥料利用率提高,促进养分平衡,为籽粒制造大量碳水化合物创造了条件;在生殖生长期,叶面积系数、功能叶片数、一次蘖、冠根比、叶鞘比等指标,浅湿灌溉均优于长期淹灌。调节生理、生态需水,实现节水高产浅湿灌溉可以避免和减少田间水流失,浅湿交替中自然放露晾田,避免了不必要的明排水,减少了土壤渗漏和提高了降雨利用率,蒸腾系数降低,使水稻耗水量减少。4、晾田(1)晾田的作用有效控制无效分蘖,利于有效分蘖的茎穗成长,为在预期亩穗数的基础上争取穗大粒重创造条件;抑制长势,使叶色暂时褪黄,延迟封行日期,保持适当的叶面积系数;增强土壤通透性,排出田间硫化氢、氨气、甲烷等有毒气体,增加土壤氧气含量,促进根系发育下扎,提高根系活力,同时,促进有机质分解,增加土壤速效性养分释放,为下一阶段水稻生育提供良好的肥力条件;改善群体结构,使基部节间缩短,适当控制后期几片叶的长度,使通风透光良好,底叶不早衰,提高抗倒伏能力;有助于水稻由氮素同化作用为主转化为以碳素同化作用为主,提高植株碳氮比(C/N),使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有利于成熟期间养分的运转,提高结实率和粒重;改善田间小气候条件,增强水稻抗逆性,特别是防御病虫害的能力。(2)晾田条件晾田的轻重程度和方法要根据土壤、施肥和水稻长势等情况而定,要有灵活性,茎数足、叶色浓、长势旺盛的稻田要早晾田、重晾田,反之应迟晾田和轻晾田;肥田、低洼田、冷凉田宜重晾田,反之,瘦田、高坑田应轻晾田。晾田要求排灌迅速,既能晾的彻底,又能灌的及时。但要注意若晾田期间遇到连续降雨,应疏通排水,及时将雨水排出,不积水。晾田后复水时,不宜马上深灌、连续淹水,要采取间歇灌溉,逐渐建立水层,并适时晾田,以适应根系和微生物对氧的需要。对于前期生育不良、茎数不足的稻田或土壤渗漏能力强的稻田,采取间歇灌溉方式,一般不必晾田。下列情况下的稻田必须晾田: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的烂泥田;水稻生长正常的高产田;稻草还田,施入大量有机肥,发生强烈还原作用的稻田;前期施氮肥过多,秧苗生长旺盛,有倒伏危险的稻田;7、8月份出现冒泡现象的田块。5、预防障碍型冷害当水稻剑叶叶耳间距处于下叶叶耳5厘米期间(10叶品种9叶、11叶品种10叶、12叶品种11叶)是水稻减数分裂小孢子四分体时期,对17以下低温特别敏感,如果连续6小时出现17以下低温时就可能发生障碍型冷害。为了防御障碍型冷害的发生,根据天气预报,如有17以下低温时,应灌温度18以上的水1720厘米,预防障碍型冷害的发生。在低温来临前,即抽穗前15日逐步加深水层,当低温来临时再加深水层到1720厘米,在20厘米水层上方还会产生30厘米缓冲层,这样就可以起到防御障碍型冷害的作用。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灌溉水温达不到18时,则不要灌水温低于17冷水,以免造成人为冷害。6、进出水口管理插秧后及时垫好出水口,出水口高度5厘米,以防止插秧后降雨格田内积水过深淹没水稻秧苗心叶造成药害,秧苗叶片平铺水面诱发水稻潜叶蝇发生危害,或长期深水淹灌根系发育不良引起植株早衰。井灌区在进水口处易形成23m2扇状的冷害地段,水稻会出现“一头青”或“一条青”的贪青晚熟现象,水稻生育期进行田间灌溉时,要经常更换进水口,做到每710天更换一次进水口,以免长期使用一个进水口,进水口处水温长期较低,水稻贪青晚熟,降低水稻产量和品质。7、水稻不同生育阶段对温度(水温)的要求返青期北方水稻返青期的最适气温为1417,最低气温不小于11,此期秧苗组织较柔嫩,抗逆能力差;最适的水温2830,如水温低于15,稻叶生长将停止,稻根部还保有一定活力,如水温低于12,稻根停止生长。分蘖期是水稻生命力较强的时期,也是生长最为旺盛的阶段,因而要求有较高的温度和光照条件来促进光合作用,制造更多的有机营养物质,供细胞生长促进分蘖。最低气温不低于19,最适气温为3032;最低临界水温为17,最高水温39,最适水温为32,水温低于25分蘖速度减慢,水温低于17分蘖停止。孕穗至开花期是水稻对温度最敏感时期,水温过低会延长开花期,花粉发育不完全,不实粒增多,最终将明显影响产量。如果日平均温度低于24时,对减数分裂有害,温度小于22时则对花粉粒不利,温度小于19.5时则不能授粉。乳熟至黄熟期对水温反应最敏感,水温低于20,则会延迟成熟,酿成减产,温度低于13,水稻物质运输流停止。8、冷水对水稻生育的危害低水温会抑制水稻根系对水分和氮、磷、钾的吸收,而对氯、钙、镁等离子则有过量吸收现象,影响水稻生理发育;在水温1636范围内,水温对根的生长关系密切,水温每降低1,则新根发生数平均减少1条,其影响显著大于气温;水温影响水稻光合作用,在适宜水温范围内,光合作用的能力与水温呈正比;水温影响水稻孕穗、开花结实,减数分裂期受害会导致花药受精成功率低,形成不实籽粒。9、稻田水温变化稻田水温、土温的变化受气温直接影响,与太阳辐射能利用状况有关。水层是田间太阳能的“蓄能库”,可吸收也可放出,故建立一定的水层有助于缓冲不利的气温变化,也可人为调节土温,为水稻生长创造适宜的水、肥、气、热条件,有利于水稻的生长发育。稻田的水温、土温和气温(日平均气温)大致有如下关系:水稻营养生长期尤其是营养生长中前期,水温土温气温。分蘖末期到拔节孕穗期水温气温土温。灌浆到黄熟期气温水温土温,只有发生寒潮时,短期会出现水温土温气温的现象。所以,掌握不同生育期的水、土、气温度相互关系和变化规律,进行合理灌溉,以水调温,促进水稻生长是十分重要的。10、稻田耐淹允许水深水稻浅灌为5厘米以下,深灌为510厘米。苗期水层过深会抑制分蘖和促快徒长;孕穗抽穗后,水层过深会造成根系早衰和籽粒的成熟度下降。水稻生育前期蓄雨标准为710厘米,中后期不宜超过1530厘米,深蓄延续时间不宜超过3天。原则上降雨过后应立即排出多余雨水,恢复稻田的正常水层状况,这就要求有完善的田间工程和畅通排水系统来保证。(五)化除技术标准1、施药方法 采用毒土法、甩喷法(喷雾器须摘掉喷片)、弥雾机喷雾法施药均可,但不能采用毒肥法、原药瓶甩法施药。2、秧田杂草防治技术 水稻1.52.5叶期,稗草23叶期,10氰氟草酯(千金)乳油4060毫升/亩,兑水1015升喷雾;推荐使用10氰氟草酯(千金)乳油4060毫升/亩+48排草丹、纳谷(灭草松)水剂150毫升/亩混配,兑水15升/亩茎叶处理,防治稗草、阔叶草和莎草科杂草。杜绝播后苗床封闭除草,严防减少苗床除草剂药害。严格按照药剂的推荐量施用,切勿随意增加药量,喷洒均匀避免局部药量过大。3、本田杂草防治技术 (1)插前封闭除草30莎稗磷(阿罗津)5060毫升/亩。50丙草胺(瑞飞特)5060毫升/亩。60马歇特(丁草胺)100130毫升/亩。施药前地要整平,插秧前57天兑水15公斤/亩甩施,施药后保持35厘米水层7天以上后把水排出,换水插秧,严禁水整地后立即施药,防治药剂局部富集产生药害。(2)插后灭草30莎稗磷5060毫升/亩+10%吡嘧磺隆(草克星)1520克/亩。50丙草胺5060毫升/亩+10%吡嘧磺隆1520克/亩。60马歇特100130毫升/亩+10%吡嘧磺隆1520克/亩。50%苯噻草胺60克/亩+10%吡嘧磺隆1520克/亩。插秧后1520天兑水15公斤/亩甩施或毒土法施药,施药后保持水层57天。防止两次用药间隔时间过长,二次用药时杂草已经出土,灭草效果不佳。(3)防除大龄杂草 30阿罗津50毫升/亩50二氯喹磷酸(快杀稗)3050克/亩,于稗草47叶期,株高1030厘米,进行茎叶喷雾处理,喷液量710升/亩。50二氯喹啉酸3335克/亩,兑水1015公斤/亩茎叶处理防治大龄稗草。10千金(氰氟草酯)80120毫升/亩与48排草丹180200毫升/亩混配,防治大龄稗草和阔叶杂草。施药前放浅水层,使杂草露出水面,施药后放水回田,保持水层35厘米57天。(4)难治杂草防除 稻稗插前封闭、插后灭草配方及方法同上,或在插后稻稗23叶期10千金80毫升/亩、稻稗34叶期100毫升/亩、稻稗 45叶期120毫升/亩,兑水喷雾。泽泻、慈菇、雨久花插前57天进行封闭除草,10太阳星(乙氧磺隆)20克/亩或10%草克星(吡嘧磺隆)2030克/亩30%莎稗磷5060毫升/亩,甩喷法施药,水层35厘米,保持水层7天;杂草苗后早期48%排草丹150200毫升/亩,喷雾法施药,施药前放浅水层使杂草露出水面,施药后放水回田,保持水层。禁止使用对泽泻、慈姑防效差的苄嘧磺隆类(如农得时)除草剂,施药时田面一定要平。萤蔺(水葱)插前57天,莎稗磷5060毫升/亩;插后1520天,30%阿罗津(莎稗磷)5060毫升/亩+33%安达星(嗪吡嘧磺隆)20克/亩,毒土法施药,水层57厘米,保水57天。芦苇15精稳杀得10倍液涂抹或10.8高效盖草能10倍液涂抹,用药时不能有降雨和大风天气,否则易产生药害。水绵在深耕深翻、磷肥深施等农业措施防治基础上,水稻移栽后715天,10吡嘧磺隆(草克星)1015克/亩或10金秋1617克/亩毒土法施药,施药后保持水层57天。也可在水稻田水绵盛发期,用干燥的草木灰扬撒于水绵发生的点片处,撒后要求保水5天。 4、池埂化除技术插前封闭除草90%乙草胺200毫升+2,4-D丁酯100毫升/亩。插后除草74.7农民乐(草甘膦)100150毫升/亩,或41农达(草甘膦)200300毫升/亩;或47%锐必达(41%农达+6%二甲四氯)150200毫升/亩,兑水喷雾。5、化学除草注意事项除草剂选择原则安全、高效、广谱、低毒、环保、低残留。农业部药检所推荐的除草剂品种。除草剂选择秧田安全性好的除草剂有10%千金、48%灭草松等;安全性差的除草剂有丁草胺、快杀稗(二氯喹啉酸)、丁扑、丁西混剂等。本田安全性较好的除草剂有阿罗津(莎稗磷)、瑞飞特(丙草胺)、苯噻草胺、马歇特、农思它、草克星(吡嘧磺隆)、农得时(苄嘧磺隆)、威农、快杀稗(二氯喹啉酸)、排草丹(灭草松)、太阳星等;安全性差有丁草胺等,特别警告的是乙草胺、异丙甲草胺(稻乐思)、甲草胺、田毛(甲草胺苯噻草胺苄嘧磺隆)、乙苄(稻草畏、乙草胺苄嘧磺隆)、甲磺隆、乙苄甲(稻草一次净、乙草胺苄嘧磺隆甲磺隆)、农利来(稻乐思苄嘧磺隆)等除草剂均不适合于黑龙江省使用,如若使用可造成严重减产,甚至绝产。整地质量整地要平,做到寸水不露泥,严防产生药害和除草效果不良。施药要求要均匀一致、雾化良好、药量准确。按格田分布图施药。池埂化除时,喷头必须带遮盖罩,在早晚无风条件下施药,严防农药漂移造成药害。插前封闭除草不能在水整地后立即施药,而应在插前57天再用药,以防插前、插后用药间隔时间过长,降低除草效果和产生药害。 (六)防病技术标准1、秧田病害防治技术 (1)水稻立枯病在选择无病种子田,减少种子带菌量及置床、床土调酸、消毒基础上,秧田发现中心病株时,药剂防治立枯病在水稻1.52.5叶期,30%恶甲(瑞苗青)水剂11.5毫升/平方米或30%恶霉灵(土菌消)34毫升/平方米,兑水3升喷雾。严格做到边喷药边喷水洗苗,严防烧苗现象发生。(2)水稻恶苗病在选择无病种子田,减少种子带菌量的基础上,进行种衣剂包衣防治水稻恶苗病。龙粳31等感病品种可在包衣后用25%劲护50007000倍液进行药剂浸种,即25%劲护1520克兑水100公斤左右浸100公斤包衣种子,可降低恶苗病的发生。 2、本田病害防治技术(1)多病兼防建议采用两混或三混组合用药,如:防治穗颈瘟时,2%加收米80毫升/亩+25%咪鲜胺80100毫升/亩(或45%咪鲜胺4050毫升/亩)+3%多抗霉素80毫升/亩(或5%多抗霉素60毫升/亩)兑水5升弥雾机茎叶喷雾,或航化喷药防治,此配方可以有效防治稻瘟病、鞘腐病、胡麻斑病、褐变穗等病害。(2)稻瘟病 农业措施选择无病种子田,减少种子带菌量;选用抗稻瘟病品种;培育壮苗,全面提高秧苗素质,提高其抗逆、抗病性能;合理施肥,氮、磷、钾合理搭配,增施钾肥、硅肥,严防氮肥施用量过大或施肥时期过晚,水稻长势过旺,叶片过嫩,抗逆性降低,提高水稻抗病性;及时清除池埂及四周的杂草,减少病菌来源;加强田间水层管理,严防深水淹灌,采取井水综合增温措施,保证温水入田;按照水稻条件叶龄生育进程,及时晾田壮根促进水稻根系发育,增强水稻抗逆性和抗病性;合理密植,严防生育后期田间郁蔽和湿度过大,以降低病原菌浸染机率,提高水稻抗病性。苗瘟水稻移栽前57天,秧田发现中心病株或叶片上有急性病斑时,40%三环唑4050毫升/亩,或20%三环唑100毫升/亩,兑水5升弥雾机茎叶喷雾。 叶瘟水稻11叶品种在9.19.5叶期发现叶瘟病斑时,40%三环唑4050毫升/亩,或20%三环唑100毫升/亩,或75%三环唑2030毫升/亩,兑水5升弥雾机茎叶喷雾,或航化喷药防治。穗颈瘟水稻抽穗前(破口前)35天,药剂配方以化学药剂+生物药剂组合二元配方为主,如:25咪鲜胺80100毫升/亩(或45%咪鲜胺50毫升/亩)2加收米80毫升/亩,兑水5升弥雾机茎叶喷雾,或航化喷药防治。积极试验、示范、推广49%道立峰乳油或20%爱可(烯肟戊唑醇)悬浮剂与生物药剂合理混用。粒瘟、枝梗瘟水稻抽穗后1015天进行防治,药剂配方及防治方法同穗颈瘟。(3)鞘腐病在水稻孕穗期、抽穗期、齐穗期25咪鲜胺80100毫升/亩(或45%咪鲜胺50毫升/亩),或70甲基托布津100克/亩,或50扑海因(异菌脲)悬浮剂70100毫升/亩,兑水5升弥雾机茎叶喷雾,或航化喷药防治。(4)细菌性褐斑病11叶品种水稻9.19.5叶期、孕穗期、齐穗期,72%农用链霉素1530克/亩,或10氯霉素可湿性粉剂6070克/亩,兑水5升弥雾机茎叶喷雾,或航化喷药防治。(5)褐变穗 在消灭池埂及四周禾本科杂草,减少菌源基础上,水稻孕穗末期、齐穗期选用3%多抗霉素80毫升/亩,或5%多抗霉素5060毫升/亩,兑水5升弥雾机茎叶喷雾,或航化喷药防治。(6)水稻纹枯病在消灭病株残体和病稻草的基础上,水稻10.110.5叶期选用20%爱可(烯肟戊唑醇)悬浮剂30毫升/亩,或30%爱苗(苯甲丙环唑)乳油1520毫升/亩,或75%拿敌稳(肟菌戊唑醇)1520克/亩,或75%禾技(戊唑醇醚菌酯)1520克/亩,或30%显功(噻呋酰胺)悬浮剂1520毫升,或240克/升满穗(噻呋酰胺)悬浮剂1520毫升/亩,兑水5升弥雾机茎叶喷雾,或航化喷药防治。3、防治病害注意事项施药条件早晚无风天用药,风速小于4米/秒,气温不超过27,相对湿度大于65。一般条件下,晴天在3:0010:00时和16:0020:00时防病作业,要躲过中午高温天气条件下作业,以免药液挥发,影响药效。药械在充分发挥飞机航化作业优势的同时,充分发挥弥雾机在本田防病灭虫中的作用,淘汰人工背负式喷雾器防病作业。施药量飞机喷雾喷液量1.72升/亩;弥雾机喷雾喷液量5升/亩。药剂选择选择农业部药检所登记、管理局和农场技术部门推荐的新型杀菌剂,淘汰未登记、防效差的杀菌剂。施药时期做到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突出一个“早”字,尤其是稻瘟病的防治按照水稻田间叶龄进程适时防病23次。预测预报充分发挥生物预警作用,各测报点要严格检测病原菌发生和消涨动态,结合气候条件、水稻田间病害监测点检测数据、水稻田间长势长相等,作出科学预测,及时指导病害防治。(七)防虫技术标准1、水稻潜叶蝇在培育壮苗,本田保持浅水灌溉,保持叶片直立的基础上,在水稻移栽后一周左右做好田间调查,在幼虫初发期,70%艾美乐(吡虫啉)水分散粒剂46克/亩;或25%阿克泰(噻虫嗪)水分散颗粒剂68克/亩;或40%乐果100毫升/亩,兑水5升弥雾机茎叶喷雾。2、水稻负泥虫在人工扫落,清除田间四周及池埂上的杂草的基础上,在幼虫为害有加重趋势时可选用2.5%溴氰菊酯(敌杀死)乳油1530毫升/亩,或2.5%三氟氯氰菊酯(功夫)乳油30毫升/亩,兑水5升弥雾机喷雾防治。3、稻螟蛉幼虫初龄期,80%敌百虫可溶性粉剂100克/亩,或40%毒死蜱乳油75100毫升/亩,或2.5%溴氰菊酯(敌杀死)乳油20毫升/亩,兑水5升弥雾机喷雾防治。4、防虫注意事项药剂选择:选择农业部药检所登记的长残效杀虫剂。喷药质量:及时用药、药量准确、雾化均匀、喷洒良好、不重不漏。合理灌溉:浅水灌溉,保持叶片直立。消灭虫源:及时清除池埂及四周杂草,消灭虫源。(八)收获技术标准1、种子收获、贮存 收获时期:蜡熟末期完熟初期。收获要求:半喂入式收获。收获要求:减少糙米率,种子收获后及时清理、烘干、除芒、除糙、加工、包衣、包装、贮存。种子贮藏:种子含水量在14.5%以下时,一般常温条件下贮藏;当种子水分大于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方案规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