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的思考与探索.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450087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的思考与探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小学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的思考与探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小学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的思考与探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的思考与探索结题报告 2008年9月至2010年10月,我校进行了小学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的实践与探索的课题研究。课题立项以来,在县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室的指导和帮助下,校领导高度重视下,积极组织教师参与研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严格管理,认真研究,大胆实践,经过二年的研究实践,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一、问题的提出语文老师都知道,语文教学要指导学生扎扎实实地练好听、说、读、写等基本功,写作,是小学语文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许多高年级老师常为学生的写作能力苦恼,高年级学生不乏构段成篇的能力,但所写的内容往往空洞枯燥,缺乏个性。单靠每单元一次的作文训练,是不可能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提高的。在实际教学中,有些老师已经注意引导学生随文练笔,但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设计的随文练笔随意性大,缺少系列的、整体的训练目标;二是练笔的时机,方法难易度把握不当,致使训练低效甚至无效。在困惑中我不断思考着:能不能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情况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从小学中高年级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视角,以阅读课堂作为主渠道,转变阅读与写作脱节的惯常做法为读写紧密结合的方式,探索如何提高随文练笔的有效性。于永正老师说:“阅读教学中写的训练,不应游离于课文之外,要使它成为阅读教学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很显然,如果我们能以课文为写作的突破口,及时地把写作训练有机地揉进阅读教学,就能进一步发挥课文的“典型”优势,使学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实现读写结合,以求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和创新能力,激发写作兴趣,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最终确定以小学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的思考与探索为研究课题,深入开展研究。纵观全国各地,虽然广大语文教师和有关专家对随文练笔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就我县也曾在过去进行的小学语文“双中”(在在阅读中写作,在写作中阅读)的课题实践。这就为我们进一步实践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前提。但对于如何依托文本、深入挖掘文本资源,进行有效的随文练笔的策略研究并没有很好地提炼总结,更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具体的操作程序和操作方法,影响了可操作性和可推广性。再加上新课程的实施,教材的改革,农村学生阅读视野的受限,原先的一些做法已不能适应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因此,本课题的提出,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然而,长期以来,小学生怕写作文,作文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已成为普遍现象。究其原因,学生无话可写,也不知怎么写。而我们的语文教材,“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既注意对优秀文化的挖掘,也注意了体现时代的风貌”,可以说,教材非常值得教师深入钻研,让课内课文延伸到作文中,使每一篇课文都成为学生思考、回味无穷的佳作。另外,教材可用的图片信息、实践资料、想象元素等无一不可以“小题大作”。教师只要努力挖掘教材,打开思路,就能让学生获得知识、方法、情感、能力等诸方面的培养,发展他们的思维,发展他们的语言。阅读的目的之一是为了更好地写作表达,因为随文练笔选材角度小,内容简短,贴近实际,紧随阅读教学,可以在阅读教学中把读和写结合起来,;而且形式多样,丰富学生的作文色彩。如果我们能重视文本资源的开发挖掘,在课堂教学中有效进行随文练笔,就能进一步发挥文本的优势,使学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实现读写结合,激发写作兴趣,有利于小学生作文素质的快速提高。二、研究内容课题的确定,那么研究什么?为什么要研究这些?研究内容确定的依据是什么?我们总不能像无头苍蝇一样乱飞、乱叮,我们开始了对教师教学、学生兴趣、教材特点进行调查研究,存在如下四个主要问题一:教材习作目标不明二:老师习作指导不力;三:学生习作情感不足;四:习作评价功能不强根据以上问题确定如下课题研究内容(1)小学作文教学效果和现状的调查研究。(2)深入挖掘,掌握随文练笔的教学时机。教师应在读与写之间构建一座桥梁,准确把握练笔的时机,激发学生情感,激活学生思维,对练笔的时机进行有意识的点拨和提示,为学生的随文练笔打下基础。(3)读写结合,探索随文练笔的教学方法。A、在实验中,狠抓语言的理解和表达的训练;B、在实验中确定具有不同难度的随文练笔要求,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C、在实验中将小作文与大作文结合起来,以形成统一的作文训练序列。(4)研究策略,构建随文练笔的教学模式。课文是阅读教学的载体,随文练笔因为从课文中精选出一个或几个“训练点”,在每个练点上组织有层次的一系列听说读写训练,成为一个训练板块。创新之处:1、在阅读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让文本成为习作的典范和习作的秘笈,使学生发展语言积累,学习写作方法,让随文练笔真正收到实效。2、学生在随文练笔的基础上,对同一类型的文章的选材、布局谋篇等进行整合,写出个性化作文。3、通过研究,提炼出可供借鉴与操作性强的“依托文本资源有效练笔”的策略与范式。四、研究方法1、在学习中提升研究水平。确定好了研究课题后,为制订研究方案,我通过上网搜索、查阅文献等多种形式和渠道,收集和学习与本课题有关的理论资料,分析研究,制订好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要使课题得以正常开展研究,必须具备一定的理论高度。我利用网络UC积极参加进修学习。首先,有计划地安排读好各种专业理论书籍:教师如何做质的研究、教师最需要什么、外国教育经典解读、教育理念变革中的师德建设、中国著名教师的精彩课堂,上课、听课、评课等教育专著,读完之后,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写好读书笔记。其次,平时抓紧自学,坚持阅读各类教育教学杂志,了解教育教学前沿信息,尤其是关于本课题研究的有关最新进展情况的资料,不断开拓自己的视野,避免研究走弯路。再次,走进名师博客,学习名师有关课题实验的经验,实录,联系自身实际进行有效地反思深入的理论学习使自己开阔了视野,更新了理念,提升了能力,为更好地开展本课题研究提供了质的保障。2、在管理中形成有效研究(1)制订有效的课题实验考评制度。为调动广大教师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使课题研究与平时的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切实搞好我校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的实践与探索课题实验工作,更好地完善学校对教师教育科研成果的规范管理与保存, 推进学校教育科研整体水平的提升,校行政结合学校的工作实际研究制定灵地小学课题实验考评办法。(见附表)考评办法涉及了实验过程和实验成果两大部分十个项目,学校根据财力,每学期拨出适当资金作为教研专项奖励,各教师的奖金根据考核分值比例进行计算。(2)建立课题研究博客。网络的出现改变了教育的旧面貌,它用先进的技术手段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现代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搭建了极好的教育教学研究平台。我们创建自己的课题研究专栏博客(http:/blog.sina.com.cn/chengxinfu2008),把自已的研究过程,研究感悟,研究成果转化成一段段精美的文字上传到博客上,与同行交流,虚心求教,江苏的彭峰,河南的高幼敏,安徽的刘娟,哈尔滨的刘正生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指路。(3)搭建课题研究展示活动。每学期每位实验教师根据课题研究上一节课题研讨课,每周三下午为课题开课时间,在教研活动上,教师重点针对执教老师在练笔的指导、评价、效果上各抒已见,提出意见或建议,也可表达自己近段时间在开展研究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每学年开展一次青年教师课题实验成果汇报优质课评选。为教师搭建展示与研讨的平台。2008年学校开展了中青年优质课暨课题实验展示课活动。各年段在教学设计中体现随文练笔的训练,切入点不同,方法也不尽相同。李荣财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在让学生把握内容的基础上围绕“(?)的西沙群岛”说话,让学生在说话中体会到文本先总后分的构段方法,然后让学生练习用这种方法练写一段话。张虹波老师一夜的工作教学中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体会句子含义,在句子的品读过程中感受到周总理工作的劳苦,生活的简朴,然后用“周总理的一天”再一次升华这一情感,学生的情感被充分调动,此时,教师并提供给学生倾吐心声的机会“你想对总理说些什么?”两分钟后,学生或说或写,练笔相当精彩。陈新福老师在短语的品读中想象画面,把画面写下来,杨炼荣老师运用课文围绕景物特点,把特点说具体的方法,让学生选择家乡的一处景物进行练笔。黄绪长老师引导学生想象插图情景,让学生练笔深化慈母情深。温月娥老师在读文后让学生紧扣“我想对 说: ”进行练笔,抒发情感,表达见解。(4)强化学生练笔作品展示评比机制。学生课堂练笔除在课堂展示外,在各班“学习园地”开辟优秀作品专栏,展示学生优秀练笔作品,学校建立“学生优秀作品专栏”展示各年段优秀作品,不同级别的展览展示了不同层次的作品质量。激发学生练笔的兴趣,提升学生练笔的能力,同时,创办课题研究小报,不定期地展示学生练笔的佳作。为学生提供发表展示的机会。在学生作品展出的同时,也为教师的劳动成果创造集中展示的机会。汇编了一期的教学练笔指导案例集。撰写了数十篇的课题案例反思。3、在实践中探索研究策略。(一)总结出实施随文练笔的基本教学模式:在课题实施阶段我采用行动研究法、合作研究法,课题研究深入实施,边实践边调整边研究,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发展。总结出实施随文练笔的基本教学模式:整体读文,了解大意找准重点,读写联系确定练点,课堂练说相互引导,交流反馈点评欣赏。第一环节整体读文。要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初读,透过文字去整体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内容,对文本所描述的事物获得初步的感受,在头脑中形成鲜明的形象。如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学生通过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在头脑中形成了“这一对父子了不起”这一鲜明的形象。第二环节读写联系。就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内容的,总结文章的写作特点,感受语言魅力,学习写作知识。形成了以下基本策略:1、在阅读教学中巧向课文借“生花妙笔”(1)巧向课文借“题目”,引导学生自主命题。新课程习作理念倡导学生自主命题、自由表达,可有很多学生不知道怎样给自己的习作命题。怎么办?最捷径、最有效的策略是指导学生向教材借题目(学会给自己的习作取名字),因为教材中很多课文的题目很典型,可归类指导。比如:有以中心思想为题的匆匆尊严;有以写作对象为题的鸟的天堂桂林山水;有以主要内容为题的掌声圆明园的毁灭等。无论哪种题目,都有独特之处,都可以揭示一种独特的文体形式,引导学生在借鉴中学会命题,是阅读教学的应有之责。(2)巧向课文借“选材”,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素材。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平时也有不少的积累,可一习作时就感到“无米下锅”,究其主要原因就是学生还缺乏发现素材的眼睛。教材中很多课文的选材很有特点,引导得法对学生有启发作用。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写的是多么常见的家庭,捕捉的又是多么新颖的写作素材;钓鱼的启示表明,生活中也有大道理,小事不可小视。教学中教师只要巧妙点拨:“你经历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教育方式吗?”学生就不难领悟。(3)巧向课文借“语言”,提高学生驾驭语言的能力。完整的语言学习过程应该由语言的理解、记忆和语言的运用、表达两个环节构成。阅读教学中,教师对课文中规范、经典、生动、丰富的语言,一方面要引导他们通过品读感悟、摘记积累等方式进行内化,一方面又要及时地给学生创设活用语言的情境,让他们在语言运用的实践中逐步提高语言驾驭能力。如:写春天时可引导学生运用“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粉桃出墙来。”学完全神贯注、鱼游到纸上等课文后,及时引导学生写一个做事投入、专注的人,文中对罗丹如痴如醉动作神态的语句,对聋哑青年“呆呆地、静静地”看鱼时的神态,“一会儿一会儿”画鱼时的动作,这些精彩、优美的语言,都可指导学生直接地、尽情地用在自己的习作当中去。2、在阅读教学中通过模仿实现由读到写的迁移“仿写”是指导学生依照课文的写作方法,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进一步体会课文内容,同时达到训练作文的目的,顺利实现由读到写的迁移。仿写的范例就是写作规律和模式的具体化,是“形象化的写作理论”,是小学生认识写作规律的感性材料。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以范例的章法为章法,依章循法地引导学生从事写作练习,通过对范例进行分析、理解和仿写,从而使学生掌握其中的思想脉络和写作方法,循序渐进地掌握写作技能,增强写作能力。指导学生仿写的途径和方法主要有:(1)通过仿写范句锻炼学生运用语言的基本功。在每课的语言文字训练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精美句子、重点句子反复诵读甚至会背,并结合学生习作中易错的句子类型多加指导,尤其要对常见的连接句、简单的并列句,可先让学生复述其妙处,再进行仿写。这样,既积累了知识,也让学生知道选词用语须合乎语言规范,应准确使用词语,注意句子与句子之间连贯通顺。(2)通过仿写范段提高学生构段的能力。学生开始习作,对一段中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很难把握。因此,我们要通过引导学生对范段的仿写,来帮助学生了解段的构成,逐步形成段的概念,提高构段能力。构段的方式多种多样,有总分方式构段,如翠鸟一课的第二段;有并列方式构段的,如黄山奇石描写“仙桃石”和“仙人指路”这一段;有因果关系构段的,如惊弓之鸟最后一段。对于这些构段方式典型的段落,是构段仿写的最好范例,教师切莫放过。(3)通过仿写篇章增强学生布局谋篇能力。篇章仿写犹如书法临摹,是利用好的文章框架,去填充新的内容。篇章仿写包括写作顺序的仿写和布局谋篇的仿写。如我爱绿叶一文,是按“总分总”的结构叙述的,先提出问题“你最喜欢什么”引出 “我却要向绿叶献上一片痴情”,点出我爱绿叶的感情之深。接着用“我爱绿叶,因为.”的句式,分别说明了我爱绿叶的原因。最后与课文的开头照应,表达作者的愿望。教师可在指导学生朗读感悟的基础上进行全方位仿写训练我爱荷花我爱小草等。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哪种仿写,都要注重指导学生在仿中求变、仿中创新、表达真情实感。这种以仿带写、以仿促写的方式,有利于顺利实现由读到写的迁移,促进学生逐步向自主独立习作过渡。3、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丰富多彩的学以致用迁移实践活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习作资源是丰富多彩的,从内容看,写人、记事、绘景、状物、描写活动等不同类别的资源(素材)都有反映;从形式看,有文字素材(分词语、句子、段落和全文素材)、音像素材和实体素材。因此,“读写沟通、从读学写”的方式,除前面介绍的向课文借“生花妙笔”,通过模仿由读到写迁移外,还有很多的途径和方式值得研究。(1)变换文体练习写。比如:将学弈两小儿辩日等古文译成短小精悍的现代故事;为鸟的天堂写一段导游词;收集有关资料,结合鲸这篇课文的内容,试做一张鲸的名片等。这种练笔方式由于是建立在读通文本、领会大意、感悟文章主旨的基础上,因此学生会感到既有写的(有素材)又能写(有方法)。变换文体写的方式很多,最常见的有古诗改写,特别是一些具有童趣的情景诗(如牧童小儿垂钓清平乐村居等),以及现代诗与记叙文、童话等文体的互换。(2)发挥想象补充写。有些课文的内容或比较简略,或叙述描写留有余地,这为学生提供了想象、思考的空间,同时也是最好的读写训练点。教师在教学中要借助教材中的内容,巧妙地指导学生推测、构思,以小练笔的形式在这些“空白”处加以补充。比如地震中父与子中有这样一段话:“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我们读后从中明显地感受到身处逆境中的儿子阿曼达也同样有着坚定的信念,他的确和他的父亲一样了不起。因此,教师可利用这段文字以逆境中的儿子为题指导学生写课堂练笔,要求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等展开想象,来描写阿曼达在逆境中的坚强,以照应课文后的“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3)填补空白扩展写。比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中有这样一个词“饱经风霜”。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想一想:那位拉车的饱经风霜的脸是什么样的脸?想好了,请用几句话写出来。我给大家开个头:“那位拉车的才三十多岁”请同学们接着写。这个练习要求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把词语的意思表达出来,可以说是一举两得:既帮助学生理解了“饱经风霜”这个词语的意思,又让学生进行了人物外貌描写的练习。第三环节 “课堂练习”。围绕随文练笔训练目的的要求,抓住“训练点”,让学生进行课堂练笔。在这一练笔过程突出的是学生情感的激发,以学生的口述为主要练笔形式,让学生在口述后整理成文形成练笔片段。第四环节“交流反馈”。学生练笔结束后,争取当堂交流、讲评、欣赏优点、修改不足。并逐步由教师评价和反馈引导学生相互评价、自我评价,养成自我检查、自我修改的好习惯。形成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二)、在优化课外阅读中提高读写结合的实效性随文练笔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为目标。因此,必须把课文教学引伸到课外,与相关的生活和课外阅读有机地联系起来,让学生用自己的课外阅读、生活经历来充实课文教学,使我们的阅读教学更加灵动而丰满。(1)读写周周练随文练笔应以自能为目标。因此,必须把课文教学引伸到课外,与相关的生活和课外阅读有机地联系起来,每周的家庭作业必做的一项是小练笔,写一段300字左右的片段。让学生用自己的课外阅读、生活经历来充实课文教学,使教者们的阅读教学更加灵动而丰满。(2)假期读写寒暑假,可以适当布置学生看几本书,要求学生特别关注作家的选材和语言风格,也来写写我们身边极富个性的人、鲜活动人的事。假期读写,既开拓了学生视野,丰富了学生知识,使课外阅读落到实处,又起到了很好的练笔作用,而且对于学生来说,写之有物、乐于下笔,一举多得。因此,以“读写结合”为突破口,以学生的课外阅读为主径,以课外实践为载体,拓展“读写结合”的形式,丰富“读写结合”的内容,创造性地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既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又拓宽学生的习作思路。(三)、在解析各学段要求中逐层推进各学段训练中要注意连续性,一项一项扎扎实实训练,不要跳跃,做到由仿到放,由仿到创,由内容到形式,由形式到内容,做到课内外读写结合。1、低年级练笔侧策略(1)一年级要根据汉字的构字规律,重点进行“笔画笔顺”、“部首结构”、“音形义比较”三种识字法训练。让学生掌握识字方法,提高识字能力。为读写结合做好准备。笔画笔顺识字法、偏旁部首识(2)写好一句话一年级学生学完汉语拼音后,可以有意识地教给他们一些简单的句式。如:“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什么时候,什么怎么样了”,“什么时候,谁看见什么”等,指导他们借助汉语拼音写好一句话,如四素句(时间、地点、人物、干什么)、连续句、并列句等的训练。(3)写好几句话 二年级学生要重点训练查字典的能力,在熟练掌握查字法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把握句与句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衔接,教给学生一些连接句子的技能。几句话的内容应围绕一个意思,按一定的合理的顺序,连缀而成。可以按先后的顺序,也可以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还可以按方位顺序,写好几句连贯的话,写好一段连贯的话。2、中年级练笔结合侧策略(1)三年级的的读写训练重点是在精读的基础上,学习连续结构段、并列结构段、总分结构段、概括与具体结构段,使学生理解段中层与层的逻辑关系; (2)四年级的训练重点是在摘记优美词句和精彩片段的基础上学习连续结构篇、并列结构篇、总分结构篇、概括与具体结构篇,使学生理解段中段与段的逻辑关系;2、高年级练笔策略五六年级在中年级训练的基础上,着重进行审题、立意、选材、组材、修改、观察等的训练,掌握练笔随文性的七个对应关系:理解与审题、拟题;归纳文章中心与表达文章中心;分段、概括段意与拟作文提纲;区别主次与内容详略;捕捉重点段与突出中心;品评课文与自改习作;从读学习观察事物与作文连观察方法。(四)、在反思中积累研究成果。课题研究必须重视平时的资料积累,尤其是所取得的成果,更应该很好地提炼总结,以期有更大的推广价值。学生作文水平快速提高。由于在平时的教学中能做到减负增效,使学生有了更多的时间关注作文,依托文本资源,加强随堂练笔,学生的作文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1、作文成绩有明显进步。课题实验前后第一年作文成绩对比(表一)实验后(0809) 实验前(07-08) 年级 校平均 乡下校平均 县平均 相差县平均 校平均 乡下校平均 县平均 相差县平均 四 20.6 20.4 22.17 -1.57 24.52 23.78 0.74 五 23.05 22.3 23.45 -0.4 22.9 23.37 -0.47 六 24.63 23.34 23.74 0.89 21.75 22.65 23 -1.25 从上表可以看出我校实验一年后除四年级外,五、六年级的作文水平均高于乡下农村同类校的平均水平,与县平均的差距也有所进位。六年级学生表现较为突出。课题实验第二年毕业班成绩(表二)校名 成绩 校名 成绩 校名 成绩 赖坊 238 李家 243 温郊 2608 嵩口 258 邓家 231 里田 25 田源 246 嵩溪 249 实小 2605 城小 264 余朋 243 沙芜 24 灵地 269 林畲 249 长校 261 表二是2009-2010小学毕业班质检成绩,从列表来看,我校的作文成绩远远高于同类学校的作文成绩,超过县实小、城小居全县首位。从表一、表二对比来看,表二的成绩是表一五年级的学生成绩,表一中五年级的成绩比县差0.4分.而第二年后比县平均高出了1.82分,高出农村学校2.16分。2、作文质量有明显提升。实验两年来,学生参加县作文竞赛的获奖率明显提升,2010年参加县“水土杯”作文竞赛,我校推荐的5篇作文分别获一等奖一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2个。参加县“爱我清流”征文活动中也有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参加三明市现场作文竞赛,我校仍有同学获奖。(2)教师反思能力持续发展。教育科研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过程,更是一个提高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心理素质、知识素质的过程。课题研究使实验教师的素质有了一次飞跃性的发展和提高。1、理论学习给实验教师的科研能力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教育科研对教师成长的第一促进作用就是引导和督促教师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帮助教师不断提高教育理论素养。课题组先后举办了大小型专题学习近十次。由于理论学习深入、到位,实验教师较快地掌握了一套可操作的技术,课题组十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中边学习边实践,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用理论指导实践,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用理论指导实践,并在实践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的认识,这种螺旋式上升的教学方式使实验教师不断获得新的知识和新的技能。2、教育观念得更新。课题实验使教师的教育观念有所更新,一是明确了教育科研与振兴教育的关系,树立科研兴教的观念;二是明确了教育科研与教育改革的关系,树立教育要改革,科研须先行的观念;三是明确了教育科研与提高教育质量的关系,树立向科研要质量的观念;四是明确了教育科研与教师的关系,树立教师是教育科研的主力军的观念,仅仅会上课而不会教育研究的教师不是新时期的合格教师。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更新了观念,学校形成了良好的学术氛围。 3、教学能力有了提高。教师能树立运用“随文练笔”教学的指导思想,引导学生以读带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相互促进。提高教学质量,发展学生的读写能力,适应新课堂改革的要求。在两年的实验中,灵小的语文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进步,确立了在全县上游水平。2010年小学毕业班语文成绩位乡下第二;三年级全县乡下第一;两个单班单科居全县乡下第一的好成绩。尾声“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苏霍姆林斯基语)回望两年多来走过的研究历程,我们曾经有过迷惘,有过困惑,有过艰辛,甚至有过停滞,但更多的是体验到了收获的甜蜜和成长的快乐。在课题实施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学生们快乐学习成长的足迹,也体会到了自身专业成长的快乐。两年来,撰写32篇教学指导案例汇编成册,对课题的思考8篇;学习名家理论实践文章30篇发在课题研究博客上,受到各网友的赞赏或收藏或转载,这些文章虽然不成熟,但能得到同行们的认可,让我们感到无比的欣慰。 走出误区:让课堂小练笔真正有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让学生真正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真谛。”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随文练笔,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重要方式,它以课文内容为素材,把语言形式的运用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彼此交融,和谐运行。一、课堂小练笔的误区由于课堂小练笔兼具人文感悟和语言表达功能,形式灵活、操作方便,许多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在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设计了形式灵活的小练笔,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让学生懂得了如何运用,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但由于受传统教学思想观念的影响,有些老师设计的课堂小练笔没有发挥应有的功效,存在着种种问题。1.练笔目的不明确,雾里看花语文学习的目的是要使学生掌握好语言知识,并懂得运用,这些能力都来自于包括字词句段篇章结构、写作素养等在内的诸多知识的积累,而课堂练笔正好是提高学生知识和能力的重要手段。有些老师在思想上虽然意识到这一点,但是他们用的方法不得当,只是“为练笔而练笔”,漫无目的且内容杂沓。例如在学习新型玻璃时,老师可以利用“字词”或是体会“科普叙述”等进行练笔,然而有的老师则问学生:“你们还能发明什么样的玻璃?”由于老师把握失准,目的性不明确,导致了学生的发明只顾求“离奇怪异”,连学生自己都不知这样的发明是用来干什么的,老师更是不知所措,这就使练笔失去应有的意义。2.思考不足,生搬硬套教学的方法方式是灵活多样的。有些老师设计了课堂小练笔,却缺乏全面的思考,使课堂小练笔出现了画蛇添足、生搬硬套的现象,无法使学生体会到语言文字的好处,无法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如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时练的是:你想对其中的父亲或者儿子说些什么?学习狼牙山五壮士练的是:你想对他们其中一位说什么?学习圆明园的毁灭练的是:假如你是皇帝、大臣、官兵、老百姓其中的一位,你会做什么?由于学生缺乏生活体验,只会写出一些干巴巴的陈词滥调;而且以上的小练笔形式往往不过是一种“公式”代入法,生搬硬套,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它不仅无法达到课堂练笔的目的,甚至可能会使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不利于语文的教学。3.无端揣摩,价值取向偏离目标随着经济、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人们的思想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为人师者更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仍有一部分老师的思想存在着一味追求深解,忽视了价值取向的教育,在学生的思想上无法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而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如有位老师在学完将相和的故事之一“完璧归赵”后,要求学生就秦昭王对蔺相如的心理写出自己心里的想法,于是有的学生写了如何让秦昭王除掉蔺相如、有的学生写此人不除,后患无穷等,此种险恶居心实在太令人担心了,我们不禁要为他们身心的健康捏一把汗。二、提高课堂小练笔质量的有效策略课堂练笔无论对课堂教学效果还是学生的写作能力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所以教师更应该关注每篇课文教学过程的小练笔,科学合理地运用好课堂练笔的教学方式,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1.找准符合学生实际的练笔点在设计课堂小练笔的训练点时,应注意具有针对性。第一,延伸课本,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有的课文结尾余意未尽,给学生留下了无限想象续写的空间。对于这样的文章,教师可指导学生沿着其主题思想,让学生开动脑筋去想象,进行课堂练笔,这既进一步深化了课文的主题,帮助学生消化了课文的内容,又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写作能力。如有位老师在教学珍珠鸟时,别出心裁地创设了这样一个练笔情境:老珍珠鸟非常担心飞出笼子的小珍珠鸟,着急地呼唤:“孩子,这么晚了,还不回来!你不知妈妈有多么担心你吗?快飞回笼子里来吧!”小珍珠鸟却流连于和“我”相处,安慰老珍珠鸟说:“妈妈,您别担心”请学生接着往下写。学生在练笔的过程中,联系课文内容,再现了小珍珠鸟与“我”之间互相信赖、和睦共处的情景。在这样的语言实践中,促进学生深入地领悟了文章的主旨,提高了语言的运用能力。第二,紧扣文本,积累性地积淀语言。紧扣文本特点,进行积累性习作,帮助学生有效地内化文本语言,丰富学生的内在储备,体现出语文课堂注重积累的特点,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例如开天辟地以瑰丽的想象描绘了这样一个千古神话故事,学生读完后可以设计这样一个小练笔:写一段话,赞美一下你心目中的盘古。提示学生可以引用课文中的语句,特别是课文描绘盘古的身躯化成万物的语段。学生在运用课文的相关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感受,抒发自己对盘古的崇敬之意时,不知不觉地积累课文诗一般的语言,也积淀对古代神话传说中的英雄最真的情感。2.善于捕捉情感迸发的引爆点在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捕捉学生与文本之间形成的情感的蓄积点,并及时进行随文练笔。第一,发挥想象,让语言生动起来。许多作者在创作文章时常常会运用“空白”的艺术,给读者留下一些思维的空间,教师可以利用这些空白启发和引导学生发挥想像力。但不能“无中生有”,而是在学生对语言材料有所感悟的基础上,将作者有意无意忽略的部分通过学生的再造想象弥补起来,使之具体、深刻。同时,教师要找准课文的生发点,多给学生留一些倾诉情感的机会,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社会经验,围绕一个知识点、情感点发散开去,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从而提高阅读水平,增大语言训练的力度。如在教学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篇课文的结尾时,有位老师这么设计:“茫茫的海峡隔不断骨肉亲情,隔不断血脉亲情,或许他们永远也不能见面。但是,有一天,他们相遇了,那会是怎样的情景呢?”鼓励学生大胆展开想象,把感受写下来。学生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转化为自己的语言,绘就了一个个有个性的、鲜活的画面。由于该教师把课文的结尾作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展开新思路的起点,这样的小练笔就更有效地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潜能,使练笔更加生动鲜活。第二,情境教学,开拓思维,深刻领悟。语文课是思维的课堂、情感的课堂、诗意的课堂。新课标强调指出:语文学科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结合。当前语文学科的情感味相当浓厚,所以在学生的情感浓厚时,引导他们通过练笔来抒发自我心中的情感,既达到了习作教学的目的,也深化了文本价值的感悟。比如在教学慈母情深时,可以先设置一个教学情境,激活学习氛围,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这其中的“塞”是怎样的一塞?母亲塞的仅仅是钱吗?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设计课堂练笔:面对这样深厚的慈母情,你最想对母亲说些什么,使学生将文本中美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感。这样,学生在抒发情感的过程中获得精神与语言的同构,学会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感悟和心情,与文本融为了一体。3.准确寻找易于运用的迁移点教材中文质兼美的课文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典范,教师要抓住每篇课文表达的特点,加强课文迁移训练,通过例文引导学生模仿例文中精彩的句子或段落进行练习,教师可根据句子修辞手法的运用、开头结尾的呼应描写、环境描写的衬托和人物心理活动的刻画等指导学生进行分项仿写。第一,以典型教材为例,在方法习得中提高练笔水平。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进行练笔的很多,但我们不能“为练而练”,而是要抓好语言教学,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用词的用意,以及语言表达的艺术,品读到其中的奥妙,并融会贯通,懂得运用,从而使学生尝试到成功的喜悦,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水平。如我校有位教师在教学鱼游到了纸上一文时,通过让学生划句子、读句子、交流句子,按“外貌、神态、动作”归类呈现板书,一方面引导学生通过这些语言文字正确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另一方面领悟描写人物的方法得紧紧抓住人物的这三个方面,这不仅使学生对青年人的形象更加清晰起来,也为片段的练写做好了铺垫。然后启发学生说:“围观的人都有哪些?”引导学生写出围观的人的举止。由于指导得法,学生在联系上下文的基础上,将语言与仿写紧紧相连,实现了语言的迁移运用,学生的练笔片段比平时精彩不少,人物形象丰满起来了。第二,抓住情感共鸣处,在情感迁移中提高练笔水平。根据教学教材和学生心理的实际情况,抓住课文中的情感共鸣处,让学生进行拓写,这将大大提高阅读教学中语言文字训练的强度。如在慈母情深中有个句子中的省略号:“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那天,我用那一元五角钱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让学生写出“我”当时对母亲“给钱”这一动作的感动,切身体会慈母之爱,慈母之情。在这样的练笔中,学生的心灵始终处于动态的发展之中,练笔充满了鲜活性和灵动性。总之,我们应做语文教学的有心人,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方式,走出练笔的误区,精心选择练笔点,对学生练笔进行正确指导,并及时点评,使学生懂得正确运用语言文字,领会语言文字的妙处,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读写能力的提高。分享 4顶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挖掘文本资源,开辟练笔天地【内容摘要】语文教材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其开发和利用的重点是研究和处理教材,在阅读教学中,要挖掘文本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开辟练笔天地,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提高了习作能力。写,可在语言经典处设练,模仿文本“依样画葫芦”;可在情节空白处设练,充实文本,解决“无米之炊”;可在思维发散处设练,“横看成岭侧成峰”拓展文本;可在情感交融处设练,解读文本,“源头”自有“活水来”。可在文本生成处设练,开发文本,“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关键词】小学语文;校本课程;文本资源;课堂练笔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教材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其开发和利用的重点是研究和处理教材,必须发挥教师在使用教材时的主体地位,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学生的情况来处理教材留下的空间,开发校本课程。我们的语文教材都是学生学习习作的最好典范,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以课本为范文,读写结合,加强课堂小练笔。小练笔,对广大语文老师来说并不陌生,就是在阅读教学中融入作文教学,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过去,它一直被认为是“读写结合”的最有效的载体。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大语文观”,对小练笔的应有之义该如何来诠释?笔者以为,语文阅读教学应充分利用小练笔这一独特的形式,赋予它新的功能与使命,为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提升“奠基”。可以肯定地说,小练笔虽小,但认真挖掘,亦可作出“大文章”来的。好的练笔,从中可看出学生是在语境中学习课文,以笔归纳了自己的思维、想像、情感等,他们对课文、语言的理解更加透彻,因而能比较迅捷地加以表达,学生的独立性、积极性得到发挥,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提高了阅读习作能力。一、练在语言经典处,模仿文本。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不管是精读课文、略读课文,还是“语文天地”里的“阅读”,每一篇总能寻找到一个小练笔的“抓手”来。对于文本中出现的经典、精彩的语段,教师除了引领学生反复“含英咀嚼”外,还要巧妙地抓住这一语言学习的“练点”,进行仿写。指导仿写作文是小学生作文的重要途径和训练形式,这样的仿写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求学生在丰富的语感积淀下,“依样画葫芦”操练语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1、仿句式练笔片断的描写,是作文的一个重点。要想写好片断,可以从仿笔起步。教材中有许多优秀片断用了特殊句式,教学时学生完全可以仿写。如火烧云一文,用了“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还有”的句式,赞美火烧云颜色的变化,我们可要求学生去读读写火烧云形状的变化句子,而后进行仿写,有学生是这样仿写的: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像飞翔的小鸟,一会儿像活泼的小猫,一会儿仿佛奔驰的骏马,一会儿仿佛威武的狮子。盛开的花朵、游动的小鱼、叫鸣的公鸡,这些形状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形状。教师在阅读训练中要善于挖掘教材因素,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指导学生练笔。再如我校的一次课题活动中,一位年轻教师引导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中写鱼的优美词句之后,设计了这样的小练笔:想象一下,贝壳会有哪些颜色,哪些种类,哪些形状呢?用上“有的,好像;有的,好像;还有的,”来介绍一下,让我们更加喜欢这些贝壳好吗?在想象中学生动笔写下:海滩上有许多美丽的贝壳,大的,小的,颜色不一,形状多样,有的像翠绿的草帽,有的像明亮的眼睛,还有的像池塘里青青的菱角,真是千奇百怪,无所不有2、仿构段练笔教材中的许多课文,其实是学生习作的蓝本,它们的构段方法和语言表达各不相同。教师要充当有心人,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各类文章的构段和表达方法,找出规律,进行形式多样的写段训练。把教落实到“写”上,分析文章的思路、结构安排、材料的取舍,借此训练学生构思成文。比如庐山云雾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课文通过对登山路上,山岭、大天池等处的云雾的形态、颜色的描写,赞美了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抒发了热爱自然风光的思想感情。纵观全文的内容,可按“古人的赞美特点的描述原因的探索”分为六大段。仔细品读全文,我们还能领会到课文具有以下的三个写作特点:一、言简意赅地引用古代名人言行稍加议论的办法,增强了赞美的感染力;二、段与段之间巧用过渡句,段意衔接自然,使文章具有一气呵成之感;三、语言形象、生动、有气势,采用比喻、对比、拟人等多种写法写出了庐山云雾之美。因此,通过对文章中语言文字的读、思、议、品等,使学生领会文章的语言美、感受庐山云雾的景色美,从而使他们的心中升腾起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我们在指导学生学完课文后,就可以引导学生仿照这一课的写法,练习写一些写景的观察日记。再如秋游景山,课文按地点的变换记叙了看到的美丽景色,对学生来说是一篇习作例文,可以指导学生学习作者有顺序地观察、有条理地记叙,写一篇游记或参观记,这样一课一得,学生的构思成文就会意到笔随,挥洒自如。3、仿篇章练笔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课文内容,向生活实践延伸找准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的相似版块,通过学习将课文的内容延伸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去,激发学生回忆生活、依照文本的表述方式记录生活、描绘生活。如:学习了家乡的秋白梨,可以以“家乡的特产”为主题,让学生以我爱家乡的X X 从不同的角度介绍家乡的特产;为家乡的特产设计广告语。再如五彩池第三自然段对五彩池有这样一段描述“池边是金黄色的石粉凝成的,像一圈圈彩带,把大大小小的水池圈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有像葫芦的,有像镰刀的,有像盘子的,有像莲花的”这段语言生动优美,句中有画,句中含情,所以我先让学生反复读、悟、体会,直到熟读成诵,然后让学生想像一下除了这些书上介绍的形状外,还会有其它神奇的形状吗?你能不能把自己想到的选择一两种画下来呢?再根据自己课上设计的五彩池写一段话,体现其神奇的特点,这样的练写,学生就把文中已理解的好词好句迁移内化运用起来。这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又是进一步内化运用语言的有效手段。同时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想像能力,调动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锻炼了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通过课堂上有意识的、长期的培养,使学生得到了良好的语言文字的训练。4、仿立意练笔教材中许多文章的立意独具匠心,是值得学生模仿学习的。如落花生这篇课文,借物喻人,语言浅显朴素,但所说明的道理深刻,富有教育意义。父亲借花生来教育其子女“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用的人”。教学时,教师要有机地引导学生模仿课文的作者确定主题和表达中心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立意能力。教完这一课,就可指导学生练笔,模仿这课的写作方法,写自己喜欢的一种东西。学生分别写了“仙人掌”、“野菊花”、“扫帚赞”、“粉笔颂”等文章。有一位学生在粉笔颂一文中写道:“无数细细的粉末儿徐徐落下来,像簌簌的玉屑儿,像纷纷扬扬的雪花但我想这更像一种精神,一种默默奉献的精神,更像一种高尚的人,这就是默默耕耘、辛勤地培育着祖国花朵的老师。”小作者由粉笔联想到教育战线上耕耘的老师。扫帚赞则说扫帚更像清洁工人,站在不起眼的角落默默奉献,从而说明人生的意义不在于索取,而应像粉笔、扫帚那样为他人无私奉献。这些文章立意深刻,中心十分明确。二、练在情节空白处,充实文本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为学生的写作训练提供了极好的机会,这些文章常常在某些地方留下空白,如果教者在阅读教学中能善于挖掘教材,挖掘课文言而未尽之处,依托课文找准训练点,从而创设情境,那么学生就会像一颗种子的发芽生长找到了适宜的气候,水份,有了充分的想象空间,联想的积极性就高涨起来了,想象的翅膀也展开了。如此让学生植根于课文,想象于书外,进行课堂练笔,既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能解决学生练笔时“无米之炊”问题,更重要的是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思维。1、抓人物刻画入手俗话说,见微知著。文本中一些细微处,若能有心地去发掘,也能显出“风韵”来的。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在执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抓住了“饱经沧桑”一词,请大家想一想,那位拉车的饱经风霜的脸是一张什么样的脸。想好了,请用几句话写出来。生:“这位拉车的不过三十多岁,可看上去足有五十多岁。脸黑瘦黑瘦的,布满了一道又一道的皱纹,眼圈深深地凹了下去,眼里充满了血丝。那乱糟糟的头发上,蒙着一层灰。看上去,这张枯瘦的脸,像一个霜打的茄子。”给黄包车夫画像,成了本课教学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人物的刻画,除了外貌,还可以引导学生去揣摩人物的内心想法,动笔写“内心独白”。如一位年青教师执教三顾茅庐,在引导学生理解了刘备求贤若渴,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出山,而后问,面对刘皇叔的三请邀请,如此厚待,如果你就是诸葛亮,心里又是怎么想的呢?请拿起笔写下自己的内心独白。再如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一课的教学,一位教师在结课时设计这样一个小练笔:请选择一个人物写写内心独白。人物的刻画,还可以去刻画人物的语言。如挂两枝笔的孩子在结尾处写王老师知道了小亮的心事,找他谈了话,小亮的两枝笔又挂了起来。王老师和小亮的谈话这里没有具体说,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展开写几个来回,把王老师耐心教育小亮和小亮重拾信心写出来。2、抓事件叙述入手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的课文的有些内容写得简略,或叙述描写留有发挥的余地,从而为学生提供了想象、思考的空间。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文本中的这些空白点,让学生以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诠释空白,放飞出自己的灵性,实现对文本的充实,让文本更丰满。大禹治水这篇课文是一个古代传说,记叙了大禹治理洪水,为民造福,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赞扬了他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依循“治水前-治水-治水后”的线索,展现了大禹为百姓谋利益的感人形象。课文紧扣“治水”,由大禹治水前后老百姓生活的变化着笔,一步步地展示了大禹是一位治水的伟大英雄。课文写大禹治水只写到“他带领老百姓凿山开渠,常常忙得顾不上吃饭”在这里我们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大禹是怎样治水的。学生有的写:“酷暑,大禹带着百姓,顶着烈日,在38摄氏度的高温下开山,汗水浸湿了衣衫,他们顾不得擦一擦。”有的写“最要命的是冬天,凛冽的寒风呼呼地刮起来,他们的手指都冻裂了,一道道的口子张着嘴巴,可是他们只哈了口气又继续干起来。” 学生在想象小练笔中体会到了治水的艰辛,心目中大禹的形象更丰满更高大了,潜移默化地对孩子们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启蒙,同时他们的灵性在这里得到了充分地释放。3、抓景色描写入手布白是文学作品艺术化处理的一种策略,文章布白处给了读者无穷遐想和无尽感悟的空间。教师要以独特的视角、敏锐的悟性抓住文白之处进行读写创作,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补白”的过程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如一位教师上松坊溪的冬天一课,“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溪中的大溪石上和小溪石上都覆盖着白雪了:好像有一群白色的小牛,在溪中饮水;好像有两只白色的狮睡在雪地里;好像有几只白色的熊,正准备从溪中冒雪走上溪岸”配乐朗诵把听课的师生都带入了那白雪皑皑、风光奇特的北国风光,而后执教者默立不语和学生一起在美好的情感氛围中畅想回味。当学生回过神来,问:“同学们,听了这精彩的朗读,你看到了什么画面?想到了什么问题?能写下来吗?”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写下:“仿佛来到茫茫的白雪世界,这么大,这么美,我迷住了,踩着白雪雕的桥,数银浪朵朵,我掬一撮雪,感受冬的芬芳。”有的写:“我仿佛听到那银色的小牛吧嗒吧嗒的饮水声,笨笨的小熊欢快的嬉笑声,还有沉睡雄师的打酣声。”有的说:“我看到的是一条银川,映出了蓝天白云,还有天上的飞鸟、岸边的芦苇”“教学空白”中的景色描写,使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在辽阔的思维天空中自由翱翔,既发展了学生的想象能力,陶冶了情趣,又提高了表达能力,真可谓“一举多得”。还有如黄山奇山最后一小节对“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奇石和看冰灯中冰雕动物园里的一些冰雕都只是一句带过,均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去把景物写具体。三、练在情感交融处,解读文本语文课程资源就像一座丰富而亟待开发的“宝库”,它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只要我们教师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做个有心人,去努力开发,就能时时处处利用它来增加学生语文实践机会。在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我们的语文教师自身应深入地细读文本,钻研文本,要走进文本去产生情的感动,再以“情”来观照文本,从中寻找出能为深化文本理解“架桥铺路”的“读写结合点”来。有些课文中,有不少内容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师的精当讲解,学生的熟读体会,都会使学生与课文的作者和课文中的人物产生共鸣,受到感染。学生完全沉浸在课文的意境之中,有许多话要说,正是练笔的好时机。把“点”选择好了,训练到位了,便有可能产生“四两拨千斤”的神效来。1、于理解深入而练阅读教学中,对于某些难以理解的内容,如果仅仅靠教师的讲解,学生只能一知半解,而通过巧妙的练习,往往能迎刃而解,课堂练笔在这里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如白杨一课最后一句话是这样的:“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时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这是全文理解的重点,也是难点。如何突破这个难点,使理解得以深入?在学生经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