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模板(旋转).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440016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设计模板(旋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教学设计模板(旋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教学设计模板(旋转).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堂教学设计表课题名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旋转学科数学授课班级四年级授课时数1设计者缪俭辉所属学校福安市穆阳中心小学本节(课)教学内容分析教材内容:“图形的旋转”是继轴对称、平移之后的又一种图形基本变换,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中图形变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材中从学生实际接触、观察到的一些现象出发,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实践到理论,再用实践检验理论,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认识自然界和生活中具有旋转特点的事物,进而探索其性质,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树立变化观点的良好素材。地位作用:“图形的旋转”是一个重要的基础知识,隐含着重要的变换思想,它不仅为本章后续学习旋转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图形做好准备,而且也为今后学习“平行四边形”、“图形的全等”和“圆”这些知识内容的学习做好铺垫。依据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在本学段中,学生将感受旋转,学习描述物体相对位置的一些方法,进行简单的测量活动,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在教学中,应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应注重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教育技术标准:能在他人的指导、帮助下,运用各种媒体和技术资源开展学习活动。本节(课)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变换,探索它的特征。2、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的图形旋转90。3、初步学会运用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发展空间观念。 过程和方法:4、体验图形旋转的过程:在观察和反思中,感悟旋转的含义;在探索、交流和操作中,感悟旋转的特征。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5、欣赏图形的旋转变换所创造出的美,提高的审美能力;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学习者特征分析一般特征:1、学生是福建省福安穆阳中心小学4(3)班的学生,学生对认识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兴趣浓厚;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初始能力:2、旋转是新课程标准增加的内容,在二年级学生已经对平移进行了系统地学习,并对旋转也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有良好的与他人合作交流等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端正。信息素养:3、学生能够通过自学了解所学知识,能主动收集、制做相关学习资料,大部分学生能通过多种途径查找有关资料。知识点学习目标描述知识点编 号学习目标具 体 描 述 语 句1-1知识认识旋转的方向、角度。1-2知识区别顺时针旋转 逆时针旋转。1-3理解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究旋转的特征。2理解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的图形旋转90。3应用初步学会运用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4体验体验图形旋转的过程。5感受欣赏图形的旋转变换,感受旋转创造出的美。教学重点和难点项 目内 容解 决 措 施教学重点图形旋转的基本性质掌握旋转的有关概念,探索和发现旋转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都没有发生变化;会准确找出对应点、对应线段、对应角,旋转中心、旋转角。 教学难点图形旋转的基本性质的归纳与运用探索和发现旋转后图形上的每一点都绕着旋转中心转动了相同的角度,会准确找出旋转角。教学环境要求多媒体教室、课件、学生制作的学具。教学媒体(资源)选择知识点编 号学习目标媒体类型媒体内容要点教学作用使用方式所 得 结 论占用时间媒体来源1-1知识动画 展示运动的画面:缆车 风车、钟面、收费站的转杆。BE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出课题。2自制1-2知识动画文本 重点对比研究转杆的运动、讨论:转杆的打开与关闭这两次旋转运动的相同点与不同点。CB通过对转杆旋转的比较,找到了旋转的中心,方向和角度,这是旋转的三要素。15自制2理解动画学具媒体演示图形旋转,引导学生探索从三角形的边来判断三角形的旋转。EH探索图形旋转,培养空间观念7自制3运用动画学具媒体出示想象、比划图形FF想象、比划出图形旋转后的结果并加以验证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空间观念。8自制5感受动画媒体演示简单图形通过旋转能转出美丽的图案IH欣赏图形的旋转变换所创造出的美,提高的审美能力;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2自制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自定义。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 边播放、边议论;I.学习者自己操作媒体进行学习;J.自定义。板书设计旋 转 挂 顺时针旋转 逆时针旋转 图 旋转要素 旋转中心 旋转方向 旋转角 教学策略阐述(1)创设情境:使学生充分感受从旋转运动画面相关主题过程中所带来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2)问题探究:在上述情境下引发学生对“旋转”这一新知识的探讨。(3)合作学习:讨论、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课堂教学过程结构设计(本栏为课堂教学设计的重点,应详细阐述并绘出流程图)教学环节教师的活动学生的活动教学媒体(资源)设计意图、依据课前准备1、认真学习钻研教材深入学习课程标准把握好教学目标;2、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好充分的预设。1、预习学习内容;2、制作上课所用的学具3、思考:生活中你还在哪见到过旋转的现象?自制三角板、长方形纸板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收集学习资料感受所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出示运动的画面:缆车 风车、钟面、收费站的转杆。2、揭示课题。1.判断是什么运动方式2、明确学习内容。动画学具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联系生活、探究新知1、探索线段旋转,体会旋转的三要素2. 探索图形旋转,培养空间观念1. 重点对比研究转杆的运动2.讨论、交流转杆的运动转杆的打开与关闭这两次旋转运动的相同点与不同点。3.想象、比划出图形旋转后的结果并加以验证动画文本通过对转杆旋转的比较,找到了旋转的中心,方向和角度,这是旋转的三要素。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空间观念。综合运用巩固练习:组织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学生通过动手和想象将所学知识的系统化和数学化。动画1、培养学生养善于与他人合作的意识,促进学生的发展;2、有效地让学生学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开始教学流程图课件1.1-4出示正确答案。1、揭题2、认识定点3、认识方向4、认识角度5、及时练习:想想做做 第1题课件1.1-6创设情境,初步感知深化了对旋转基本要素的理解,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为作图题的教学渗透了方法的指导。1、顺时针旋转90度画旋转后的图形,巩固内化 学生独立练习后,个别汇报,再集体进行评议。谈话,刚才我们通过操作初步学会了画三角形的旋转90度后的图形,你们还想旋转其他的图形吗? 课件播放游乐场的摩天轮运转的情景和东北的二人转旋转手帕的情景课件1.1-2让学生说一说,它是怎样旋转的?它的旋转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呢?课件1.1-6二、动手实践,加深感知生活中还有那些东西也是利用旋转为我们服务的呢?课件1.1-2飞机的螺旋桨、地球仪、电风扇学你会利用身体的旋转来做个优美的动作吗?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读小数、42.26元=()元()角()分等。显示教材中的图片。课件1.1-4联系实际,感悟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结束教学内容和教师的活动媒体的应 用学生的活 动教师进行逻辑判断个性化教学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所做的调整:把小旗图绕O点逆时针旋转90度,并把旋转后的图形画下来。为需要帮助的学生所做的调整:在转盘上把小旗图绕O点逆时针旋转90度,并把旋转后的图形画下来。形成性检测知识点编 号学习目标检测题 的内 容1-2知识借助媒体显示运动,口答:线段AB是怎样旋转的?1-3理解媒体显示想象、比划。学生根据想象、比划图自己动手操作。2理解1、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绕O点顺时针旋转90度后的图形2、把三角形绕A点顺时针旋转90度,把长方形绕B点逆时针旋转90度。评价量表需要时,可在此处加入评价量表;不需要时,将该栏删除。形成性评价形成性练习题中的口答题完成得很好,准确率达到100%,而在综合运用部分的解决问题学生完成的准确率非常高,挑战题的内容是综合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能力差些的学生就无法独立判断了,通过帮助,学生很快也就领会了。通过课堂教学发现学生都很热衷于小组学习,学习中投入性与主动性非常高,也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多媒体课件能很好的解决教学的重难点,既提高了教学效率,学生又非常感兴趣。教学预测、反思平移和旋转是新课程标准增加的内容,在二年级学生已经对平移进行了系统地学习,并对旋转也有了初步的认识。旋转的概念让学生用语言表达是比较困难的事情,但是让学生构建准确的概念又是必要的。第一次教学这样的内容,说句实话真是没有一点把握。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 90 度。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我们网上下载了相关的教案和课件,在教学时首先从孩子们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进行导入,让孩子们在弄清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的含义。再让孩子们学生观察线段的旋转,独立思考并口答描述出线段怎样旋转的?一定要说清“线段是绕哪个点旋转”“是向什么方向旋转”“转动了多少度”这三点。第三步再来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最后画旋转图形是本节课的重难点。刚开始学生有点束手无策,利用课件详详细细地进行指导,经过我的讲解和示范,孩子们基本上能够画出来。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认识到只有学生自己体验到的,才是真实的,才是深刻的,别人无法代替。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吧! 感谢、其他填写对帮助过自己的人(包括参阅的文献、借鉴的案例,以及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中帮助过自己)表示的感谢和其他要说明的事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