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的内部奥秘》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438323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原子的内部奥秘》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原子的内部奥秘》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原子的内部奥秘》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原子的内部奥秘教学设计 陕西省南郑县湘水镇初级中学 王毅 邮编:723104 电话:15929424966 E-mail:17799645qq.com【教案背景】本课内容比较抽象,难度较大,由于微观粒子看不见、摸不着,学生缺乏感性认识,在现阶段的教学条件下又无法通过宏观实验加以展示,只能靠分析宏观现象去诱发学生想象,因此,这对于初学化学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运用图片、动画创设情景,通过形象的描绘、科学的推理、史料的佐证,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将原子的结构直观而形象地展示出来。这样,既能诱发学生想象,加强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又能把抽象变为生动,增强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的兴趣。本课为广教版课改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探究空气中物质构成的奥秘的第二课题第三课时原子的内部奥秘的内容。【教学课题】原子的内部奥秘【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前面已经学过分子和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的基础上展开的,继续探索构成原子的更小微粒。是前面相关的内容的深化和扩展,因而难度也会相应加大。本课主要是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内容比较抽象,虽然有了前面微粒相关内容的铺垫,但仍比较难以理解和掌握。由于没有了宏观实验的辅助,学生们只能靠想象来学习,学习方法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因而需要老师借助直观的多媒体课件和形象的语言描述来帮助。【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理解原子的概念、原子的可分性。2)了解原子的构成。3)了解构成原子各微粒间的数量关系。2、方法与途径:1) 通过阅读分析、比较归纳的方法来学习有关知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2)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及直观的语言,诱发学生的想象力,增加学生对微观粒子的感性认识。3、情感与评价:1) 通过对原子结构及粒子间关系的学习,进行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2)了解近代科学原子论,增强学生对自然科学的热爱,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利用化学知识探索未知知识的兴趣。【教学重点】原子核式结构的理解【教学难点】构成原子各微粒间的数量关系【教学方法】讲解演示、网络搜索【教学过程】教学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请同学们回忆以前的相关知识,回答这样两个问题:(1)分子和原子的区别是什么?(2)运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解释加热氧化汞这一化学变化?说明什么结论?【大屏幕展示】氧化汞加热分解微观示意图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fr=ala0&word=%D1%F5%BB%AF%B9%AF%B7%D6%BD%E2%CA%BE%D2%E2%CD%BC【讲授】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微粒,那么原子是不是物质组成的最小微粒呢?事实上原子并不是最小微粒,它也有自身的内部结构。而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都与原子结构密切相关。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一下关于原子结构的问题。【板书】第一节 原子结构【讲授】下面我们先来了解一个实验【大屏幕显示】卢瑟福的粒子散射实验http:/baike.baidu.com/view/2937471.htm1.卢瑟福实验示意图2.实验结果示意图【提问】现在请同学们思考:1.绝大多数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原因是什么?2.为什么有少数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3.极少数的粒子几乎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原因是什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科学家对原子的一些认识:http:/wenku.baidu.com/view/0e310ed484254b35eefd3441.html【归纳、小结】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理论认为: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带正电荷,位于原子的中心;带负电荷的电子在原子核周围的空间做高速运动。【阅读课文P47-48思考并回答】 用其他方法能否将原子继续分下去? 若能,它可以分为哪几部分? 原子核还能再分吗? 如果能再分,它又是由什么微粒构成的呢? 这些微粒有区别吗? 原子核带电吗?电子带电吗? 整个原子显电性吗?为什么?【板书】一.原子结构原子原子核(+)核外电子()质子(+)中子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不带电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多媒体演示】原子的内部结构http:/www.dianzi6.com/article/UploadPic/2010-11/20101119233545810.jpg【讨论与交流】教材第48页:构成原子的微粒-电子、质子和中子的基本数据,并查出常见原子的相对原子量【板书】(引导学生小结)I、数量关系: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讲解】1、它们不一定等于中子数2、由于每个质子都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每个电子都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中子不带电;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正电荷总数等于负电荷总数,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II、质量关系: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提问】为什么存在上面的关系呢?【阅读课文P49】III、不同种类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不同,核外电子数也不同,中子数可能相同。即: 原子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举例讲解】多个质子数不同或相同的原子是否是同种原子?【检查站】教材第49页。【拓展与迁移】科学家发现有相对原子质量为1;2;3的三种氢原子,你认为它们在结构上有什么异同点?【课堂练习】http:/www.doc88.com/p-075800320609.html【课堂小结】I、(心中有数)1原子(普通的氢除外)的原子的核是( )(A)由电子和质子构成 (B)由质子和中子构成(C)由电子和中子构成 (D)不能再分2在原子里质子数等于( )(A)中子数 (B)电子数 (C)中子数和电子数之和 (D)原子量3.在原子的组成中, 带正电, 带负电, 不带电, 绕着 做高速运动。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和 上。相对原子质 量等于 数和 数之 和 。II、根据板书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知识视窗】近代科学原子论(1803年)http:/gaokao.zxxk.com/Article/98416.html结合屏幕展示,回忆相关知识,回答: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观察实验并思考学生分组讨论,根据散射实验现象,学生提出自己的原子结构模型,发言学生阅读并思考阅读提示,逐一回答问题跟着老师的思路,一起总结观看不同原子的结构模拟图仔细观察数据,寻找规律,思考并回答仔细观察原子内各微粒的个数学生自学,找到问题的答案仔细思考仔细思考认真思考回答回顾本节课内容引入本节课所要学习的问题:原子的结构直观的将学生引入建立原子结构模型的思想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实现一种科学探究的体验;了解假说、模型等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的历程。通过自读提示问题,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清楚的认识原子内部结构使学生对原子结构有感性认识从量的角度使学生更深刻的认识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的关系提醒注意,并对已有的知识作进一步解释使学生更加系统的理解原子核内各种数量关系用问题激起学生急于寻找答案的求知欲望通过举例使学生对此结论进一步认识对形如符号“C-13”写法的认识在练习中使学生及时掌握并巩固所学知识节课所学知识的印象拓展学生视野【教学反思】这节课,虽然教学内容比较抽象,但由于事先灵活地组织好了教学素材,创设的教学情景,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表现非常活跃,通过阅读分析、比较归纳的方法来学习有关知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教学达到了比较满意的效果。这节课成功的关键之处在于:课堂上运用影像资料、动画模拟来创设情景,阶段性地逐步启示学生完善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把枯燥的文字变得鲜活,加强了教学的直观性。通过本节课,个人觉得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非常重要,有问题才能创设探究的情景,通过探究活动才能发现知识,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地过程中学生才能学习形成科学的探究方法。本节课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仍存在不少不足的地方,有几点需要研究、探讨:1、本节课从严格意义上讲,学生的探究活动并不是完全自主的,而是在老师设计的“圈套”中、进行的。这样处理的原因主要在考虑到时间的限制。对于本节课,最初的设计是:先让学生在课余查找一些人类认识原子的结构的史料,感知前人认识原子的历史,事先做一些辅垫。再在课堂上利用动画启示,教学也许更顺畅一些。但农村中学大多数是住读生,手头资料有限,上网查阅也不现实。如何解决这些矛盾是农村中学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值得研究的问题。2、有部分同学在课堂上发言少,很少参与交流活动,如何培养这此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兴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