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三)语文-答案.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438284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三)语文-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三(三)语文-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三(三)语文-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云南师大附中2014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三)语文参考答案第卷(阅读题,共70分)1(3分)C 【解析】原文说“几乎没有什么植物不可以用来抒情”是指“植物”可以进入诗歌成为诗人的抒情对象或抒情手段。2(3分)B 【解析】不应是“自然界”中的植物数量减少,而是人与植物的关系疏离了。3(3分)C 【解析】理由不充分,才子们还可拥有自己的庭院、后花园、山庄等可以亲近植物的场所,而我们连这样的条件也难得了。4(3分)B 【解析】讽:指使。5(3分)B 【解析】是说刚正带来的后果。是写众人的表现,是间接表现。是中宗赞赏宋璟的结果。6(3分)D 【解析】“只有他直言相抗,并奏请让太平公主出居东都洛阳”错,原文为“乃与姚崇同奏请令公主就东都”。7(10分)译文:(1)(5分)你不是张易之的家奴,为何要称他为郎呢?郑善果你是多么地懦弱啊!(“足下”1分,“何郎之有”宾语前置1分,“一何”固定句式1分,句意顺畅2分)(2)(5分)宋璟持表章上奏请求审查他的罪行,然后郑重宣明典章法令。韦月将最终免于极刑,被发配流放岭南后死去。(“按”1分,“竟”1分,“配流”1分,句意顺畅2分)8(6分)画面优美,色彩动人。水的清碧,柳的翠绿,花的多彩,鸳鸯羽翼的明艳,如同画境,所谓“极娟妍鲜翠之致”。有声有香,感觉全面。除了视觉描写,诗人还调动其他感官描写景物:水上落花,清香远播;鸳鸯啄花啜柳,喋喋呷呷。嗅觉、听觉与视觉共同感知,景象美不胜收。动态之美,充盈画面。上片连下六个动词拍、蘸、流、弄、噆、随,将春水、垂杨、花片、鸳鸯间的互动关系表现得十分生动,富于动态美。景中含情,含蓄动人。上片中水、柳、花、鸳鸯四者之间以及鸳鸯与鸳鸯之间,亲密互动,表现了春的生机,洋溢着春的欢乐。(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意思对即可。如果考生将第点分作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来回答亦可,也是每点2分)9(5分)词中女子化新妆、着春衫,本为赏春而来,但眼中的春景引发了心中深潜的意念。垂杨蘸水,丝绦千缕,昔日折柳送人,如今人在何处,怎不让她思怀?落花流水,也许又勾动她对生命花衰、青春水逝的怜惧。待到鸳鸯成双作对,逐水弄花,自在欢畅,自然物尚两性相守,阴阳偕合,人却形单影只,这春光中最富生命的跃动,怎不使她腾起对生命热切的追求!(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5分。意思对即可)10(每空1分,共6分)(1)逝者如斯 盈虚者如彼(2)去时雪满天山路 雪上空留马行处(3)塞上燕脂凝夜紫 报君黄金台上意11(25分)(1)(5分)CE (答C得3分,答E得2分,答B得1分。答A、D不得分。)【解析】B项表述不完全。贝蒂说这句话时,她看到了透过火焰木树洒在窗台上摇曳的阳光,她感受到了贝蒂的帮助,她的心里充满了温暖。A项,不是因为侄子哈特一个月没来看她而让她感觉绝境,是她自己的心态造成的。D项,文中没有依据说侄子哈特一直没有去看望她。(2)(6分)烘托主题:交代了老人孤独绝望的生活现状,与下文珍妮夫妇给老人带来的充满阳光的生活形成对比,对主题形成烘托。暗示(铺垫)情节:交代了老人的财产状况,为后文老人把财产馈赠给珍妮作了暗示(铺垫)。设置伏笔:交代了老人只有唯一亲戚哈特,而哈特一个月没有去看老人,为情节的结局后文老人变更遗嘱埋下了伏笔。(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3)(6分)对新邻居的到来表示冷漠,对珍妮来借阳光的“找茬”有些生气。不忍拒绝珍妮的要求,在珍妮帮助她打扫屋子后眼里露出了少有的喜悦,精神状态明显好了起来,对珍妮真诚地表示感谢。与珍妮一家人相处,一起吃饭,一起聊天,精神一天比一天好,变得快乐惬意。(每点2分)(4)(8分)设疑激趣。“阳光”竟然有价?在“阳光”前面冠以“1250万美元”的修饰,将抽象的、不可物化估价的“阳光”量化为金钱,吸引读者眼球,激发阅读兴趣。“阳光”是全文的线索。故事情节围绕“阳光”展开,最后被赋予了“1250万美元”的巨大价值:贝蒂的生活没有阳光珍妮借阳光三个人的阳光生活“阳光”馈赠。暗示小说情节。珍妮一家与贝蒂太太相识相处的过程与“阳光”紧密相关,最后以海边花园楼房回馈,“1250万美元”在情节上得以体现。与突出了小说主题。“阳光”在小说情节中既指实实在在的阳光,也指贝蒂太太与珍妮一家从此开始的阳光下的愉快生活,更指珍妮一家给予贝蒂太太的“阳光”般的关爱与帮助,以“1250万美元”来修饰,突出了关爱帮助的巨大价值。丰富了小说内涵。“1250万美元”是贝蒂太太海边花园楼房的价值,贝蒂太太因珍妮一家而心境日渐温暖,生活日渐幸福愉快,最终以花园楼房作为回报。“1250万美元的阳光”指贝蒂太太以“阳光”回馈“阳光”的感恩回报之心。(答出、任意一点2分,答出第、点每点3分,依点给分,8分为限)12(25分)(1)(5分)AE (选A得3分,选E得2分,选B得1分,选C、D不得分。)【解析】B项信息有遗漏,吴征镒从学子成为一个敢为国家事鼓与呼的进步青年,有闻一多的激励,亦有动荡时局中吴韫珍贫病交加、英年早逝等社会现实的原因;C项“并把植物名称和中草药名称统一起来,在古代医书及植物学有关书籍的记载中进行考证”不在“凭着自己惊人的记忆力”的范围内;D项“最后在西双版纳曼养广龙山的一片热带森林中建立了群落站”有误,1956年选定的是群落站站址,建立群落站文中无具体交待。(2)(6分)吴征镒已年逾不惑,亟思寻一个安身立命的场所。1938吴征镒来到云南,那里的亚高山针叶林、高山草甸、热带山顶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和各式各样的次生植被,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从此他与云南结下了缘份。希望走科研之路能有所创树,对得起“学部委员”头衔。他的内心从未远离植物,他希望实现自己立下的“立足云南,放眼中国和世界植物”的宏愿。(能写出三点即可,一点2分,三点6分,意思对即可)(3)(6分)吴征镒率先向国家提出在中国建立自然保护区的建议,提出了在云南建立自然保护区的规划和具体方案。他亲自参与中国第一个森林生态站的选点工作。在他的建议下,一个个自然保护区在云南建成。看到很多植物物种在大开发过程中成批绝灭,很多可能有用种质会流失,吴征镒忧心忡忡,他建议建立云南种质资源库,对种质资源进行保护。(一点2分,三点6分,意思对即可)(4)(8分)“为人学”即以服务人类、服务社会的态度研究学问。吴征镒始终未改科学报国的愿望,从仕进之途转而选择扎根云南,从在艰难环境中的科研行动,到忧心资源保护和生物学科发展,无不是吴先生对“为人学”的理念的践行。“学为人”就是要追求生命的意义,要学做人。这在吴征镒身上体现为强烈的责任感。他对自然入迷,一心想科学报国;但当国家动荡不安时,他开始投身于学生运动中,成为一个敢为国事鼓与呼的进步青年。他在后来的科学研究中的种种表现亦是其责任心的体现。“先立志”就是要认准一个目标,为这个目标而奋斗终身。吴征镒早年立下科研宏愿,为实现理想,在仕进之途与专业科研之间,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专业科研之路。“后献身”即做学问要有献身精神。吴征镒全身心投入到植物研究中,即使是在文革期间,也克服困难进行研究。在云南几十年,吴征镒贡献良多,用他的行动传达了对科研无悔的坚定。(每点2分,四点8分,意思对即可)第卷(表达题,共80分)13(3分)C 【解析】拾人牙慧:拾,捡取;牙慧,指别人说过的话。比喻重复或抄袭别人的话语或文章。A明日黄花: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后多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B抱残守缺:抱着残缺陈旧的东西不放。形容思想保守,不求改进。D中流砥柱:比喻坚强独立的人能在动荡艰难的环境中起支柱作用。14(3分)A 【解析】B项缺宾语,应是“针对的观点”。C项“书籍”与“杂志”并列不当。D项递进关系适反。15(3分)C 【解析】六句话遵从“五四运动至今的近百年中”的时间顺序,句、句、句分别领起一个阶段。句因“人民所以愚昧,没文化”当接句后,句是对句和句的演绎,接在句后。句中“当时”和“又一次”所指应是句的内容。16(6分)应当删除的是:(1)句中的“一家”或“之一”;(2)句中的“多”或“左右”;(4)句中的“繁华”或“黄金”。应当修改的是:将(6)句中的“蓬荜生辉”改为“不胜荣幸”;将(9)句中的“钧裁”改为“斟酌”;将(10)句中的“修正”改为“改正”。(每点1分)17(5分)有着细长的茎,纤瘦的叶子风愈狂,身愈挺;雨愈打,叶愈翠;太阳愈暴晒,花开得愈灿烂。(第一句2分,第二句3分)18(60分)略附文言文参考译文:宋璟是邢州南和人。他年轻时为人正直而有高远宏大的志节,广泛地学习,擅长写文章。二十岁左右就中进士,几次官职变动后转任凤阁舍人。宋璟曾经在朝堂侍宴,当时张易之兄弟都位列九卿,官居三品,宋璟本来官居六品,坐在下位。张易之历来畏惧宋璟,企图取悦宋璟,就让位作揖道:“你是朝中第一人,怎么能坐在下座呢?”宋璟回答道:“我才能低劣官职卑微,张卿认为我是第一人,是什么原因呢?”当时,在朝堂上,百官都因为张易之兄弟是(武则天)的男宠,不以官职名称呼他们,而称张易之为五郎,张昌宗为六郎。天官侍郎郑善果对宋璟说:“中丞你怎么叫五郎为卿呢?”宋璟说:“以官职而言,称他为卿恰如其分;以亲疏来论,应当叫他张五。你不是他的家奴,为何要称他为郎呢?郑善果你是多么地懦弱啊!”他的刚正不阿大都就是这样的。从此张易之等人常常想要趁机生事中伤他,武则天明察其中情由,宋璟最终都能因此幸免。神龙元年,宋璟升为吏部侍郎。唐中宗嘉许他的正直,不久又授予他黄门侍郎的职位。当时武三思依仗恩宠执掌大权,曾经有私事求于宋璟,宋璟严肃地对他说:“当今还朝于皇上,梁王你应当以侯爵的身份解职归家,怎么能还要再干涉朝政?你难道没见到吕产、吕禄的下场吗?”不久就有京兆人韦月将上书谴责武三思私通后宫,即将成为祸患的开始,武三思指使有关部门上奏韦月将大逆不道,唐中宗特地下诏书处死韦月将。宋璟持表章上奏请求审查他的罪行,然后按典章制度裁决。韦月将最终免于极刑,被发配流放岭南后死去。唐睿宗登基后,升宋璟为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时逢太平公主想要对玄宗图谋不利,她乘轿辇在光范门内等齐宰相并委婉表明意图,在场的人都惊慌失色,宋璟直言无讳说:“太子对天下有大功,真正是国家未来的主宰,怎么能还有不同的议论?”于是就和姚崇一起奏请让太平公主出居东都洛阳。玄宗害怕,上表抗议并请求对宋璟加重处罚,就贬宋璟为楚州刺史。开元八年,京兆人权梁山谋反被诛杀,朝廷派河南尹王怡日夜兼程赶往长安铲除他的党羽。王怡拘押了很多人,久久不能做出裁决,玄宗就下诏让宋璟兼任京兆留守,并且审理此案。宋璟到达后,只追究了几个元凶的罪过,对于其他因为权梁山谎称置办婚礼而借给他钱财获罪的人以及被迫参与的人,宋璟都上奏赦免了他们。开元二十年,宋璟退归东都洛阳的私宅中,断绝人际往来,安心治病服药。二十五年时去世,去世的时候七十五岁,被追赠为太尉,谥号文贞。作文:只恐夜深花睡去喜欢苏轼的海棠中的两句诗:“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炉照红妆”。夜、花、梦,这三个我曾认为生命中最美丽的汉字被他用一种不可思议的唯美笔触加以组合,三分惊诧,七分安然。在对美的欣赏中注入孩童般的执拗与哲人似的敏感,时而诵读,随之而来的认识也不断深刻,从待人接物到面对理想,都给予我启迪。只恐夜深花睡去,是一种独特的成长历程与人生足迹。夜月夜思相较于清晨的明澈与午后的闲适,我更偏爱月夜。十年寒窗,有一半的时间是独自在灯下度过的,题海里相伴的是钟表的嘀嗒与笔尖的微鸣。身处钢筋水泥堆砌出的城市里,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间在夜阑人静时早已没有了辛弃疾描绘的“清风半夜鸣蝉”的惬意与自然。但久了,会发现万家灯火化为一片月光笼罩的黑暗时却有种众人皆睡唯我独醒的得意与释然。这时候,便更愿意在小憩时回忆。偶尔,会忆起儿时妈妈的歌谣,歌词早已淡忘,但却可以轻易哼出熟悉的旋律,那时,睡在一张小小的床上,晚上喜欢看着粉红的窗帘想象着漂亮而温柔的仙女姐姐从天而降带来我梦寐以求的礼物。会忆起孩提时代书桌上堆满的大批大批的书籍,父母和我在灯下阅读时的愉悦与欢欣洒满书屋的各个角落,奔波于钢琴室与电视台,定期去担任少儿频道的小主持人录制节目,对着摄像机在忘了台词时便大胆编造一通,然后为自己的小聪明而高兴几天。会忆起军训时的汗水与泪水,因军训表彰会上获得团体冠军而与班级同学大肆庆祝,更为珍贵的是老师送给全班的糖果,还有篮球赛上的班级失利与运动场上的不懈追求,充满着青春与希望。会忆起老师们坚毅的表情,那句同学们在班会的豪言壮语:“为了未来,我们拼了!”然后掌声四起,斗志昂扬。总会在月夜思索成长的点滴,都说月亮善变,可它对地球的执着,正如面对未来的我,执着于道道习题、行行文字,永不言弃,是一处蜕变时该有的无悔与快乐。我愿拥有月夜般的冷静与执着,在回忆中体悟与完善,也许青春弹指而逝,但记忆因珍视而永恒。对待自己,该多份夜般的思索。花花未眠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的作品中有一个令人惊心的句子:“凌晨四点醒来,发现海棠花未眠。”初读这一摘自花未眠的句子我便深受打动。花儿在不同的人眼中拥有不同的魅力:季羡林笔下的马樱花代表着时代的变迁与更迭,宗璞笔下的紫藤萝则多了几分感慨自身境遇的悲凉,所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儿所象征着的更多地该是一种世事沉浮中的心路历程。我爱昙花,不是因为它婀娜而温婉的体态,而是它夜半而开的惊喜与奇异,昙花的开放经过漫长的等待,等待的该不是刻意守候的执着之人,而是恰巧遇到的陌生人,因为那份惊喜,那份感动而弥足珍贵。都言诗人拥有一颗敏感而多情心,我相信,人人都是诗人。无论是清晨的第一抹朝阳抚出的柔媚,还是夜停的繁星闪烁的岑寂,我都该感受;无论是露珠落下叶尖淌出的生机还是云朵飘浮碧空化成的奇异,我都该看到;无论是雨滴敲打窗户时露出的斑驳还是叶落大地袭出的沙哑,我都该听到。如夜半初醒而看昙花未眠般珍视生命的美丽。手捧书籍散落在地时为我拾起它们的人,公交车上看我背着书包而为我让座的人,下雨时微笑着告诉我,我更需要伞而把伞让给我的人;生病时问我是否需要帮助的人;摔倒时扶起你的人生活于社会这一集体,我总会遇到帮助我的陌生人,我该心怀感恩回以微笑。只恐夜深花睡去“诸凡事物,无不质化。”如此说来,古中国的几千年倒像是一场浩大的精神野游,“思无邪”的时代明净姣美的爱欲如芙蕖嫣红涉江而来,诗三百里没有一句“我爱你”,却又没有一处不是“我爱你”。燕燕于飞,呢喃不尽瞻望弗及的悲哀;不知其期,满满盛着人世烟火的思念,却从无怨怼与悔意;绝望的时候,有阮籍穷途末路的长歌当哭;对于美,是嵇康那积石如玉的风流神姿;我们遥见着月色,想到的是“万户捣衣声”的温暖。那时候,我们只知“思”不知“质”。我们了解的是本心,对于美有着极敏锐的灵识,也没有被物欲来蔽,说得出“我醉欲眠卿且去”,做的也是“天子呼来不上船”。浪漫,曾是中国人的天性;寻美,曾是中国人的本能。从19世纪第一声炮响轰开了国门,醉生梦死的人们惊醒,西方工业文明的华彩开始冲击着中国传统的美学。科学和知识成了我们最常挂在嘴边的话题。我们渐渐了解的是,日月盈亏与天狗无关,银河里没有潺潺春水,明亮的星辰不过是一块崎岖顽陋的石头。那些在书页里散发出淡薄香气的神话不再美人如花隔云端,也不会有人幻想蟾宫女娥,原来我们创造出的美的本“质”索然如斯。渐渐硬冷掉的不仅是弃用的香炉,更是那些温润洁软的人心。科学带来了便捷,带走的是情感。现在网上有一句很流行的话说:“在旧的时候,如果我想你,我不会给你打电话,不会给你发MSN,我会翻过两座山,走五里路,去牵你的手。”是,我们在怀念着,怀念那些不廉价的思念,不是一个电话还未完就冷却的情感;我们在眷恋着,眷恋书信上隽秀圆转的字迹,不是一封电邮发过来的寥寥数语。也许我们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常看见报纸上说技术有了新的进展,国元首访问国,诸如此类。又或者听广播进大段广告、推销某样商品,抑或新闻报道又有人酒后驾车、房价又涨了等等,了无意趣。整个世界把它的“质”展开在我们面前,自然界严肃而刻板地运行着,社会是客观又物质的,节奏紧凑急切,对于物质的欲望竟成了人心的主宰。记得表姐去相亲,对方是位斯文温和的中文博士生,上来就谈钱钟书先生与杨绛先生的爱情,又吟诗给姐姐听,十分文雅的样子。谈着谈着最后还是滑向房子、车子、薪水的话题。“听起来,他对经济的研究倒比中文还强些。”姐姐回来笑着讲给我们听,话里却充满失望的意味。一个用知识做外套包裹物欲心的人露出汲汲名利的样子更令人黯然。一百年前的鲁迅先生已然对此失望至极,到如今,我们失去了更多美好的事物以用此换取物质的完满丰盛。可悲的是,大多数人认为这理所当然,若是倒过来,反而令人生疑欷歔。在我就读的这所重点高中,文科班一共只有两个,若别人问起,我自我介绍说是文科生,你便可看到对方脸上浮现出细微的怜悯与轻视,“文科生=数学差=没有竞争力=没有前途”,他们的思维代换便是这样的。若我说我是真正热爱文学的美,他们会说:“哦,这大抵是一个理想主义的傻子。”真是令人悲哀的定义。那日在图书室自习,黄昏时下起雨,陈旧的木地板散着潮湿的热气,藤架上开着大朵细白的荼蘼,香气怅惘幽婉,我独自倚窗而坐,看天光从乌木窗格中透进来。台上搁着一只描花缠枝莲的青瓷瓶,里面盛着清水插一枝洁白带露的马蹄莲。图书室管理员是位白发苍然的退休老教师,她热爱文学与书籍,便回校接管图书室,这里的一瓶一画都是她精心布置,书用牛皮纸细整包好,再用粗黑笔以繁体在封脊上写下名字,字迹秀丽端严。时而点一只带铜绿的精致香炉,十分雅致。闲来无事,她也会翻出全宋词教我。在这里时光似是静滞了,隔却外界的纷扰,那些沉入淤垢中的古典美似粉白圆润的荷花招招而放,带着洁净柔软的气息,令人直欲落下泪来。那日看见苏轼的一首小诗,一字一句抄在雪浪笺上: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是了,在这物欲横流、人心硬坚的时代,那些涌动在中国人骨血里的千年风雅,怕是要像深夜的海棠一般沉沉睡去了,谁来烧一支明光红烛,照它丝垂缕翠,容色灼灼,重回那“思无邪”的美好时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