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鸦喝水》教学设计高秀慧高密市恒涛双语实验学校.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436977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4.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高秀慧高密市恒涛双语实验学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高秀慧高密市恒涛双语实验学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高秀慧高密市恒涛双语实验学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 高密市恒涛双语实验学校 高秀慧教学目标:1、 认识“乌、鸦”等9个生字,会写“可、石”等6个字。2、 通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悟“乌鸦急着找水喝不到水想办法喝水喝着了水”这一系列变化过程。能用“渐渐”一词说话。3、明白遇到困难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养成积极动脑子想办法解决问题的好习惯。教学重点:认识到乌鸦的聪明能干,并从中受到启发遇事多观察多思考就会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学准备瓶子、小石子、乌鸦头饰、字卡、课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谈话导入课题小朋友上完体育课,你会觉得怎样?(热)看,老师手上有瓶汽水,想不想喝一点来解解渴呢?生:想。喝汽水你会怎样喝,也可以用一根吸管,多方便啊!可是,我们今天的这只小乌鸦,(放乌鸦的图片)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cl=2&lm=-1&pv=&word=乌鸦&z=0它没有吸管,翅膀也捧不起瓶子,可是它是怎么喝到水的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乌鸦喝水这个故事去看一看。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生字(一)、初读课文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和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2、同桌讨论刚才遇到的难字和问题。3、好,现在我们一起来汇报生字学习情况。师加以引导。(二)用自己熟悉的方法,认识生字1、比一比(1)(渴喝)哪像?哪不像?你用什么好办法,一下子就能把它记住。(让学生想办法记住这两个字-喝水要用口,那就是喝,口渴了要喝水,所以带三点水旁就是渴。)(2)还有哪些字可以用比一比的方法记。(为和办,可以用比一比的方法记,为可以组因为,办可以组办法。)还有:右石2、用加一加,减一减(牙+鸟=鸦、去加三点水变成“法”,等等)3、猜一猜:瓦片层层并一起(瓶),水车千斤重(渐)4、游戏、巩固生字。分派“水果字卡”给几个同学,持字卡的“小老师”带读生字。5、写字:A 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可是瓶子的水不多,瓶口又小,喝不着,它找到了一个办法,(随机教写“找、办、法” )。B 这节课我们还有几个要学会写的字,看田字格认读。C 认识新笔画斜钩。示范写“找”,观察带这种笔画的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师范写,生模仿写。(放写字视频)http:/video.baidu.com/v?ct=301989888&rn=20&pn=0&db=0&s=25&word=%E5%86%99%E5%AD%97%E2%80%9C%E6%89%BE%E2%80%9D&ie=utf-8 学习其它生字,通过投影仪展示学生的书写,评议,巩固认字。第二课时一、读文悟意:1、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2、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乌鸦为什么喝不到水呢?(引读,读出急切的心情)生:(平淡地读“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 师:看来,你还不太渴,听你的朗读,我好象看见一只正在悠闲地散步的乌鸦。 (生齐笑) 师:你能想象一下这只乌鸦口渴的样子吗? 生:这只乌鸦可能好几天没喝水了,它都快渴死了,到处去找水喝。 生:可能这只乌鸦的家里也没水了,所以他一爬起来,脸也没洗,牙也没刷,就出来找水喝了。 生:他可能去过很多地方,都没找到水。 师:有可能去过哪些地方? 生:他可能去过小溪边,可是小溪已经没有水了。可能去过小松鼠的家,小松鼠也在找水喝。 师:那乌鸦该多着急啊!它的嗓子都要冒烟了。谁能把乌鸦着急的样子读出来。 生:(皱着眉头,着急地读“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 师:大家读得真好!我们就把自己当作是这只乌鸦,继续去找水喝吧! 生:(有表情地齐读其余几段)(乌鸦刚开始喝不到水,是因为瓶子里的水不多,瓶口又小。)如果你就是那只乌鸦喝不到瓶子里的水,你会怎么想呢?3、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呢?(引读课文第3段,读出兴奋的心情)师:乌鸦想了个什么办法才喝着水的? 生:乌鸦把小石子放进瓶子里,就喝着水了。 师:你对乌鸦的办法怎么看?有没有问题想问? 生:乌鸦的办法很好。 生:乌鸦为什么不一下子把石子都放进去,那样多快呀。 生:乌鸦的嘴没那么大,只能一个一个放。 生:要是一次放很多,会把瓶子打烂的。 师:大家问得好,解释得也好。还有别的问题吗? 生:(犹豫地)水真的会升高吗? (大部分学生说:“会的。”)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让我们做一个实验,看看水是不是真的会升高。 分小组用矿泉水瓶和玻璃球做实验。 师:实验的结果怎样? (老师请前面提问的学生来说说实验结果) 生:(兴奋地)水真的升高了。 师:大家有没有想过,水为什么会升高呢?大家先讨论一下。 生与学习伙伴讨论。 生:石子把水的位置给占了,水只好往上走了。 生:石子掉进瓶子里就不会动了,只好让水动了。师:你觉得它是一只怎样的乌鸦?生:聪明 板书 聪明4、请一学生戴上乌鸦的头饰,表演乌鸦喝水的经过,请另一名同学一边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要求同们仔细观察,善于发现水是怎么升高的。要求学生讲出瓶子里的水是怎么升高的,理解“渐渐升高”就是慢慢升高的意思。用“渐渐”说一句话。5、指导朗读。第一句用坚定的语气读“一个一个地放在瓶子里”。“水渐渐升高”要读得慢。“乌鸦就喝着水了”要用轻松的语气朗读。二思维拓展1、思考:读了乌鸦喝水的故事,我们都知道她是一只聪明的乌鸦,现在你能用一句话来夸夸它吗!2、我们的同学和乌鸦一样的聪明,如果当时乌鸦它找不到石子又该怎么办呢?师:乌鸦很聪明。会利用瓶子旁边的小石子喝到瓶子里的水。可是,如果瓶子的旁边没有小石子,乌鸦该怎么办? 生自思自议。 生1:乌鸦可以去找一根吸管,放进瓶子里,不就喝着水了吗? 师:你这只乌鸦可就省力了。 生2:乌鸦可以把瓶子推倒了,就可以喝着水了。 其余学生急不可耐地要反驳。 生3:你这个办法不行。你把瓶子推倒了,水都流到地上了,会被地吸干的。 师:是啊!要考虑到这一点。 生2:我就把瓶子斜一点点,不全放到地上。 生4:乌鸦又没有手,怎么能扶得那么好呢?要是他一不小心,扶不住,瓶子就会摔到地上打烂了。 师:大家考虑得很周到,能不能把这个办法改进一下呢。 生思考、讨论。 生2:我有办法。乌鸦可以先用爪子把地上的沙子挖起来,堆得像小山那样。再把瓶子靠在上面,不就可以喝到水了吗? 师连忙根据他生2的描述画了一幅简笔画在黑板上。 师:现在这样行吗? 生齐鼓掌。 师:通过大家齐心合力地思考,我们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还有别的办法吗? 生: 学生对于同学提出的办法,纷纷提出改进意见。 3、小结:小朋友的办法真多,可以看出你们在遇到困难都能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积极动脑子想办法解决问题。希望以后继续。教师播放乌鸦的动画。 http:/video.baidu.com/v?ct=301989888&s=25&ie=utf-8&word=%E4%B9%8C%E9%B8%A6%E7%9A%84%E5%8A%A8%E7%94%BB 乌鸦边跳边说:小朋友们,你们说我聪明吗? 生:聪明。 乌鸦:小朋友们,遇到困难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开动脑筋,就能想出好办法来克服困难。在我们的资料城里,还有许多这样克服困难的小故事,可有趣了。你想读一读吗?想读就快来吧。读的时候,开动脑筋想一想,如果你是故事中的人物,你还能想出什么好办法呢?看谁最会动脑筋。 生阅读资料城中的阅读材料。 (十分钟后) 乌鸦:小朋友们,你们读得多认真啊!看来你们都是些聪明的孩子,现在请你们把你最喜欢的故事推荐给你的学习伙伴吧。注意哦,要把你喜欢故事的理由说出来,再一起读一读。 五、布置作业。1、 读熟课文,背诵课文;2、 练习册作业。教学反思: 一、体会乌鸦心情的变化。 乌鸦从口渴到发现水,再到喝不着水,最后想办法喝到水,情节虽然简单,却又一波三折,乌鸦的心情也是时喜时忧。让学生体会乌鸦的心情变化,是深入理解课文,达到提高朗读水平这一目的的有效途径。 (这一思维训练活动将学生引入课文的情境中,让学生将自己的身份转换成文中的角色,体会到角色的情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做实验,直观感受水位升高这一现象。 课文第三自然段“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瓶子里水渐渐升高了,乌鸦就喝着水了。”学生对于石子放进瓶中后,水位会升高这一现象没有感性认识,教师抓住这一契机让学生了解简单的科学原理,所采取的方法不是“告诉”而是“实践”。 教师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这一段,然后引导学生质疑。 (给学生质疑的空间和时间,并对这一行为予以肯定,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实验而不是说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到这一现象,也教给了学生对待问题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要用实践去证明,学生也在实验当中初步地了解到水位上升的原因,虽然表述得不很准确,但这一感受肯定是最鲜明的,为其将来的有关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一活动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三、拓展阅读,开阔思路。 在充分朗读感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内容丰富的阅读材料,有诗歌、名人故事、童话小品等,形式多样,其内容都体现出遇到困难开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的主题思想,为下一步创新思维和创编故事打好基础。在拓展阅读之前,教师设置了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阅读角色,提高阅读兴趣。 生与学习伙伴交流。 (借乌鸦之口,导入阅读环节,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激起孩子阅读的兴趣;乌鸦提出的阅读要求,不是仅仅让学生在了解故事提供的方法,而是在此基础上思索其它的解决方案,这是思维的深化。因为学生的学习不能仅是理解和记忆知识,而且要分析它的合理性、有效性,而后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结合,从而形成自己对事物的观点,形成自己的思想;阅读后的交流,达到了资源共享的目的,孩子们通过推荐故事这一环节,思维的深度和广度都进一步的提高,为接下来的拓展思维和创编故事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拓展思维,为乌鸦想出更多喝水的办法。 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充分地拓展阅读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让学生思考比放小石子更好的办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