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诵读欣赏教学案.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429905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上诵读欣赏教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八上诵读欣赏教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八上诵读欣赏教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序号:48八上 诵读欣赏古诗三首导学案 第一课时日期_班级_ 学号_姓名_ 组别_ 评价_【教学目标】1、学习诗歌望岳2、品味诗歌语言,体会表达的情感和哲理。3、背诵、默写【教学重点】品味诗歌语言,体会表达的情感和哲理。【知识链接】1、泰山属五岳之首,主峰海拔1524米,春秋时的齐国、鲁国两国都可看见泰山。由于山势高耸出奇,山南山北的景色各不相同,可谓神奇秀丽。山中还常常升起层层云气,看后使人心胸开阔。有古语云: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望岳这个“岳”指的是“泰山”。五岳:西岳华山 南岳衡山 北岳恒山 东岳泰山 中岳嵩山2、背景介绍这首诗歌写于736年,属于杜甫创作历程中的漫游时期。20岁后,诗人开始了他的漫游生活。他南游吴越,北越齐赵,饱览了祖国壮丽的河山,开阔了他的视野和心胸,并在洛阳与李白等同时代的著名诗人结为肝胆相照的的朋友,这个时期的生活和创作。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和情调。杜甫24岁时曾参加进士考试而落第,但他少年气盛,对自己的前途依旧充满信心。25岁时候他背起行囊再次漫游,来到齐赵。看到泰山,杜甫心胸豁然开朗,豪情迸发,吟诵出这首“望岳”千古名篇。“这首诗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自主学习】1、学习方法介绍:查资料:正确地利用资料而不依赖于资料,是自主学习的有效方法。小组交流:“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与人交流,可以拓宽自己的思维。个人学习:深入思考,使人睿智。阅读书上简评:简评帮助我们理解诗歌,运用好书本上的资源。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古诗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读,在读中感悟。2、阅读诗歌,争取背上。【课中交流】导入新课清人张潮说: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对自然风物和人文景观的热爱是相通的。细细品读山水,我们可以读出自然界的绚丽多彩,读出山与水的性情,更读出一种追求人性至高境界的胸襟。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古诗三首,感受诗中山水的绚丽,感受诗人的情怀1、齐读诗歌2、经过学习,你学到了什么?随学生的回答确定内容,用追问思考的形式探究诗句的内涵和蕴含的情感。板书设计:远望 青未了 广阔 近望 神秀 高大凝望 云、鸟 愿望 众山小 2、写景首先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要表现景物的特点?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写泰山高大雄伟。“齐鲁青未了”从占地面积之广,说明大;“阴阳割昏晓”说明高。3、小组合作,选择一句写景的诗句进行赏析。、句。主要写了诗人远望泰山“宽广” 诗人当时喜悦的心情。”、句。描写了泰山景色秀美赏析:“造化钟神秀”拟人手法,就是说大自然把神奇秀丽都聚集在泰山身 上。“阴阳割昏晓”“割”字很形象,就象人用刀割开一样。说明泰山的南北明暗不同,说明泰山巍峨高大。泰山的特点:高大(师板书“高”)泰山的秀美、句:诗人心胸很坦荡。激荡。诗人的胸怀随着泰山之云雾缭绕而激荡。点面结合 4、一切景语皆情语。请结合诗句说一说,尾联如何表现泰山的雄伟的,有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胸气魄?补充:运用孟子中“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典故,夸张的手法从侧面衬托泰山的巍峨高耸。杜甫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诗人还没登上泰山,就说“一览众山小”,诗人这里是一种怎样的思维方式?“想象”。想象是诗歌的生命。杜甫24岁时曾参加进士考试而落第,但他少年气盛,对自己的前途依旧充满信心。勇攀绝顶,俯视万物的雄心和气概。 哲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5、“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诗中“胸”显然皆作者自己之心胸。我们再读一读诗歌,看看在你的眼前将会出现一位怎样的诗人形象?望岳表现诗人积极进取的豪情壮志。6、望岳被喻为写泰山诗歌的绝唱。以后很多人来过泰山、写过泰山,但无人能比。明代有位诗人写到:齐鲁至今青未了,题诗谁比杜陵人。杜陵人是谁?【目标检测】一、阅读望岳,完成下列问题。1、望岳的作者是 代诗人 ,字 ,自号“ ”,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他的诗被称为“ ”2、望岳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全诗紧扣题目中的 望 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 巍峨高大 的气势和 神奇秀丽 的景色。首联写远望泰山 雄伟的特点;颔联写近望泰山 神奇秀丽 、巍峨高大 的形象;颈联则写凝望泰山云气升腾、薄暮鸟归之景;尾联联想 表达了诗人勇攀绝顶,俯视万物 的雄心和气概。3、下面对诗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D )A这首诗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杜甫蓬蓬勃勃的朝气。B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C颔联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D诗的前六句在“望”字上下功夫,后两句是诗人登上泰山后的感受。序号:49八上 诵读欣赏 古诗三首 导学案 第二课时日期_班级_ 学号_姓名_ 组别_ 评价_【教学目标】1、学习诗歌钱塘湖春行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3、用心品味诗歌形象的语言,培养学生赏读诗歌的能力【教学重点】用心品味诗歌形象的语言,培养学生赏读诗歌的能力。【知识链接】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歌政治倾向非常鲜明,重视讽喻,崇尚简单易懂。代表作有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自主学习】(1)通过诗歌的题目,我们可以发现什么信息?大家猜一下作者是如何游西湖的?(2)作者游西湖的路线是怎样的呢?(3)此诗写的是西湖什么时候的景色?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来?(4)请放声朗读诗歌,对照课文下注释,理解诗句意思。【课中交流】 1、诗中为突出早春的特点,描写了那些典型的景色? 2、“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3、举例说明本诗中引用了何种修辞手法?4、诗中直抒胸臆的诗句是哪句?5、猜猜下列诗句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再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进行排列 1、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4、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板书设计: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 水涨云舒 贾公亭 游 春 莺歌燕舞 白沙堤 踪 踪 花乱草绿 西 湖 早春图(最爱)【目标检测】教师寄语最后老师根据这首小诗,送给大家一幅对联,希望同学们 都能做一个富有诗情、诗心之人:莺歌燕舞,姹紫嫣红,西湖处处春明媚 诗情画意,齐欢同乐,心海时时爱暖盈根据你对钱塘湖春行的理解,把它改写为一篇小短文,题目自拟。序号:50八上 诵读欣赏 古诗三首 导学案 第三课时日期_班级_ 学号_姓名_ 组别_ 评价_【教学目标】1、学习诗歌登飞来峰2、品味诗歌语言,体会表达的情感和哲理。3、背诵、默写诗歌。【学习重点】品味诗歌语言,体会表达的情感和哲理【知识链接】背景:登飞来峰为王安石30岁时所作。他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故里时,途经绍兴,写下此诗。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年少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抒发胸臆,寄托壮怀,可看作万言书的先声,实行新法的前奏。了解飞来峰:即浙江绍兴城外的宝林山,唐宋时其上有应天塔,俗称塔山,古代传说此山自琅琊县城东武县(现在山东诸城)飞来,故名-飞来峰。【自主学习】阅读登飞来峰经过学习,你学到了什么?随学生的回答确定内容,用追问思考的形式探究诗句的内涵和蕴含的情感。【课中交流】读杜甫的望岳,我们感觉到的不仅是对泰山美景的赞扬,更是作者勇攀绝顶,俯视万物的雄心和气概。下面,我们一起学习王安石的登飞来峰,看看这首诗的情韵1、诗人写景的立足点在哪里? 用诗中原句回答 飞来峰上千寻塔 寻:古代的度量单位。八尺为一寻,“千寻”极言塔高。“千”在这里不是实写,是指多。如我们学过的“飞流之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在这里诗人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 夸张2、诗人有没有看到“鸡一鸣时,见日始欲出” 的奇妙景象?诗中哪个词可以看出来?闻说:听说。 鸡鸣见日升:传说。站在塔上,五更天鸡叫的时候就看见太阳升起。3、作者处在飞来峰的高塔之上,有什么独特的感受呢?用原句回答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不畏:不怕。 缘:因为。 遮:遮挡,遮住。 4、在现代,“浮云”是一个很流行的词,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出处古文:“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网络用语:“夫人,功名于我如浮云,在下一点也不稀罕”周星驰唐伯虎点秋香释义:比喻不把某事物放在眼里。5、在这首诗中,“浮云”有什么隐含的深意呢?(出示:在神宗皇帝支持下实行改革,积极推行新法,抑官僚制地主和豪商的特权,以期富国强兵,但遭到保守派的激烈反对。 登飞来峰即作于1050年,当时他30岁,由宁波县令改任舒州通判。他向往美好前程,期待变革。)“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障日也。”陆贾新语慎微篇。意思:西汉的人曾把浮云蔽日月比喻奸邪小人在皇帝面前对贤臣进行挑拨离间,让皇帝受到蒙蔽。)“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诗中“浮云”:比喻当时的保守势力 6、把保守势力说成是“浮云”,并且不畏,这体现了王安石怎样的精神?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7、“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说说你从中懂得了什么?要想看得远,视野更开阔,就必须登上最高的一层。这正如唐代诗人王之涣在登鹳鹊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8、诵读整首诗歌(师:只有站的高才能望得远。同样,在社会生活和思想修养方面也是这样,只有在各个方面达到一定的高度,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王安石的一生都致力于变法革新,他满怀雄心壮志,请同学们一起诵读这首诗,读出诗人的雄心壮志。)结束语。“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王安石和杜甫那豪迈的气势在这两首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样也希望大家能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努力提高自己,因为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板书设计:远望 青未了 广阔近望 神秀 高大凝望 豪迈 愿望 勇攀高峰,俯视万物。 【目标检测】一、阅读登飞来峰,完成下列问题。1、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C. 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D. 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二、比较异同望岳登飞来峰(一)、两首诗同是登高之作,在内容和情感上有何异同?1、借景抒怀 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勇攀绝顶,俯视万物的雄心和气概登飞来峰表达了作者高瞻远曙,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和不畏艰难,立志革新的政治抱负. 望岳则表达了诗人虽考场失意,仍充满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和豪迈气概。 2、蕴含哲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观察事物,解决问题,要站得高,看得远,否则会被眼前的小事所羁绊。3、夸张、比喻的手法,大胆的想象。虚实结合(二)、读了这两首诗,你还能想到哪些表达雄心壮志的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