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人教版].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429786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9.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四年级语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小学四年级语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小学四年级语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了解周恩来少年时代立下远大读书志向的原因。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2、有语气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回顾课文内容,导入学习,明确学习的重点。师:通过初读,我们了解到课文讲述的是周恩来少年时期的一段往事, 请同学们打开书,浏览课文,回顾课文讲述的是一件什么事情?师:是啊!周恩来小小年纪就发誓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令师长赞叹。那么是什么原因让他立下如此的志向呢? 因为听伯父说中华不振、又亲眼看到中国人在租借地备受外国人欺凌,因此立下为中华振兴读书的志向。师:下面就让我们随着课文讲述的情景,再深入的读书,看看周恩来少年时代是怎样的时代?那时的中国什么样?他立下为中华振兴读书的志向到底为了什么?二、感悟“中华不振”。(一)默读课文,进行自学思考:12岁的周恩来背井离乡来到东北进行求学,那时的东北是怎样的一种状况?在这里他听到了什么?他不明白什么?在这里他又看到了什么?他明白了什么?(二)交流汇报,感悟中华不振:1、在这里他听到了什么?他不明白什么?重点引导学生理解:(1)伯父说这番话的意思以及当时的心情“没事可不要到那个地方去玩啊!”“那个地方”指的是哪个地方?“那是外国租界地,惹出麻烦来可就糟了,没处说理去!”为什么用这样的语气去读伯父的话呢?因为中华不振,华人的地位低,在自己的国家生活却没有自由,没有说话讲理的权利。所以要用低沉的语气来读。“为什么?中华不振啊!”此时伯父的心情复杂,想想那是一种怎样的心情?担忧、悲愤、哀愁、无奈、辛酸通过对比读,指导学生读出语气“为什么?中华不振啊!”伯父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什么。“为什么?中华不振啊!”伯父没有再说什么。(2)周恩来听了这番话的心情和感受少年周恩来听了伯父的话语,他理解吗?他是怎么做的? 疑惑不解 再三追问他到底不明白什么?“中华”为什么“不振”呢?中国人不能到租界地去,而外国人却能住在那里?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2、听了伯父的话,少年周恩来带着不解,带着疑惑,决定自己去外面看看究竟,他又看到了什么?明白了什么?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抓住在租借地发生中国人受欺负事件时不同人的表现,谈体会,深切感悟中华不振:外国人得意洋洋的表现:应该赔礼道歉、赔款,但是像没有发生这回事一样,袖手旁观,趾高气扬,不顾中国人的死活。巡警耀武扬威的嘴脸:很威风,有很多人都不怕。肆无忌惮,那时因为巡警成了外国人的走狗原指望谁知不但不反而备受欺凌的衣衫褴褛的妇女:哭诉 有理却没有人为自己撑腰主事,遭遇的悲惨。围观的群众:紧握拳头 只能劝妇女 国人敢怒不敢言。外国人知道中国人不敢怎样。中国人充满了无奈。读感受:指导读句子。你读的时候有什么感受?谈感受,带着感受读句子。外国人在中国地盘过着灯红酒绿的生活:中国的地盘却聚集着外国人,从“大多”体会到外国人很多,势力强大,反而变成了外国人的地盘。中国人没有作为主人的尊严和地位。3、是啊! 明明在中国,在自己的领土上,为什么中国的巡警不帮中国人撑腰?外国人却在别国的领土上为所欲为?你们想过答案吗? 中华不振。4、此时的周恩来明白了中华不振的原因,你似乎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带着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再读读这句话。三、理解“远大志向”。1、师:老师仿佛听到了你们对妇女的同情,对洋人的痛恨。从租借地回来,周恩来常常一个人沉思,他在想些什么?2、直到有一天,校长问同学们为什么而读书,有的同学说,为了而读书,有的同学说,为了而读书,有的同学说,为了而读书,而周恩来说“为了中华崛起而读书。”3、听了他掷地有声的回答,你有什么感受?自读课文10-16自然段,把你的感受读出来,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读出来。4、师引读生接读:他在少年时就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可是周恩来一生信守的诺言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可是周恩来终生为之奋斗的目标阿为中华崛起而读书!5、周恩来小小年纪就立志发奋读书,报效祖国,他的远大志向震撼了在座的同学,更震撼了魏校长,他的喝彩不仅是对同学说的,也是对着我们每个人说的。再齐读魏校长的话。6、师引读17自然段。“有志者当效周生”中国人要想不受帝国主义欺凌,就要振兴中华。读书,就要以此为目标。四、总结:结合系列图片介绍周恩来的业绩。五、作业:1、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你为什么而读书呢? 2、课后阅读大地的儿子或其它有关周恩来的故事。3、将你所了解的周恩来,用讲故事,写文章,办手抄报的形式,与同学分享,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