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仁不让于师》学案.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427495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仁不让于师》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当仁不让于师》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当仁不让于师》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选修 第一单元 导学案制作王梨烨 使用王梨烨 2014/2/12当仁,不让于师学案导学目标1、掌握本节重要字词和其他相关文言知识,进一步提升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2、了解孔子作为万事师表的风范、人格魅力。3、了解孔门弟子对老师的态度、孔子在弟子心中的地位。二重点难点1、积累重要字词,丰富自身语库。2、孔子与弟子间的相互态度、深厚感情。三学习方法1可以把教材中13章内容作一个简单分类。大体来说,内容有三:一是孔门弟子对孔子的评价、推崇,二是孔子对学生的评价、感情,三是孔子对学生的教导及孔子在生活中体现出的个性魅力。归类后,会更容易把握课文内容。2在学习中,可以先疏通13章语录文字障碍、积累文言知识,再讨论、挖掘思想和文化内涵的方法;也可以通读之后归类,对每一类语录同时解决上述两个问题。3,宰我与子贡是孔门言语科高材生,尤其是子贡,在言语、事功方面较有成绩,在当时享有较高的声誉,他对孔子的评价还有若干,可以补充进来,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孔子在学生心中的地位之高,同时体味子贡的语言表达艺术。颜回是孔子道德学问的传人,颜回之死对孔子打击很大,但心疼弟子,并不代表孔子会无原则地妥协世俗,他仍然把“礼”放在首位。这一部分在论语先进中有记载,也可以补充一下。4,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可以略过。四导学过程(一)检查预习1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绥( ) 喟然( ) 莞尔( ) 偃( ) 箪( ) 皙( )饥馑( ) 哂笑( ) 俟( ) 铿( )沂( ) 牖( )2通假字。君子一言以为知道之斯行夫子矢之曰毋吾以也鼓瑟希莫春者了路不说夫子矢之曰抑为之不厌 “知”通“智”“道”通“导”“矢”通“誓”“以”通“已”(课文注释有误,应为“认为”)“希”通“稀”“莫”通“暮”“说”通“悦”“矢”通“誓”“厌”通“餍”3、词语解释。叔孙武叔毁仲尼:诽谤 多见其不知量也:只,仅仅颜渊喟然叹曰:叹气的样子 仰之弥高:更加循循然善诱人:一步一步有次序地 当仁:遇到,面对如有所立卓尔:卓越、突出的样子,尔是形容词、副词的词尾,相当于然子之武城:往、去 莞尔而笑:微笑的样子予所否者:我 饥馑:灾荒、荒年由也为之:治理 比及三年:等到且知方也:儒家伦理道德和学问 以俟君子:等到舍瑟而作:站起来 异乎三子者之撰:陈述为国以礼:用 其言不让:谦让是故哂之:因此4、特殊句式。(1)判断句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偃之言是也亡之,命矣夫(2)宾语前置不吾知也 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求,尔何如 夫三子者之言何如(3)介宾状语后置其何伤于日月乎 促尼岂贤于子乎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吾无隐乎尔当仁,不让于师 以吾一日之长乎尔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异乎三子之撰浴乎沂,风乎舞雩5、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阶:搭阶梯) 闻弦歌之声(弦歌:弹琴唱歌)端章甫(端:穿上礼服。章甫:戴上礼帽) 浴乎沂,风乎舞雩(风:吹风)鼓瑟希(鼓:弹奏) 曾皙后(后:走在后面)(2)使动用法所谓立之斯立(立:使立) 博我以文(博:使广博)(二)课文梳理在课本空白处将文章内容译成现代汉语。1【译文】叔孙武叔诽谤仲尼。子贡说:“(这样做)是没有用的!仲尼是毁谤不了的。别人的贤德好比丘陵,还可超越过去,仲尼的贤德好比太阳和月亮,是无法超越的。虽然有人要自绝于日月,对日月又有什么损害呢?只是表明他不自量力而已。”2【译文】 陈子禽对子贡说:“你是谦恭了,仲尼怎么能比你更贤良呢?”子贡说:“君子的一句话就可以表现他的智识,一句话也可以表现他的不智,所以说话不可以不慎重。夫子的高不可及,正像天是不能够顺着梯子爬上去一样。夫子如果得国而为诸侯或得到采邑而为卿大夫,那就会像人们说的那样,教百姓立于礼,百姓就会立于礼,要引导百姓,百姓就会跟着走;安抚百姓,百姓就会归顺;动员百姓,百姓就会齐心协力。(夫子)活着是十分荣耀的,(夫子)死了是极其可惜的。我怎么能赶得上他呢?” 3【译文】 颜渊感叹地说:“老师的学问越仰望越觉得高耸,越钻研越觉得深厚;看着就在前面,忽然却在后面。老师步步引导,用知识丰富我,用礼法约束我,想不学都不成。我竭尽全力,仍然象有座高山矗立眼前。我想攀上去,但觉得无路可走。”4【译文】 孔子说:“如果说到圣人和仁人,我岂敢当?不过,永不满足地提高修养,不厌其烦地教育学生。则可以这么说。”公西华说:“这正是我们做不到的。” 5【译文】 孔子说:“面对着仁德,就是老师,也不同他谦让。” 6【译文】 孔子说:“学生们,你们以为我对你们有什么隐瞒的吗?我是丝毫没有隐瞒的。我没有什么事不是和你们一起干的。我孔丘就是这样的人。” 7【译文】 孔子到武城,听见弹琴唱歌的声音。孔子微笑着说:“杀鸡何必用宰牛的刀呢?”子游回答说:“以前我听先生说过,君子学习了礼乐就能爱人,小人学习了礼乐就容易指使。”孔子说:“学生们,言偃的话是对的。我刚才说的话,只是开个玩笑而已。” 8【译文】 孔子去见南子,子路不高兴。孔子发誓说:“如果我做什么不正当的事,让上天谴责我吧!让上天谴责我吧!” 9【译文】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10【译文】(略) 11【译文】 伯牛病了,孔子前去探望他,从窗户外面握着他的手说:“丧失了这个人,这是命里注定的吧!这样的人竟会得这样的病啊,这样的人竟会得这样的病啊!” 12【译文】 颜渊死了,孔子说:“唉!是老天爷真要我的命呀!是老天爷真要我的命呀!” 13【译文】 颜渊死了,孔子哭得极其悲痛。跟随孔子的人说:“您悲痛过度了!”孔子说:“是太悲伤过度了吗?我不为这个人悲伤过度,又为谁呢?”(三)探究拓展本课较全面地展示了孔子与其弟子之间的关系,请细读课文,选择你感触最深的一则,谈谈你的感悟。第1则是子贡捍卫孔子之言,有两个方面:一是把一般贤者和孔子作比较,用比喻的方式,说明孔子的高明、伟大,是常人不可及的;一是批评叔孙武叔是不自量的、无知的。子贡的“日月”之比,把孔子推向了最高处,把孔子的影响力说到了极致。似可说启发了朱熹“天不生仲尼,万古常如夜”的评价思路。第2则是当别人比较子贡和老师时,子贡的回答。子贡先说一个人的言语是体现着一个人的认识水平和道德素养的,说话要慎重;然后把孔子比作高不可及的上天;接下来再说孔子为什么高不可及:如果孔子有邦或家之封,则孔子就可以大展宏图,他活着是人类的荣耀,他逝世则人类永远哀恸。所谓“能一日与此人共存今日之世,则是吾人一日之光荣”,所谓“生得伟大,死得光荣”,所谓“永垂不朽”是也。第3则,这是孔门第一高足的学习体会对老师的学说崇敬而神往,对老师“循循然善诱人”的教学佩服得五体投地,从而感到自己无 论如何也赶不上老师的学问。这里的“循循然善诱人”就是我们今天说“循循善诱”这一成语的来历。就通常的意义来说,循循善诱就是指有步骤、有次序地诱导 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和教学内容的逻辑关系思考问题,使学生能 够有层次、有条理地掌握教学内容,循序渐进地提高知识水平。这 是一种教学的艺术。推而广之,循循善诱也可用于行政方面,使之成为一种领导的艺术。在这个意义上,循循善诱与“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是相反的一种方式。这不是命令的方式,禁止的方式,而是引导的方式,疏导的方式,或者说,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这种方式的好处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和风细雨,容易深入人心,从而收到较为长久的效果。所以,无论你做老师还是做领导人,乃至于做家长,都应该 掌握循循善诱的艺术。第4则,是体现孔子的谦逊,但伟大寓于平凡,“为之不厌,诲人不倦”是孔门弟子公西华难以做到的,也更是一般人难以踵从的。第5则,有两点:一是仁义所在,可以反对老师;二是孔子的教育非专制教育。与亚里士多德“吾爱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如出一辙。在第6则里,孔子是说自己行为坦然,对学生是没有保留的。从上下语意看,这里好像是学生中有人怀疑孔子有所保留,或者是对孔子所教授的内容有所失望,孔子为自己作的一个简单辩护。末句自我表白:自己的人格、学问是体现在日常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的。第7则,孔子笑曰“割鸡焉用牛刀”,是句玩笑话,意谓“如此小城,何必动用礼乐教化”,这体现了孔子轻松随意的心态。子游则据理而争,也体现出了对师道的理性态度、师生间的平等关系。第8则,“子见南子”章,一般认为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子路对老师仍然持率真的态度,不因是老师,就对自己不满之事三缄其口;一是孔子面对弟子的不满,为取信于弟子,连连发誓的窘态,说明孔子不是一个一直正襟危坐道貌岸然的长者,在生活中,他有着常人一样的平常性格。但南怀瑾先生持异解,他认为,南子貌美是事实,行为不检点也是事实,子路不高兴老师去见她也是事实,甚至孔子发誓也是事实,但孔子本意是要澄清弟子们对南子的认识:南子没有做过罪大恶极之事,大家这么对待南子,有失公正。必须明白“予所否者”的“否”是对什么而言以及“天厌之”的“之”指代什么内容。南先生认为“否”是“批判”“否定”之意,而“之”是指代“被孔子所否定的人”,全句意为:如果是我所反对、批判的人,上天一定会厌弃他。而我没有“否”之,则其人尚无大恶。当然,如果如南先生所言,则孔子为何要“矢之”,恐也难以服人。第9则,孔子对颜回的评价着眼于颜回的“安贫乐道”。世有大成就者,唯安贫乐道者能为,但安平乐道,说易行难。第11则“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且重言之,是非常伤痛之语,所谓悲不自胜,难以言之:有德行者,不能得到上天的庇护,竟有此疾,所谓“好人无好报”。第12则,表现的是颜回之死对孔子的沉重打击。这种悲痛要远远深于伯牛之死所带来的痛感。伯牛之死,孔子主要是痛惜;而颜回之死,孔子是绝望,是痛彻心肺。原因在于孔子在颜回身上,寄托着很大很多的理想。对颜回,孔子视之为自己道德、思想和学问的传人,颜回早逝,无人承传薪火,所以是“天丧予”上天亡我,亡我文化。第13则,孔子主张“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所以当孔子过于伤痛时,有人提醒他:子恸矣!言下之意,夫子你这样做不合平素主张,而孔子说不为这样的人哀恸为什么人哀恸呢?后世王戎丧子,悲不自胜,山简谓:“孩抱中物,何至于此?”王戎答:“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锺,正在吾辈。”有类于此。这说明孔子并不是一个教条主义者,甚至是一个性情中人。五达标训练1、下列加横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A 循循然善诱人(有次序地) 如有所立卓尔(卓然、卓越、突出的样子)B 多见其不知量也(只是) 二三子以我为隐乎(认为)C 居则曰(平时) 抑为之不厌(压抑)D 方六七十(方圆六七十平方里的小国) 子哭之恸(极度悲痛)2、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解释相同的一组是( )A 所谓立之斯立 B 割鸡焉用牛刀 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C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D 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3、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组是( B )例:其何伤于日月乎A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B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C 贤哉,回也 D 亡之,命矣夫4、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以”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 )A 以吾一日之长乎 B 为国以礼C 加之以师旅 D 因之以饥馑5、下列各项哪项不属于四书( )A论语 B孟子 C中庸 D大学 E左传阅读下面文字,完成58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谨;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6、比较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A求,尔何如( ) 铿尔( )B以吾一日长乎尔( ) 浴乎沂( )C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D因之以饥谨( ) 因击沛公于坐(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风乎舞雩,咏而归 B可使足民 C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D莫春者,春服既成8翻译画线的语句: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9孔子“与点”的原因是什么? 10孔子“哂”子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由此可以看出孔子特别注重人的哪方面的品德? 参考答案 1、答案C 抑:表转折的连词,“不过”2、 答案 D 即使 表示让步关系的连词 3、答案B ,AD两项是判断句,C是主谓倒装句4、答案A,因为,连词。其它三项均为介词,用。5、答案:E6、答案:A你助词,相当于“然”,“的样子”B相当于“于”,比于,在C并且将近D接着趁机7答案:D A:风,动词,吹风,乘凉B 足:使富足C端:穿着礼服;章甫:戴着礼帽8参考答案:不要因为我比你们年长一两天,就不敢直言说出(你们各自的志向)。暮春三月,穿上了春装,跟五六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六七个十多岁的少年一起,在沂河中玩玩水,在舞台上吹吹风,唱着歌儿回来。9答案:曾点所描绘的春游图景,是“为国以礼”的结果,与孔子的治国思想相同。10答案:子路不知谦让,本身就不符合“礼治”之道,所以孔子要“哂之”了。由此可以看出孔子特别注重一个人谦虚的品德。六相关阅读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