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级语文第七册教案一二三单元.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426709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级语文第七册教案一二三单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四级语文第七册教案一二三单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四级语文第七册教案一二三单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集体研究预设教案个性平台第一单元教学内容:1观 潮 2雅鲁藏布大峡谷3鸟的天堂 4火烧云 语文园地一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使学生祖国风光的壮丽和雄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2、学会本单元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课文。3、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从中学习怎样积累材料。写好本单元习作。4、举办自然景观展示会,让学生走进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教学重点: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从中学习怎样积累材料,写好本单元习作。教学时间:约11课时1观 潮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和雄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从中学习怎样积累材料。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逐渐”“恢复”造句。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描写,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教学难点:理解描写潮来时的几个句子。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请查阅资料的同学介绍“潮的形成”、“潮的气势”“或观潮最佳地点”。)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特殊的壮丽景象,第1课就写了一次钱塘江大潮的过程。二、检查预习情况1、检查生字。(1)出示“潮、浩、沸、涨”卡片,指名读,说说共同点。(偏旁相同,都是形声字。)组词:观潮、浩浩荡荡、沸腾、涨潮(2)出示“犹、据、踮、恢”指名读。组词:犹如、根据、踮脚、恢复(3)出示“罩、薄、崩、霎”,说说特点:上下结构的形声字。组词:笼罩、薄雾、山崩地裂、霎时(4)出示“闷”:里外结构。组词:闷雷。读音:mn(5)说说你还有哪个字记不住?哪位同学愿意帮助他?如“罩”字,口诀:“桌”子缺两腿,上边变“四”盖。2、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中的句子。三、理清叙述顺序1、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板书)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写具体的。(板书)2、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小组自己解决有关词语方面的问题。附:板书观潮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时间顺序)第二课时一、引入谈话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我们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观潮。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什么?(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像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二、通过预习,我们读懂了什么?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1、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板书:笼罩白雾风平浪静)指导朗读。2、潮来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从哪感受到的?默读读课文,进行画批。3、小组合作学习。(1)交流感受,品读佳句。(2)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3)分工进行有语气地朗读。4、反馈交流,教师及时引导、点拨。抓住以下要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谈自己对词句独特的感悟。注意品读结合:(1)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板书:远近)(2)远: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潮虽远,但气势已现。(板书:声如闷雷远处白线)读读描写潮的句子。(3)近: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白线很快移来,加长、变宽、横贯江,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看图片)“白浪翻滚”、“白色城墙”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势越来越大:形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崩地裂。(看图片)(板书:白浪翻滚山崩地裂)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读出潮的气势: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练读,再进行赛读,最后安排齐读。(读整段时注意读出潮水形声的变化,气势由小到大。)(4)指导学生背诵:背自己喜欢的句子。5、课文中还从哪能看出钱塘潮的气势雄伟壮观?读第五自然段体会。抓住要点,师适时点拨:“霎时”时间短暂,潮头却已西去,潮水奔腾之快。余波涌来,也使江面风号浪吼,江水平静后,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都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势之大。指导学生朗读。(适时板书:漫天卷地风号浪吼)6、学完课文,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称钱塘潮为“天下奇观”了吗?学生谈自己的想法。四、总结1、我们学完了课文,对钱塘潮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壮丽景象所吸引。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潮呢?2、编导游词,然后向同学们介绍。(可以加上自己收集的材料内容)3、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小结附:板书设计 声 形潮来前 平静闷雷滚动一条白线11观潮潮来时越来越响横贯江面山崩地裂白色城墙潮过后风号浪吼漫天卷地恢复平静水涨船高 2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目标1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自然生态情况,感受大峡谷的壮丽奇异之美。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前准备:收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有关资料。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观潮一课向我们呈现了一种壮丽的美,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雅鲁藏布大峡谷,看看那里是怎样一道风景线。二、初读,感知全文1出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图片,感受它的美、险、奇。2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加字。3抽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4说一说,听了、读了课文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介绍,你觉得哪个词最能体现它的特点?再读读课文,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字?梳理归纳出“壮丽”“奇异”5默读全文,找一找课文哪个自然段的内容在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哪些段落在写它的奇异。壮丽(2自然段)奇异(3-4自然段)三、再读,感悟全文1齐读2自然段,读一读,哪些句子最能说明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美。海拔:3000米长5044米平均深:22686009从这些数字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观。这种方法叫列数字。2除了列数字外,作者还运用了做比较的方法,找一找在哪儿?“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一争高下”(齐读)通过对比你发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吗?3指导朗读,强调气势。4齐读3-4自然段,找一找,你认为哪些现象最能体现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异。奇异:山异(热带雨林、冰川)水异(涓涓细流、滔滔江水)生物的多样性5指导朗读:6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发现,是意味着什么呢?齐读5自然段。为什么说它是上个世纪人类最重要的地理事件之一呢?大家交流资料,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历史意义。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3鸟的天堂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2学习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从“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到“这美丽的南国的树”)。教学重点、难点1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2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3学习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课前准备:收集相关的资料,并进行预习。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自学为主)一、谈话导入课文1、通过昨天的预习你对作者以及课文知识了解了什么?说一说(简介作者)2、激疑审题:天堂指什么?它是怎样的?(美的、充满欢乐的)3、课文里的鸟的天堂是写的什么呢?二、初步感知课文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2、想想自己读了课文后感觉是什么?在旁边写上批注。3、把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三、检查自学效果。1、指名读课文,在有生字、词语的地方注意纠正读法。2、谈自己读的感受。四、再读课文理清思路1、作者是怎么去鸟的天堂的?去了几次?每次去的时间有什么不同?第几次才真正见到鸟的天堂2、那些句子最能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用笔画下来。并说说表达了什么感情。五、再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二、自主学习谈感悟体会鸟的天堂静态美和动态美1抓段落,谈感悟。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2抓句子,谈感悟。在学生?谈喜欢段落的基础上,先引导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反复阅读,细细品味,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去寻找美。3抓品读,促感悟。这是一篇训练学生朗读的好课文。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品读。4主动探究,悟环保。三、综合实践,练能力。鸟的天堂含有一种脭人的力量,在这里,一切都显出一种梦境般的美丽。如今鸟的天堂美名传扬四海。在大力发展旅游的今天,如何吸引中外游客到此一游呢?如果你就是一位导游词设计者,你能否根据来自不同地区的游客,设计出不同人群的导游解说词呢?写作背景:情景一:一群来自广东南方旅行社的游客,来到了鸟的天堂,面对着这些榕树比较熟悉的游客,你开始讲解情景二:一天,旅行社安排你接待一个由东北人组成的旅游团。他们中的人大多数是第一次见到榕树,你该如何向他们介绍鸟的天堂?情景三:国际旅行团带来了一个由加拿大、俄罗斯等国的外宾组成的旅游团,他们多数人是第一次到中国,你准别怎样讲解?2.请学生自己选一个感兴趣的情景设计导游词。注:(1)解说词能针对不同的游设计,繁简适度;(2)“导游”讲解态度和蔼、亲切、落落大方4火烧云教学要求:1、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及丰富的想象力和仔细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2、能抓住课文中表现叙述顺序的句子了解叙述顺序。了解课文是按火烧云的“出现变化消失”的顺序叙述的。并懂得课文以“变”为主线,突出火烧云变化“多”与“快”两个特点。3、学会6个生字:积累11个词语;会用“必须”一词造句;会照样子写“ABB”形式和用某种事物命名的表示色彩的词。4、体会排比句在课文中的作用。5、背诵课文第47节。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及丰富的想象力和仔细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简介作者、出示课题。自然界里有许多奇丽的景象,引动了无数的作家、诗人去描绘它们,赞美它们。今天我们学习的火烧云是已故的优秀女作家萧红的作品。谁来简单介绍一下萧红。(萧红是三十年代的青年女作家,曾受到过鲁迅先生的关怀和帮助。)二、读课题,自学课文。1读准生字字音,读通课文。2按“上来了、变化极多、下去了”给课文分段。板书:上来了(1-2)变化极多(3-6)下去了(7)三、指名按段读文,并请同学思考问题。1人们为什么将一种云称为“火烧云”?课文中的哪句话点明了题意?(第一段第2节)出示: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2自由反复朗读这句话,从词入手,请你谈谈你读懂了什么?(同桌讨论)从这句话看出火烧云有什么特点?(红)“烧”的意思和作用?“烧”字写出了火烧云的颜色、速度(动态)、范围以及“火烧云”名字的由来。)除了“烧”字写出了火烧云的特点,这句话中还有哪些词也表现了火烧云的红?(红彤彤、一直、烧、好像着了火)3边朗读边体会这些词的作用。四、导学第一段。1个别朗读第一节、思考:红红的火烧云的形成需要怎样的条件?你从哪里看出来?(傍晚晚饭过后;夏季乘凉)2引读: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大白狗变成,红公鸡变成,黑母鸡变成,小白猪变成了,老爷爷的胡子变成。1)它们的颜色为什么都变了?2)出示:“紫檀色”注意“檀”的右下字形。3)为什么黑母鸡变成了“紫檀色”?(黑+红=紫,紫檀木就是那样的颜色,看彩图左上角。)4)出示课后题3:读一读,比一比,体会排比句的作用:霞光照得动物的颜色都变了。大白狗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了。像这样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紧密关联的短语或句子连成一串的修辞手法,叫“排比”。指名一人读第一句,一人读二、三、四句,比较、体会。(突出了地面上的景物在霞光映照下颜色变化的奇妙。)3人们对火烧云的出现是什么态度?(“笑盈盈”)4请你带着笑意朗读第一段。五、小结、读文。1今天我们读通了课文,给课文分了段,并且学习了第一段。2朗读全文。六、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2家默词语。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读通了课文,分了段,并且学习了第一段,今天我们以自学为主,来学习第二段。这篇课文的叙述是以“变”为主线的,描写了火烧云变化的“多”和“快”两个特点。二、自学第二段。(一)出示自学题:(分组学习)1小组朗读第二段,找到分别描写颜色和形状变化的小节;2小组讨论,完成课后题1/,用直线划出有关词语;3独立完成:把颜色归类,每一类再另外写几种(二)大组交流:1指名小组朗读描写颜色的小节,填空并归类:(出示课后题1/)颜色变化(多):红彤彤金灿灿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变化(快):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2四个“一会儿”构成了排比句式,齐读,体会作用。师提示:除了表示变化快外,还表示了什么?(突出了颜色变化之多,之快。)讨论:一般情况下,“一会儿”表示时间短,为什么在这里能表现出“变化多”呢?3师生配合朗读。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4指名小组朗读描写形状的小节,填空。出示:形状:变化(多):马狗狮子变化(快):一会儿过了两三秒钟忽然接着一转眼5自由朗读4-6节,体会马、狗、狮子的变化是一个怎样的过程?清晰(逼真)模糊(不见了)6小组分配朗读,两人读描写形状“清晰”的句子,两人读描写形状“模糊直至不见了”的句子,并圈出描写“清晰”和“模糊”的词语。7指名小组朗读,交流划到的词。交流一节,集体读一节。10小结:可见火烧云的变化极多。集体朗读4-6节。11试着背诵4-6节。自背,个别背,集体背。七、学习最后一段。1个别朗读。2学习词语:恍恍惚惚(由于事物变化快而看不真切、看不清楚。)文章中哪句话可解释“恍恍惚惚”,齐读。这句话也说明了火烧云变化多。补充板书: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师引读:必须低下头,揉一揉眼睛,沉静一会儿再看。可是最后一句也说明了火烧云变化快。3背诵这段。八、总结并朗读全文。火烧云下去了,将迎来一个晴朗的夜晚。大自然就是这样,此起彼落,彼落此起。无限循环,变化万千。不但诗人、作家热爱它,我们每个人都热爱它。九、布置作业1火烧云是怎么形成的?2背诵4-7节3完成练习册。板书: 变化(多):红彤彤金灿灿半紫半黄半灰半白百合色 颜色 葡萄灰梨黄茄子紫火烧云 变化(快):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变化(多):马狗狮子(又像这个,又像那个) 形状变化(快):一会儿过了两三秒钟忽然接着一转眼语文园地一学习目标1、 通过多渠道搜寻,了解并介绍美丽的自然景观这一过程,让学生从中感受美,热爱美,从而学会捕捉美!2、 举办自然景观展示会,让学生走进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3、 寻找身边的美丽的自然景观,用自己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让大家一起分享。4、 背诵4组句子,并课外搜集积累,了解汉语遣词造句的微妙。课前准备1、 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并搜集自然景观的图片、音像资料及文字材料。2、 实物投影仪。教学时间:四课时(机动1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口语交际1、 我们的祖国山水秀丽,美丽的自然风光无处不在。远在天边的天山草原,圣洁的雪山、湛蓝的天空、雪白的羊群、碧绿无垠的草原是那样的令人神往;而近在身边的皇城沙滩,海浪、阳光、礁石也同样让人留恋往返美就在我们的身边,需要我们有一双寻找美,善于观察的眼睛。这几天大家一直在搜寻美丽的自然景观,这节课就把你发现的寻找到的美展示给大家。2、 指名一生上台交流。听众反馈:听了xx的介绍,你有什么不懂的?你感受到美丽了吗?从哪儿感受到的?教师总结:介绍一处美丽的自然景观,首先要有次序有步骤把一个个画面呈现出来,让大家随着你的视线去观察,还要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去描述,让大家在你的语言中感受景观之美。3、 自由准备,稍作调整4、 再次指名交流。a、 听众要做到认真倾听,做个小记者,可以向同学介绍提问、建议也可以补充。b、 介绍者做到准备充分,随时答记者问。5、四个小组交流,每组评出一名“美的使者”。6、你经过了搜寻,听取了同学的介绍,你有什么感受?7、联系“宽带网”。用你搜集的图片、文字资料(或自己撰写的资料),整理成图文并茂的“美景介绍书”。课后分组举办“祖国一日游”风景名胜展示会。第二课时习作指导(同时学习我的发现,日积月累)1、学了这一组课文,又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我们知道美就在身边,今天来写一写我们寻找到的美景。2、搜索你的记忆,哪一处自然景观令你印象深刻?a、可以是著名的大型风景区,如黄山、杭州西湖、雁荡山、天河风景区。b、也可以是身边的微型景观,如海边沙滩、公园(校园的)一角。c、也可以是一次偶遇,如海边日出、荷塘月色、都市夜景。3、你准备怎样去写呢?回忆我们学过的课文,以及上节课同学们的介绍,对你有何帮助?a、可以用方位、时间等顺序来构成文章,让人读来视野清新。b、把笔墨多花在所写的自然景观的特色上。c、联系“我的发现”。我们一起去听听小林小东的发现。你有何发现?(受到的启发是把画面呈现于脑海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它写出来)4、要写一手好文章,离不开平时的词汇语句的积累。出示“日积月累”。a、看看下列这些词句对你有何帮助?自由读,指名读。b、你发现了什么?(每一组中的两个句子的写法是一样的,四组各有特色)c、你最喜欢哪一组?为什么?在哪儿运用比较合适?d、你在哪儿也看到过这样特别的句子?试着说几句。e、课外去找一找这样有意思的句子,课下交流。5、学生作文,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学生的难题。6、学生作后修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修改作文(可以朗读自己的大作,默读皆可)。7、课外写作文。第三课时作文讲评1、挑选若干“典型”作文片段,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请小作者朗读自己的文章。2、同学们认真倾听后交流。可以提意见、建议、欣赏、补充。着重留意:a、语句是否通顺恰当。b、语言是否准确精妙。3、听取后,再次修改完善作文。(可以自行修改,也可以四人小组交流修改)4、欣赏佳作。(实物投影仪出示本次作文的“擂主作文”)a、可以教师朗读,学生边听边随机点评。b、也可以学生自由朗读,你从中学到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优点)c、 还可以四人小组组成“评审团”,派代表发言。第二单元教学内容:5古诗两首 6爬山虎的脚 7蟋蟀的住宅 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语文园地二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学到的观察方法与他人交流。2、学会本单元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课文。3、学习作者是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事物的特点的,积累好词佳句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写好本单元习作。4、学会对某一事物进行连续的观察和记录,培养乐于观察和表达的习惯,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不断提高写作能力。教学重点:学会对某一事物进行连续的观察和记录,培养乐于观察和表达的习惯,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不断提高写作能力。教学时间:约12课时5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完成并检查预习任务。2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学到的观察方法与他人交流。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欣赏古诗文并认真体会含有人生哲理的的诗句。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预习任务设计:1查找有关资料或工具书,了解苏轼、陆游的生平及作品23首。2尝试自读,理解两首诗。(1)借助字典读准字音。(2)借助“注释”或工具书试着讲一讲每首诗的意思。(3)有不理解的地方记录下来,准备上课质疑。(4)朗诵自己查找的课外古诗。总结、评价学生自学检查的情况肯定和鼓励学生的进步,激励学生自己读书的积极性。二、根据理解朗诵两首古诗1学生试读,注意把诗的节奏和对诗的理解读出来,师生评价。2采用齐诵、唱诵、表演诵、轮诵等方式读古诗。三、读后理解、学生质疑1读完后再说一说自己最新的理解,并提出不懂的问题。2师生共同归纳、整理。有的问题师生即时解决;有的可在学习中解决。四、欣赏诗句、体会意境、品味情感1看图想象,这两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色,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把想象到的景色用自己的话简单的说一说。3把自己想象到的内容画出来,然后到讲台前作展示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画?4师生共同评价,看学生是不是把诗中的景象、作者的感受画了出来。五、朗读古诗、体验情感1把自己的想象和体会融入到诵读之中,促使自己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六、默诵古诗、谈读后的感受1谈读诵的方法和体会。2说对诗句内容的独到见解和感悟。七、相互交流、介绍自己查阅的诗1小组交流苏轼和陆游的诗并说一说自己的理解。2摘抄其他同学找到的好诗。第二课时一、引入:同学们,今天我们采用“古诗接龙”的方式,复习以前学过的描写景色的诗。二、学习题西林壁设问置疑、思考哲理1诗人的观察地点和观察角度有哪些变化?你认为诗人所见到的景色有什么不同?可先让学生找出“横”“侧”“远”“近”“高”“低”这几个表示地点转换的字,然后再想象景色的变化。2你认为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3结合学过的画杨桃一文或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包含了什么道理?小组交流汇报。三、变换角色、交流认识1扮演苏轼,可问其他同学“读了这首诗有什么感受?”2做一次采访者,可问苏轼“为什么写这首诗?”3老师引导: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同学和身边的事物呢?结合生活实际回答。四、学习游山西村 朗读古诗、升华情感1陆游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表达了什么?看到“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感受到农人纯朴、田家盛情,表达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2你是通过那个字感受到农人田家的盛情的?由此你想象到了什么情景?用优美的语言具体描绘想象到的情景1美酒加盛情让人沉醉;山峦重重,水道弯弯,柳荫深深,鲜花簇簇让人迷恋;前行的路就在这美景之中。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陆游眼中的景色。2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举例子说一说。五、配乐朗诵题西林壁、游山西村以及课外写景的诗。老师范读、指名试读,指导学生读出古诗的韵律美和节奏美。六、布置作业1自己出一期手抄报。要求:选取学过的两首写景古诗,为其配上合适的图画,同时还要把自己想象到的内容以文字的形式展现在手抄报上。附板书设计:题西林壁 北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所见)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明理)(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结果各不相同)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叙事)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写景、议论)6爬山虎的脚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引人注意、均匀、重叠、孔隙、叶柄、触角、痕迹、逐渐、休想”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3、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教学重点:通过词句理解爬山虎的特点,并体会作者是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它的特点的。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交流图片、认识爬山虎1、组织学生交流观看自己在课前搜集到的爬山虎的图片,指导学生观察画面上爬山虎的样子,并说一说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2、鼓励学生介绍爬山虎,并说一说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二、朗读课文、认字解词1、读准字音,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阅工具书解决。2、交流学习成果,指名读幻灯片上的字词。三、默读课文、理清脉络1、再读课题,说说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2、默读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疑问,小组讨论解决部分疑问,再梳理问题。(1)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子的?它是怎样一脚一脚向上爬的?它的叶尖为什么一顺朝下?(2)课文围绕“爬山虎的脚”写了几部分内容?四、说一说,画一画爬山虎脚的样子。1、读相关段落,找出描写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的词语读一读,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爬山虎脚的样子。2、根据自己的理解动手画一画,看看谁画得最正确。3、同桌互相看看画得是不是像课文所写的那样。4、再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五、齐读第4自然段,并练习背诵。 引导学生把课文背诵下来,有意识地进行语言的积累。六、课后作业利用课余时间观察学校的爬山虎,并把看到的记录下来。第二课时一、导入:上节课老师要求大家观察爬山虎并作记录,下面就请几位同学读一读自己的观察记录。1、读记录并说一说和作者的观察有何相同和不同。2、对比作者的描写,集体评议大家的描写。二、体会词语、品读句子、演说特点句子一:(爬山虎的叶子)那些叶子绿的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的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空隙。1、反复朗读,找出能展现爬山虎叶子特点的词语。2、讲一讲自己有什么感受,并说一说这些词为什么用得恰当。3、带着理解和感悟仔细品读。句子二:(爬山虎的脚)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的方,反面伸出六七根枝状的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1、讨论回答:这三句介绍了爬山虎的脚哪几方面的特点。2、从“叶柄、六七根”等词语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观察仔细认真,描写准确生动。)3、以“我是爬山虎的脚”为题,向大家演示自己的特征。三、画一画、演一演爬山虎爬墙的过程。1、边读边画出描写爬山虎动作的词语,并试着换一换这些词语,然后集体评议、对比优劣。2、指名在班上说一说,可以边说边在黑板上图示。3、同位之间把爬山虎爬墙的过程按顺序说一说,感悟作者是怎样把意思写清楚的。四、听读思考1、听老师范读最后两个自然段,思考后回答。爬山虎的脚在触墙前后有什么变化?爬山虎的生长与墙有什么关系?2、小组交流探讨。五、读“阅读链接”1读一读“阅读链接”,说说自己的体会。2谈启示、说方法3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从这一课中受到的启发。(可提示学生从作者的观察顺序、作者的观察方法、文章围绕方法和时时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这些方面去谈。)六、小练笔1 观察一种植物,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附板书设计:6 爬山虎的脚观察细致 位置:茎上样子:形状:细丝,像触角颜色:嫩红语言生动爬:触变巴拉贴像蛟龙的爪子变化:没触墙:枯萎触着墙:灰色牢固7蟋蟀的住宅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住宅、隐蔽、毫不可惜、随遇而安、选择、住址、洞穴、柔弱、搜索、隐蔽、倾斜、平坦、扒土、宽敞”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激起观察自然的兴趣。3、积累好词佳句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了解蟋蟀是怎样建成住宅的,通过重点词句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小昆虫吗?你们捉过蟋蟀养过蟋蟀吗?你听到过蟋蟀的鸣叫吗?哪位同学能把自己了解的情况说一说。二、自由读文、了解内容1以自己喜欢的形式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2在读课文时还要圈画出不认识的生字和不理解的生词。三、小组交流、集体修正1、利用查字典或询问同学的办法解决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生词,也可把自己圈画出来的生字、词让小组的同学认读和理解,有争议的或不会得再问老师。2、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文章的主要内容。3、选取两名同学汇报小组的交流所得,然后集体修正和补充。四、分段朗读课文、明确文章层次1、分别朗读“蟋蟀住宅的特点”和“蟋蟀是怎样建造自己住宅的”两部分。2、把自己作为蟋蟀,向同学们介绍自己住宅的特点和建造过程。3、选择自己喜欢的语段读一读。五、细读课文、提出问题1、边读边思考,在读懂的文字旁边写上见解和感悟。2、标记出不理解的句段并提出问题。六、小组交流并解决问题、老师归纳关键疑问。1、根据小组交流的情况,老师归纳出具有共性的重点问题。如:法布尔为什么不把蟋蟀居住的地方称作“巢、洞、窝”,而是把它称作“住宅”呢?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蟋蟀“不肯随遇而安”?它是怎样选址的?它的住宅有什么特点?蟋蟀是怎样挖的?他的住宅为什么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2、小组交流探讨自己提出的问题,老师随时介入讨论,和学生共同解决问题。七、整理问题、留作预习任务。1、记录老师写在黑板上的问题,在小组内找一个合作伙伴,利用预习时间共同解决这些疑问。2、观察一种小动物,记录它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上节课同学们提出了几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老师要求两个同学合作解决,大家遇到困难了吗?那么请大家回答下面的问题。问:住宅一般指谁居住的地方?为什么把蟋蟀居住的地方称作“住宅”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你在其他作品中见过这样的写法吗?你使用过这种写法吗?问:为什么说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过程艰辛、工具简单)二、读课文、画“住宅”1、带着问题读课文:蟋蟀的住宅有哪些特点?画出重点词句加以体会,在体会的基础上反复的读一读。2、老师出示一张有错误的蟋蟀住宅图,让大家找一找它的毛病在哪儿。3、拿起画笔,画出正确的住宅示意图,注意体现蟋蟀住宅的特点。4、展示自己的作品并抓住课文里的重点词,以“我的家”为题说一说自己画出的内容。5、师生进行评议,并把最好的作品贴到黑板上。三、品味重点词语的作用1、蟋蟀不肯随遇而安,这一点和大多的昆虫不同,那么蟋蟀是怎么做的?其他昆虫又是如何做的呢?(读文章的第二自然段,抓关键词进行体会)2、谁能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读课文的体会说一说“随遇而安”的意思?3、反复读“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这一句,你还能体会到什么?四、品读句子、体味情感、领略文章内涵出示句子。假如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1、先体会这一句该怎样读,然后自己试着读一读,指名读,教师范读。(读出赞美)2、根据这句话提出问题:(1)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什么样的?(2)为什么说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3)作者为什么能把蟋蟀建房子写的那样形象、具体呢?3、解决问题步骤:(1)读课文画出描写蟋蟀建造住宅的工具,并说一说这些工具的作用。(2)把自己当作蟋蟀,想象是怎样建造住宅的,小组内说一说。(3)听完了介绍,交流一下感受。(4)体会朗读,读出对蟋蟀不辞劳苦建造住宅的赞美之情。4、用作者的话和自己的话分别赞美蟋蟀。步骤:(1)找出文中三个直接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2)用自己的话表达对蟋蟀的评价。五、学习“资料袋”读“资料袋”的内容,谈一谈自己的体会和收获。六、小练笔借鉴拟人化的写法,写一篇有关小动物或小昆虫的短文。附板书设计蟋蟀的住宅特点伟大的工程修建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2、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并能和同学们交流读后的感受。教学重点: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并了解相关的地理知识。教学准备:世界地图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法布尔长期观察昆虫,成了著名的昆虫学家,还写出了享誉世界的文学巨著昆虫记。那么德国著名的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通过一张普通的世界地图会发现什么呢?二、自读课文,感知内容1、边朗读课文边查阅工具书,理解文中的生字新词,小组内可进行交流、探讨。2、简单的说一说文章的主要内容。三、默读导读和课文,质疑问难1、通过阅读提出疑难问题,同学之间相互讨论解决。2、师生共同归纳问题,老师指导解决。问题: (1)魏格纳的奇妙的想法是怎样产生的?有了这个想法之后,他做了些什么?(2)魏格纳发现了什么重要证据,证明他的假想是正确的?(3)魏格纳重大的发现靠的是什么?四、细读课文,解决问题,交流所得1、老师指导学生观察世界地图,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由此体会魏格纳产生这种想法的原因。2、反复读第5自然段,理解“大陆漂流”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魏格纳是如何仔细端详地图的。3、默读第7自然段,记录下作者进行推理的过程,然后指名说一说。4、师生共同交流读书体会,论证魏格纳成功的原因。五、复述故事指定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简要的复述故事,其余学生评议、补充。六、交流地理知识相互交流展示自己了解的、搜集的有关“大陆漂移”的知识。多角度体验观察的重要性语文园地二教学目标1、在口语交际中,引导学生回顾和总结在课文中学到的观察方法和观察习惯,使学生能合理地表达出观图后想到的内容及感受,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和能力,以及倾听、表达、交流的能力。2、通过习作,学会对某一事物进行连续的观察和记录,培养乐于观察和表达的习惯,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不断提高写作能力。3、在我的发现中进一步掌握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养成留心观察、勤于思考和乐于表达的习惯;积累花卉谚语,丰富学生的语言。通过学习胸有成竹进一步体会留心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通过习作,学会对某一事物进行连续的观察和记录,培养乐于观察和表达的习惯,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不断提高写作能力。教学时间:四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口语交际)一、激情导入:有句俗话说得好,“留心处处皆学问”,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会获得更多的乐趣。想体验一下吗?二、探究观察方法1、看大屏幕(花瓶图),用“我看到了”练习说一说。2、小组比赛,看谁发现的快,发现得多,然后在班上交流自己的发现。3、共同回顾前面的几篇课文,再深入体会学过的观察方法,感受细心观察的重要性。三、运用方法,用心体验1、运用已总结的方法,观察另两幅图,说一说自己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并由图想到了什么内容。2、大家都说一说自己观察后的感受。3、自由说一说自己平时细心观察过的事物。4、介绍自己观察后的收获和体会,并相互交流经验。四、再看图片,升华感悟一张小小的图片,在我们留心观察中,变得丰富多彩,相信此时你一定会有许多话要说。可以说说本节课感受、自己了解的和观察有关的中外名人故事或自己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进行观察的打算。五、总结只要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继续处处留心观察,你就会发现世间万物的众多奥妙!第二课时(习作指导)一、 激情导入:同学们,上节口语交际课我们共同体验了“留心观察”的妙趣,受益匪浅。本次习作,就与观察息息相关。二、明确习作要求,指导习作。1、自读本次习作提示,说说本次习作的要求。2、拓宽学生写作思路本次习作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3、口头作文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每双眼睛里都有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同学们用自己明亮的眼睛认真观察过周围的事物吗?现在就请你把自己独特的发现告诉大家吧。(1)按提示有序地说说自己的发现:最近你观察过什么事物?是在哪里观察的?怎么观察的?观察的时候你发现了哪些新奇的事情?观察对象的哪些地方让你感觉到有趣?(2)引导全班学生相互交流和启发,老师做适当的点评。(3)老师指点观察日记的写法和格式。(4)题目可用观察日记X则,也可自拟。三、独立写作学生凝思试写,自读自改四、总结布置作业第三课时(习作讲评)一、谈话导入:我国古典名著红楼梦可谓是家喻户晓,可你们知道吗,该书的作者曹雪芹对自己的作品“批阅十载,增删五次”,也就是说,优秀的文章均是经过数次修改而成的,本节课我们就要对自己的习作进行评改。二、回顾要求,组内评改1、回顾本次习作要求2、细读自己的习作,改正文中的错别字,还要把不通顺的句子修改过来。3、小组内交流,评改,评选组内优秀习作和进步大的同学习作。三、评价典型习作1、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习作,由学生自己在班上朗读,并说一说自己这样写的理由。2、明确评改要求:(1)找出别人作品中的错别字和不通顺的句子。(2)在文章中或文章后写出自己的评改意见。 3、师生共同评价并提出修改意见。四、自我修改借鉴意见、修改自己的习作,并重新誊抄一份。五、佳作欣赏六、总结同学们,只要我们继续留心观察,就会发现我们周围的事物在发生着点点滴滴的变化,这点点滴滴信手拈来,就能成为一篇好文章。第四课时(发现积累)一、学习“我的发现”1、读句子、谈体会(1)出示“我的发现”中的几句话。(2)细读选取的三个句子,体会作者是怎样观察周围事物的。(3)指两名同学读对话部分,并说一说小林和小东发现了什么。2、找句子、学方法(1)从学过的课文中找类似的语句,并体会留心观察的重要性。(2)说说自己平日积累的类似的句子,让大家品评。二、学习“日积月累”1、熟读背诵“花名歌谣”(1)自己试读,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可查字典。(2)看看有几种花,有什么特点?找出12种花名并写一写。(3)朗读歌谣,开展背诵比赛。2、自编歌谣1)用短文中的歌名或其他花名,仿写几句歌谣。2)朗诵自编歌谣,大家品评修改。三、学习“成语故事” 1、朗读短文,理解故事内容,给大家讲一讲这个故事。2、提出问题,讨论交流“胸有成竹”是什么意思?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文与可画的竹子生动传神?文与可的笔下为什么能出现一杆杆生动传神的竹子?你能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胸有成竹”的意思吗?3、让学生说一说这个故事揭示的道理。4、读写结合(1)结合自己的理解,练习运用这个成语。(2)小组内说说其他成语故事第三单元教学内容: 9 巨人的花园 10幸福是什么 11去年的树 12小木偶的故事 语文园地三教学目的:1、读懂课文,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愿意和同学交流阅读的感受,感受童话故事对高尚友情的赞美,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2、学会本单元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3、在亲身经历中,感受童话带来的乐趣,激发学习童话的兴趣。在写童话、讲童话、演童话过程中,训练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点:愿意和同学交流阅读的感受,感受童话故事对高尚友情的赞美,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激发学习童话的兴趣。教学时间:约13课时9巨人的花园教学目的: 1、认识8生字,会写12字。正确读写“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洋溢、允许、围墙、告示牌、隆冬、孤独、狂风大作、雪花飞舞、草翠花开、训斥、覆盖、凝视、火辣辣、冷酷、愉快、拆除”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 3、读懂课文,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愿意和同学交流阅读的感受。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童话的兴趣,想象画面,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培养想象力。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教学难点是体会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课前准备生字卡、搜集神秘花园的音乐带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1、情境:讲童话故事。 2、过度:出示: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3、学生围绕中心句质疑4、教师揭题:古人云:学贵生疑,疑则进也。解疑的最好方法就是读书。今天我们一起来读9 巨人的花园二、初读感知1、教师出示自读要求。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读准字音,查字典或者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词语,读通句子读完以后,想想自己能解答同学们提出的哪些问题2、学生自主读书。3、检查自学。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认读生字情况。出示新词“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洋溢、允许、围墙、告示牌、隆冬、孤独、狂风大作、雪花飞舞、草翠花开、训斥、覆盖、凝视、火辣辣、冷酷、愉快、拆除等语。各自交流自己是用什么方法理解词语:指名分段朗读课文。三、再读课文1、以小组为单位,练习把课文朗诵通顺流利。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指名回答补充。四、指导书写1、出示生字“溢、允、墙、牌、添、训”认读,自己想把法记住字型。2、你还能用这些生字组和课文不一样的词吗?3、重点指导以下字的书写。允添字的右下部分容易写错,要引导学生观察仔细。4、生书写练习,教师巡视。五、抄写生字第二课时一、复习回顾1、听写生字词。2、分段朗读课文。二、精读课文感悟学生围绕“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这个问题进行研读, 巨人醒悟前是什么样的?醒悟后又是怎样?应该怎样读巨人醒悟前的话?1、研读课文第二三八段。2、自然段,体验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读了这大段话,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体会对比手法)通过朗读,进一步体验盘古开天地的艰难3、指导朗诵,能以赞赏的语气读读这一自然段。4、续读第二三八自然段,体验童话故事想象神奇的特点。读一读,说说你有什么感受。再读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你还想到什么情景?能模仿书中的句式说一说吗?5学生朗读醒悟前的对话。自由朗读,一边读一边想像。指名学生多人次朗读。三、想象感悟1、浮想联翩:学生伴随配乐朗读,想象巨人砌墙与拆墙花园的情形。2、展示台:选择自己最爱读的句子,把它几在脑海里,注意像“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洋溢、允许、围墙、告示牌、隆冬、孤独、狂风大作、雪花飞舞、草翠花开、训斥、覆盖、凝视”等这样的词语。3、学生再次有感情地齐读中心句。四、总结全文五、布置作业把童话故事巨人的花园讲给家长或朋友听,请他们提提意见,准备参加班内将要开展的“故事大王”评选活动。第三课时一、练习写字1、出示生字词语卡片:“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洋溢、允许、围墙、告示牌、隆冬、孤独、狂风大作、雪花飞舞、草翠花开、训斥、覆盖、凝视”这些词语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生字,读读带有这些生字的词。还能组不一样的词语吗? 2、开火车说词。 3、选一个最喜欢的词用说一个句子。 4、重点指导,要指导学生写字时摆好各部分的位置。5、学生练写生字,当堂展评。二、练讲故事1、朗读课文,做好讲故事及评选“故事大王”的准备工作。2、评选方法:小组内互相讲,听,提意见,并推荐一名代表本组参加全班的“故事大王”的评选。3、讲故事,评选“故事大王”。三、课后作业1、找其他童话故事读一读,将给别人听。2、课外同步阅读小青石和格林童话板书设计:9、巨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