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泉港区初中学业质量检查.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416645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泉港区初中学业质量检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2年泉港区初中学业质量检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2年泉港区初中学业质量检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年泉港区初中学业质量检查语 文 试 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一、积累与运用(35分)1阅读下面一段话,回答问题(7分)在风中,她的脸是那么黝( )黑,她的手是那么粗糙,她的眼睛是那么黯( )淡,然而她立在那儿却是那么挺b ,那么坚定,仿佛在chn 憬,又仿佛在等待。 (小巷深处)(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黝( )黑 黯( )淡 挺b chn 憬(2)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3分)A上面文段采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细腻,感人至深。B文段中“然而”一词表示转折,如果改用“但是”文意没有变化。C利用工具书查找“佛”字,应查声部“F”,音节“f”。D“粗糙”在文中是“粗劣”、“不光滑”的意思,它的反义词是“细腻”、“纤细”等。2古诗文填空(12分)(1)沉舟侧畔千帆过, 。(2)感时花溅泪, 。(3) ,愁云惨淡万里凝。(4)道狭草木长, 。(5)东风不与周郎便, 。(6)千嶂里, 。(7) ,野渡无人舟自横。(8)曾子曰:“ ,任重而道远”。(9) ,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 。3学习探究:(8分)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今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突破5亿,达5.13亿,互联网普及率达38.3%。材料:2:调查中,92.0%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每天上网。仅46.6%的人表示能忍受1天以上不上网,仅22.4%的人能忍受3天以上不上网。材料3:83.2%的人坦言网络改变了自己和周边人的性格。具体而言,63.6%的人认为过度上网使人“变得内向”;57.3%的人觉得整天泡在网上让人“更孤独”;46.2%的人选择“缺乏创造性”;41.5%的人选择“变得被动”,34.8%的人指出网络会让人“情绪低落”。材料4:网络使人们哪些习惯被弱化或渐渐丧失?调查中,排在首位的是“写信”(69.1%),其次是“看纸质书”(56.5%),排在第三的是“做运动”(46.8%)。接下来还有“打电话”(36.9%)、“面对面沟通”(37.7%)、“外出参加聚会”(30.0%)等。(以上材料摘自中国青年报2012年5月24日)(1)请你概括说说以上材料的主要信息(3分) (2)对于使用网络,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大家看法不一。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简要说说理由。(3分) (3)如何理性地使用网络?你的建议是。(2分) 4名著阅读(8分)(1)水浒传第六十八回回目是“宋公明夜打曾头市,卢俊义活捉史文恭”。 宋公明的外号是 ,卢俊义曾被梁山好汉 (人名)用计骗上梁山。“宋公明夜打曾头市”的主要原因是 (4分)。(2)请简述西游记中“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主要情节。(4分) 二、阅读(55分)(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5分)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4分)(1)略无阙处( ) (2)重岩叠嶂( )(3)虽乘奔御风( ) (4)沿溯阻绝( )6下面加点词意思或用法一样的是( )(3分)A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B或王命急宣 而或长烟一空C属引凄异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D故渔者歌 故人具鸡黍7翻译下列句子。(4分)(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8用自己的话回答:一年四季,三峡风光各有什么特点?(2分)春冬: 景色艳丽奇绝; 夏季: 秋季: 9文末引用渔歌有什么作用?(2分) (二)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18分)善念就是善良的念头。念头,有是非之分、正邪之分、善恶之分。善念,是万善之门,从这里可以走向人生的制高点;恶念,是万恶之源,从这里可以滑入恶的深渊。善念,在修身中具有重要作用。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 。思想支配行动,这是一条定律。善念支配行动,则能使良好的道德行为通过善念的心理活动得以实现。二是 .善念是一种思维活动,一种心理状态,一种思想感情,也是一种道德意识。因此说,善念是道德行为建设的内在动因,是指导人们去行动的无形内驱力。三是 .道德认识的提高和道德品质的形成,主要依靠道德修养和道德积累。从中国伦理道德发展史可以看出,善念之积累对于个人良好道德的开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善念是先天的,亦不是赁空而来的,它是在道德教育、环境熏陶和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善念来源于崇高的信念。我们的信念,是追求真理、追求正义、追求光明、追求真善美。这样的信念一经在自己的头脑里生根,它就会成为自己的善念之源。善念来源于正确的善恶观。一个人只有树立了正确的善恶观,才能分清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才能抑恶扬善,走向光明。善念来源于后天的实践。善恶观念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人们在后天的实践中形成的。只有经过实践把善念转化为善行的时候,才能实现善念的社会价值,因为善念是根,善言是花,善行是果。要做到常存善念,就要经常自思内省,排除邪念。明代杨继盛在其遗嘱中有一段深刻的论述:心以思为职。或独坐时,或夜深时,念头一起,则自思曰:“这是好念?还是恶念?”若是好念,便扩充起来,必见之行。若是恶念,便禁止勿思。此段论述令人深思,耐人寻味。我们应该是恶当惊,是善则喜,去恶扬善,唯善是举。常存善念,是一个人善言善行的思想根基,是一个人的崇高美德。有了这种美德,就可以乐善不倦,以善为宝,嫉恶如仇,从善如流。10.文中作者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 。11.本文是写“善念”的,可在第一段中又提到“恶念”,作者这样写的目的。(3分) 。12.善念在修身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请依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试着将“推动作用”、“积累作用”、“导向作用”三个词语恰当地填入文中画线处。(3分) 。13从第段到第段可以分成三层,请用“/”标出并概括每层的意思。(8分)用“/”划分层次: 第一层层意是: 。第二层层意是: 。第三层层意是: 。14(2分)本文引用明代杨继盛的遗嘱中的一段文字的目的是什么?答: (三)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22分)苦 夏 冯骥才这一日,终于撂下扇子。来自天上清爽的风,忽吹得我衣袂飞举,并从袖口和裤管钻进来,把周身溜溜地抚动。我惊讶地看着阳光下依旧夺目的风景,不明白从前那个酷烈非常的夏天突然到哪里去了。 四季是来自于宇宙的最大的拍节。在每一个拍节里,大地的景观便全然变换与更新,四季还赋予地球以诗,故而悟性极强的中国人,在绝句中确立的法则是:起,承,转,合。这四个字恰恰就是四季的本质。起始如春,承续似夏,转变若秋,合拢为冬。合在一起,不正是地球生命完整的一轮?为此,天地间一切生命都依从这一拍节,无论岁岁枯荣与生死的花草百虫,还是长命百岁的漫漫人生。然而在这生命的四季里,最壮美和最热烈的不是这长长的夏么? 女人们孩提时的记忆散布在四季;男人们的童年往事大多是在夏天里。这是由于我们儿时的伴侣总是各种各样的昆虫。蜻蜓、天牛、蚂蚱、螳螂、蝴蝶、蝉、蚂蚁、蚯蚓,此外还有青蛙和鱼儿。它们都是夏日生活的主角;每种昆虫都给我们带来无穷的快乐。甚至我对家人和朋友们记忆最深刻的细节,也都与昆虫有关。比如妹妹一见到壁虎就发出一种特别恐怖的尖叫,比如邻家那个斜眼的男孩子专门残害蜻蜓,比如同班一个最好看的女生头上花形的发卡,总招来蝴蝶落在边上;再比如,父亲睡在铺了凉席的地板上,夜里翻身居然压死了一只蝎子。这不可思议的事使我感到父亲的无比强大。再后来父亲挨斗,挨整,写检查;我劝慰和宽解他,怕他自杀,替他写检查那时我最初写作的内容之一。这时候父亲那种强大感便不复存在。生活中的一切事物,包括夏天的意味全都发生了变化。 在快乐的童年里,根本不会感到蒸笼般夏天的难耐与难熬。唯有在此后艰难的人生里,才体会到苦夏的滋味。快乐把时光缩短,苦难把岁月拉长,一如这长长的仿佛没有尽头的苦夏。但我至今不喜欢谈自己往日的苦楚与磨砺。相反,我却从中领悟到“苦”字的分量。苦,原是生活中的蜜。人生的一切收获都压在这沉甸甸的苦字下边。然而一般的苦字下边只有一无所有。你用尽平生的力气,最终收获与初始时的愿望竟然去之千里。你该怎么想? 于是我懂得了这苦夏它不是无尽头的暑热的折磨,而是我们顶着毒日头默默的坚忍的苦斗的本身。人生的力量全是对手给的,那就是要把对手的压力吸入自己的骨头里。强者之力最主要的是承受力。只有在匪夷所思的承受中才会感到自己属于强者,也许为此,我的写作一大半是在夏季。很多作家包括普希金不都是在爽朗而惬意的秋天里开花结果?我却每每进入炎热的夏季,反而写作力加倍地旺盛。我想,这一定是那些沉重的人身的苦夏,锻造出我这个反常的性格习惯。我太熟悉那种写作久了,汗湿的胳膊粘在书桌的玻璃上的美妙无比的感觉。在维瓦尔的四季中,我常常只听“夏”的一章。它使我激动,胜过春之蓬发、秋之灿烂、冬之静穆。友人说“夏”的一章,极尽华丽之美。我说我从中感受到的,确是夏的苦涩与艰辛,甚至还有一点儿悲壮。友人说,我在这音乐情境里已经放进去太多自己的故事。我点点头,并告诉他我的音乐体验。音乐的最高境界是超越听觉;不只是它给你,更是你给它。年年夏日,我都会这样体验一次夏的意义,从而激情迸发,心境昂然。一手撑着滚烫的酷暑,一手写下许多文字来。 我发现,这伏夏不是被秋风吹去的,更不是给我们的扇子轰走的 夏天是被它自己融化掉的。因为,夏天的最后一刻,总是它酷热的极致。我明白了,它是耗尽自己的一切,才显示出夏的无边的威力。生命的快乐是能量淋漓尽致的挥发。但谁能像它这样,用一种自焚的形式,创造出这火一样辉煌的顶点? 于是,我充满了夏之崇拜!我要一连跨过眼前辽阔的秋,悠长的冬和遥远的春,再一次与你相遇,我精神的无上境界苦夏!15请用文中的话解释题目“苦夏”的含义(3分) 16文章中写到了有关父亲的哪两件事,其作用各是什么。(6分) 1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A.当秋意来临时,作者感到惊异茫然,因此借夏去秋来之时机,对整个夏天做了回顾性思考。B.文中以绝句法则喻四季,与后文谈音乐相呼应,都表现出作者对夏天的审美意义的认识。C.和“我”的创造旺盛期在夏季不同,别的作家没有经过苦夏的锻造,他们的创作力旺盛期在秋天。D.文中有“汗湿的胳膊粘在书桌玻璃上”这样的细节,表明了“我”在苦夏中经过锻造,获得精神的满足。E.作者对苦夏的感悟,既含有苦夏给予作者的,也含有作者结合自己的经历给予苦夏的。18本文语言韵味十足,不乏美句精句,请你选取一个句子并谈谈该句的表达效果(4分) 19.通读全文,概括说说作者产生“夏之崇拜”的原因是什么。(4分) 三、作文(60分)从下面两道题目中,任选一道作文。文题一:有个人有一头驴和一匹马。一天,它们驮着货物赶路。驴劳累了,对马说:“我吃不消了,你多少帮我驮一点货物吧。”马不愿帮驴的忙。驴倒地死了。随后,主人把驴的全部货物移到了马身上,并在上面放了一张驴皮。马心里想:“我不愿帮驴一点忙,现在却必须驮运全部货物,还加上它的皮。”请根据以上材料或叙写经历、见闻,或谈谈自己的感悟,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题二:题目:有了你,我多么快乐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规范(诗歌除外);文中不能出现学校名和人名;字数600字以上。 2012年泉港区初中学业质量检查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1.(2)A3.(1)中国互联网络发展迅速,网民数量多;互联网深刻影响人们生活(或多数网民认为网络改变了自己和周边人的性格,网络使人们的一些习惯被弱化或渐渐丧失)(意思对即可)(2)观点1分,理由(2分)言之成理即可。(3)示例:应自觉提醒自己在网上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应自觉管理每天的上网时间;年轻人要把注意力放在真实生活中人们应培养更多的线下兴趣爱好。4.(1)及时雨吴用(各1分)为晁盖报仇(2分)(2)示例:白骨精先变个美女,虚情假意哄骗唐僧吃饭,孙悟空认出她是妖精,举棒就打,妖精使个“解尸法”逃走了。第二次妖精变个老妇人,孙悟空举棒照头便打,妖精再次逃脱。第三次妖精变个老公公,孙悟空在土地神的照应下把妖精打死了,变成一堆白骨,脊梁上有四个字“白骨夫人”,但是猪八戒说这是孙悟空打死了人,怕被责罚而使的障眼法,唐僧信了八戒的话,就决不要孙悟空做徒弟,就写了休书把他赶跑了。二、5.一点没有,完全没有像屏障一样的山峰奔驰的快马逆流而上6.B7.江水清澈,山峰高峻,草木茂盛,实在很有趣味,空旷的山谷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8.夏季,水势迅猛。秋季,幽静、萧瑟、凄凉。(意思对既可)9.一方面,渲染三峡秋景的萧瑟、凄凉的气势;另一方面,又暗示三峡山高、岭连、峡长的特点,与前文照应。(意思对即可)10.人要常存善念11.采用对比论证手法,通过善恶对比,突出人要常存善念,而不可存有恶念。(“对比”1分)12.导向作用推动作用积累作用13.(2分)第一层:善念在修身中的重要作用。第二层:善念的形成与来源。第三层:如何做到常存善念。(各2分,意思对即可)14.警示人们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要时常反思,以便做到弃恶扬善,唯善是举。(意思对即可)15.不是无尽头的暑热的折磨,而是我们顶着毒日头默默有坚忍的苦斗的本身。16.一是写父亲睡在铺了凉席的地板上,夜里翻身竟压死了一只蝎子,突出童年的趣味生活,与“苦夏”形成鲜明对比。二是写父亲挨斗、挨整、写检查,这暗示了自己的生活已经开始面临苦难,并引出下文对“苦夏”的思考。(每件事3分)17.AC(5分,答对一项得2分)18.句子2分,分析2分。示例:句子:一手撑着滚烫的酷暑,一手写下许多文字来。表达效果:体现出“我”感悟到苦夏的意义,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一方面和酷暑搏斗,一方面获得巨大的创造力的昂然的生命状态。19.原因是,在作者看来,夏是四季里,也是生命中最壮美、最热烈的;(1分)夏天的生活不仅会带来快乐,夏天更是苦难的象征,但苦难使人们具有承受力,并因承受苦难而可以产生巨大的力量(创造力量),(1分)可以使人们有苦涩、艰辛、悲壮的审美感受,(1分)同时苦难到达极致,可以激发出战胜苦难超越苦难的生命力量。(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