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作文教学.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416176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4.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之我见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越来越发现学生的作文能力有待加强。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待改进。在实际教学中我对这一点深有感触,一布置作文,许多学生就感到头疼,一拿起笔就不知道从哪儿写起,最后绞尽脑汁,搜肠刮肚也难以写出一篇像样的文章来。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写作,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认为在作文教学中,必须牢牢抓住以下三点:一、要求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有学生经过大胆细致的观察才能积累生活的素材,只有感悟生活才能写出好的文章,教师首先教会学生学会观察,学生能够由表及里的细致的观察生活。并且把它积累下来。作文写作得从观察积累开始,写作是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如果没有丰厚的知识积淀,很难写出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新颖别致的文章来,二、要求学生感悟生活触及真情言为心声,文贵情真。只有感情真挚的文章才能打动人心。读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感受作者对济南的喜爱;读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体会千古羁旅者之思,令人荡气回肠;读好的文章必然是作者真情的自然流露,必然浸透着作者喜怒哀乐。虽然我们的学生远远达不到作家们炉火纯青的写作水平,但是,学生的情感世界同样是丰富多彩的!学生完全可以写出感人肺腑的美文。如果我们的学生也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作文中,用自己的真情去拨动读者的心弦,那么也会产生“使人心动”的魅力。三、科学训练,写出佳作如果说材料积累是让作文有了形,触及情感是让作文有了神,那么怎样把这二者结合起来,达到形神具备,从而提高作文水平呢?我认为这就需要在“实战”中去不断地演练,笔者对学生曾做过个“实战”尝试:1.看图作文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现在的信息社会科技那么发达,利用电脑视频教学生观察图片,欣赏漫画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2.扩写训练初学写作课提倡仿写扩写,即使模仿得比较机械,也不要轻易否定。只要持之以恒,学生的思维将越来越活跃,文体越来越规范,语句越来越流畅,技巧越来越熟练。3.语言训练做作文过程中。语言应该流畅生动。教师在语言训练时确应下一番苦功,应灵活地、多方面地训练学生语言,训练学生活用词语。让学生尝试活用成语、歇后语、广告语,使语言富有时代气息;训练学生在行文中适当运用文言词语,使语言凝练典雅;训练学生巧妙地引用名句,增强文化积淀。4.行文训练作文训练过程中,老师要培养学生认真修改和规范书写的好习惯。以文字为载体的作文比以声音为载体的说话其优越性表现在前者可以从容反复地修改,更全面、更准确地表达比较复杂的意思。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指明了新方向。要让作文教学变得有效,切实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潜心研究。只要我们不断努力、认真探究,一定会开创作文有效教学的新天地。(作者单位黑龙江省鸡西市滴道学校)小学美术教学与学生创造性思维常露摘要:美术活动的过程是一个创造的过程。教师应将创造性思维和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美术教学的过程之中。关键词:美术教学;创造性思维和能力;模式新课标明确要求美术教育应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单纯地讲解,学生机械地临摹,已不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而创造性思维是一种破除旧模式的束缚,树立开拓创新精神。而进行的一种综合认识思辨活动。低年级美术课应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与创新意识。创造意识是创新素质培养的前提,创新素质表现为善于发现问题、求新求变、积极探究的心理取向。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应强化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自己看到现象,比较异同,找到联系,认识关系,总结规律,想出办法。无论哪一种创造活动,创造过程一般都必须经过准备、引导、联想、创作四个过程,美术设计创作也不例外。它也是个问题不断求解的过程,学生就是在这个创作过程中心智得到训练,创造性思维得以提高。创造性过程大致分为四个阶段:收集信息。寻找材料;启发引导,分析讨论;设计创作,总结评价。在创造过程中,应如何训练他们的思维,使创造能力得到提高?下面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一、收集信息。寻找材料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查找与课程相关的信息创作材料,这是培训发散性思维的准备阶段。开发创造性思维的第一步是如何让学生学会“发现”,这是培训学生的感知能力,也是培训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只有让学生充分地感知臆测对象,在生活中感受到的东西才能充满激情地去表现,联想和想象的翅膀才能飞翔,创新意识才能和谐发展。二、启发引导,分析讨论以具体事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即采取先个性后通性,以“点”带“面”的方法,让学生从一些典型个案的分析讨论着手,快速进入创造性状态,如,在叶子片片一课中,我首先让学生先观看录像林中四季:你看到了什么?让学生了解各种颜色的叶,色彩大多随季节的变更而改变,接着我展示各种造型的叶子,然后展开讨论:这些叶子是什么形状?像什么?如果把各种叶子进行剪裁与组合,它们又变成什么形状?通过一系列的分析。同学们的思维又得到了扩展。三、设计创作。总结评价学生创造热情被充分调动起来后,充满激情地投入到创作之中,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展示个性。例如:在书签制作过程中,我鼓励学生制作各种形状的书签,并根据书签的形式特点,大胆地进行夸张变形,结果一堂课下来,同学们制作的书签形状真是五花八门,有长条形,也有圆形、心形、菱形的,书签表现的内容也与书签的形状相当和谐。在评价作品时,先让学生自己评价对作品的看法,再让同学之间互相评价,最后根据学生的发言,我再进行适当的补充与概括,以鼓励的语言为主,让他们有创作的成就感。儿童创造的过程是一个积极思维的过程,是一个能抓住自己的感觉尽可能地联想到更多的东西的过程。是一个智慧闪烁的过程。这种自由的空间和适宜的氛围将有助于更好发挥创造力,实现创造。创造性模式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他们对事物、对生活的独创性见解,同时也得到了他们的认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