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的中医诊疗方案.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415420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2.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衰的中医诊疗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心衰的中医诊疗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心衰的中医诊疗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衰急诊的中医诊疗方案心衰是指心体受损,脏真受伤,心脉“气力衰竭”所致的危重病症。心衰指因心病日久,阳气虚衰,运血无力,或气滞血瘀,心脉不畅,血瘀水停。以喘息心悸,不能平卧,咳吐痰涎,水肿少尿为主要表现的脱病类疾病。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心力衰竭。 【病因病机】心衰是因心痹、肺心病、心瘅、胸痹(心痛)、高原胸痹或风眩等病,病程日久,或过度劳累,损伤心气,阳气虚衰,搏血或运血无力,气虚血瘀,心脉不畅等引起。或突发心动悸,本已虚弱之心气无力以应,而诱发或加剧心衰。心阳不足,经气不利,血行不畅,水气内停,泛滥肌肤,凌心射肺,则发为心悸、喘促、水肿等症,而为心衰。 中医诊断方法1、问诊 以心悸,喘促,水肿为主证。轻者,劳累后心悸,气短;重者,动则喘促,心悸澹澹而动,水肿尿少,甚则静息亦喘,倚息不得卧,心中澹澹大动,尿少水肿加重。多伴咯血,脘腹胀痛,恶心纳呆等。既往多有卒心痛、痰饮、水肿、肺胀、风旋病史。2、闻诊 气息短促,语音前轻后重,甚至喉中痰鸣,心脏听诊多可闻及病理性杂音及心律失常,两肺可闻及湿罗音。3.望诊 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甚则昏厥谵妄,汗出或大汗淋漓,口唇、爪甲青紫,咯痰呈粉红,泡沫状,舌淡或紫黯,舌系带络脉粗紫,苔薄白或白腻、黄腻。水肿轻者,足附浮肿;重者,四肢、躯干水肿;甚者,胸水腹水。胸部X线示:心脏扩大,肺间质水肿、胸水等。颈动脉搏动图示:射血期前时间(PEP)增大 ,左室射血时间(LVET)缩短。中心静脉压或肺楔压升高,心指数降低。4.切诊 切虚里多动而应手,鼓动疾数,胁下痞块,肢末欠温或四肢湿冷,脉见数、促、结、代、雀啄、釜沸、屋漏等。【诊断要点】1、病程迁延缓慢,具有心痹、肺心病、心瘅、胸痹(心痛)等器质性心脏病的基础,常于劳作、或夜间平卧时、或有其他疾病时诱发或加重。2、平时有心悸,气促,胸闷等症,发作时诸症加重,端坐不能平卧,下肢水肿,甚或有腹水,少尿,腹胀纳差,咳吐痰涎或咯血。3、口唇紫绀,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肝肿大压痛,心界扩大,脉搏增快,肺底或全肺有湿啰音等。4、X线、超声心动图等检查示心室、心房扩大。5、具有原心脏病的症状和体征。【类病鉴别】1、支饮:亦有心悸、气促等症状,但具有心包积液症状和体征,如奇脉、脉压小、心音遥远等,X线及B型超声波检查可明确诊断。2、心痹:心衰常为心痹等病的发展,当出现气喘不能平卧,下肢水肿,心界明显扩大等,应有心衰的诊断。3、哮病:无心脏病史,以发作性喉间哮鸣有声为特征。哮病日久可形成肺心病而出现心衰。4、肺胀:有久咳、哮病等病史,有桶状胸、肺部叩诊呈过清音等体征,X线胸透示透亮度增加。5、肾水等:小便常规见蛋白、管型等。论治(一)治疗原则 心衰的发生机理在于心体受损,真气衰竭,心脏瘀阻,水饮内停。故其治疗原则当以“损其心者,调其营卫”,祛邪扶正,标本同治为主,以强心利水,活血化瘀为根本大法。(二)急救处理1、半卧位 两腿自然下垂,及时吸出咽喉部、呼吸道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2、吸氧 鼻导管或面罩吸氧。水凌心肺,咯粉红色泡沫样痰时,氧气可通过75%酒精湿化后吸入。3、中成药 (1)增强心气:万年青注射液:6-10ml,加入5%葡萄糖250 ml,每日1次,静脉滴注。蟾力酥注射液:2-4 ml,每日2次,肌内注射。福寿草:2 ml,每日2次,口服;0.25-0.5mg,加入25%葡萄糖20 ml,每日1-2次,静脉推注。葶苈子粉:1-2g,每日3次,口服。罗布麻叶根:用8%罗布麻煎剂,每次100 ml,每日2次,口服。若心率减至80-90次/分,改为每次50ml,每日1次,口服。北五加皮粗甙:每次20mg,每日3次,口服,2日后改为每日20-40mg维持。此外,参附注射液、生脉注射液、铃兰、夹竹桃等亦可选用。(2)清热解毒:双黄连粉针剂:60 mg/kg,加入 5%葡萄糖注射液500ml,每日1-2次,静脉滴注。血塞通注射液:10-2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每日1-2次,静脉滴注。脉络宁注射液:10-2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每日1次,静脉滴注。(3)平肝熄风:汉防已甲素注射液:4 ml,每日2次,肌内注射。天麻注射液:4 ml,每日2次,肌内注射。羚羊角粉:0.6g,每日3次,吞服。4、针灸 (1)针刺:取内关、间使、心俞、神门、足三里。气促配膻中、肺俞;腹胀配中脘、支沟;尿少配肾俞、三阴交。虚补实泻手法,一般不留针。(2)灸法:水肿不消者,灸水分、气海。(三)辨证论治1、心阳气虚证证候:心悸,气短,胸闷,神疲乏力,头晕,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治法与主方:补阳益气。保元汤(黄芪 人参 甘草 肉桂 生姜)。优化:可加白术、茯苓、远志等;下肢水肿明显,加猪苓、泽泻、前仁、五加皮等。2、心肾阳虚证证候:心悸,面色淡白,肢冷,口唇青紫,或见腰膝酸软,舌质淡嫩,苔薄白,脉弱而数。治法与主方:温补心肾。参附汤(人参 附子 生姜 大枣)合金匮肾气丸(熟地 山药 山茱萸 泽泻 丹皮 茯苓 炮附子 肉桂)。优化:心悸、喘促明显,加葶苈子、桂枝、杏仁、酸枣仁等。3、阳虚水泛证证候:心悸气喘,胸闷不适,小便短少,下肢水肿,舌淡胖,苔白滑,脉沉弦。治法与主方:温阳利水。真武汤(炮附子 白术 茯苓 白芍 生姜)合苓桂术甘汤(茯苓 桂枝 白术 甘草)。优化:双颧紫暗、瘀血症状明显,加黄芪、丹参、三七、茜草等。4、心气阴两虚证证候:心悸,气短,下肢水肿,心烦失眠,舌质偏红或紫暗少津,脉细数或促。治法与主方:益气滋阴。炙甘草汤(炙甘草 麦冬 生地 生姜 大枣 阿胶 火麻仁 人参 桂枝 白酒)。优化:水肿明显,加茯苓、泽泻、前仁;心烦、失眠,去桂枝、白酒,加酸枣仁、远志、茯神。5、阴阳两虚证证候:胸闷心悸,难以平卧,下肢水肿,畏寒肢冷,五心烦热,喜冷饮,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治法与主方:温阳滋阴。济生肾气丸(熟地 茯苓 泽泻 山药 山茱萸 附子 肉桂 前仁 牛膝)合生脉散(人参 麦冬 五味子)。优化:心悸,加酸枣仁、磁石;烦热、舌红,去肉桂、附子。6、气虚血瘀证证候:心悸气短,胸闷胸痛,神疲乏力,食少腹胀,下肢微肿,舌质淡紫,脉弱而结。治法与主方:补气行瘀。补阳还五汤(黄芪 当归尾 赤芍 地龙 川芎 桃仁 红花)。优化:食少、腹胀,加党参、白术、厚朴;水肿,加茯苓、泽泻、薏苡仁。(四)特色疗法1.针灸疗法:主穴为大椎、风门、肺俞,手法为点刺,不留针,起针后加拔火罐。阳虚明显者艾灸关元、气海、神阙。气阴两虚者取穴肾俞、神门、心俞、劳宫,用补法。2.、单方验方:(1)黄芪10g,附片6g,葶苈子10g,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2)金匮肾气丸,每次10g,每日23次。(五)西医西药主要治法有强心、利尿、扩血管。常用西地兰、地高辛、双氢克尿塞、氨苯喋啶和消心痛等【调护】1.密切观察病情进退变化,监测生命体征及心悸、喘促、水肿、尿量等情况,并详加记录。2、体贴、关怀病人,减少病人恐惧心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3、饮食清淡,适当限制食盐的摄入。一般控制在每日5g以下,病情严重时应控制到每日1g。4、加强皮肤护理,定期翻身,清洁皮肤,防止褥疮发生。5、保证适当的休息和充足的睡眠,病室要安静,空气流通。如烦躁者,可予针刺耳穴心、神门或内关;或口服利心丸、酸枣仁粉、琥珀粉以安神定悸。难点分析心衰的转归主要取决于病情的轻重与救治的及时、得当与否,心悸、喘促、水肿的发作程度,心脏功能等可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如见厥、脱、心动悸、神昏等变证者,多提示预后不良。要积极防治原发病,防止各种诱因,注意精神调摄,饮食有节,避免劳累,节制房事,进行必要的保健活动,增强体质。本病为心之重病,又多为心系疾病后期表现,应积极救治,若心衰严重,可表现阴阳离决之危候。抢救要中西医结合,中医积极参与。疗效评价2010年急诊科接收急性创伤病人57人次,经院前院内处理,无一例死亡,有效率100%,患者及家属满意度100%,并安全送入内科。宜章县中医医院急诊单味中药颗粒配方处方附子1包,相当于饮片3克;人参1包,相当于饮片5克;麦冬1包,相当于饮片10克;五味子1包,相当于饮片6克。独参汤:每次人参4-6包,相当于饮片20-30克。温开水冲服。脱证,急救用。参附汤:每次人参3-6包,附子1-3包;相当于饮片人参15-30克,饮片附子3-9克。温开水冲服。脱证,亡阳证。急救用。(注:附子用量不能超过4包。)参麦饮:每次人参3-6包,麦冬1-2包,五味子1包;相当于饮片人参15-30克,饮片麦冬10-20克,五味子6克。温开水冲服。脱证,气阴两虚证。急救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