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高考作文题解析.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415158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两年高考作文题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近两年高考作文题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近两年高考作文题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近两年高考作文题解析试题与研究高中版 2010年第2期 文章2009年全国甲卷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英国科学家道尔顿送给妈妈一双袜子,妈妈说:“我这个年纪怎么能穿红袜子呢?”大家都说是红色而道尔顿看到的却是蓝色,他感到自己的色觉有问题。他研究了两年,1794年发表论文视觉之异常,将这种疾病称为色盲症,填补了医学理论上的一项空白。 日本商人安藤百福看到拉面摊前常排着长队,已经破产的他感到这是一个创业机会。他买了面粉和食油,在小屋里每天干20个小时,实验了一年,1958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包方便面。这一新产品的开发带动了一个新产业。 法国年轻的家务杂工乔利,不小心将灯油滴在熨烫的表服上,他只好白干一年来赔偿。后来他发现被煤油滴染的地方,不仅没脏反而把陈年污渍也清除了。这个发现促使他研制出干洗剂,改革了传统的洗衣技术。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评分标准 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说明: 一、基础等级评分,“题意”项主要看选择角度是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涉及的范围。选择中心角度和重要角度的属于“符合题意”。与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沾边的套作,在第三等及以下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二、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特征”4项16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级评分。 1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2丰富:材料丰富论据充足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3有文采:用词贴切旬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意: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特征 三、缺标题扣2分;不足字数,每少50个字扣1分;每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 四、套作、文体不明确的,适当扣分。抄袭的,“基础等级”在第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作文试题继续采用新材料作文题型。新材料作文题型产生于2006年的全国甲乙卷,经过几年的实验,这种题型显现出以下优势特性:材料内容的具体性。新材料作文的材料常见的是生活事实、寓言故事、文辞摘要、图表音像四种,这些材料具体形象,容易引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材料内容的贴近性。新材料作文的材料尤其是生活事实材料,最容易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生活,引导学生的写作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自我。材料内容的丰富性。具象材料的内容总比抽象标题的内容来得丰富。材料内容的丰富性蕴藏着含意的多解性,进而导致学生写作思维的多元性。材料角度的多样性和层级性。材料的丰富性产生含意的多元性,也就必然导致作文角度的多样性。新材料作文角度的多样性本是个优点,但过去有些地方过于强调各种角度的一视同仁,忽略了角度选择有优有劣的层级性,导致作文评分区分度降低。为了提升角度选择的层级性功能,2009年在作文试题要求上提出“选准角度”,同时在“评分标准”中也作了相应的修改。 评分标准的修改集中在对“基础等级”“题意”项的说明上。在判断作文是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涉及的范围时,增加了“主要看选择角度”的要求,这就突出了材料角度选择在审题中的重要性,也突出了材料角度选择的层级性。修改后,材料选择的角度粗分为四个层级,其中“中心角度”、“重要角度”并列为“属于符合题意”,“沾边角度”的套作在“第三等及以下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次要角度”的判断和给分留给评卷场掌握。 作文试题材料是有关创新的事实材料。材料给出的三个事例,第一个是英国科学家道尔顿发现色盲的理论创新的事实。1792年圣诞节,28岁的约翰道尔顿特意买了一双深蓝色的丝袜给妈妈作礼物,当妈妈和亲友都说袜子是樱桃红色的时候,他才相信自己的眼睛有毛病。接着他开始研究这种先天性色觉障碍疾病,查清了导致色盲的原因。两年后,发表了论文,在医学诊断史上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第二个是日本商人安藤百福发明方便面的产业创新的事实。二战后,日本食品严重不足,安藤百福看见拉面摊前排着二三十米的长队,感到这是大众的巨大需求。不久,他担任董事长的信用组合破产,这促使他开始方便面的开发。1958年,48岁的安藤百福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包方便面“鸡肉拉面”,1966年发明了杯装方便面,2003年,他的方便面产业在全世界的产值达到140亿美元。第三个是法国年轻的家务杂工乔利发明干洗剂的技术创新的事实。乔利贝朗13岁时便独自外出打工,后来在一个贵族家当厨房小杂工。一天半夜被叫起来熨衣服,因为实在太困,不小心将灯油洒在衣服上,贵妇人要求赔偿,他只好用一年工资来赔偿。所幸他得到了那件衣服,他发现被煤油浸过的地方,不仅没脏反而把原有的污渍也清除了。他又在煤油里加入一些其他的化学原料,经过反复试验,终于发明了干洗剂,一年后他开了世界上第一家干洗店,几年后他成为世界瞩目的干洗大王。 虽然这些事实发生在外国,有的时间也比较久远,但是材料反映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正是我们这个时代和社会所呼唤的,也正是我们的学生需要学习和培养的。试题的难度适中,试题材料的内容非常丰富,材料所蕴涵的意义极为多元,考生可以从多个角度立意,例如,创造有广阔(理论创新、产业创新、技术创新)的天地、创造的灵感来源于生活、创新最需要善于发现的思维品质、通过发明创造改变命运走出逆境、人人(不论年龄、学历、经历)都有创造机会,等等,都是学生选择立意的重要角度。当然,从强调选择角度的层级性出发,假如有考生离开创新,单纯选择时来运转、勇于创业、艰苦奋斗、失败乃成功之母等角度作文,判为沾边套作也未尝不可。 2009年全国乙卷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兔子是历届小动物运动会的短跑冠军,可是不会游泳。一次兔子被狼追到河边,差点被抓住。动物管理局为了小动物的全面发展,将小兔子送进游泳培训班,同班的还有小狗、小龟和小松鼠等。小狗、小龟学会游泳,又多了一种本领,心里很高兴;小兔子和小松鼠花了好长时间都没学会,很苦恼。游泳班教练野鸭说:“我两条腿都能游,你们四条腿还不能游?成功的90来自汗水。加油!呷呷!” 评论家青蛙大发感慨:“兔子擅长的是奔跑!为什么只是针对弱,最训练而不发展特长呢?”思想家仙鹤说:“生存需要的本领不止一种呀!兔子学不了游泳就学打洞,松鼠学不了游泳就学爬树嘛。”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作文试题材料是关于教育的动物寓言故事。寓言故事的情节曲折起伏、饶有风趣,动物形象鲜明生动、很有代表性,故事的结尾令人深思。寓言故事深入浅出,内容丰富,含意深刻。寓言说的虽然是动物成长的故事,但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当代的教育现象。其中的弥补弱点与发展特长、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是基础教育界长期探讨的问题,也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深有感触的问题。试题的难度适中,导向很好。学生有话可说,有感可发。学生可以就上述中心角度立意,也可以选择其中的一种动物(例如兔子、野鸭、青蛙、仙鹤)、一个情节或一种观点作为重要角度来写作。例如,兔子如何弥补弱项和发展强项、评野鸭教练的教育思想、全面发展与特长发展有矛盾吗?等等。试题在防止套作方面的性能好。假如有考生撇开教育问题,谈论挫折、弱点、特长,或者撇开教育问题,续写小动物的故事,均可视为沾边的角度。 2009年全国课标卷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暑假里,几个高中生一块儿回学校参加篮球训练。他们看到有个女孩儿蹲在街边,地上用白粉笔写着:前来旅游,钱包被偷,无钱吃饭和回家,求好心人帮帮我。 他们中的小赵动了心,在裤兜里摸出10元钱,放在女孩面前。 走过去之后,小钱说:“谁出来旅游还带粉笔?善良落入了不诚信的圈套。” 小孙说:“别因他人行骗,自己放弃行善。” 小李说:“诚信?善良?彭宇救人成了被告,谁还敢善起啊?” 小周说:“矿工聂清文去救人被困死井下,人们在他的遗体旁发现一顶安全帽,上面用白粉笔写着他欠人家多少钱。这是最善良的人留下的最诚信的遗言。” 小吴说:“我提议,咱们训练后再回来看看,不管这个女孩儿说的是真是假,我们都得做些什么。”大家都说好。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作文试题材料是关于诚信不诚信与善良不善良的生活故事。这个故事虽然不是真人真事,但是这种街头即景的小事,学生不难看到,也不难想象到。蹲在街边的女孩儿因钱包被偷而求助,到底是真是假,以这种不确定的情况作为故事情节的开头,一下子就使试题材料内容丰富了起来。如何对待这件事,六个中学生有的采取了行动,有的发表了看法。他们的行为和态度都很有代表性。故事是由诚信问题引发的,他们对行窃、行骗行为表示了愤怒,同时也在探讨在当今诚信不足的社会中如何行善、行信的问题。有没有诚信与敢不敢善良是这个试题材料最为鲜明的中心角度。故事中七个人物的行为和看法,都可以成为选择角度的出发点,但要围绕上述有没有诚信与敢不敢善良这个主要含意所涉及的范围来展开,才能成为重要角度。如果离开当今时代和社会背景,离开有没有诚信,或离开敢不敢善良,单纯去写善良、诚信,就有可能被视为次要角度,甚至被视为沾边角度的套作。 2008年全国甲卷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南太平洋的小岛上,有很多绿海龟孵化小龟的沙穴。一天黄昏,一只幼龟探头探脑地爬出来,一只老鹰直冲下来要叼走它。一位好心的游客发现了,连忙跑过去赶走老鹰,护着小龟爬进大海。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沙穴里成群的幼龟鱼贯而出原来,先出来的那只幼龟是个“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它便缩回去,现在它安全到达大海,错误的信息使幼龟们争先恐后地爬到毫无遮挡的海滩。好心的游客走了,原先那只在等待时机的老鹰又飞了回来,其他老鹰也跟过来了。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评分参考根据“作文等级评分标准”评分。作文等级评分标准同2009年。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试题分析作文试题继续采用新材料作文题型,继续坚持将更多的自主权交给写作者的主张,突显学生利用材料发掘立意、选择角度的能力。在这一点上,新材料作文能够增加高考作文的自主性、多样性,能够增加能力区分度。这是自采用新材料作文题型以来已被证明的优势。 试题材料是一则反映人与自然之关系的、有生动情节的小故事。“人与自然”是个很大的主题,有利于将学生的思维及视野扩展开来,在大主题、大范围的引导下,使学生感到选择余地很大。试题的故事材料是借助起伏变化的三个小情节来展开的:其一,小龟遇险,游客救助;其二,信息误导,群龟出巢;其三,天敌返回,后果不堪。这三个小情节是对“人与自然”这个大主题的分解,有助于考生在自主确定立意的关键环节上,由于受到具体情节的启发而迅速缩小选择范围,锁定立意的角度。上述三个小情节能够引发的立意方向有:一、游客对小龟的救助是否违背了大自然的安排,由此引发对人类关爱自然却对自然缺乏认识的思考。“好心”“护着”等联想点不仅可以引导考生在材料情境之内去选择立意,而且也可以将其引申到人类的社会生活中、家庭生活中,进而去思考人类自身的相似现象。二、由“信息误导,群龟出巢”这个情节可以引发由动物生存信息到人类生存信息的联想,文中的“意想不到”是一个生成立意的关键点,考生可以在捕捉到这个关键词后,将故事中的“意想不到”链接到人类生活或自己的体验中去,迅速将材料内的“意想不到”转化或扩展为人类社会生活中种种因信息误导而产生的“意想不到”的现象。三、故事的第三个情节也可以单独作为一种立意的引导,就材料内容来说,老鹰的返回可以理解为大自然的安排,启示人类在保护小龟的同时也要理解老鹰的需要。材料中的“等待”“回来”等关键词对考生选择超越材料内容而生发材料内涵的立意是有力的支撑点。 这个试题材料是个“故事”,“故事”第一是有“情节”,情节的阶段性、复杂性、启发性构成材料的多角度;第二是有“人物”,不同的“人物”也可以构成不同的角度,你可以从“游客”的角度写,可以从“海龟”的角度写,也可以从“老鹰”的角度写。“情节”和“人物”增加了试题材料的角度。在中心角度立意或在非中心角度立意,考生有自主权,在评价上应一视同仁。新材料作文在写作的启动阶段构思阶段,借助角度的选择、立意的发掘、文体的筛选和文章的构思等过程,大大强化了学生自主选择、发现探究的能力的考核和培养。 这道题的导向性能很明显,可写角度比较多,意义走向有利于考生的深入挖掘,如:重新认识人类在自然中的作用或位置,审视物种的生存和发展,对自然中强与弱的辩证思考,生物信息传播对人类的启示等等。试题难度适中,考生一定可以从材料中提炼出自己熟悉的立意,找到适合自己写作的切入点,写出好作文。 2008年全国乙卷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 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 胡锦涛、温家宝等党政军领导人迅速赶赴灾区指导抗震救灾。 十多万解放军、武警和公安民警,各省市的救援队、医疗队、工程抢修队迅速进入灾区。港台救援队和国际救援队飞抵灾区。志愿者从四面八方汇聚灾区。救援物资从水陆空源源不断运进灾区。 一位中学教师趴在讲台上用生命保护了下面的四个学生。一位失去15个亲人的县民政局局长连续指挥救灾五天只睡了七个小时。幸存者的生还奇迹在不断突破,100小时、150小时、196小时 中央电视台24小时播报。19日14时28分举国哀悼。 一样的爱心,不一样的表达。捐款、献血、义演、关注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评分参考根据“作文等级评分标准”评分(略,参见甲卷部分)。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试题分析作文试题的材料首次选用时政要闻的内容,将512汶川特大地震后,全国抗震救灾的情况作为立意导向,这是一次特别的尝试。材料涉及的内容新而广,还具有延续性。因为这一特别的材料内容非常适合于用新材料作文的形式去体现,所以,作文材料的呈现保持了新闻报道的时间顺序及语言风格,材料的表述为求信息丰富,多借用标题新闻和一句话新闻的形式。 试题材料的内容按事件发生、发展的时序,选择了有代表性的八个点:第一,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第二,抗震救灾的第一理念;第三,中国最高领导层的行动;第四,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场面;第五,灾区人民的感人事迹;第六,新闻报道的全力以赴;第七,史无前例的全国志哀;第八,全国人民的爱心传递。 选择抗震救灾的内容作为高考作文的命题材料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同时对于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写真实的事情、抒真实的情感、讲真实的想法也是一次不可多得的教育机会。相信考生不会无话可说,无情可表。但在材料提供了超出以往数量的多个立意角度后,选择立意的难度明显加大。如果考生什么都想写,往往会失去重心或鲜明的主题,即使选择了几个方面去写,也会遇到角度的问题,加上抗震救灾的生动报道接连不断,铺天盖地,感人至深,要在考场有限的时段内,在考生近期充实的记忆库中,调出印象深刻的素材,再依据选定的立意组织材料,形成顺畅的表达确实不易。因此,考生针对这样“庞大”的信息材料,需要在思维上作出快速反应。首先是判断力,要快速判断材料的导向,明确写作的范围;其次是决策力,要快捷形成自己的想法,决定立意和文体;最后是筛选力,要快速搜索并筛选出相关的具体素材,进而构思形成一个清晰的文章思路。在这个思维的高速运转中,学会捕捉作文材料中的关键词语很重要,尽管作文材料的表述已经很浓缩,但还是借助关键词语为考生提供了多条立意的线索。如“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所暗示的讴歌生命的立意;“进入灾区”“飞抵灾区”“汇聚灾区”“运进灾区”所暗示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立意;“教师”“民政局局长”所体现的“大爱无边”的立意;“生还奇迹”“不断突破”以及一串不断延长的时间数字所暗示的“生命极限的思考”“生存理想”的立意;还有“一样的爱心,不一样的表达”所引导的“抗震救灾、众志成城”的立意。 总之,这是一个让所有考生都有话可说的作文题,是一个给考生带来多种选择的作文题,是一个对考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水平具有较好区分度的作文题,也是一个能够让考生充分展示写作能力的作文题。 2008年全国课标卷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小兰和妈妈都喜欢听小鸟唱歌,看小鸟飞翔。母女俩第一次养鸟,母亲忙,女儿贪玩,没几天小鸟就饿死了。第二次养鸟,母女相约要好好对待小鸟,这次养了一个月,小鸟长得很好。但是朋友说,你们残忍地剥夺了小鸟自由歌唱、自由飞翔的权利,母女俩依依不舍地把小鸟放飞了。第三次亲密接触小鸟,是因为收到一封参加放生活动的邀请函。信函说,放生活动又环保又慈善。母女俩买了两对小鸟,兴高采烈地去参加放生活动。爬上山头,看见参加放生的有好几百人。一声礼炮响起,千鸟齐飞,有人笑脸灿烂,有人虔诚合十。母女下山后,听见花鸟市场的老板兴奋地说,自从有了放生活动,鸟儿的需求量大增,要每天起早摸黑捉鸟才能供得上。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试题分析作文题的材料是一则借人与鸟的关系来反映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关系的生活故事。由于故事情节起伏、语言生动、内涵丰富,因此预设了多个立意的角度,给考生带来较多的选择,体现了新材料作文的优势。 从材料的总体看,“爱鸟一养鸟一放鸟一放生”似乎表达了一个很阳光的主题,极富生活气息的情节也会对考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导向。如果考生在这个材料内容范围内提炼立意,可以选择的立意角度是比较多的。例如,“喜欢听小鸟唱歌,看小鸟飞翔”就是一个表达人与自然和谐生活的、充满诗意情感的写作生长点;又如,“养鸟”“饿死”“剥夺”“权利”“放飞”也可以引导考生由鸟及人,展开对自然现象、生活现象及种种社会现象的思考;再如,“环保”“慈善”“虔诚”这类表现放生活动的关键词,对于激发考生的联想力和想象力,进而生成对放生意义的深度探讨也是很好的立意引导。 这则生活故事可以看成是由母女三次接触小鸟的三个小故事组成,这三个小故事各自可以成为选择的角度。这样,无论从三个小故事来看,还是从总体故事来看,这则材料都有比较多的立意的选择点。不仅如此,在材料的结尾,还埋藏一个细节,“放生活动”使“鸟的需求量大增”,捉鸟要“起早摸黑”,这几个发人深省的语句使这个生活故事生出了异样的尾巴。正是这个尾巴使这个生活故事材料的复杂性明显地加大了。自然是复杂的,社会是复杂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社会的关系也是复杂的。这则生活故事材料复杂一点,会更加贴近生活,更加贴近自然,贴近社会和贴近人生;作文材料复杂一些,这有利于选择角度的增加,有利于高考作文的多样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