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儿童的角度看世界.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414235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3.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站在儿童的角度看世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站在儿童的角度看世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站在儿童的角度看世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家庭教育的调查报告( 教育科学学院 2011级 110704011 陈方方 )摘 要:孩子小时候被逼着学习不感兴趣的东西,长大后会非常厌恶学习。就像一个哲学家曾说:“让一个孩子在非兴趣的基础上去学习,就是在春天的时候摇一棵苹果树,你不但不能摇下苹果来,相反使苹果花纷纷落地,以至于到了秋天应该收获的时候你不能再收到苹果了。”农民种庄稼尊重自然规律,才能取得丰收。培养孩子像种庄稼一样也要尊重孩子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规律,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关键字:心理发展规律,心理健康,体罚,赞扬,沟通,角度一、父母不尊重孩子心理发展规律教育孩子的表现 (一)拼命报班 你是否经常看到一些还未到学龄的儿童早就背着比自己身体还要高大的琴,穿梭在大街小巷,来往于各种兴趣培训班,甚至大多数儿童兴趣培训班的课程比我们大学某些专业的课程还要多。虽然网上对此现象进行了犀利的批判,但父母们不但没有进行深刻的反思反而有更多的父母加入了送孩子进培训班的行列。孩子刚从培训班出来父母通常会问:“学的怎么样啊?”有几个父母会问:“宝贝,你累吗?” (二)规划孩子的未来 中国的大多数父母都喜欢规划孩子的未来,并对此乐此不疲。他们打着为孩子未来着想、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赢在起点等诸如此类的旗号。让孩子从小培养各种能力,以便于孩子长大成人后能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很好的生存下去。父母的苦心我们可以理解,但是父母的一意孤行有时会物极必反。孩子小时候被逼着学习不感兴趣的东西,长大后会非常厌恶学习。就像一个哲学家曾说:“让一个孩子在非兴趣的基础上去学习,就是在春天的时候摇一棵苹果树,你不但不能摇下苹果来,相反使苹果花纷纷落地,以至于到了秋天应该收获的时候你不能再收到苹果了。”农民种庄稼尊重自然规律,才能取得丰收。培养孩子像种庄稼一样也要尊重孩子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规律,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打骂说教 父母或有些教师教育孩子一般是说教,有甚是打骂孩子。说教式教育对于儿童来说效果不大,因为他们不能站在承认的角度为成人着想,并且孩子还未对世界和社会有一定程度的认知。打骂孩子的方式更是不可取,这时的儿童正处于顽皮阶段,调皮捣蛋惹出事端对孩子来说是家常便饭,但孩子犯错后你二话不说就劈头盖脸的打骂,这会让孩子很茫然,不知道那里犯错了,为什么不能干这,还会让孩子形成爱说谎的坏毛病,因为他们犯了错怕被父母打骂。当孩子犯错的时候父母要指正,向孩子解释为什么不能这样做,应该怎样做才算正确。另外父母和老师是儿童接触最多的人,应该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教育儿童。尤其是父母的角色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更为重要,他们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所以父母在孩子面前的一言一行都要注意。二、父母正确的教育方式 (一)游戏教育 儿童时期最重要的是游戏,而不是像成人一样拼命地学习,就算是培养兴趣或学习知识也应该适可而止。德国著名教育家福禄培尔高度评价了游戏的教育价值,把游戏看做儿童内在本质向外的自发表现,诗人在这一阶段上最纯洁的精神产物。游戏不等于儿童的外部活动,而更多的是指儿童的心理态度。它是一切善的根源和整个未来生活的胚芽。它给儿童以快乐、自由和满足,又能培养儿童的意志力和自我牺牲的精神。“游戏是创造性的自我活动和本能的自我教育”。就连美国的大教育家杜威都高度评价福禄培尔的游戏思想。他说:“游戏是如此出自自然的和不可避免的,以致很少有教育著作家从理论上赋予它在实际中所占的地位,或者试图弄明白,儿童自发的游戏活动能否提出一些可供学校采纳的启示。只有古代的柏拉图和近代的福禄培尔算是两个重大的例外。”所以我建议父母在空闲的时间陪孩子玩个游戏,或许从这里得到的远比让孩子学习并不感兴趣的钢琴多得多。 (二)采取正确的沟通态度和行为方式 父母要经常采取亲子沟通的方式。亲子沟通是指家庭中父母子女之间交换信息、资料、观点、意见、情感和态度,以达到共同的了解、信任与互相合作的过程。亲子沟通的质量、状况、方式等将会影响儿童的自我概念的确立、道德判断的形成、学业成绩、和心理行为问题。父母应该在平时的时间有意识的分配专门与孩子玩耍、交谈的时间。从中了解和解决孩子们的心理变化、需求、困惑。 (三)一些细节上,家长还是要注意 包括:对孩子们要有适度的期望值。福禄倍尔曾说过:“假如儿童有两条腿而要求他马上站起来走路,那么你一定是会是他变得软弱的弯脚人。”保护孩子们的自尊心,不要在陌生人面前批判孩子。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曾说过:“自尊心是种非常脆弱的东西,对待它要及其小心,要小心得像对待一朵玫瑰上的露珠”,这的确是一个真理。父母应该帮助孩子们保护自尊心并找到正确的情绪宣泄的方式,从而逐步控制孩子的发脾气程度。上述提到了父母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毋庸置疑,家庭因素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十分重要的。三、学校一些不尊重孩子心理发展规律的教育方式 (一)扼杀孩子的想象力 有些老师为了教学的方便便对题的答案做了规定,其他有想象力的答案都做胡思乱想对待。孩子为了得到高分不受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就严格按照老师的要求了,孩子的死记硬背能力逐渐提高,而孩子的想象力却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退化。所以在中国教育体制培养下的人才都普遍缺乏创新能力,这一能力的缺失可追溯的幼儿时期和小学时期的教育方式上。 (二)惩罚方式以体罚和辱骂为主无论是幼儿时期还是青少年时期,孩子都是比较贪玩的。他们整体的特点是活泼好动,注意力不能集中,这样的孩子在老师的眼中是调皮捣蛋的坏学生,老师视他们为阻碍教学的眼中钉。由于教学的压力,生活中的烦恼等使老师的情绪变得很不稳定,老师不仅仅要有教学成绩取得教学荣誉还要发表论文在学术上也要有所建树。承载太多压力的老师有时控制不住便对那些淘气的孩子动手或者辱骂,尽管老师是处于善意的体罚或辱骂,很多家长也不反对老师这种不正确的教育方式,但法规的制定毕竟有它的道理,国家是严禁老师体罚和辱骂学生的。这段时间越来越多的网络媒体报道老师体罚孩子的事件,严重的有将孩子的耳朵拧掉、把孩子打成残疾的。我看到一个体罚学生的报道:音乐课上,一位年轻的女音乐老师在弹钢琴,教室里一个五岁的小女孩小声说了句话,然后老师生了气,组织全班学生每人打十拳。小女孩被打得鼻青脸肿,待在家中不愿上学,并且害怕见人,见记者到来便恐慌地扑到母亲的怀中。身体上的伤痛或许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快便会消失,然而心理上的阴影却很难在孩子的记忆中抹去。 (三)超负荷地布置作业你是否经常看着小孩子背着大大的书包或者拉着大书包行走在路上,他们纯真的眼睛里充满了疲惫,孩子回到家的第一件事便是做作业,作业好像永远做不完似的。平常的学习会有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课后练习,寒假有寒假作业,暑假有暑假作业,一年四季写不完的作业,这还不算家长为孩子布置的作业或寒暑假补习班老师布置的作业。小小年纪就被作业压垮了,学习学烦了怕了。所以大部分孩子到了初中便产生了厌学情绪,等到了大学,大学生的厌学情绪更加明显。但为了不让那么多年的心血白费、不辜负家人亲友的希望以及为了找个好工作必须拿到大学文聘,他们便得过且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如果国家不惜财力、人力和物力培养了这样的一群人,我都为国家感到不值。四、正确的学校教育 (一)尊重孩子心理发展的规律 儿童的认知能力有限,并且是爱玩耍活泼好动的时期。这个时期老师要引导孩子学习,不能强制孩子做什么,更不能打骂孩子,否则会使孩子形成错误的认识,他们会认为孩子不被重视,没有尊严和价值,这种认识会影响孩子心理的发展。 (二) 站在孩子的角度看世界 尽管我们很难理解孩子某些幼稚的行为,但从孩子的天真烂漫的童话世界里我们依然能学到许多。比如电再见了,幼儿园,里面的一群孩子为了看望一个生病的伙伴偷偷溜出幼儿园,经过艰难的跋涉见到了虚弱的伙伴,生病的伙伴得到朋友的支持,承受得了手术的痛苦,顽强的活了下来。那么纯真的友谊,我们成人是否还拥有着,各种因素的掺杂我们的心灵已很难得到净化。 (三)多与孩子沟通交流 老师的职责不仅仅是教会孩子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孩子该怎样做人。孩子犯了错,老师不应该一味地批评,在批评的同时还要指出错误之处并鼓励孩子努力改正。“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句话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孩子对老师的信任远远超过了父母,他们渴望得到肯定和赞扬尤其是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赞扬。所以多夸夸孩子不仅有助于提高孩子的成绩,更有助于孩子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留心观察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成人与成人之间还是成人与青少年儿童之间,若不能很好的沟通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不能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举个简单的小事例,一位年轻的妈妈牵着三岁儿子的手参观灯会,道路两旁高挂着五彩的灯笼还有舞龙和杂技表演等一系列热闹的场景。妈妈看的是不亦乐乎,而儿子却大哭起来,起初这位年轻的母亲并不理解儿子为何在这么热闹的地方还有吵闹,当她蹲下身哄孩子的时候突然明白儿子为何哭闹,原来因为孩子身高的问题,孩子只能看到行人一双双腿,那些热闹精彩的场面儿子是一点都看不到。这位母亲通过这次的灯会,学到了很多,以后再和儿子出外玩耍要么她抱起儿子,要么蹲下来和儿子说话。孩子有孩子的世界,成人不要老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来要求孩子干做什么。 参考文献 1 福禄培尔.幼儿园教育学M.转引自J.W.希尔希姆和G.D.梅里尔合著美国教育史的理论与实践(阅读材料),美国大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66页。 2 杜威.赵祥麟等译: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277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