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十四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411228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杭州十四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浙江省杭州十四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浙江省杭州十四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杭十四中二一二学年第一学期阶段性测试高一年级语文学科试卷考生须知:1考试时间:2012年11月19日8:009:40。2本试卷满分120分,其中本卷100分,附加题20分。一(18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蛰居(zh) 商榷(qu) 迷惘(mng) 曝背谈天 (p)B桑梓(z) 摭拾(zh) 搭讪(shn) 恪尽职守(k)C戕害(qing) 恣意 (z) 乌桕 (ji) 翅膀甫健 (p)D不啻(ch) 赭色(zh) 甄别(zhn) 引吭试啼(hng)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3分)A最初几天的约会和采访热潮已经过去,任何外来者都会陷入难耐的冷清,恐怕连流亡的总统或国王也慨莫能外。B只要我认真地活过,无愧的付出过,人们将无权耻笑我是个入不付出的傻瓜,也不必用他的尺度来衡量我值得或是不值得。C妄自菲薄是一条毒蛇,它永远啮噬着我们的心灵,吮吸着其中滋润生命的血液,注入厌世和绝望的毒液。D说起寒郊散步,实在是江南的冬日,所给与江南居住者的一种特异的恩惠,在北方冰天雪地里生长的人,是终他一生,也决不会有享受这一种轻福的机会的。3依次填人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1)杭州要解决交通拥堵问题难度非常大,但各有关部门仍要 为之。(2)能源短缺,加上恶劣的自然条件,极大地 着这个小镇经济的发展。(3)放学时间还没到,集体活动还没结束,你怎么能 离开学校呢?A勉励 制约 径直 B勉力 制约 径自C勉力 限制 径直 D勉励 限制 径自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日本没有权利拿中国领土进行任何形式的“买卖”,钓鱼岛寸土滴水、一草一木都不容交易。日本如果不能直面历史,深刻反省,痛改前非,即便经济再发达,在道义上、精神上也永远站不起来。B若遇到风和日丽的午后,不但你不感到岁时的肃杀,而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C浙江省日前出台有关党政机关工作人员要为工作时间上网聊天、炒股、玩电脑游戏等“付出代价”,这有利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D为了避免地方电视台相亲节目、娱乐节目的不再泛滥,国家广电总局多次发文干预, 但收效甚微,毕竟,这些节目迎合了部分观众的媚俗需求。5阅读下面语段,填入横线上使前后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卡耐基(成功学之父)和柯立芝(美国前总统)崇尚“肥皂水”哲学,懂得以退为进,他要得到自己的利益,却处处为你着想,让你在一种温情脉脉的情绪中接受他的见解。以退为进必须知己知彼,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在许多时候是相互抵触的,我们要让别人和自己合作,一个基本的前提是找到彼此利益的共同点,换句话说就是:。只有知彼,我们才知道自己应该退让到什么程度。必要的时候我们要学会妥协。处理好了这两点,我们就可以所向无敌。只有知己,我们才能弄清楚自己应该坚守住什么样的底线。正因为如此,我们对自己和对方都应该有充分的了解。ABCD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做三小题)。(3分)携来百侣曾游,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是故 ,师不必贤于弟子。(韩愈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 。(韩愈师说) ,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苏轼赤壁赋) ,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二(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劝学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7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达到B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接近,靠近C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性格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横渡8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蚓无爪牙之利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A两个“于”字相同,两个“之”字也相同B两个“于”字相同,两个“之”字不同C两个“于”字不同,两个“之”字相同D两个“于”字不同,两个“之”字也不同9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A劝学中的“劝”是劝勉、鼓励的意思。文章的重点在于阐明学习的重要意义和学习应持的态度,说明任何人都应当有步骤地不间断地坚持学习。B从所选文段还可以看出,荀子认为,对“学”来讲,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素,同样需要后天的努力,君子应善于利用学习的帮助来弥补自己的不足。C多用对偶,夹用排比,是文章一个特点。本文中排比句与大量对偶句穿插使用,使文章既整齐对仗、节奏和谐,又参差错落、变化流畅,表现了荀子文章笔势雄健的特点。D文章为了论证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劝勉人们努力学习,运用了大量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作比喻,把抽象的道理说得明白、具体、生动,这启发我们,说理并不排除生动性,方法之一就是运用比喻论证。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112题。(6分)清溪行李白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11本诗着重描写了清溪怎样的特点?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怀(3分)12诗的第五六句除了对偶外还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说明其妙处。(3分)三(2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9题。(一)想北平(1)如果让我写一本小说,以北平作背景,我不至于害怕,因为我可以捡着我知道的写,而躲开我所不知道的。但要让我把北平一一道来,我没办法。北平的地方那么大,事情那么多,我知道的真觉太少了,虽然我生在那里,一直到廿七岁才离开。以名胜说,我没到过陶然亭,这多可笑!以此类推,我所知道的那点只是我的北平,而我的北平大概等于牛的一毛。 (2)可是,我真爱北平。这个爱几乎是要说而说不出的。我爱我的母亲。怎样爱?我说不出。在我想做一件事讨她老人家喜欢的时候,我独自微微地笑着;在我想到她的健康而不放心的时候,我欲落泪。言语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只有独自微笑或落泪才足以把内心表达出来。我爱北平也近乎这个。夸奖这个古城的某一点是容易的,可是那就把北平看得太小了。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黏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多少风景名胜,从雨后什刹海的蜻蜓一直到我梦里的玉泉山的塔影,都积凑到一块,每一细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只是说不出而已。(3)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象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但我不是诗人,我将永远道不出我的爱,一种像由音乐与图画所引起的爱。这不但是辜负了北平,也对不住我自己,因为我最初的知识与印象都得自北平,它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与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个古城所赐给的。我不能爱上海与天津,因为我心中有个北平。可是我说不出来!(4)伦敦,巴黎,罗马与堪司坦丁堡,曾被称为欧洲的四大“历史的都城”。我知道一些伦敦的情形;巴黎与罗马只是到过而已;堪司坦丁堡根本没有去过。就伦敦,巴黎,罗马来说,巴黎更近似北平,不过,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地感到寂苦。巴黎,据我看,还太热闹。虽然,那里也有空旷静寂的地方,可是又未免太旷,不象北平那样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使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面向着积水滩,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地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象小儿安睡在摇篮里。是的,北平也有热闹的地方,但是它和太极拳相似,动中有静。巴黎有许多地方使人疲乏,所以咖啡与酒是必要的,以便刺激;在北平,有温和的香片茶就够了。(5)虽说巴黎的布置比伦敦罗马匀调得多,可是比起北平来还差点儿。北平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既不挤得慌,又不太僻静,连最小的胡同里的房子也有院子与树,最空旷的地方也离买卖街与住宅区不远。北平的好处不在处处设备得完全,而在它处处有空儿,可以使人自由地喘气;不在有许多美丽的建筑,而在建筑的四围都有空闲的地方,使它们成为美景。每一个城楼,每一个牌楼,都可以从老远就看见。况且在街上还可以看见北山与西山呢!(6)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 13本文第(4)段中作者为什么说假如住在巴黎会感到“寂苦”?后面说巴黎“太热闹”是为了突出北平的什么特点?(2分)14第(4)段划线句“象小儿安睡在摇篮里”中的“摇篮”具体指什么?写出所指内容与“摇篮”的相似之处。(3分)15文章以“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收笔,这一笔好在哪里?(3分)(二)梅花几度梦里寻(1)中国人对于梅花普遍怀有一种特殊的爱恋之情。应该说,没有哪一种花像梅花这样享受着众口一辞的好评。其实,就梅的形象看,若是在花中“选美”,她是无论如何难当花魁的。那薄如蝉翼的花瓣,稀疏的花蕊,淡淡的清香,在众香国里,绝对难以招人眼目。历览前贤崇尚梅的缘由,加之几次充当梅客的感悟,我想,千百年来,梅之所以让人欣赏、赞誉、咏叹,多半是源于她的品格。因此,“品逸如梅”常常被用作是对一个人品行的赞誉抑或是自励的标准。宋代林和靖老先生生性奇俊,超凡脱俗,终生不愿做官,也不娶妻生子,一直在杭州孤山过着隐居生活,平生植梅放鹤,人称“梅妻鹤子”,也历来被传为佳话。(2)梅花在中国文化中得宠,说来说去,还是文人的笔力所致。中国的文人往往自诩以天下为己任,而文人们的际遇又千差万别,各不相同,特别是那些刚正耿直的正人君子和贤达官宦,往往怀才不遇,或是屡遭贬谪,尽尝阶下之苦。而梅花的韵致高格,清雅幽香便往往被他们寄寓远大的志向,比拟自己的意志和胸怀。如陆游的诗“向来冰雪凝严地,力斡春回竟是谁?”王冕也有诗云:“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正是这些古仁人的生花妙笔,给梅赋予了淡泊迷人又孤高桀骜的个性,且广为传播。(3)从拟人的角度看,造物也实在是委屈了梅的。二十四番花信风,梅信属第一,节气恰恰是在“苦寒”之时。尽管生不逢时,命运不济,而梅却我行我素,不屈不挠,在苦寒之中“寂寞开无主”,显现着既勇敢叛逆又悲壮凄楚的色彩。正是梅的这种秉性,才使她在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的大千世界中非但未被挤出局,反而被文人们升华到“岁寒三友”、花中“四君子”的位置。作为一名忠诚的“梅客”,我委实在梅的品行中,汲取了太多太多的教益。每次赏梅归来,时常夙夜忧叹:苦寒之于梅,确属命运的不公,世道的不公。而梅呢,却无怨无悔地傲雪凌霜,年年岁岁按季奉献出自己的幽香。在遇到了挫折,遭到了磨难,碰到了不公之时,我常在梦乡里看到那千树万树的梅花。(4)佛家曾有“一切有情,众生平等”之说。其实人生一世与世上其它生灵的一生就其过程来讲,并无二致。人若托生是国色天香,魏紫姚黄,时时遭人羡慕当然是大好事。但世事往往不尽如人意,在这个世界之上,高官厚禄的幸运者终归是极少数,多数人不论从事什么职业,努力的结果充其量只是小康而已。我当然不喜欢贫穷,现今社会,一个终身怀有衣食之忧的人是很难成就事业的。但是我也从不企盼锦衣玉食,大富大贵,凭组织的培养,个人的努力,能有一份自己力所能及又喜欢做的事情,并在生活上衣食无忧就已足矣。想那冷峻的梅,若真的给他换一个温室环境,怕还真是难以承受呢。梅是在苦寒的背景之下,扎根,生长,开花的,也恰恰是这苦寒,才使她蓄满了成长的动力。苦寒之于梅,何尝不是一份财富呢?人的一生也同样,心想事成,万事顺遂,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而已,苦难同样是人生的必含内容。一个人通过承受苦难而获得的精神价值,同样是一笔特殊的财富,它来之不易,自然也不会轻易丧失。梅是在病态的环境中,在不公正的待遇中散放幽香的。是否要改变这种生存环境,纠正这种不公,讨还个正确的说法呢?这也许是永远做不到的事情。对此,梅采取的是默默承受的态度,正是这种承受,才使得她在万花丛中始终能独树一帜!人若失去对困难的承受能力和达观的心态,还会有生存的信念吗?16文章第(1)段写宋代林和靖老先生的独特个性及其植梅放鹤的情趣,其用意是什么?(3分)17作者说“梅花在中国文化中得宠,说来说去还是文人的笔力所致”的依据是什么?请根据第(2)段文意,分条列举回答。(4分)18“我委实在梅的品行中,汲取了太多太多的教益”,从文中看,作者汲取了哪些教益?(4分)19作者引用佛家语“一切有情,众生平等”是为了表达怎样的观点?结合本文第(4)段,谈谈自己对这一观点的认识。(4分)四、作文(40分)2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40分)同样是一缕暗香,鸟儿可能不会驻足,但蝶儿会为之狂舞;同样是一个巨浪,船儿可能会望而却步,海鸥却会破浪翱翔;同样是一片沙漠,悲观者看到了死亡,乐观者却找到了生机。有时,换一个角度,你会发现,幸福其实离你很近。请以“换一个角度看幸福”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注意: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得抄袭。五、附加题(20分)文言文阅读(共20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2125题。伐树记 欧阳修署之东园,久茀不治。修至,始辟之,粪瘠溉枯,为蔬圃十数畦,又植花果桐竹凡百本。春阳既浮,萌者将动。园之守启曰:“园有樗焉,其根壮而叶大。根壮则梗地脉,耗阳气,而新植者不得滋,叶大则阴翳蒙碍,而新植者不得畅以茂,又其材拳曲臃肿,疏轻而不坚,不足养,是宜伐。”因尽薪之。明日,圃之守又曰:“圃之南有杏焉,凡其根庇之广,可六七尺,其下之地最壤腴,以杏故,特不得蔬,是亦宜薪。”修曰:“噫!今杏方春且华,将待其实,若独不能损数畦之广为杏地邪?”因勿伐。既而悟且叹曰:“吁!庄周之说曰:樗、栎以不材终其天年,桂、漆以有用而见伤夭。今樗诚不材矣,然一旦悉翦弃;杏之体最坚密,美泽可用,反见存。岂才不才各遭其时之可否邪?”他日,客有过修者,仆夫曳薪过堂下,因指而语客以所疑。客曰:“是何怪邪?夫以无用处无用,庄周之贵也。以无用而贼有用,乌能免哉! 彼杏之有华实也,以有生之具而庇其根,幸矣!若桂、漆之不能逃乎斤斧者,盖有利之者在死,势不得以生也,与乎杏实异矣。今樗之臃肿不材,而以壮大害物,其见伐诚宜尔,与夫才者死、不才者生之说又异矣。凡物幸之与不幸,视其处之而已。”客既去,修然其言而记之。注樗(ch):臭椿树。2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园之守启曰启:提意见。B不足养,是宜伐宜:应该。C庄周之贵也贵:看重,崇尚。D以无用而贼有用贼:增加。2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其根壮而叶大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B客既去,修然其言而记之觉而起,起而归C桂、漆以有用而见伤夭吾未见其明也D根壮则梗地脉于其身也,则耻师焉23下列语句编为四组,与庄子“才者死、不才者生”的态度完全相反的一组是(3分)(樗)不足养,是宜伐 以杏故,特不得蔬,是亦宜薪今樗诚不材矣,然一旦悉翦弃 杏之体最坚密,美泽可用,反见存若桂、漆之不能逃乎斤斧者 凡物幸之与不幸,视其处之而已A B C D2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守园人向作者建议把东园里的一些树木砍去,使园子更加宜于种植蔬菜。B改造东园时,作者生出疑问,觉得园内树木的去留原则与庄周之说相反。C在客人看来,树木的去留要看它的地位作用,有用者留之,无用者去之。D作者记伐树事,主要意图是反思自己的主观和片面,主张看问题应全面。2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1)今杏方春且华,将待其实,若独不能损数畦之广为杏地邪。(2)樗、栎以不材终其天年,桂、漆以有用而见伤夭。高一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1D(A惘wng B摭 zh 甫健 f)2C(A概莫能外B入不敷出D清福)3. B 勉力:努力,尽力。勉励:劝人努力,鼓励。制约:甲事物本身的存在和变化以乙事物的存在和变化为条件,则甲事物为乙事物所制约。限制:规定范围,不准超过。约束。径自:表示自己直接行动。径直:表示直接向某处前进,不绕道,不在中途耽搁。4. A (B把“你”和“不但”互换位置。C 缺少宾语。出台规章制度。D否定不当,“避 免”和“不再”相互冲突)5. B(前文说“懂得以退为进”就是后面的“学会妥协”,首先选。接下来前文说“以退 为进必须知己知彼”就是指后面的“对自己和对方都虑该有充分的了解”、“知己”、 “知彼”,选、。是对、的总结。故答案为 B。)6.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弟子不必不如师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寄蜉蝣于天地7C “ 生”同“性”,天赋,资质8D 介词 比 介词 引出对象 定语后置的标志 助词9B(“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素”错)10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就能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了。(2分)用刀刻一下就放弃,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不停地刻下去,金石也能雕刻成功。(2分)11清澈。寄寓了诗人喜清厌浊的情怀。(喜欢清新的大自然,厌恶混浊的官场或答清寂之中又含空悲孤寂的情怀。)(3分)12运用比喻的手法来正面描写清溪的清澈。诗人以“明镜”比喻清溪,将两岸的群山比作“屏风”,人在岸上行走,鸟在山中飞行,倒影在清溪之中。给人形象生动,身入其境 之感。(3分)13. 作者假如住在巴黎会因为思乡而感到寂寞孤苦。突出北平动中有静的特点。(2分)14. 具体指北平。相似之处:一是有个边际,二是有所依靠,让人感到安适。(3分)15. 点明题意;照应开头 “落泪才足以把内心揭露在外面一些来”,使文章结构更为严谨;把“想北平”的感情推到高潮,戛然而止,耐人寻味。(3分)16 “品逸如梅”,林和靖老先生生性奇俊,超凡脱俗,如一树傲然的梅花,独树众香国。他又喜爱梅,人品衬梅品(1分),为后文颂梅作铺垫(2分)。 (意思对即可)17(1)中国的文人往往自诩为以天下为己任,自视甚高,而梅花的韵致高格、清雅幽香与他们寄寓的志向一致,因而大加赞赏。(2)文人中的那些正人君子、贤达官宦,往往怀才不遇,或是屡遭贬谪,处境危恶,而梅花盛开于恶劣环境之中,清香如故,两者暗合,因此,古仁人常以生花妙笔,用梅花比拟自己的意志和胸怀。(3)中国文人将自身的淡泊、孤高的个性赋予了梅,因而着笔渲染且广为传播。(答出两点得4分)(意思对即可)18(1)梅花无怨无悔傲雪凌霜的品格,给我战胜挫折,摆脱磨难与不幸的勇气(信念)。 (2)一个人通过承受苦难而获得的精神价值,是一笔特殊的财富,且不会轻易丧失。 (3)面对生活中的苦难,人应当具备承受的能力和达观的心态,进而产生坚强生存的信念。(答出两点得4分)19.(1)人生一世与世上其它生灵的一生就其过程来讲,并无二致。(2分)(2)示例:世界上众多生灵并没有选择生存的权利,有的是国色天香,魏紫姚黄,让人羡慕,但也有的如梅花一样,生存于恶劣的环境中,“难以招人眼目”。人生同样如此,得高官厚禄者少,平平淡淡者多,但我们不能一味地怨天尤人,应当怀有一颗平常心,做力所能及之事,知足常乐。即使面对生活逆境,也应当如梅花一样勇于面对、勇于承受,永不失生活的信念。(2分)(如从其它角度作答,只要切合要求,言之成理亦可。)20略21. D(贼:侵害,妨害。) 22B(B项两个“而”都是连词,表承接,就。A 代词,“那,它的”;副词,“大概,或许”;C 表被动;看出。D 表承接;表转折。)23A(三句话都与庄子的观点“才者死、不才者生”相反,其中是守园人对“不才者”樗的处置办法,认为“宜伐”;是作者欧阳修想到的,樗“不材”,所以对其“一旦悉翦弃”; 也是作者欧阳修想到的,杏树是“才者”,而不死,“体最坚密,美泽可用,反见存”。是守园人向作者建议的话,要将还有用的杏树砍掉。是庄子 “才者死”这一观点的例证。是“客”议论庄子对待事物的态度与作者处置东园树木的看法。这是一个新的视角,而非与庄子态度“完全相反”。)24D(作者的写作意图在于揭示“有益者生存发展,无益者遭淘汰”的客观规律,而非“反思自己”。)25(1)现在杏树正值春天而且开花了,(我们)将等待它(秋天)结果实。你难道不能减少几畦菜地的面积作为种植杏树的地方吗?” (4分) (2)樗树和栎树因为不是好木材而能自然老死,桂树漆树因为有用而被人们砍伐折断。译文: (4分)官署的东面有一个园子,一直以来有很多的野草,都没有去治理它。我到了那里,开始开辟已经荒芜的土地。用粪便浇灌贫瘠的土地,用水浇灌干枯的地方,然后开耕成菜园有十几小块的田地,又种上花木果树桐树竹子等共几百棵。春天阳气上升,植物开始有萌芽的迹象。这时守园人给我提出意见,说:“这园子里生长着樗树,根茎粗壮,枝叶繁茂。根茎粗壮就妨碍了地下(水)的流通,消耗了土地很多的阳气,使得新种植的树木得不到充分滋养。枝叶繁茂就使得地上的阴影面积更大,让新栽的农作物得不到充足的阳光照射,而无法正常生长。又因为樗树的形状并不直,反而弯曲,看起来十分臃肿的样子,这样的木材中间纹路稀疏,导致重量很轻,而且很不坚固。(这样的树木)不值得栽种,应该把它砍掉。”于是就把樗树砍掉了。第二天,他又对我说:“园子南面有棵杏树,它的根茎所占的面积半径都有六七尺大,它下面的土壤是园里最肥沃的,因为杏树缘故,所以这里不能种植蔬菜,这树也应该砍掉。”我说:“哈哈!现在杏树正值春天而且开花了,将要等到它结果的日子,你难道不能减少几畦菜地让杏树生长吗?”随后我想明白并且叹道:“唉!庄子曾经这样说过,樗树和栎树因为不是好木材而能自然老死,桂树漆树因为有用而被人们砍伐折断。而如今樗树实在没有用,一旦知道了就马上将它砍掉并抛弃;杏树的木质是很坚固的,纹路也很紧密,色泽美丽,还可以拿来做装饰,它反而存活下来。难道有用和没用是各自要用天生条件的影响而来判断吗?” ( 难道有用和没用是由其所处的境遇所决定的? ) 后来有一天,有客人来拜访我。这时恰好有仆人正拉着砍掉的木材走过客厅,我便指着木材对客人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希望得到指点。客人对我说:“这有什么奇怪的呢?以无用之材处与世无争之地,这是庄子所崇尚的。以无用之材去侵害有用之材,怎么能避免被砍伐的命运呢?那杏树能开花结果,是用其有利的条件保护了自己的根本。这是它的幸运。如果桂树和树漆不能逃出刀斧的砍伐,则说明有用的东西是需要牺牲的,形势不允许他生存,这与杏树结果是不一样的。现在樗树庞大而木材不可用,却因为庞大而妨碍其它植物的生长,所以它被砍了也是很合理的,这与你有用者死,无用者生的说法又是不一样的。大凡万物,它是幸运的还是不幸运的,要看它当时所处的环境。”客人走了,我同意他的话,就将其记下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