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高考数学试题分析及命题走势.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401437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年高考数学试题分析及命题走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历年高考数学试题分析及命题走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历年高考数学试题分析及命题走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年高考数学试题分析及命题走势默认分类 2009-08-17 10:11 阅读264评论0 字号: 大大 中中 小小 长期以来,我们已经习惯于利用高考试题研究高考,从高考命题看教改方向,用大量的精力去根据上一年的高考试题来预测今年的高考,并采用猜题、押题的方法指导高三的复习备考,我不敢说这种做法十有八九会失败,但这种做法有两个显而易见的弊端,一是研究结果不具有前瞻性,始终会滞后一步,给我们的数学教学带来被动;二是会过于看重高考的选拔性功能,而导致我们变“育苗式”的教学为“选果式”的教学,从根本上动摇我们的素质教育基础。我们不是不研究高考,而是不主张采用单纯“通过试题来研究高考”的方法。教学改革的方向必然折射出高考命题方向,高考命题的功能性作用必然反映高考命题规律。如今教学的改革方向是倡导素质教育,倡导自主性学习,那么高考命题必然推动改革,顺应教改潮流,必然会带有新课程理念的痕迹。2004年高考是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都使用数学新教材后面临的一次高考,也是一次有较多省、市、自治区自主命题进行高考的一年。由于新教材中,学生所学习到的知识结构及各知识在新教材中甚至学科中的地位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因此教材的改变必然会导致2004年的高考试题发生相应的改变。我们关心的是这种改变究竟发生在哪里,这种改变究竟有多大。(一)相对稳定的内容和要求由于近十年来高考一直坚持的“以能力立意”的命题思想已深入人心,其“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有利于中学教学,有利于推行素质教育”的基本命题原则已得到各阶层人土的共同认可,其“总体保持稳定,深化能力立意,积极改革创新”的命题风格也得到了充分展示,因此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教材如何变化,命题中不变的要素仍然是命题的主流。1、考查的目的、考查的形式和考查的难度基本保持不变试题的题量、形式和各部分知识在试卷中的相应比例将会与往年基本一致,即使是选择题的题量出现有北京的10道与全国试题的12道之分,但不会发生向上海试卷形式靠拢的可能性。并且试卷的难度系数就全国的大范围而言,仍然会在0.50.55之间,个别省市会略高或低于这一区间。2、突出知识的基础性与综合性、注重考查数学思想方法宗旨不变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考试中要发挥它的基础学科的作用,既要重视考查中学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要注重发现进入高校后继续学习的潜能,同时要保证考试的试场稳定,因此在高考命题中每年都约有40%的题目会以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熟练程度为主,通过对试题解答的速度和正确率来区分大面积考生的基本层次,为一般院校选择人才提供依据,这一类试题的特点是:在考查数学“三基”的同时既全面照顾高中各个知识点,又突出其中的知识重点,不刻意追求知识与方法的覆盖,不过分强调公式的机械记忆,力主降低繁杂的运算要求,尽量体现“多考一点想,少考一点算”。为了区分较高层次考生的知识、方法与能力,大约有60%的试题会体现另外的要求,这类试题往往注重突出知识的重点,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强调能力的考查,命题在各知识网络的交汇处做文章。不考虑知识是否重复运用,重在强调能力的体现与方法的变通,作用是区分层次,拉大距离,为全国各重点院校选择人才提供依据。此类试题命题的着力点是:代数中函数、数列、不等式、三角函数等内容,立体几何中的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等内容,解析几何中的圆锥曲线的性质、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等内容以及高中数学知识与高校数学知识的衔接处。3、坚持能力立意、突出能力考查的重点不变所谓命题的能力立意,是指命题时首先确定试题在能力方面的考查目的,然后根据能力考查的要求,选择适宜的数学内容,设计出恰当的设问方式,得到的一类试题形式。能力立意的要求就是要保证让知识考查服务于能力考查,知识考查让位于能力考查。其典型的口号是“遵循于大纲,不拘泥于大纲”,这样不仅拓展了命题思路,使得命题选材更加广阔,也可以从根本上动摇复习备考中的“题海战术”的根基,体现了高考命题改革的根本方向。可以预见这一重点不会改变。4、应用创新,推陈出新的改革尝试不变创新是高考命题的一个永恒的主题。近几年,高考在注重基础知识考查的同时,加大了应用性和能力型试题的分量,不论是在题型创新,还是在应用创新方面都作出了很大的努力。其标志是:每年都有一些背景新颖、内涵深刻的试题出现。纵观近十年的高考试题,已经逐年推出有应用问题、探索问题、阅读理解问题、动手操作问题和研究性学习问题等,成为数学高考中的一大亮点,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今年的高考命题仍然会继续这一尝试不变。(二)变化的焦点和方向1、新、老教材知识内容的增减与传统教材相比较,基础知识内容的增与减使得我们必须关注如下变化事实:1、1教材新增内容:简易逻辑、平面向量、空间向量、欧拉公式、线性规划、概率与统计、函数极限与导数。其中文科在统计内容中仅限于抽样方法、总体分布的估计,少了正态分布和线性回归等内容,函数极限与导数内容中导数仅限于多项式函数的导数及其和差的导数。但却增加有反三角、圆的参数方程、椭圆的参数方程等知识的基本认识要求。1、2教材删减内容:函数内容中的幂函数、对数方程、指数方程,不等式内容中的无理不等式、对数不等式、指数不等式,三角函数中的半角公式、万能公式、积化和差公式、和差化积公式、反三角函数,立体几何中的旋转体、大部分几何体的体积公式,解析几何中的直线方程的斜截式、截距式、对称轴平行于坐标轴的圆锥曲线性质研究,参数方程与普通方程的互化、极坐标方程。其中文科中删去了整个复数内容,少了数学归纳法。2、考试命题的重心迁移从以上教材本身发生的变化可能看到对于传统知识内容的考查重心会有所改变:2、1突出对新增知识内容的考查:为了使得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体系逐渐在新教材中站稳脚跟,必然会增加对新增知识内容的考查力度,这一点可以从提前使用新教材的省、市高考试题中找到迹象,新增知识内容在某些省、市命题中从2001年的约为38分、增至约为45分、直至2003年的近50分。2、2考试的难点回归到数列内容:八十年代,数列试题往往作为高考压轴题出现,九十年代一度降温,由于考查能力、能力立意命题的需要,高难度数列试题重新回归高考试卷。这不仅在于命题老师的热衷与喜好,更由于数列与函数知识的联系、数列与平面上的点的对应关系、数列通项与前和的相互变化、数列与不等式的关系等,是多个知识点的一个交汇处,同时还是中学老师教学、高中学生学习较为熟悉的一块内容。2、3增加对考生个性品质考查的要求:个性品质是考生个体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总称,要求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学习必要的数学知识,还要正确认识数学发展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人文价值、科学价值和理性精神,养成审慎思维的习惯和遇难不慌、锲而不舍、从容应对考试的健康心态,这一点也会通过试题的难度、坡度设置来体现。3、试卷布局与难度的变化3、1知识块的重组: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从知识的分布情况预测考试命题,就传统教材而言,我们可以把握解答题中的六道大题用于考查的知识块是:函数、复数、三角函数、不等式、立体几何、解析几何、数列,并伴有一道相关的应用题。但在新教材之下,这一常规分块方式被打破,增加有平面向量、概率与统计、导数的应用这三大块知识内容,同时不考虑知识点的覆盖,强调知识点的交汇。重组这些知识内容可以找到新的布局形式,六道解答题可以从概率统计中产生应用型试题,从导数应用中与函数性质研究相联系,从解析几何中产生与平面向量相关联的命题,立体几何、三角函数、数列内容出现独立形式的命题的可能性依然很大,可以在其中渗透相关知识内容的综合考查,如三角与向量的结合、数列与不等式的结合、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的结合等。3、2难度的稳中求变:试卷难度是一个直接引起社会反响的敏感问题,在全国统一试卷的条件下,难度一直希望稳定在0.50.55之间,可以说一直到2002年止,连续几年的高考试卷使得大家都产生了一种关于试卷难度稳定中有降的思维定势,中学教学也由此出现了全所未有的普遍降调的局面,但由于命题从人为到客观的局限性,使得这一目标只能得以基本实现。2003年的高考试题难度的徒增给我们敲响了一次警钟。不能认为2003年试题难度的增加是一次偶然、孤立的事情,对于高考试题的选拔功能的认识可能会随形势的变化而发展。今年增加了多个省市自主命题后,命题或多或少地会带有一定的地方性色彩,从而会导致既定难度出现波动。但整体来看,有两块知识内容命题结构将变得较为简捷,一是立体几何题会以一种常见几何体为载体,将尽量减少辅助线、辅助面的添加难度,可以是一道既离不开传统方法论证,又能较为方便地使用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求解的试题形式;二是解析几何题将进一步减少繁杂的运算过程,坚持以分步设问的方式来分散难度。3、3试卷结构趋向合理:一般认为一套试题无论是从内容到题型,从难度到题量,应该是从易到难,从简到繁地展开,既让较高层次的考生有足够多的时间去攻克难题,也让大多数考生能基本做完自己认为有能力去做的题,既利于考生正常地发挥学习水平,也有利于区分不同层次的学生。从1998年高考数学的15道选择题、4道填空题、6道解答题,总题量25道题的试卷形式经过1999年的14道选择题、4道填空题、6道解答题,总题量24道题的试卷形式的过渡到2000年并保持至今未变的12道选择题、4道填空题、6道解答题,总题量22道题的形式,这一题量及题型结构的渐变得到了广大师生的共同认可,也使得高考中的原有的试题量偏大,思维时间相对吃紧的矛盾有所缓解。从发展趋势看,这样的题型、题量将会保持一定时期,甚至可能在原有的题量基础上再一次减少题量(如北京卷形式),从而切实保证考生的足够的思维时间,真正考出实际水平。归纳近几年的高考数学试题特点,可以认为原来高考试卷中常会出现的那种“送分送到位”的试题已经逐渐退出高考舞台,单纯考查运算的试题题量和难题中那些不必要存在的运算量都会有所减少。但思维障碍与难度障碍不会是单纯由最后两道试题来设置,为更好地区分考生的层次与能力,会采取在各类题型中分别设置不同的知识或思维障碍的方法,甚至可能在各道试题(主要指解答题)中设置不同的障碍。表现形式为:选择题的最后两道题可能具有较大难度。填空题的最后一题可能是一道创新题,或要求具有较灵活的解题能力或思维技巧的较新颖试题。相反的,即使是出现在较后位置的几道解答题中也可能在分步设问的形式下,给各类考生都提供不同的答题空间,让各类考生都有所作为。不出意外的话,还会是“稳中求变、变中创新,新题不难,难题不偏”的合理结构。二、高考数学备考方略教材的变化与试题的可能变化必须伴以复习备考的相应变化。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课改、考改与教改日趋同步。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正在形成,因此导致的高考数学学科的考查功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正如考试中心多次强调的那样,高考命题要“关注数学教育改革的进展”,要“更加关注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的进展,了解使用新课程考生的实际情况,汲取新课程中的新思想、新理念,使高考数学科考查更加反映数学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因此在复习备考也要有一些相应的改变和具体的措施。(一)复习备考新理念1、让数学学科从专业学科发展为素质学科数学作为一种文化素养是通过长期的数学活动所积淀下来的最本质的东西,经过数学薰陶出来的人才,体现在观察问题的全面性和深刻性、计划策略的主导性和严密性、制定方法的条理性和简捷性、反思总结的批判性和概括性、前景预测的多样性与前瞻性上。从社会发展的需要来看,数学不再是一门为培养数学家而存在的学科或科学,而同时也是正在努力建立起来的一个完整的哲学体系和文化体系,应该成为新时代人类生活的一部分。这种全新的数学理念体现在试题上必须会突出数学学科的基础性、通用性和工具性。复习备考中要让全体考生明确这一点,以增加对于数学复习备考的热情,提高复习备考的目标性与主观能动性。2、坚持发展思维能力为主的备考原则数学在培养和提高人的思维能力方面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数学高考坚持的能力立意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其中在数学学习中可以直接培养的几种能力有:逻辑推理能力、观察想象能力、分析判断能力、直觉发现能力、归纳综合能力和研究创造能力。从前几年强调的“重视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到现如今强调的“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两字之差反映了数学能力不仅仅有逻辑思维能力,同样也存在有直觉思维能力,在许多情况下后者比前者显得更为重要。复习中要以新教材的知识内容为载体,让学生在学习到知识的同时全面提升直觉思维能力,强调从“基本模仿”发展到“独立创造”,从“照套题型”发展到“举一反三”,从“直觉思维发展到灵感思维”。现在的许多高考试题,一方面是老师认为出得好,出得妙,试题容易入手,运算量相应减小,另一方面却是老师教出来的学生出得难,出得怪,不知如何切题,有力使不上。这正是一种直觉思维能力差异的正常反映。因为高考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平时学习、训练不曾出现的新面孔试题,学生不能采用“把问题放到严密的数学体系中,将思维重点放到如何剖去具体问题的外部伪装,将其中的数学本质挖掘出来,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的作法。而想的更多是如何套上以往见过的哪一类题型,想来想去想不出,以致想到没有时间为止。因此在复习中一定要下大气力来抓直觉思维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能迸发出更多的数学灵感。(二)具体措施与方法1、明确复习目标,实现知识、能力与分数的转换高考数学复习备考一般分四个不同阶段完成,俗称复习的四个轮次。即第一轮的知识点复习,第二轮的基本综合检测,第三轮的重点专题讲座和第四轮的考前模拟训练。它们的最终目标是将考生带进一个良好的应试状况,以保证考生能考出应有水平,但其中的每一个轮次又都有着它们各自不同的复习侧重点,都有着各自不同的阶段性目标。在复习过程中必须通过把握阶段性重点来把握高考重点,通过实现阶段性目标来实现最终目标。1、1一般地,第一轮复习的重点应放在课本知识的重现上,要注重抓基本知识点的落实、基本方法的再认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力求数学知识的系统化、条理化和网络化,使之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并最终能宏观认识高中数学内容。这一阶段的目标是整体目标、具体目标,要求在全面覆盖的基础上分单元认识高中数学知识,力求知识点的点点落实。1、2第二轮复习以基本综合检测题为载体,综合试题在形式上要贴近高考试题,但不急于上难度,重点放在检验第一轮的复习效果、拉近数学各单元知识间的联系、养成良好答卷习惯上。其基本目标是初步提高应试能力,形成考试时间概念,以开始实现课本知识向卷面分数的转换,重点强调得分策略习惯的形成。1、3第三轮复习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实施,是第一轮与第二轮复习的一个补充,重点应放在高考的重点考查内容和前面两个阶段学生出现的共性问题上,这一阶段最重要的是要有针对性,既要体现重点内容重点讲,难点内容反复讲的原则,又要做到讲座内容因校而异,因班而异,甚至可能因人而异这一点。其阶段性目标是,在前面两个阶段已经取得成果的基础上强调运算能力、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应用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大辐度提高,全面提升考生的综合能力。1、4第四轮复习的主要目标要借助考前模拟训练来实现。重点放在如何实现知识、能力向卷面分数的根本转换上。通过模拟训练,检测考生的应试能力,检验考生的心理准备,提高考试技巧,磨练情感意志,增强心理承受力。可以说在复习中,我们的目标既要有长期目标考虑如何提高数学继续学习的能力,又要有短期目标注意有针对性地提高高考中的应试能力。2、正确认识教学内容与高考内容的关系2、1传统知识内容与高考命题内容的关系认真分析新教材,可以看出,除了数列(作出了布局上的较大调整,但主体内容改动不大)以外,几乎所有的传统知识内容都有一个较大的改变。下面我们主要分析其中对高考命题有较大影响的部分。2、1、1函数与不等式部分长期以来,直接以方程形式或不等式形式考查幂函数和指、对数函数的问题在各类试卷中常常出现,这种试题既能与实根分布问题相综合,又能与数形结合的方法相联系,是一个很有变化的命题点。随着函数中去掉了“幂函数”、“指数方程和对数方程”和不等式中去掉了“无理不等式的解法”和“指数不等式和对数不等式的解法”等内容,这类问题的命题热度将变冷,但仍有可能以不等式的形式出现,作为指、对数函数的单调性的一个应用对考生提出能力要求(如2003年天津卷和全国卷中的第3小题)。可以预见函数类问题的变化将反映在结合绝对值、参数和导数来考查函数的性质应用上,复习注意保持中调,注意与导数工具相结合。2、1、2三角函数部分可以认为三角函数是传统知识内容中变化最大的一部分,新教材处理这一部分内容时有明显的降调倾向,突出“和、差、倍角公式”的作用,突出正、余弦函数的主体地位。从表面看,这一点给我们的复习备考带来了福音,但仔细分析教材对积化和差公式、和差化积公式的处理方式,又让人不能不提心吊胆地去猜测,高考中会不会对这一公式的应用提出能力要求?出一道类比猜想式的问题也属正常。当然,这一部分知识最可能出现的是“结合实际,利用少许的三角变换(尤其是余弦的倍角公式和特殊情形下公式的应用)来考查三角函数性质”的命题,难度以灵活掌握倍角的余弦公式的变式运用为宜。2、1、3解析几何部分解析几何中变化最大的应是删去了“对称轴平行于坐标轴的圆锥曲线”和“极坐标方程”等有关内容,这使得考生一般比较害怕的复杂运算出现的机会大大减小。由于近几年高考中出现的几乎都是与标准方程相关的试题,似乎有足够的理由去忽略对于“对称轴平行于坐标轴的圆锥曲线”的性质研究。但考虑到平面向量中学习的平移公式以及对平面向量应用的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也不能放弃对利用平移公式研究这类问题的复习,其中最主要的应该是与抛物线有一定联系的相应问题(因为初中所学的抛物线就已经跳出了标准方程的圈子)。2、1、4立体几何部分立体几何部分的改变主要体现在对于体积公式与面积公式的处理以及对于台体和旋转体的删去上。随着这两块知识内容的萎缩,可以用作命题背景的几何体的选择少了,使得立体几何中原有的命题空间随之缩小,从前几年的高考试题分析,立体几何有一个明显的降调过程,但2003年全国高考中的立体几何试题又让人放心不下。它表明即使是利用常规几何体,同样可以有意想不到的变化,同样可以对考生提出较高的推理能力要求和空间想象能力要求。2、1、5数列部分由于高等数学学习对数列知识的要求,加之数列知识是一块只有调整未作删减的内容,高考命题组的高校教师热衷于不等式与递归数列的综合应是十分正常的,这类命题能较好体现课本知识内容与能力要求的关系,复习中应该是一个重点,要让学生明确对这类问题的三种处理方法(一是利用转化,化归为等差或等比数列问题解决;二是可能借助数学归纳法解决;三是可望求出通项公式后一般性解决)。2、2新增知识内容与高考命题内容的关系2、2、1“简易逻辑”是分量最轻的一部分,主要起到语言和工具性作用,可以与不等式知识和集合内容联合命题,类同今年全国高考试题第19题。2、2、2“空间向量”是可选学内容,本部分内容的命题可以象前几年有两道不同试题,也可以象今年,一道试题两个方法都可用。但今年仍然是一个过渡期,无论是掌握了传统方法的还是掌握有空间向量武器的同学都应该能很好地解决有关问题。(注:我校选用的是9(B)教材,其出发点有两个,一是空间向量走进高中课堂是迟早的事,开展教学宜早不宜迟,老师早接触早主动;二是空间向量的学习不仅使得学生增加一种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重要工具,同时也是对平面向量学习的一个全面回顾、复习和提高。)2、2、3平面向量、概率统计、导数是新增的三块具有重要地位的内容,也是近四年来,天津、江西等省市高考的必考内容,每一部分都有一道大题,其中的导数知识的命题应该与函数相关,可以用导数知识来解决原来交给函数性质解决的最大值、单调性或不等关系等问题,也可能与解析几何中的切线问题相综合。平面向量既能与复数相联系,又能与解析几何知识相综合,一般来说出现单纯考查向量运算、向量证明的试题的可能性不大,而在解析几何的框架中考查向量的概念和方法、考查向量的运算性质、考查向量几何意义的应用,并直接与距离问题、角度问题、轨迹问题相关的可能性较大。概率与统计知识既可以联合命题出现在大题中,也可能出现一小一大题,在小题中名为考查概率,实为考查排列组合知识,大题中则考查概率分布与随机变量的数量特征。且由于概率统计内容与导数内容对应用的要求,传统意义下的数学应用题可能会被概率统计和导数应用问题所替代。2、3研究性课题内容与高考命题内容的关系。研究性课题是新教材中的一个最大亮点,从2003年高考全国卷的第22题和近几年上海试题中的一些试题形式看,倡导研究性学习不仅仅是停留在课本要求上,高考命题已经开始在这一方面作出了尝试。如结论的归纳猜想、定理的类比推广等带有研究性学习味道的试题已经多次出现在高考试题中。因此在学习中和复习备考中都要关注研究性学习内容,关注数学发展过程中起到推动作用的一些历史问题和重要的结论,关注这些知识内容可以带来的丰富的内涵和可以挖掘出来的相应数学问题(如蝴蝶定理、图论问题、色环问题、杨辉三角、矩阵等(北京试题、全国试卷)。对于这一部分,高考中出现任何形式较新颖或较开放的试题都是不奇怪的。(附新教材中21处阅读材料与5处研究性学习内容如下,以方便读者从中得到一定的备考启示:21处阅读材料1集合的元素个数;2对数和指数发展简史;3自由落体运动的数学模型;4有关储蓄的计算(高一上);5弧度制的由来;6同频率正弦电流相加,频率不变;7向量的三种类型;8人们早期怎样测量地球的半径(高一下);9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10向量与直线;11笛卡尔和费马;12圆锥曲线的光学性质及其应用(高二上);13向量概念的推广与应用;14从集合的角度看排列、组合和概率;15抽签有先有后,对各人公平吗(高二下)?16累积频率分布;17回归直线方程的推导;18不完全归纳法与完全归纳法;19无穷等比数列()的和;20近似计算;21复数系是怎样建立的。5处研究性学习内容1分期付款中的有关计算(数列);2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平面向量);3线性规划的实际应用(直线和圆的方程);4多面体欧拉公式的发现(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5杨辉三角;)以及四次实习作业内容(:1函数应用的实习作业;2解斜三角形应用的实习作业;3线性规划的实习作业(与研究性课题同);4回归直线方程的应用的实习作业。)2、4关于应用题的思考唯一难以把握的是每年一道的数学应用解答题,一般来说这部分试题既可能跟近期热点问题相关,也可能是一道成题的改造(如1997年的运输成本问题,1998年的污染治理问题,2000年的西红柿的售价问题,2003年的台风问题,我校在当年高考复习备考中都作出了相应的训练)。由于近几年试题,函数类、三角函数类、数列类,不等关系类等,几乎容易命题的,容易命好题的内容都已经出过相应的命题,要出新、出巧,结合新教材知识内容分析,出一道可以用概率统计知识解决且与近期社会热点问题(比如神五上天、非典的防治、禽流感的扑灭等)相关的应用题则可以做到三方面兼顾。当然也可能是一个与研究性学习内容相关的试题,如储蓄问题,三角函数知识的应用问题和线性规划问题等。3、几个注意事项3、1单纯的题海战术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但不等于说可以放弃做一定量的习题,常庚哲先生在通过问题学解题一书的序言中说道“学习数学,主要是学习解决由他人提出并已有答案的问题;而独立从事数学研究的阶段,则是试图解决自己提出的或是由他人提出但至今还没有答案的问题”,可以说通过解决问题学解题,这是由数学学科本身的学习特点所决定的,因为“问题是数学的心脏”(美国著名数学家PRHalmos语)。但是要想在较短的时间里提高做题的效益就得要化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去分析,去归纳解题的方法与规律。要特别重视错题改正工作,注意从所做的习题中找出解答同类题目的最简捷方法和最直接思路,从错误中找到经验与教训,同时注意提高做题的质量而不是单纯地追求做题的数量。3、2加强对新题型的阅读与解答,研究新题型的命题特点和方式、方法,分析新题型的背景材料与数学知识的结合部在哪里,常涉及的数学模型有哪些,增强数学阅读理解能力,提高阅读速度,提高应对新题、新题型的自信心和具体能力。3、3系统了解课本知识,认识它们之间的横向联系,认识各部分内容在高考中的分值地位和难易程度,有针对性地复习重点内容,突破自己的薄弱环节,力求从宏观上把握高中数学知识体系,建立起自己的解题方法体系和思维体系。3、4全面认识与掌握高中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所接触到的数学思想方法一般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用于解题的具体操作性的方法,如配方法、换元法、消元法、待定系数法、判别式法、裂项相消法、错位相减法、叠代法、割补法、特值法等;第二类则是用于指导解题的逻辑推理方法,如综合法、分析法、反证法、类比法、探索法、归纳法、解析法等;第三类则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对于数学解题甚至于对于其它问题的解决都具有宏观指导意义的数学思想方法,如函数思想、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消元降次思想、化归转化思想和参数思想等。复习中要关注它们的应用,以致养成习惯,形成惯性。3、5加大对新增知识内容的复习力度。由于新增知识内容在中学教学中起步晚,起点低,无论是老师手头还是市面上相应的学习资料都十分有限,学习时要着重注意从课本的讲解中体会相关知识,不留漏洞,确保不因知识缺陷而造成无谓失分。另外,在复习的全过程要特别注意克服心浮气躁、眼高手低、好高骛远的心态和做法,确保在师生之间形成共识、形成合力。以上为一家之言,不当之处请指正,对可能产生的误导请谅解。其实,无论每年的高考试题如何变化,我校都是用一个基本准则来应对的,即“平时教学高标准、严要求,强调素质教育、能力提高;复习备考重基础、重落实,突出应对策略、实际效果;知识内容覆盖教材,能力要求高于教材”。正是这种“以不变应万变,依赖学生素质的提高来提高升学率”的做法,从根本上保证了我校数学复习备考的年年成功。每一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生源实际,都有自己的宝贵经验,我们愿意与各兄弟学校一起加强交流,加强友谊,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共同取得2004年的高考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