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孝悌意识的实践研究》的论证报告.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400116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6.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孝悌意识的实践研究》的论证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孝悌意识的实践研究》的论证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孝悌意识的实践研究》的论证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孝悌意识的实践研究的论证报告 孝悌是儒家核心思想“仁”的基础。同时,孝悌也是中华民族伦理思想之基础即家庭主义的根本。所谓的“孝”指的是孝顺、赡养父母,对父母的言语不可有所忤逆,即“善事父母”。所谓“悌”则是指兄弟之间相互友爱就是“善事兄长”。 让我们饱怀对这世界的博泛热爱,对老人的孝道尊敬,在外谦卑的心态尊重兄长,照顾晚辈,让我们发扬中华传统,用“仁爱孝悌”自勉,使我们在爱与和谐中成长。“孝”,是一切德行之根本,是中国人最基础的道德,为中华文化所特有。“孝”是亲情之爱,是生生不息的爱心,是形成个体品德之根源,“道由孝生”,孝为“德之本”。在中国,不进行“孝”道建设,其它道德建设就会失去了根基。中国传统“孝”道有过时之处,但它不等于“封建”与“落后”。我们要认真反省近百年来国人对于“孝”道的偏见与成见,用“与时俱进”的观点,进行积极的建设。创造历史比对历史的无知而诋毁历史要伟大。 在我国当前以及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仍然是以家庭为本位的社会结构。家庭稳定与发展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当今的中国特别是农村,因为不“孝”导致的家庭矛盾、邻里纠纷与社会问题日益尖锐。以“孝”为中心的中华美德,是家庭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核心内容。“家”的社会存在与功能,不可低估。以血缘和亲情为中心的伦理道德,是整个社会伦理道德的基础。再过15年,一个独生子女支撑的国家与老年人社会,便会展现在世人面前。34亿老年人大国,对以“养老”、“敬老”为中心的孝道教育与建设,将日益重要和迫切。这一代独生子女能有“孝”心吗?怎样培育他们的“孝”心?需要承接中华孝道美德,需要学校与家庭、社区互动共建孝道,进而共建和谐社会。从这个成面上讲,孝道教育和建设具有特别重要的战略价值。我们的课题研究内容是在学校对学生进行以孝悌为中心的思想道德教育。古人云:“夫孝,德之本,教之所由生也。”“孝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国几千年的文明社会是以孝道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时至今日,我们所提倡的尊老爱幼、热爱祖国、胸怀大志等新的道德要求,可以说是“孝悌”的发展和完善。依据青少年道德品质形成的客观规律,以“孝”道教育为突破口,从小就把中华民族“崇孝”的传统美德植入到学生的大脑中,不仅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而且能辐射到家庭和社会。 首先,我们力争通过研究实验能够设计出一套具体的方案,引导中学生自觉接受并践行孝道准则,达到如下目标:在家里,子女尊敬长辈,长辈爱护子女,共享天伦之乐;在社会上,尽职尽责,为国家做出自己的应有贡献;对个人,要修身养性,实现自己的宏伟理想。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和谐有序。 其次,我们要积极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关于孝道文化的最新理论。要在学校进行“孝”的教育,就要了解研究当今我国尤其是农村孝道的现状、成因及其发展趋势;要研究中华孝道发生了何种变化,要研究当今孝悌的内涵,即是民众能够认同并能践履的孝道内涵;要了解研究当今孝道的形式,尤其是民众所创造的养老新形式;要了解研究孝道的价值,孝道对家庭、社会、下一代的影响;要了解研究当今孝道的机制,如制度、氛围、心理等制约机制;要了解研究当今孝道的建设模式与理论框架。通过这些研究,去寻求学校与社区互动的结合点,去设计学校进行“孝”道教育的内容与模式。第三,在实践的基础上,继承和发扬曾子孝道文化的优良传统和精髓,剔除和摒弃封建的落后的不合时宜的东西,在扬弃中发展曾子的孝道文化。能够研究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适用于中学生的孝道文化教育理论,用以指导学校孝道文化教育,并与爱国主义、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及建设和谐社会有机结合起来。 .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阶段性工作安排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年 6 月至2011年 8 月)1. 立题;收集整理有关孝道文化的各种资料,确立课题。 2. 撰写开题报告。 3. 制定调查表,学生自学相关内容、实验教材和德育目标,总体把握孝道文化教育的内容。 4. 确定朗读弟子规等国学经典。第二阶段:实验研究前期阶段(2011年 9月至2011年 11 月)1. 确定实验对象,进行调查,与学生座谈,学习动力教育等。确定重点研究的内容及列出实施教育的切入点;制定具体的教育内容与计划。 2. 对学生的经典诵读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前测)第三阶段:实验研究中期阶段(2011年 12月至2012年6月) 1. 根据课题结合自己班的实际情况选择教材,组织学生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 2. 在第一阶段试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正、补充、扩大实验范围。 3、形成初步成果。 4、整理和研究各种实验数据以及实践中积累的所有资料;撰写课题实验研究结题总结报告课题实验研究工作报告。 研究的方法和采取的措施 在调查学生对曾子孝道文化及孝敬父母、尊长敬老观念认识和学生在家庭、社会中对待父母及老人态度的情况下,我们确定了如何对学生进行实施孝道文化教育。 1、精心设计问卷调查 在研究实验之初,课题组精心设计了孝心调查问卷表,对七年级五个班随机抽取60 余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经过调查统计分析:1.早上起床能向父母长辈问候的占21%,2.平时与父母长辈说话态度和气的占36%,3.每次闹别扭的时候,自己主动打破僵局的占35%,4.知道父母工作辛苦,能关心父母为其倒茶、盛饭的只占13%,5.知道父母爱吃什么的占45%,6.能帮助做家务的只占20%,7.觉得父母说话太多,希望他们尊重自己的决定的占39%,8.任性对父母长辈发脾气、顶嘴的高达70%,9.缺乏爱心好吃的菜要放到自己面前,想不到让父母长辈先吃的占85%,10.自理能力差,自己的事要让父母操心的占75%。通过调查活动,一方面掌握了第一手材料,为下一步实验的展开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在活动中积极引导学生反省自己,也促使其从内心开始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为下一步的孝道教育铺平道路。 2、制订孝道行为规范 针对调查问卷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我们为学生“行孝”立规矩。对学生的“孝”道,制定了10条具体规范。每天上下学打招呼。长辈下班要说“您辛苦了”。长辈生日要主动问候 送小礼物。让食,饭后要主动收拾餐具。每天要坚持做家务。按时上学、努力学习、独立完成作业,不用家长督促。长辈生病,侍奉、作简单饭、安慰。主动与家长交谈、商量、不发小脾气。 不到不宜去的娱乐场所,不做坏事,不让家长操心。父母之间发生矛盾,要懂得调解。这些都是“规定动作”。学校要有“规定动作”、科学的行为要求,使学生从被动到主动、从他律到自律,从“要我做”到“我要做”、“我能行”。学生学会自律,是道德教育的最佳目标或是终极目标。没有他律,学生不会学到自律。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在主体参与和主动内化知中行、行中悟、悟中从。强调主体性,应有限度不要导致自发论,更不要引向心中只有自我。 3、教学中积极渗透孝悌思想 我们积极相关实验教师广泛收集“孝悌”材料,让学生诵读弟子规、木兰诗等读物。 中外古今有关“孝”的美德故事,数不胜数。是天下百姓“行孝”实践水平的高度体现,又是历代推行“孝”道教化的活教材。我们为学生提供的孝道文化教育教材提供相关资料,教师为学生推荐,学生自己又去收集了有关“孝”的故事。如:考叔“纯孝”感庄公、缇萦至孝感文帝、李密陈情报祖母、花木兰代父戍边、岳母刺字、朱寿命千里寻母、黄香温席、孝敬父母的毛泽东、朱德回忆我的母亲、陈毅为病母洗尿裤、孝子孔繁森、孝道故事里“陈毅探母”、“杜瑶瑶孝敬父母的故事”等众多的行孝的故事,也讲了一些学生中孝敬父母的人和事,包括一些“感动中国人物”。这样从古至今,从伟人到平民百姓到身边的同龄人,使同学们充分认识别“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继承和发扬。由认知到明理有利于导行。 3、开展孝悌专题活动 在中小学德育大纲中,对学生“孝敬父母”都有要求。但是,对于如何进行这项教育没有具体意见。自从进行实验来,我们课题组开展了一系列孝道专题活动,有了不少创造性的探索。学校是学生活动的主要空间,但范围有所局限,如何使有限的空间发挥无限的教育作用,这也是每个教育工作者所探讨的问题之一。因此,我们在班级中积极拓展立体空间,充分利用各种有行的和无形的空间,开展孝道专题活动。 办孝悌专题墙报、黑板报、橱窗;悬挂行孝名人画像、行孝名人名言,定期举行以“孝道文化”为专题班会、美术、音乐、写作等比赛和优秀作品展。从直观上,使整个学校充满浓厚的曾子孝道文化氛围和行孝教育气息,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感受孝道文化教育。为使孝道文化教育规范、全面、科学、有效,学校积极拓展以校为辐射源,从学校向家庭、社会传播的工作思路,使之事半功倍。 4、 组织以“孝”为主题的各种自我教育活动,让学生从社会这个大学中接受孝道文化教育,使教育工作落到实处。介绍父母的职业、工作量、业绩和收入,讲父母的艰辛和爱自己的真实故事。介绍自己名字的含义,讲父母对自己的期待。调查父母孝敬长辈的事迹,讲自己的体会。我和父母同堂讲“孝”道。父母与子女互写对方的生日,结果是前者的准确率是100,后者只有60。古今孝敬父母故事会。妈妈的吻、祝福妈妈、懂你父亲、我的妈妈是中华、常回家看看、游子吟我给爸妈洗一次脚。家长会-阅读子女给自己的一封信:“妈妈辛苦了”、“我要赡养爸爸”、“妈妈我支持您”、“爸爸妈妈别吵了”、“爸爸妈妈分手吧”、“妈妈的泪是甜的”、“您的女儿需要鼓励”、“爸爸,我不是学习的机器”、“我想有个快乐的家”、“请给我们一片属于自己的蓝天” 5、召开孝悌主题班会 我们定期召开“孝悌文化”主题班会。同时,制定了详细的学习内容和活动活动细则,以及评价标准,采取综合性、立体化的多种评价模式,并将学生这一道德习惯的养成作为评选“三好学生”的一个评价台,所有活动情况一律记入中学生成长记录,让学生在约束中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如以“我们怎样报答父母”为主题,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到父母血汗钱来之不易,深深体会了长辈为自己付出的爱。在主题班会的演讲过程中,台上、台下形成共鸣,整个活动是在感激父母、孝敬父母、报答父母的宣誓中结束的,很多同学听着其他同学的故事感动得泪流满面。之后,我们又通过调查发现,乱花钱、乱丢馒头以及吃零食的现象极大减少,而学习风气比以前更浓厚了。很多学生还利用课余时间给自己的父母写了有生以来的第一封家书,信中洋溢着学生对父母浓浓的敬爱之情,表达了学生为报答父母而决心刻苦学习的铿锵誓言。大部分学生周日回家都能为自己的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下雪了,打个电话告诉爸爸开车注意安全;吃饭时,把好吃的饭先让给长辈,学生细小转化使家长倍感欣慰,全校上下更形成了浓厚的孝道文化氛围。 6、利用节日组织活动 过中国年,承传美德,孝敬父母的自我教育活动:利用寒假过中国年的时间,要学生说三句话:“您辛苦了、您好、新年快乐”;做三件事:“鞠躬、让食、抄三幅对联”。培养了学生“孝敬父母、尊长敬老”的品德,受到学校、家长、社会的广泛支持和好评。充分利用“三八国际妇女节”、“五一国际劳动节”以及“母亲节”、“父亲节”组织学生开展爱父母的教育活动:围绕着四个节日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孝”的教育活动。不少班级分别将这四个节日,定为本班学生的“孝敬日”。要求学生在“孝敬日”至少用一个课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或社会公益劳动。 孝敬父母,尊长敬老,向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现今独生子女多,从小娇生惯养,不敬父母、虐待老人的现象在当今社会上仍然屡见不鲜。建设弘扬孝道文化,不能忘记传统美德,如何让孝敬父母,尊长敬老的观念真正入脑入心?如何让孝敬父母,尊长敬老在社会蔚然成风?作为学校教育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把孝敬父母,尊长敬老意识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一项基础工作,让学生树立孝敬父母,尊长敬老观念,养成孝敬父母,尊长敬老习惯,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根据本校实际和学生存在的问题,我们有针对性地选择孝敬父母,尊长敬老美德教育,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教育,学生从“孝敬父母,尊长敬老”等身边小事做起,自觉养成孝敬父母,尊长敬老的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培养学生孝敬父母,尊长敬老的道德品质为总抓手,进而全面提高中学生的整体思想道德素质。使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进一步丰富学校的文化内涵。 中华民族孝道传统的灿烂光辉,正在逐步涤荡社会丑恶的污泥浊水,而在中学生中开展普遍系统的孝道文化教育,并纳入中学生思想道德规范,有着时代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