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材中古代诗文的分析研究.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397478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0.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教材中古代诗文的分析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学语文教材中古代诗文的分析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学语文教材中古代诗文的分析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教材中古代诗文的分析研究摘要延续了几千年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而古诗文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在2000多年前就产生了诗经。此后不断发展,形成汉乐府、唐诗、宋词、元曲等等诗歌形式,构成了中华文化不可获缺的一部分。在现代教学中,古诗词教学成为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古诗词的学习是小学生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途径之一,也符合全日制义务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的培养小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这一总目标的要求。本文是针对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所写的一篇小论文,通过对教材中的古诗词整理、分类等方面的工作。对教材中的古代诗文是什么,教学目的,教学意义等方面进行分析。关键词:小学语文,古代诗文,教学,分析一、在对小学1-6年级语文教材的分类整理后发现,按照诗词分,诗是主要的部分,一共有46首,词只有8首,而且还是在5年级之后才出现。分别是长相思清平乐(yu)村居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浣溪沙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我们会情不自禁的想到这个问题:为什么在小学低年级阶段没有词?这是因为诗相对于词来讲韵律更加明显,平仄更加明显,节奏感更强。一首诗每一句字数相同,读起来比较有节奏感,琅琅上口。非常适合小学生吟诵。更加容易使学生明白、领略诗中的意境,诗人表达的感情。如一年级上册李白的:静夜思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是一首五言绝句,写李白半夜睡醒看到当头明月,产生了浓浓的思乡之情。这首诗感情表达非常直白,在诗的结尾就明确表达了自己的感情“思故乡”。使学生一眼就能理解诗人的感情所在,学生可以进一步扩展,明白诗人的感情之后在由感情延续到诗人写的景物中明月。在这里学生就会产生问题为什么作者看到明月会想到家乡,老师可以解释诗人看到明月后联想到了可能同样在看月亮的亲人,由此产生了浓浓的思乡之情。在小学教材中同样表达思念之情的词是五年级上册的长相思中:长相思 清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是的上阕写自己山一程、水一程,经过崇山峻岭、到达榆关,到过营帐等等地方,到处自己身在征途,在外征战。下阕写自己风餐露宿,身在关外,心怀故乡。表达了自己的思乡之情。但是,与一年级的静夜思相比诗人表达的感情比较含蓄,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写的更加有深度,更加含蓄,没有经过一定的文学经验积累的是不能很快的理解的。所以诗相对于词来讲,更加容易理解,明白其中的意境。更加适合小学生低阶段的学习。在小学教材的46首古诗中按照写景诗与抒情诗分类,其中写景诗27首,抒情诗13首,此外还有一首题画诗,以及几首以情写景,情景交融的诗。可以看出来,小学语文教材中诗是以写景为主,抒情次之的。仔细分析还可以发现写景诗多集中在小学低年级阶段,抒情诗集中在高年级阶段,尤其是小学6年级抒情诗高达10首,这也跟6年级的学习能力有关系。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多为写景诗的原因我觉得是这样的,一、学习能力相对于高年级的学生稍微较低,还没有相关的能力。二、根据当时年龄段,对低年级学生的要求不会太高。学习古诗的目的就是陶冶情操,增加学生的审美能力。三、低年级的表达能力比较差,古诗的韵律感、节奏感可以训练学生的阅读表达能力。四、这些古诗的字数较少,相对来说比划较少,容易书写。可以锻炼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而对于高年级而言,他们经过几年的训练,对于古诗有了自己的理解,能通过阅读、吟诵发现、体会出诗人所表达的感情。如六年级下册:石灰吟 明 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诗借物喻人,把自己比作石灰石,石灰石经过千锤万凿,经过熊熊烈火的燃烧,依然“若等闲”最后粉身碎骨,留下了一世清白,作者自己也是这样,不怕恶势力的打击,宁肯死也不同流合污,要留下一世清白。学生经过一番诵读,一定能体会到诗人的清高,诗人为了自己的清白而不惜粉身碎骨的精神。二、在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这一目标。综合小学语文教材正所有的古诗文,在写景诗、抒情诗占绝大比例的教材中可以明确得到这一结论,小学语文古诗文学习的主要目的有三个,即认识传统文化、审美教育与情感教育。(一) 审美教育小学语文教材所选入的古诗文,都是各个时代的代表作,这些诗文词句优美,意境深远,可以大幅度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气质,提高表达能力。有句话是那么说的“文字是语言的艺术”古诗是用最精炼的字词表达最丰富的事物,表达最丰富的感情。古诗中的美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语言美、色彩美、意境美等。语言美比如三年级下册: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第一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在诵读的过程中学生们就可以想象在碧幽幽的湖水旁边,有好多大柳树,春天来了,柳树发芽了,柳枝绿的像碧玉一样,条条垂下。第二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运用了比喻、疑问的手法,把“二月春风”比作“剪刀”写出是由于春风的吹拂才使得柳树变绿。全诗描绘了一幅绿柳春景图,使得学生眼前浮现了一幅绿色的画面,非常的美丽。这就是语言的魅力。意境美,比如六年级下册:鸟鸣涧 唐.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夜深,春山倥偬,寂静万分,乌云遮月,桂花飘香,忽然一片桂花落下,明月出现了,惊动了山中休眠的鸟儿,于是一阵阵鸟鸣声回荡在山涧中。诗人传神的描绘了一幅春山静夜图。以动写静,以动衬静,动静结合,意境深远(二) 情感教育毛诗序中写道:“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这句话中的“志”指的就是诗人写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历史各代的浩瀚诗海中,古诗表达的感情呈现多样性,有思乡念友、怀古伤今、羁旅闺怨、忧国忧民、边塞征战、山水田园、题画等等。可以说每一首诗都是诗人感情的积淀。有写兄弟骨肉相残表达自己悲愤的,例如六年级下册曹植写的七步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首诗写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过后,留下豆汁来做成羹,把豆渣压干做成豆豉。豆茎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你我本来是同条根上生出来的,你又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我呢?作者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和诗人自身处境艰难,沉郁愤激的感情。尤其是最后一句反问,更加表达了作者的悲愤之情。比如还有写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的,例如二年级上册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作者写作感情真挚,大气直白,用诗记录王伦与作者的真挚友情,令人记忆深刻,感动。有写表达幽幽的离别之情的,例如四年级上册: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首先分析一下诗的第一句“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这句诗俩个字用的非常传神一个是“浥”字,“浥”字是湿润的意思,显出这雨澄尘而不湿路。另一个是“新”, 平日路尘飞扬,路旁柳色不免笼罩着灰蒙蒙的尘雾,一场朝雨,才重新洗出它那青翠的本色,所以说“新”,又因柳色之新,映照出客舍青青来。雨后被冲刷的干净整洁的道路,客舍,青柳等意象构成了清新亮丽的送别场景,衬托着诗人以及即将离别的友人的心情。伤感却不沉重,深情却富含轻快及希望。表达了作者对即将离别的有人的申请的祝福以及不舍。此外还有表达思乡之情的静夜思写边塞征战的长相思写田园的清平乐(yu)村居唐代王维的题画诗画等等。浩瀚诗海中,每一首诗都用最简练的语言凝结着诗人各种各样的情感,有快乐,有悲伤,有的忧国忧民,有的怀古伤今,学习他们我们可以体会他们的思想,了解当时的历史,学习当时传统文化,正如鲁迅的祖父给鲁迅的几句话“初学先诵白居易诗,取其明白易晓,味淡而咏。再诵陆游诗,至高词壮,且多越是。再诵苏诗,笔力雄健,词足达意。再诵李诗,思致清逸。如杜之艰深,韩之奇崛,不能学亦不必也。示樟寿诸孙。”鲁迅勤读诗词,最终成为一代大诗豪。三、听说读写是在一个学生所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这些能力是在小学阶段形成的。其中听说是在小学的低年级阶段进行训练,而读写是在中高年级进行。所以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诗文的选择也体现了这一特点。在低年级阶段,诗文大部分都是较为简短的,再结合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特点:他们的认知心理又有目的性和自我控制性的一面,也有不会自我控制的特点,他们的主要注意力集中在他们没有见过色彩或者外形鲜明的东西。所以诗文又是写景诗居多,能够充分地吸引小学生的目光,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例如:二年级下册绝句 唐 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这句诗色彩最鲜明的是首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仅仅十四个字就描绘了四个意象四种色彩,还有后一句写到“千秋雪”又增添了一种意象白雪。黄、翠绿、白色、青色,色彩鲜明,清新明丽,给了学生读者无限的想象,极大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尤其是各个意象的远近结合,给学生无限的想象空间。读写的前提是要认识自己想要表达的词语,所以识字写字是小学生日常学习的主要任务,所以小学教材在选择古诗的针对性也很强,从简单到复杂,从笔画少到笔画多,从发音简单到发音复杂等等。例如一年级上册:画 唐朝王维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这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学到的第一首诗,其中每个字的发音都比较简单,容易诵读,笔画较少,容易书写。“说”其实就是把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让别人明白,所以表达的能力很重要。表达的能力的培养的过程就是吟诵的过程。吟诵是古诗词学习的生命,宋代苏轼曾经说过“三分诗,七分读”读的好我们就可以明白诗中的意境,明白诗人感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及文学修养。培养语感,为之后的读写多准备。吟诵的要求有以下几个:感情真挚、吐字清晰、节奏分明、行腔自然。例如三年级下册: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把这首诗分节“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诗句对仗非常工整,平仄节奏感非常强。学生诵读就可以想象水光粼粼,山色空濛的景象,感受诗句的美。在之后的写作中就可以用到,比如写自己去南湖游玩,看到南湖美景,想记录下来,只用“南湖很美,南湖太漂亮了”这些语句不仅不能表达自己看到的美景,读者也不会领略到。而学生用一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不仅文学性艺术性非常强,而且还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写作不仅仅是记录真人真事,也需要对一些事进行适当的艺术加工,这就需要一定的想象能力。小学语文教材在对古诗的筛选过程中也非常注意这一能力的培养。例如二年级上册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首诗写到“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双叶”等意象,学生在诵读过程中可以想象有一座寒山,山上有一条小径,山高出白云飘飘,一座茅屋坐落在哪里,山上枫林片片,红叶飘飘。这样在学生脑海中形成一幅寒山红叶图。古诗词教学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能够充分培养学生的读字写字能力,听说能力,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能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是在小学生的学习生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参考文献1、 庄慧妍 基于审美化的小学古诗词教学2、 黎雪梅 小学古诗词的审美化教学教学与管理 20113、 张艺帆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探究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084、 吴蔚 论传统的吟诵方法在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085、 沈静华 解读_想象_整合_诵吟_浅谈小学古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小学作文辅导20116、 李小芹 小学古典诗文阅读教学研究山东师范大学 20087、 牛建英 小学古诗词教学心得教育实践与研究 20108、 薛金星 小学教材全解二年级语文(下)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89、 倪文锦 语文新课程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年5月10、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11、郭绍虞 中国历代文论选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12、朱正 一个人的呐喊:鲁迅18811936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0713、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室 语文教材16年级 200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