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阳的高考文言文题译集.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396450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阳的高考文言文题译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老阳的高考文言文题译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老阳的高考文言文题译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老阳的高考文言文题译集第一课时一.高考真题演练:1. (10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丁丑,俞瑱在居庸关剽掠,居民窃走来告,上曰:“居庸关山路险峻,北平之襟喉,百人守之,万夫身窥,据此可无北顾之忧。今俞瑱得之,利为彼有,势在必取,譬之人家后户,岂容弃与寇盗。今乘其初至,又兼剽掠,民心未服,取之甚易;若纵之不取,彼增兵守之,后难取也。”乃命徐安往讨之、安攻其城,俞瑱走怀来,依宋忠。捷至,上曰:“使贼知固结人心,谨守是关,虽欲取之,岂能即破?今天以授予,不可失也。”乃令千户吴玉守之。.上知之,乃以其家人为前锋,用其旧日旗帜,众遥见旗帜,识其父兄子弟咸在,喜曰:“噫!我固无恙,是宋都督诳我也,几为所误。”遂倒戈来归。宋忠余众仓皇列阵未成,上麾师渡河,鼓噪直冲其阵,宋忠大败,奔入城。我师乘之而入,宋忠急匿于厕,搜获之,并擒俞瑱,斩孙泰于阵,余众悉降,翻译下面的句子。 今天以授予,不可失也。译上麾师渡河,鼓噪直冲其阵。译(1)翻译:而今上天把(居庸关)授予我们,不可以(再)丢失。(2)翻译:皇上指挥军队度过黄河,呐喊(着)直接冲击宋忠的军阵。2. (10年重庆卷)阅读下文,查道字湛然,歙州休宁人。道幼沉嶷不群,罕言笑,喜亲笔砚。未冠,以词业称。侍母渡江,奉养以孝闻。母尝病,思鳜羹,方冬苦寒,市之不获。道泣祷于河,凿冰取之,得鳜尺许以馈,母疾寻愈。端拱初,举进士高第。寇准荐其才,授著作佐郎。淳化中,蜀寇叛,命道通判遂州。有使两川者,得道公正清洁之状以闻,优诏嘉奖。迁秘书丞,俄徙知果州。时寇党尚有伏岩彀依险为栅者,其酋何彦忠集其徒二百余,止西充之大木槽,彀弓露刃。诏书招谕之,未下,咸请发兵殄之。道曰:“彼愚人也,以惧罪,欲延命须臾尔。其党岂无诖误邪?”遂微服单马数仆,不持尺刃,间关林壑百里许,直趋贼所。初悉惊畏,持满外向。道神色自若,踞胡床而坐,谕以诏意。或识之曰:“郡守也,尝闻其仁,是宁害我者?”即相率投兵罗拜,号呼请罪,悉给券归农。.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母尝病,思鳜羹,方冬苦寒,市之不获。译: 遂微服单马数仆,不持尺刃,间关林壑百里许,直趋贼所。译:(1)【参考译文】:(查道的)母亲曾经患病,想喝鳜鱼汤,正是冬于严寒的冬季,集市上不能买到(鳜鱼)。(2)【参考译文】:(查道)于是不穿官服独自骑马带几名仆人,连短刀也不拿,辗转山林沟壑百来里,径直奔向贼寇的住地。考试说明对文言文翻译的要求:一是“理解”,即能正确领会文章的内容,它是文言文阅读的基础;二是“翻译”即能把文言文的内容用现代汉语准确通顺地表达出来,它是文言文阅读专题中直接考查的内容。二、指点迷津 理解句子正确理解句子是正确翻译的前提,故先讲如何理解句子。理解句子,即要分析语境,又要分析句子本身。这里主要从分析句子本身的角度来说。1以易求难,推敲关键词语多年来的高考试题表明,要求考生理解并翻译的句子,并非每一个词语都有难度,都不会理解,而只有一两个词语有较高的难度。从这个意义说,理解句子就是对关键词语的确切认知。一般说来,这关键词语表现为多义实词或词的形态特点(单音词、双音词)或用法特点即活用。例1:(何子平之)母本侧庶,籍(户口册)注失实,年未及养,而籍年已满,便去职归家。时镇军将军顾觊之为州上纲,谓曰:“尊上年实未八十,亲故所知。州中差有微禄,当启相留。”子平曰:“公家正取信黄籍,籍年既至,便应扶持私庭,何容以实年未满,苟冒荣利”在这段文字中,“州中差有微禄,当启相留”是什么意思呢?“州中”、“有微禄”、“当”、“留”都是不难理解的,难的是“差”、“启”、“相”这三个词。“差”是个多音词,这里该怎么理解?“州中”既在州中;“有微禄”,有少许俸禄。可见“差”应读chi,为当差之意,即任职。“启”有打开、陈述等意,因为要向上陈述某人之任职,所以应理解为“禀告”。“相留”,自然不是互相挽留,而是挽留何子平。于是全句该理解为:在州中任职有少许奉禄,将禀告上司挽留你。这样看来,所谓以易求难,就是根据已知求未知。“求”的过程,就是对语句作分析的过程。2转换角度,辨析句式特点有些文句,在实词,虚词方面没有太多障碍,但要真正说清其含意遇到麻烦,这时就得转换视角,从句式方面作考虑,这样也许会寻求到正确的理解。例2:(胡)威受之,辞归。每至客舍,自放(读cun)驴,取樵炊爨,食毕,复随旅进道,往还如是。质(胡威之父)帐下都督,素不相识,先其将归,请假还家,阴资装,百余里要之,因与为伴,每事佐其经营之,又少进饮食,行数百里。威疑之,密诱问,乃知其都督也,因取向所赐绢答谢而遣之。在这段文字中,“先其将归,请假还家”一句,字词上没有一点疑难,但“先其将归”是什么意思?是“早就要带他回去”吗?自然不是。原来这是一个省略句,在“先“之后省略了一个介词“于”,其,指代胡威。这样看来,全句的意思是:在他将要回去之先,(都督)便请假回家。用这个意思去替代原句,正好与下文意思一致,因为“阴资装”等句意思是:暗中准备盘缠,在百余里外的路上迎接他,就与他结伴同行,每次遇到什么事情,就帮助他处理。从分析句式入手,是理解句子的重要方法,如“至于公事,何由济乎?”句中“何由”是“由何”的倒置,“何由济乎?”就是“凭什么才能成功?”而不是“有什么理有才能成功?”又如“燕使乐毅伐破齐,尽降齐城”一句中,破,使动用法,降,也是使动用法,使降。据此全句是说:燕国派乐毅攻破齐国,使齐国的城邑全部投降。三、课堂练习1阅读下列文字,完成文后的题目。(李广)遂引刀自刭。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其李将军之谓也?译: (2)及死之日,天下知也不知,皆为尽哀。译: 第(1)题有两个难点:一是“其”是代词还是语气副词?二是“之谓也”是古汉语的固定结构,表达什么意思?太史公引传曰的“传”是解释经书的著作,其中的文字不可能是针对李将军的事说的,因此“其”只能是语气副词,表推测,译为“大概”,而不能译成“这”。“之谓也”可译为“说的是”或“是说”。因此全句可译为:大概是说李将军吧?或: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第(2)题的考查点在“及”,“知”和“尽哀”这三个点上。及,到;知,了解、熟知;“尽哀”是两个词,尽,竭尽,哀,哀悼。据此,全句可译为:到死的时候,天下熟知和不熟知他的人,都为他竭尽哀悼。2把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线部分译成现代汉语。管仲曰:“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与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1)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与不利也。译: (2)天下之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译: 第(1)题,从字字落实的角度,应注意:尝,曾经;穷困,困窘,而不是经济上贫穷;不以我,不认为我;时,时运。全句应译为:我曾经替鲍叔谋划事情,却使鲍叔更加困窘(或“却使事情更加糟糕”),但鲍叔不认为我愚蠢,他知道时运有好的时候,有不好的时候。第(2)题,多,动词,赞美;知,识别,了解。全句应译为:人们(天下人)不赞美管仲的贤明却赞美鲍叔能识别人才。3把下列文言文译成现代汉语。先生之说,诚可谓苦药良针矣,然犹未达仆之微趣也。人各有志,所规不同。译文: 答案:说,用作名词;达,了解,明白;仆,“我”的谦称;微,不显露的,内心的;趣,意向,志向;规,打算。全句可译为:先生的话(或:先生说的话),真可以说是苦口良药,但还是没有完全了解我内心的志向。人们都有自己的志向,各人打算不同。文言文翻译专题第二课时一.高考真题演练:1. (10年湖南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诸葛孔明 陈亮 孔明,伊、周之徒也。而论之者多异说,以其遭时之难,而处英雄之不幸也。夫众人皆进,而我独退,雍容草庐,三顾后起。挺身托孤,不放不摄,而人无间言。权倡人主而上不疑,势倾群臣而下不忌。厉精治蜀,风化肃然。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想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王者之事也。孔明皆优为之,信其为伊、周之徒也。而论者乃谓其自比管、乐,委身偏方,特霸者之臣尔。是何足与论孔子之仕鲁与自比老、彭哉!甚者至以为非仲达敌,此无异于儿童之见也。彼岂非以仲达之言而信之耶?而不知其言皆谲也。仲达不能逞其谲于孔明,故常伺孔明之开阖,妄为大言以谲其下。论者特未之察耳。 始孔明出祁山,仲迭出兵拒之,闻孔明将芟上邦之麦,卷甲疾行,晨夜往赴。孔明粮乏已退,仲达谲言日:“吾倍道疲劳,此晓兵者之所贪也。亮不敢据渭水,此易与耳。”夫军无见粮而转军与战,纵能胜之,后何以继?此少辩事机者之所必不为也。仲达心知其然,外为失言以谲其下耳。已而孔明出斜谷,仲达又率兵拒之。知孔明兵未逼渭,引军而济,背水为垒。孔明移军且至,仲达谲言曰:“亮若勇者,当出武功依山而阵。若西上五丈原,诸军无事矣。”夫敌人之兵已在死地,而率众直进,来与之战,此亦少辨事机者之所不为也。仲达知其必不出此,姑诳为此言以妄表其怯,以示吾之能料,且以少安其三军之心也。故孔明持节制之师,不用权谲,不贪小利,彼则曰:“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凡此者,皆伺孔明之开阖,妄为大言以谲其下,此岂其真情也!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委身偏方,特霸者之臣尔。译:(2)亮不敢据渭水,此易与耳。译:(3)引军而济,背水为垒。译:(1)译文:寄身于偏远的地方,只不过是称霸的人的臣子罢了(2)译文:诸葛亮不敢据守渭水,这容易对付啦(3)译文:率领军队渡河,背靠渭水筑下营垒二、指点迷津 理解句子3烛照全文,求助于左邻右舍有些文句,仅靠分析句子本身是不够的,还需要跳出文句,综观全文,求助于“左邻右舍”上下文。例3:裴晋公为相,布衣交友,受恩子弟,报恩奖引不暂忘。大臣中有重德寡言者,忽曰:“某与一二人皆受知裴公。白衣时,约他日显达,彼此引重。某仕宦所得已多,然晋公有异于初,不以辅助相许。”晋公闻之,笑曰:“实负初心。”这段文字中,“晋公有异于初,不以辅助相许”是什么意思呢?句中的“异”是“异心”,还是“不同”之意?上文说,裴晋公在未做官时,曾与他人相约,一旦“显重”就“彼此引重”,而现在裴已为相,却不肯答应某人担当辅弼之臣的请求。从这里可以看出,裴晋公的做法似与当初相约有所“不同”,而看不出“异心”对国家有叛逆之心。因此本句的意思是:裴晋公与当初不同,不肯答应让我任辅弼之臣。(“相许”,许之,答应我)“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这“文中”,强调的就是语境,不论是“理解”还是“翻译”,离开了具体的语境,往往是要出错的。三、课堂练习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把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费。”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1)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之知。译: 译文(1)有一个卖骏马的人,连续三天站在集市上,没有人理睬他。(比,副词,接连地;旦,早晨,这里指一天;“人莫之知”是“人莫知之”的倒置,翻译时应注意下文“人莫与言”)(2)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译: 译文(2)希望您环绕着马察看它,离开时再回头看一下它。(还,通“环”;去,离开,顾,回头看)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聂政者,轵深井里人也。杀人避仇,与母、姊如齐,以屠为事。久之,濮阳严仲子事韩哀侯,与韩相侠累有郤。严仲子恐诛,亡去,游求人可以报侠累者。至齐,齐人或言聂政勇敢士也,避仇隐于屠者之间。严仲子至门请,数反,然后具酒自畅聂政母前。久之,聂政母死。既已葬,除服,聂政曰:“嗟乎!政乃市井之人,鼓刀以屠;而严仲子乃诸侯之卿相也,不远千里,枉车骑而交臣。臣之所以待之,至浅鲜矣,未有大功可以称者,而严仲子奉百金为亲寿,我虽不受,然是者徒深知政也。夫贤者以感忿睚眦之意而亲信穷僻之人,而政独安得嘿然而已乎!且前日要政,政徒以老母;老母今以天年终,政将为知己者用。”乃遂西至濮阳,见严仲子曰:“前日所以不许仲子者,徒以亲在;今不幸而母以天年终。仲子所欲报仇者为谁?请得从事焉!”严仲子具告曰:“臣之仇韩相侠累,侠累又韩君之季父也,宗族盛多,居处兵卫甚设,臣欲使人刺之,终莫能就。今足下幸而不弃,请益其车骑壮士可为足下辅翼者。”聂政曰:“韩之与卫,相去中间不甚远,今杀人之相,相又国君之亲,此其势不可以多人,多人不能无生得失,生得失则语泄,语泄是韩举国而与仲子为仇,岂不殆哉!”遂谢车骑人徒,聂政乃辞独行。杖剑至韩,韩相侠累方坐府上,持兵戟而卫侍者甚众。聂政直入,上阶刺杀侠累,左右大乱。聂政大呼,所击杀者数十人,因自皮面决眼,自屠出肠,遂以死。(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贤者以感忿睚眦之意而亲信穷僻之人,而政独安得嘿然而已乎! 译文: (2)遂谢车骑人徒,聂政乃辞独行。 译文: 答案(1)一位贤者,因感愤于一点小的仇恨,而亲近信赖一个穷困鄙陋的小民,我聂政哪能对此独独不吭一声、毫无反应就算了呢!(2)于是谢绝了车骑随从,聂政辞别严仲子,独自一人启程前往。【参考译文】聂政,轵邑深井里人。因为杀了人,为了躲避仇敌,于是和母亲、姊姊一起到了齐国,以屠宰为业。隔了很久,濮阳严仲子在韩哀侯朝中供职,与韩相侠累结下怨仇。严仲子怕侠累杀他,逃离韩国,到处访求能向侠累报仇的人。来到齐国,齐国有人谈到聂政,说他是个有勇气有胆量的人,因为避仇而隐身在屠户中间。严仲子登门拜访,来往几次后,备下酒席,亲自向聂政母亲敬酒。过了很久,聂政的母亲去世了。埋葬已毕,在除去丧服之后,聂政说道:“唉!我聂政不过是个市井小民,鼓刀屠宰;而严仲子是诸侯的卿相,却不远千里,屈尊来和我结交。我待他极为淡薄,没有什么大功可以和他所待我的相称,而严仲子又奉上百金为我母亲祝寿,我纵然没有接受,但他这样做,只是说明他对我是知遇很深的。一位贤者,因感愤于一点小的仇恨,而亲近信赖一个穷困鄙陋的小民,我聂政哪能对此独独不吭一声、毫无反应就算了呢!再说前些时候他来邀请我,我只是因为老母尚在。(没有答应他。)现在老母享尽天年,我将要为知己的人效力了。”于是西行来到濮阳,见严仲子,说道:“前些时候我所以没有答应您仲子,只是因为我母亲尚在;现在不幸母亲已经享尽天年去世了。仲子想要报仇的对象是谁?请让我来办理此事吧!”严仲子便详细地告诉他说:“我的仇人是韩相侠累,侠累又是韩国国君的小叔父,他们宗族的人很多,居处警卫十分严密,我想派人刺杀他,但始终没有人能办成。现在幸蒙足下不弃,请允许我加派一些可以做您帮手的车骑壮士一同去。”聂政说:“韩国和卫国,中间相距不很远,如今要去刺杀人家的国相,这位国相又是国君的亲属,在这种情况下势必不能多派人去,人员一多,不可能不发生失误,发生了失误,机密就会泄露,机密一泄露,则韩国全国便会和仲子结仇,这岂不危险吗!”于是谢绝了车骑随从,聂政辞别严仲子,独自一人启程前往。聂政自带利剑到了韩国,韩相侠累正坐在府上,手持兵器侍卫他的人很多。聂政径直闯了进去,上阶刺杀了侠累,两旁的人顿时大乱。聂政大声呼喝,击杀数十人,然后自己削烂面皮,挖出眼珠,破肚出肠,随即死去。四、默写。 (1)青海长云暗雪山, 。(王昌龄从军行)(2) ,晋代衣冠成古丘。(李白登金陵凤凰台)(3) ,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韩愈师说)(5) ,溪头卧剥莲蓬。(辛弃疾清平乐村居)答案、(1)孤城遥望玉门关(2)吴宫花草埋幽径(3)梧桐更兼细雨欲人之无惑也难矣(5)最喜小儿无赖文言文翻译专题第三课时一.高考真题演练: 1. (10年安徽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贺兰祥字盛乐。其先与魏俱起,后有以良家子镇武川者,遂家焉。父初真,少知名,为乡闾所重。尚太祖姊建安长公主。祥年十一而孤,居丧合礼。长于舅氏,特为太祖所爱。虽在戎旅,常博延儒士,教以书传。太祖初入关,祥与晋公护俱在晋阳,后乃遣使迎致之。年十七,解褐奉朝请,加威烈将军。祥少有胆气,志在立功。寻擢补都督,恒在帐下。从平侯莫陈悦,又迎魏孝武。以前后功,封抚夷县伯。仍从击潼关,获东魏将薛长孺。又攻回洛城,拔之。还,拜左右直长,进爵为公。 十四年,除都督、荆州刺史,进爵博陵郡公。先是,祥尝行荆州事,虽未期月,颇有惠政。至是重往,百姓安之。由是汉南流民襁负而至者,日有千数。远近蛮夷,莫不款附。祥随机抚纳,咸得其欢心。时盛夏亢阳,样乃亲巡境内,观政得失。见有发掘古冢,暴露骸骨者,乃谓守今日:“此岂仁者之为政耶!”于是命所在收葬之,即日澍雨。是岁,大有年。州境先多古墓,其俗好行发掘,至是遂息。 祥虽太祖密戚,性甚清素。州境南接襄阳,西通岷、蜀,物产所出,多诸珍异。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梁雍州刺史、岳阳王萧詧钦其节俭,乃以竹屏风、絺绤之属及经史赠之。祥难违其意,取而付诸所司。太祖后闻之,并以赐祥。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祖初入关,祥与晋公护俱在晋阳,后乃遣使迎致之。 译文: (2)至是重往,百姓安之。 译文: (3)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 译文: 参考译文:(1):周太祖刚入关时,贺兰祥与晋公护都在晋阳,后来(周太祖)才派遣使者接 他们到身边来。(2):到这次重新前往,老百姓因他的到来而感到安心。(3) 时已经和梁国互通友好,使者往来,官方和私人赠送的礼品人(贺 祥)一概 都不接受2.(10年北京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宋清,长安西部药市1 人也,居善药。有自山泽来者,必归宋清氏,清优主之。长安医工得清药辅其方,辄易雠2,咸誊清。疾病庀疡者,亦毕乐就清求药,冀速已。清皆乐然响应,虽不持钱者,皆与善药,积券如山,未尝诣取直3。或不识,遥与券,清不为辞。岁终,度不能报,辄焚券,终不复言。市人以其异,皆笑之,曰:“清,蚩妄人也。”或曰:“清其有道者欤?”清闻之曰:“清逐利以活妻子耳,非有道也。然谓我蚩妄者,亦谬。”清居药四十年,所焚券者百数十人,或至大官,或连数州,受俸博,其馈遗清者相属于户。虽不能立报,而以赊死者千百,不害清之为富也。清之取利远,远故大,岂若小市人哉!一不得直,则怫然怒,再则骂而仇耳。彼之为利不亦翦翦乎?吾见蚩之有在也。清诚以是得大利,又不为妄,执其道不废,卒以富。求者益众,其应益广。或斥弃沉废,亲与交;视之落然者,清不以怠遇其人,必与善药如故。一旦复柄用,益厚报清。其远取利皆类此。吾观今之交乎人者,炎而附,寒而弃,鲜有能类清之为者。呜呼!清,市人也,今之交有能望报如清之远者乎?幸而庶几,则天下之穷困废辱得不死亡者众矣。柳先生曰:“清居市不为市之道,然而居朝廷、居官府、居庠塾乡党以士大夫自名者,反争为之不已,悲夫!然则清非独异于市人也。”注:市:买卖场所,后文也指经商、交易。 雠:这里指售出、成交 直:价值、价钱。翻译划横线的句子:(1.) 清之取利远,远故大译(2)彼之为利不亦翦翦乎译(3)今之交有能望报如清之远乎译(4)天下之穷困废辱得不死王者众矣天下译参考译文:1. 宋清谋取利益放眼于长远,因为考虑长远所以获得的利益较大。 2. 他们的求利不也太短浅了吗 3. 现在的交往中有能向宋清那样从长远考虑回报的人吗 4. 那些穷困料到的还可以活下去的人就会多起来二、指点迷津翻译句子(一)文言文翻译是考查考生文言文综合能力的有效手段。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高考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这个要求是比较高的。其主要之点分述如下:1字字落实“字字落实”,是一个原则的要求,应区别以下不同情况: (1)留。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等专有名词原样保留,不必翻译。 (2)删。对那些起语法作用原没有实际意义的虚词,或者是表敬称、谦称而没有实际意义的词,在译文中可以删去。 (3)换。对那些古今意义上有差别或多义词,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的词语。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中,“兵”应换成“兵器”,“利”应换成“锋利”,“弊”应换成“弊病”、“毛病”,等。所谓字字落实,主要是指这一类“字”的落实。2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用词的特点,主要是指活用的词类。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即译文要正确表述出活用的情况。如过秦论“外连衡而斗诸侯”一句中,“外”,名词作状语,应译为“对外”;“连衡”这里用作动词,应译为“用连衡的策略”;“斗”,用作使动词,应译为“使争斗”。全句译为:(秦国)对外用连衡的策略使诸侯自相争斗。这便译出了全句用词的特点。 三、课堂练习1阅读下面文字,翻译划线的句子。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退朝而有忧色。申公巫臣进曰:“君退朝而有忧色,何也?”楚王曰:“吾闻之,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己而群臣莫之若者亡。今以不谷之不肖而议于朝,且群臣莫能逮。吾国其几于亡矣,吾是以有忧色也。”刘向新序杂事第一注 不谷:古代君王自称的谦词。(1)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己而群臣莫之若者亡。译: 译文(1)诸侯能自己选择老师的,就能称王;能自己选择朋友的,就能称霸;自满自足而群臣比不上他的,就会亡国。(王、霸,都用作动词,足,意动用法;莫之若,“莫若之”的倒置)(2)吾国其几于亡矣,吾是以有忧色也。译: 译文(2)我们国家大概接近灭亡了吧,我因此现出了忧愁的神色。(其,表推测的语气词;几,将近,接近;是以,“以是”是倒置)2翻译下面画线句子。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曰:“犬、马最难。”“孰最易者?”曰:“鬼魅最易。”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于前,不可类之,故难。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1) 夫犬、马上所知也,旦暮罄于前,不可类之译. 译文(1)狗马是人们所熟悉的,它们早晚都完全显现在人们面前,不容易画得像。(罄,尽,完全显现;类,像)(2)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译 译文(2)鬼魅是无形的,不显现于人们面前,所以容易画3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魏征,字玄成,魏州曲城人。少孤,落魄,弃赀产不营,有大志,通贯书术。隋乱,诡为道士。武阳郡丞元宝藏举兵应李密,以征典书檄。密得宝藏书,辄称善,既闻征所为,促召之。征进十策说密,不能用。王世充攻洛口,征见长史郑 :“魏公虽骤胜,而骁将锐士死伤略尽,又府无见财,战胜不赏。此二者不可以战。若浚池峭垒,旷日持久,贼粮尽且去,我追击之,取胜之道也。” 曰:“老儒常语耳!”征不谢去。后从密来京师,久之未知名。自请安辑山东,乃擢秘书丞,驰驿至黎阳。时李勣尚为密守,征与书曰:“始魏公起叛徒,振臂大呼,众数十万,威之所被半天下,然而一败不振,卒归唐者,固知天命有所归也。今君处必争之地,不早自图,则大事去矣!” 勣得书,遂定计归,而大发粟馈淮安王之军。会窦建德陷黎阳,获征,伪拜起居舍人。建德败,与裴矩走入关,隐太子引为洗马。征见秦王功高,阴劝太子早为计。太子败,王责谓曰:“尔阋吾兄弟,奈何?”答曰:“太子蚤从征言,不死今日之祸。”王器其直,无恨意。新唐书魏征列传。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少孤,落魄,弃赀产不营。译: 译文魏征年少时成为孤儿,失意不得志,放弃财产不经营。(赀,同“资”)答曰:“太子蚤从征言,不死今日之祸。”王器其直,无恨意。译: 译文魏征回答道:“如果太子早一点所从我魏征的建议,就不会死于今日的灾祸了。”秦王器重魏征的坦率,没有不满魏征的意思。(蚤,通“早”;器,动词,器重,看重;直,坦直;恨,不满。魏征的答话是一个假设关系的复句)文言文翻译专题第四课时一.高考真题演练:1.(10年山东卷)阅读下列文言文 申甫传 汪琬申甫,云南人,任侠有口辨。为童子时,常系鼠媐1于途。有道人过之,教甫为戏。遂命拾道旁瓦石,四布于地,投鼠其中,鼠数奔突不能出。已而诱狸至,狸欲取鼠,亦讫不能入,狸鼠相拒者良久。道人乃耳语甫曰:“此所谓八阵图也,童子亦欲学之乎?”甫时尚幼,不解其语,即应曰:“不愿也”。道人遂去。 明天启初,甫方为浮屠,往来河南山东间,无所得。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道人濒行,投以一卷书,遽别去,不知所之。启视其书,皆古兵法,且言车战甚具。甫遽留山中,习之逾年,不复为浮屠学矣。 己而瘗2其书嵩山下,出游颍州,客州人刘翁廷传所。刘翁,故颍州大侠也,门下食客数百人,皆好言兵,然无一人及甫者。刘翁资遣甫之京师。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愍帝即位,北兵自大安口入,遽薄京师,九门皆昼闭。于是庶吉士刘公之纶、金公声知事急,遂言甫于朝。愍帝召致便殿,劳以温旨,甫感泣,叩首殿墀下,呼曰:“臣不才,愿以死自效。”遂立授刘公为协理戎政兵部右侍郎,金公以御史为参军,而甫为京营副总兵,然实无兵予甫,听其召募。越三日,募卒稍集,率皆市中窭人子不知操兵者,而甫所授术,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方择日部署其众,未暇战也。当是时,权贵人俱不习兵,与刘公、金公数相左,又忌甫以白衣超用,谋先委之当敌,日夜下兵符,促甫使战,而会武经略满桂败殁于安定门外。满桂者,故大同总兵管,宿将知名者也,以赴援至京师,愍帝方倚重之。既败,京师震恐。甫不得已,痛哭,夜引其众缒城出,未至芦沟桥,众窜亡略尽。甫亲搏战,中飞矢数十,遂见杀。于是权贵人争咎甫,而讥刘公、金公不知人。及北兵引归,竟无理甫死者。距甫死数日,刘公复八路出师,趋遵化,独帅麾下营娘娘山,遇伏发,督将士殊死战,逾一昼夜,诸路援兵不至,亦死之。 (选自尧峰文钞卷三十四,有删改) 注 媐(x):嬉戏。 瘗(y):埋葬 窭(j):贫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2)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3)于是权贵人争咎甫,而讥刘公、金公不知人。【参考答案】(1)申甫进入(隐居)嵩山,又遇到了过去小孩子时见到的道人,(向他)请求(学习)那本领,用对待师长的礼节侍奉他。(2)申甫屡次凭借他的本领干谒各位公卿,一直不被听从信任。(3)在这时掌权的权贵争着责怪申甫,并且批评刘公、金公不能识别人(的优劣)。【试题分析】(1)注意 “复”,“故”,“乞”名词用作动词,“师”名词作状语。注意全句的文意。(2)注意“数”“以”,“见”表被动。(3)注意“于是”古今异义,“咎”“讥”。二、指点迷津翻译句子3译出原文造句的特点所谓原文造句的特点,指原文所使用的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特点。译出这种造句的特点,要分两种情况:一是文言文的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要译成现代汉语相应的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二是省略句要补出省略的成分,倒装句要顺过来。例4: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齐桓晋文之事)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下天笑。(屈原列传)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句“是以”是“以是”的倒置,“臣未之闻也”是“臣未闻之也”的倒置,翻译时的都要顺过来。全句可译为:仲尼的门徒没有说过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因此后代没有流传,我没有听说过这样的事。句“兵挫地削”、“为天下笑”都是被动句。全句可译为:(楚怀王)军队被挫败,土地被割削,失去了楚国的六个郡,他自己也死在秦国,被天下人嘲笑。句“求人可使报秦者”是“求可使报秦之人”的倒置(定语后置),全句可译为:主意拿定,寻找一个可以出使秦国、回复秦国的人,没有寻找到。上列三点是就句子本身翻译说的。在动手翻译之前还得顾及语境。这在“理解句子”中已经说过,这里不再重复。三、课堂练习1阅读下列文字,把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宓子贱为单父宰,过于阳昼,曰:“子亦有以送仆乎?”阳昼曰:“吾少也贱,不知治民之术,有钓道二焉,请以送子。”子贱曰:“钓道奈何?”阳昼曰:“夫投纶错饵,迎而吸之者阳桥也,其为鱼,薄而不美。若存若亡,若食若不食者,鲂也,其为鱼,博而厚味。”宓之贱曰:“善。”于是未至单父,冠盖迎之者交接道路。子贱曰:“车驱之!车驱之!夫阳昼之所谓阳桥者至矣。”于是至单父,请其耆老尊贤者,而与之共治单父。(1)宓子贱为单父宰,过于阳昼译: 译文(1)宓子贱当单父的县令,去拜访阳昼。(过,拜访;阳昼,从下文可知是人名(2)子亦有以送仆乎?译: 译文(2)您有什么(治民的办法)送给我吗?(有以,有什么办法;仆,“我”的谦称。从下文阳昼回答看,“送”的不是一般礼物,而是“治民之本”)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吴佑字季英,陈留长垣人也。父恢,为南海太守。佑年十二,随从到官。恢欲杀青简以写经书,佑谏日:“令大人逾越五岭,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旧多珍怪,上为国家所疑下为权戚所望。姑书若成,则载之兼两。昔马援以薏苡兴谤,嫌疑之间,诚先贤所慎也。”恢乃止。 及年二十,丧父,居无檐石,而不受赡遗。常牧豕于长坦泽中,行吟经书。遇父故人,谓曰:“卿二千石子而自业贱事,纵子无耻,奈先君何?”佑辞谢而已,守志如初。后举孝廉,将行,郡中为祖道,佑共小吏雍丘黄真欢语移时,与结友而别。功曹以佑倨,请黜之。太守曰:“吴季英有知人之明,卿且勿言。”真后亦举孝廉,除新蔡长,世称其清节。迁胶东侯相。佑政唯仁简,以身率物。民有争诉者,辄闭门自责,然后断其讼,以道譬之。或身到。阁里,重相和解。啬夫孙性私赋民钱,市衣以进其父,父得而怒曰:“有君如是,何忍欺之!”促归体罪。性惭惧,诣阁持表自首。佑屏左右问其故,性具谈父言。佑使归谢其父,还以衣遗之。佑在胶东九年,迁齐相,大将军梁冀表为长史。及冀诬奏太尉李固,佑闻而请见,与冀争之,不听,冀怒而起入室,佑亦径去。冀遂出佑为河间相,因自免归家,不复仕,躬灌田蔬,以经书教授。年九十八卒。 (选自后汉书吴佑传,有删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昔马援以薏苡兴谤,嫌疑之间,诚先贤所慎也。恢乃止。 译文: (2) 佑屏左右问其故,性具谈父言。佑使归谢其父,还以衣遗之。 译文: 答案 (1)从前马援因为运回薏苡招致毁谤,这是容易让人产生嫌疑的事情,确实是先贤十分慎重的举止。吴恢于是就停做了这件事。(2)吴佑斥退左右,询问缘由,孙性如实把父亲的话说了。吴佑让他回去感谢父亲,并把他的衣服送给他父亲。【参考译文】吴佑字季英,是陈留长垣人,父亲吴恢,任海太守。吴佑十二岁时跟随父亲到任所生活。父亲想烤竹简刻经书,吴佑劝道:“现在父亲越过五岭,远在海边,这里风俗确实粗俗,但旧时有许多珠宝珍奇,上被国家猜疑,下被诸侯怨恨。如果把书写成,恐怕要用两辆车来载运。从前马援因为运回薏苡招致毁谤,这是容易让人产生嫌疑的事情,确实是先贤十分慎重的举止。”吴恢于是就停做了这件事。吴佑二十岁时,父亲去世,生活十分贫困,却不接受别人的馈赠。他常在家乡水边牧猪,同时漫步吟诵经书。遇到父亲生前的老朋友,对他说:“你是两千石官员的儿子却从事这样下贱的事,就算你不觉得羞耻,又怎么对得起你去世的父亲呢?”吴佑只是表示谢意,坚守志节并不改变。后来被举为孝廉,将前去应召,郡里给他饯行,吴佑跟小吏雍丘黄真畅谈多时,与他结友而别。功曹认为他太傲慢了,请求罢免他。太守说:“吴季英有知人之明,你先不要多言。”黄真后来也被举荐为孝廉,拜新蔡县令,世人称赞他清廉有节操。吴佑后来升为胶东侯相。他为政力求仁慈清简,以身作则。(遇到)有到官府打官司的百姓,他总是先闭门自责,然后再审断诉讼,用道理开导他们。或亲自到百姓居住的地方调解,使双方和解。农夫孙性私下征收百姓的钱物,买了一件衣服送给父亲,父亲得到衣服,非常生气,说:“我们有这样的官员,你怎么忍心欺骗他!”逼着儿子回去认罪。孙性又惭愧又害怕,拿着衣服到官衙自首。吴佑斥退左右,询问缘由,孙性如实把父亲的话说了。吴佑让他回去感谢父亲,并把他的衣服送给他父亲。吴佑在胶东九年升为齐相,大将军梁冀上表推荐他任长史。到了梁冀诬奏太尉李固时,吴佑听知后请见梁冀,与他争辩,梁冀没有采纳(吴佑意见),(并)愤怒地起身入室,吴佑也径自离去。梁冀于是把吴佑调出京城任河间相,吴佑于是就辞官回家,不再做官,亲自灌田种菜。讲授经书。九十八岁去世。四、默写。 (1)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柳宗元小石潭记)(2)吾生也有涯, 。(庄子养生主)(3)香稻啄馀鹦鹉粒, 。(杜甫秋兴)(4)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 (5)千里马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不以千里称也。 (韩愈杂说(四) (6)莫笑农家腊酒浑, 。山重水复疑无路, 。(陆游游山西村)答案、 (1)水尤清冽(洌)(2)而知也无涯(3)碧梧栖老凤凰枝(4)金就砺则利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5)而伯乐不常有 骈死于槽枥之间(6)丰年留客足鸡豚 柳暗花明又一村文言文翻译专题第五课时一、 高考真题演练1、(10年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胡叟,字伦许,安定临泾人也。世有冠冕,为西夏著姓。叟少聪敏,年十三,辨疑释理,知名乡国。其意之所悟,与成人交论,鲜有屈焉。学不师受,友人劝之,叟曰:先圣之言,精义入神者,其唯易乎?犹谓可思而过半。末世腐儒,粗别刚柔之位,宁有探赜未兆者哉?就道之义,非在今矣。及披读群籍,再阅于目,皆诵于口。好属文,既善为典雅之词,又工为鄙俗之句。以姚政将衰,遂入长安观风化,隐匿名行,惧人见知。时京兆韦祖思,少阅典坟,多蔑时辈,知叟至,召而见之。祖思习常,待叟不足,叟聊与叙温凉,拂衣而出。祖思固留之,曰:当与君论天人之际,何遽而反乎?叟对曰:论天人者,其亡久矣。与君相知,何夸言若是也。遂不坐而去。至主人家,赋韦杜二族,一宿而成,时年十有八矣。其述前载无违旧美,叙中世有协时事,而末及鄙黩人皆奇其才,畏其笔。世犹传诵之,以为笑狎。叟孤飘坎壈,未有仕路,遂入汉中。刘义隆梁秦二州刺史冯翊吉翰,以叟才士,颇相礼接。授叟末佐,不称其怀。未几,翰迁益州,叟随入蜀,多为豪俊所尚。时蜀沙门法成,鸠率僧旅,几于千人,铸丈六金像。刘义隆恶其聚众,将加大辟。叟闻之,即赴丹阳,启申其美,遂得免焉。复还于蜀。法成感之,遗其珍物,价直千余匹。叟谓法成曰:“纬萧何人,能弃明珠?吾为德请,财何为也?”一无所受。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遂入长安观风化,隐匿名行,惧人见知译:(2) 吾为德请,财何为也?译:译文、(1)于是(他)来到长安观察风俗民情,不露姓名,隐藏行踪,害怕别人看见并认出。(2)我为德行而请命,拿钱财干什么?2、(10年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花云,怀远人。貌伟而黑,骁勇绝伦。至正十三年杖剑谒太祖于临濠。奇其才,俾将兵略地,所至辄克。太祖将取滁州,率数骑前行,云从。猝遇贼数千,云翼太祖,拔剑跃马冲阵而进。贼惊曰:“此黑将军勇甚,不可当其锋。”兵至,遂克滁州。太祖渡江,云先济。既克太平,以忠勇宿卫左右。擢总管,徇镇江、丹阳、丹徒、金坛,皆克之。过马驮沙,剧盗数百遮道索战。云且行且斗三日夜,皆擒杀之。太祖立行枢密院于太平,擢云院判。命趋宁国,兵陷山泽中八日,群盗相结梗道。云操矛鼓噪出入,斩首千百计,身不中一矢。还驻太平,陈友谅以舟师来寇。云与元帅朱文逊结阵迎战,文逊战死。贼攻三日不得入,以巨舟乘涨,缘舟尾攀堞而上。城陷,贼缚云,云奋身大呼,缚尽裂,起夺守者刀,杀五六人,骂曰:“贼非吾主敌,盍趣降!”贼怒,碎其首,缚诸樯丛射之,骂贼不少变,至死声犹壮,年三十有九。太祖即吴王位,追封云东丘郡侯,立忠臣祠祀之。方战急,云妻郜祭家庙,挈三岁儿,泣语家人曰:“城破,吾夫必死,吾义不独存,然不可使花氏无后,若等善抚之。”云被执,郜赴水死。侍儿孙瘗毕,抱儿行,被掠至九江。孙夜投渔家,脱簪珥属养之。及汉兵败,孙复窃儿走渡江,遇偾军【注】夺舟弃江中,浮断木入苇洲,采莲实哺儿,七日不死。逾年达太祖所。孙抱儿拜泣,太祖亦泣,置儿膝上,曰:“将种也。”赐儿名炜。其五世孙请于世宗,赠郜贞烈夫人,孙安人,立祠致祭。(节选自明史花云传)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贼攻三日不得入,以巨舟乘涨,缘舟尾攀堞而上。译:(2)遇偾军夺舟弃江中,浮断木入苇洲,采莲实哺儿,七日不死。译:译文(1)贼寇进攻三天不得入城,利用大船趁着涨水,沿着船尾攀爬城墙的垛口上去 (2)遇上败军抢走船只把他们丢弃在江中,靠着断木漂浮进入芦苇洲中,采摘莲子喂养小儿,七天都未死去。二、指点迷津翻译句子(二)、文言文翻译的要求翻译文言文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就是要使译文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达”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就是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就是要使译文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三)、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在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四)、文言文翻译的失误形式(一)不需翻译的强行翻译。在文言文中凡是国名、地名,人名,官名、帝号,年号、器物名、度量衡等,在翻译时,可以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不用翻译,因为这些词一般都无法与现代汉语对译。例1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觐比境,常通商贩。 误译成:郡中不产粮食,而海里出珠宝,同越南接界,常互相通商,购买粮食。 以上就犯了固定名词强行翻译的毛病,例1中的 “交觐”是地理名词。(二)以今义当古义。有的词语随着社会的发展,意义已经变化了,有的词义广大,有的词义缩小,有的词义转移,有的词感情色彩变化,有的名称说法改变。因此,要根据原文的语境确定词义,且不可以今义当古义。下面几例翻译均是不妥的。例1、是女子不好得要求好女。西门豹治邺译成:这个女子品质不好应该再找个品质好的女子。例2、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苏武传译成:使者听了很高兴,按照常惠说的来辞让单于。 这两句翻译均犯了以今义译古义的毛病。例1的“好”属于词义扩大。在古代是指女子相貌好看,而现在指一切美好的性质,对人、对事、对物都可以修饰限制。译句应改成“这个女子长得不漂亮”。例2的“让”属于词义缩小,在古代汉语中既可以表“辞让、谦让”之意,又可表“责备”之意,而现在只用于“辞让、谦让”的意思。译句中的“辞让”应改为“责备”。三、 课堂练习1. 翻译下列句子(1)其李将军之谓也。(2)(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3)先帝不以臣卑鄙。(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5)从令纵敌,非良将也。译文(1)大概说的就是李广将军吧。(2)老虎咬断驴子的喉咙,吃完驴子的肉,才离开。“去”是词义转移,由古义“离开某地”的意思,后来转移为“到某地去”。(3)先帝(刘备)不认为我地位低下,见识浅陋。“卑鄙”属于感情色彩变化。在古代这个词是中性词,指地位低下,见识浅陋。现在是贬义词,指人的行为或品质恶劣。译句中的以今义当古义,应改为古义。(4)从师学习的风尚已经很久不存在了。原句中的“也”是句中语气助词,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没有实在意义。在翻译时,完全可以去掉。在文言文中有些只表示停顿、凑足音节,或者起语气作用的助词,或者起连接作用的虚词,它们没有实在的意义,虽然在原文中是必不可少的,但在翻译时,因为没有相当的词可以用来表示它,应该删除不译。比如表示判断的“者”和“也”或“者也”“者也”,在翻译时应该从译句中去掉,并在适当的地方加上判断词“是”。(5)服从命令而放纵敌人,不是好的将领。“非良将也” 应译为“不是好的将领”。不能不译。2、把下列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夫王道者,不可以小用也。大用则王,小用则亡。昔者徐偃王、宋襄公尝行仁义矣,然终以亡其身、丧其国者,何哉?其所施者,未足以充其所求也。故夫有可以得天下之道,而无取天下之心,乃可与言王矣。观吴王困于姑苏之上,而求哀请命于勾践,勾践欲赦之,彼范蠡者独以为不可,援桴进兵,卒刎其颈。项籍之解而东,高帝亦欲罢兵归国,留侯谏曰:“此天亡也,急击勿失。”此二人者,以为区区之仁义,不足以易吾之大计也。大用则王,小用则亡。译文: 吴王困于姑苏之上,而求哀请命于勾践。译文: 项籍之解而东,高帝亦欲罢兵归国。译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