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高考)语文测试卷.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378684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高考)语文测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三(高考)语文测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三(高考)语文测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彼岸教育高三语文测试题 命题人:孔宁一、语言基础与语言表达1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司马先生的在曹操面前装庸才,在曹爽面前装病号,真可谓攻于心计啊!B花莲最让我想一去再去的吸引力还是来源于当地人,他们醇朴热情得让我感动。C“这样打渔,我已干了四十年了。” 瘦骨嶙峋的老人说起打渔就来精神,“下河打渔,一要靠经验,二要有技术。”D网络理所当然地充当了某种不满情绪的发泄平台,而一些偶发事件也就成了宣泄累积情绪的导火索。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我们应该认真制定学习目标,然后抱着不到黄河心不死的决心,去努力实现它,使我们的高中学习不留遗憾。B面对展览会上众多的艺术品,王教授竟然会不赞一词,甚至对我们看来十分完美的作品多加非议,真让人摸不着头脑。C诗歌,也只有在政治之风的鼓荡之下,才可能飞翔,才能燃烧,才能炸响,才能振聋发聩。D目前公司缺少资金,也没有原料,我们只有借箸代筹,渡过难关。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因为清朝的首都在北京,那里有大量的满文档案可供查阅,于是北京的一些历史学者就把自己研究的对象指向了清史。B自2003年以来,在中国的主持下,美国、朝鲜、韩国、日本和俄罗斯一直以六方会谈形式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C全国“中西部中小学艺术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日在东北师范大学举行开班仪式,150名来自河北、黑龙江、内蒙古等六省区的中小学艺术骨干教师接受了首批培训。D今天,我们班搞演讲比赛,表达能力强的同学不但上台演讲了,而且从不爱说话的小明也上去演讲了。4填入文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 茫茫沙漠,滔滔流水,于世无奇。惟有大漠中如此一湾,风沙中如此一静,荒凉中如此一景,高坡后如此一跌,才深得天地之韵律,造化之机巧,让人神醉情驰。以此推衍,人生、世界、历史,莫不如此。_,_。惟其这样,_,_,_。给粗犷以明丽,给高蹈以平实 给浮嚣以宁静,给躁急以清冽世界才显精致 人生才见灵动 历史才有风韵A、 B、 C、 D、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小题。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也。少厉清节,为州里所服,举孝廉、光禄四行。复为太尉黄琼所辟。后诏三府掾属举谣言,滂奏刺史、二千石权豪之党二十余人。尚书责滂所劾猥多,疑有私故。滂对曰:“臣之所举,自非叨秽奸暴,深为民害,岂以污简札哉?以会日迫促,故先举所急,其未审者,方更参实。臣闻农夫去草,嘉禾必茂;忠臣除奸,王道以清。若臣言有贰,甘受显戮。”吏不能诘。滂观时方艰,知意不行,因投劾去。 太守宗资先闻其名,请署功曹,委任政事。滂在职,严整疾恶。其有行违孝悌,不轨仁义者,皆埽迹斥逐,不与共朝。显荐异节,抽拔幽陋。滂外甥西平李颂,公族子孙,而为乡曲所弃,中常侍唐衡以颂请资,资用为吏。滂以非其人,寝而不召。资迁怒,捶书佐朱零。零仰曰:“范滂清裁,犹以利刃齿腐朽,今日宁受笞死,而滂不可违。”资乃止。郡中中人以下,莫不归怨,乃指滂之所用以为“范党”。后牢修诬言钩党,滂坐系黄门北寺狱。狱吏谓曰:“凡坐系者皆祭皋陶。”滂曰:“皋陶贤者,古之直臣。知滂无罪,将理之于帝;如其有罪,祭之何益?”众人由此亦止。狱吏将加掠考,滂以同囚多婴病,乃请先就格,遂与同郡袁忠争受楚毒。桓帝使中常侍王甫以次辩诘。滂等皆三木囊头,暴于阶下。余人在前,或对或否,滂、忠于后越次而进。 滂后事释,南归。 建宁二年,大诛党人。诏下,急捕滂等。督邮吴道至县,抱诏书,闭传舍,伏床而泣。滂闻之,曰:“必为我也!”即自诣狱。县令郭揖大惊,出解印绶,引与俱亡。曰:“天下大矣,子何为在此?”滂曰:“滂死则祸塞,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离乎!”其母就与之诀,滂白母曰:“仲博孝敬,足以供养,滂从龙舒君归黄泉,存亡各得其所。惟大人割不忍之恩,勿增感戚。”母曰:“汝今得与李杜齐名,死亦何恨!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滂跪受教,再拜而辞。顾谓其子曰:“吾欲使汝为恶,则恶不可为。使汝为善,则我不为恶。”行路闻之,莫不流涕,时年三十三。(选自后汉书范滂传,有删改)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刺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少厉清节 厉:激励,勉励B寝而不召 寝:搁置D滂以同囚多婴病 婴:初生的幼儿C遂与同郡袁忠争受楚毒 楚:痛苦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为州里所服 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魏公子列传B岂以污简札哉 将以衅钟(齐桓晋文之事)C乃请先就格 怀王乃悉发国中兵(屈原列传)D滂以非其人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7.下列各句子中,都是导致范滂“时年三十三”就被诛杀的原因的一组是 ( )少厉清节,为州里所服 滂以非其人,寝而不召 乃指滂之所用以为“范党”滂等皆三木囊头,暴于阶下 建宁二年,大诛党人 滂死则祸塞A B C D8. 简要谈谈,为何范滂对自己的儿子说出“吾欲使汝为恶,则恶不可为。使汝为善,则我不为恶。”的告诫,路人听到,会“莫不流涕”?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其有行违孝悌,不轨仁义者,皆埽迹斥逐,不与共朝。译文: (2) 知滂无罪,将理之于帝;如其有罪,祭之何益?译文: (3) 汝今得与李杜齐名,死亦何恨!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译文: 三、古诗文默写10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 东船西舫悄无言, 。 ,整顿衣裳起敛容。(2) 吾师道也, !(3) 问君西游何时还, 。但见悲鸟号古木, 。 (4) ,抱明月而长终。四、现代文阅读必考题: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17小题。无声的歌 一个人想写小说,原因很多,核心恐怕只有一个:想唱歌。人生于世,有暂有久,有迷惘追求,有酸甜苦辣沉积在心头。这种沉积有时如潮水升腾翻滚,使心房胀得难受,因而想仰天长啸、想低声倾诉。直着嗓子叫喊是一种比较原始的方式,只能简单地表达欢乐恐惧与渴求,于是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歌。小说是一种无声的歌,它以文字为音符,为人生谱写出欢歌壮歌悲歌挽歌以及各种无以名之的曲调的大汇合。写的人呕心沥血,看的人于享受之中似乎也有所领悟。 唱歌的人需要练功,吊嗓子。写小说的人也需要懂技法,练笔头。这些都是属于基本训练。关起门来练基本功要十分认真,却决不能站在舞台上面对着观众吊嗓子,除非专业会议或学术交流。也许是我们的基本训练太差了吧。若干年间只要求文学为政治服务,只需要说出某种简单而明确的意思,如何说法却从不考究。因此一旦想到要提高质量时,便把技巧当作头等大事,情不自禁地直接站在观众的面前吊嗓子。绝大部分的观众并不想学唱歌,而是等着欣赏感受,等着心声的交流。尽管你的嗓子吊得很好,观众却莫名其妙,不到终场便溜得差不多。但也不会全部溜光,总有一些同行与票友坐在前排为你欢呼,他们不是听唱,而是看功夫。不肯流俗,有所追求的歌唱家往往更容易因此而受到迷惑。 练嗓子是为了唱歌,为了表达心声时得心应手婉转自如。如果把技巧抽出来加以研究,它们就会变成没有生命的工具。工具当然不可缺少,而且要考究齐全,但是不要去分谁优谁劣、土货洋货。因为技巧一旦进入创作以后它本身应该隐而不见,所见所闻只是作者的心潮起伏。这话并非是否定技巧,而是强调方法和内容的吻合,创作总是先有内容才去寻找恰当的表现方法。我们常常责怪自己的创作方法太陈旧,倒不如责怪自己的思想太落后。没有独特的见解就没有独特的方法。刻意追求技法,技法就会变成戏法。戏法也可以娱人耳目,但是很难使人动情、奋起与沉思。 小说是一种无声的歌,很多人在唱,在听,在研究。各种认真严肃的研究都有好处,最大的好处不在于提倡和推广某种唱腔,而在于用各种优美的唱腔唱出人生的歌、真情的歌、诚挚的歌。11下列关于本文对“技法”的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技法是写小说的基本功,需要通过训练来获得、来提高。B好的技法能表现作者的心声,而本身在作品中隐而不见。C恰当的技法不同于戏法之处在于容易使人感动、沉思。D技法是没有生命的工具,但是不可缺少。12本文第二段对小说创作的哪两种倾向提出了批评?这两种倾向产生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13在作者看来,写小说和唱歌有哪些共通之处?请分条概括。 高考语文预测卷1(答案)1. D 解析:A,“功于心计”应为“工于心计”,如果理解这个成语的意思,很容易辨别,工,是“擅长;善于”的意思。 B,“醇朴”应为“淳朴” C,“打渔”应为“打鱼”。考点:本题考查识记汉字字形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级。本题涉及易错的汉字和形近的汉字,作答此类题目是,应该着重注意成语、熟语等特殊词语,结合排除法,进行分辨。 2.C 解析:A,不到黄河心不死:比喻不达目的不罢休。也比喻不到实在无路可走的的境地不肯死心,多用于贬义,本句的感情色彩不正确。B,不赞一词:文章完美无缺,别人不能再为之增添一句话,也指一言不发。本句话中,王教授并非是一句话不说,从后面的“多加非议”可以看出来。理解该成语,关键在理解“赞”的意义上,赞,应解释为“参与”,而非“赞颂”C,振聋发聩:聩:天生耳聋,引伸为不明事理。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D,借箸代筹,箸:筷子;筹:过去用以计算的工具,引伸为策划。原意是借你前面的的筷子来指画当前的形势。后比喻从旁为人出主意,计划事情。此处应为“借米下锅”,本词容易望文生义。考点: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和俗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熟语重点考查其感情色彩、是否容易望文生义等,考生除平时要注意积累外,更好理解某个字的正确意义,善于用比较排除法,提高正确率。3.B 解析:A,“把对象指向”句子结构不正确,“对象”无法“指向”,应该改作“作为”,同时语序调整为“把清史作为了研究对象”。C,本题主要考查定语语序问题,“150名来自河北、黑龙江的”不正确,表示处所的定语应该放在表示数量的定语之前,修改为“来自河北、黑龙江、内蒙古等六省区的150名”。D,关联词用法错误,“不但而且”引导的分句,主语不一致,因此应将“不但”放到“表达能力强的同学”之前。考点:本题只要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病句类型很多,本题考查重点为“把”字句、定语语序和关联词的运用,辨析病句,除了掌握一般技巧外,语感也很重要。4.B 解析:首先确定,第一、二两空按照句式整齐原则,应该填入的选项为,注意,前文“大漠”“一湾”、“风沙”“一静”,应该对应;“荒凉”“一景”,“高坡”“一跌”,应该对应。上文“人生”、“世界”、“历史”应该分别对应的则是。考点: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连贯和文章逻辑顺序安排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解答时需要通读全部文句,理清思路,把握文段内容,本题特别要注意照应词、句式整齐。5. B 解析:A,厉,解释为砥砺、磨练、磨砺。C,婴,根据上下文,这里被抓的都是同党,因此不可能会有婴儿出现,在这里,解释为遭受;遇 。如:“夙婴疾病,常在床蓐”(李密陈情表)D,楚,解释为拷打。如“被捶楚受辱”(司马迁报任安书)考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B级。正确把握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要回忆该词在学过的课文中的含义,同时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6.A 解析:A,第一句“所”:为所表示被动,第二句“所”,“所”字结构;B,都解释为“用”;C,都解释为“于是,就”;D,都解释为“他的”非其人,意思为,他的本性。考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能力层级为B级。本题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将课文文本与课内学过知识结合起来,要善于利用排除法。7.C 解析:是人物的品行,与被杀没有必然关系,所以排除。是不任用外甥的原因,也不合题意。后来的被捕,正是因为有人诬陷他“结党”,是被杀原因。这是范滂受刑时的信息,与被杀没有关系。这是范滂被杀的客观原因,没有皇帝的下诏,他也不会被诛杀。这时他被杀的主观原因,他愿意以自己的死来换得亲友的安宁,所以也符合题意。因此这题选C。考点: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在解答时,先要准确理解题干的要求,围绕“原因”进行筛选。8.这句话包含了范滂深深的无奈与抗议 (1分) 。要想儿子能活得好,就要让他去做坏事,但是坏事是不能去做的,可是,想让孩子去做善事呢?我没有做坏事,到最后却是这样一个下场,所以,让儿子去行善,到最后反而会害了他,所以,这样的“恶事”我是不会去做的 (1分) 。路人伤感于做忠臣、正直的官员的无奈与悲哀,因此会“莫不流涕”(1分) 。解析:本题要求考生全面把握全文,总结出范滂悲剧的来源,范滂一生都忠心于朝廷,做得都是对朝廷对百姓有益的事情,可以说是没有私心的,这正是他自己所讲的“为善”,但是现实往往是,奸臣当道,皇帝昏庸不明,为善却没有得到一个好下场,让人行善却成了一件“恶事”,究竟自己的儿子要“为恶”还是要“为善”呢?在临死之前,范滂并没有给儿子一个明示,一个忠义之士的悲剧,也就成了那个时代的悲剧了。考点:本题考查考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9(1)若有不孝顺父母、不友爱兄弟、不遵循仁义之道的,一律清除、驱逐出官府,不与他共事。(2)(倘若他)知道我范滂无罪,将要到天帝那里去替我申诉;倘若我有罪,祭他又有什么好处!(3)你现在能和李膺、杜密齐名,死了又有什么遗憾!既然有了美名,又求长寿,怎么可能都得到呢?解析:(1)注意落实“孝悌”、“轨”、“埽迹斥逐”等字词。(2)注意落实“理”、“其”的意义,“理之于帝”的介词结构后置。(3)李杜若不能翻译成李膺、杜密的话,直译也行,若翻译成“李白、杜甫”则应扣1分,落实固定结构“既复” 考点: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翻译时注意联系前后文,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力求做到文从句顺。10. (1)唯见江心秋月白,沉吟放拨插弦中(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3)畏途巉岩不可攀,雄飞雌从绕林间(4)挟飞仙以遨游解析:注意,“唯”、“巉”、“遨”等字的书写。考点:本题考查考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A级11. D 解析:根据第三段,“如果把技巧抽出来加以研究,它们就会变成没有生命的工具。”从这句话来看,作者很显然是不赞同的,因此可以推断,技巧是“有生命的工具” 。考点: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B级。12. 两种倾向是:只要求文学为政治服务而不讲究技法(1分);刻意追求技法而忽略对人生(生活)的表现(1分)。共同原因是没有认识到小说内容和方法是吻合的(1分)。解析:本题要求学生能较好理解作者比喻论证的手法,弄清唱歌和文学创作之间在“技法”上类似的地方。同时注意到一些关键句,如“若干年间只要求文学为政治服务,只需要说出某种简单而明确的意思,如何说法却从不考究。”、“一旦想到要提高质量时,便把技巧当作头等大事,情不自禁地直接站在观众的面前吊嗓子。”,考生如果注意到这些,那么这道题目也就基本可以把握好了。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13. 两者都是对人生、对心声的表达(1分);两者都需要技法(1分);两者都能给人以享受、感动和领悟(1分)。解析:这道题目要求学生全面把握文章,逐段筛选有用信息,第一段可以知道,两者都与人生、心身有关,第二、三段可以概括出两者在技法上的共通之处,第四段可以概括出两者的共同功用。考点: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C级。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