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表达的连贯测试题4高考语文总复习高考语文专题训练.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378450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3.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言表达的连贯测试题4高考语文总复习高考语文专题训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语言表达的连贯测试题4高考语文总复习高考语文专题训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语言表达的连贯测试题4高考语文总复习高考语文专题训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言表达的连贯测试题41.选择合适的语句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其实,寂寞给人不仅是真实,而且也是一种锤炼,一种感情与思想的升华。有时,寂寞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大凡有成就的人,A.往往都既是有才能的人,又是最耐得住寂寞的人。B.往往固然是最有才能的人,但首先最耐得住寂寞。C.往往不但能最耐得住寂寞,而是最有才能。D.往往不是最有才能的人,而是最耐得住寂寞的人。B(解这道题先统观全局,确定关键句(中心句),然后分析其他句子是从什么角度、从哪些方面来阐述和发挥中心句;再按内部逻辑顺序加以整理。还要抓住一些关联词或总括性的词语帮助分析。先抓住题干中的关键句“寂寞具有决定性作用”,从选项进行比较,A“既又”并列关系,“才能”与“寂寞”等同。C项“不但而且”递进句式,重在“才能”。D项“不是而是”选择关系,与上下文语意不合。B项是转折关系,重在“寂寞”上,与上文语意吻合)2.下列文字中,横线上应填入与前后文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要激发深沉的阅读动机,必须着力培养自己的阅读习惯。每天再忙也要坚持读书,哪怕读几页也好,这一定能在深层次上提高每次具体阅读的效率。A.使阅读成为自然而然的事情B.让自己的知识不断积累C.把阅读当作同吃饭一样重要的事情D.把阅读当作每次必需的生活内容A(本题考试准确连贯地运用语言的能力。前后文的衔接要注意文意和语气。从文意看,要抓住“阅读习惯”这个关键句。A项的“自然而然”是“习惯”的最好注解。B项强调目的性。C项强调重要性,D项强调必要性,都还没有成为习惯)3.从照应和立意看,下文两处横线上应填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秋天,树叶黄了,枯了,快要脱落了。枯黄的叶子离开了枝头,在风中飞舞着,假如我是落叶,我愿意很快地落在地上,又很快的被融化,然后钻进又黑又香的泥土里。A.怀着对金秋季节无比眷恋的心情离去,让这黑土地把我重新孕育,催我茁壮成长。B.它曾经有过的婆娑的身影依然那种动人,尽情地拥抱这些又大又小、又粗又细的树根。C.怀着对金秋季节无比眷恋的心情离去,尽情拥抱这些又大又小、又粗又细的树根。D.它曾经有过的婆娑的身影依然那么动人,让这黑土地把我重新孕育,催我茁壮成长。B(本题考查从照应和立意角度选取填句子。本段文字立意在赞美树叶而不是种子,所以不能说:“这黑土地把我重新孕育,催我茁壮成长”,只能说“尽情拥抱这些又大又小、又粗又细的树根”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无私奉献精神,所以排除A、D。上文写树叶“在风中飞舞着”,下文说“我愿意很快的落在地上”就表明还没有在地上,而“怀着对金秋季节无比眷恋的心情离去”又太伤感,与文意不符。所以B最恰当)4.选出不适宜填放在空白处的一项是( )泡桐进入农田,实行农田间作,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成功经验,使大量的农田同时也成了宜林地,为植树造林开辟了新的广阔天地。A.它打破了山区栽树,平原种粮,用材树不能进入农田的老规矩B.它把山区栽树,平原种粮,用材树不能进入农田的老规矩打破了C.山区栽树,平原种粮,用材树不能进入农田的老规矩打破了D.这种作法使山区栽树,平原种粮,用材树不能进入农田的老规矩打破了C(这道题从反面测试组合句子的能力,C句的毛病在于陈述对象错了,因此无法与上下句衔接)5.填入横线上与上文衔接最好的一句是( )崇山峻岭,比起人来,总是高大雄伟的,人站在它面前不过是颗芝麻粒儿。但人们总是踩山于脚下,哪怕它是高山之王珠穆朗玛峰。人为攀登而惊喜,A.因为,它们又一次用自己的步履证明了人类的伟大、理想的崇高。B.山,却冥然不觉,没有灵性的高大,不过是一堆土石。C.同时,他们更深深地感谢:山,多亏您提供了大展雄姿的舞台!D.山,却缄默不语因为它知道,衬托别人、奉献自己是光荣的。B(此题的话题是人之所以能够征服崇山峻岭,是因为人富有“灵性”。A中“又一次”没着落,“理想的崇高”偏离了话题;C项的角度不对;D项与前文着眼点相悖)6.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几句话,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领导者手中的权柄啊,A.既能给人们酿祸,也能给人们谋福;既可以成为给人们挖掘坟墓的铁锨,也可以成为领导者手中建功立业的宝剑。掌握他人命运的人啊,哪怕有一分渎职,一丝疏忽一点邪念,都将会铸成千古难饶之罪!B.既能给人们谋福,也能给人们酿祸;既可以成为领导者手中建功立业的宝剑,也可以成为给人们挖掘坟墓的铁锨。掌握他人命运的人啊,哪怕有一分渎职,一丝疏忽,一点邪念,都将会铸成千古难饶之罪!C.既能给人们酿祸,也能给人们谋福;既可以成为给人们挖掘坟墓的铁锨,也可以成为领导者手中建功立业的宝剑。掌握他人命运的人啊,哪怕有一点邪念,一丝疏忽,一分渎职,都将会铸成千古难饶之罪!D.既能给人们谋福,也能给人们酿祸;既可以成为领导者手中建功立业的宝剑,也可以成为给人们挖掘坟墓的铁锨。掌握他人命运的人啊,哪怕有一点邪念,一丝疏忽,一分渎职,都将会铸成千古难饶之罪!D(抓住第二句语义及在语气上与上下文的衔接判定)7.填入横线处,与上下文衔接较好的一项是( )纪实文学,理应讲究纪实性与文学性的高度统一。作为纪实文学之一种的传记文学,。缺乏真实丰富的事实材料,而靠浮辞丽藻挥洒成篇,只能写出苍白无力的东西,缺乏生动形象的文字语言,而仅罗列人物生平事迹,也不会葆有长久的感染力。A.必须特别注意材料的真实性B.也应注意文采,以求引人入胜C.也要考虑到“文”与“实”两者的有机联系D.同时存在着一个“实”与“文”的结合与统一问题D(A、B各说一面,不能领起下文;C先说“文”,后说“实”,与开头限制性词语不协调)8.填入下面横线上面的两句话,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上级宣传部门为了迅速提高广大通讯员的写作水平,新闻写作知识讲话,送到每个通讯员手中,供他们学习参考。A.让本刊连续刊载并且把这些刊物及时B.在本刊连续刊载然后这些刊物被及时C.由本刊连续刊载于是这些刊物被及时D.在本刊连续刊载接着把这些刊物及时A(只有兼语结构才能沟通全句联系,A项符合要求)9.将下面三组短语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一项是( )还是那只白鹭,守着那一方寒塘,想是,故而徘徊不已,把一双钢翅。A.不忍离去,也不肯离去见过劫难,也见过复兴合了又张,张了又合B.不肯离去,也不忍离去见过复兴,也见过劫难合了又张,张了又合C.不肯离去,也不忍离去见过劫难,也见过复兴张了又合,合了又张D.不肯离去,也不忍离去见过劫难,也见过复兴合了又张,张了又合D(“肯”应在“忍”前;“劫难”之后才可以有“复兴”;既然不离,翅膀自应落在“合”字上)10.应该怎样学会读书呢?我觉得,在学习书本上的每一个问题每一章节的时候,首先应当不只看到书面上, ,如果书本上还没有作出结论,我自己设身处地想想,应该怎样去得出这个结构。将下列句排列后填入空格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而且还应该设想一下人家是怎么样想出来的经过多少曲折,攻破多少关键而且还不妨进一步设想一下而且还要看到背后的东西才得出这个结论的不仅应该记住它的结论,懂得它的道理这就是说,我们在学习书本的某些原理、定律、公式的时候A.B.C.D.A(此题三个“而且”领起的内容,从句子的干枝看:。之前为正面阐述,之后为反面假设阐述;只是解说之前的由领起的从“书面”到“书背后”正面阐述的后一部分。分清干枝,可看出答案为A)11.将下列四句话依次填在下面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是不得人心的是违反国际关系准则的是违背时代发展潮流的是注定行不通的在当今世界上,某些国家出于一己私利,把自己的价值标准和发展模式加于别人,以自己的尺子衡量别人,稍有不同就视别人为异类,横加指责和干涉。这种君临天下、称霸世界的做法。A.B.C.D.B(与前面三句有因果关系,应是最后结论,据此排除A、C。与相比,范围语意有大小轻重之分,应先后。与又是因果关系)12.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话,最恰当的一句是( )曹雪芹还没有来得及张扬就已辞世,其未完成的作品成了大作品;刚刚仙逝的钱钟书先生生前躲进小楼成一统,从不爱张扬,却取得了大成就,被公认为文学界泰斗。乾隆皇帝最爱张扬,所到之处御笔题字,“结集出版”的诗集比“李杜”的还厚,结果怎么样呢?世人自然明晓。A.张扬出来的大作家不是真正的大作家,大作家、大作品不是张扬出来的。B.大作家、大作品不是张扬出来的,张扬出来的大作家不是真正的大作家。C.大人物、大名声不是张扬出来的,张扬出来的大人物不是真正的大人物。D.张扬出来的大人物不是真正的大人物,大人物、大名声不是张扬出来的。B(注意该语段论证中心和顺序)13.两组句子中各有一句衔接较好,都衔接较好的一项是( )我把老李找来,让他立刻写报告,马上把它交上去了。我找来了老李,老李立刻写报告,报告写完马上交上去了。古都西安许多古代建筑坐落在主要街区,衙门、楼台、回廊、居民看到这些,你立刻会为它们所吸引。古都西安的主要街区坐落着许多古代建设,衙门、楼台、回廊、居民看到这些,你立刻会为它们所吸引。A.B.C.D.D(联珠句式较语气衔接紧密。前半为存现句,较前半的主谓谓语句好,语意重点落在“古代建筑”,后一句“看到”的就是这些“古代建筑”(不是“古都西安”)1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几句话,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襄攀市在市政府大力培植和扶持下涌现出的再就业“反哺”明星, ,增值出更多的再就业“反哺”明星。A.不仅为部分下岗职工解了愁,而且为国家分了忧。希望各地大力扶持这类新事物,借鉴这一先进经验B.不仅为部分下岗职工解了愁,而且为国家分了忧。希望各地借鉴这一先进经验,大力扶持这类新事物C.不仅为国家分了忧,而且为部分下岗职工解了愁。希望各地借鉴这一先进经验,大力扶持这类新事物D.不仅为国家分了忧,而且为部分下岗职工解了愁。希望各地大力扶持这类新事物,借鉴这一先进经验B(先“职工”后“国家”;先“借鉴”“扶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