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试卷分析.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377910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7.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数学上册试卷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试卷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试卷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二年级上册数学试卷分析(青岛版)本次测试按照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年段标准,重在考查学生对本册基本概念、基本内容、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现将学校二年级的试卷情况分析如下:一、试卷分析:本试卷题量适中,题型多样、试题难度较低,易于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但试题设置时间1小时太长,学生半小时已经全部做完,是否应缩短为40分钟较为合适。本试卷体现了课改后考试形式与内容的基本特点,符合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与生活情趣,重视知识和能力的考查,并对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有一定的体现,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加强了数学与生活实践的联系,体现了数学生活化,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较为平和、熟悉的环境中,如:“解决问题”接近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样的试题既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二、试题结构及特点分析 二年级数学试题较好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和目标体系。具有如下特点:1.内容全面,覆盖广泛,各部分分值权重合理。本卷注重考查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能力的培养情况,也适当考查了学生学习过程。试题内容全面,共有6个大题,测试点概括了本册教材所要求的所有知识:表内乘、除法,角的认识,混合运算,可能性,方向与位置,乘法应用题,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等。试题整体较好地体现了层次性,其中:基础题占85%,稍难题占15%。2.数学试题设计富有趣味性。题型上反映有:算一算,填一填,连一连,数一数,画一画等。让学生置身在一个充满趣味的数学活动中,激励学生用自己的智慧去解决问题,体现了浓浓的人文关怀。 3.取材比较贴近生活,评估了学生联系生活的能力。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素材应来源于自然、社会和生活。本试卷题从学生熟悉的现实情况和知识经验出发,选取源于孩子身边的事和物,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如:去小兔家做客,三个同学抽签参加比赛。这些都是学生现实生活中熟悉的事和物,便于学生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也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观查能力起到了导向作用 4.体现了灵活性。 多数题目从不同角度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体现了灵活性。三、答卷情况分析:本校二年级学生共184人参加考试,平均分为96.5。在测试中对基础知识掌握非常出色,有90%的同学达到了全对,能力题的测试也有60%左右的同学完全正确,还有10%的同学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差异,从学生的答卷中不难发现,学生在答题中还存在着较普遍的问题,具体分析如下:1.第一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种常见的计算类题目。第1小题主要是运用乘法口诀求积或求商,第2小题是混合运算,学生对试题解答普遍较好,得分率较高,也有极少数学生做题不细心、计算不准确,如:88有的学生等于0,09有的等于9,第2题的混合运算试题有失分现象。这说明平时的训练还不到位,还不能照顾全体学生,对计算教学仍需加强。2.第二题 :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本册教材的小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大多数学生都能正确解答,正确率 占95%,偶尔的错题也是学生做题不细心造成的,因此,还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3、第三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可能性的知识,从不同角度观查物体的形状的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由于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很感兴趣,因而试卷解答较好,失分较少。4.第四题:主要考查了分类统计的知识,由于此题较简单,失分较少。但此题没有体现对分类知识的掌握,好像只是简单的统计。5.第五题:主要考查了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此题学生多数都能画对,但列算式出错率较高。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对倍的理解还较差,在今后的教学中仍需特别重视。6.第六题:主要考查了学生运用乘法口诀求积和求商来解决实际问题,有关倍的应用以及混合运算的题目 。考查十分全面,是二年级上册教材最基本的解决问题的知识点,有95%的学生能够答对,其余的学生有的是不能理解题意,有的是计算结果出错。因此应该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计算能力。总之,这次测试题难易适中,基本上测试出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考试成绩较理想。四、教学建议通过这次测试,我们看到了成绩,但我们更清楚的看到我们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建议今后在以下两个方面去努力:1.继续加强基础知识夯实。我们的很多教师已经把新课程的理念落实到教学实际之中。他们在夯实基础的同时,关注了学生 “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以及个性发展”等全方位的综合素质,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及学习习惯等综合素质的拓展和提升。这些是广大教师工作的成绩,我们也因此感到十分高兴。2.教师应多从答题错误中深层次反思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的灵活性,联系生活、缩小数学能力等方面的差距,做到既面向全体,又因材施教。因此,首先要从思想上提高认识,运算的准确是数学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平时就要多下功夫,经过反复训练才能提高水平;运算的准确要依靠运算方法的合理与简捷,需要有效的检验手段,要养成思维严谨,步骤完整的解题习惯,要形成不只求会,而且求对、求好的解题标准,只有全方位的“综合治理”,才能在坚实的基础上形成运算能力,解决计算不准的弊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