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年高考历史数据表格类试题(师).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377509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届年高考历史数据表格类试题(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5届年高考历史数据表格类试题(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5届年高考历史数据表格类试题(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届年高三历史数据表格类试题训练一、非选择题1从下表你能获得的相关信息有 表 战国时期生产工具出土情况表 出土地点各种材质生产工具的数量(件)其中铁农具的数量(件)辽宁抚顺7768山西长治3121湖南衡阳2117 青铜工具已退出历史舞台 生产力水平提高 铁制工具的类型多种多样 铁器使用的区域广阔A B C D2. 读下表,据此不能得出的认识是 表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时期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金元明清高层政区州路行省布政使司省统县政区郡郡州州路、府、州府、直隶州/州府、直隶州县级政区县县县县县县州、县A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 B州的地位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演进趋势C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自主性 D二级制和三级制是古代政区层级的主体3. 下列是宋、元、民国、当代编纂的浙江地方志及其部分目录,这些地方志按先后排列是山阴志选举、书院、学堂、新军、警察临安志宫阙、宗庙、三省、台阁、禁军、科举、坊市四明志职官考(府州官员)、学校考(本路蒙古学、本路儒学)绍兴志科学技术、报刊、文物古迹、名家学术思想A B C D 4阅读中国茶、丝出口额状况表 年份茶(万镑)丝(包)鸦片战争前年平均5 0005 0001845年8 01913 2201851年9 91923 0401853年10 12362 896上表反映出鸦片战争后在中国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白银大量流入C抑商政策松动 D民族工业兴起 5下表是1620年和1850年江南八府一州城乡人口统计。据此判断,这一时段该地区年代城镇人口(万人)农村人口(万人)1620300170018507202880A基本实现了城市化 B城市经济规模扩大C农业经济日益凋敝 D人口增速全国领先6表X反映的是1750年至1900年中国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的相对份额,其比例发生变化的原因是表X1750年1830年1860年1900年32.8%29.8%19.7%6.2%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近代民族工业不断萎缩西方列强在华设厂 欧美国家工业发展迅速A. B. C. D.7. 以下图表反映了五口通商各口岸的关税收入变化,其中口岸甲是A宁波 B广州 C上海 D福州8下表是18951897年间创办的中文报刊统计表,可能对表中反映的变化产生影响的因素有年份当年创刊总数其中中国人自办报刊189573189611718974945民族危机加剧刺激国人办报热情维新派把创办报刊作为宣传维新思想的重要手段外国在华办报数量迅速增长维新派的主张为广大民众接受ABC D9阅读下列近代西方科技在上海、重庆出现的时间表,从中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技术门类西方发明上海重庆天气预报1856年1873年1939年电话1876年1882年1912年电灯1881年1882年1906年无线电1896年1909年1928年A科技传入引发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次高潮 B充分吸收了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C西方科技推动了社会生活的渐进性变化 D民族工业主导了两地近代化进程10 图为“中国近代产业工人人数变化统计资料”。从该资料中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经济领域近代化不断进展B半殖民地化程度逐步深化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到顶峰D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11读下表。表中年代到年代数据变化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是外国商品进口中国数量(单位:万两)中国外贸赤字(单位:亿两)中国新设工厂家数英国德国年代9600280016679年代49000016132A鸦片战争后通商口岸的开放 B洋务运动期间近代工业兴起C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 D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短暂春天12下表是19121915年外资在华创办工厂数量变化表。影响变化的因素除一战外,还包括表年份1912191319141915工厂数(家)4646122A自然经济最终解体 B实业救国开始兴起C国货运动的推动 D新文化运动的直接冲击13下图显示以下年份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在中国产业资本总额中所占比例。据此分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民族资本主义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B民族资本依然受到外国资本挤压C国民政府的官僚资本体系开始崩溃 D国际局势决定着中国产业资本发展14. 博物、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课程从清末开始列入中学课程。图4显示中学自然科学课程比重的演变情况。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自然科学课程比重趋势图(注:1922年始专指高级中学自然科学课程)A1902年自然科学课程的设置标志着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启动B1922年自然科学课程比重体现了“五四”时期科学思潮兴起C19291936年自然科学课程比重表明国民政府重视科学教育D自然科学课程比重的变化反映了清末民国时期轻视人文教育15下表是国民政府中央农业试验所的一组全国性抽样调查数据年份佃农(%)半佃农(%)自耕农(%)1935 292447193630244619373726371938382735该表反映了当时农村A土地所有制度的变革 B生产结构的调整C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 D土地兼并的趋势16. 国民政府统治的某个时期,沿海工厂企业迁移到西南和西北地区,西部工厂数增加。如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推动了国民革命在全国的展开B.目的是改变中国近代工业布局C.意在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保障了抗日战争所需物品供给年代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变化图(公斤)17观察右图,与造成19491957年粮食人均产量变化的原因无关的选项是A新生政权建立和巩固B实行全国土地改革C进行社会主义改造D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18下表根据国家统计局新中国五十年的数据编制,其中的数据变化反映了这一时期我国 19571960年经济统计资料(部分) 单位:亿元年份工业总产值重工业产值轻工业产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577043173875371958108358050356619591483867616497196016371090547457A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出现问题 B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序幕C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进行 D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19. 读“20世纪50年代中国与西方国家贸易额变化表”(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第二卷)时间进口出口1950年8.2亿元14.1亿元1952年0.9亿元6.7亿元导致表中变化的原因是中国实行“一边倒”外交政策 中国工商业公私合营进入高潮“冷战”和抗美援朝战争影响 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经济禁运A. B. C. D.20. 观察图 相关信息,造成该状况的原因是A. 被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B. “一五”计划提前超额完成C. 借鉴苏联工业化建设经验D. 贯彻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21. 下表为某一时期北京市建设成就统计资料(单位:亿元)。从中得出的正确认识有项目1949年1957年社会总产值3.835.7国民收入1.914.3工业总产值1.719.1农业总产值2.15.0社会商品零售额2.817.1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体现了一五计划的成就 人民生活显著改善 国民经济均衡发展 A B C D22阅读中国铁矿石原矿产量统计表,产量出现高峰值的直接原因是 A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 B八大的正确指引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 D“大跃进”运动的开展23下表是我国1960年至1962年三大产业的比例关系,表中数据的变化趋势主要反映年份国民经济比例(%)农业轻工业重工业196021.826.152.1196233.630.336.1A.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 B. 调整后国民经济比例趋于合理C.新中国工业化建设严重受阻 D.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有效开展24表1为中美贸易的相关资料。关于资料的解读,正确的是A. 中美对抗造成1972年以前两国没有贸易往来B. 中美建交促成1975年中美贸易额的急速攀升C中国大量引进美国资金造成了1980年中美贸易出现巨大逆差D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推动了1985年对美出口的快速增长25下表是中国各种经济成分在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表(单位:%)1978年1980年1985年1990年国有企业776760649546集体企业224235321356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等0053098上述变化产生的原因有建立经济特区 全面推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发展乡镇企业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A B CD26. 图8为19721978年中美进出口总额示意图。它表明A中美贸易随着两国关系发展变化出现过波折B中美关系正常化导致双边贸易始终保持增长C文革结束以后中美贸易随即进入了发展阶段D中国重返联合国消除了中美贸易的持续波动27有学者认为,加入多边国际公约是衡量一个国家对国际社会认可度的重要指标。图6中最高点(H)出现的直接原因是中国加入多边国际公约的情况(19492005年)(注: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承认了国民党政府在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所签署的所有国际劳工公约)A中国恢复了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C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8图6是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制造业产值走势示意图。图中四条曲线分别代表四个国家的制造业产值变化,其中代表中国,代表的国家是A法国B英国C德国 D. 美国29. 下图是某国两个城市的人口总数变化示意图。这两个城市最可能是A北京、上海B东京、大阪C利物浦、曼彻斯特D莫斯科、圣彼得堡30读图,以下各项对其理解正确的是A商业革命促进世界贸易扩展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C亚非拉地区的民族工业迅速发展D西方国家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深入31下表反映的是1 860年至1900年四个国家在世界制造业中所占的比例。 时间国别1860年1900年中国17.9%6.2%英国19.9%18.5%美国7.2%23.6%日本2.6%2.4%下列对表格信息进行的解读,正确的是中国洋务运动的成效不如日本明治维新英国开始丧失“世界工厂”的地位明治维新前日本制造业的基础比较薄弱 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已经建立A B C D32甘地和凯末尔的共同点是 A为祖国独立而不断斗争 B采用非暴力的手段 C担任资产阶级国家领袖 D学习西方工业文明33. 二战结束后近三十年间,美国资本输出总额达到1555亿美元;出口贸易总额连年增长(见图X)。与这种经济状况相关的有罗马条约(1957年)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北美自由贸易区协定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最后议定书及附件A. B. C . D. 34观察图6并结合所学,我们可以得到的认识是图6A. 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格局形成 B. 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明显加速C.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明朗 D.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开始形成35图6是19501989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对图中时段解读正确的是图6A美国经济出现“滞胀”现象 B“新经济”得以快速发展C美国经济处于“黄金时期” D国家干预经济得到强化36. 表1是1980年、1996年世界不同类型国家进出口依存度表。据此判断正确的是 国家类型时间高收入国家中等收入国家中低收入国家低收入国家1980年38%43%42%30%1996年40%52%52%42%A国际贸易总体发展缓慢 B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C区域经济集团化削弱 D各类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缩小37. 表2是俄罗斯一咨询机构19902006年就“十月革命给俄罗斯人民带来了什么”所作四次调查的结果。这表明俄罗斯人咨询答案1990(%)1997(%)2004(%)2006(%)在俄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上开辟了新时期23233030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26262730阻碍了社会的发展18191616是一场灾祸12161410难以回答21161313仍在反思十月革命 对十月革命的看法长期一致依然怀有大国情绪 主要关注十月革命的经济影响A B C D二、非选择题北宋商税情况简表年代年商税额指数995998年400万贯10010041008年450万贯1131058年700万贯17510641068年846万贯2121077年879万贯220来源:漆侠中国经济通史宋代经济卷4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三 (宋)太宗淳化二年诏曰:“关市之租,其来旧矣征算之条,当从宽简。宜令诸路转运使市征所算之名品,共参酌裁减,以利细民”。又诏“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宋代的“州郡财计,除民租之外,全靠商税”。 马端临文献通考等(3)分析材料三,说明宋代的商业状况和商业政策。(4分)【解析】考点:(3)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宋代商品经济发展。(3)第一小问从材料三中北宋年商税额不断增加的趋势可见,商业不断发展;宋代的“州郡财计,除民租之外,全靠商税”,可见商业地位日益重要。第二小问北宋政府规定“关市之租,其来旧矣征算之条,当从宽简”,商税的征收从宽从简,重视商业的发展。【答案】(3)状况:商业不断发展;商业地位重要。(2分)政策:重视商业,如适当减免商税。(2分)41. 历史兴趣小组以“20世纪初中国的社会发展与女性解放”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在研究过程中使用了以下材料,得出了相关结论。材料甲:图9为兴趣小组根据汪盼玲中国婚姻史中统计的历代节妇烈女人数绘制的柱状图。(1)研究该课题时,兴趣小组为什么要搜集、研究材料甲?(4分)【解析】考点:(1)宋明理学。(1)我们可以从材料一“贞洁烈妇”在各个朝代人数的变化再联系主题“20世纪初中国社会发展和女性解放”可以很快得出前者是后者的对比信息。【答案】(1)材料甲反映出历代统治者特别是明清统治者都重视对节妇烈女的宣传褒扬,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代中国妇女受礼教压迫的状况;研究材料甲能够了解古代妇女的社会地位及其成因,为探讨20世纪初中国妇女地位的变化提供比较研究的视角。38.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但它也影响到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131918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表(单位:两;指数:1913=100)年份英国德国法国总值指数总值指数总值指数191396 910 94410028 302 4031005 299 5171001914105 207 580108516 696 9455894 951 471934191751 989 1855362 309 160436191849 890 2935151 568 853296周秀鸾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1)根据材料一,指出19131918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变化的总体趋势。(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6分) 【解析】考点:(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发展。(1)第1小问趋势从材料一中“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和指数的变化数据”来归纳即可得出英、法、德三国输华货物总值大大缩减;第2小问依据材料一中的时间“19131918年”,结合一战的史实可归纳出欧洲各国忙于一战,减少了对中国的商品输出;再结合材料一的出处“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从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上的原因来分析即可。【答案】(1)趋势:英、法、德三国输华货物总值大大缩减。原因:欧洲各国忙于一战,减少了对中国的商品输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减少了对外国商品的依赖;提倡国货运动抵制了外国商品的输入。42据统计,在三个世纪中,西班牙从新大陆共输入225万公斤黄金、1亿公斤白银。在16、17世纪,西班牙总共只有46年是和平时期。财政预算绝大部分是为了军费和还债,而债务又大多是为了战争。由于实行宗教极端政策,对宗教异端不是处死就是驱逐出境。而宗教异端常在工商业者中发现,据统计,西班牙因此总共损失了50万国民。随着这些能工巧匠被驱逐,西班牙的许多工商业彻底地消失了。16世纪末期,政府对商品征收重税,某些工业部门因缴税而丧失其产值的40-60%。从此,西班牙不仅丧失了它的国外市场,也丧失了它的国内市场,它已经成了法国、荷兰与英国商品的一个重要的倾销地。摘编自覃翠柏西班牙何以成为“黄金漏斗”和付正新试论西班牙17世纪衰落的历史教训(2)西班牙在殖民扩张中获得了大量的财富,但16、17世纪却走向了衰落。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其衰落的原因。(10分)(2)大量财富用于支付长年战争开支、债务以及王室的挥霍。(4分)奉行极端的宗教政策,导致工商业劳动力减少,实行重税政策,工商业衰落。(4分)海外殖民活动中被英国打败。(2分)(如回答,统治者穷奢极侈,对工商业投资建设少或西班牙地主和教会的残酷剥削等,也可各得1分)39. 历史叙述、历史解释和历史评价是历史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经济全球化呈现出“从无序向有序”发展的趋势。参照图3,结合所学知识叙述这一趋势。(10)【解析】考点:(1)新航路的开辟;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发展;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1)结合图片及所学知识,可知这个“序”在相当长时间内指的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根据数轴图,结合近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历程,将其划分为若干阶段,分别叙述阶段内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发展情况即可。如新航路开辟后到工业革命前,殖民扩张活动建立了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总体处于无序状态;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确立了国际经济交流的基本准则,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秩序现端倪,二次工业革命后,国际劳动分工的基本格局进一步强化世界经济秩序进一步加强。20世纪中叶,世界银行等世界性经济组织的建立,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体系化、制度化。20世纪末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标志着全球有序的自由贸易新时期的开始。【答案】(1)叙述:新航路开辟后的早期殖民扩张,显示出全球化开始时的无序状态。18世纪后期开始的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扩大,确立了国际经济交流的基本准则。19世纪后期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整体化趋势,第一次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劳动分工的基本格局。20世纪中叶,世界银行等世界性经济组织的建立,促进了世界经济的体系化、制度化。20世纪末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标志着全球有序的自由贸易新时期的开始。(10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